鲁迅传记
鲁迅先生人物传记

鲁迅先生人物传记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笔名鲁迅,江苏维扬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文学作品多以散文和小说为主,深入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
他通过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性的丑陋面,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封建制度的批判。
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能量,语言简练而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狂人日记》,这篇作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疯狂的人在封建社会中的反叛和嘲弄。
通过这篇作品,鲁迅展示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象的鲜明洞察力和批判精神,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除了文学创作,鲁迅还积极从事思想和教育工作。
他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倡导启
蒙运动和科学思想,影响了一代人的思维方式。
鲁迅还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教职,为培养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做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饱受病痛困扰,但他始终坚持写作和思考,为中国文化和民众的觉醒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他逝世后,被誉为“文化巨人”和“现代文明的奠基人”。
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他的清晰思维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为我们认识社会问题和追求进步提供了借鉴。
《人物传记:鲁迅先生》

《人物传记:鲁迅先生》?放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886年六岁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后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以比目鱼对寿先生的独角兽。
1898年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
1901年毕业。
1902年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
1904年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9年六月归国,先后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1920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6年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并在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演讲。
鲁迅先生一生战斗,希望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精神,出版作品600余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等。
学堂求学之路很艰辛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3年(光绪十九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周福清被判”斩监侯“,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礼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于是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童年的生活场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都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
鲁迅的童年与少年,就是一个从天上到人间的跌落过程。
鲁迅传记人物传记

鲁迅传记人物传记鲁迅(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影响深远,被许多人视为中国文学的启蒙者。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鲁迅的生平事迹,探究他为什么是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
鲁迅的早年经历鲁迅原名周树人,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农民家庭。
他从小便展现出文学天赋,十三岁时已经开始写作,并且还培养了独特的思想和哲学观念。
1902年,鲁迅进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这对他未来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学校里,鲁迅结识了一些民主主义者和思想家,受到了他们的教育和方向。
他开始思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并开始撰写小说和文章来表达他的观点。
鲁迅开始创作1903年,鲁迅开始创作《狂人日记》,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小说,标志着他开始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疯的人的故事,使人们开始关注精神健康问题。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发疯后,失去了对现实的认识,不停地幻想、妄想,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这个故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鲁迅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文学家。
鲁迅成为活动家1918年,鲁迅在北京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呐喊》,这本书是以对现代社会的不满为主题的一系列小说和散文集。
这本书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并使鲁迅成为一位社会活动家。
他开始着手组织工会和议会,以引起政府和劳工阶层的关注。
他还开始和社会活动家刘和珍合作,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协助民众融入这个组织,以争取权利和自由。
鲁迅的晚年鲁迅在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享年55岁。
他的离世对于中国文学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五十多年,但他的影响却会持久不衰。
他作为一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为中国的文学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影响了几代文化人的创作和思想方式。
总结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和思想为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批判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现象。
鲁迅传记

鲁迅1881年9月25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诞生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
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徬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与世长辞,举国哀痛,一个为了国家和民族付出一切的巨人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国家。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
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鲁迅传记初二作文范例5篇

鲁迅传记初二作文范例5篇鲁迅传记初二作文1鲁迅,曾于__年发表《狂人日记》一文,随即国内便引起了巨大轰动,文学界似乎也开启了新方式.可是,前世文人发表如此多的文章,为何鲁迅先生后来可得如此高成就?为何他的文章可得如此多人关注与称赞?那便是因为:他在人人说假话的年代,却说了真话.有很多人都将鲁迅当做自己的偶像,我恰巧也是.但又与现代〝偶像〞不大一样,我们追求的更多是鲁迅先生的那种精神与他所散发出的魅力.鲁迅先生贪精神食粮,我们也正像他一样,贪他的精神食粮.于是,便有人说:〝你若觉得迷茫,不妨读读鲁迅〞.的确也是,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每读一遍都能让人有新的体会,他的语言也不像其他大文豪一般故作深奥,他更提倡〝懂〞,他的语言从来都是幽默风趣,且又正义无畏,他爱为这世间受尽不如意的人打抱不平.他也曾评价郭沫若道:〝远看是狗,近看原来是郭沫若.〞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封建剥削的年代,官僚地主们自是与旧中国的清政府一同腐败,而鲁迅先生又怎会同流合污?他不愿像其他人一般活的浑浑噩噩,他即使在那样的年代也要活的明白.他弃医从文,提倡实业救国,他看事情很明白.他也很明白,他要救,他要救国,要救这些昏昏沉沉的民众,要打开他们思想的闸门.古人都说:〝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鲁迅先生从小上私塾,是受过教育的人,自是明白这种习俗在以前是有多重要.那么,可想而知,当他剪掉具有封建专制和传统压迫的辫子时,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也是从那时起,他正式踏上了救国之路.是什么在支持鲁迅先生呢?我想,是他心中希望中国不再落后的那份愿望,是他希望愿望变为现实的那种强烈的爱国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他的精神也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我认为臧克家的一句话便是用来形容鲁迅先生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我们的中华源远流长,他是我们中华的民族魂!鲁迅传记初二作文2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从小的鲁迅,很是自在,生活的很快活,家里的条件好,没吃过什么苦.长大后的鲁迅学了医学,奔赴国外去学医,但因一次视频让鲁迅打消了学医的念头.那是一个日本人惨杀中国人的片段,本来没有什么,主要因为片段放完后下面有人叫好,那些叫好的人当中有着片段中被害人流着同样血的中国人!这一幕让鲁迅印象深刻,他把那一张张失去灵魂笑容和叫好声深深的记在了心底.自从那一刻起,一个念头就在鲁迅的心里萌芽了-——弃医从文.因为这一刻让鲁迅深刻的感受到;一个人接受的教育在高又能怎样,知识不明代表一切,学那么多甚至出国去学医那又能怎样,就算医术再好又能怎样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在于身体上的健康,更在于心灵上的自强!所以鲁迅认为祖国要复光,首先要改变的不是人们的身体健康,而是先要去改变人们心底深处的观念,唤醒他们将要逝去的灵魂.因为只有躯壳没有灵魂的人活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自从那么一个坚定地萌芽在心里扎根的时候也注定了鲁迅将来的路不容易!没错,鲁迅回国以后开始了他的创作.放下了挽回生命的手术刀拿起了救人的笔,开始了他的救国计划.可当时的社会怎能容得鲁迅这样的行为侵沿开去.社会中的黑暗势力开始扩散,处处阻止鲁迅没到救国文章发表,就算是这样,鲁迅还是毅然决然的坚持自己.不久唤醒人们的文章遍布大街小巷,同时他也遭到了危机,多次命悬一线.就算这样鲁迅始终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心,那颗爱国救国的衷心,这样的鲁迅随之唤醒了许多文学人士,加入了这个救国的队列当中!如果好好想想当初,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不想好好的活着,跟着家人平平淡淡的过日子,鲁迅也是人,他也想,可是在他心中个人安危远比不上祖国的安危,他的无私让人敬佩.所以鲁迅的一生很有价值,但不是幸福.鲁迅传记初二作文3〝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为了路〞——鲁迅.谈起中国文学,人们就不得不提到鲁迅这个名字.鲁迅,一位为〝五四〞运动摇旗〝呐喊〞的人;一位为美好童年〝朝花夕拾〞的人;一位为所有反对白话文而把他们送进〝坟〞的人;一位会〝故事新编〞的人.这位大作家年轻时曾在日本留洋,也正是这一经历才造就了这位伟人的〝弃医从文〞.更为大家所熟悉的鲁迅或许是在中年时期:总是穿着长衫,蓄着浓密的胡子,一手夹着枝短烟卷,目光始终凝视着远方……他是一位长相极为普通得人——不看着照片下的注释〝五排右起第二位〞还真不能一下把他从众多师生中剔出来.鲁迅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个疼爱他的妻子,一个他疼爱的儿子周海婴.记得海婴曾经回忆起自己的父亲,说过,他小时候十分顽皮,一旦犯了错误,父亲就会用报纸卷起来打他,父亲对此解释说:〝这样打,虽是教育了,但也不会痛.〞正是这一位父亲,平凡的父亲,平凡中却透着伟大.在他犀利的笔锋下,诞生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阿Q.祥林嫂.闰土.孔乙己.车夫.赵老爷……这些活生生得人,在鲁迅的引导下同封建思想作斗争,扫除一切腐朽,有了他们鲁迅不再独自彷徨,越写越勇,愈写愈利.鲁迅在黑暗中坚持不懈地磨练着他的手中的笔,逬射出片片火花,最终用这闪着寒光的锐器在混沌中撕开了口子,让中国的文学又踏上了光明之路.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在他那巨大的背影之下,才愈发显出我的‘小’来.〞一个普普通通的鲁迅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特特别别的感受,特别的平凡,特别的勇敢,特别的坚定,闪耀着特别的人性光辉,灿烂而又夺目的.鲁迅传记初二作文4______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郭沫若说:〝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法捷耶夫说:〝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我说……我眼中的鲁迅是性格刚强的.小时候的鲁迅就十分的要强,事事总想走在别人的前面.鲁迅成年后,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刚强,从他的文章中,从他面对敌人的迫害而不惧怕中,从他与批评他的人针锋相对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正如他说的〝让他们记恨去,我一个都不原谅!〞我眼中的鲁迅是出口成章的.他的名言警句是让人一看便知的,些许名言在风趣幽默中又带了几分讽刺,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深刻揭露了当时中国人的愚昧无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这句话好像道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我眼中的鲁迅是知恩图报的.鲁迅儿时的保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儿时的恩师寿镜吾先生严格而不苛刻,可亲可敬;日本留学时的恩师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和蔼善良.在所学过的课文中,鲁迅无一不在文中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我眼中的鲁迅是忧国忧民的.鲁迅的一生是处在乱世中的一生,国家的动荡,民族的败落,深深地影响着鲁迅.为了追寻人生的价值,鲁迅到日本留学,民族的耻辱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决定弃医从文.从文的鲁迅找到了改变人们灵魂的武器,也使自己的才华和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是《阿Q正传》,还是《祝福》.还是《伤逝》无不充满了对普通劳苦大众的爱与关怀.我眼中的鲁迅是勤奋努力的.因为上学迟到,他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当作了他一生的座右铭.鲁迅写作的勤奋也是出了名的.为了工作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点燃一支烟便又来了工作激情.我眼中的鲁迅是垂范百世的,他高尚的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鲁迅传记初二作文5有人说您是一个大作家.杰出的作家;有人说您是一个敢骂人的人,骂人骂得能出书;我说您只是一位先生.先生幼时大受封建礼教之害,以致于先生后来对封建礼教极度痛恨.先生曾立志学医,立志用精湛的医术治好中国人病,丢掉〝东亚病夫〞的帽子,让中国人的身体强健起来.但当先生留学日本,看到麻木的中国人令人发指的围观,您终于明白,中国人不但病在身上,更病在心中,病在精神的上的空虚.麻木.于是您弃医从文,扔掉了锋利的手术刀,用起了更加锋利的物器——笔.您用尖锐的语言向落后的封建制度.黑暗的民国政府以及麻目的国民精神进行〝狂轰滥炸〞.很多的青年把您当成了指路明灯.但我知道您不是,您只是对这个社会感到不平.高强度的的工作毁掉了先生本身就不强健的身体,您已经骨瘦如柴了,但即使是在这种时候,您还在努力工作.有很多人认为您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我知道,您只是知道自己早已病入膏肓.在您的笔下,从精神胜利者阿Q到落魄童生孔乙己,再到被忘记痛苦的祥林嫂,他们一个个那么鲜活地从您的笔下走出来,他们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底层的怪胎,被社会遗忘,被〝高贵〞的人们唾弃.甚至被同样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看不起.同样的穷人,他们却要在同病相怜的人身上踩一脚,丝毫没有同情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是一个分明不值得留恋的社会,但您依旧在改变它而努力,我敬爱的先生——鲁迅;这是一个您痛恨而又立志改变的社会,您为这个社会呐喊过,也为自己的行为彷徨过,但最后,时间告诉我们,您胜利了,我可爱的先——鲁迅;我读发球了您从一个报国无门的青年到一个传大的作家,其实,您仅公是一个传大普通人,我热受的先生——鲁迅.鲁迅传记初二作文。
我心目中的鲁迅传记作文600字(精选25篇)

我心目中的鲁迅传记作文600字我心目中的鲁迅传记作文600字(精选25篇)鲁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心目中的鲁迅传记作文600字,我们来看看。
我心目中的鲁迅传记作文600字篇1我心目中的鲁迅是伟大的、高尚的、平凡的、为人民服务的。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评价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鲁迅还非常关心爱护青年,他一生接待过来访的青年五百多名,给进步青年写信三千五百多封。
鲁迅不但关心进步青年,而且关心爱护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劳动人民。
他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强盛,把自己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了。
因此,鲁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一定要像他那样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努力工作。
实实在在的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我清清楚楚的记着,他那黄里带白的脸,瘦的真让人担心,头上的头发像一把刷子一样直竖着,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形成他那独特的形象和外貌,他逝世时,许许多多的人都来追掉他,向他致敬,有的都失身痛哭,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的花圈和挽联堆满房间,各种各样的人都来了,有工人、学生、青年、老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呢?因为,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劳苦大众的人。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着他小时候很聪明。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几件逸闻趣事吧!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周樟寿,他的老师是一个戴阔边眼镜、待人和气的人,他叫寿镜吾。
一次,上课之前,有一个学生偷看了寿先生的考题“独角兽”,后来他就去问周樟寿,周樟寿回答说:“四眼狗。
”后来那个人真把四眼狗,来回答老师,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是每一个学生的答案,寿先生都不满意,唯独,周樟寿的答案满意,因为他以古书《尔雅》中的比目鱼来作答。
鲁迅先生从小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怕苦,不怕累。
因此,从小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基础,长大了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著名的文章。
是啊,鲁迅更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家人去吃饭,在路上他毫不犹豫的去救助了一位黄包车夫。
人物传记鲁迅

人物传记鲁迅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江苏嘉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以深刻揭示中国社会问题、痛斥封建落后的文风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本文将从鲁迅的早期生活、文学成就、思想观点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为读者介绍这位伟大的人物。
一、早年生活鲁迅生于一个富商之家,但他的童年并不幸福。
受到封建社会的束缚,他深感中国文化的腐朽和愚昧,这也促使了他后来对于中国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他在上海接受了现代教育,广泛涉猎西方文学和哲学,从中培养了独特的思想与创作风格。
二、文学成就鲁迅以其犀利而批判性的笔触,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境界。
他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事新编》等。
这些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讽刺了封建道德的虚伪与无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共鸣。
鲁迅的文学风格简练、意味深远,对后来的一代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思想观点鲁迅的思想观点深受马克思主义和民主思潮的影响,他主张以人民为中心,倡导民主与平等。
他坚信文学的使命在于反映社会现实,并通过揭示阶级矛盾和民众命运的悲惨,唤起人们的觉醒与反抗。
他的思想具有强烈的进步性和创造性,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开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他的批判精神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许多后来的文学家,如冰心、沈从文等,都受到了鲁迅的启示。
他的文学影响超越了中国的国界,被广泛翻译和传播。
五、鲁迅的精神遗产鲁迅的思想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他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现实,敢于反抗社会的不公,呼吁人们自主思考,培养独立而批判性的精神。
他的批判精神和对民众命运的关怀,对于我们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结: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创作,给予了中国社会以深刻的反思与启发。
《鲁迅》(传记)教案

《鲁迅》(传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掌握传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鲁迅生平简介: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学术成就等。
2. 鲁迅主要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
3. 传记写作特点:真实性、客观性、生动性、条理性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2. 阅读:让学生阅读鲁迅的生平介绍和代表作品,理解鲁迅的人生经历及作品主题。
3. 讨论:分组讨论鲁迅作品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鲁迅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看法,了解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鲁迅传记及相关作品选集。
2. 辅助材料:鲁迅生平图片、视频资料、相关研究文章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鲁迅的生平照片和简介,引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理解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
3. 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狂人日记》的写作技巧和深刻内涵,讨论鲁迅通过作品传达的思想。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鲁迅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传》和《呐喊》,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鲁迅作品的主题和文学价值,反思鲁迅作品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鲁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互动式阅读: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深化对鲁迅作品的理解。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传记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及教育家者也。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也。
生于破落封建家庭。
其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与托尔斯泰博爱思想之影响。
于一九零二年,背井离乡,求知于日本。
其原学医于仙台医学院,后转而从事于文艺工作,望用之以变国民精神。
于一九零五年至一九零七年,受革命思想之影响,参加革命党人之活动,著有《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之命,娶朱氏。
又于一九零九年,与其弟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此乃鉴外国文学也。
于同年归国,任教于杭州、绍兴。
鲁迅一生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其中篇小说《阿Q正传》,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之不朽杰作也。
辛亥革命后,鲁迅尝任职于南京临时政府与北京政府教育部,从事于部员、佥事等职,兼授课于北京大学与女子师范大学。
一九一八年五月,其以“鲁迅”为笔名,作《狂人日记》,此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新文学运动之基石。
于五四运动前后,其又任职《新青年》杂志工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主将。
鲁迅倡导“拿来主义”。
鲁迅一生之坎坷,亦为其苦学之一生,其勇于战斗,终证明其智慧之不凡。
中国终重新站立于世界之中,因其之不容抹煞之贡献,此乃其伟大成就之一也。
一九三六年十月一十九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一九五六年,鲁迅遗体移葬于虹口公园,毛泽东为之重建,并为鲁迅墓题字。
文学院0902
周晓琳
0109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