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孔明智退司马懿》教案
《孔明智退司马懿小写语文教案范文

《孔明智退司马懿》小写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敬智慧、勇敢果断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和词语,掌握其含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和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孔明智和司马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故事。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孔明智和司马懿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朗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精彩片段。
3.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拓展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孔明智和司马懿的故事情节。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写以孔明智和司马懿为主角的故事续写。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孔明智和司马懿的智慧与勇敢。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环节,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文言文句子的掌握。
(五年级语文教案)《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想

《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想五年级语文教案【学习目标】1、读通读顺课文,积累古代白话文诵读的经验,特别是要理解其中的文言字词,同时读好节奏,读出其古代白话文的韵味2、以“智”为切入口,学生在读读、找找、说说当中感受孔明“沉着冷静、巧妙布置、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3、能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感兴趣的古体小说,体验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趣味知识(三国歇后语)●二、简介人物,导入课题1、出现司马懿人物名片,了解司马懿。
2、让学生填写诸葛亮名片,初步感知诸葛亮。
3、揭题板书:《孔明智退司马懿》,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三、读通读顺,了解大意1、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读后交流:这篇文章跟我们平时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了解古白话文,唐宋以后形成,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采用这种形式。
)读的时候有什么问题?该怎么办?2、出现难读的字词:(旌旗鹤氅纶巾麈尾)让学生正确认读。
3、再读课文,借助注释,你都读懂什么?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检查反馈1:要求正确朗读,并随机理解①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敌楼是指,抵抗敌人的城楼。
)③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检查反馈2:借助课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突出“智退”四、聚焦“空城计”,体会孔明的“智”。
1、关于空城计,课文是怎么来描述的?出现: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小写语文教案范文

《孔明智退司马懿》小写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对话和描写,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3)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聪明才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2. 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读。
3. 课文中的对话和描写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2. 课文中的战略和智谋的解读。
3. 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 历史背景的介绍资料。
3. 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准备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对诸葛亮和司马懿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朗读和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课文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 对话和描写的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对话和描写。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对话和描写。
6. 历史背景的介绍:(1)教师介绍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历史背景。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的细节。
7. 总结和反思:(1)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选读7《孔明智退司马懿》word教案

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正确朗读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尽皆隐匿、笑容可掬”等词语的意思。
2.梳理学生多角度的提问,解决关键问题,了解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孔明“沉着冷静、布局巧妙、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3.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表演课文内容,感受《三国演义》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流程】一、出示课题,简述内容诸葛亮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历来被看做是智慧的化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他(板书:孔明)有关的故事。
板书:司马懿,通过阅读资料袋,你对司马懿有什么了解?2.出示课题当司马懿遇见孔明,发生了什么呢?经过预习,你能简单说说故事内容吗?是啊,课题已经精炼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借助课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孔明智退司马懿》,生读课题。
二、出示预习单,反馈预习1.出示词语、句子,检查正确朗读的情况,谁愿意来读一读你还想读的句子2.总结预习方法看课文中的注释、多读几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重点理解一下“汝辈岂知、笑容可掬”3.出示学生提问角度,浏览问题,聚焦关键问题三、聚焦核心问题,研读“空城计”1.默读课文,划一划有关“空城计”的内容,全班范围校对朗读2.小组合作交流,研究“空城计”之布局精妙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是呀,空城计中的这番布局真是太妙、太绝了。
谁再来读读孔明这番传令?4.补充内容,理解“焚香操琴”的用意四、观看影片,再次感受人物形象。
孔明智退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很精彩的一部戏,你想看看影片吗?五、合作学习,表演孔明智退司马懿1.布置学习任务2.小组合作表演3.小组表演展示六、解决其余问题,激活阅读期待。
教学设计孔明智退司马懿

《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尽皆失色、尽皆隐匿”等词语的意思。
2.以“智”为切入口,学生在读读、找找、说说当中感受孔明“沉着冷静、巧妙布置、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3.能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感兴趣的古体小说,对于感兴趣的句子能读好句子间的节奏与轻重。
【课前谈话】考查关于三国的歇后语: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关公喝酒--不怕脸红张飞穿针--粗中有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教学流程】一、简介人物,激趣导入1.教师简介司马懿。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司马懿就是其中一个。
司马懿,字仲达,足智多谋。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
2.你能用简单的两三句话介绍一下孔明吗?(当学生有重复的时候,教师引导如何补充;当学生介绍很简单的时候,教师引导如何整合。
)二、初读课文,借助题眼,创设统领性问题1.足智多谋的司马懿、神机妙算的孔明,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
难解的词语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停止自由读)3.生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孔明是个智者,大家一定深信不疑。
这节课,我们就来找一找、读一读、悟一悟,孔明之智到底表现在哪里?三、聚焦“空城计”,探究孔明的“布局精妙”1. 同学们,说到孔明的“智”在这篇课文中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那肯定是“空城计”部分了,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空城计内容的句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7 孔明智退司马懿》优质课教学设计_4

《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尽皆失色、尽皆隐匿”等词语的意思。
2、以“智”为切入口,学生在读读、找找、说说当中感受孔明“沉着冷静、巧妙布置、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3、能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感兴趣的古体小说,对于感兴趣的句子能读好句子间的节奏与轻重。
教学重难点以“智”为切入口,学生在读读、找找、说说当中感受孔明“沉着冷静、巧妙布置、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关公喝酒--不怕脸红张飞穿针--粗中有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教学流程一、简介人物,激趣导入1、教师简介司马懿。
师:《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司马懿就是其中一个。
司马懿,字仲达,足智多谋。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
2、生用几句话简介孔明。
师:你也能用简单的两三句话介绍一下孔明吗?(当学生有重复的时候,教师引导如何补充;当学生介绍很简单的时候,教师引导如何整合。
)二、初读课文,借助题眼,创设统领性问题1、师:足智多谋的司马懿、神机妙算的孔明,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
难解的词语能够借助课后的注释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师:自信能把课文读通顺、准确的请用你们的坐姿告诉我。
(学生停止自由读)出示: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小写语文教案范文

《孔明智退司马懿》小写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历史知识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孔明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中历史知识和人物形象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理解。
2. 课文情节的把握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和诸葛亮、司马懿的历史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3.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如文言文句子、历史知识等。
4. 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学习:(1)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生平事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明的智慧和勇气,提醒学生尊师重道、勤奋好学。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程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背诵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练习和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
孔明智退司马懿教案

孔明智退司马懿教案教案名称: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与魏国丞相司马懿的智谋对决;2. 分析孔明智退司马懿的策略与原因;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与魏国丞相司马懿的智谋对决;2. 孔明智退司马懿的策略与原因。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三国时期的背景知识,简要介绍蜀国丞相诸葛亮与魏国丞相司马懿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智谋对决。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蜀国丞相诸葛亮与魏国丞相司马懿的智谋对决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重点介绍孔明智退司马懿的策略和原因。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孔明智退司马懿的策略和原因;-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4. 案例分析(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个案例,让他们分析并给出自己的判断:如果你是司马懿,你会如何应对孔明的策略?-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孔明智退司马懿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思考历史智谋对于战争和政治的影响。
教学资源:1. 三国演义相关章节的教材或电子版资料;2. 小组讨论记录表;3. 案例分析题目。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记录表的内容和表现;2. 案例分析中学生的判断和理由;3.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三国时期的智谋对决;2. 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表演孔明智退司马懿的情节,展示他们对于历史智谋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孔明智退司马懿的策略和原因,并能够运用历史思维能力进行案例分析和判断。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拓展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
自主学习
讲学
解决第一个问题
1.读好台词
(1)指名读。课件出示台词(板书:语言)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将台词读好。
2.读懂台词
(1)看出什么了?(唱空城计)
(2)孔明是如何布署的?出示课件
布署一:
布署二:
布署三:
目的是:
请在课文中标上序号,将目的写在空白处。
诸葛亮(琅琊卧龙美名扬,天文地理胸中藏。足智多谋无人比,鞠躬尽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孔明智退司马懿》,90年代著名导演王扶林将这部名著拍成了电视剧,《诸葛亮智退司马懿》是电视剧中的第七十一集。
整体感知,把握故事内容
导学
今天,我们也要学学导演,将这个故事拍成微电影。首先要弄清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吧!
出示学习要求: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可以借助课题来概括)
2.请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按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分成哪三个分镜头?(电影脚本要求简洁,每个分镜头剧情不能超过六个字)
自学
自主学习思考
讲学
1.明确主要内容。
请学生回答主要内容。(诸葛亮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
2.梳理情节,剧情提炼
4.小结:罗贯中将诸葛亮写成了神的化身,通过语言、服饰、神态读懂了诸葛亮。
评学
1.拓展
介绍《三国演义》中的第八十四回和第九十回中诸葛亮的故事,再次感受诸葛亮的智慧。
2.再次激起阅读名著的兴趣。
板书
孔明智退司马懿
识人心胆量过人
沉着冷静谨慎
兵临西城
语言心理独白
服装临危施计
神情
司马中计
教学反思
3.交流。
4.演好台词
(1)师演孔明(书中台词),生演士兵(明白!)
(2)学生演孔明,师演士兵。(先师飞马报信,单腿—生传令—师:遵令。)
解决第二个问题
1.找出描写孔明服饰、神情的句子。(课件出示
2.指名读通句子,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借助注释)
3.探究这么穿的原因。(为什么穿休闲服而不穿军装?)
4.抓住“笑容可掬”感受人物的沉着胆量。(笑容可掬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学习内容
孔明智退司马懿
学习目标
识记
1.通过阅读,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理解
解释
2.通过学生,体会孔明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应用
3.在剧本创编中,促使学生深入领悟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内化
情感
感受《三国演义》的魅力,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致。
教学准备
常规预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引学
1.名著人物竞猜。
2.从原作后续认识诸葛亮的识人心本领之高。
诸葛亮的士兵问道:“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他说:"兵法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如果是司马昭和曹操的话,我是绝对不敢实施此计的."
3.从这段话中我们再次感受到诸葛亮识人心的本领高,同时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还看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板书:识人心 胆量过人 沉着冷静)
请学生交流第二个问题。
预设:
兵临西城 临危施计 司马中计
司马懿来袭 大摆空城计 司马退兵
西城告急 巧施空城计
3.教师小结并评价。
研读探究,即兴导演
导学
拍好电影先要确定主角,男一号无疑是-----诸葛亮,男二号那就是司马懿了。我们先来研究男一号。
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男一号诸葛亮的台词,并把它读通。
关羽(赤胆忠心武艺高,刮骨疗毒不喊疼,勇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单骑真威风。)
张飞(孟德粗中有细,胆识过人;桃园结义为弟,忠心耿耿;当阳吓死侯杰气吞山河)
刘备(皇叔仁德礼下士,三顾茅庐请贤才,体恤民情人人爱,人称江山哭中得。)
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赤壁大战败曹军,妒贤忌能胸狭窄)
司马懿(仲达出身世家豪族,年少聪明名天下,擒孟达,败马谡,死后追封晋朝皇帝。)
板书(服饰神情)
导学
学习要求:
1.观视频,司马懿面对空城计的反应。
2.给司马懿配上内心独白。(板书:内心独白)
小练笔:面对此情此景,司马懿想:
自学
学生练笔
讲学
1.感受司马懿的谨慎性格
(1)交流所写。
(2)小结:司马懿是一个谨慎的人。(板书:谨慎)
(3)再继续观视频,看看电视剧中是如何写司马懿的内心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