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解读

合集下载

肺癌TNM第八版分类中文版

肺癌TNM第八版分类中文版

辅助治疗
在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化疗 或放疗等辅助治疗,以杀死可能残 留的癌细胞。
局部治疗
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局 部治疗的方式,如放疗或射频消融 等。
第三期治疗策略
综合治疗
化疗
对于第三期的肺癌患者,通常采用综合治疗 的方式,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
第三期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多程的化疗。
第三期(t1n2m0,t2n1m0,t3n0m0)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
T1是指肿瘤最大径线≤3cm,未侵犯周围组织。N2是 指肿瘤侵犯淋巴结,但未侵犯远处组织。M0是指无远 处转移。T2是指肿瘤侵犯周围组织,但未侵犯肺叶。 N1是指肿瘤侵犯淋巴结,但未侵犯远处组织。M0是指 无远处转移。T3是指肿瘤侵犯肺叶或周围组织,但未 侵犯胸膜或纵膈。N0是指无淋巴结转移。M0是指无远 处转移。
tnm分期的历史与发展
TNM分期最初由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提出,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目前已 经发展到第八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TNM分期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 求。
新版的TNM分期更加注重病理学诊断和分子标志物在分期中的价值,以提供更准 确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建议。
02
第四期(任何t,任何n,m1)
总结词
最晚期的肺癌,生存期最短,预后最差。
详细描述
任何T是指无论肿瘤大小、侵犯范围等。任何N是指无论淋巴 结转移情况如何。M1是指已发现远处转移。
04
tnm分期与治疗策略
第一期治疗策略
01
02
03
手术治疗为主
对于第一期的肺癌患者, 通常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以切除肿瘤并清除周围的 淋巴结。

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更新的解读

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更新的解读

1、对医生治疗策略的影响
(2)指导辅助治疗:根据新分期系统,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 从而选择更加针对性的辅助治疗方案。
1、对医生治疗策略的影响
(3)指导随访及复发监测:根据新分期系统,医生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 复发风险,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随访计划和复发监测方案。
2、对患者预后评估的影响
2、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和 选择治疗方式
2、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和选择治疗方式
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通过更加精细的分期和预后评估,使患者能够更加 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预后。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配合医生进 行治疗并做出更为合适的治疗选择。例如,对于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可能需 要选择更为激进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生存期;而对于低风险的患者,则可以 选择更为保守的治疗方式以减少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更新内容
(3)M分期:M是远处转移情况,M分期直接反映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AJCC 更新了M分期的定义,增加了对远处转移部位的评估,为医生提供了更全面的病 情评估信息。
二、美国肿瘤联合会乳腺癌分期 系统更新解读
1、对医生治疗策略的影响
1、对医生治疗策略的影响
新的乳腺癌分期系统对医生治疗策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根据新分期系统,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 大小、淋巴结转移数量和远处转移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2、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和选择治疗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相较于之前的版本更为精细和全 面。它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患者预后评估依据和治疗方案指导,有助于实现个体化 治疗。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和重视乳腺癌分期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应 用新的分期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病情、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 计划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解读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解读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解读孙威,贺亮,张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3):255-258以肿瘤原发灶(T)、区域淋巴结转移(N)以及远隔转移(M)为基本组成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甲状腺癌分期系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提供甲状腺癌预后信息,评估甲状腺癌预后分期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

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与第7版相比,将分化型甲状腺癌分期所需的诊断年龄切点值从45岁增加至55岁;重新定义了T3分期及未分化癌的T分期;将Ⅶ区淋巴结转移从颈侧方淋巴结转移(N1b)划分至中央区淋巴结转移(N1a);修改了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分化癌TNM的分期。

全新的TNM分期系统不仅对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为病人的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辽宁沈阳110001通信作者:张浩,E-mail:haozhang@以肿瘤原发灶(T)、区域淋巴结转移(N)以及远隔转移(M)为基本依据的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发行的甲状腺癌分期系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提供甲状腺癌预后信息,评估甲状腺癌预后分期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

其简单易行并且被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甲状腺癌指南引用和推荐。

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的更新,将更精确的指导临床医生对病人进行临床和病理学分期,进而更精准的判定病人的预后,对规范甲状腺癌的诊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更新要点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延续采用以T、N、M为依据的解剖学分期原则,结合最新的甲状腺癌科学研究证据,主要对如下内容做出了相应修改。

将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预后所需的诊断年龄切点值从45岁增加至55岁。

肺癌TNM第八版分类中文版

肺癌TNM第八版分类中文版

转移灶大小
转移灶数目
测量转移灶的最大直径,了解转移灶的大小 ,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 要意义。
了解转移灶的数目,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综合分析
将肿瘤、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tnm 分期标准,确定患者的分期,如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等 。
根据患者的分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疗 、化疗等。
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TNM分期,患者可分为早期、中 期和晚期,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存在
差异。
对于早期患者,可采用手术切除或局 部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以提高治愈 率和生存率;对于中晚期患者,则需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放疗
、化疗、免疫治疗等手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肺癌的预后评估和随访
TNM分期是评估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不同分期的患者预后存在差异 。
淋巴结数量
了解淋巴结的数量,有助于判断是 否存在多发转移。
淋巴结转移情况
通过病理学检查,了解淋巴结转移 情况,如转移个数、转移灶大小等 。
确定远处转移的情况
远处转移部位
远处转移形态
通过CT、MRI、PET-CT等检查,确定远处 转移的部位,如脑、肝、骨等。
观察远处转移的形态,是否规则、有无钙化 等,对判断转移灶的性质和程度具有重要意 义。
TNM分期与预后密 切相关
TNM分期与其他临 床评估指标(如病 理类型、年龄等) 有一定关系
TNM分期与治疗策 略选择密切相关
04
tnm分类的局限性和不足
tnm分类的缺陷和不足
肿瘤异质性
同一病理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因此仅依靠病理类型进行分类存在局限性。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 第八版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 第八版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 第八版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估以及患者的管理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八版乳腺癌分期系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分期标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AJCC 第八版乳腺癌分期系统主要基于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这三个关键因素。

先来说说肿瘤大小(T)的评估。

T 分期主要根据肿瘤的最大直径来划分。

T1 期表示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 2 厘米;T2 期肿瘤直径在 2 5 厘米之间;T3 期肿瘤直径大于 5 厘米;而如果肿瘤不论大小,直接侵犯了胸壁或皮肤,就被归为 T4 期。

淋巴结转移情况(N)的判断也十分重要。

N0 表示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N1 表示有 1 3 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有微小转移;N2 则包括 4 9 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者临床上发现有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N3 意味着 10 个及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者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者腋窝和内乳淋巴结均有转移。

远处转移情况(M)相对比较简单,M0 表示没有远处转移,M1 表示有远处转移。

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肺、肝、骨、脑等。

除了这三个基本要素,AJCC 第八版分期系统还引入了一些新的指标和概念,使得分期更加精确和个性化。

例如,组织学分级在分期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调。

组织学分级反映了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级别越高,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往往也越高,预后相对较差。

另外,免疫组化指标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的状态也被纳入考虑。

这些指标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 HER2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而 ER、PR 阳性的患者则可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在实际应用中,AJCC 第八版乳腺癌分期系统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估框架。

肺癌第8版TNM分期

肺癌第8版TNM分期

第七版TNM分期将肿瘤导致的部分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归为T2, 若导致全肺不张则归为T3。而在所有研究人群中发现:合并部分 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患者预后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但合并全 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因此新版分 期无论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范围大小、累及全肺与否均归为T2。
Rami-Porta学者研究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根 据NSCLC患者原发肿瘤大小不同,将其分为≤1cm,1~2cm,2~3cm, 3~4cm,4~5cm,5~6cm,6~7cm这7个组别观察其术后预后差别, 研究发现对于≤5cm的前五组,每增加1cm,各组的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 差异(P<0.001),而最后两组生存差异不大,因此将其合并为T3(肿 瘤最大径>5cm,≤7cm)。由于肿瘤最大径≤3cm及>3cm生存差异 很大(P<0.001),因此将3cm仍作为T1、T2的分界点,前三组T1又 依次分为T1a、T1b、T1c,中间两组T2分又为T2a及T2b,每个分期间 隔为1cm。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7cm患者预后与七版分期的T4患 者生存率类似,因此新版将>7cm归为T4。
第七版肺癌TNM分期标准 是2009年颁布的
新版分期包含了1999-2010年间94708例肺癌患者,来自16个国 家的35个数据库,其中NSCLC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亚洲病例数明 显增加。
将T1分为T1a(≤1cm),T1b(> 1至≤2cm),T1c (> 2至≤3cm);(2)T2分为T2a(> 3≤4cm)和T2b (> 4至≤5cm);(3)重新分类大于5cm且小于或等于 7cm的肿瘤分为T3;(4)重新分类超过7cm或更大的肿瘤 为T4;(5)支气管受累距隆突小于2cm,但不侵犯隆突, 和伴有肺不张/肺炎则归为T2;(6)侵犯膈肌分为T4;(7) 删除纵隔胸膜浸润这一T分期术语。

一文解读AJCC第八版癌症分期系统更新要点

一文解读AJCC第八版癌症分期系统更新要点

⼀⽂解读AJCC第⼋版癌症分期系统更新要点 导读 AJCC第⼋版癌症分期系统于2018年1⽉1⽇在全球启⽤。

⾃1977年AJCC癌症分期系统第1版发⾏⾄今已历时40年,从不断细化解剖学TNM信息为基础的宏观分期,到结合“基因组学和蛋⽩质组学”的微观因素,本次更新特⾊是推动了临床肿瘤学预后和预测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提⾼。

AJCC第⼋版结直肠癌分期 1、肿瘤沉积(TD)定义及意义 1)TD定义:特指存在于原发肿瘤淋巴引流区域内(结肠系膜和直肠系膜的脂肪组织内)的孤⽴肿瘤结节。

多数TD源于⾎管淋巴管浸润,其内没有可辨认的淋巴结、⾎管、神经结构是诊断要点。

2)TD意义:第⼋版分期系统坚持认为TD是较差的预后因素,并继续把TD划归为N1c,同时明确TD不改变原发肿瘤T 分期。

如果不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TD会改变N分期(N0→N1c);如果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TD数⽬⽆需计算到阳性淋巴结数量。

2、细化M分期 1)M1a:转移灶局限在⼀个器官或部位; 2)M1b:转移灶超出⼀个器官或部位,但没有腹膜转移; 3)M1c:结直肠癌的腹膜转移,⽆论是否合并其他器官部位的转移(新增,M1c仅见于1%~4%的结直肠癌患者,但其预后较M1a和M1b更差)。

3、结直肠癌预后风险和疗效预测评价体系 1)内容:⾎清CEA⽔平、肿瘤退缩评分、环周切缘、淋巴管⾎管侵犯、神经周围侵犯、微卫星不稳定、KRAS/NRAS 基因突变及BRAF基因突变。

2)意义:在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的背景下,“解剖学”分期和“⾮解剖学”分类体系的联合使⽤,将有利于对结直肠癌进⼀步分期和分类诊治,有助于个体化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风险并预测治疗疗效,推动结直肠癌临床实践从传统“群体化”诊治到精准“个体化”医疗的转变。

AJCC第⼋版胃癌分期 1、⾷管和胃的解剖学分界变更 1)肿瘤侵及胃⾷管交界线,且肿瘤中⼼位于胃⾷管交界线以下<> 2)肿瘤未侵犯胃⾷管交界线,且肿瘤中⼼位于胃⾷管交界线以下2cm,则按照胃癌的分期系统进⾏分期; 3)肿瘤侵犯胃⾷管交界线,且肿瘤中⼼位于胃⾷管交界线>2cm,则按照胃癌的分期系统进⾏分期。

【专家共识】国际抗癌联盟及美国肿瘤联合会胃癌TNM分期系统(第8版)简介及解读

【专家共识】国际抗癌联盟及美国肿瘤联合会胃癌TNM分期系统(第8版)简介及解读

原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1):15-17声明:本文经《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授权许可使用,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进行传播,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对于商业性应用,如无本站明确许可,不得非法使用本站资源。

导语2016 年10 月,国际抗癌联盟(UICC)及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颁布了第8版胃癌TNM 分期系统。

新版分期系统创新性地将单一分期系统更改为包括临床分期(c TNM)、病理分期(pTNM)及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分期(ypTNM)的三标准综合分期系统,临床医师可依据不同的临床状况进行选择,从而为临床决策及预后判断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

此外,第8版胃癌TNM 分期系统的主要更新还包括:对胃食管结合部及贲门癌分期标准的选择作出了更明确的定义,N3的两个亚组N3a、N3b作为独立组别参与分期,并对原Ⅲ期部分亚组的分期定义也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变更。

不过,第8版胃癌TN M分期系统的实际价值仍有待于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加以验证,同时,基于分子生物学进展的胃癌风险预测模型也仍然没能出现。

因此,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仍然是通向胃癌精准医疗时代的一个过渡工具。

作者简介陕飞,李子禹,张连海,李双喜,贾永宁,苗儒林,薛侃,李浙民,高翔宇,王胤奎,闫超,李沈,季加孚通信作者:季加孚 E-mail: jijiafu@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Control,UICC)与美国肿瘤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onCancer,AJCC)TNM分期系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评估胃癌预后及临床治疗决策最重要的参考标准。

自1976 年起,UICC及AJCC共颁布了7个版本的胃癌TNM分期系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中,第7 版胃癌TNM 分期系统经过6年的临床验证,逐步呈现出其缺陷。

2016年10月,U ICC及AJCC联合颁布了第8 版TNM 分期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解读
孙威,贺亮,张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3):255-258
以肿瘤原发灶(T)、区域淋巴结转移(N)以及远隔转移(M)为基本组成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甲状腺癌分期系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提供甲状腺癌预后信息,评估甲状腺癌预后分期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

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与第7版相比,将分化型甲状腺癌分期所需的诊断年龄切点值从45岁增加至55岁;重新定义了T3分期及未分化癌的T分期;将Ⅶ区淋巴结转移从颈侧方淋巴结转移(N1b)划分至中央区淋巴结转移(N1a);修改了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分化癌TNM的分期。

全新的TNM分期系统不仅对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为病人的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辽宁沈阳110001
通信作者:张浩,E-mail:haozhang@
以肿瘤原发灶(T)、区域淋巴结转移(N)以及远隔转移(M)为基本依据的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发行的甲状腺癌分期系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提供甲状腺癌预后信息,评估甲状腺癌预后分期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

其简单易行并且被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甲状腺癌指南引用和推荐。

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的更新,将更精确的指导临床医生对病人进行临床和病理学分期,进而更精准的判定病人的预后,对规范甲状腺癌的诊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更新要点
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延续采用以T、N、M为依据的解剖学分期原则,结合最新的甲状腺癌科学研究证据,主要对如下内容做出了相应修改。

将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预后所需的诊断年龄切点值从45岁增加至55岁。

T分期部分:重新定义了T3分期,更改了未分化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的T分期。

N分期部分:将Ⅶ区淋巴结转移从侧方淋巴结转移(N1b)更改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N1a)。

TNM分期部分:修改了DTC、ATC的TNM分期。

甲状腺髓样癌作为一个新的
独立的章节。

肿瘤的基因突变、降钙素和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将添加到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因素中。

本文将着重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与解读(表1)。

2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重点更新内容解读
2.1 分期所需的诊断年龄变更与其他大多数肿瘤不同,诊断年龄是甲状腺癌疾病特异性存活率(disease-special survival,DSS)的独立危险因素。

1983年AJCC第2版癌症分期系统就将45岁作为DTC分期所需的诊断年龄切点值并且一直沿用至第7版癌症分期系统。

45岁作为诊断年龄切点值的主要原因为:大多数被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纳入的对照研究中病人诊断年龄的中位数为45岁。

而关于这一切点值,始终存在较大争议。

一项最近发表的国际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建议将分期所需的诊断年龄切点值由45岁增长至55岁[1-2]。

该研究指出:
将甲状腺癌分期所需的诊断年龄增长至55岁后,17%的病人分期会下降,10%的病人从较高分期(Ⅲ/Ⅳ期)降至较低分期(Ⅰ/Ⅱ期)。

调整后较低分期的生存曲线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还产生一个更广泛的I-IV期的存活率分布。

另外,有多篇文献也报道支持将55岁作为预后模型的诊断年龄切点值[3-4]。

因此,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将分期所需的诊断年龄的切点值调整至55岁。

调整后的分期系统对诊断年龄为45~55岁的病人有着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避免了只依据诊断年龄将部分Ⅰ/Ⅱ期病人划分到Ⅲ/Ⅳ期。

同时也避免了一个更加激进的手术方式和术后随访。

2.2 T分期的变更 AJCC第7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将T3分期定义为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最大直径>4 cm或任何大小的肿瘤伴有微小腺外侵袭(仅侵犯胸骨甲状肌或甲状腺周围软组织)。

而新版分期系统则将微小腺外侵袭从T3分期中删除。

T3分期重新定义为T3a(肿瘤最大直径>4 cm且局限于甲状腺内)和T3b(无论肿瘤大小,肿瘤明显侵犯甲状腺周围的带状肌,即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第8版甲状腺癌TNM分期指出将微小腺外侵袭从T3分期中删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1)甲状腺被膜本身的不完整性以及甲状腺内本身就有可能含有脂肪及骨骼肌组织,致使病理学上对微小腺外侵袭的判定缺乏准确性和客观性。

(2)微小腺外侵袭的诊断依赖于术中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的回报,在临床上应用起来相对较难。

(3)最新预后统计数据显示:与明显的腺外侵袭不同,微小腺外侵袭并非预后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微小腺外侵袭病人与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的病人的DSS相比并无差异[5-6]。

更改后的T3分期的临床应用更加简单方便可行。

T分期的另一个变化则是将ATC的T分期由第7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中所有的ATC均为T4期更改为与DTC的T分期相一致。

这一变化扩大了ATC 的T分期的适用范围,使得ATC的T分期可以应用于临床上少数T1、T2、T3期的ATC,也使得ATC的T分期更加精确。

2.3 N分期的变更 AJCC第7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将Ⅶ区淋巴结转移定义为N1b,对预后的影响与颈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同。

而第8版分期系统将Ⅶ区淋巴结转移更改为N1a。

其更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Ⅵ区与Ⅶ区淋巴结在解剖结构上一脉相连并无明显的解剖间隔标志,根据2009年出版的ATA关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共识中明确提出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的定义包括Ⅵ区
与Ⅶ区淋巴结[7]。

其次,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Ⅶ区淋巴结转移会比Ⅵ区淋巴结转移带来一个不良的预后。

此外,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还提出了pN0的定义,即有一个或多个淋巴结通过细胞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良性。

2.4 DTC的TNM分期的变更 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DTC分期的变化主要出现在诊断年龄≥55岁的病人中。

最新的文献证据提示,术前评估为cN0术后被证实为存在少量的淋巴结转移的pN1病人与无淋巴结转移的pN0的病人相比,预后并无明显差异。

尽管大量的数据证明淋巴结转移会提高年龄较大的病人的疾病特异性死亡率,但是与共存的明显的腺外侵袭(T4a、T4b)或者远处转移(M1)疾病相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要小的多[8]。

较大年龄病人中大多数淋巴结转移的死亡病例其死因主要应归因于共存的T4a、T4b或者M1疾病[10]。

所以,在第8版TNM分期系统中,超出带状肌的明显的腺外侵袭(T4a、T4b)和远处转移(M1)将作为影响诊断年龄≥55岁病人TNM分期的主要因素。

而肿瘤的直径大小、淋巴结转移对分期的影响则显著的下降。

综上所述,在AJCC 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中将第7版II期的T2N0M0病人调整至I期,将第7版Ⅲ期、Ⅳ期的T3N0M0、T1-3N1aM0、T1-3N1bM0调整至Ⅱ期。

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的Ⅲ期仅包括T4a,任何N,M0的病人。

T4b,任何N,M0和所有M1的病人被划分为ⅣA期和ⅣB期(表2)。

2.5 ATC的TNM分期的变更第7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中ATC分为IVA
期(T4a,任何N,M0),ⅣB期(T4b,任何N,M0),IVC期(任何T,任何N,M1)。

而在第8版中,由于T分期进行重新的划分,ATC的TNM分期更改为将甲状腺腺体内的疾病定义为ⅣA期,明显的腺外侵袭或颈部淋巴结转移定义为ⅣB期,远距离转移定义为IVC期(表3)。

新版ATC的TNM分期有助于对无腺外侵袭临床上可以切除的ATC提供分期的依据。

2.6 肿瘤的突变、降钙素、CEA的检测被添加到髓样癌的预后因素中髓样癌的预后可能与肿瘤基因突变相关。

血清中的降钙素、CEA可以作为预测髓样癌预后的潜在的肿瘤标记物。

但是对于何时采集血清降钙素、CEA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目前,基因突变、血清降钙素和CEA对于AJCC甲状腺髓样癌分期的影响以及其影响预后机制的研究还较少。

所以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仅将肿瘤的基因突变、降钙素、CEA添加到髓样癌的预后因素中,其对甲状腺髓样癌分期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结语
AJCC癌症分期系统是甲状腺癌临床诊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预后分期标准。

伴随时代的发展和对甲状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为依据的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应运而生。

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尽可能合理和精准的分期,注定将在全球范围为临床医生的决策及病人预后的判断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依据,最终使更多的甲状腺癌病人获益。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