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化实验安排
14-15-2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安排(已更新)

A
B
C
D
E
F
陈佳
李甜
周倩
包一晖
布威麦尔耶姆·艾麦尔江
地力努尔·沙拉木
钱莹飞
沈佳慧
沈佳嘉
王玲
王梦雪
王蔚
柴世科
陈桂林
陈杰克
黄良希
梁建君
应凯翔
蔡碧莉
蔡晶晶
陈贝尔
陈云云
胡滟滟
黄燕玲
李炜
李娴星
陆炜娟
徐金金
郑婷婷
周慧敏
祝小丹
杨晶晶
蔡恒其
蒋燕曦
王玲玲
董伟俊
吴学文
尤莹莹
朱敏
万义梅
吴逍
江敏
金珊
李海鹏
王育琨
项旭明
组别时间
实验项目
3月27日
4月3日
4月10日
4月17日
4月24日
5月8日
1、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A
B
C
D
E
F
111室值日组
2、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B
C
D
E
F
A
3、气液传热实验
C
D
E
F
A
B
4、填料吸收实验
D
E
F
A
B
C
5、筛板精馏实验
E
F
A
B
C
D
114室值日组
6、流化床干燥实验
F
A
B
C
D
E
注:流量计校验实验作为预备实验。地点:12—111---113
实验老师
实验项目
实验地点
周四上午
王南海
生化分析实验1:米氏常数的测定

双倒数法测定过氧化物酶的米氏常数化学化工学院应化专业_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评定___________【实验目的】以过氧化物酶为例,掌握测定酶促反应初速率和米氏常数的原理及方法【实验原理】1913年,Michaelis 和Menten 运用酶反应过程中形成中间络合物的原理,首先提出了底物浓度和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式,即著名的米氏方程:[][]S K S V v m max +⋅= 式中:v 为反应初速率(微摩尔浓度变化/min );V max 为最大反应速率(微摩尔浓度变化/min );[S ]为底物浓度(mol/L );K m 为米氏常数(mol/L )。
这个方程式表明当已知K m 及V max 时,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K m 值等于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
不同酶的K m 值不同,同一种酶与不同底物反应K m 值也不同,K m 值可以近似的反应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大小:K m 越大表明亲和力越小;K m 越小表明亲和力越大。
大多数纯酶的K m 值在0.01~100 mmol/L 。
通过米氏方程的不同变形,可有多种求算米氏常数的方法,一般较常用的双倒数法,即取米氏方程的倒数式:[]max max m V 1S 1V K v 1+⋅=以v 1对[]S 1作图得一直线,该直线与横轴截距[]m K 1S 1=-。
过氧化物酶是一种对氢受体(H 2O 2) 底物有特异性,对氢供体底物缺乏特异性的酶,它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许多多元酚或多元胺类底物发生显色、荧光或化学发光反应,可用于微量过氧化氢含量测定,也可以和其它酶反应系统偶联可用于测定许多与生命相关的物质:如葡萄糖、半乳糖、氨基酸、尿酸及胆甾醇等,亦是免疫分子和核酸分析中常用的标记物。
化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步骤

化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步骤化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步骤化学设计实验方案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正确的实验方案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本文将介绍化学设计实验方案的六个步骤,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展开叙述。
第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和需求在制定实验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需求。
实验的目的决定了实验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而实验的需求则指出了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循的限制条件。
例如,如果实验的目的是合成一种化合物,那么需要明确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而如果实验的需求是使用非常规试剂进行实验,那么需要考虑试剂的安全性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第二步:确定实验步骤和参数在明确实验目的和需求之后,需要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验经验,确定实验的步骤和参数。
这一步需要仔细分析已有的文献和实验记录,了解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例如,如果实验需要进行反应,那么需要确定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条件(温度、压力等)、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因素。
第三步:评估实验的可行性和风险实验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风险。
在评估实验的可行性时,需要考虑实验设备的可用性、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结果的精确度等因素。
在评估实验的风险时,需要考虑实验操作可能带来的危险,如化学品的毒性、易燃性等。
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第四步:制定实验流程和操作规程制定实验流程和操作规程是化学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环节。
实验流程应该清晰明了,包括实验步骤、操作时间、实验设备和试剂的使用顺序等细节。
操作规程应该详尽全面,包括实验室安全规定、试剂的储存和使用方法、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等,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精确度。
第五步:实验方案的验证和调整实验方案制定完成后,需要进行实验方案的验证和调整。
实验方案的验证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小试实验等方法进行,检验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精确度。
如果实验方案存在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现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条件的探究

宋婷卢一卉李远蓉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400715)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关于碳的还原性的实 验,通过该实验的演示,学生可掌握其反应原理,初 步了解还原性、氧化性的概念,为高中氧化还原反应 的学习打下基础。
经过实践和分析,该实验存在现象不明显、实验 效果欠佳等问题。一是使用普通酒精灯加灯罩的方 法不能达到实验所需的高温;二是未指明氧化铜与 木炭的质量比;三是未强调实验成功的关键。
表3微型试管实验组的最佳实验条件探究
·38·
3.普通小试管与微型试管实验效果比较。 比较表2、表3,可得出以下结论: (1)使用自制三芯灯不加灯罩进行加热、氧化铜 与木炭比例为10:1时,两组得出用普通小试管进行 实验效果最佳,一组得出微型试管进行实验效果最 佳.一组得出二者效果相差不大: (2)在使用自制三芯灯不加灯罩进行加热、氧化 铜与木炭比例为8:1时,3组得出用微型试管进行实 验效果最佳。 综上可知,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温度对实 验效果的影响程度大于反应物质量比。不管使用普 通小试管还是微型试管,当氧化铜与木炭质量比为 10:1时,实验效果优于8:1;不同酒精灯的比较结果 为:采用自制三芯灯加灯罩时实验效果最佳,自制三 芯灯不加灯罩时实验效果次之,普通酒精灯加灯罩 效果最差。实验装置的比较结果为:当反应物质量比 为10:1时,普通小试管效果较好;当反应物质量比为 8:1时,微型试管效果较好。
·37·
三竺!!苎兰!塑
塑坠型!塑型三型!垒!曩墨露趟
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唐文伟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14437)
在教学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 应中热量变化”时,笔者将传统感观与数字传感器技 术相结合,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温度传感装置,观 察并记录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值,从而更直观 地呈现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应用化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长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 、长沙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湘南学院 广东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汕头 大学 深圳大学、广州大学、韶关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惠州学院嘉应学 院、 东莞理工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韩山师范学院 广西 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工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河 池学院 云南 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 西南林学院、曲靖师范学院 贵州 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遵义师范学院、毕节学院 四川 西华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摘要 基本介绍 就业信息 相近专业 开办院校 期刊介绍 微信文章 新闻动态
化学小实验策划书3篇

化学小实验策划书3篇篇一化学小实验策划书一、实验名称美丽的彩虹雨二、实验目的1.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2. 了解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现象。
3. 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了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以及油和水不互溶的特性。
食用色素溶解在油中,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
当油和水混合时,色素会迅速扩散并下沉,形成美丽的彩虹雨。
四、实验材料1. 食用油2. 水3. 食用色素4. 量杯5. 搅拌棒6. 透明杯子五、实验步骤1. 在量杯中倒入 20 毫升食用油。
2. 往食用油中滴入几滴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3. 用量杯量取 180 毫升水,缓慢倒入透明杯子中。
4. 将食用油小心地倒入装有水的透明杯子中,注意观察油和水的分层情况。
5. 用搅拌棒轻轻搅拌水和食用油的混合物,观察彩虹雨的形成过程。
六、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将水和油混合过多,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2. 搅拌时要轻柔,以免破坏分层效果。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卫生。
七、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观察彩虹雨的颜色变化。
2.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密度的液体,如酒精和水,观察分层现象的差异。
3. 可以将实验过程拍摄下来,与家人和朋友分享。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美丽的彩虹雨现象,了解了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原理。
化学实验不仅有趣,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化学实验,探索更多的化学奥秘!篇二化学小实验策划书一、实验名称美丽的彩虹雨二、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现象。
2. 了解油和水不能相互溶解的特性。
3. 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力。
三、实验材料1. 食用油2. 水3. 食用色素(可选)4. 量杯5. 搅拌棒6. 透明杯子四、实验步骤1. 在量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水。
2. 往量杯中滴入几滴食用色素,搅拌均匀,使水呈现出一定的颜色。
3. 接着,慢慢地将食用油倒入量杯中,注意要让食用油浮在水面上。
应用化学实验,大纲

应用化学实验,大纲应用化学实验大纲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应用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1. 实验器材:- 酸碱滴定仪- 恒温水浴槽- 倒流冷凝器2. 实验药品:- 酚酞指示剂三、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将所需药品称取并准备好。
2. 准备实验仪器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清洗。
3. 开始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操作顺序进行。
4. 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调整和解决,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5.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记录,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6. 完成实验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7. 将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整理,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所有操作前,必须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安全。
2.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注意处理化学药品时的防护措施。
3. 实验器材必须在干净的条件下使用,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在实验中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实验条件。
5. 进行滴定实验时,要注意滴管的滴液速度,避免误差的发生。
6.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并将实验室恢复整洁。
五、实验结果及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获得了相应的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深化了对应用化学的认识,并提高了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也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七、参考文献1. 张三,应用化学实验指导教程,化学出版社,2019年。
2. 李四,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以上是本次应用化学实验大纲的内容,希望能对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提高实验质量和效果。
祝实验顺利!。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掘 出“ 硝 酸氧化性 强 ” 的特征 。实验前我 先让学生 讨论 以下两 的 F l a s h 课件 , 以放大实验现象, 使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实验 个 问题 , 引导学生 领悟教材实 验的 设计思想 。 ①要研究 硝酸的 现 象 。碱 金属与水 的反应 , 教材 是安排一个 演示实 验 : 绿豆 大
验化 学探 究活动来 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使 学习成 为学生 的 完成 , 以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提高学生 的实验能 力。
内在需 求 , 让 学生充 分认 识实验 探 究的必 要性 、 重要 性 , 增 进 2 _ 3 严格要 求 , 做好学 生实验 。学生 实验可 以有效 地训 练学 对化 学学科 的情感 , 进 而形成科学 的价值观 。
种设计思想。 高中阶段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 启 从 而达到提 高学生 的科 学素养 , 促进学 生主动发 展的 目的。 利
发 引导学 生体验这 种实验设 计思想 。如 , 硝 酸具有 氧化性 , 可 用 多媒体课件 可以替代 一些费时 或有毒有 害的实 验 、模 拟化 和 多种金属 、 非金属单质 反应 , 但在 课堂 上不 可能也 没有必要 学反应 的微观本 质 、 模拟化 学实验错误 操作后果 、 模拟实 验设 去 演示每种单 质跟硝 酸反应 的实验 。 在 实际教学 中 , 教 师常常 计 、 模拟化 工生产过 程等 。 对 于一些可 见度不是 很强的 试管实
本 质联 系强烈 , 我们 必须精选 那些最能 反映本质特 征 的例子 ,
用实验 方 法 , 并 通过人 为控 制 , 把本 质特 征突现 出来 , 以便 于 创 设生动活 泼的化学 实验教学情 景 ,转 变学生 的化学 实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5(王明)
环氧树脂的制备及环氧值的测定
9月30日(第五周周二)
8:00—14:00
6
实验8(王明)
癸二酰氯的制备及界面缩聚法制备尼龙-610
10月8日(第六周周三)
8:00—14:00
7
实验6(王明)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铸板聚合
10月14日(第七周周二)
8
实验8(邹建)
二甲基十二烷基胺的制备
10月21日(第八周周二)
8:00—14:00
9
实验13(邹建)
抗氧剂双酚A的合成
10月22日(第八周周三)
俊)
雪花膏
10月28日(第九周周二)
11
实验3(谭克俊)
乙酸苄酯
11月4日(第十周周二)
8:00—14:00
12
考试
12月16日(第十六周周二)
应化1班应用化学实验安排
序号
实验及负责
名称
时间
1
实验2(谭克俊)
天然香料的提取
9月9日(第二周周二)
2
实验x(徐岚)
乙酸乙烯酯聚合制白乳胶
9月16日(第三周周二)
3
实验5-1(徐岚)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合成
9月17日(第三周周三)
4
实验5-2(徐岚)
端基滴定法测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分子量
9月23日(第四周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