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笑靥(yàn)瓦砾(lì)霎(shà)时刽(kuài)子手B.嗟(jiē)怨连累(lěi)谛听(dì)汗涔涔(cén)C.绣衾(jīn)奇葩(pā)吁(xū)气哥哥行(háng)D.信笺(jiān)神龛(kān)熨(yùn)平白泠(líng)泠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参差天堑竞豪奢暮霭B.今宵羌管雨林铃故垒C.雨具箫瑟念奴娇芒鞋D.巷陌烽火醉花阴凄残3.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A.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B.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C.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D.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B.词是兴于唐代胜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D.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统称近体诗。
二、默写词句默写(每空2分,共16分)1.,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3.,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4.,竟无语凝噎。
5.念去去,千里烟波,。
6.人生如梦,。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8.,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诗歌鉴赏1.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稔知(rěn)弱冠(guān)舛误(chuǎn)涸辙之鲋(hé)B.星宿(xiù)阴翳(yì)叨扰(tāo)逸兴遄飞(chuán)C.庇佑(pì)央浼(měi)睇眄(miǎn)数见不鲜(shuò)D.矫首(jiǎo)潦水(liǎo)坳堂(ào)气息奄奄(yǎ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遐观逍遥趋之若骛钟鸣鼎食皇天厚土B.遨翔陨落陆海潘江东榆已逝舸舰弥津C.惮烦嘉宾食不果腹结草衔环倚马可待D.祚薄希冀良晨美景盛筵难在唉声叹气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是()(3分)A.清朝初年,几代皇帝励精图治,终于光风霁月,出现了康雍乾盛世。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这两位神交已久的学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安排的学术会议上萍水相逢之后,又只能各奔东西了。
D.寒蝉与小灰雀不置可否地讥笑鲲鹏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或檀树的树枝,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从去年开始,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B.孙杨通过微博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终于实现了参加大运会的多年夙愿,能在开幕式上参加火炬接力,我非常自豪。
”C.据央视报道,中国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D.“猎鹰”是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的重要项目,能让美国根据所面临威胁,从核打击、常规打击和非动能打击中灵活选择威慑方案。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1. (6分) (2017高一下·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
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
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
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
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
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02月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02月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
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
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
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
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
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
“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
"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海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
〃雅,是规范、典雅。
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
“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
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
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
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
今译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这里存在古今汉语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 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译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
当译者将原作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上述这些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今译也就完成了。
翻译界历来有直译和意译之说,有人主张直译,有人主张意译,双方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主张直译的人批评意译随意胡译、乱译。
主张意译的人批评直译逐字呆译、死译。
实践证明、直译、意译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译方法。
直译与意译具有共同性,亦有差异性。
共同性是都要求忠实于原作。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着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而又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形态,这就是三峡文化:三峡文化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作为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咽喉要道,三峡是串接长江下游吴越文化、中游荆楚文化、上游巴蜀文化的人文走廊、信息交流渠道和物流通道,是中国东西部人类文化与信息交通的走廊要道c而峡江两岸鬼斧神工的地理奇观,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又形成富有人文色彩的三峡百里画廊,构成三峡山水文化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
三峡盛产的盐、丹资源,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故人们以之为中心,形成富有盐丹资源文化特点的三峡文化与社会生活特色。
由于山高峡急、岭峻谷深,造成交通不便,当地民众生存条件艰辛,性格耿直剽悍。
三峡文化正是在这么一种地理空间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是独有的大河流域走廊文化、神秘山水文化和盐丹资源文化的结合体。
从商周时期的巴族开始,三峡文化就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
自两千多年前秦灭巴、蜀、楚,中原文化的融入,使三峡文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历史发展中绵延不绝。
明清以来,几次由东向西的大规模移民,使三峡地区的民众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近代以来,三峡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和国内其他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因素,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几千年来,由于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文化中的基本文化内涵一直保持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主线与传统。
在三峡神秘山水间,云遮雾罩,烟雨朦胧,霞蔚虹霓,常常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
源 自三峡的巫文化、易理哲学与山水文学,均与这种奇幻、浪漫的山水文化有关。
宋玉《神 女赋》《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题材而至今为人思念;唐代诗人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将巫山云比之沧海水,将霞蔚霓蒸的巫山云雨诵到极致。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盥洗(guàn)盘桓(huán)窈窕(yǎo)前合后偃(yǎn)B.愀然(qiǎo)玉醅(pēi)谂知(shěn)酾酒临江(shāi)C.罪愆(qiān)缧绁(shì)奇葩(pā)掎角之势(jī)D.咂摸(zā)渔樵(qiáo)伺候(sì)人烟阜盛(f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烦燥混帐老两口理屈词穷B.贤惠帷幕昧心财兵慌马乱C.家具狼藉挖墙角别出新裁D.谛听时辰拉拉队洗洗涮涮3.下列划线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伊始的老杨不顾长途跋涉带来的疲倦,没有回家歇歇脚,就兴冲冲地带着新菜种到地里去了。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每逢假日,一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
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和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D.以往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多是在离任时进行。
这种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漏洞,近乎于“马后炮”,没有真正体现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要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B.几个讨债的股民强忍着满腔怒火,依据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来到了商场经理部,经理赵林东派副经理和他的助手接待了他们。
C.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D.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河南省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共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字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民俗文化》是高中语文的一门选修课程。
民俗文化,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并代代传承,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个人从一出生,就在一个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中生活。
语文是反映生活的,当然也包括民俗文化;我们学习语文,同时也能学习民俗文化。
学习这门课程,就要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解读所选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力求对中华民族的一些重要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有更加亲切的感受,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②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可归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
物质文化指衣食住行、生产、交易、财产等可以用实物表示其文化内容的部分;非物质文化指歌谣谚语、神话传说、地方戏剧、民间信仰、岁时年节、社交礼仪、家族结构、亲属称谓、婚丧礼俗等不能用实物表示的文化内容。
可见,民俗文化囊括了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中国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从学习语文出发,从浩如烟海的民俗文化现象中,选择了七个专题进行探究,它们分别是年节风俗、衣食住行、百工百业、红白喜事、社交礼仪、信仰禁忌和神话歌谣。
③作为高中语文的选修课,当然首先要为语文的教学目标服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学习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的记忆,而要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去直观地感受体悟。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信阳高中2019届高二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孝是人性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
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
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
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
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
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
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
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
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
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
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
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
孟子也明确谈到“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着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而又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形态,这就是三峡文化:三峡文化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作为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咽喉要道,三峡是串接长江下游吴越文化、中游荆楚文化、上游巴蜀文化的人文走廊、信息交流渠道和物流通道,是中国东西部人类文化与信息交通的走廊要道c而峡江两岸鬼斧神工的地理奇观,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又形成富有人文色彩的三峡百里画廊,构成三峡山水文化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
三峡盛产的盐、丹资源,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故人们以之为中心,形成富有盐丹资源文化特点的三峡文化与社会生活特色。
由于山高峡急、岭峻谷深,造成交通不便,当地民众生存条件艰辛,性格耿直剽悍。
三峡文化正是在这么一种地理空间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是独有的大河流域走廊文化、神秘山水文化和盐丹资源文化的结合体。
从商周时期的巴族开始,三峡文化就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
自两千多年前秦灭巴、蜀、楚,中原文化的融入,使三峡文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历史发展中绵延不绝。
明清以来,几次由东向西的大规模移民,使三峡地区的民众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近代以来,三峡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和国内其他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因素,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几千年来,由于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文化中的基本文化内涵一直保持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主线与传统。
在三峡神秘山水间,云遮雾罩,烟雨朦胧,霞蔚虹霓,常常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
源自三峡的巫文化、易理哲学与山水文学,均与这种奇幻、浪漫的山水文化有关。
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题材而至今为人思念;唐代诗人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将巫山云比之沧海水,将霞蔚霓蒸的巫山云雨诵到极致。
正是三峡神秘、奇幻的山水,产生出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浓郁深厚的人文特色,对于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三峡的艰难险阻,万丈狂涛,涡漩千回百转,惊心动魄,又使得诗人游子望而生悲:在三峡的山水文学、易理哲学,乃至纤夫的川江号子之中,常常表现出那种悲怆之情。
最典型而奇特的,是自古以来流传甚多的三峡咏猿诗。
如唐代诗人杨炯“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高适“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元人赵孟颊“古今离恨拔难平,惆怅峡猿声”等,皆借猿的悲呜声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怀与境遇。
因此,在三峡文化中,奇幻山水产生的浪漫主义与万丈狂涛、千回百转的惊心动魄共同组成了其人文情怀的特性,使浪漫性与沉郁性、悲怆性同在。
(摘编自李禹阶《走向明天的三峡文化》,有删改)1.下列关于三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三峡地区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
B.三峡文化之所以具有盐丹资源文化的特点,与三峡盐、丹资源丰富,而人们又以盐丹资源为中心分不开。
C.三峡文化历史悠久,向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巴族,它是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的。
D.三峡文化自开始形成起就不断与其他文化碰撞、交融,但是几千年来,它的基本文化内涵却一直得到保持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巴、蜀、楚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峡文化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和特征鲜明等三大特点。
B.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三峡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养育了当地民众耿直剽悍的性格。
C.明清以来,三峡地区的民众因为移民而发生了几次重要变化,但三峡文化仍保持了稳定的文化形态。
D.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中“巫山云雨”的题材,与三峡神秘的山水带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三峡雄、壮、险、奇的自然景观,三峡山水文化中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也就不复存在。
B.近代以来,三峡文化张开它的双臂,与外来文化碰撞、交融,这使得三峡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C.三峡神秘、奇幻的山水滋润着诗人,唐代诗人元稹到了三峡以后,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的千古名句。
D.三峡曾经使得诗人游子望而生悲,比如,唐代诗人高适就借“巫峡啼猿”来抒发自己的人生遭际与胸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景文,字梦章,吴桥人。
景文幼负器识,登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东昌推官。
以名节自励,苞苴 童无敢及其门。
岁大饥,尽心振救,阖郡赖之。
用治行高等,擢吏部稽勋主事,历文选员外郎,署选事。
泰昌时,群贤登进,景文力为多,寻乞假去。
天启五年二月,起文选郎中,魏忠贤暨魏广微中外用事,景文同乡,不一诣其门,亦不附东林,孤立行意而已。
视事未弥月,谢病去。
崇祯初,用荐召为太常少卿3二年七月,擢右全都御史,巡抚河南3京师戒严,率所部八千人勤王,饷皆自赍。
抵涿州,四方援兵多剽掠,独河南军无所犯。
移驻都门,再移昌平,远近恃以无恐。
明年三月,擢兵部添注左侍郎,练兵通州。
通镇初设,兵皆召募,景文综理有法,军特精。
尝请有司实行一条鞭法,徭役归之官,民稍助其费,供应平买,不立官价名。
帝令永著为例。
七年冬,起南京右都御史。
未几,就拜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十一年冬,京师戒严,遣兵入卫。
杨嗣昌夺情②辅政,廷臣力争多被谪,景文倡同列合词论救。
帝不悦,诘首谋,则自引罪,且以众论佥同为言。
帝益怒,削籍为民。
十五年秋,用荐召拜刑部尚书,未上,改工部。
入对,帝迎劳日:“不见卿久,何癯也?”景文谢。
十七年二月,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未几,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
有请帝南幸者,命集议阁中。
景文日:“固结人心,坚守待援而已,此外非臣所知。
”及都城陷,趋至宫门,宫人日:“驾出矣。
"复趋朝房,贼已塞道。
从者请易服还邸,景文日:“驾出安归?”就道旁庙草遗疏,复大书日:“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
”遂至演象所拜辞阙墓,赴双塔寺旁古井死。
景文死时,犹谓帝南幸也。
赠太傅,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范景文传》,有删改)【注】①苞苴:贿赂。
②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③佥同:一致赞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治行高等用:因为。
B.署选事署:代理。
C.饷皆自赍赍:携带。
D.不见卿久,何癯也癯:生病。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范景文重名节的言行的一组是(3分)①苞苴无敢及其门②魏忠贤暨麴广微中外用事,景文同乡,不—诣其门③景文倡同列合词论救④固结人心,坚守待援而已,此外非臣所知⑤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⑥至演象所拜辞阙墓,赴双塔寺旁古井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景文一心为民。
在东昌任职期间,他全力赈济灾民。
崇祯年间,他又请求实行一条鞭法,由官府负责徭役,人民只需稍加资助一些徭役的费用;供应采取平价买卖,不立官价的名目。
B.范景文治军有方。
崇祯年间,京师戒严,他所率的八干人马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
练兵通州期间,他对新招募的士兵也管理有方,因此部队精锐强干。
C.范景文勇担罪责。
为解救因杨嗣昌夺情而引发力谏而遭贬谪的大臣,他发动同僚联合上言论理。
皇帝震怒追查,他又一人担当,终被削职为民。
D.范景文忠烈殉国。
当李自成军队兵临北京城下时,他力主坚守;当城破之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想人宫护驾;当得知皇帝已出官之时,他以皇帝南逃为羞,故最终辞阙投井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0分)(1)帝不悦,诘首谋,则自引罪,且以众论佥同为言。
译文:(2)从者请易服还邸,景文日:“驾出安归?”就道旁庙草遗疏。
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历来登临者多有咏叹。
②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被疏。
8.请对“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进行赏析。
(5分)答:9.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IO.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2)足蒸暑土气,,,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诸葛亮《出师表》)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散戏张爱玲闭幕后的舞台突然小了一圈。
在暗黄的灯光里,只有一面可以看看的桌椅橱柜显得异常简陋。
演员都忙着卸妆去了,南宫姬手扶着纸糊的门,单只地在台上逗留了一会。
刚才她真不错,她自己有数。
门开着,射进落日的红光。
她伸手在太阳里,细瘦的小红手,手指头燃烧起来像迷离的火苗。
在那一刹那她是女先知,指出了路。
她身上的长衣是谨严的灰色,可是大襟上有个纽扣没扣上,翻过来,露出大红里子,里面看不见的地方也像在那里火腾腾烧着,说:“我们这就出去——立刻!”此外还说了许多别的,说的是些什么,全然没有关系。
普通在一出戏里,男女二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会面了的时候,剧作者想让他们讲两句适当的话,总感到非常困难,结果还是说到一只小白船,扯上了帆,漂到天边的美丽的岛上去,再不就说起受伤的金丝雀,较聪明的还可以说:“看哪!月亮出来了。
”于是两人便静静地看月亮,让伴奏的音乐来说明一切:南宫姬的好处就在这里——她能够说上许多毫无意义的话而等于没开口。
她的声音里有一种奇异的沉寂;她的手势里有一种从容的礼节。
因之,不论她演的是什么戏,都成了古装戏。
出了戏院,夜深的街上,人还未散尽。
她雇到一辆黄包车,讨价四十元,她翻翻皮夹子,从家里出来得太匆忙,娘姨拦住她要钱,台灯的扑落坏了,得换一只。
因此皮夹里只剩下了三十元。
她便还价,给他三十。
她真是个天才艺人,而且,虽说年纪大了几岁,在台上还是可以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