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模糊 PPT

合集下载

语用模糊

语用模糊

1.Peter is bald. 2.Winston is keeping a book. 3.This is a chair.
2017/9/26
Disinction between fuzziness,ambiguity, generality, vagueness
Ambiguity refers to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whereby an expression can be potentially understood in more than one way.
2017/9/26
论引入模糊语言的研究。利用模糊集合论所建构的语义分析 模型对它们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语言边界的性状与样态。
伍铁平教授在他的《模糊语言学》中并没有专门为模糊性下定 义,但是根据他的论述,特别是《模糊的正名》(伍铁平 1999:114—126)一节,我们可以把伍铁平教授所言模糊性 的内核看作是边缘界限不分明。伍先生多次强调,即札德模糊 集论衍生出来的“边缘界限不明的模糊”是唯一正统的模糊 (fuzziness),他还批驳了诸多学者混淆模糊与概括、双关、 歧义、随机等现象之间区别的观点。
eg: I have a dog. She sat on the chair.
2017/9/26
Fuzzy continuum is a vague notion between truth and falsity while taxonomic category is observed as vague associations derived form hyponymy.
eg: The forehead is part of the head. The forehead is part of the face.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On pragmatic vaguenes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语用模糊 (pragmatic ambivalence) 现象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或模糊的话语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之力 (ill ocutionary forces) 的现象,以达到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

一、语用模糊策略的产生和运用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rporate Principle)。

它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在日常会话中,有意违反此四条原则中的一条或几条便有可能产生模糊含义。

下面是违反质量原则产生模糊含义的一例:在一次语言学会议上,一位语言学家在谈及资料提供者时说:“我们已经收到了他们当中的五六份,但今天我想仅对其中的三份进行讨论。

”显然,这位语言学家一定知道有几个人给他提供了资料,所以听话者明白这位语言学家能够遵守质量原则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向听话者传达了他的意图。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对同一律的违反也会产生语用模糊,而且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往往会刻意违反同一律。

一个词语往往有不同的意思,说话者或听话者为了某一交际目的,往往利用语言的这一特征在特定的语境中混淆事物之间的界限,违反同一律以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

例如:妻子:我一见你就来气。

丈夫:我练了一年的气功还没有气感,原来是你把我身上的气都吸到你身上去了啊。

在上面的对话中,丈夫巧妙的混淆了妻子所说的“生气”的“气”和气功中“运气”的“气”,成功的运用语用模糊消了妻子的“气”。

二、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一〉制造幽默效果在日常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往往会帮助我们制造一种幽默的效果,以使得我们的交谈更加轻松愉快。

语用学:语用模糊浅析

语用学:语用模糊浅析

语⽤学:语⽤模糊浅析 引⾔ ⾃从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A.Zadeh)1965年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论,使“模糊集”成为⼀个科学术语以来,就诞⽣了⼀系列模糊学的边缘学科。

语⾔的模糊性研究以及模糊语⾔学的研究也就应运⽽⽣了。

国内从伍铁平先⽣的论著和论⽂开始,就兴起了对模糊语⾔研究的热潮,随着研究的深⼊,⼈们普遍认为这种局限于语义模糊的研究已经不能解决复杂的语⾔世界和⾔语交际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们认为⾮常有必要把语境考虑到模糊语⾔的研究范围之内,由此,对语⽤模糊的研究势在必⾏。

本⽂试图从宏观的⾓度对语⽤模糊的术语界定,产⽣原因以及功能问题进⾏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对语⽤模糊现象的进⼀步深⼊研究。

1.语⽤模糊的术语界定 “语⽤模糊”这个术语最早是七⼋⼗年代由利奇(cf.Leech1977);布朗和列⽂森(Brown&Levinson1978[1987])提出来的。

90年代,国内外的学者们对语⽤模糊的界定,以及与语法歧义的对⽐进⾏了较系统的研究。

⽽学术界对语⽤模糊的术语和概念⼀直存在争议(俞东明1997;张乔1998)。

如俞东明(1997)沿袭了托马斯(J.Thomas1995)的定义:语⽤模糊(Vagueness)是指说话⼈在特定的语境或上下⽂中使⽤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同时表达数种⾔外⾏为或⾔外之⼒这类现象。

⽽从Kempson(1977)的Vagueness发展⽽来的何⾃然则⽤语⽤含糊统指约略,模糊,笼统,两可,含混,暗喻,弱陈,反讽,夸张等。

他认为语⽤含糊是指“从语⾔的使⽤和理解的⾓度谈语⾔的不确定性”。

他不但要研究看似是词汇,实际上是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hedge),还包括那些被不少⼈认为是“语义模糊”,⽽实际上是语⽤模糊的现象。

综观以上两派对于“语⽤模糊”的界定。

俞认为何⾃然⽤pragmaticvagueness,实际上是指语义模糊(vagueness)和模糊限制语(hedges),前者属于语义学的研究范畴,⽽后者主要是模糊语⾔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文字运用完整公开课PPT课件

语言文字运用完整公开课PPT课件
邮件沟通
合同协议中,语言文字的运用需要非常严谨、准确,以确保双方权益的保障和合同的履行。
合同协议
学术演讲
在学术演讲中,语言文字的运用需要生动、形象,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使研究成果更好地得到传播和认可。
论文撰写
学术研究中,论文的撰写需要使用规范、严谨的语言文字,以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文献综述
商务交际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的商务场合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商务谈判、会议组织和商务报告等。
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应用
04
在工作中,商务报告、工作汇报等需要使用准确、专业的语言文字,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商务报告
邮件沟通是工作中常见的沟通方式,通过邮件,人们能够快速地传递信息、安排工作、解决问题。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
01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语言文字运用中,提高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水平。
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的应用
02
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将更加精准、高效,为语言文字运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人工智能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创新
03
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语言文字运用的创新发展,如智能写作、智能翻译等。

通过学习语义知识,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单词和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增强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语义知识包括词义、语境意义、比喻义等方面的内容。掌握正确的语义对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语义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02
01
04
03
语用是语言的实际运用,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通过学习语用知识,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语言运用技巧,提高交际表达的得体性和有效性,增强实际交际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的需要。

PPT背景及文字层背景虚化的设置方法

PPT背景及文字层背景虚化的设置方法

PPT背景及文字层背景虚化的设置方法
PPT是一个被许多人用到的软件,所以制作好一个好的PPT是一种我们应具有的能力。

有时候我们设置图片背景时,会因为图片太过鲜艳,导致文字看不清楚,这时候我们需要将背景虚化,或者使文字层独立出来。

下面店铺教你PPT如何设置背景及文字层的背景虚化。

PPT背景及文字层背景虚化的设置方法
新建一个PPT文档
在设计选项卡中找到设置其他背景选项,选择设为背景的图片
更改图片的透明度
在插入选择卡中新建一个新的形状
设置形状背景颜色,更改形状颜色透明度
编辑文字,制作完成。

模糊语言的产生及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的产生及语用功能

P i e C e 通 常被 认 为是模 糊 语 的最早 提 出者 ( J o a n n a 际 顺 利 进 行 下 去 , 即 人 们 在 交 际 中 通 常 都 是 遵 守 合 作 原 则 C h a n n e U ,2 0 0 0 :7 ) P i e c e( 1 9 0 2 )认 为 : “ 当事 物 出 的 。 但 不 可 否 认 , 在 交 际 中 有 很 多 情 形 是 违 反 合 作 原 则 现 几 种 可 能状 态 时 ,尽 管 说 话 人 对 这 些 状 态 进 行 了 仔 细 的 的 。 在 此 我 们 要 探 讨 的 问题 是 违 反 合 作 原 则 所 产 生 的语 用 考 虑 , 实 际 上 仍 然 不 能 确 定 是 把 这 些 状 态 排 除 于 某 个 命 模 糊 现 象 。G r i c e 曾经 解 释 人 们 在 交 际场 合 中经 常 违 反 合
l e c t u r e - r o o m .)
A: W hat di d y o u t hi nk of t h e l ect u r e?
合 作 原 则 包 含 四 条 准 则 :数 量 准 则 ,使 自己 所 说 的 话
糊 下 了定 义 , 她 认 为 “ 非模 糊 词 就 是 有 明确 界 限 的 词 ,它 言是 如 何起 作 用 的 。
能区分物体能否被 包含在这个词 的所 指范围 内,但 是如果

( 一 )违 反数 量 准 则
( 1)A c o m e s i l f t 0
r e adi ng a bo o k. A : Wh at a r e y ou d oi n g? B: R e adi ng .
模糊语言的产生及语用瑰能

英语模糊语

英语模糊语

模糊性在生活各方面的表现
E. 在法律上,例如在一起流氓案的庭审过程中.当涉及案犯的犯罪事 实时,审判员仅以“被告人用下流的语言调戏、侮辱女青年⋯ ⋯ ”一 语概括,至于究竟是什么“语言”,怎样“调戏、侮辱”,如此等等 ,都省略了。这样的表述既无碍于审判的进行,又无伤于风化,可谓 恰当、得体。由此可见.模糊语言在法律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 上所述.实际上这些例子都是跟模糊语义的语用功能息息相关的。所 以在今后的模糊语义研究中,我们可以结合语用学以更好地达到我们 预期的效果

6)湖北师范学院肖六亿副教授《经济学语言的精确与模糊》认为:日常语言 中的模糊语言在经济学的表达中也具有极大的魅力,也便于经济理论和经济 政策的推广、普及和运用。
模糊语研究意义
•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精确数学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更 是休戚相关。用精确定义的概念和严格证明的定理描述现 实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用精确控制的实验方法和精确 的测量计算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建立严密的理论体系, 这是近代科学的特点。到了19世纪,物理、化学等自然科 学先后在不同程度上走向定量化、公式化,形成了一个被 称为“精密科学”的学科群。这一阶段是精确科学方法飞 速发展的时期。

生活中这样的语义模糊现象比比皆是,处于语义轴两个极端的绝 对精确与清晰是有限的,这决定了语义的精确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而处于语义轴的广大的中间领域是过渡的、分级的,其难以划清界 限的模糊现象则是普遍的,这决定了语义的模糊性是绝对的。如下图 所示,在hot和cold之间还存在着分级的,难以界限的warm, lukewarm和cool,这种难以界定的模糊性是绝对的。

当今世界已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对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正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科学的社会化,社会的科 学化,使人们用新的眼光看待一切,对于“模糊”,也得 刮目相看了。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模糊限制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模糊限制语和间接模糊 限制语;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时间模糊限制语、 程度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限制语等。
语用功能的研究意义
语言交际的需要
在语言交际中,由于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 性,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有限性,往往需要使用 模糊限制语来表达不确定或模糊的含义,以使话 语更加客观、准确、得体。
02
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
避免绝对化与武断性
01
避免过于绝对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表达过 于绝对,从而降低话语的武断性 。
02
留有余地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使说话者 保留一定的余地,避免因为过于 确定而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失误。
03
增强话语的可接受 性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话语更加 委婉、含蓄,从而更容易被听话 者接受。
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和意义。
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1 2 3
减少文化误解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减少文化误解,因为它们 允许表达者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以适应 不同的文化背景。
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和理解模糊限制语,人们可以增强跨文 化交流能力,更好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 行沟通。
促进文化融合
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与礼貌
01
02
03
维护面子
在交际中,使用模糊限制 语可以避免过于直接或强 硬,从而维护交际双方的 面子。
保持礼貌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使 说话者保持礼貌,避免因 为过于直接或冒犯而可能 引起的尴尬或冲突。
促进和谐交际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促进 交际的和谐进行,使双方 能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5/28
论引入模糊语言的研究。利用模糊集合论所建构的语义分析 模型对它们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语言边界的性状与样态。
伍铁平教授在他的《模糊语言学》中并没有专门为模糊性下定 义,但是根据他的论述,特别是《模糊的正名》(伍铁平 1999:114—126)一节,我们可以把伍铁平教授所言模糊性 的内核看作是边缘界限不分明。伍先生多次强调,即札德模糊 集论衍生出来的“边缘界限不明的模糊”是唯一正统的模糊 (fuzziness),他还批驳了诸多学者混淆模糊与概括、双关、 歧义、随机等现象之间区别的观点。
卡西勒:日常言语的词不能用科学的概念所体现的那些尺度去 衡量。 沙夫: 在《语义学引论》一书中用很大的篇幅讨论语言模糊 问题。他认为:如果我们不考虑科学术语,模糊性实际上是所 有词的特性。 在客观现实中,词所表达的事物和现象的各种 类别之间是存在过渡状态, “边界现象”的。(1962)
2018/5/28
皮尔斯: 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 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确定,是把这些状态排 除某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实际上,这个命题就 是模糊的。(1902)
罗素:《人类知识》断言称全部人类知识都是不确定的、不精 确的和不全面的。 在《论模糊性》(Vagueness)一文中,对 “Peter is bold.”做了精辟阐释。
2018/5/28
Fuzzy Semantics is an inherent feature of linguisitic uncertainty of a term (word, phrase,and expression) itself which admits of borderline cases and arises irrespective of the context of utterance and speaker's intention.
Fuzzy Semantic s
2018/5/28
Pragmatic Vagueness
Definition
托马斯(cf..J.Thomas,1995)、俞东明(1993)认 为: “语用模糊(pragmatic ambivalence)指的是说话人 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 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 类现象。 这一定义主要把语用模糊视为了一种言语交际策略。
eg: The forehead is part of the head. The forehead is part of the face.
2018/5/28
著名控制论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札德(L.A.Zadeh) 对模糊性的认识从直观升华到理论,建立了模糊集理论。 扎德于 1965 年首先提出了模糊集(Fuzzy set)的概念, 奠定了模糊性理论的基础。模糊集的实质是宣称在两个 事物或概念的界面并非是整齐划一的,它们之间有无数 的中间状态有待人们加以界定和描述。
2018/5/28
凯迫森(Kempson):给“含糊(vagueness)”下的定义: (1)外延含糊(referential vagueness),即一个词项的意义 原则上明确,但它的外延界限却很难确定。 (2) 语义不确定(indeterminacy of meaning),即语义本身 不确定。 (3)语义不确切,即语义本身明确,但细节没有说明。(缺 乏具体性) (4)确切语义的分离,即含有“或”的句子,其句义由两个以 上的语义解释组成。
Background
In propositional logic: “two-valued ”logic, a proposition has a truth value,T or F. T, when the proposition is true; F, when the proposition is false. The domain for a proposition is considered a set of two elments: either truth or falsity, with nothing in between.
Pragmatic Vagueness
Background
Contents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Significance Further Study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什么是模糊?
尤布利德斯(Eubulides):
连锁推理悖论(Sorities Paradox)
与经典逻辑即二值逻辑对应的自然是精确性,而与模糊 逻辑对应的当然是模糊性。
2018/5/28
Backgr 20世纪 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拉考夫(koff)就将模糊理 ound
《模糊语言学概论》中对模糊性的定义: 模糊性就是词语的所指范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这种 属性。具体来说,它是符号的使用者所感到他使用的 某个符号与所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对象之间关系的 不确定性.(陈志安等,1997:16)
eg: My desk drawer is ten inches deep. Generality: Words that may plausibly be applied to more than one object are general.(Berkeley,1990) Most words in natural language display this feature: they are applicable to a whole range of objects.
1.Peter is bald. 2.Winston is keeping a book. 3.This is a chair.
2018/5/28
Disinction between fuzziness,ambi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ty, generality, vagueness
Ambiguity refers to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whereby an expression can be potentially understood in more than one wa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