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DOC

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DOC
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DOC

第一章医院感染管理概论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医院感染

2. 医源性感染

二、填空题

1. 外源性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于病人体外;内源性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于

自身的常居菌或暂居菌。

2. 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我国医院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手术切口。

4.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5. 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三、是非题

1. 内源性医院感染可表现为散发,也可表现为暴发形式。()

2. 呼吸道感染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3. 泌尿道不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4. 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不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5. 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制度是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四、单选题

1. 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

A. 五官科

B. 消化科

C. 新生儿病房

D. 皮肤科

E. 心脏科

2. 以下选项不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感染源的为: ()

A. 病人

B. 病人自身的常居菌

C. 污染的医疗器械

D. 病原菌携带者

E. 污染的血液制品

五、多选题

1. 易发生医院感染的人群为:()

A. 所患疾病严重损伤机体免疫功能者

B. 老年人

C. 女性

D. 接受各种免疫抑制治疗者

E. 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 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二、填空题

1. 病人体外、自身的常居菌或暂居菌

2. 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手术切口

4.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5. 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

三、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四、单选题

1. C

2. B

五、多选题

1. ABDE

第二章医院感染诊断

【练习题】

一、填充题

1、医院感染中,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病人入院小时以后发生

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中,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期

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3、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

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感染等临床表现的感染。

4、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或

组织的感染。

5、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物者手术后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

后年以内发生的感染,累及到和的深部软组织。

6、输血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

病毒、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病等。

二、单选题

1、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 )

A 患者住院次日晨尿常规检查显示,WBC 30个/高倍镜视野。

B 患儿住院48小时内出现麻疹。

C 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D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切口局部红、肿、热、痛,并可见化脓性分泌物。

E 手术缝线通过处有轻微炎症。

2、下列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 )

A 住院期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B 患者住院1周后出现无症状菌尿症。

C 病人肌肉注射后出现注射部位明显肿胀、疼痛,穿刺有脓性分泌物。

D 患者在拔牙后出现化脓性牙龈炎。

E 因肺炎链球菌肺炎住院治疗,治疗期间痰培养又发现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征象。

3、下列哪项不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的是

()

A 患者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并伴发热。

B 患者解除机械通气48小时内出现黏液、肺部啰音,并伴发热。

C患者住院期间行面罩吸氧治疗,5天后出现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并伴发热。

D病人在原有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3天后送痰培养,结果证实有新的病原体感染。

E患者解除机械通气48小时内出现黏液、肺部啰音,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侵润性病变。

4、诊断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 临床表现为假膜性肠炎和腹泻。

B 可由艰难梭菌引起。

C 与应用抗菌药物有关。

D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出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E与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

5、有关医院感染诊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无症状性菌尿不属于医院感染。

B

1周内有留置导尿史,现尿液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ml,虽无尿路刺激症,但属于医院感染。

C 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以后出现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属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D 创口感染就是手术切口感染。

E 病人化疗后出现活动性肺结核,不属于医院感染。

三、是非题

1、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这是血管内导管

相关感染的临床表现之一。()

2、由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属于医院感染。()

3、带血管内导管期间,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在排除了其他明确的感染源以后,可诊

断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4、患者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属于医院感

染。()

5、住院患者在皮肤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到细菌,即可诊断为医院感染。()

【参考答案】

一、填充题

1、 48

2、平均潜伏

3、静脉穿刺、血流

4、30 、皮肤或皮下

5、30 、 1 、筋膜和肌层

6、艾滋病、巨细胞

二、单选题

1、 ( D )

2、.( A )

3、(C )

4、(E)

5、( B )

三、是非题

1、(√)

2、(×)

3、(√)

4、(√)

5、(×)

第三章、医院感染与微生物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

A、泌尿道感染

B、胃肠道感染

C、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D、医院获得性肺炎

E、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2、关于微生物标本采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避免常居菌群污染

B 在感染急性期

C、使用抗生素后采集标本

D、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

E、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二、多选题:

1、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有()

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B、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C、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

D、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三、填空题:

1、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及

四、是非题:

1、临床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后,应在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2、采集手术切口感染标本时,可将切口辅料上的渗液送检。()

3、患者尿培养标本不能在集尿袋中采集。()

4、在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根据是否保留导管采取不同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二、多选题

1、ABCDE、

三、填空题

1、机会致病菌、多重耐药菌株、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

四、是非题

1、×

2、×

3、√

4、√

第四章、医院感染监测

【练习题】

一.多选题

1.耐药菌监测的目的是:

A.将不同时期的细菌耐药性及耐药菌分离率进行比较

B.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发展趋势

C.为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策略等提供依据

D.了解医院感染发病率

E.提供医院感染本底率

二、填空题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监测和监测。

三.是非题

1. 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之一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2. 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暴发,不是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参考答案】

一、多选题

1、ABC

二、填空题

1、全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

三、是非题

1、√

2、×

第五章、医院感染暴发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医院感染暴发

二、单选题

1、医院感染暴发常见类型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

A、某一综合症的暴发

B、某一系统感染的暴发

C、某一环境污染的暴发

D、某一种细菌感染的暴发

E、某一种病毒感染的暴发

2、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临床应在多长时间内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立即

3、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应该由谁来确认:

A、医生

B、护士

C、病区护士长

D、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

E、科主任

三、多选题:

1、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包括;

A、控制并积极治疗感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

D、积极查找病原体

E、制定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二、单选题

1、C

2、E

3、D

三、多选题

1、ABCDE

第六章标准预防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标准预防

2.手卫生

3.常居菌

4.暂居菌

二、单选题

1.符合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是?()

A.认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可能含有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

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B.只需对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进行隔离;

C.认定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含有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取

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D. 目的是预防疾病由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E. 目的是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

2.下面哪项不是标准预防的措施?()

A.手卫生,包括洗手及手消毒;

B.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C.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做好个人防护;

D.接触到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分泌物的医疗仪器不必进行处理;

E.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

介。

3.下面有关WHO提出的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正确的是?()

A.清洁(无菌)操作前、清洁(无菌)操作后、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

触患者环境后。

B.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前、接触患

者环境后。

C.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

境后。

D.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

境后。

E.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

后。

4.医务人员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必洗手()

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接触易感病人前;

C.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清洁部位移动到污染部位时;

D.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E.摘手套后

5.关于洗手不正确的描述是:()

A.要有充足的水洗手不必考虑是否为流动的

B.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C.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E.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三.多选题

1.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必须进行手卫生?()

A.穿脱隔离衣前后

B.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C.进行无菌操作前

D.当医务人员的手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2.关于暂居菌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

A 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B 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C可随时通过手传播;

D 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E 寄居在皮肤表层。

四.填空题

1.洗手能去除手部和部分菌。

2.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称。

3.手卫生为医务人员、和的总称。

五.是非题

1.标准预防就是医务人员接触所有病人都要带好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穿好

隔离衣、以及安全注射。()

2.标准预防就是指医务人员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做好防护。

()

3.医务人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都能减少手部皮肤暂居菌。()

4.即使手部有肉眼可见污染,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也能代替洗手。

()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所有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

生、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

2.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常居菌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

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4.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

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二、单选题

1. A 2. D 3. C 4. C 5. A

三.多选题

1. ABCDE

2. ABCDE

四.填空题

1.皮肤污垢、暂居

2. 卫生手消毒

3. 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五.是非题

1.×

2.×

3.√

4.×

第七章医院隔离措施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隔离

2、接触传播

二、填空题

1、医院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

防护面罩。

2、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

手套;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

手套;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手套。

3、医务人员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时和从进入负压病房时应穿鞋套。

4、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中,为防止血液、体液飞溅,应佩戴

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口罩。

5、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

三、单选题

1、在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隔离要求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

B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C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区,应安置在负压病房

D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疑似患者可以不单独安置

E 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

2、医务人员使用防护用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

B 医用防护口罩可反复持续使用,但遇污染及时更换

C 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D 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面部密合性测试

E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3、接触飞沫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进入隔离病室应戴口罩

B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C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双层口罩

D 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E 离开时按要求摘脱防护用品,并正确处理

四、多选题

1、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隔离要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当条件受限时,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B 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

C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

D 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E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隔离要求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不必严格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B 如需要转运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C 患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定期更换

D 严格空气消毒

E 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

3、对接触传播的疾病患者,医务人员防护要求中正确的是 ( )

A 进入隔离病室,应穿隔离衣

B 在接触隔离患者的周围环境时,可不戴手套

C 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执行手卫生

D 离开隔离病室前,脱下隔离衣

E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

五、是非题

1、受条件限制的医院,

普通病区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

2、医务人员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4、戴手套可以替代洗手,脱手套必须进行卫生手消毒。()

5、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其他新发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2、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疾病传播。

二、填空题:

1、支气管镜、非密闭式、全面型防护面罩

2、清洁无菌更换

3、污染区、缓冲间

4、外科医用防护口罩

5、帽子

三、单选题:

1、D

2、B

3、C

四、多选题

1、ABCE

2、A C

3、A CDE

五、是非题:

1、√

2、×

3、√

4、×

5、√

第八章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节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练习题】

一、是非题

1.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每周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以减少插管天数。()

O。

2.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10~20cmH

2

()

3. 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中,要求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4.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吸痰等操作前后,医务人员应该执行手卫生。

()

5. 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中,要求呼吸机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

二、多选题

1. 下列关于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中正确的有:()

A 对医院内肺炎高危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漱口或口腔冲洗

B 如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床头抬高10o

C 应鼓励上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D 控制患者血糖在正常水平

E 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医院内肺炎

【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二、多选题

1. ACD

第二节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练习题】

一、是非题

1.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治愈后再施行手术。()

2. 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应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3. 在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中,要求需要引流的手术,应当首选开放式引流

()

4. 手术前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口服肠道吸收的抗

菌药物。()

5. 医务人员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未治愈前,应戴双层口罩参加手术。()

6. 做局麻小手术时,手术人员只需要戴无菌手套,不必进行外科手消毒。()

7. 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手术中应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

()

8. 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9. 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手术人员术中接触组织要轻柔,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

()

10.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手术中应有效止血、彻底去除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

11. 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手术部位冲洗应选用39~42℃的无菌生理盐水。

()

二、单选题

1.关于手术前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正确的是()

A清除手术切口局部的污染即可

B术前均应去除手术部位毛发

C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前一日进行

D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

E应使用刀片刮除手术部位的毛发

2.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不正确的是()

A 手术前一日及手术当日分次、足剂量使用抗菌药物

B 手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使用抗菌药物

C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足量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

D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术中应当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E 术中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时,应当追加抗菌药物

3. 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有:()

A 接触患者切口前后不必进行手卫生

B 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C 术后为了充分引流,尽可能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

D 鼓励家属帮助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情况

E 切口出现分泌物时,应当及时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9. √ 10. √

11. ×

二、单选题

1. D

2. A

3. B

第三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铺单(巾);置管人员应戴帽子、、

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 在为成人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置管部位首选静脉,尽量避免使用

和部位。

3. 在紧急状态下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操作,应在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

二、是非题

1. 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 医务人员如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

3. 为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保持中心静脉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

()

4. 为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连接端口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24小时内更换。()

5. 医务人员应当每周1-2次对保留中心静脉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尽早拔除导管。

()

6. 为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三、单选题

1.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敷料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

B 无菌透明敷料1-2次/周更换

C 无菌纱布1次/2天更换

D 穿刺点有出血、渗出的患者每日更换

E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2.关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输液管路的维护,正确的是()

A 输血后,应于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路

B 输注脂肪乳剂后,应于48小时内更换输液管路

C 持续输液每8小时更换输液管路一次

D 输液开始时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封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E 输液过程中定时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大无菌单(巾)、口罩、无菌手套

2. 锁骨下静脉;颈静脉;股静脉

3. 48、重新置管

二、是非题

1.√

2.√

3.√

4.×

5. ×

6.×

三、单选题

1.D

2. A

第四节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练习题】

一、是非题

1.应严格掌握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 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在置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

3. 若留置导尿管患者出现导尿管阻塞时,为预防感染,应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管。()

4. 当留置尿管患者搬运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5. 应经常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可能延长留置导尿管时间。()

6.留置导尿时,应保证患者的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二、单选题

1. 关于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错误的是()

A 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B 医务人员要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最新修订)

1 含山县中医院 康 复 二 科 感 染 管 理 核 心 制 度

核心制度目录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管理责任度…………………………… 二、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四、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五、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 六、医务人员标准预防及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七、医疗废物、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八、医院感染管理责任追究及奖惩制度……………………………… 九、消毒隔离制度……………………………………………………… 十、消毒管理制度…………………………………………………… 十一、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制度……………十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十三、手卫生管理制度……………………………………………………十四、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十五、安全注射……………………………………………………………十六、普通病区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管理责任制度

(一)组织建设 1、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监控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2、实行科室感染网络管理:其组成结构及工作运行如下: 兼职监控医师、监控护士 ↓ 住院医生、临床护士 ↓ 住院病人、陪护探视人员 (二)各级各类组织和人员管理责任制度: 1、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落实各相关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管理小组活动。 (2)凡住院患者由床位医师负责填写《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实施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控, 掌握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需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做好感染病例的登记,并于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卡》上报感染管理科;出现暴发趋势时应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感染管理科进行调查,妥善救治患者。 (4)负责监督本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应症明确;分级分线使用抗菌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置要求,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必要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5)负责监督本科室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的各项措施。 (6)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切实做好病人、陪客、探视人员的卫生学管理。 (7)组织和参加医院感染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8)积极配合感染管理办公室完成指定的各项任务。 2、科室主任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 (2)开展本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自查和培训活动,并对存在问题主动与感染管理科联系解决,对感染管理办公室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 (3)督促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预防医院感染管理角度改进诊疗技术。 (4)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感染流行,同时立即向分管院长和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 3、科室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 (1)督促、检查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的落实,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督促监控护士搞好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指导本科室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指导护士抗菌药物的正确配制。 (3)从预防医院感染角度监督本科室医务人员做好诊疗操作和护理操作,加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正确处置及职工卫生防护等工作。(4)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立即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配合科主任采取有效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消毒灭菌、手卫生与医疗废物管理 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五、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方法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紫外线远红外线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喷洒、喷雾联合应用 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 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 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

“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 (1)教学文案

“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 (1)

第一章医院感染管理概论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医院感染 2. 医源性感染 二、填空题 1. 外源性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于;内源性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 于。 2. 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3. 我国医院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为、、、。 4.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5. 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分为感染和感染。 三、是非题 1. 内源性医院感染可表现为散发,也可表现为暴发形式。() 2. 呼吸道感染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3. 泌尿道不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4. 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不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 5. 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制度是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 四、单选题

1. 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 A. 五官科 B. 消化科 C. 新生儿病房 D. 皮肤科 E. 心脏科 2. 以下选项不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感染源的为: () A. 病人 B. 病人自身的常居菌 C. 污染的医疗器械 D. 病原菌携带者 E. 污染的血 液制品 第二章医院感染诊断 【练习题】 一、填充题 1、医院感染中,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病人入院小时以后发生 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中,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3、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 的 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感染等临床表现的感染。 4、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或 组织的感染。 5、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物者手术后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 后年以内发生的感染,累及到和的深部软组织。 6、输血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 病毒、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病等。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模板集合10篇

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模板集合10篇 1、继续完善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和院感控制流程。 2、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3、严格医院的消毒灭菌及隔离工作,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高危人群的院感防控,预防院感暴发及院感事件的发生。 4、采取监测与检查督导相结合方法,继续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5、做好参与现患率调查人员的培训,完成本年度的现患率调查及上报工作。 6、做好医院感染暴发演练的各项工作。 7、定期召开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和专题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8、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每季度按要求完成耐药菌监测的上报工作。 9、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 10、深入临床科室督导、检查、持续质量改进。 11、做好质量控制中心及院感委员会的各项工作。 12、做好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应急、临时性工作。 一、医院感染监测: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半年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减少医院感染漏报,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规范化。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4、根据《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做好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 为了积极配合我院总体工作计划,更好的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健全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并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主讲人:XXX 课目: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使我们对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一、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二、感染源 三、传播途径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 五、标准预防 六、医疗废物 七、职业暴露 一、什么是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哪几种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标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枣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

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有那些? 对患者来说可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另外的感染导致健康损害、躯体痛苦甚至残疾或死亡,同时医疗费用增加;对医院来说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医院形象的损害、发生医疗纠众等使医院的社会效益降低;同时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导致的医院床位周转率下降、对医务人员造成思想上的负担和压力、医护人员工作量特别是无效劳动增加等。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机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三个要素,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我们也称它们为医院感染的感染链。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引起医院感染。 二、感染源 (一)外源性感染 病人在医院内从他人(病人或工作人员)外获得的感染也叫做交叉感染,如普通儿科误收麻疹、水痘,就可引起麻疹、水痘在病房传播引起其他小孩感染。 (二)内源性感染 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也可称为自身感染。在医院感染出现以前,病人本身已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则易引起感染。

医院感染知识专职人员培训制度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知识培训制度 一、培训要求: 1.上岗前需参加省级以上岗位培训并通过考核。 2.每年至少参加40学时的医院感染相关继续教育学习班或会议。 二、分阶段培训: 1.第一阶段(基础培训) 新上岗、转岗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岗位工作不满2年的专业人员应参加基础培训。此阶段培训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相关法律法规等培训为主。培训以集中式讲授为主,自学和网络学习为辅。 2.第二阶段(实践培训) 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两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专业人员应参加实践培训。在掌握第一阶段知识的基础上应以了解医院感染暴发的识别、调查和防控,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以及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防控等内容为主。培训以集中式讲授为主,自学和网络学习为辅。3.第三阶段(提高培训) 对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五年以上专业人员的培训宜以医院感染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为主。使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科研工作。培训形式可以是自学、参加医院感染管理及相关学科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或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会等。 三、培训方式 1.集中讲授培训: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可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 2.集中讲授与带教结合培训: 可安排适当的感染控制场景讨论和课堂讲授,以及带教实践培训。 3.网络视频培训:以网络视频教学为主,结合网络答题进行考核。 4.自学:对基础理论和技能、法规,学习者可按照大纲要求进行自修,并参加网络答题进行考核。 四、培训内容 (一)第一阶段(基础培训)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5)《消毒管理办法》 (6)其它法规等 2.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构架 (2)医院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3)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其分类 (4)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 (5)医院感染的判定与防治措施 (6)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7)其它相关理论知识等 3.基础技能

院内感染三基模拟试题考试卷题

院内感染三基模拟试题 考试卷题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三基试题---医院感染试题篇(2016年) $1.医院感染是指 A.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B.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D.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E.以上都是 @E $2.下面哪条属于医院感染 A.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B.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 C.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的感染 D.医务人员不在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E.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发病)的感染 @ C $3.手术部位感染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深部切口及器官或腔隙感染 B.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C.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切口感染 D.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浅部感染 E.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D $4.如何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A.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术前的感染应得到诊断和控制 B.术前有潜在疾病应给予正确处理,如糖尿病应以控制,营养不良者应予以改善 C.规范围术期预防用药、手术室严格无菌操作、保持伤口引流通畅 D.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应避免皮肤破损 E.以上都是 @E $5.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术前备皮有哪些新的要求 A.避免不必要的备皮(剃毛),除非毛发在切口部位 B.备皮方式:采用电动剃毛或剪毛 C.备皮时间:手术当日 D.备皮时间:术前即刻备皮 E.以上都对 @E $6.关于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措施中,以下错误的是A.置管时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B.置管时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C.置管后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D.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72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E.置管后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D $7.关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感染类型 B.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 C.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D.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下行性感染 E.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D $8.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A.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B.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C.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D.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E.以上都是 @E $9.以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中属于管理要求的是 A.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 B.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C.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关规定,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D.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E.以上都是

201X年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17年最新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全文)导语: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全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7年最新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六条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第七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二)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培 训制度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制度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依据《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培训指南》(2016版)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修订本制度。 一、每年制定全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及培训内容。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集中式授课、自学、微信平台、医院内部网络、现场示教、宣传图示等形式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其了解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规章、制度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掌握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知识。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应进行岗位知识规范化培训,根据不同培训阶段和培训目标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上岗前需取得省级或国家级医院感染管理岗位资格证书。 四、对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进行医院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手卫生等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制度、流程知识的再教育。 五、全院医务人员应极积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及科研活动。 六、新职工岗前教育与培训不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七、针对医院工勤工作特点,进行医院废物管理规定及相关消毒灭菌知识、个人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置等专项培训。

八、病区教育与培训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组织本病区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考核保洁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如清洁与消毒、手卫生、个人防护等,并根据其知识掌握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与指导。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患者、陪护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如手卫生、隔离等的宣传及教育。 相关文件: 1.《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培训指南》.2016 2.《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6版 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

医院感染管理三基(有答案)

三基训练题 一、填空题 1、外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_病人体外;内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_病人自 身的常居菌或暂居菌__。 2、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__感染源______、__传播途径__、__易感者___。 3、我国医院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为__呼吸道__、__泌尿道___、__消化道__和_手术部位__。 4、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_空气传播___、__飞沫传播____和___接触传播___。 5、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可分为__外源性_感染和___内源性_感染。 6、医院感染中,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病人入院_48___小时以后发生的感染属 于医院感染。 7、医院感染中,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__平均潜伏__ 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8、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__静 脉穿刺__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__血流__感染等的临床表现。 9、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___30_____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__皮肤__或 __皮下____组织的感染。 10、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手术后_30_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__1__年以 内发生的感染,累及__筋膜__和_肌层___的深部软组织。 11、输血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_艾滋病___病 毒、__巨细胞__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等。 12、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_机会致病菌为主__、__多为多重耐药菌株__及_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__。 1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__全院综合性__监测和_目标性__监测。 14、洗手能去除手部__皮肤污垢_和部分_暂居_菌。 15、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称卫生手消毒。 16、手卫生为医务人员__洗手___、_卫生消毒_和__外科手消毒_的总称。

2018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试题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考核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48分)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 3、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 4、是医院感染控制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更是感染控制的基础。 5、洗手的重要时刻一定记住:,把好五关。 6、其他接触完整皮肤的医疗用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应保持清洁,被污染时应及时。 7、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下层为。 8、抽出的药液,开启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溶液,启用时注明,有效期不超过。 9、快速速干手消毒液启用后使用有效时间是天。 10、清洁与消毒原则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的清洁方式。 11、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12、一般物品表面消毒,消毒液配置的浓度为。对有明显污染的现场表面消毒,消毒液配置的浓度应达

到。 13、对于性能不稳定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配置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小时。 二、判断题:(32分) 1、擦拭物体表面的布巾,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 2、擦拭地面的地巾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3、隔离患者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严格消毒,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4、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应控制在术前30min?2h。() 5、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应合理,I类切口预防使用时间原则上≤24小时。() 6、医疗废物不应超过包装物或容器容量的3/4。() 7、按照医院要求配合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暴发监测、MDRO感染的监测、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的监测等。() 8、新建、改建病房(室)宜设置独立卫生间,多人房间的床间距应大于0.8m,床单元之间可设置隔帘。 9、使用不稳定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时,应现配现用,并在每次配制后进行浓度监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10、无菌柜及物品必须保持包装完整清洁干燥、按灭菌日期顺序实行左拿右放、分区放置。每日清点。()

医院感染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既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医院管理课题,医院感染既造成了健康损害甚至残疾或死亡,又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是严重的危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护理人员如能正确认识及掌握各项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因此,护理工作在 医院感染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主要学习内容有:(1)医院感染的概念;(2)医院感染的危害与现状;(3)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4)医院感染暴发与流行的处理措施;(5)正确的洗手方法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6)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灭菌技术;(7)医院感染与隔离技术;(8)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管理;(9)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等知识。

专题讲座内容: 1. 建筑布局与医院感染 2. 医院环境物表清洁与监测进展 3.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选择和使用 4. 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提交者:佚名发表时间:2012-5-7 15:59:39 点击次数:697 来源:转载为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就医安全,根据卫生部要求,在广东省卫生厅的领导和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2005--2009年我省部分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检查发现, 我省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汇报有关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对策。 1 主要成绩 1.1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普遍重视。总体情况较好的地区有如下工作经验: (1) 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法规、规范、文件的学习、贯彻,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2) 注意集中省内专家优势力量,加强医院感染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质量考核工作。(3) 发挥部分重点医院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本地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共同提高。 1.2 一些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较为规范,制定并能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配备专业结构合理、具备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人员开展工作,重视医院感染的重点科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7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防止患者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 3.定义(无) 4.职责 4.1检验科感控小组负责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行指导、落实及督查。 4.2 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等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及督查。 5.标准 5.1人员管理 5.1.1严格执行职业防护制度。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和防护眼(面)罩。 5.1.2 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 5.1.3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5.1.4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 (包括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患有经血传播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输血相关工作。 5.2环境管理 5.2.1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专门的清洗消毒间,标识醒目。 5.2.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置门禁开关,入口处有生物危险标志,限制与试验无关人员进入。 5.2.3.保持室内清洁,每日通风或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1-2次。物体表面及地面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无菌间和超净台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无菌间配备空气消毒设备,定期维护。紫外线强度监测每半年1次。 5.2.4 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环境,特殊传染病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5.3消毒隔离制度 5.3.1一次性检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5.3.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一人一针一管一片。采血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5.3.3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5.3.4落实手卫生制度,采血型标本接触患者前后、取血前洗手或手消毒;接触血液标本后、被血液污染后洗手。接触血液应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 5.3.5 采血型标本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

第一章医院感染管理概论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医院感染 2. 医源性感染 二、填空题 1. 外源性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于病人体外;内源性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于 自身的常居菌或暂居菌。 2. 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我国医院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手术切口。 4.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5. 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三、是非题 1. 内源性医院感染可表现为散发,也可表现为暴发形式。() 2. 呼吸道感染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3. 泌尿道不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4. 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不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5. 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制度是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四、单选题 1. 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 A. 五官科 B. 消化科 C. 新生儿病房 D. 皮肤科 E. 心脏科 )(: 以下选项不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感染源的为2. A. 病人 B. 病人自身的常居菌 C. 污染的医疗器械 D. 病原菌携带者 E. 污染的血液制品 五、多选题 1. 易发生医院感染的人群为:() A. 所患疾病严重损伤机体免疫功能者

B. 老年人 C. 女性 D. 接受各种免疫抑制治疗者 E. 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 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二、填空题 1. 病人体外、自身的常居菌或暂居菌 2. 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手术切口 4.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5. 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 三、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四、单选题 B 2. C 1. 五、多选题 ABDE 1. 第二章医院感染诊断 【练习题】 一、填充题 1、医院感染中,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病人入院小时以后发生 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中,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期 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3、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 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感染等临床表现的感染。 4、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或 组织的感染。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二0一二 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 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 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医院 感染的分类;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于(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 2 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 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 严格引起的已型肝炎流行等。 三、院内感染的影响 1、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等. 2、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3、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和肿瘤等。 4、引起正常菌群失调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 四、医院感染的标准预防 认定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 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 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 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 1、医务人员上班时要服装整洁,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离院外出。 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体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如: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 4、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用流水洗手,肥皂应保持干燥。无菌操作必须带口罩帽子。 5、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无菌有效期,并有明显的标志。 6、凡无菌物品标明品名、有效期、签名。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带。 7、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持物钳等按要求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8、无菌物品提倡小包装。 9、在治疗室、换药室工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已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并分开放置。 10、注射、治疗时铺无菌巾;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能使用。各种溶媒要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4小时不能使用。 11、换药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换药时应先处理清洁创口,再处理污染创口。

医院感染管理三基训练指南

1.何谓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何谓医源性感染? 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消毒或灭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设备;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如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或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 3.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可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4.何谓外源性感染? 答: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来自于其他病人、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等。 5. 何谓内源性感染? 答: 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皮肤、口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时即可发生内源性感染。随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明显减少,内源性感染则在增加,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 6.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有哪些特点? 答: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主要特点有:⑴感染链特点:外源性感染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⑵发病形式特点:医院感染多为散发性,有时可出现暴发流行。外源性感染的表现形式可为散发,也可为暴发。而内源性感染则呈散发形式。⑶预防控制特点:大部分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通过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严格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基于病人的基础病、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较难有效地预防与控制。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类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措施降低感染风险。⑷科室分布特点: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医院的高危科室,主要有各类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神经外科、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肾科病房等。⑸感染部位分布特点:鉴于不同国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不同,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亦有所不同。在美国,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及血流感染。而我国主要感染部位则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手术部位感染,占整个医院感染的80%以上。 7.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主要有病人、带菌者或自身感染、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环境储源等。

最新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核心,而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2020年的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高危险因素的监管,加强对血透和骨科手术切口潜在感染风险的关注。及时发现潜在的医院感染风险,有效防控,避免医院感染暴发。 1. 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三级体系的作用,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质控员会议,及时解决院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医院感染相关规范、指南、标准,结合医院实际修订、完善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及流程。协助临床科室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 目标性监测: ①继续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以及手术风险评估,骨科监测待追踪,完成数据分析;骨外科监测方案已制定,2020年1月1日起开始监测,2020年12月31日完成数据统计分析。 ②继续对全院“三管”进行目标性监控,2020年需加强过程的管控,使数据来源更准确 ③对血透室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连续全面监测3年,取得基础数据后,根据需要做前瞻性调查)。 ④根据感染率及感染高发科室统计分析,确定神经内科为医院感染重点防控科室之一,进行目标性监测,重点防控。 4.全面性监测:临床科室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由管床医师通过上报院感病例给报告感控科,感控科专职人员每天确认、并排查体温超过38度、入院48小时后使用抗生素病例及非计划二次手术、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旨在关注医院感染病例聚集性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5.继续进行回顾性调查,查阅出院病历的90%,结合上述查阅病例数据,调查分析医院感染漏报情况。 6.现患率调查:拟与9月份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数据与同级医院做比较,以查找我院在感染控制、医院感染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7.按照国家卫健委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落实我院具体措施,2020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手卫生产品使用情况监测;阶段性总结与经验分享,并呈报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 8.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督查:每周到2-3个科室,抽查依从性及正确率,及时填写相应表格,每月汇总、分析。

2018年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

一、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 三、消毒灭菌原则和消毒灭菌程序:原则为进入人体织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医院诊疗器械,为预防感染发生,应根据不同类别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穿透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的器材。如手术器械和用品、心导管、移植物、输液输血器材、注射器、针头、导尿管、活检钳等。必须进行严格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经受不住高压时可选用环氧乙烷或高效灭菌剂。灭菌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洁,灭菌时严格掌握灭菌所需时间、温度、压力浓度等影响因素,灭菌中、后应做好效果监测,才能保证使用安全。 2、中度危险性物品:指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器材。如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胃肠及支气管内窥镜、体温计、口罩、便器、餐具等,必须进行灭菌或高水平的消毒处理,如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消毒灭菌,而另一些则要求低一些,例如便器、卫生洁具等用中效消毒剂即可。 3、低度危险性物品:指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接触的器材。如 血压计袖带、压脉带、听诊器、床头柜、床单等。需按时清洗干净,用低效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