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 李秀凤

合集下载

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通过接触、空气传播或其他途径传播的疾病。

在传染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面临着潜在的传染病护理风险,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和患者。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1.勤洗手:护理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

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并在没有肥皂和水的情况下使用酒精洗手液。

正确的洗手程序包括湿手、搓手、搓指缝、搓手背、搓指甲、搓拇指、冲洗和擦干。

2.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护理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面屏以及防护服等。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方法和时机应遵循相关指南和卫生要求。

3.正确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护理人员应将传染性废弃物和污染物正确处理,以防止传播和交叉感染。

废弃物应放置在专用容器中,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

4.注意呼吸道卫生:护理人员在处理可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时,应采取措施避免飞沫传播。

这包括正确佩戴口罩和避免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接触。

5.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诊室、病房和其他工作区域,以防止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正确的配方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6.遵循手术室和操作室中的感染控制措施: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操作时,护理人员应遵循手术室和操作室中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无菌操作、穿戴手套和操作漏斗等。

7.接种疫苗:护理人员应定期接种相关的疫苗,以提高自己对一些传染病的免疫力。

8.教育和培训:机构应提供定期的传染病护理教育和培训,以确保护理人员了解最新的传染病护理指南和措施,并能正确实施。

9.监测和报告: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传染病症状和体征,并及时报告和隔离可疑病例,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总之,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预防需要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包括个人防护、环境清洁、教育培训和监测报告等方面的措施。

护理人员应时刻牢记这些预防措施,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己和患者免受传染病的侵害。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防护措施与防控策略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防护措施与防控策略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防护措施与防控策略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在人际之间传播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在传染病护理学中,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和防控策略对于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防护措施与防控策略。

一、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保护护理人员自身免受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手段。

在传染病护理中,护士应加强自身素质培养,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传染病的诊疗和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正确佩戴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

2.勤洗手:护士应重视勤洗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进食前后、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前后等时刻,应采用正确的手卫生步骤进行洗手。

3.避免交叉感染:护士要严格遵守自我隔离规定,特别是在处理有可能污染的物品时,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二、环境防护传染病的传播不仅与患者和护理人员有关,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为减少传染病在环境中的传播,需要采取有效的环境防护措施。

具体策略如下:1.通风换气:医疗机构中的空气流通是阻断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保持室内的新鲜空气,加强通风换气,有助于稀释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

2.清洁消毒:加强医疗机构各个环节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消除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3.废物处理:传染病产生的废物,如口罩、绷带等,应按照规定进行正确处理和消毒,防止废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三、个体防控策略个体防控策略是指针对传染病个体进行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特点和致病机制,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防控。

1.入院检测和隔离:对于入院患者进行必要的传染病检测,及时诊断并进行隔离,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密切接触者追踪:对于传染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和追踪,及时发现并隔离可能的感染者。

3.疫苗接种:对于一些可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推广疫苗接种,加强群体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与预防措施的分析

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与预防措施的分析

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与预防措施的分析第一篇: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与预防措施的分析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与预防措施的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自我保护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则越来越大。

传染科由于病人的传染性,加强对于护理的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对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以后,接下来对于其预防措施进行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风险预防引言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广、隐蔽性高、突发性强的特点,在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伤害。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传染病防治依旧是公共卫生事业的核心问题。

从2004年我国修订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对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过程的相关规定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工作均由护士完成。

因此,分析我国传染病医院在传染病护理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为应对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实践基础与借鉴十分必要。

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分析1.1 传染病护理管理方面的风险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传染病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落实到位,虽然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制度、预案,但最重要的还是执行的力度。

执行的力度不够显然是一个大问题。

一旦传染病的护理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引起病人的愤怒的发生。

传染病的病人护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对于病人不能简化流程,需要按照流程来,不能“简化操作流程”而重业务轻“管理”。

制度的执行力度是传染病护理风险因素的重中之重。

1.2 护理操作中的风险很多传染病护理的低年资的护士没有认真对待工作,只是凭借主观的意愿办事,不履行严格的流程手续,这是造成医患之间的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们对于道德知识以及对于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的给予了更高的要求,伦理知识的缺乏所导致的医患矛盾增加,医护人员如何协调个人隐私与维护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如何将尊重个人权利与强制隔离治疗统一起来等问题,都给医护人员和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浅谈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

浅谈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

浅谈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目的分析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预防传染科风险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方法通过回顾我院早期传染科护理工作具体内容,分析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因素制定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以降低感染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结果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感染科环境及设施方面的因素和人员因素。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后,我院传染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家属对我院传染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明确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是降低感染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关键。

标签:传染科;护理工作;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预防传染科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可通过某些媒介进行疾病传播,继而对其它科室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造成影响。

为降低医院感染科护理工作风险事件发生率,我院对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应用于临床实践后,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1 传染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1.1传染性疾病方面的因素相关医学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3亿人群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感染科护理人员每个工作日均需要进行大量的采血、输液、注射等医疗操作,长期进行以上工作,存在较大几率会发生锐器刺伤现象,如不慎被带有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的针头刺伤,极有可能通過血液途径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疾病[1]。

还存在部分传染性疾病的传染途径为体液传播、分泌物传播和空气传播等。

传染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等,易发生疾病感染,应引起重视。

此外临床新发传染性疾病随时可能发生,临床尚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有效防治措施,护理人员和感染科内住院患者均有可能被感染。

1.2传染科化学消毒药品使用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因传染科患者的疾病与其它科室患者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与患者和医护人员接触的所有物品均需要进行消毒。

护理工作中的预防传染病措施

护理工作中的预防传染病措施

护理工作中的预防传染病措施在护理工作中,预防传染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降低传染病的风险,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健康。

1. 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各种常见传染病的传播方式、症状和预防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和防范。

2. 个人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手套、隔离服等个人防护用具,以阻止传染源对自身的感染。

3. 保持手部卫生经常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护理人员要养成经常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

4. 医疗器械的消毒护理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要做好洗涤和消毒工作,确保器械的清洁、无菌,以避免交叉感染。

5. 空气流通和消毒保持医院、护理站的空气畅通,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防止空气传播的传染病。

6. 饮食卫生护理人员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熟透的食物,以免细菌或病毒通过食物途径传播。

7. 患者隔离对于疑似感染传染病的患者,护理人员要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给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

8. 定期体检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自身成为传染源。

9. 流行病监测护理人员要关注流行病学数据,及时了解当地、全球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预防措施。

10. 紧急应对一旦发生传染病暴发,护理人员需要迅速做好人员管理、医疗救治和卫生消毒等工作,合理安排资源,控制疫情蔓延。

总之,护理工作中的预防传染病措施对于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做好每一个环节的防护工作,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与预防措施的分析

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与预防措施的分析

要 按 照 流程 来 , 不能“ 简化操作流程” 而 熏 业务 轻 “ 管理” 。制 度 的执 行 力 度 是 传 染 病 《 医疗事故处理条理》 第 二 章 第 十 一 条 规 定 ,在 医疗 活 动 中 ,医 疗 机 构 及 其 医 务 护 理 风 险 因 素 的 重 中之 重 。 人 员 应 当将 患者 的病 情 、 医疗 措施 、 医疗 风 险 等 如 实 告 知 患 者 ,及 时 解 答 其 咨 _ 甸。 1 . 2 护 理 操 作 中的 风 险 理 管 理 者 应 根据 工 作 实 际拟 订 完 善 的告 知 制 度 ,明 确 规 定 告 知 的项 目、 内容 、 时 间、 很 多传 染 病 护理 的低 年 资 的护 士 没 有 认 真 对 待 工 作 , 粗心大意 , 玩忽职守 , 甚 至 人 员 及 应 履 行 的 相 关 手 续 ,各 级 护 理 人 员 亦 应 高 度 重 视 告 知 义 务 ,认 真 履 行 告 于 简 化一 些 护 理 中 的手 续 虽然 内容 很 熟 , 但 是 只是 知 道 不 去查 对 , 只 是 凭 借 主 观 知 义 务 的意愿办事, 不履行严格的流程手 续 , 这是造成 医患 之间的 冲突 的重要原 因之一 。 2 . 3 提 高 患 者 的 风 险 防 范 意 识 随 着 人们 对 于道 德 知识 以及 对 于 医务 人 员 的 道 德 素 质 的 给 予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伦 理 知 传染 病 护理 风 险 的发 生 不 仅 仅 只 是 与 护 理 人 员 有 关 , 还 与 患 者 自身 缺 乏 防范 风 识 的 缺 乏 所 导致 的 医患 矛 盾 增 加 , 医 护 人 员 如何 协 调 个 人隐 私 与维 护 公 众 利 益 之 问 险 意识 有 关 。所 以 , 传 染 病 病 人 由 于其 特 殊 性 , 在 入 院 必 须进 行 人 院教 育 , 对 于 风 险 的冲突、 如何将尊重个人权利与强制隔离治疗统一起 来等问题 , 都 给 医 护 人 员 和 管 进行 详 细 分 析 和讲 解 , 特殊的检查、 治 疗 和 药 物 应 详 细 告 知 患 者 其 目的 、 具 体 操 作 方 理 者 带来 了新 的挑 战 。与 西 方 发 达 国家 相 比 , 对 于 护理 病 人 的心 理 需 求 的 满 足 以 及 法 、 操 作 过 程 中 可 能 发 生 的 问 题 及 注 意 事 项 。 在 患 者 出 入 较 多 处 ,如 开 水 间 、 洗 漱 伦 理 知 识 的 高 度 我 国 都 远 远 没有 达到 这 一 水 平 。 间 张 贴 安 全 警示 语 ,保 持 地 面 干 燥 ,可 使 用 防 滑 垫 。对 老 年 患 者 实 施 跌 倒 风 险 评 I . 3 服 务 环 境 的 风 险 估, 对 跌 倒 风 险评 估 分 高 的患 者 ,提 前 采 取 防 范措 施 。 服务 环境 对 于 病人 的康 复来 说 显 得 尤 其 重 要 。尤 其 是 对 于 传 染 病 的 病 人 来 说 尤 其 如此 。 医 院 需 要尽 力 改 善对 于传 染 病 护 理 的环 境 和 配 置 , 来 适 应 市场 的 需 要 和

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与预防措施的分析

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与预防措施的分析

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与预防措施的分析传染病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在护理传染病患者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风险。

以下将从感染传播途径、防护装备使用不当、心理压力及工作负荷过大等方面分析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传染病护理的一个重要风险是感染传播途径。

护理人员与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容易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多种途径受到感染。

为了预防感染,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控规范进行操作。

此外,密切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感染病例,以避免疫情扩散。

其次,防护装备使用不当也是传染病护理的一个重要风险。

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时需要佩戴一系列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

然而,有些护理人员可能在长时间使用防护装备时不适应,不按照规范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护理人员首先应受过专业的培训,熟悉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其次,在每次护理前都要检查装备是否完好并正确佩戴;最后,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护装备的消毒和更换。

最后,传染病护理工作负荷过大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

由于传染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复杂的护理,护理人员容易感到疲劳,并可能导致压力过大和工作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医院应根据传染病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护理技能和责任心,以提升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感染传播途径、防护装备使用不当、心理压力及工作负荷过大等风险。

为了预防这些风险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控规范,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分配工作负荷,并加强培训以提高护理技能和责任心。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传染病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传染病护理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护理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护理的预防措施1. 卫生与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机构的环境和设备也是关键。

对患者房间、床铺、医疗器械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杀死潜在的病原体。

2. 隔离措施对于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实施隔离措施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的关键。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类型,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或接触隔离。

在实施隔离措施时,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遵守相关规定。

限制患者与他人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

3.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许多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鼓励患者和医护人员按照我国疫苗接种计划接种相关疫苗。

在医疗机构中,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优先考虑疫苗接种。

4.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和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通过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和公众关于传染病的知识,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症状识别等。

医疗机构应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帮助患者和公众提高防护意识。

同时,教育患者和公众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5. 监测与报告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体系,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传染病病例。

通过监测和报告,政府和卫生部门能够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

同时,密切监测疫情变化,对高风险区域和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6. 跨部门合作传染病预防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医疗机构、疾控中心、政府部门、社区等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传染病疫情。

跨部门合作可以促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提高防控效果。

例如,政府部门可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社区加强宣传教育等。

7. 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定完善的传染病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疫情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李秀凤
发表时间:2015-06-29T14:47:13.4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李秀凤
[导读] 传染病由于其自身具有传染性的特征,医护人员在护理传染病患者时,面临较高的护理风险。

李秀凤(鹤岗市传染病院结核科 154100)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传染病的护理风险类型及成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2011 年6 月至2012 年6 月我院收治的360 例传染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设置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中的护理风险类型及成因,并成立风险评估小组,总结出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将预防措施实施于2012 年7 月至2013 年7 月我院收治的360 例传染病患者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发生类型及发生例数上的差异。

结果传染病护理不良事件成因主要包括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护理人员能力不足、标识不清、化学消毒剂使用不当等。

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7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护理人员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深入了解各种传染病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其成因,并做好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加强对传染病患者传染源的控制,防范传染病对外扩散,降低传染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风险;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29-02 传染病由于其自身具有传染性的特征,医护人员在护理传染病患者时,面临较高的护理风险。

传染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传染病责任报告,同时也要熟悉掌握传染病护理风险成因及其预防措施,落实传染病的护理工作[1]。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院2011 年6 月至2012 年6月收治的360 例传染病患者护理风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将其实施于2012 年7 月至2013年7 月我院收治的360 例传染病患者中,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例数及发生率进行对比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观察组360 例传染病患者中,男性196 例、女性164 例,最小年龄者19 岁,最大年龄者78 岁,中位年龄(48.6±
2.1)岁。

对照组360 例传染病患者中,男性197 例,女性163 例,最小年龄者19 岁,最大年龄者79 岁,中位年龄(48.5±2.2)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本组入选对照组36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成立调查小组,找出其中的护理风险及原因,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将其实施于观察组360 例传染病患者中,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类型及发生比例进行分析评估。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在护理风险的发生类型和发生比例方面,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后的观察组明显低于未采取相关预防措施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 护理风险类型及成因分析从我院2011 年6 月至2012 年6 月间发生的60 例传染病护理不良事件来看,护理风险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种:①病人住院期间交叉感染:传染病医护人员没有按照传染病护理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消毒和隔离措施;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接受医护人员护理时没有佩戴好口罩等防护装备[2]。

②消毒措施不到位:传染病医护人员对于传染病房以及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没有及时进行消毒;传染病医护人员出入不同传染病房未及时消毒、消毒时机不适、消毒不彻底等。

③隔离区管理不到位:医院隔离区标识不明显,患者误入隔离区;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房没有完全封闭,隔离病房空气流入医院走廊导致呼吸道传染病菌外泄;隔离病房内的物品进入清洁区前未经过充分的消毒处理;隔离病房维修不及时、隔离设施不全等。

④护理人员能力不足:护理人员对传染病患者日常处理措施不熟练,紧急情况下应变能力不足;传染病护理人员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方式不了解,操作失误导致传染病菌对外传播;护理人员对消毒液的配制方法不熟悉,配制比例不当导致消毒不彻底或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等。

⑤病人不遵守医院规定:传染病患者不经医护人员同意,私自外出、借用其他传染病患者物品等;传染病患者对医院的规章制度不熟悉,对传染病的日常行为规范不了解,误入其他传染病房;传染病患者不配合医生治疗、对传染病的恐惧心理过强等[3]。

⑥医护人员感染:护理人员自身免疫力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导致其在护理患者时感染传染病;传染病护理人员在进出传染病房时未按照相应的穿衣要求穿戴传染病防护设备、未严格按照标准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细菌的消除工作[4];医院对部分传染病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不合理,护理人员连续加班、过度疲劳工作导致其护理过程中感染传染病。

⑦化学消毒剂使用不当:传染病医护人员缺乏对各种消毒液的了解,消毒液种类弄错或消毒液用量过少导致消毒效果不明显。

3.2 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针对传染病护理风险不良事件的成因,加强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防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传染科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传染病消毒和隔离规章制度要求,对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每日安排患者在指定区域进行活动,尽量选择患者不在病房的时间段对病房进行消毒;加强对隔离区的管理,在医院隔离区周边范围树立醒目的标识,严禁任何人员将未经批准的物品带离隔离区;护理人员需要按照特定要求穿隔离衣进入不同患者病房,离开患者病房后应当严格按照标准七步洗手法消除手部细菌[5]。

②传染科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帮助传染病患者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在传染病患者入院时要对其进行入院教育,落实传染病患者对医院各项制度的学习工作,让患者对消毒和隔离的具体措施、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有充分了解,帮助传染病患者熟悉病区环境和日常要求,严格控制患者亲属探病时间,严禁传染病患者私自外出,严禁不同病症患者相互接触。

③传染病护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医学素养,熟悉掌握医疗设备的使用方式、化学消毒剂的适用情况和用量要求、消毒液的配制方法等,提高自身护理能
力,及时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并上交上级部门审查。

④传染病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护理风险意识,及时接种传染病预防疫苗,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医院应当综合考虑护理人员个人能力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避免护理人员过度疲劳工作。

⑤医院需要为传染病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可以通过为患者通过电视、广播等娱乐方式来降低患者对传染病治疗的恐慌、抗拒心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⑥医院需要做好传染病应急方案,根据传染病患者数量呈现季节性变动的特点安排好医院人力物力资源,做好传染病大规模爆发的应对措施[6];医院需要定期对传染病病房进行检查维修工作,及时修复传染病房机器设备损坏和房屋老化情况,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作,避免传染病菌外泄;医院需要做好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区的密封管理,杜绝呼吸道隔离病房与医院其他区域的空气流通循环;⑦医院应当强化传染病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教育,加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定期举行传染病护理风险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学习班,及时更新护理人员知识系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医院应当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流程,强调不同传染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建立健全传染病护理工作体系。

3.3 结论
作为一种职业风险,传染病护理风险是传染科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随着人们医疗健康观念的不断深化和法制观念的逐渐普及,传染病护理人员面临着日益增大的护理风险[7]。

基于此,传染病护理人员应当深入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类型及其成因,并事前做好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有效防范传染病护理风险,降低乃至杜绝传染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1] 杨新润. 传染病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S8:179-180.[2] 王慧, 杨蕾, 安学芹, 张识博, 苑男. 传染性疾病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2015,09:291-292.[3] 邓德慧. 传染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J]. 大家健康( 学术版),2014,06:264-265.[4] 巩越丽. 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患者安全目标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D]. 吉林大学,2014.[5] 刘春艳, 马冰, 王晓丹. 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2:252-253.[6] 樊玉娥. 临床护理风险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2,22:179.[7] 朱杰敏. 传染病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职业防护能力的培养与思考[J]. 成功( 教育),2011,10:138-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