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怎么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全册完整版第一章元素及其化合物I. 学习目标了解元素及其分类、元素的性质及其规律,化合物的种类及特点,掌握元素间的化学反应。

II. 学习内容1. 元素的概念与分类2. 元素的性质与规律3. 化合物的种类及特点4. 元素间的化学反应III. 学习重难点1. 化学元素的概念及其分类2.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规律3. 化合物的种类与性质4. 元素间的化学反应及其规律IV. 学习方法1. 精读课本,理解概念及规律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3. 做好课后题目,每周复习V. 学习评价1. 学习情况统计2. 课堂表现评价3. 课后作业评价VI. 教学过程1. 元素及其分类1)化学元素的概念化学元素是指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它是一种不能用简单化学反应使之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化学元素可以分为两大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金属光泽、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

例如铜、铁、铝等。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不易导电、不易发光、易于被氧化、不易被化学量化等。

例如氢、氧、氮等。

3)元素的周期表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首次提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随后他把已知的元素按照它们的原子质量,分别放在由短至长的列中,列为一张表,即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每个周期从第一种元素(氢)开始,到周期表中同一类元素的最后一个元素结束。

周期表中元素还可以按照其相似性质划分为多个族,如碱金属族、稀有气体族、卤素族等。

2. 元素的性质及其规律1)氢的性质氢是最简单的元素,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易燃易爆的气体。

它比空气的密度小,具有很高的热传导率。

在常温下,通常由H2分子化合而成。

氢的等电状态是单质状态。

2)周期表的性质及其规律(1)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表的结构由短周期和长周期构成。

短周期包括第1~2周期,长周期包括第3~7周期。

周期表中,同一行元素的电子排布类似,同一列元素的电子容易相似。

高中化学教案:探索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高中化学教案:探索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高中化学教案:探索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引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了解和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对于理解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都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通过详细介绍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世界。

1.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H1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类型组成的物质。

元素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元素通常是不良导体,半金属元素则具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性质。

H2 化合物的构成和分类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根据其化学键的类型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而成的,如氯化钠(NaCl),而共价化合物则是由共享电子结合而成的,如水(H2O)。

H1 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硬度等。

不同元素的物理性质因其原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而异。

例如,金属元素具有较低的密度,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而非金属元素则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H2 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其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能力和方式。

例如,金属元素通常可以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并能与酸反应释放氢气。

另一方面,非金属元素通常与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H3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依赖于其组成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键的类型。

例如,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而共价化合物则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差的溶解性。

H4 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组成元素和化学键的类型。

化合物可以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例如,氯化钠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酸,而水可以与氯气反应生成盐酸。

H1 元素的应用元素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

完整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完整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完整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金属元素概述1.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特征金属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左下方,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有90种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仅有Ge、Sn、Pb有4个,Sb、Bi有5个,Po有6个。

金属原子半径较同周期非金属原子半径大。

金属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固态时全是金属晶体。

2.金属的分类1)按冶金工业上的颜色分:黑色金属有Fe、Cr、Mn (其主要氧化物呈黑色),有色金属则是除Cr、Mn以外的所有金属。

2)按密度分:轻金属密度小于4.5g/cm³,如Na、Mg、Al;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³,如Fe、Cu、W。

3)按存在丰度分:常见金属如Fe(4.75%)、Al(7.73%)、Ca(3.45%)等;稀有金属如锆、铪、铌等。

3.金属的物理性质1)状态:除汞外,其他金属通常为固态。

2)金属光泽:多数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3)易导电和导热:由于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使金属易导电、导热。

4)延展性:金属可以压成薄片,也可以抽成细丝。

5)熔点及硬度: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的作用强弱决定其熔点和硬度,最高的是钨(3413℃),最低的是汞(-39℃)。

4.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作用。

2)与H2O作用。

3)与酸作用。

4)与碱作用,只有Al、Zn可以。

5)与盐的作用。

6)与某些氧化物的作用。

5.金属的冶炼1)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2HgO=2Hg+O²,2Ag2O=4Ag+O²。

2)热还原法(常用还原剂CO、H2、C活泼金属等):Fe2O3+3CO=2Fe+3CO2,Cr2O3+2Al=2Cr+Al2O3.3)电解法(适用于非常活泼的金属):2Al2O3=4Al+3O2,2NaCl=2Na+Cl2.二、碱金属元素1.钠及其化合物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柔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

高中化学的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总结

高中化学的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总结

高中化学的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总结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的化学元素与化合物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一、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并按照相似性分为不同的族和周期。

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结构和特性。

1. 元素符号: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符号,由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或前几个字母组成。

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2. 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含有的质子的数量,也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可以通过许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加权平均得到。

3. 周期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性质排列的表格。

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并按照相似性分为不同的族和周期。

二、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形成是由于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形成,如共价键或离子键。

1. 分子式:化合物可以通过分子式来表示。

分子式由元素符号和下标组成,下标表示相应元素原子的数量。

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表示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电离和离子式:某些化合物在溶液中可以电离,形成离子。

离子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离子的组成和数量。

例如,氯化钠的离子式是Na+Cl-,表示它在溶液中电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

3. 化合物的命名:化合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命名。

有机化合物通常根据它们的功能基团和碳原子数进行命名,无机化合物通常使用化学元素的名称进行命名。

三、常见化学元素与化合物1. 常见化学元素:常见化学元素包括氢、氧、碳、氮、铁、铜、锌等。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广泛存在,并且在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合物中起重要作用。

2. 常见化合物:常见化合物包括水、二氧化碳、盐酸、硫酸、葡萄糖等。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元素及其化合物》》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前两章主要介绍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此部分主要以实验方法和基本理论为主。第三章《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出现让学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有了具体的素材,学生可以观察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分析反应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反应原理,并利用实验手段和理论分析加以证明。我们还可以利用不同金属性质不同,为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本章内容素材丰富,部分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介绍,其内容与生活较为接近,因此容易被学生接受。
课时安排
第一节课以相同价态硫的相互转化为线索进行教学;第二课时将以化合价变价(主要研究升价);第三课时主要研究化合价降价。第一节课在教学中采取从复习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化合价态、常见化合物入手,常见含硫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策略:如硫酸酸的通性:1.能使指示剂变色;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3.酸+碱盐+水;4.酸+碱性氧化物盐+水;5.酸+盐新盐+新酸;6.硫酸盐+盐新盐+新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从硫的负二价到零价,从零价到正四价,从正四价到正六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复习探究教学设计,引导回忆常见的氧化剂,然后利用常见的氧化剂进行探究实验学习,如:硫化钠与氯化铁反应,亚硫酸钠分别与氯化铁、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探究。还有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学习中,我们大胆对这节课进行重新设计:第一课时利用初中所学的复分解反应规律进行学习,这节课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其性质进行推导,大胆探索,并结合实验进行验证,教学中以氧化亚铁、亚铁盐和氢氧化亚铁之间的相互转化,氧化铁、铁盐和氢氧化铁之间相互转化为主线进行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学习。最后通过课后的补充资料也可以扩充学生的视野。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化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要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一、元素化合物的概念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组成的纯净化合物。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明确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了解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键合和化合物的生成及结构等基本知识。

二、教学策略1. 强调实验教学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教学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形态等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实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情。

2. 连接生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相关实例和案例,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元素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氧气、水等都是元素化合物,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些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3.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拓展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等了解更加丰富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 开展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化合反应元素的化合反应是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要掌握元素之间的化合规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等知识。

2. 元素化合物的生成及结构学生要了解元素化合物的生成及其结构特点,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高中化学知识点元素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在中考试题中,占的比重最大,这部分知识具有易懂、好学、难记、难用等特点。

这部分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检验等方面来介绍每一种物质和每一类物质,相互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复习思路如下:主要抓住“性质”这个核心,把握内在的联系,就可以更全面、深入、清晰地认识物质。

复习这部分知识首先最好是找出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重要代表物及其重要知识点(见下),跳出章节的限制,将他们的知识点尽可能连成串,让知识系统化(重点要落实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如CO和CO2,H2、CO和CH4)、口诀记忆法(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归类记忆法(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知识网络图等。

另外,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物质化学反应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综合性的问题。

这部分重要的知识有:1.熟练掌握元素符号2.熟记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3.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4.熟记有特征颜色的物质5.熟记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7.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8.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反应关系图(六圈图)9.连续反应关系(1)Ca系列:Ca→CaO→Ca(OH)2→CaCO3→CaO(2)C系列:C→CO2→H2CO3→Na2CO3→CO2(3)Cu系列:Cu→CuO→CuCl2→Cu(OH)2→CuSO4→Cu (4)Fe系列:考试层次要求和考试内容(据中考考试说明)1.初步了解的知识①空气、水的污染与防治;②灭火器简介;③水的物理性质;④铁的物理性质;⑤浓硫酸的性质;⑥甲醇、醋酸、煤和石油、能源;⑦生铁和钢;⑧硝酸。

2.了解的知识①空气的成分与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②O2、CO2的物理性质及用途;③O2的工业制法;④C、CO的化学性质;⑤石灰和石灰石的用途;⑥甲烷、酒精的性质和用途;⑦酸、碱的通性;⑧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⑨化学肥料的特性和种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怎么学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gaosao
元素化合物
注:由于网页宽度固定,所传文件可能板式不美观,若点击下载或全屏查
看效果更佳。

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在试题中,占的比重最大,这部分知识
具有易懂、好学、难记、难用等特点。

这部分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性质、
制法、用途、检验等方面来介绍每一种物质和每一类物质,相互间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因此复习思路如下:
主要抓住“性质”这个核心,把握内在的联系,就可以更全面、深入、清晰
地认识物质。

复习这部分知识首先最好是找出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重要代表物及其重
要知识点(见下),跳出章节的限制,将他们的知识点尽可能连成串,让知识系统化(重点要落实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如CO 和CO2,H2、CO 和CH4)、口诀记忆法(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归类记忆法(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知识网络图等。

另外,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物质化学反应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综合性的
问题。

这部分重要的知识有:
1.熟练掌握元素符号
2.熟记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