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物理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学部分1. 物体的运动(1)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2)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3) 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的特点与计算2. 牛顿力学(1) 牛顿三定律(2) 平衡力与平衡条件(3) 重力与弹力的计算与分析(4) 摩擦力的计算与分析(5) 物体的动量、冲量和动量守恒定律(6) 力的合成与分解3. 力学中的机械能(1) 动能与势能的概念与计算(2)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3) 弹性势能和弹簧振子的计算与分析二、热学部分1. 热与温度(1) 热的传递方式与物质的热平衡(2) 温度的计量与转换2. 热学定律(1) 热膨胀与线膨胀系数的计算与分析(2)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特点与应用(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气体定律(4)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概念与应用(5) 热机效率与热机循环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传播路径与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2) 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的应用(3) 光的全反射现象与光纤通信原理2. 光的成像(1) 镜面反射与镜像的特点与构成(2) 薄透镜的折射定律与成像规律(3) 光的色散与光谱的性质与应用(4) 光的干涉、衍射与波长的测量与计算3. 光的光电效应与相对论(1) 光电效应的条件与应用(2) 相对论的质量增加、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1) 电荷的性质与分布(2) 电场的概念与电场强度的计算(3) 电势能与电势差,电位与电势差的关系2. 电流与电阻(1) 电流的定义与电流强度的计算(2) 电阻与电阻率的计算与分析(3) 欧姆定律与电功与功率的计算(4)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计算与分析3. 磁学与电磁感应(1) 磁场的概念与磁力线的性质与构成(2) 定义磁感应强度与磁场中电荷运动的受力情况(3) 定义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楞次定律(4) 变化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自感现象综上所述,高一物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等方面的内容。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1. 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物理量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物理现象的量度,常见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速度、加速度、功、能量等。

它们的单位也是不同的,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时间的单位是秒,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²,功的单位是焦耳,能量的单位也是焦耳。

例如,一个人跑步的速度是10米/秒,这里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表示每秒钟行进的米数。

又如,一台电视机的质量是20千克,这里质量的单位是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大小。

2.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继续保持与之前相同的状态,即如果物体静止,则将继续保持静止;如果物体运动,则将继续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作用力定律,它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作用力,这两个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1=-F2。

例如,一个人在水中游泳时,因为水的阻力很大,需要用力挣扎才能前进,这里水的阻力就是一个外力,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水不阻挡,人会保持直线运动前进;牛顿第二定律指出水的阻力越大,人所需的力就越大;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人向后划手的力等于水向前推人的力。

3. 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将保持不变。

即p1+p2=p′1+p′2,其中p1、p2分别表示发生碰撞的两个物体的动量,在碰撞前合成为p,碰撞后合成为p′,且p=p′。

能量是物体运动的能力,它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产生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公式为Ek=mv²/2。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位置有关。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1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1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1篇)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1篇1、功(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1J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⑴恒力的功:根据公式W=Fscosα,当00≤a0,W>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α=900时,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当900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2篇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

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1)Vt=gt(2)h=1/2gt^2(3)Vt^2=2gh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先驱者对自由落体最先研究的是古希腊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物体本身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则下落得越慢。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4月23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_学。

物理高一知识点大全

物理高一知识点大全

物理高一知识点大全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份高一物理知识点的大全。

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位移:物体在某一时间内的位置变化。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2. 运动的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都会对另一个物体产生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3. 运动的图像分析- 位移-时间图像:通过图像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 速度-时间图像:直线斜率代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任何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均为力。

- 接触力: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

- 非接触力: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

2. 直线运动中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 弹簧力:弹簧伸长或缩短产生的力。

3. 曲线运动中力与运动的关系- 向心力:使物体沿曲线运动的力。

- 重力:由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引力。

- 引力:两个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第三章动能和动能守恒1. 动能和功的概念- 动能: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

- 功:力在物体上做功所转化的能量。

2. 动能与动能守恒定律- 动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或做功为零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

-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在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第四章能量和能量守恒1.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总能量保持不变。

2. 功率和机械效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 机械效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加法与减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功与能:功的定义、功与能的关系;动能定理、势能。

2. 运动学-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

- 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3. 动力学- 重力: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 弹性力:胡克定律,弹性限度。

-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 能量守恒与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能量转化: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5. 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

- 阻尼振动:振幅随时间逐渐减小的振动。

- 波动: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横波与纵波。

- 干涉与衍射:波的叠加原理,干涉现象,衍射现象。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 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7. 电磁学初步-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

-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环路定理。

-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8. 热学基础-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方程。

- 热机:热机的工作原理,效率的计算。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9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9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9篇)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篇一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 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若F>F1>Fsinθ有两组解若F<fsinΘ无解<p="">(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力分解的解题思路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二)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大小和方向。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产生加速度,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合成:平行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非平行力的合成满足三角形法则。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3. 动量:物体的动量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单位是千克·米/秒。

4. 冲量:冲量等于力对时间的积分,即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三、运动的描述1. 位移:描述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2. 速度: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单位是米/秒。

3.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单位是米/秒²。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的速度沿直线运动。

5. 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沿直线方向发生改变。

四、力与物体平衡1.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 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的若干力合成的结果为零。

五、力与能量1. 功:当力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产生了位移时,力对物体做了功。

2. 功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变化率,单位是瓦特。

3.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4.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等于1/2mv²,其中m为质量,v为速度。

六、力与压力1. 压力:单位面积上的力的作用。

2.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等于力对面积的比值。

七、力与摩擦1. 静摩擦力:物体未发生相对滑动时,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2. 滑动摩擦力:物体相对滑动时,阻碍物体滑动的力。

八、力与弹性1. 弹性力:物体产生形变后所具有的恢复力。

2. 弹性系数:反映物体弹性恢复能力的一个物理量。

3. 胡克定律: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基础概念1、质点:①定义: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替代物体,这个点叫质点。

②能否视为质点的条件:当研究问题与物体形状和体积无关时或可忽略时,物体可看作是质点。

2、参考系:①定义: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考系。

②参考系选择:选择是任意的,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叫惯性系,选匀变速、变速曲线等非静止和非匀速直线的物体为参考系叫非惯性系,高中物理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为惯性系),所有运动物理量要相对同一参考系。

3、时间与时刻4、路程:物体运动实际轨迹长度。

5、位移(矢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①大小:物体某段时间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②方向:从物体某段时间内的起点指向终点。

6、矢量标量矢量: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7、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平均速度:物体位移与发生该段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方向为位移方向。

②瞬时速度:很短时间或很短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为时刻速度,叫瞬时速度。

方向为短位移方向或某点轨迹的切线方向。

③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无方向是标量。

④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8、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①定义: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是矢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力方向决定,即与合力方向同向,也和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方向同向。

t123第1秒末 第2秒初 第2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末第4秒初二、基础公式1、匀速直线:vt x =2、变速直线:t v x = {对匀变速直线有()v v v +=021} 3、平均速度:t x v =4、加速度: tv v a 0-=三、方法与题型总结判断速度大小变化的方法:1、速度加速若同向:速度增加喜洋洋。

2、速度加速若反向:速度减少泪汪汪。

3、速度加速若垂直:速率不变只改向。

第二章 直线运动一、基础概念 1、运动轨迹与性质2、常见运动性质概念①匀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简称。

②变速:专指速度变化(大小或方向或大小方向同时变化) ③加速:专指速度增加。

④减速:专指速度减少。

⑤匀变速(直线)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直线)曲线运动。

⑥匀加速直线运动: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增加。

⑦匀减速直线运动: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减少。

⑧变加速(直线)曲线运动:指加速度(大小或方向)变化,轨迹有直线和曲线(如圆周运动)。

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⑩竖直上抛:初速度向上,只受重力(a=g ),任何一段时间均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五个运动量有对称性(即上升与落回抛出点大小对应相等)二、基础公式直线运动的五个物理量(两端两个状态量,中间过程三个过程量)和五个公式机械运动(即物体的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变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纯变速(即变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如抛体运动) 变加速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0v va x tt v v t v x t )(210+==2aT x =∆1、速度公式 at v v t +=02、位移公式 2021at t v x +=3、位移公式4、消时公式 ax v v t2202=-5、逐差公式三、方法与题型总结1、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解答方法是:通常在五个物理量中找三个已知量,与所求未知量一共四个对应上述某个公式解答;上述逐差公式通常用于纸带求加速度类型;如果上述公式不能解答,则多考虑2t v v =(即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一物体多阶段直线运动 解题方法:①画物体各阶段运动示意图,标注已知量 ②分析运动性质③充分利用已知量和各阶段相关量(公共量)选五个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或方程组解答未知量3、直线运动中两物体追及问题 解题方法:①画两物体追及过程各阶段运动示意图,标注已知量 ②分析运动性质③充分利用追及过程中速度相等为两者距离最大和不相撞为后者速度小于等于前者速度的条件 ④从开始追及到相遇选五个运动学公式中含x 、t 的公式列方程或方程组及其它辅助方程解答未知量4、x-t 、v-t 图象和其它自变量与因变量图象 ①求斜率看是什么物理量 ②由斜率分析物体运动性质 ③求面积看是什么物理量④其它自变量与因变量图象则推证相应的数学函数式5、纸带求加速度和速度①用逐差公式2)(aT nm x x n m -=- 求多个加速度取平均值2t v =(即t 时间内的平均肃毒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纸带上某点的速度即为与纸带相连物体同时刻的速度。

第三章 相互作用一、基础概念 1、重力①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②大小:mg G =③方向:只能说成是竖直向下(其它说法不对) ④产生条件:重力场2、弹力①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②大小:弹簧弹力kx F =③方向:受力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总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④产生条件:接触和形变(即相互间有压力) 3、摩擦力①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具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时,受到另一物体阻碍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的趋势)的力叫滑动(或静)摩擦力 ②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N uF F =③方向:受力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只能说成是竖直向下(其它说法不对)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④产生条件:两物体间要接触、有形变(即相互间有压力)、接触面粗糙、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4、力的合成:求出物体所有受力的等效合力。

5、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几个等效分力6、共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几个力作用点(或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叫共点力7、平衡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则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有受力的合力为零。

8、力合成原始实验注意①两弹簧称拉橡皮条到O 点和一个拉弹簧称(真实值合力F ')要到相同的O 点。

②四记录(即O 点位置,1F 、2F 、F '的方向),三读数(即1F 、2F 、F '的读数) ③只有F '的方向才和O 点、橡皮条在同一直线上。

二、基础公式1、重力 mg G =2、弹簧弹力大小(胡克定律) kx F =3、滑动摩擦力大小 N uF F =(N F 叫压力,始终找支持力大小)三、方法与题型总结 1、本章的核心问题是对平衡状态的物体通过已知力、角和边长等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运用三角函数、正余弦定律、三角形相似、均值不等式等数学公式求某个未知力;要注意学会图解法解动态平衡问题和三角形相似的数学方法解静态平衡问题。

2、摩擦力和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多用:定义法、假设法、状态法、相互阻碍牛顿第三定律法。

3、摩擦力的的方向和效果:某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相反和成任意角度,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可以起动力效果也可以是阻力效果。

4、平衡问题常规解题步骤①选取研究对象(要含已知力和未知力等,整体不行就隔离,反之亦然) ②画好受力示意图③选择适当的合成或分解(三个力和三个力以下用合成,三个力和三个力以上用分解) ④利用平行四形定则中的三角形(或矢量三角形),运用三角函数、正余弦定律、三角形相似、均值不等式等数学公式求某个未知力;或者列x 、y 方向的平衡方程组求某个未知力。

5、受力分析打油诗:受力分析是法宝 研究对象要选好 整体隔离交替用 状态析力好技巧重力弹力是常规 摩擦最后被动力 有力要有施力物 凭空画力戏高考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基础概念和规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①牛顿第一定律阐述了物体没有受力时的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即为物体的属性,叫惯性。

②牛顿第一定律阐述了物体受合外力不为零的时,其运动状态(指速度)将会改变,所以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特性的理解,即矢量性、因果性、瞬时性、同一性、独立性、相对性。

4、基本单位:力学中选长度、时间、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5、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点在不同的物体上,⑤同时产生同时消失,⑥性质相同,但效果不能抵消。

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性多用于受力分析。

θmg6、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①用秤来称一物体的重力(即视重),其实称的是物体对秤的压力(或拉力),如果称量值大于物体本身重力叫超重,小于叫失重,为0叫完全失重。

②超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或斜向上),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向上(或斜向上)加速和向下(或斜向下)减速。

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下(或斜向下),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向下(或斜向下)加速和向上(或斜向上)减速,且完全失重的加速度g a =。

二、基础公式 ma F =合三、方法与题型总结1、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注意: ①多注意用瞬时性解题②多注意解题过程中的同一性和矢量性的理解。

2、牛顿第二定律解题两种基本类型 ①已知受力求运动 ②已知运动求受力3、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中两物体多阶段直线运动题型 解题方法:①画每个物体各阶段的受力示意图(分析受力是关键),标示已知量 ②画每个物体各阶段的运动示意图,标示已知量 ③分析各阶段运动性质④用牛顿第二定律(注意同一性)或运动学公式求各物体各阶段的加速度⑤选择两物体各阶段有关联量的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或方程组及其它辅助方程解答未知量(或由运动量求某个未知力)第五章 曲线运动一、基础概念1、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性质(见直线运动的性质)2、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指合速度)方向: ①方向时刻改变。

②曲线轨迹上某点速方向为该点切线指向。

3、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轨迹和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分居在曲线轨迹的两侧,且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轨迹曲线的内侧。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的速度方向(通常是实际运动速度,即合速度)与合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5、合运动与分运动①分运动:物体同时具有(或参与)几个独立(单一)的运动,这几个独立(单一)的运动叫分运动。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叫合运动。

是由几个分运动共同作用的总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