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交流史论文

合集下载

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历史论文

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历史论文

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历史论文
东西方文明自古至今都有着长久而深远的交流历史。

从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到近代的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东西方文明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和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促进了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也丰富了各自的文化传统。

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主要以贸易和经济往来为主。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商品被远销到欧洲,而西方的金银、玛瑙、玛瑙和玛多尼塔的商品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双方文明的繁荣,也为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西方的现代科技和工业革命为东方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而东方的传统智慧和文化传统也为西方提供了新的思想和启示。

例如,中国的传统医学和哲学对西方的医学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西方的现代艺术和文学也受到了东方的启发和影响。

总的来说,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汇历史既是一段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是一段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历史。

通过相互的学习和借鉴,东西方文明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今天,东西方文明仍然需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共同面对全球性挑战,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繁荣的世界而努力。

历史论文1000字范文

历史论文1000字范文

历史论文1000字范文历史论文,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文明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各个文明之间的繁荣和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古代世界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流对世界的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交流之一。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文明得以互通。

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被运往西方,而西方的黄金、珍珠和香料则被运往中国。

这种物质贸易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使得东西方的文化相互渗透。

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随着丝绸之路的传播而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医药和农业知识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对西方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文明交流是希腊罗马文明和古代东方文明之间的交流。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之一,而古代东方文明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希腊罗马文明通过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和东征,使得希腊罗马文明与古代东方文明产生了交流和融合。

希腊罗马的哲学、科学、艺术和政治制度对古代东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古代东方文明的宗教、医药和农业知识也对希腊罗马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种文明交流不仅促进了各个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伊斯兰文明和欧洲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在中世纪,伊斯兰文明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之一,而欧洲文明则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通过伊斯兰的征服和统治,伊斯兰文明的科学、医药、数学和哲学知识传入欧洲,为欧洲文明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时,欧洲文明的基督教、哲学和艺术也对伊斯兰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文明交流不仅促进了欧洲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流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通过文明的交流和互动,世界各个文明得以互通互融,促进了各个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欧洲文明交流历史论文

中国欧洲文明交流历史论文

中国欧洲文明交流历史论文中国和欧洲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流和互动。

两者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经历着文明的交融和碰撞,这种交流深刻影响了它们各自的文化发展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从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科学技术传播等方面探讨中国和欧洲的文明交流历史。

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和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4世纪,丝绸之路成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向西方,同时带来了大量的西方物品和文化。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文明开始有了更为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文化交流是中国和欧洲文明交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

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道教等文化体系传入欧洲,对欧洲的哲学、宗教、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欧洲的宗教、艺术、科学也逐渐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使得中国文明得以发展和壮大。

科学技术传播也是中国和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火药、造纸术、指南针等发明传入欧洲后,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科学技术进步。

而欧洲的地图制作、航海技术、医学知识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科学文化。

这种科学技术的传播不仅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的科学技术进步。

在中国和欧洲文明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东西方文明通常呈现出异质性、同质性复杂的状态。

这种文明交流和碰撞在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文化冲突和矛盾。

但正是这种交流与碰撞,使得中西方文明得到了相互的借鉴和提升,从而实现了文明交流的共赢。

总的来说,中国和欧洲的文明交流历史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中西方的文明不仅相互影响,而且相互促动,这种交流与碰撞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今后中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能够更加深入,使得世界各国的文明能够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此外,中国和欧洲的文明交流还在思想观念、政治制度、艺术风格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明交融历史论文

文明交融历史论文

文明交融历史论文文明交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现象,它代表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明在交融中相互吸收、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纵观历史,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重要通道之一。

通过这条古代贸易路线,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流向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珠宝、艺术品则流向中国。

双方在贸易往来的同时,也传播了各自的文化和思想,丰富了彼此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此外,历史上的希腊-罗马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等也在交融中相互借鉴、融合,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哲学、艺术成就。

例如,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影响了罗马帝国,而阿拉伯的数学、医学、天文学知识在中世纪传入欧洲,对欧洲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近现代,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文明交融的速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快。

不同国家间的文化、科技、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多元文化的融合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综上所述,文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它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社会形态。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促进文明共存、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对于文明交融的发展,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各国的传统文化,尊重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和个性,避免文化冲突和排斥。

同时,各国之间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

此外,要推动文明交融的进程,我们也需要加强文化教育,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全球意识。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多元文化教育、跨国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增强人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包容性思维,为文明交融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

总之,文明交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为世界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社会形态。

文化互鉴议论文

文化互鉴议论文

于秋雨先生说:“文化以交流为胜利,以交流为使命。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要说沟通和传播是我们的使命并赢得业务呢?是为了敦促一个家庭的言论统治世界,并坚持将各种文化统一为一体?甚至文化侵略?我认为答案显然不是,真正的答案可能在于文化的相互学习。

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融合发展,相互学习是人类历史的发展之路,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从远古时代开始,唐朝的中原丝绸织物就沿着丝绸之路吸收了波斯风格,并发展出一种新的丝绸织物魅力。

明清时期的青花瓷融合了异国情调,展现了中西合的独特风格。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的设计师都通过Internet,论坛和更发达的流量相互交流,产生了艺术火花,使诸如“Y形椅子”之类的作品层出不穷。

在和平发展时代,艺术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展,始终需要相互学习。

我们的地球广阔而多样。

在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一方支持另一方出现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各种文化。

从卡其色的大陆文明到蔚蓝的海洋文明,重新安置的谨慎和积极发展的主动性始终同时存在。

他们倡导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但无论好坏,各有千秋。

我们如何才能既拥有优势,又使作为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的艺术更好地发展呢?我认为答案可能在于,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学习,就像古老的织物和瓷器花,以及现在的“Y形椅子”一样,通过利用每个家庭的力量,它可以成为超越艺术的另一高地。

更重要的是,除了和平时期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外,当文明面临巨大挑战和危机时,相互学习的唯一途径就是帮助世界,扭转现有的衰落,帮助建设。

成为倒台的主要支柱。

隋唐以前,鲜卑文化被注入中原文化,不能充分促进中国的发展。

晚清,科学民主的启蒙思想和西方先进文化取代了封建文化的思想污垢。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没有两难的境地,没有任何时候其自身的文化与时代潮流不相适应。

但是,为什么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生活无休止,至今还没有被切断?这是因为自古以来,我们就学会了从他人的长处中学习并弥补自己的弱点。

中西文化交流论文

中西文化交流论文

中西文化交流论文摘要: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中西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定义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策略。

最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向。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全球化;重要性;影响因素;策略;研究方向引言:中西文化交流指的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不仅在于拓宽了人们的眼界,增强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还在于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对话。

因此,深入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

定义和现状:中西文化交流是指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它涉及到语言、艺术、宗教、习俗、音乐、食物等方方面面。

中西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世纪的丝绸之路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形式更为多样化。

从中国的京剧走向世界到西方音乐、电影和美食在中国的流行,中西文化交流正日益深入人心。

中西文化交流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它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

这有助于增加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对话和理解。

其次,中西文化交流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中西文化交流,西方国家可以了解中国的市场和文化,促进贸易合作和投资。

对中国而言,西方文化的引入可以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有助于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

影响因素: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其中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技术等多个方面。

首先,历史因素是影响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的战争、贸易、文化传播等事件都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影响。

其次,政治因素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推动和政策的支持对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者,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贸易的增加使得中西文化交流越发频繁。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毕业论文范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毕业论文范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毕业论文范文中西方文化由于地域文化、习俗文化等不同,导致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各种差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毕业论文范文篇一:《影片透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西方的人文社科都呈现出交流融合的趋势。

在电影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多元文化激荡出的美丽花朵,使电影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前,大量好莱坞电影被引进中国,国人通过电影增进了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认可,因此,我们说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多部电影来管窥中西方文化因素在其中的差异体现。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交流融合;电影艺术一、电影中呈现的文化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国别的人出现冲突,导致误解或者价值观的冲撞。

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制作人将人们的生活习性折合成为电影中的元素,将人们的现实生活通过艺术手段展现出来。

因此,电影的本质便是架构人生,经具体人物的生活状态与行为方式,显现历史和文化的精髓,表演出人生百态,世间变故,沧海桑田。

通过电影这种媒体形式,便可投射出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和摩擦冲突的过程,增加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领悟。

从日常行为方式,生活习性,到人们的人生目标价值观、世界观,这些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电影元素。

一些导演通过长期斟酌,反复思虑,将这些元素加以糅合拍出一些十分经典的艺术作品,这些电影无不取一些文化冲突与价值观冲撞来吸引观众眼球。

将这种无法避免的、在文化交流中必然经历的矛盾冲突展现出来,使电影投射不同文化融合产生的艺术光芒。

众所周知的电影《刮痧》中,深刻地展示了中西方文化冲突致使人们生活的变质,一家人妻离子散,闻着恸哭。

电影中的情景深深刻在人们脑海中,在美国生活的一家子遭受了国人觉得不可理喻的待遇,原因是美国人觉得不能理解的生活习惯。

爷爷看不懂西药的英文说明书而给生病的小孙子刮痧,美国护士觉得这是虐童事件,证据就是孙子背上的青紫刮痕,因此被告上法庭;中国有“人前教子,人后相夫”传统,儿子就在朋友同事面前教训孙子,这被同事不能理解,故事最后以儿子为让自己的老父亲见到孙子最后一面,将孙子从福利院偷出引起美国警方的更大误解。

[中西方,文化,冲突,其他论文文档]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中西方,文化,冲突,其他论文文档]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引言: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它即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发展的基础。

不同国家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又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产生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势必会影响对于不同文化中使用的语言的理解。

因此,注重文化差异,增强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语言与文化相互交织,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记录并反映了民族和社会发展进程,而文化则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两者交叉渗透密不可分。

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须借助于语言;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

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语言的发达和丰富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反过来,语言并非文化的全部,它受文化的影响,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

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

可见,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语言和文化这种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的关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而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而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播。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语法、词汇和习语等,还要注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如何观察世界,如何看待事物,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行为和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即要以博大的胸怀学习理解外国的优秀文化,又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要正确对待中西文化差异。

同时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注重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发展历史,民族传统和社会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风俗习惯、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不能因为外国文化与我们的文化不同就认为外国文化荒唐可笑,更不能以外国文化为标准来贬低我们自己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伟大的桥梁:丝绸之路
――浅谈丝路对文化交流的巨大贡献
作者:周爽历史2007级01班
内容提要: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出现。

这条道路的开辟,促使了我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相继传入中国。

是我国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中西文化
丝绸之路的起源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丝绸之路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公元前200多年,由于大汉王朝西北边境长年遭受匈奴的侵扰,武帝刘彻决定派出使者联络地处西域的大月氏王国,共同夹击匈奴。

张骞领命,于公元前138年,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虽路途辗转,但其不忘使命,终达成汉武帝召命联络到大月氏。

但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

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这就促使了张骞二次出塞。

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

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丝绸之路便由此形成了。

它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

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全长约7000公里。

因为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

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形成于此时,它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

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

”①“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②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的古丝道,有一半在新疆。

因此,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的新疆,正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

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张骞就沟通了这条古道。

“他率使团携黄金和绵帛,到达楼兰(今若羌一带)、尉犁、龟兹(今库车)、疏勒(今喀什)、于田(今和田)、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和大宛、康居、大月氏等新疆及中亚阿姆河流域地区。

他的副使还到达安息(今伊朗)和身毒(今印度)等国进行访问。

”③这些地区的国家也派使节去中国中原,商旅往返,络绎不绝。

中原的丝绸、铁器、黄白金、铜镜、漆竹器、药材和农耕、治铁技术,传入西域和印欧。

西域和外国的苜蓿、葡萄、胡麻、石榴、核桃、黄瓜、胡萝卜、番红花和狮子、孔雀、大象、骆驼、汗血马等也大量流入中国的中原地区。

公元73年,中国又派班超率36人出使西域,他的副使甘英到达大秦(古罗马)和波斯湾(阿拉伯湾),保障了丝路的畅通并进一步拓展了丝路。

公元67年,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在东汉使节的陪同下,经巴基斯坦、阿富汗到达中国的河南洛阳;公元147年和401年,佛教盛行的安息国王子安世国、龟兹高僧鸠摩罗什,都曾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到达中原,译著佛经,收取佛门弟子数千人中国晋代高僧法唐代高僧玄奘,也分别于公元366年和公元627年开始,相继沿着丝绸之路到达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和传教。

“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西域、印度历史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著作。

”④
1222年至1223年,中国元代大诗人耶律楚材和道教教主长春真人邱处机,没丝绸之路巡游西域,作诗撰文,对中国北疆及中亚地区的风物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于公元1275年到达元朝的大都(北京),在游记中翔实地记述了帕米尔高原、喀什、莎车、和田一带的景物。

在新疆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着许多举世闻名的关隘、城堡、亭障、石窟寺、驿站、墓葬、烽火台。

“新疆有14 处石窟寺、990 多个窟,较大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 5 个。

”⑤这些石窟寺的雕塑壁画,融中国、印度、波斯文化于一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除佛画艺术外,对当时各民族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有生动的反映。

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

第一条是沿著昆仑山北麓到达安息(今伊朗),直至印度洋,称为南道。

第二条顺天山南侧行走,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中亚和波斯湾等地,称为北道。

但西汉以后天山北路又增加了第三条丝路,通往地中海各国,称为北道,或新北道,原来的北道(即顺天山南侧行走的那一条)就改称为中道了。

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中国的印刷术,火药,特别是让西方所惊讶的纸币传到了欧洲,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又传到中国。

朱元璋刚刚开国的时候就下令我们要继续用“回回历”。

因为当时中国的历法已经不如阿拉伯的历法好。

总而言之,蒙古的西征从客观上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在丝绸之路上设立了许多驿站,从地中海到北京只需要15天。

在这些交流中,最重要的是两点。

而首先要提及的是东西方的艺术交流。

我们知道,“中国佛教艺术的成就很高,这是受到了中亚、西亚的影响,最著名的是犍陀罗艺术”⑥。

而犍陀罗艺术又是希腊艺术影响的结果。

在佛教的初期,佛教徒们认为佛的光辉的形象不是艺术形式可以表现的,所以他们根本不注重艺术的表现。

后来佛教传到希腊人统治的大夏以后,大夏人按照希腊文化传统,开始对佛主塑像。

这个地方就是犍陀罗,也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

从一些图片上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雕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衣服的纹路,佛像的头发。

而这些艺术后来又影响到中原,我们中国的佛教艺术也就间接受到了希腊艺术的影响。

而反过来,在这种文化交流中,中国艺术也对中亚、西亚的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蒙古西征的时候,很多中国的绘画传到了中亚、西亚,他们也开始学习中国绘画的手法。

比如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的细密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绘画的影响。

第二点,是造纸术的传播。

在唐玄宗的时候,当时的安西都护府的都督高仙芝与阿拉伯——大食的势力在中亚的怛逻斯进行了一场战争,因为当地居民的叛变,唐朝军队被打败了,后来因为中原的安史之乱,唐朝的势力开始慢慢撤出了西域。

就在这场战争中,唐军的战俘里有一些造纸的工匠,他们就把造纸术带到了阿拉伯世界。

“撒马尔罕成为伊斯兰世界造纸的中心,出产的纸质量很高,直到18世纪,进行绘画时还要找撒马尔罕出产的纸”。

⑦造纸术大约在公元750年传到撒马尔罕,在公元900年左右到了开罗,公元1000年时传到了今天的摩洛哥,1100年传到西班牙,之后再传到法国和德国。

造纸术的西传,使得纸得以在西方世界普及,取代了羊皮和纸草,成为制作书籍的材料,就使书籍的成本大为降低,教育因而更加普及,带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丝路的开拓,把中国与西方国家联结起来,促进了东西文化,物质的交流,对中国甚至全世界的文化经济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亦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人民出版社①《丝绸之路》——中国旅行出版社②《丝绸之路》——中国旅行出版社③
《丝绸之路与长安佛教》——李克域李然——佛教在线④《中国石窟寺研究》——宿白——文物出版社⑤《中国石窟寺研究》——宿白——文物出版社⑥《伊斯兰之窗》——绿色中华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