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题
单招模拟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单招模拟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应届(yīng)黯淡(àn)倔强(jué)B. 惩罚(chén)蹑手蹑脚(niè)迸溅(bèng)C. 迤逦(yǐ)瞠目结舌(chēng)踟蹰(chí)D. 蜚声(fēi)恣意(zì)缜密(zhě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公司已经加强了安全措施。
C.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3-1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中的名句。
12.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了仙女可卿,这是书中的第回。
13. 成语“掩耳盗铃”的原意是指自欺欺人,其出自《》。
1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
15.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故乡的秋天》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略,文章内容继续)16. 作者为什么要不远千里从杭州赶上青岛,再从青岛赶上北平来?(3分)17. 文章中“故都的秋味”指的是什么?(4分)18. 作者对秋天的感情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分)四、作文(30分)19.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30分)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10. (略)二、填空题11. 《春晓》12. 五13. 《韩非子》14. 《水调歌头》15. (略)三、阅读理解16. 作者不远千里赶上北平,是为了饱尝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的独特韵味。
2024 年高职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4年高职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6小题,第1-5小题,每题3分,第6小题5分共20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告罄.(xīn)臆.造(yì)差.遣(chā)淳.朴(chún)B.囫.囵(hú)劫.持(jié)参禅(..chán)佝.偻(gōu)C.肤.浅(fū)诽谤.(pàng) 推诿.(wěi)嫉.恨(jì)D.蹂躏.(làn)酷.爱(kù)芜.杂(wú) 吝啬.(sè)答案:B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腼腆闲遐笑靥相应成趣B.辐射寒暄苍穹言简意赅C.惆怅渎职睿智乐不可支D.徜徉缥缈休憩相濡以沫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C、学校广播传来骇人听闻....的消息,小明同学获得市跳高比赛第一名。
D、孤芳自赏....并不能代表美丽,也不能说明绚烂。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期间,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一系列诚意满满的新春元宵文旅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和市民慕名而来,街上的人摩肩接踵....,节日氛围十分浓厚。
B.如今的莆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民生事业欣欣向荣,人居环境优美宜人,一幅产业兴旺、美丽宜居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C.风雪中,总有那么一些瞬间让人铭记一生。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雪中,瓜州人民用他们的善良与纯朴,为世人诠释了什么叫做“人间大爱”。
D.人类的发展不应是各国独自美丽,而应是各国携手同行....,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个国家,这些正与强调平等互利的“上海精神”不约而同。
答案:D5.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三姐是母亲的右手。
高职单招一类试题语文及答案

高职单招一类试题语文及答案高职单招试题是针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的试题,通常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高职单招一类试题语文部分的样例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暴殄天物B. 一愁莫展C. 明查暗访D. 苦心孤诣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C. 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静的湖面上。
C.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高高挂起,照耀着大地。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是______的名句。
答案:屈原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的名句。
答案:苏轼...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题

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一、基础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ò)栩栩如生(xǔ)B. 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 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é)D. 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干涸安祥兴高彩烈精兵减政B.粗犷暮蔼棉里藏针世外桃园C.楹联繁衍怨天尤人斩钉截铁D.奚落班驳前扑后继走头无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由于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的__,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2)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__特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
(3)买彩票当然是希望有机会中大奖,但彩民不要__地去追求这种机会。
(4)德国一项调查结果__,如今德国儿童的上网比例已高达37%。
A.沟通修建锐意显示B.勾通修建锐意体现C.沟通构建刻意显示D.勾通构建刻意体现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成功演示启示国人:在创新方面,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
B、汽车在武当山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C、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D、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养老院的老人们饱食终日,过着幸福的日子。
整天吃饱饭,不干什么正经事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20集电视连续剧《黄梅戏宗师传奇》正在黄梅县邢绣娘影视基地拍摄,你是打算双休日去参观呢?还是等到暑假再去?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单招模拟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单招模拟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翻天覆地风声鹤唳一愁莫展B. 心旷神怡一诺千金悬梁刺骨C. 举世瞩目风华正茂金榜提名D. 意气风发一视同仁风声水起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而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
3-20.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以保持篇幅适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______。
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现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4-10.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洗,洒在荷塘上,荷塘里的荷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荷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滚来滚去,晶莹剔透。
偶尔一阵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露珠便滑落下来,滴入水中,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荷塘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问题:1. 文中描述的月光有什么特点?2. 荷叶上的露珠被比喻成什么?3. 微风拂过时,荷叶和露珠有什么变化?四、作文题(共4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D2. B3-20.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答案:1. 苏轼2. 范仲淹3. 艾青4-10.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答案)三、阅读理解答案:1. 文中描述的月光特点是“如洗”,意味着月光非常清澈明亮。
2. 荷叶上的露珠被比喻成“珍珠”。
3. 微风拂过时,荷叶轻轻摇曳,露珠滑落下来,滴入水中,发出清脆的响声。
2024年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主观题)和答题卷三部分。
講用2B铅笔将第壹卷的答案规范地填涂在机溃卡上,用蓝黑墨水笔将第二卷答案规范地写在答题卷上。
满分150分,考试用峙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贴字注音全都封的的壹项是()A.煤屑(x诠)踱步(duo)雯眭 C sha) 袅娜(nu6) 梵娴玲C fa n)B.嗜好(pi)明眸(m的)混浊(du n)落器(rui)廿四桥(ga n)C.平仄(注)譬如(pi)沿枕(1的)拓木(zh仓)残垣断壁(yua n)D.倍笘(b妇)覃菌(xu n)瞥见(p还)佩傥(ti)桀赘不驯(xu n)2.下列祠晤中字形没有金昔误壹项是A.闲暇镶嵌攀缘巫篮熊与士耽B.座落陨落括量展姿没精打采C.颤栗厮打萧萦遐迩游目骋怀D.缭渺宣泄斑驳贴缀不容置喙3.下列各句中,加贴的成韶使用恰棠的壹项是() (2分)A.迼种大肆砍伐森林来发展工业的行帣,照异于杀鸡取卵,涸辙冬钊寸,严重破壤了生态平衡。
B.徙下午拿到任务俊,研究所全体员工夙兴夜寐,连夜奋战,终千在第二天早上拿出了科学的行勤方案。
C.张大箭和他弟弟都九拾多岁了,尽管都满顽白发,但身子骨都遗硬朗,像迼样臼顽偕老的亲兄弟,....目前遗真不多见。
D.春晚俊,刘谦的魔术壹跃成帣虎年网络的第壹同,多种“揭秘"的版本也层出不穷。
4下列各句中.没有捂病的壹句是() (2分)A.长期的睡眠局限性,曾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徙而促使人早衰和引起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B.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淡判代表持续两天在哥本哈根剒美欧曰迪行了直接粘名式的批评,历来在媒体面前低调的中国本次的直率受到关注。
C.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泉校畏向大睾推荐优秀睾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富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保证他们与否帣权钱而勤?D."贾君鹏,你嫣嫣喊你吃饭"迼佪帖子也许由千太好玩了,很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诸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同“贾君鹏是何訰人也”,但没有任何人出来解答。
高职单独考试招生《语文》考试模拟题库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高职单独考试招生《语文》考试模拟题库(中职))A.花之君子者B.花之隐逸者C.花之富贵者也D.花之勇毅者也2.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A.张飞B.关羽C.卫青D.李广3.“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A.厨师B.老师C.工匠D.屠夫4.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其居的历史故事是()A.岳母刺字B.举案齐眉C.孟母教子D.画荻教子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出自于哪篇文章()A.《师说》B.《论语》C.《劝学》D.《孟子》6.凿壁偷光描述的是下面哪个历史人物()A.车胤B.司马光C.王羲之D.匡衡7.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诗圣”的唐代诗人是()A.杜甫、白居易B.李白、杜甫C.李白、白居易D.杜甫、李商隐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出自于()A.《桃花源记》B.《陋室铭》C.《爱莲说》D.《观沧海》9.下列中国名亭中,得名于杜牧《山行》诗句的是()A.醉翁亭B.陶然亭C.爱晚亭D.湖心亭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的是()A.庄稼B.房屋C.苏州D.酒11.可以表达感叹语气的助词是()A.哉B.焉C.乎D.耳12.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古代蒙学读物()A.《百家姓》B.《三字经》C.《弟子规》D.《千字文》13.“芙蓉如面柳如眉”采用的修辞格是()A.拟人B.比喻C .夸张D.借代14.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顶峰之作的长篇小说是()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15.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是()A.《踪迹》B.《背影》C.《欧游杂记》D.《你我》16.鲁迅的散文集是()A.《野草》B.《彷徨》C.《呐喊》D.《朝花夕拾》17.“洛阳牡丹”名字的来历和以下哪个历史人物有关()A.武则天B.李隆基C.杨贵妃D.欧阳修18.“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出自()A.《汉书》B.《论语》C.《晏子春秋》D.《春秋》19.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是()A.《论语》B.《诗经》C.《楚辞》D.《玉台新咏》20.关于曹操《短歌行》两方面主题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渴慕贤才B.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及时行乐C.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对女子的追求D.一是对女子的追求,一是对事业的追求21.下列哪副对联不是悼念屈原的()A.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B.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C.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D.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高职单招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职单招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XXX(mù)XXX(ɡuī)XXX(ruì)急踽(jǔ)踽独行B.苍穹(qiónɡ)臀部(diàn)滥用(làn)脍炙人口(huì)C.奖券(quàn)吮吸(yǔn)吝啬(sè)不省人事(shěng)D.遒劲(qiú)绽放(zhàn)自诩(xǔ)郁郁(yù)葱葱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A.渺茫佳肴毕竟左顾右盼B.报歉龟裂嗳昧藕断丝连C.滩痪酝酿肆业利利索索D.冒然偏僻仿徨精疲力竭3、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A.“请,请里边坐。
”老板娘将他们带到二号桌。
“清汤荞麦面一碗——”B.我惊呆了。
当我迈进教室的瞬间。
C.住宅的寒碜,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D.从石圈中不断分裂出铀、钍……等放射性矿物。
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B)A.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和大姐丈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B.虚拟技术是那样传神、理想、感同身受,使人感慨信息技术的神奇。
C.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D.我自知平庸,好谋无断,也不敢越俎代庖,抢在智者之前做什么结论。
5、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C)A.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
B.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
C.在这座教堂建成于近一百多年前,二次大战中被摧毁了。
D.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6、下列作家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D)A.XXX——《昌黎先生集》B.XXX——《稼轩长短句》C.XXX——《乐章集》D.XXX——《珠玉词》7、顺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C)不管是修缮重建,对于文化遗址来说,要义在于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一、基础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ò)栩栩如生(xǔ)B. 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 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é)D. 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干涸安祥兴高彩烈精兵减政B.粗犷暮蔼棉里藏针世外桃园C.楹联繁衍怨天尤人斩钉截铁D.奚落班驳前扑后继走头无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由于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的__,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2)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__特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
(3)买彩票当然是希望有机会中大奖,但彩民不要__地去追求这种机会。
(4)德国一项调查结果__,如今德国儿童的上网比例已高达37%。
A.沟通修建锐意显示B.勾通修建锐意体现C.沟通构建刻意显示D.勾通构建刻意体现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成功演示启示国人:在创新方面,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
B、汽车在武当山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C、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D、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养老院的老人们饱食终日,过着幸福的日子。
整天吃饱饭,不干什么正经事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20集电视连续剧《黄梅戏宗师传奇》正在黄梅县邢绣娘影视基地拍摄,你是打算双休日去参观呢?还是等到暑假再去?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C.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应作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D.近两年,我省经济发展迅猛,不说别的,你看街上的私家车如雨后春笋,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雪铁龙,广州本田,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儿的,各种品牌应有尽有。
6.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 )A.他经常摆出一副冰冷的面孔,令人望而生畏。
(通感)B.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拟物)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拟人)D.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夸张)7.下列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远处建筑物美轮美奂,十分壮观。
B、他写作文文不加点,卷面混乱。
C、夫妻之间应该相敬如宾,互相尊重。
D、小明把捡到的钱还给了同学,这种拾金不昧的品质值得学习。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B.“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的萎缩,一些国际基金组织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这个日益扩大的市场。
C.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D.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
他去世后,群众虽然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9.《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A.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最后一部纪传体通史C.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D.第一部编年体散文集10.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②“中”,恰当之谓也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A.③④⑤②①B.④①②③⑤C.④⑤③②①D.③⑤①②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 题。
(每小题3分,共9分)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
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在中国古代,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
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
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
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
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
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低。
中国古代官员把读书和从政合二为一,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有一定关系。
秦汉统治者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到了隋唐逐步建立并完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选人用人的主要途径,它把考查文人学子对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的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基本依据,所以不读书者不能入仕为官。
士子们一旦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在读书为文方面更加勤勉笃毅,成为为官和为文两方面的典范,他们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当然,喜欢读书与做个好官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如清朝大贪官和珅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
不过,虽说喜欢读书不全是好官,但赃官劣官则大多是不喜欢读书的草包,因为此类官员的兴致根本不在读书上,而是钟情于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
读书与做官也构成中国文人士子复杂性格和模糊意绪的两面心态。
在他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字典籍的同时,也演绎着一幕幕数不清看不完的人生悲喜剧。
例如北宋寇准被罢免丞相之职后,以刑部尚书知陕州,蜀帅张咏返京述职时路经陕州,寇准以东道主身份表达情谊,临别时寇准低声咨询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只说了一句话:“《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寇准不解其意,立即命手下找来《后汉书》阅读,读至“不学无术”四字,笑着说:“此张公谓我矣。
”由此推知,即使官居高位,但长期不读书不学习也会贻误国事、害人害己。
当然,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审视。
读书著文在历史上也是最具风险的事,从司马迁因说真话而罹受宫刑,到明清两朝大兴文字狱使众多官吏丢掉性命,直至“文化大革命”导致万马齐喑,使今人感到在官场上读书立言绝非易事。
其实,读书立言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玄妙,无非就是坚持真理,发现真理,给今世和后人留下一点精神财富,而这却不是修身养性或单凭勇气就能够做到的。
(摘编自栾凤廷、刘金祥《中国古代官员的读书与从政》)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读书时老师的细心调教,加上封建社会官场的耳濡目染,读书人一旦进入仕途,大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
B.入仕为官是古代文人的人生价值,而读书则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这种风尚形成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
C.长期的读书,使文人士子拥有丰赡的学养和高迈的人格,同时养成读书习惯,所以古人为官之后依然推崇读书。
D. 盛世都推崇文化和学术,文化修养高低和政绩大小是考查官员的重要指标,这使读书和从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A. 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这是因为科举考试的严苛,学子必须经过漫长而深入的苦读才能通过。
B. 以文会意是中国古代官员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北宋寇准被罢相后请教蜀帅张咏,后读《霍光传》醒悟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C. 隋唐时期将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建立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的用人选人制度。
D. 中国古代官员读书与从政的关系是:为官前“学而优则仕”,读书成就称职的官员;为官后“立德立功立言”,读书助其成就更大事业。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读书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官场的风气,更关乎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B. 饱读诗书的文人和珅却成为清代的大贪官,这说明喜欢读书不一定就会做个好官,有时读书反而可能会成就一部分贪官。
C. 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
D. 读书著文虽然在历史上是最具风险的事,但若能坚持修身养性,保持勇气,坚持真理,发现真理,在官场上也是可以做到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每小题3分,共6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诗人行踪,从楚地沿江而行,越过荆门,去往蜀地游览。
B.颔联描绘了看到的景色:山逐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长江奔腾直泻,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C.颈联描绘了夜晚月亮倒映在水中,好像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白天云彩变化,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D.尾联借故乡之水恋恋不舍送我远行,来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歌。
C.颔联写景生动逼真,有如一幅长轴山水画,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D.这首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