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北斗定位原理教案资料
《GPS 的基本工作原理》 说课稿

《GPS 的基本工作原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GPS 的基本工作原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_____出版社出版的《_____》教材的第_____章第_____节。
GPS 作为现代定位导航技术的代表,在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 GPS 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一重要技术的实现方式,为后续学习相关的地理信息技术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 GPS 的应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等,但对于其背后的工作原理可能了解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原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 GPS 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掌握 GPS 定位的基本原理,包括卫星信号的发送与接收、测量距离的方法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GPS 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GPS 定位的基本原理,包括卫星信号的传播、测量距离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卫星信号传播中的时间测量和距离计算。
(2)解释 GPS 定位中的误差来源及修正方法。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 GPS 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最新GP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教案资料

日期周次星期学时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GPS定位系统的历史,掌握GPS的组成。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GPS定位系统的历史(1)早期的卫星定位技术(2)子午卫星导航(多普勒定位)系统及其缺陷(3)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1.2GPS的组成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1.3GPS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1)GPS系统的特点(2)GPS系统的应用前景(3)我国的GPS定位技术应用和发展情况三、重点难点:重点:GPS系统的组成部分,GPS卫星信号的组成;难点:卫星运动理论基础。
四、作业与实验:1、简述GPS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2、简述GPS卫星信号产生及构成特点。
3、如何计算GPS卫星的位置?4、什么是GPS的预报星历?有什么特点?5、什么是GPS的精密星历?有什么特点?日期周次星期学时一、教学目的:本节主要介绍天球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和卫星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二、教学内容:2.1天球坐标系与地球坐标系(1)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2)天球球面坐标系的定义(3)地球直角坐标系的定义(4)地球大地坐标系的定义2.2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与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1)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2)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3)站心地平极坐标系2.3卫星测量中常用坐标系(1)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地球坐标系(2)固定极天球坐标系——平天球坐标系(3)固定极地球坐标系——平地球坐标系(4)坐标系的两种定义方式与协议坐标系2.4WGS-84坐标系2.5国家大地坐标系1.1954年北京坐标系(BJ54旧)坐标原点:前苏联的普尔科沃。
参考椭球: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平差方法:分区分期局部平差。
存在问题:(1)椭球参数有较大误差。
(2)参考椭球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存在着自西向东明显的系统性倾斜。
(3)几何大地测量和物理大地测量应用的参考面不统一。
GPS测量的原理与应用教案

GPS测量的原理与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GPS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GPS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3. 熟悉GPS在测量和定位中的应用4. 了解GPS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影响5. 掌握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二、教学内容1. GPS的概念和发展历程GPS的定义GPS的发展历程GPS的组成和功能2. GPS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GPS卫星信号的传播原理GPS接收机的接收原理GPS定位的基本原理3. GPS在测量和定位中的应用GPS测量原理及方法GPS定位的应用领域GPS测量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4. GPS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影响卫星误差接收机误差信号传播误差系统误差5. 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数据预处理数据平差与分析误差改正与消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GPS的概念、原理和应用等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GPS测量技术的应用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GPS测量实验,掌握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能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GPS测量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材:GPS测量原理与应用相关教材2. 课件:制作PPT课件,展示GPS的相关图片和示意图3. 实验设备:GPS测量仪、计算机等4. 辅助材料:GPS测量案例、误差分析资料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GPS测量原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六、GPS定位技术的基本操作1. GPS定位原理的深入讲解信号捕捉与解算单点定位与差分定位动态定位与静态定位2. GPS定位设备的操作使用GPS接收机的设置与使用卫星信号的搜索与锁定定位数据的获取与存储3. GPS定位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数据格式与转换坐标系统与转换参数定位精度评估与误差分析七、GPS测量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1. 地理信息系统(GIS)简介GIS的概念与组成GIS的功能与应用领域GIS与其他地图信息系统的比较2. GPS数据在GIS中的应用空间定位与地理数据采集地形测绘与空间分析导航与路径规划3. GIS与GPS的集成技术GPS与GIS数据的融合实时GIS与移动GISWeb GIS与GPS的结合应用八、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1. 工程测量中的GPS技术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GPS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势GPS工程测量的应用实例2. GPS控制网的建立控制网设计原则控制点选择与布设GPS控制测量与数据处理3. GPS在工程放样与施工监测中的应用工程放样的基本方法施工监测的意义与方法GPS在施工监测中的应用案例九、GPS在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中的应用1. GP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环境监测的基本需求GPS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应用实例:洪水监测与气象预报2. GPS在灾害预警与救援中的应用灾害预警系统简介GPS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GPS在救援行动中的定位与导航作用3. GPS技术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贡献GPS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GPS在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GPS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十、GPS测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新一代GPS技术的发展GPS现代化计划北斗导航系统的崛起其他地区导航系统的进展2. GPS技术的创新应用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与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应用IoT(物联网)与GPS的结合3. GPS测量技术的挑战与机遇信号干扰与抗干扰技术高精度与实时性需求的提升国际合作与标准化进程十一、GPS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1. 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数据质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数据质量控制的目标和原则数据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2. 数据质量控制措施数据采集阶段的质量控制数据传输与存储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质量控制技术3. 数据质量改进策略误差源识别与分析误差改正与补偿方法数据融合与信息增强技术十二、GPS测量在特定领域中的应用1. 地质调查与地震监测地质调查中的GPS应用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GPS在地震学研究中的应用2. 农业与土地管理精准农业中的GPS技术土地测绘与管理中的应用GPS在农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3. 林业与野生动物保护林业管理中的GPS应用野生动物栖息地监测与保护GPS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十三、GPS技术的商业应用与案例分析1. 商业导航与交通管理车辆导航系统交通监控与管理智能交通系统与GPS的结合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货物跟踪与定位优化运输路线与调度GPS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3. 商业地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零售业与消费者行为分析房地产市场的GPS应用商业地理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十四、GPS测量安全与法律伦理问题1. GPS信号的安全性GPS信号干扰与防护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性评估用户隐私与数据保护2. 法律伦理问题探讨GPS测量在法律上的限制与许可个人隐私与公共监控的平衡国际间的GPS技术合作与竞争3. 遵守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测量工程师的职业责任用户协议与服务条款持续更新的法律法规教育十五、综合练习与课程总结1. 综合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涵盖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以巩固学习成果2. 课程总结报告让学生总结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反思GPS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探讨未来GPS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GPS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主要误差来源及影响、数据处理方法、基本操作、在特定领域和商业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法律伦理问题等。
北斗定位课程设计

北斗定位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北斗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北斗定位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
2.解释北斗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交通、海洋、地质勘探等。
3.运用北斗定位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定位、导航、测量等。
4.了解我国北斗定位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北斗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北斗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北斗定位信号的生成、传输和接收过程。
2.北斗定位技术的应用:分析北斗定位技术在交通、海洋、地质勘探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阐述其在这些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北斗定位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北斗定位设备进行定位、导航和测量,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北斗定位系统的发展:介绍我国北斗定位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北斗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北斗定位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北斗定位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北斗定位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北斗定位技术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北斗定位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时资讯。
GPS测量的原理与应用教案

GPS测量的原理与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GPS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GPS测量原理和方法3. 熟悉GP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二、教学内容1. GPS概述1.1 GPS的定义1.2 GPS的发展历程1.3 GPS系统组成2. GPS测量原理2.1 卫星信号传播2.2 接收机接收信号2.3 坐标转换2.4 精度分析3. GPS测量方法3.1 静态测量3.2 动态测量3.3 实时动态测量4. GP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4.1 土地测绘4.2 交通运输4.3 地质勘探4.4 农业4.5 森林防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GPS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GPS测量原理和方法GP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2. 教学难点:GPS测量原理的数学推导GPS实际操作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GPS测量原理与应用》2. 教学多媒体课件3. 手持GPS接收机4. 坐标转换软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GPS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GPS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讲解卫星信号传播、接收机接收信号、坐标转换等过程。
3. 演示GPS测量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静态测量、动态测量和实时动态测量。
4. 案例分析:分析GPS在土地测绘、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GPS应用的看法,以及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坐标转换软件,进行简单的GPS数据处理。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GPS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6.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际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3 实践操作:安排课内外实践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GPS接收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6.4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GPS-原理教案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GPS 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一、早期的卫星定位技术卫星三角测量:卫星作为空间动态观测目标。
1966年—1972年,美、英、德合作应用卫星三角测量,测量了具有45个测站的“全球三角网”,点位精度约5米。
二、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及其缺陷1、卫星多普勒定位测量:卫星作定向动态已知点,非几何测量,发信号测速。
2、(NA VY NA VIGA TION SATELLITE SYSTEM )NNSS 的建立1958年12月,美国海军和HOPKINS 大学联合研究了“美国海军导航卫星系统——NNSS (NA VY NA 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
”由于卫星轨道通过南北地极,故称为子午卫星导航系统。
1964年1月研制成功,用于北极星核潜艇的导航定位;军事导航定位。
1967年7月,美国政府批准,对其广播星历解密提供民用,定位技术迅速兴起。
作用:已知地面点坐标,测定多普勒频移,确定卫星运行轨道;已知卫星运行轨道,测定多普勒频移,确定地面点坐标。
3、多普勒定位原理: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接收器(观测者)作相对运动时,波源的发射频率与观测者接收频率之间成立关系:fr —— 接收频率; fs —— 发射频率; c —— 光速;α —— 波源运动方向与波源到测站方向间的夹角;v ——波源运动速度。
测定多普勒频移,即可求出ρ:,4、NNSS 的优缺点优点:(1)经济、快速,不受天气和时间限制。
采集2天数据,可得分米级精度的三维地心坐标。
(2)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核潜艇、导航测量船、军民用舰船的全天候导航,以及海上石油勘探、钻井定位、海底电缆铺设、海洋调查等方面的广泛定位。
缺点:(1)子午卫星轨道高度低(1000km 左右),难以做到精确定轨。
卫星沿经圈运动。
(2)子午卫星仅有六颗,数量少,无法实现全球的实时导航和定位。
6颗卫星,950-1200km 轨道,107min 。
(3)信号频率低,难以补偿电离层折射的影响。
GPS导航确定位置教案设计

GPS导航确定位置教案设计导航确定位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2.理解GPS导航系统中卫星信号的接收和解析过程;3.熟练掌握使用GPS导航设备确定位置的方法和技巧;4.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2.GPS定位原理和卫星信号解析原理;3.GPS导航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4.GPS导航定位的误差和修正方法;5.GPS导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案例。
三、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教师授课,向学生介绍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GPS定位原理和卫星信号解析原理,GPS导航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GPS导航定位的误差和修正方法等基础知识;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GPS导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GPS导航的功能和价值,并加深其对GPS导航在不同应用领域的理解;3.实践法:教师组织学生在户外实地使用GPS导航设备确定位置,并对实际定位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探究和修正,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GPS导航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1.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1)介绍GPS导航系统的背景和重要性;(2)讲述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以及GPS导航设备的功能和应用领域;(3)介绍GPS导航系统的构成和卫星系统的组成。
2.GPS定位原理和卫星信号解析原理。
(1)介绍GPS定位的原理和主要技术手段;(2)讲述GPS卫星信号的特点和接收过程;(3)讲解GPS导航设备如何解析卫星信号,确定位置和方向。
3.GPS导航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1)介绍GPS导航设备的主要功能和性;(2)讲述GPS导航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常见功能键的作用;(3)介绍如何设置地点、目的地、路径等。
4.GPS导航定位的误差和修正方法。
(1)讲述GPS导航定位误差的原因和分类;(2)介绍GPS导航定位误差的修正方法,包括补偿方式、差分定位技术和PPP定位方法等;(3)讲述修正后的GPS导航定位结果如何使用。
GPS定位原理及应用分析

《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授课教案第一章绪论1。
1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1。
1.1 早期的卫星定位技术1、无线电导航系统1)罗兰——C:工作在100KHZ,由三个地面导航台组成,导航工作区域2000KM,一般精度200-300M.2)Omega(奥米茄):工作在十几千赫。
由八个地面导航台组成,可覆盖全球。
精度几英里。
3)多卜勒系统:利用多卜勒频移原理,通过测量其频移得到运动物参数(地速和偏流角),推算出飞行器位置,属自备式航位推算系统。
误差随航程增加而累加。
缺点:覆盖的工作区域小;电波传播受大气影响;定位精度不高2、早期的卫星定位技术卫星三角网: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空间观测目标,由地面观测站对其进行摄影测量,测定测站至卫星的方向,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的三角网。
卫星测距网:用激光技术测定测站至卫星的距离作为观测值的网则称为卫星测距网。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在英国和德国测绘部门协助下,建立了一个共45个点的全球卫星三角网,点位精度5米。
卫星三角网的缺点:易受卫星可见条件和天气条件影响,费时费力,定位精度低。
1。
1。
2 子午卫星导航(多普勒定位)系统及其缺陷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Christia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他认为电磁波频率在电磁源移向观察者时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变低.因此可利用频率的变化多少来确定距离的变化量。
多普勒效应的一个常被使用的例子是火车,当火车接近观察者时,其汽鸣声会比平常更刺耳.你可以在火车经过时听出刺耳声的变化。
同样的情况还有:警车的警报声和赛车的发动机声。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NNSS):将卫星作为空间动态已知点,通过在测站上接受子午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利用多普勒定位技术,进行测速、定位的卫星导航系统。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优点:经济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且可获得测站的三维地心坐标。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缺点:由于卫星数量少,故不能实时定位、定位时间长、定位精度也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北斗一号导航系统可实现功能
4、北斗二号导航系统构成与原理功能
5、北斗二号导航系统与GPS参数对比
• 下面是与GPS一些参数的对比表
项目 空间组成 地面组成 定位精度 测速精度 授时精度 用户设备
GPS 24颗卫星分布6个轨道 主控站、监测站、注入站 民用10米,军用5-6米 0.1米/秒 30纳秒 GPS接收机
3、VRS RTK原理
• 根据若干基准站的观测值,建立区域内的GPS主要误差模型,控制中 心将这些误差从基准站的观测值中减去,形成“无误差”的观测值, 再加上用户的观测值,在移动站附近建立起一个虚拟参考站,移动站 与虚拟参考站进行载波相位差分改正,实现实时RTK。
目录
一、目前世界上主要四大定位系统 二、 GPS系统组成与原理 三、 GPS定位分类及原理 四、GPS差分分类及原理 五、北斗一号、二号构成及特点
至40米
对
定
运动载体导航。
位
由于卫星星历误差、接收机时钟与卫星时钟同步差、大气折射误差等各种误 差,导致其精度不高,无法满足精密定位的需求,相对定位应运而生。
2.相对定位原理
利用两台以上的接收机测定观测点 至某一地面参考点(已知点)之间 的相对位置,即测定未知点到已知 点的坐标增量,称之为相对定位。
03 根据安装观测值
伪距差分 载波相位差分
根据差分修正数 02
位置差分 距离差分
。
根据工作原理和模型
局域差分(LADGPS)
0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单基站差分
多基站差分(VRS RTK)
广域差分(WADGPS)
1、局域差分
1.局域差分(LADGPS ):在局部区域中应
用差分GPS技术,在区域中布设一个差分 GPS网,该网由若干个基准站和一个监控 站组成。用户通过接收多个基准站所提供 的修正信息,获得更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LADGPS的作用半径比较小,例如通常伪距 差分的作用半径不超过150 km,这时用户站 的实时定位精度一般可提高至±3 m~5 m.
GPS原理
1.原理:利用空间分布的卫星与地面点的距离交会得出地面点位置
X 、Y、Z为三维空间坐标 C为光速,δ为接收机钟差
目录
一、目前世界上主要四大定位系统 二、 GPS系统组成与原理 三、 GPS定位分类及原理 四、GPS差分分类及原理 五、北斗一号、二号构成及特点
三、GPS定位方法分类
1.绝对定位原理
北斗二号 5颗静止和30颗非静止 主控站、监测站、注入站 民用10米,军用5-6米 0.2米/秒 50纳秒 与GPS、GLONASS、GALILEO等兼容
功能 覆盖范围 服务时段
定位、导航、测速、授时 全球 全天候
定位、导航、测速、授时、短报文通信 亚太(2012)-全球(2020) 全天候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2、广域差分
1.广域差分(WADGPS ):
一般由一个主控站,若干个GPS 卫星跟踪站,一个差分信号播发 站,若干个监控站,相应的数据通 讯网络和若干个用户站组成。
2.原理:是对GPS观测量的误
差源分别加以区分和“模型化”,然 后将计算出来的每一个误差源 的误差修正值(差分值)通过数据 通讯链传输给用户,对用户在 GPS定位中的误差加以修正,以 达到削弱这些误差源和改善用 户GPS定位精度的目的。
1.北斗一号导航系统构成
用户接收机
空间部分3课卫 星(1颗备用)
用户指挥机
地面控制管理部分
2、北斗一号导航系统构成与原理
原理:有源导航定位,双星定位系统。两颗卫星同时进行双向
通信,完成对每个用户的精确定位,并将定位信息以短信方式通 过卫星直接发送个给用户。
缺点:不能覆盖两极地区,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 二维主
• 3.三差:不同历元同步观测同组卫星所得的观测量双差之差
2.准态相对定位原理
3. 动态相对定位原理
目录
一、目前世界上主要四大定位系统 二、 GPS系统组成与原理 三、 GPS定位分类及原理 四、GPS差分分类及原理 五、北斗一号、二号构成及特点
GPS差分分类
01 根据时效分类
实时差分 事后差分
主要分为静态相对定位、动态相对 定位、准动态相对定位。
2-1.静态相对定位
相对定位的求差方式
• 利用观测量的不同组合求差进行相对定位,可以有效消除观测量的相 关误差,提高相对定位精度,方式如下:
• 1.单差:不同观测站同步观测同一颗卫星所得观测量之差
相对定位的求差方式
• 2.双差:不同观测站同步观测同组卫星所得观测量单差之差
绝对定位原理分为静态绝对定位和动态绝对定位如下:
精度为 米级
接收机静止,可以连续地在不同历元同步观测不同的 卫星,测定卫星至观测站的伪距,通过数据处理求得 观测站的绝对坐标。主要用于大地测量。
动
接收机安装在载体上,处于动态,确定载体的瞬时绝
精度10
态 绝
对位置,精度不高,应用于飞机、船舶、陆地车辆等
GPS-北斗定位原理
一、目前世界上主要四大定位系统
GPS 美国
GLONASS 俄罗斯
BDS 中国
GAILEO 欧洲
目录
一、目前世界上主要四大定位系统 二、 GPS系统组成与原理 三、 GPS原理及分类 四、GPS差分分类及原理 五、北斗一号、二号构成及特点
二、GPS系统组成
1
3
2
一、GPS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