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礼仪
言谈礼仪的内容

言谈礼仪的内容
1. 言谈的时候要尊重他人哇,可别乱打断别人说话呀!就像你正在兴高采烈地讲一件趣事,别人突然插嘴打断你,你啥感受?肯定很不爽对吧!所以我们也要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利呀。
2. 说话不要过于粗俗呀,别一张嘴就是各种难听的词儿。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很优雅的场合,有人却满口脏话,那多倒胃口呀,咱可不能成为那样的人。
3. 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哦。
比如说你朋友犯了个小错,你要是凶巴巴地指责,那人家不得难受呀。
但你要是轻声细语地指出来,人家肯定更容易接受呢。
4. 要真诚地表达自己呀,别虚假地应付。
好比说别人问你觉得这道菜咋样,你明明觉得不好吃,却还说好吃极了,这不就是不真诚嘛。
5. 用词恰当很重要哇!别乱用一些生僻或者容易让人误解的词。
就像你本来想夸别人,结果用词不当让人误会了,那多尴尬呀。
6. 注意说话的音量呀,别太大声像在吵架,也别太小声让人听不见。
你想想在图书馆要是有人大声喧哗,大家得多烦呀。
7. 跟不同的人说话方式要有区别呀。
和长辈说话尊敬些,和朋友说话随意些,可不能一概而论哦。
就好像你跟小朋友说话,肯定不能用对大人的那种语气呀。
总之呢,言谈礼仪真的很重要呀,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往,给人留下好印象呢!。
言谈举止礼仪

言谈举止礼仪
一.说话礼仪
1.与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不要装腔作势,夸
夸其谈,言不由衷,不要胡乱的附和或恭维别人。
2.语调要温和和认真,声音要大小适当。
3。
和长辈对话是要注意礼貌的和准确地称呼。
千万不可“喂”““唉”的乱叫.
4.注意国际礼貌用语。
“请”“谢谢”“对不起”
“没什么”……
二。
会“听”比会“说”更重要
1.要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地倾听对方的谈话,不要边听边干其他事情。
2。
不要再听别人讲话时东张西望。
3.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
4.在别人讲话时要有必要的加入适当的话语,以表示你再用心的听.
三。
随时不忘说“谢谢”
1.礼仪是诚信之本.
四。
学会说“对不起”
1。
致歉时态度要诚恳.
2。
致歉时不可犹豫拖延。
3.致歉时说话要痛痛快快,直截了当.
五. 请求别人帮助的礼仪
1.“请”字当先。
2.请求语气要婉转.
3.请求别人帮助是要注重时机。
4。
对于对方的拒绝要给与理解和宽容。
六.注重你的站相和坐相
1。
“站如松,坐如钟”。
2。
挺胸抬头,两肩放松。
3.正式场合不随意做小动作。
七.克服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
1。
避免当众扣鼻子挖耳朵。
2.不当众瘙痒。
3.尽量避免发自体内的各种声响.
4.不随地吐痰,乱扔脏物.。
礼仪说话技巧大全

礼仪说话技巧大全
1. 保持微笑:微笑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人感觉亲切和舒适。
2. 注意语气:说话时要保持语气平和、稳定,避免过于激动或情绪化。
3. 用词得体:避免使用粗俗、低俗的语言,尽量使用礼貌、得体的词汇。
4. 尊重对方:在与人交谈时,要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避免打断别人的话或强行推销自己的观点。
5. 倾听:在对话中,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不要一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6. 适时赞美:适当地赞美对方,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和尊重。
7. 避免争论:与人交谈时,尽量避免涉及敏感话题和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
8. 保持眼神交流:与人交谈时,要保持适度的眼神交流,表示你在认真倾听对方的话。
9. 注意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自己的手势、表情和姿态,以免给对方造成误解。
10. 适时提问:在对话中,适时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对方更深入地谈论某个话题。
11. 保持语速适中:说话时,要保持语速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
以免让对方难以理解。
12. 注意场合:在不同的场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辞和举止,以适应环境。
13. 学会道歉:当自己犯错或冒犯了对方时,要学会及时道歉,表示诚意。
14. 保持自信:与人交谈时,要保持自信,但要避免过于自负。
15. 适时结束谈话:在谈话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要适时结束,以免让对方感到厌烦。
总之,礼仪说话技巧大全包括了与人沟通时应注意的各个方面,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加得体、优雅地与他人交流。
与人交谈的礼仪

与人交谈的礼仪
与人交谈时,有一些基本的礼仪规则需要遵守,以确保交流顺畅且文明。
1. 尊重他人:在交谈中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不论是否同意。
尊重意味着听取对方的观点,不打断对方的发言,尽量理解对方的立场。
2. 注意沟通方式:保持适度的眼神接触,示意你正在专注倾听。
同时,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你的态度和理解。
避免过分嘈杂或过度沉默,以确保交流的平衡。
3. 表达清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模糊或不明确的词汇和术语。
同时,避免使用冷嘲热讽或攻击性的语言,以确保交流和谐。
4. 倾听并回应:当别人发言时,倾听他们的观点,并根据需要提出相关问题或陈述你自己的想法。
尝试通过回应来表达你正在倾听并思考对方的观点。
5. 不打断他人发言:当别人在发言时,不要打断他们。
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提出你的观点或问题,以免打扰对方的思路。
6. 避免争吵:即使观点不同,也要避免激烈争吵或过度争辩。
保持冷静和理性,尊重和包容对方的立场。
7. 尊重私人空间:在交谈中要尊重对方的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
避免过于追问或涉及敏感话题,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强迫他们表达观点。
8. 以积极的态度互助:在交谈中,遵循互助原则,共同解决问题或达成共识。
尝试寻找共同点和共同兴趣,以增进交流和关系的和谐。
总之,礼貌、尊重和有效的交流技巧是与人交谈的重要礼仪。
遵循这些规则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沟通。
中国说话礼仪

中国说话礼仪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尤其注重说话礼仪。
正确的说话礼仪不仅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能够展示自己的风采和修养。
本文将介绍中国人在说话方面的常见礼仪和准则。
一、尊称对方在中国,我们常常使用尊称来称呼对方,这是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年长的人可以称呼为“先生”、“女士”、“师傅”等,比如对长辈或者上级领导可以称呼为“爷爷”、“奶奶”、“阿姨”、“叔叔”、“老师”等。
若对方是客户、朋友或同事等,我们可以使用诸如“您好”、“请问”、“对不起”、“非常感谢”等礼貌用语。
二、注意言辞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
首先要避免使用粗鲁的语言和侮辱性的词语。
其次,在表达意见时要尽量客观、委婉地表达,避免使用过于直接的方式。
即使在争论中,也要保持冷静和礼貌,尊重对方的观点,以理性的方式进行交流。
三、倾听对方在交流过程中,倾听对方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应该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耐心聆听对方的发言,不打断对方的发言,并且表现出对对方言论的尊重和关注。
同时,要用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来展示你的兴趣和投入。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在中国的交流文化中,批评和指责是不受欢迎的。
如果你对对方的观点或行为持有不同看法,尽量以礼貌的方式提出你的意见,避免过于直接地批评和指责对方。
在表达不满或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气,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尊重。
五、避免过于个人化的话题在中国的交流中,过于个人化的话题一般不常被提及。
譬如,家庭背景、工资、年龄等话题通常被视为隐私,不建议主动询问或评价。
如果遇到别人提起这些话题,我们可以避免深入讨论或者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回应。
六、掌握适时沉默在交流中,适时的沉默是一种表达尊重和思考的方式。
当对方正在表达重要观点或者需要时间思考时,我们可以静默并认真聆听,以展示我们对对方的尊重和关注。
同时,也要避免出于无礼的目的而故意保持沉默。
七、注意谦虚和谦卑在中国文化中,谦虚和谦卑是重要的价值观。
与人交流谈话的礼仪八不要

与人交流谈话的礼仪八不要交谈礼仪中的八不要1、不要耳语耳语是被视为不信任在场人士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同伴耳语是很不礼貌的事。
2、不要失声大笑无论听到什么惊天动地的趣事,在社交宴会也得要保持仪态,最多报以灿烂笑容。
3、不要滔滔不绝在宴会中若有人对你攀谈,要保持落落大方,简单回答几句足矣。
切忌向人汇报自己的身世,或向对方详加打探,这样很容易把人家吓跑,或被视作长舌妇。
4、不要说长道短在社交场合说长道短,揭人隐私,必定会惹人反感,让人敬而远之。
5、不要大煞风景参加社交宴会,别人期望见到的是一张可爱的笑脸,即使是情绪低落,表面上也要笑容可掬,周旋于当时的人物环境。
6、不要木讷肃然面对初相识的陌生人,可以交谈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开始,切忌坐着闭口不语,一脸肃穆表情。
7、不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涂脂抹粉如果需要补妆,必须到洗手间或附近的化妆间去。
8、不要忸怩忐忑假如发觉有人在注视你--特别是男士,要表现得从容镇静。
若对方曾与你有过一面之缘,可以自然地打个招呼。
若对方与你素未谋面,不必忸怩忐忑或怒视对方,可以巧妙地离开他的视线范围。
职场礼仪之说话小技巧1.你和对方在交谈进行中,说话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别人听不清,就不懂,就是浪费。
说话时声音要清楚,快慢要合度。
说一句,人家就听懂一句。
良好的谈话,应该是用大方、熟练的语句,而且有丰富的字汇,可以应付说话的需要,使内容多彩多姿,扣人心弦。
2.说话有节奏,快慢合适,抑扬顿挫是获得听众的唯一秘诀。
不可忘记在应快时要快,应高时要高,应慢时要慢。
因为我们谈话的目的是说明一些事情,使人发生兴趣。
所以要清晰,要明示。
3.在火车里,在飞机里,或者是在别人放爆竹的时候,提高声音说话是不得已的,但是平时就不必要也不能太大声了。
如果在公共场所,便会令你的同伴感到难堪。
4.每说一事,要创造一个新名词,把一个名词在同一时期中重复来用,是会令人生厌的。
一个名词不可同时用来形容各种对象。
中国的说话礼仪大全(值得收藏)

中国的说话礼仪⼤全(值得收藏)中华传统礼仪,没有敬烟陪酒,没有⼋⾯玲珑,传统礼仪⽤语之美,在朴实⽆华中透着⼀腔真诚!⽆论什么时候,中华传统⽂化都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东西必须收藏好,并传给其他⼈!⼀、⽇常会话头次见⾯⽤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答⼈问候⽤托福,认⼈不清⽤眼拙请⼈批评说指教,向⼈表歉⽤失敬求⼈原谅⽤包涵,请给⽅便说借光请⼈帮忙说劳驾,⿇烦别⼈说打扰⼆、待客拜访看望别⼈⽤拜访,宾客来到⽤光临来客登门称贵宾,招待不周说怠慢陪伴朋友⽤奉陪,中途先⾛⽤失陪等待客⼈⽤恭候,迎接表歉⽤失迎别⼈离开⽤再见,请⼈不送⽤留步请⼈收礼⽤笑纳,辞谢馈赠⽤⼼领三、⽂章书信读⼈⽂章⽤拜读,请⼈改⽂⽤斧正请⼈阅览⽤台览,请⼈指点⽤赐教恭敬陈述⽤谨启,对⽅字画为墨宝回信于⼈⽤奉复四、委婉语作古、归天、归西、魂游地府、永眠、长眠、含笑九泉、⽆常、仙逝:指⼈去世;坐化、圆寂、涅盘:指僧尼之死;见背:指⽗母或长辈去世;千古:哀悼死者,表⽰永别。
五、谦辞①“家”字⼀族:⽤于对别⼈称⾃⼰的辈分⾼或年纪⼤的亲戚。
如:家⽗、家尊、家严、家君:称⽗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家姐:称哥哥/姐姐;家叔:称叔叔。
②“舍”字⼀族:⽤于对别⼈称⾃⼰的辈分低或年纪⼩的亲戚。
如:舍弟/舍妹:称弟弟/妹妹;舍侄:称侄⼦;舍亲:称亲戚。
③“⼩”字⼀族:谦称⾃⼰或与⾃⼰有关的⼈或事物。
如:⼩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之间的谦称⾃⼰;⼩⼉/⼩⼥:谦称⾃⼰的⼉⼦/⼥⼉;⼩⼈:地位低的⼈⾃称;⼩店:谦称⾃⼰的商店。
④“⽼”字⼀族:⽤于谦称⾃⼰或与⾃⼰有关的事物。
如:⽼朽:⽼年⼈谦称⾃⼰;⽼⾝:⽼年妇⼥谦称⾃⼰。
⑤“敢”字⼀族:表⽰冒昧地请求别⼈。
如:敢问:⽤于问对⽅问题;敢请:⽤于请求对⽅做某事;敢烦:⽤于⿇烦对⽅做某事。
⑥“愚”字⼀族:⽤于⾃称的谦称。
如:愚兄:向⽐⾃⼰年轻的⼈称⾃⼰;愚见:称⾃⼰的见解;也可单独⽤“愚”谦称⾃⼰。
⑦“拙”字⼀族:⽤于对别⼈称⾃⼰的东西。
声音礼仪的基本原则

声音礼仪的基本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声音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下将从八个方面阐述声音礼仪的基本原则,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身素养。
1.清晰明了:交流时要确保他人能够听得清楚,尽可能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词汇或口音。
语速不应太快,避免他人听不清楚或产生困惑。
在换行时,要注意断句,确保信息的连贯性和可理解性。
2.声音适度:说话时声音要适中,既不要过于大声,也不要细若蚊蝇。
保持适当的音量,以便他人既能听清楚,又不会感到不舒服。
在公共场合,如图书馆、会议室等,应特别注意控制音量,避免影响他人。
3.避免噪音:在嘈杂的环境中,应尽量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
在无法避免噪音的情况下,应主动向他人道歉或说明情况,以示尊重。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如咳嗽、清嗓子等可能干扰他人的行为。
4.尊重他人:当别人发言时,应予以尊重,不要在他人发言时打断,更不应恶语相向。
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立场,给予积极的反馈。
5.注意非语言交流: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如姿势、表情、眼神等。
这些细节都能传达出你的态度和情感,帮助你更好地与听众进行交流。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他人的非语言信号,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
6.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声音礼仪还应考虑场合因素。
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注意调整声音的力度和节奏。
例如,在正式会议上,声音应尽量清晰明亮,而在轻松的社交场合,声音可以更为自然亲切。
7.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声音礼仪,尊重不同文化传统。
不同的文化对于声音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要尽量避免在声音礼仪方面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8.使用得体的语言和语调:应使用得体的语言和语调,尽可能避免过于口语化或使用俚语,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在不同场合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正式场合中,应使用更为规范的语言和措辞;而在亲密的交流中,可以使用更为轻松自然的表达方式。
总之,声音礼仪是我们日常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说话的礼仪。
人与人相处,当你要向人表达意思时,能够当面说话一定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说话不当、不得体,也容易在语言上伤害别人,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因此,如何说话、说话的场合、分寸的拿捏,都是不容忽视的说话礼仪。
一、说话要用敬语
从我们懂事起,就在接受着早期的说话礼仪教育。
“请”、“谢谢”、“对不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礼仪短语。
在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忘了说“谢谢”这两个字,你可能就会听到这样的批评:“我为他做了这么多的事,可他连声谢谢都不说!”虽然没有特别的规则要求你如何道谢,但是有些时间和场合你最好还是不要忘了说声谢谢。
道谢时并不需要你做得太过分。
绝大多数情形下,真诚地说声谢谢就足以表明你是个懂礼貌的人。
还有一点需要记住,如果有人提议要给你东西,如果你想要,就说声:“好吧,谢谢。
”如果你想拒绝,就说声:“不要了,谢谢。
”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给别人造成麻烦,这是非常正常的。
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能及时地说一声“对不起”或是“请原谅”,通常来说,你的冒失和粗心都会得到谅解。
如果你真的能这样做,你的歉意绝对可以缓和别人对你的“怒气”。
二、说话要分场合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说话的方式和内容一定是不同的。
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
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
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
如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因为这是不礼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三、说话要有善意。
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
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难消。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你也就掌握了礼貌说话的真谛。
四、谢绝要委婉
当我们要谢绝别人给我们的提议时,使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某种意图,要比直率地表达效果更好。
所谓委婉是指:
(1)用商量的口气。
比如说某事不行,不要直接说不行,而最好是说:“我认为此事需要我们之间再慎重考虑一下再办。
”
(2)语气要自谦。
比如谢绝一桩生意,最好是说:“我的部下和我因经验不足,干这桩生意怕是没有能力的。
”
(3)称赞对方。
比如说:“您资本雄厚,路子广大,不会把此事放在心上的。
”或说:“由于我们考虑不周,白白使您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我知道您是不会同我们一般见识的。
”
五、争辩有节制
俗话说,说话要看一看火候,有点分寸。
这“火候、分寸”就是节制有度。
在社交之中,难免要因事在谈话时同对方发生争辩。
在原则问题上必须要针锋相对,寸上必争。
但在具体方式上则要注意策略,避免双方发生冲突。
(1)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
在谈话时,必须认清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即社会角色。
同上级部门或领导交涉,或者是在实业界同大公司打交道,虽然自己地位轻微,但要不卑不吭;同下级交涉,尤其是同比自己小的公司做生意交涉,也不要盛气凌人。
(2)语言含义要清晰准确。
在公务性交往中,看上去社交双方并不太介意,其实每一句话都是字斟句酌的。
比如作为企业经营者,表达自己所需货物的质量,就不能使用“差不多”、“基本上”等含混词语,而必须使用“一定要”、“必
须是”之类的确切语言。
有一位企业老总告诉笔者,他单位需要一人批木材,在质量上曾表示“差不多就行”。
可谁知对方不讲信誉,竟然给他的是杂木。
我听后反问道:“谁让你说差不多了!”因为究竟差多少是差不多,界线并不明确。
(3)语言要诚实、客观。
在社会上有一批“侃爷”,说话不着边际,夸大其词,人们称其为“吹牛”。
须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令人反感讨厌,有失礼貌,弄不好还会招惹是非。
作为领导在正规交往场合讲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千万不要将一吹成三或四。
否则,人家到时真要认真起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六、谦雅要适当
谦虚是人有礼貌和进取心的表现。
可是,过于谦虚就会变得虚伪和油滑,让人不愿再谈下去。
谈起话来酸溜溜的,是自作聪明和没有礼仪修养的表现。
有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他所遇见的一位公司经理,发现他挣了一笔大钱之后,不但没有激起竞争心,反而讲了如下一段表面谦虚、实质却是嫉妒至极的酸话:“看你多行,就这么一次足够我们干半年的!敢情了,你的门路多人,神通多广。
现在越能搞歪门邪道、不务正业的人越发财,苦了我们这些本份人。
我可不投机取巧……”无论哪个心态正常的人听了这段话,都会转身就走,老大不高兴的。
因为,这话已经越过了谦虚界线,扯下了礼仪面纱,露出了两只嫉恨的红眼!
雅语是同俗语相对的一种比较文雅的语言。
在一些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必须使用雅语才不失风度。
有些人虽然财大气粗,可为什么一同别人打交道就被人视之为“土则主”呢?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满口俗语。
因为满口俗语是文化素养和个人阅历低浅的标志之一。
比如要去厕所,就不能说:“我去撒泡尿、拉泡屎”,而应说去“解手”、“去卫生间”或“方便一下”。
在餐桌上不能说:“我给大家倒酒”,应说“满酒”或“斟酒”。
请喝茶最好说“请用茶”……当然,在非正规场合或家庭,是用不着说雅语的。
比如你叫你父亲,就用不着说:“令尊您来”;叫孩子就用不着说:“孩子们,请回来用餐吧!”否则会成为笑话。
七、请答要恭敬
由于工作的需要,领导要经常向有关方面的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和回答对方的提问。
这里面也有一个礼仪问题。
如何既提出自己的请求又不失体面呢?关键是要诚实地、坦率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千万不要瞒天过海、油嘴滑舌。
有些人自以为聪明,绕来绕去地游说好半天,也不明确提出正题,早引起了对方的讨厌和戒备;待提出正题时,正好遇到对方心烦,因而他的请求很难被允许。
回答别人的问题也是一样,一定要实实在在。
一般说,向同级部门提出请求的常用语是“请帮忙”、“拜托了”、“打扰您”等。
而回答别人的问题则应实事求是,诚恳无欺。
如对方提出的请求自己帮助有困难,就要婉言相告,请其谅解。
八、说话礼仪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说话不可主观武断、强词夺理。
谈话中,即使自己所言为对方所接受,亦不可滔滔不绝讲个不停,以免防碍他人发言的机会;如与对方意见相左,要机智的转变话题,幽默地弥补争端与气氛。
要用心聆听别人讲话的内容,不要光是发表个人的意见。
言谈举止太过做作,故弄玄虚,或言词抽象,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故讲话表达
与人交谈时,对方在表达意见,不可边听边做事或边看报纸,可缩短讲话时间,但不可显得不耐烦。
与多数人在一起,不可专与一、二人谈话,并避免以方言交谈。
寻求他人的优点,避免谈及缺点,并给予适当而诚恳的赞美。
应避免谈及他人的隐私,或攻讦他人的私生活。
谈话中,避免有倦怠的神情,如"打呵欠"、"屡屡看表"等。
盛怒之时不轻易发言,以免伤害别人,造成摩擦。
已听过的事,又听别人谈起,仍应耐心听,不可显出不耐烦之态。
谈话时,不宜拉住对方的衣袖或手臂,或附耳讲话。
谈话切忌以讽刺、取笑、毁谤或打击别人为乐。
本人在做素质提升培训中,有一个课程叫《说话的温度》分享给大家,共勉之:
急事,慢慢地说;
大事,清楚地说;
小事,幽默地说;
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说;
开心的事,看场合说;
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别人的事,小心的说;
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
未来的事,未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