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文言文教学篇1古诗文教学方法初探如何讲好古诗文,让学生对其感兴趣,从而学好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就我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而言,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引入新颖,激发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普遍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难以学好”。

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引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比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花木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我先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花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

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

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

”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采用教师先范读(或听录音),然后学生再仿读,以及分组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的揣摩,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三、扩展阅读,课外延伸扩展阅读是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首先,语文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

文言文凭借其精妙的语言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由于文言文与当今生活语境相距甚远,其言语通顺、用词精准的特点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时,应在题材选择以及解说时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知文言文的韵味与文化内蕴。

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现代话语入手,通过对比而揭示出文言文的精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其次,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语言形式,需要学生建立系统化的认知模型,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准确性和深度。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如图表、解构等,从形式上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对文言文独特语言形式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善于思考,从句群、段落、篇章等多个角度进行语言分析,加深对文言文语言含义的理解。

通过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最后,语文教学要注重创新新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更新和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寻求适合学生的新教学方法。

例如,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来辅助处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解释这样的步骤。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主动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中小学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创新新的教学方法。

相信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改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还能够不断挖掘文言文的学术价值,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得到重视和教学。

为了更好地教授文言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重视背景知识的培养文言文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流传的,因此理解文言文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增加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讲解,让学生对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相关史书、文献等资料来提升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

二、突出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具有较为繁复的语法结构和较高的语法规范性,这也是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难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教师应该注重突出文言文的语法特点,比如重视句式、熟练掌握虚实用法和多音字的运用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文言文语法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增强对文言文语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注重文言文的实践应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将文言文的思想和精神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为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在写作、演讲等实践中学会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思想理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作文点评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思考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实际应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最后,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实践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意识,同时教师也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精髓和价值。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摘要】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

加强学生文言文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注重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结合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文言文教学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果的关键。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进行文言文教学。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重要性、认识、学生、基础、阅读能力、古代文学作品、现代科技、兴趣、探索、创新。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古代经典作品,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增进对历史的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文言文语言繁复精美,要求学生对词语搭配、句法结构等方面有较强的把握能力。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文字推敲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传统文化传承和继承的意义上,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一教学内容,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使文言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真正受益,从而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1.2 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的认识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的认识,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传统的语言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或记。

在文言文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那么怎么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会学”呢?一、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

读课文一般分三遍进行1、自己默读一遍。

学生自读,有生字障碍,不得不看注释。

这一遍读,让学生批注生字字音,粗知文章大意。

2、全体学生齐读一遍。

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目的让全体学生锻炼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

二、学生笔译课文,加深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用小号字在课文行间笔译,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学生朗读时觉得明白了课文的意思,在用笔翻译时,才感到有许多地方很不顺手,一些难词,难句的障碍横亘在面前。

他们被逼近着看注释、查资料、动脑筋、问老师。

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了。

诸如文言文的词法、句法老师这时不必肢解,不必讲授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清教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说说笔译的文字,领悟翻译的准确性笔译之后,让学生分段分层说说翻译的内容,再让别的学生评价、校正,最后教师给予点拨。

四、做好练习题,强化知识重点要巩固所学内容,就得多练习。

知识重点设题要活,要突出每篇文章的特点。

如:古诗练背诵,练默写,练欣赏名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的词,翻译省略成分的句子等等练习题要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辨析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当中的不同含义。

五、小结每课知识要点,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印象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搞单打一,不善于综合。

因而教师有必要将二篇课文加以梳理,理清知识脉络,同时让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或主要写法。

如:《卖油翁》——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宋定伯捉鬼》——说明了智慧战胜愚昧。

相同点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了主要人物,都运用了对话描写。

文言教学之我见

文言教学之我见

文言教学之我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法否认,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汉语的支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

高中生只有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思想内容的深刻、结构的严谨等特点,才能培养热爱民族语言的兴趣,从而学习并进一步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

但是,现行的文言文教学过分注重文言实词的解释,而轻视思想情感的领悟;教学方式机械化,自始至终运用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涣散状态,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那么,该如何才能打破这种“沉闷”呢?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主要是唱好以下三部曲:一、扫清阅读障碍,掌握基础知识新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值得强调的是,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并不是让学生去背字典、背语法,而是通过“释译”的办法去解决。

依据“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弄清语序,辨析词义;前后联系,理清难句;固有名词,不必翻译”的原则,要求学生看懂课下注释,并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同时,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适当增补、调配,以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

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有助于提高其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文化常识等进行比较、归类,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使其能举一反三,牢固掌握。

比如,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常见的用法有:作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等;其次,作助词,既可作结构助词“的”,也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三是作动词,译为“往、到”,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复习时综合讲授这些知识,然后要求学生举例,这样才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文言文的学好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

但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并不乐观,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一种恐惧、厌学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指导学生读注解,查工具书,提高自学能力根据文言文本身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文言文,比其他任何一类文章的预习都更为重要。

文言文预习的关键是依靠注解,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旧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做记录,教师讲得积极性越高,学生被动性越强,学习过程也就越苫,成绩当然也提不高。

通过预习,读注解,用工具书解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获得新发现,新知识。

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向教师提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充分利用课堂上朗读,以读激发兴趣一篇文言文,就像一道菜肴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激发学习兴趣。

一道菜讲究色、香、味;一篇文章讲究形、意、情。

品味一道菜要眼看、鼻闻、口尝,心悟,品一篇文章要眼到、耳到、口到、心到。

我认为,学好文言文首先要口到,口到即是读,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上,还学生学习主动权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应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

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人“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

三、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加强诵读,为深入理解打基础首先,要抓好文言文诵读,既能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又是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

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之我见1. 引言1.1 我对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看法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也是文言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文言文背后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词语解释、句子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古文意思,提高阅读水平。

加强中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2. 正文2.1 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代文化的精髓,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这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是非常有益的。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文言文的阅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文言文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非常重要。

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中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习文言文的价值追求。

同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这一点也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佶屈聱牙,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会谈“古”色变。

为改变这一现状,实践新课标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感悟作家,走进作品
由于年代久远,那些曾塑造过民族性格且身上承载着太多文化精神的文化大师们在历史的风尘中面目越来越模糊,他们的名字对这些整天埋头于题海战术的中学生而言,有一层历史的隔膜感。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流水作业式地介绍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代表作品、所属流派等,而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去记这些文学常识,因而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激情。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

同时,接受美学认为,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相融合,才能谈得上理解和接受。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挖掘作家作品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对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尤为重要。

如《师说》是传统的背诵篇目,是议论型的文章,学生一开始就望而生畏。

在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写的《读韩愈》一文,并让学生写阅读笔记,畅谈感受。

于是同学们脑海中呈现的韩愈不再是一个干巴巴的老夫子,而是变得很丰满。

学生感动于他为谏迎佛骨,不顾自身安危,毅然批虎须揭龙鳞,然后义无返顾走向海角天涯;更感动于他到了潮州,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竭尽所能为潮州苍生办实事:办学堂、废奴婢、去鳄鱼、兴水利,最后尽让一方山水都改姓为韩。

于是那位长须弓背一步一颤的坚毅身影活在了学生的心中。

许多同学对“不朽”有了自己的理解,也更明白了该如何对待生命中的挫折。

学生带着对韩愈的理解与感动去读《师说》时,便会自然而然地走进作品感受韩愈,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较难的文言文,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个成语“穷而后工”,然后本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原则,采用设疑激趣——人生永无挫折就是幸福吗?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们议论纷纷。

然后重点介绍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后一再被贬颠沛流离,死于柳州任上的坎坷命运,随后推荐同学阅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柳侯祠》。

学生读了之后感慨很深,有的同学说:“原来挫折对人生而言,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有的同学说:“柳宗元是不幸的,被朝廷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挪去,被一贬再贬。

但是他的不幸却又是民族的幸运,华夏文明因此而凝聚了高峰性的构建。

”带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文章的角色。

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感悟了杜牧的放诞不羁而又忧时济俗的情怀,贾谊的才气纵横而又怀才不遇的忧伤,陶渊明淡泊宁静而又能躬耕田垄的执着……那一篇篇古文对学生而言,就是一扇扇开启心灵的窗户。

二、发挥主动,熟读成诵
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文言文课堂教学耗时多效果差的又一原因是教师包办过多面面俱到。

教师从字词的用法到句子的解释,再到思想内容的概括无所不讲,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

依据新课标精神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一)注重预习,寻疑找惑
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以凭已有的知识储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90﹪的内容。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和探究出来的。

只有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体现。

因此应该让学生自己借助已有条件充分阅读文章,在疑难之处做标记,留待课上提问讨论。

这个步骤一开始一定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翻译能力。

(二)熟读成诵,吟读感悟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

”宋朝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充分重视文言文课堂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讨论解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几个步骤去读。

首先,让学生对照着注释把文章从头到尾边读边译,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自己还没弄懂的地方圈出来,同时整理到笔记本上,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直到真正弄懂全文为止。

其次,让学生试着不看注释诵读文章,在还不能记住意义的地方作出标记,然后将这些难记的知识反复地记忆。

过去对文章的赏析是在学生对文章很陌生的基础上教师灌输的。

但是当学生真正在吟诵中读懂了文章,便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师再稍加点拨,一篇文言文便会血肉丰满地屹立于学生的心中。

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要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明白诵读对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所谓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

(杨艳梅,江苏省海安县李堡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