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必备知识

合集下载

《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劝学》知识点归纳《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劝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5、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7、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二、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

今:帮凶)2、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三、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四、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7、輮以为轮(省略句)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五、重点字词解释1、学不可以已(已:停止)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3、輮使之然也(然:这样)4、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六、一词多义1、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2、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③以为妙绝(极)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3、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4、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字词释义+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字词释义+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重要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1、关于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朴素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关于作品:《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立身和学术辩论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主张。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3、其他常识:(1)君子:①泛指有道德的人。

如: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国语·鲁语上》);②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

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③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

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2)金:①金属制的刀斧等。

如: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②青铜。

如: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史记·孝武本纪》);③黄金。

如: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老子》);④货币单位。

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如:所愿不过一金,终于转死沟壑。

(班彪《王命论》)。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二、重要词语释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连词,表转折)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輮(使……弯曲)以(省略“之”)为轮,其曲(弯曲度)中规。

虽(即使)有(同“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挺直),金就(靠近)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锋利),君子博学而日(名状,每天)参(检查)省(反省)乎(对)己(状语后置),则知(同“智”)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知识点整理《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以下是对《劝学》知识点的整理。

一、文学常识1、荀子(约公元前 313 年-公元前 238 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2、《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今存二十卷,三十二篇。

二、重点字词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从;于,比。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变成;于,比。

5、木直中绳:中,符合。

6、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7、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8、不复挺者:挺,直。

9、故木受绳则直:受绳,用墨线量过。

10、金就砺则利:就,靠近;砺,磨刀石。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广泛;参,验、检查;省,省察。

1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13、吾尝终日而思矣:尝,曾经。

1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

15、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后跟。

16、登高而招:高,高处。

17、顺风而呼:顺,顺着。

18、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19、而闻者彰:彰,清楚。

20、假舆马者:假,借助。

21、非利足也:利足,善于奔走。

22、而致千里:致,到达。

23、假舟楫者:楫,船桨。

24、非能水也:水,游泳。

25、而绝江河:绝,横渡。

26、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7、善假于物也: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三、重点句子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知识点梳理归纳

《劝学》知识点梳理归纳

《劝学》知识点梳理归纳一、通假字輮以为轮虽有槁暴知明而行无过君子生非异也二、词类活用其曲中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登高之博见也见者远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故木受绳则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古今异义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舆马者而绝江河下饮黄泉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声非加疾也金就砺则利。

四、一词多义之:取之于蓝水为之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锲而舍之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蛇鳝之穴而: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终日而思跂而望登高而高而见者远顺风而呼而致千里而闻者彰而绝江河而神明自得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蟹六跪而二螯于:取之于蓝青于蓝寒于水善假于物也者:不复挺者见者远闻者彰假舆马者假舟楫者无可寄托者焉:风雨兴焉(兼词,意为在这里)圣心备焉(语气词)一:骐骥一跃用心一也五、文言句式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故木受绳(测)则直,金就砺(磨)则利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无以至千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二、古今异义1.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 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如:用心一也9. 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如:蟹六跪而二螯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二)动词的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2.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3.形容词的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四)数词作动词(一说是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动词,专一)四、一词多义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转折)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并且)3.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4.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5.登高而招(表修饰)6.而见者远(表转折)7.顺风而呼(表修饰)8.而闻者彰(表转折)9.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表转折)10.而神明自得(表承接,于是,就)11.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表承接,就)12.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和,而且)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5、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二、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参考)3、声非加疾也(疾:古义-强,声音宏大。

今义-疾病,快)4、假舆马者(假: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5、金就砺则利(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黄金)6、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7、用心一也(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三、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8、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10、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四、文言实词1、学不可以已(已:停止)|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3、輮使之然也(然:这样)4、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五、一词多义(1)于1、寒于水(介词,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

《劝学》文言知识清单

《劝学》文言知识清单

《劝学》文言知识:一、字音:须臾 yú舟楫 jí跬步 kuǐ驽马nú锲而不舍 qiè金石可镂 lòu 骐骥 jì二、重点实词:《劝学》实词词义梳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合于)绳(拉直的墨线)。

輮(用火烤,使它弯曲)以为轮,其曲中规(圆规,中规,符合圆规画出的圆)。

虽有槁暴(槁暴,槁,枯。

暴,晒。

这个词是偏义复指,词义重点落在暴字,所以翻译时只译为“即使经过暴晒”),不复挺(挺直)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经受墨线测量)则直,金就砺(接近磨刀石磨)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明达)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跂(踮起脚尖。

有解释为“提起脚后跟”,不如前表达精确。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也,而闻者彰(明显,清晰)。

假(借)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船桨,这里只指船,“楫”只是凑个音,含义没有用到,这是古文中用到的双音节词,意义也是偏于一方。

同义词有:棹橹桨。

)者,非能水(游泳,名词活用为动词。

)也,而绝(横渡)江河。

君子生(通“性”,性情)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外在条件)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兴起)焉(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生长)焉(在这里);积善成德(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而神明(精神与智慧)自得,圣心(圣贤的思想)备(具备)焉。

故不积跬步(半步),无以至(到,上一段用了“致”,也是“到”的意义。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驾,马一天走的路程。

十驾,马十天走的路程。

这一句是说劣马走了十天的路程也能走很远,它只所以能这样,是因为……),功(成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与镂的区别,浑言则都是指雕刻。

《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出处。

二、通假字。

1. “輮以为轮”中“輮”通“煣”,使弯曲。

2. “虽有槁暴”中“有”通“又”,“暴”通“曝”,晒。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知”通“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中“生”通“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 博学。

-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今义:学问渊博。

2. 参。

- 古义:检验。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今义:加入;参考等。

3. 金。

-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如“金就砺则利”。

- 今义:金子,黄金。

4. 爪牙。

- 古义:爪子和牙齿,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

如“蚓无爪牙之利”。

-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5. 用心。

- 古义:因为心思。

如“用心一也”。

-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每天,作状语。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的“上”“下”,向上、向下,作状语。

2. 名词用作动词。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游水。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 “其曲中规”中的“曲”,弯曲的弧度。

- “登高而招”中的“高”,高处。

4.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輮以为轮”中的“輮”,使……弯曲。

5. 数词作形容词。

- “用心一也”中的“一”,专一。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断。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表判断。

2. 状语后置句。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正常语序为“冰,水为之,而于水寒”。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语序为“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六、重点实词、虚词。

1. 实词。

- 劝:劝勉,鼓励。

- 学:学习。

- 青:靛青。

- 中:合乎。

- 绳:木工取直用的墨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必备知识一、作者1.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2.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3.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4.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5.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6.儒学地位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①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

②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

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

③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

荀子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应该是汉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对象。

他们都为儒学适应时代环境、进而寻求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传世名言(1)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天论》(2)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劝学》(3)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

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4)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劝学》(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荣辱》(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荣辱》(7)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荣辱》(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荣辱》(9)诚者,君子之所守业,而政事之本也。

——《不苟》(10)公生明,偏生暗。

——《不苟》(1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不苟》(12)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

——《不苟》三、文言知识《劝学》文言知识归纳练习学生版+教师版一、找出下面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解释。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曝”,晒3、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二、按要求,解释一词多义词1、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疾(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君有疾在腠理()(3)疾恶如仇()(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于(1)青,取之于蓝从,介词(2)而青于蓝()(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锲而舍之()(7)锲而不舍(5、之代词(1)青,取之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助词(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5)不如须臾之所学()6、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助词(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陈胜者,阳城人也()(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三、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字词。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輮以为轮()3、故木受绳则直()4、金就砺则利()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蚓无爪牙之利()7、蟹六跪而二螯()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四、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6、登高而招()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足,()8、假舟揖者,非能水也水,()9、积善成德形容词做名词,()五、找出下面特殊句式的标志或者分析其特点。

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省略句(1)輮( )以( )为轮(2)假(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倒装句①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定语后置句()(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六、找出下面固定句式的标志。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劝学》文言知识归纳练习教师版一、找出下面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解释。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曝”,晒3、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二、按要求,解释下面字词1、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2、疾(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2)君有疾在腠理小病(3)疾恶如仇厌恶、憎恨3、于(1)青,取之于蓝从,介词(2)而青于蓝比,介词(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对象,可不译,介词4、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表转折,但是,连词(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连词(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就,于是,连词(6)锲而舍之表假设,如果(7)锲而不舍表递进,并且5、之代词(1)青,取之于蓝代靛青(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助词(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6、焉兼(代词兼介词)词(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于此,从这里助词(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7、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代词,的人(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代词,的地方(3)陈胜者,阳城人也语气词,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三、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字词。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2、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把……做成今义:认为3、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今义:泛指绳索4、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6、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走狗、帮凶7、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蟹腿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四、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曲形容词做名词,弧度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利,形容词做动词,变直;变锋利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名词作状语,往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往下;一,数次用作形容词,专一6、登高而招形容词做名词,高处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足,名词用作动词,走得快8、假舟揖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9、积善成德形容词做名词,善行五、找出下面特殊句式的标志或者分析其特点。

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倒装句①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定语后置句(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六、找出下面固定句式的标志。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有以。

有……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