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合集下载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寓言故事在宏观语义结构上具有转喻特征,这使得同一则寓言故事能够生成不同的变体,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农夫献曝】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劳动,从来不曾出过远门。

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从未见过本乡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这个农夫经常穿着乱麻编织的衣服,艰难地熬过严寒的冬天。

好不容易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了,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农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一样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没有一丝风。

农夫在田地里干了半晌,觉得有些劳累,便坐在田埂上休息晒太阳。

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的温暖和舒服,简直像到了云里雾里一样,他觉得晒太阳取暖简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享受。

他全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暖和的高楼大厦、华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温软的丝棉袍子和贵重的狐皮大衣。

可怜的农夫回过头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真是舒服极了,世上只怕还没有什么人知道这种好处。

我们如果把晒太阳取暖的舒服享受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一笔重赏。

你看怎么样?”农夫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国君敬献晒太阳的办法。

于是夫妻俩抛下田间的农活回家,打算去献计领赏。

可惜的是,这夫妻二人不但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连出门进城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

有些人被见识所局限,常常以为自己觉得了不起的事情,别人也都会认为了不起,其实他们自以为了不起的事,可能往往都是尽人皆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2【高枕无忧】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寓言成语故事_四字成语大全

寓言成语故事_四字成语大全

寓言成语故事_四字成语大全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6.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7.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8.专心致志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

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2.截竿入城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

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3.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2、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3、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4、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5、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6、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7、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8、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9、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0、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1、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2、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 1 —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3、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4、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5、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6、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小学寓言故事成语大全

小学寓言故事成语大全

小学寓言故事成语大全1、指鹿为马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

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

”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

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

2、叶公好龙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

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

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3、鸡鸣狗盗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

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

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

4、掩耳盗铃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钟。

这个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击是有声音的,于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就听不见了。

结果在他敲钟的时候,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

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

6、买椟还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他经常来往于楚国与郑国之间,做些珠宝生意。

有一天,他准备了一些珠宝,打算拿到郑国卖。

为了招揽顾客,卖上好价钱,他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选了一些上等的木材,找工匠做成一个个精致新颖的木盒子,并且请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在盒子的外面刻上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纹。

同时,他选用不同名贵的香料,把做好的盒子薰得香气迷人。

盒子完工之后,看上去金光闪闪,闻上去芬芳迷人,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他想,要是把珠宝放到这些盒子里,肯定能吸引郑国人,说不定他们会抢着买他本人的珠宝,到时候就能大赚一笔。

这个珠宝商人小心翼翼地把珠宝放进特意做好的盒子里,带着这些珠宝,满怀信心地动身去了郑国。

抵达郑国之后,他在一条热闹非凡的街市上展出了他的珠宝。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后生可畏、程门立雪、别开生面、白头如新、不遗余力、髀肉复生、三人成虎、不贪为宝、一丘之貉、天经地义、为虎作伥、雕虫小技等。

扩展资料词语解释:1、狐假虎威:假:借。

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战国时期《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翻译: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2、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白话翻译: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50个寓言故事的成语

50个寓言故事的成语

50个寓言故事的成语1、悬梁刺股: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2、凿壁偷光:指想尽办法刻苦读书。

3、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4、双管齐下: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5、开天辟地:现在常常比喻前所未有。

6、道听途说: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7、人杰地灵: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8、手不释卷: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9、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10、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不知变通。

11、完璧归赵:比喻将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12、门庭若市: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13、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14、闻鸡起舞: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努力。

15、出类拔萃: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16、熟能生巧: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17、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以免引起冲突。

18、如释重负:形容人们解除了负担后的轻松心情。

19、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

指极珍贵的东西。

20、空中楼阁:比喻脱离实际的谬论或虚构的事物。

21、以貌取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22、得过且过: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23、庸人自扰: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24、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25、无能为力: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26、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27、如鱼得水: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28、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29、守株待兔: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30、望洋兴叹:多比喻做事因为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31、邯郸学步: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

32、柳暗花明:本意是形容美丽的景色。

33、黄粱一梦:比喻虚幻,一场空。

34、事半功倍: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35、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

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36、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分享的出⾃寓⾔故事的成语⼤全。

欢迎阅读参考!出⾃寓⾔故事的成语【篇⼀】 1.掩⽿盗铃 出⾃《吕⽒春秋》原为“掩⽿盗钟”,范⽒灭亡了,有⼈趁机偷了⼀⼝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背不动,于是⽤锤⼦把钟砸碎,刚⼀砸,钟就发出了很⼤的声响,他⽣怕别⼈听到钟声,把钟抢⾛了,就急忙把⾃⼰的⽿朵捂住。

他以为捂住⾃⼰的⽿朵,别⼈就听不到了。

最终也被别⼈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其果。

2.杞⼈忧天 出⾃《列⼦天瑞》刻画了⼀个“杞国⼈”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地,却整天担⼼蓝天会崩塌下来,⼤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天上的太阳、⽉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

在别⼈的劝导之下,他⼜放下⼼,开⼼极了。

⼀个栩栩如⽣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另外⼀个⼈物,开导杞⼈的热⼼⼈,他的解释虽然不科学,但是他关⼼他⼈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该故事⾟辣的讽刺了那些胸⽆⼤志,患得患失的⼈。

⽐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

“天下本⽆事,庸⼈⾃扰之”。

3.夜郎⾃⼤ 出⾃《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同汉朝的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哪个更⼤?”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以为⾃⼰是⼀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

寓意:⽐喻骄傲⽆知的肤浅⾃负或⾃⼤的⾏为。

4.揠苗助长 出⾃《孟⼦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嫌⽲苗长得太慢,就⼀棵⼀棵的往上拔⼀点,回家还夸⼝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

他⼉⼦听说后,到地⾥⼀看,⽲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坏事。

5.邯郸学步 出⾃《庄⼦秋⽔》战国时期,⼀个燕国⼈听说赵国邯郸⼈⾛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路。

没有学会,反⽽忘记了⾃⼰是怎么⾛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导读:好词好句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1、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四面楚歌: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3、天衣无缝: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4、栩栩如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邯郸学步: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6、一日千里: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7、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8、安居乐业: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人或事物表里不一,外表华美,内质败坏。

10、半途而废: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11、无价之宝: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2、哄堂大笑: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13、鸡犬不宁:形容侵扰得很厉害。

14、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15、事半功倍: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6、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

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17、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18、无能为力: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19、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爱好它。

20、迎刃而解:形容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毫无阻挡。

21、骄兵必败:比喻自以为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22、自相矛盾: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23、熟能生巧: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24、如鱼得水: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25、黄粱一梦:比喻虚幻,一场空。

也作“黄粱美梦”。

26、持之以恒:指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7、风吹草动: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28、大器晚成: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29、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

30、三顾茅庐: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31、螳螂捕蝉: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

32、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33、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34、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35、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36、闻鸡起舞: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努力。

37、同甘共苦:比喻同享欢乐,共度患难。

38、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39、开卷有益:指读书有很多好处。

40、一鸣惊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41、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42、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43、千钧一发:比喻形势或情况已极其危急。

44、八仙过海: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一般连用。

45、凿壁偷光:指想尽办法刻苦读书。

46、狐假虎威: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势欺压人。

47、不寒而栗:不因寒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48、痴人说梦:痴:傻。

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

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49、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50、守株待兔: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