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一)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教案人音版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第1 课春天教学内容聆听1 、杜鹃圆舞曲2、春晓演唱1、春晓2、布谷 3 、小雨沙沙编创与活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聆听歌曲《春晓》(合唱版),在学会三角铁的演奏方法后,根据歌曲的意境配伴奏。
并能随《春晓》模唱,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 、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
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难点学习歌曲《布谷》,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模仿“布谷”的歌声,表现“春天来了”。
通过对歌曲《布谷》与乐曲《杜鹃圆舞曲》的比较,能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创造力与表现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电脑、屏幕、投影仪、课件光盘、彩色纸、剪刀、打第一课时聆听演唱《春晓》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1、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 “春”。
2 、教师板书《春》,“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3、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4 、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学生回答: A 、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5、聆听《春晓》A 师:刚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啊,仅仅用了20 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你们想不想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师:提问: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生:略)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还为我们配乐朗诵。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全册)第一课:形体训练与呼吸操练
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基本呼吸方式;
-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形体训练。
教学内容
1. 呼吸操练
- 示范正确的呼吸方式;
- 引导学生跟随进行呼吸操练。
2. 形体训练
- 教师示范简单的形体动作;
- 学生跟随进行形体训练。
教学步骤
1. 引入活动
-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
2. 呼吸操练
- 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式;
- 学生跟随进行呼吸操练。
3. 形体训练
- 教师示范简单的形体动作;
- 学生跟随进行形体训练。
4. 总结与反馈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 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反馈。
教学资源
- 课本《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在呼吸操练和形体训练过程中的表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估其对研究内容的理解程度。
扩展活动
- 学生自由展示形体训练的成果;
- 学生配合音乐进行形体动作编排。
以上是第一课的教案内容,祝您教学顺利!。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用13篇)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孩子入学到现在,从相互陌生到彼此熟悉,甚至在集体中有了自己的朋友,他们通过交流逐渐融入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本课选择了以伙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一方面让学生欣赏、认识不同形式的从古至今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传播一种一种和谐、团结、温暖的感觉。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通过欣赏,能区分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现形式,学习简单的观察艺术作品的方法。
能力: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的故事。
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有效的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
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
难点: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学习材料:生活照片……伙伴:(字典中解释)古代兵制十认为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者称为火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写作伙伴。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身边的伙伴:1.什么是伙伴?2.说一说自己的伙伴。
教学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清楚伙伴的含义,为下一步的欣赏打好基础。
二、看一看书中的伙伴:1.欣赏书中作品:A、《扑枣图》中国宋朝,孩子们的生活、装扮、服饰,认识工笔画。
B、《在反扫荡的日子里》两个小八路和一窝失去妈妈的小鸟,色调冷灰色,内容温馨。
C、《艰苦岁月》雕塑作品。
小战士靠在老红军的身边,听着悠扬的笛声,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D、《和平年代》《北京女孩》《好兄弟》摄影作品。
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伙伴关系……2.画一画你和伙伴之间的故事。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从作品中读出信息的能力。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1

---------------------------------------------------------------最新资料推荐------------------------------------------------------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设计1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1 1、画自己课时:2 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了解五官的形状与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抓住五官的特点并表现的能力。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激发学生通过表现自己的脸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大胆画出自己的相貌,抓住五官特点,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找出自己五官矩与同学的不同,了解五官的阖差异才有了每个人不同的面疔貌。
教学准备:镜子、表ㄎ现工具(自选)。
1 / 22注:两瞢节课连堂完成本课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景憎设置,激发兴趣 1、游戏咆:首先所有学生闭上眼,趴在桌上,然后选 4位同学藏匹在面具后,让大家认是谁。
问:你能认出他们是谁吗?问:为什么我们可以一下子楗认出每个人是谁?生:学兑生会从服装、头发、空缺的位置来判断。
教师引导:露出眼睛、眉毛,脸。
问氍:每个人区别最大的是哪里?生:脸。
二、观察分贡析,了解自画像。
1、了铬解人们的相貌的区别。
师甏:为什么老师能区分大家呢咛?生:因为我们每个人长唆得不一样,所以老师认识我峦们。
师:是什么不一样呢?生:---------------------------------------------------------------最新资料推荐------------------------------------------------------ 是五官、脸形、发秘型不同。
师:谁能说说自⒌ 己的特点?生:我的脸圆底圆的、眼睛大大的,扎着两躐个翘翘的辫子。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1.聆听歌曲《春晓》(合唱版),在学会三角铁的演奏方法后,根据歌曲的意境配伴奏。
并能随《春晓》(齐唱版)模唱,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能听出《杜鹃圆舞曲》中杜鹃的叫声,并随乐器进行同步模仿。
3.能用对唱的方法完整表演《小雨沙沙》,给四幅图配上相对应的象声词。
4.能边唱边表演《布谷》,学会“sol、mi”手势的辅助下,唱准“布谷”的音高;并能用放松、清晰的声音做“bu gu”的发声练习。
1.学会在“la”手势的辅助下,唱准“la”的音高,能随教师模唱《牧童谣》的旋律。
2.能和小伙伴合作,用问答的演唱方式边唱边表演《牧童谣》。
3.初步认识和掌握双响筒高低音色的表现效果。
在掌握正确演奏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敲击方法。
4.在歌曲《牧童》的演唱中,能用合适的节奏加入三角铁和双响筒的伴奏。
5.能听辨出钢琴曲《牧童短笛》在速度好情绪上的变化,停车旋律中的相同部分,并能背唱二到四句主题旋律。
(3)边唱边表演的创意。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1.用音乐进行师生问好2.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唱音阶3.节奏练习同学们,唱完了音阶,一家三口有爷爷、爸爸、小男孩踏着不同的节奏向我们走来,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判断和分辨一下哪条是表现爷爷脚步的节奏,哪条是表现爸爸脚步的节奏,哪条是表现小男孩脚步的节奏,为什么?A、X X︱X X︱爸爸的节奏(跺脚)B、X —︳X —︴爷爷的节奏(摇摆身体)C、XX XX ︱XX XX ︳小男孩的节奏(拍手)二、探究新知学唱歌曲看,可爱的小男孩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唱着愉快的歌儿向我们走来了!请欣赏动画儿歌。
(出示课件、)1.初听,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
这首歌好听吗?这就是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的斯洛伐克民歌《牧童》(板书课题)2.随节奏朗读歌词A、出示鼓点节奏,随节奏朗读歌词B、学生跟读歌词C、师生接龙读词3.学唱歌曲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牧童愉快的心情来学唱这首歌曲。
A、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自由律动B、随琴教唱曲谱,学生用“LA”哼鸣。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小学一年级第二册音乐教案 2 小学音乐第二册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周内容课时一第一课春天第二课放牧 2 二 2 三第三课手拉手第四课长鼻子编创与活动第五课跳起舞第六课咯咯哒期中复习编创与活动第七课大海的歌第八课幸福生活第九课巧巧手第十课汪汪与咪咪游戏宫愉快的夏令营期末复习期末考核 2 四 2 五 2 六 2 七八九十 2 2 2 2 十一 2 2 2 2 2 2 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3 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
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二、教学分析: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
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1 / 3径。
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
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 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课设计第一课《春季》教课目的 :一、经过倾听歌 ( 乐 ) 曲,感觉音乐所表现的春季。
二、经过演唱《毛毛雨沙沙》,指引学生仔细地察看事物,启示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对比较,说出旋律相像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 乐 ) 曲,正确地唱歌。
教课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达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经过对“春季”万事万物的描述,提升学生的察看力、想像力。
在“春季”主题的理解上倾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换现代化教课手段,采纳春季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纳各样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四、教材剖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杜鹃圆舞曲》是依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 (1886 ~1956) ,挪威作曲家。
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
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余器乐形式演奏。
听说在 1918~1930 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电影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电影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解节奏上,拥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
全曲采纳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
由三个小圆舞曲构成。
在简洁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 4 小节引子事后,出现下行三度模拟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中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
它以轻盈、开朗的节奏和清爽、流利的旋律,描述了一幅活力盎然的情形,委婉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平易、迷人的氛围。
第二段以“ la ”的长颤音开始。
主旋律应用了很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喊声,恰似杜鹃鸟灵巧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喊声为林中增加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利而连结,极富歌唱性,因为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为新奇。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问好!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1、表演《母鸡叫咯咯》(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2、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1) 介绍响板:也成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
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
演奏时:a、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
b、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
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
三、结束部分:小结。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篇2一、教学内容:唱歌《大雨和小雨》、《上学歌》二、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上学歌》2、让学生感受上学时心情愉悦心情。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4、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音效,与小组同学合作编创表演。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并能够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四、教学准备:CD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歌曲《上学歌》,感受歌曲情绪。
2、学唱歌曲《上学歌》(1)聆听歌曲范唱(2)老师分句教唱歌曲3、聆听、辨别声音老师播放雨的音效,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4、表现歌曲(1)请学生注意分辨大鱼和小雨的声音又什么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春天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
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
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
观察力、想象力。
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2、学唱歌曲《布谷》
3、律动《布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杜鹃圆舞曲》,学习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
奏;并通过图形感受乐曲,通过画旋律线的游戏,让学生初步学习旋律线。
2、视听结合学习歌曲《布谷》。
通过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
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
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春天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
唱歌曲。
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
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4.复习表演《杜鹃圆舞曲》,录音伴奏。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小燕子》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歌曲唱了哪些内容、小燕子在什么季节来到,你想对小燕子说点什么?
3)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小燕子》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
(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
后。
再分组表演。
)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
的创编能力。
2.小练习:随歌曲《小雨沙沙》拍手:(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3.学唱歌曲
1)歌曲学习: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
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
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复习歌曲《布谷》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放牧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
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
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
音乐
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
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
3.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双响筒认识。
教师介绍双响筒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
(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表演《放牧歌》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
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3.复习歌曲《牧童》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