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案)

合集下载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学设计第一课《春天》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

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

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

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

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

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

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

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全册)第一课:形体训练与呼吸操练
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基本呼吸方式;
-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形体训练。

教学内容
1. 呼吸操练
- 示范正确的呼吸方式;
- 引导学生跟随进行呼吸操练。

2. 形体训练
- 教师示范简单的形体动作;
- 学生跟随进行形体训练。

教学步骤
1. 引入活动
-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

2. 呼吸操练
- 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式;
- 学生跟随进行呼吸操练。

3. 形体训练
- 教师示范简单的形体动作;
- 学生跟随进行形体训练。

4. 总结与反馈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 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反馈。

教学资源
- 课本《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在呼吸操练和形体训练过程中的表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估其对研究内容的理解程度。

扩展活动
- 学生自由展示形体训练的成果;
- 学生配合音乐进行形体动作编排。

以上是第一课的教案内容,祝您教学顺利!。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用13篇)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孩子入学到现在,从相互陌生到彼此熟悉,甚至在集体中有了自己的朋友,他们通过交流逐渐融入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本课选择了以伙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一方面让学生欣赏、认识不同形式的从古至今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传播一种一种和谐、团结、温暖的感觉。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通过欣赏,能区分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现形式,学习简单的观察艺术作品的方法。

能力: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的故事。

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有效的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

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

难点: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学习材料:生活照片……伙伴:(字典中解释)古代兵制十认为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者称为火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写作伙伴。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身边的伙伴:1.什么是伙伴?2.说一说自己的伙伴。

教学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清楚伙伴的含义,为下一步的欣赏打好基础。

二、看一看书中的伙伴:1.欣赏书中作品:A、《扑枣图》中国宋朝,孩子们的生活、装扮、服饰,认识工笔画。

B、《在反扫荡的日子里》两个小八路和一窝失去妈妈的小鸟,色调冷灰色,内容温馨。

C、《艰苦岁月》雕塑作品。

小战士靠在老红军的身边,听着悠扬的笛声,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D、《和平年代》《北京女孩》《好兄弟》摄影作品。

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伙伴关系……2.画一画你和伙伴之间的故事。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从作品中读出信息的能力。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主题: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概念,如节奏、音阶、音高等。

2.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

3. 锻炼学生的集体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模块1:欣赏音乐- 让学生听一些简单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让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 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

- 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

2. 模块2:歌唱训练- 教唱一些简单的儿歌、儿童歌曲,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发声方法。

-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歌曲分成不同的乐句,让他们通过淋漓的练习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3. 模块3:乐器体验- 介绍一些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 让学生亲自尝试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欣赏音乐:- 播放一段简单的乐曲,让学生仔细听,并让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 播放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

2. 歌唱训练:- 选择一首简单的儿歌或儿童歌曲,带领学生一起唱,并注重发声的正确姿势和方法。

- 引导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演唱一首歌曲,并进行合唱比赛。

3. 乐器体验:- 介绍一个乐器,如钢琴或小提琴,给学生看演奏视频或带来实物,让学生了解乐器的特点。

- 让学生分组尝试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比赛哪个小组演奏得最好。

评价与反馈:1. 对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能够通过本节课的训练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2. 对学生的歌唱表达能力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发声并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情感。

3. 对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看他们在小组演唱和乐器演奏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教学资源:1. 音乐欣赏的音乐资源,包括不同风格的音乐和不同文化的音乐。

2. 歌唱训练的儿歌或儿童歌曲,以及相应的伴奏音乐。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相关推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用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2、聆听《口哨与小狗》。

3、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4、表演《拉勾勾》。

二、教学总目标: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三、教材分析:1、管弦乐《玩具兵进行曲》很多作曲家都写过以玩具兵为题材的儿童歌曲,例如皮埃尔的《玩具兵进行曲》,伊格鲁的《玩具兵阅兵式》,柴科夫斯基的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玩具兵小进行曲》,波埃鲁涅的《玩具兵》等。

但是,德国作曲家莱昂?耶塞尔写的这首《玩具兵进行曲》是其中流行最广的一首。

莱昂?耶塞尔生于1871年。

《玩具兵进行曲》据说是作曲家回忆起小时候做的一个甜蜜的梦,用梦境里的故事写成。

内容是这样的:晚上,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爬了出来。

他们先排列成整齐的队伍__,后来又打闹嬉耍。

正当天刚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的逃回玩具箱子里。

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

呵!原来刚才是一场美丽的梦。

这支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C大调,2/4拍。

前面有个短小的引子,描写玩具兵正以小喇叭和大、小军鼓为前导开始__。

里面加有木琴和木鱼声,那叮叮笃笃的音响更增加了儿童的乐趣。

第一部分情调明朗活泼,第二部分主题雄壮而有气势,反复时,加进了短笛、木琴、小钟琴,显得活泼风趣。

然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接尾声。

在尾声里,作曲家用半音阶快速下行滑音,将玩具兵发现小主人醒了那惊慌失措而迅速地逃回箱子里的动作描绘得十分生动、逼真,乐曲最后用一个长音结束。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问好!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1、表演《母鸡叫咯咯》(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2、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1) 介绍响板:也成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

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

演奏时:a、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

b、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

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

三、结束部分:小结。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篇2一、教学内容:唱歌《大雨和小雨》、《上学歌》二、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上学歌》2、让学生感受上学时心情愉悦心情。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4、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音效,与小组同学合作编创表演。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并能够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四、教学准备:CD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歌曲《上学歌》,感受歌曲情绪。

2、学唱歌曲《上学歌》(1)聆听歌曲范唱(2)老师分句教唱歌曲3、聆听、辨别声音老师播放雨的音效,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4、表现歌曲(1)请学生注意分辨大鱼和小雨的声音又什么不同。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乐曲的聆听,感受蒙古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教学重点:听辨、感受、体验教学难点:听辨、感受、体验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问好、入座!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1、导入。

2、聆听《挤奶舞》(1)组织学生聆听《挤奶舞》的同时选放有关《挤奶舞》的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

3、音的高低:(1)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4、运动:(1)教师指导学生为两组节奏选择恰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

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2)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3)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

](4)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小结。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一、聆听《火车波尔卡》二、学习歌曲《火车开了》和歌词创编教学目标:一、欣赏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

三、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歌曲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歌词创编教学难点: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教学准备:1、司机大盖帽2、节奏图片、多媒体光盘3、三角铁、双响筒、碰铃、报纸等自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师:小朋友大家好!开心的音乐四十分又来到了!师:老师现在用琴模仿火车的两种声音,小朋友们仔细听,这是火车的什么声音?(教师用手风琴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及火车开动的声音)生:(回答)师:wu是火车的什么声音?kaca、hong是什么声音?哦,原来wu是火车的汽笛声、hong是火车大车轮的声音、kaca是小车轮的声音,(出示挂图)师:刚才老师用琴模仿了火车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小朋友也用你们的小嘴巴模仿出了火车的声音,我们用身边的东西来模仿一下。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音乐《快乐的一天》。

2、了解音有长有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

教学目标:1、能注意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

2、知道音有长有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会看图形谱。

教材分析:小组曲《快乐的一天》是编者为了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编的一组主题音乐欣赏,由五个不同情绪的音乐小品组成,通过五首小曲的欣赏,使学生能初步地借助于作品的艺术形象来感知音乐,体验听音乐的乐趣,并初步感受各种不同情绪的乐曲。

教学重点:感受各种不同的情绪在乐曲中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准确的读出走与跑的时值。

教学准备:录音、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一、聆听《快乐的一天》(师):“我们已经开学两个星期了,你能不能说一说你上学后的感受是什么呢?”1、请学生谈谈自己上学后的感受。

2、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一天:请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3、初听乐曲(请孩子静静地听):仔细地分析乐曲出现了几段音乐,他们的情绪有什么不同?4、“如果我们用各段音乐来描绘我们的一天的生活,你觉得每一段都描写的是什么”起个合适的名字,复听乐曲。

5、分析各小段乐曲的情绪,并随音乐动作表示。

(鼓励学生创编表现每段内容的动作,并表演出来)6、再听乐曲,让学生自由想象,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了解音的长短,认读走与跑(师):“我们在生活中会听到成千上万种声音,但这些声音的长短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我们的音乐是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音乐中的音符也有长短之分”。

1、讲解走与跑的区别——出示卡片观察:两张卡片的大小一样,说明应唱的一样长,但一张卡片中有一个人(走),另一张卡片中有两个人(跑),走一步的时值与跑步一样多。

因此:走=跑跑2、练习:读一读拍一拍3、学生用走与跑创作2-4小节节奏,读一读、拍一拍4、有时间还可以做节奏接龙的游戏(既巩固了两个节奏,以培养了创造力)三、课堂小结:小结今天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情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认读走与跑的节奏,并用编创节奏说一句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春天》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一、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1.完整聆听全曲。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展示给大家看。

三、表演《布谷》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

2.听歌曲的录音,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2.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表演《小雨沙沙》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2.再听范唱,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布谷》: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第二课《放牧》教学目标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设计一、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二、表演《牧童》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牧童》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四、表演《放牛歌》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第三课手拉手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二、教学过程: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

听后谈歌曲内容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欣赏乐曲《鸭子伴嘴》1)初听,(完整听全曲)。

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第四课《长鼻子》教学内容:1、聆听《小象》2、聆听《大象》3、表演《小象》4、表演《两只小象》教学总目标: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1.听歌曲录音《小象》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

回答小象叫了几次?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小象》;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按图示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二、1.欣赏乐曲《大象》(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应该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并能回答为什么是缓慢沉重的?)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小象》入歌曲《两只小象》)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第五课《跳起舞》教学内容:1、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2、聆听《挤奶舞》3、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4、表演《小松树》教学总目标: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2、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3、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教学过程:一、1.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提示:乐曲主要用木琴演奏,表示骑马奔驰的音乐形象。

)1)谈谈“草原、骑马”等有关知识;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小骑兵由远及近采用民什么方法?全曲节奏的特点是什么?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草原就是我的家》;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体会旋律的起伏与蒙古民歌的风格。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二、1.歌曲学习:听歌曲录音《小松树》;2.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完整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三、1.欣赏乐曲《挤奶舞》2.跟着音乐跳一跳。

第六课咯咯哒教学内容:1、聆听《公鸡母鸡》2、聆听《我的小鸡》3、表演《母鸡叫咯咯》4、表演《下蛋啰》教学总目标:1、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一、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1)谈谈“公鸡、母鸡”等有关常识;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母鸡叫咯咯》;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二、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2、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蛋啰》,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铃鼓”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七课大海的歌教学内容:1、聆听《大海摇篮》2、聆听《海上风暴》3、表演《海》4、表演《云》教学总目标:1、通过表演《海》、《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一、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分辨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用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海》;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二、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2、教师范唱歌曲《云》;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云》,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八课幸福生活教学内容:1、聆听《快乐的啰嗦》2、聆听《阳光下的孩子》3、聆听《夏天的阳光》4、表演《彝族娃娃真幸福》5、表演《乃哟乃》教学总目标:1、通过聆听的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族娃娃真幸福》。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3、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一、1、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2、教师范唱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二、1、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2)复听时,提示学生用轻声合着节奏拍手。

2、欣赏歌曲《夏天的阳光》3、教师范唱歌曲《乃哟乃》;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4、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5、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6、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乃哟乃》。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九课《巧巧手》教学目标:1.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2.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感受劳动的快乐。

3.唱好歌曲《粉刷匠》中的第三乐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谜面是: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他也有;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十个小朋友,只会做事不会开口。

(生答:手)对,就是我们的这双手。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三、学唱《粉刷匠》(1)学唱歌曲,体验快乐。

(2)动手操作,参与实践。

(3)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懂得了从小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用你们的这双巧巧手为歌曲创编了许多的动作,使得你们的这双手变得更加灵巧了。

我相信今后同学们一定能像歌中所说的那样:样样事情自己做,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播放《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让同学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第十课:汪汪与咪咪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