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防腐剂测定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4. 检测系统
? 作用:连续监测被色谱系统分离后的柱流出物组 成和含量变化的装置。其作用是将柱流出物中样 品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转化为可供检测的信号,完 成定性定量分析的任务。
(二).液液分配色谱法( LLC)
1.分离原理:利用组分在两相中溶解度的差异 2.固定相:载体+固定液(物理或机械涂渍法)
缺点:系统内部压力大,易流失,不实用 固定液——极性→NLLC 固定液——非极性→RLLC 3.正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 流动相极性(NLLC)
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适于分离极性组分 4. 反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 流动相极性(RLLC)
正相——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强,作用时间↑ , k↑,组 分tR↑
反相——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弱,作用时间↓, k↓,组 分tR↓
② 固定相:极性小的烷基键合相 C8柱,C18柱(ODS柱——HPLC约80%问题)
③ 流动相:极性大的甲醇-水或乙腈-水 流动相极性 > 固定相极性
底剂 + 有机调节剂(极性调节剂) 例:水 + 甲醇,乙腈,THF ④ 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
(4)梯度洗脱装置
? 梯度洗脱:通过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来调整组分的k值,改 变分离因子α值,以达到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分离的目的。
? 梯度洗脱的特点:改善分离, 加快分析速度;改善峰形, 减 少拖尾;可能引起基线漂移
? 类型:高压梯度与低压梯度
2.进样系统
? 进样器是将样品溶液准确送入色谱柱的装置,要求密封性 好,死体积小,重复性好,进样引起色谱分离系统的压力 和流量波动要很小。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多种防腐剂及抗氧化剂

248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学 术 论 坛全世界食品因腐烂变质而引起的经济损失巨大,为了保证食品的品质,防止腐败变质,添加防腐剂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目前被批准可用于食品中防腐剂的种类很多,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共三十几类[1],但使用过量会对人体有害,GB2760-2012对食品中的防腐剂的最大允许使用量作了规定[2],因此,建立快捷、准确的测定方法很有必要。
气相色谱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其应用非常广泛[3]。
下面介绍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多种防腐剂及抗氧化剂具有简便、准确、实用性强的特点。
1 实验部分1.1色谱条件载气:氮气,流量为300mL/min;燃烧气:氢气,流量为30mL/min;助燃气:空气,流量为400m L /m i n 。
色谱柱:H P -55%Phenyl Methyl Siloxan (30m×320μm×0.25μm)。
进样体积为1μL,分流比10∶1;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
1.2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上述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各0.1000g,用乙酸乙酯定容至100mL,浓度均为1m g /m L 。
用乙酸乙酯稀释,配制成浓度分别为4、20、50、100、200μg/mL的系列混合标准溶液。
各取1μL 进样,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3样品前处理称取样品5.00g事先混合均匀的样品,置于50m L 具塞比色管中,加1m L 盐酸(1+1)酸化,加入10mL饱和氯化钠溶液,用15、10、10mL乙醚三次提取,每次混旋震荡1min,超声10min,静置分层,提取上层有机溶剂于三角瓶中。
加入无水硫酸钠5g脱水,震荡,过滤,滤液置于40℃水浴锅上蒸至近干,用乙酸乙酯定容至2mL。
2 结果与讨论2.1分析条件及色谱图对非极性柱H P -5和极性柱C P -W a x52 CB进行了考察,发现非极性柱HP-5拥有非常好的分离效果及重现性,且所需的分析时间较短,所以选定择了非极性柱HP-5,克服了极性柱无法很好分离苯甲酸和山梨酸以及谱峰严重拖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样品的分析速度。
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二、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种类与特点 (4)2.1 食用菌类天然防腐剂 (5)2.1.1 菌种选育与优化 (6)2.1.2 子实体的提取与纯化 (8)2.1.3 生物活性评价与应用 (9)2.2 植物源天然防腐剂 (10)2.2.1 中药提取物 (11)2.2.2 植物精油 (13)2.2.3 植物提取物的应用与挑战 (14)2.3 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 (15)三、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抑菌机理研究 (16)3.1 化学成分与抑菌作用 (17)3.2 信号传导与抑菌机制 (18)3.3 机理研究方法与应用 (20)四、天然防腐剂的复配与增效研究 (21)4.1 复配防腐剂的抑菌效果 (22)4.2 复配防腐剂的协同效应 (23)4.3 复配防腐剂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5)五、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稳定性研究 (26)5.1 温度对天然防腐剂稳定性的影响 (27)5.2 pH值对天然防腐剂稳定性的影响 (28)5.3 光照对天然防腐剂稳定性的影响 (29)六、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毒理学研究与安全性评价 (30)6.1 急性毒性试验 (31)6.2 亚慢性毒性试验 (32)6.3 致癌性评估 (33)6.4 致畸性评估 (35)七、天然防腐剂在实际食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35)八、展望与挑战 (37)8.1 天然防腐剂的发展趋势 (38)8.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0)8.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40)一、内容描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食品保质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天然防腐剂,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来源、种类、作用机制、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然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食品中防腐剂检测报告

食品中防腐剂检测报告一、引言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而防腐剂作为食品添加剂之一,在食品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过量使用防腐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食品中防腐剂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见防腐剂及其危害1. 防腐剂的种类常见的食品防腐剂包括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山梨酸钾等。
2. 防腐剂的危害过量摄入防腐剂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过敏反应、免疫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长期食用还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三、食品中防腐剂检测方法1. 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通过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对食品中防腐剂的快速检测。
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了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方法的优势,能够准确地鉴定食品中的各种防腐剂成分。
3.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等,可以对食品样品进行快速、无损的检测。
四、食品中防腐剂检测报告范例报告编号:2022001检测对象:某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某某产品检测项目: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山梨酸钾含量检测检测标准: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检测结果如下:亚硝酸盐含量:未检出硫代硫酸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山梨酸钾含量:低于允许标准五、结论与建议经检测,本次样品中亚硝酸盐未被检出,硫代硫酸钠和山梨酸钾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属于合格产品。
建议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防腐剂的使用量,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通过本次食品中防腐剂检测报告范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对防腐剂使用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希望未来在食品安全领域能够有更多科学技术的应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

实验9.3 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测定薄层色谱法一、实验目的掌握薄层色谱定性和斑点面积半定量测定法。
学会制备聚酰胺薄层板。
二、仪器吹风机层析缸玻璃板10 ×18cm 玻璃板50×80 cm 微量注射器10μL喷雾器三、试剂与试样聚酰胺粉200目乙醚可溶淀粉无水硫酸钠盐酸溶液6mol ? L-14%氯化钠酸性溶液于4%氯化风俗溶液中加入少量mol ? L-1 盐酸溶液展开剂:(1 正丁醇:氨水:无水乙醇=7:1:2(2异丙醇:氨水:无水乙醇=7:1:2显色剂:0.04%溴甲酚紫的50%乙醇溶液用0.1mol ? L-1氢氧化钠调至PH=8苯甲酸标准溶液:精密称取苯甲酸0.2000g ,用少量乙醇溶解后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每亳升相当于2mg苯甲酸。
山梨酸标准溶液:精密称取山梨酸0.2000g ,用少量乙醇溶解后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每亳升相当于2mg 山梨酸试样酱油、水果汁、果酱等四、实验步骤1、试样提取—试样溶液的制备称取 2.5g 混合均匀的试样,置于25mL 带塞量筒中,加0.5mL , 6 mol? L-1盐酸酸化,用乙醚提取两次(15mL 、10mL 每次振摇1min , 将上层乙醚提取液吸入另一25mL 带塞量筒中, 合并乙醚提取液。
用3mL4%氯化钠酸性溶液洗涤两次,静置15min ,乙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脱水后过滤于25mL 容量瓶中。
加乙醚稀释至刻度, 摇匀。
吸取10.00mL 乙醚提取液分两次置于10mL 离心管中, 在约40℃水浴上除去乙醚, 加入0.1mL 乙醇溶解残渣,制成试样测定液备用。
2、聚酰胺粉板的制备称取 1.6g 聚酰胺粉,加4g 可溶性淀粉,加15mL 水,研磨3~5min,使其均匀即可涂10×18cm 厚度0.3mm 的薄层板两块。
涂好的薄层板置于水平大玻璃板上, 于室温干燥后, 于80℃ 干燥1h 取出,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食品二氧化硫测定原理

食品二氧化硫测定原理
食品中二氧化硫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长期摄入过量的二氧化硫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准确测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主要是基于该物质与碘化钾在酸性介质中反应生成碳酸亚硫酸钾的特性。
具体的分析步骤如下:
1.样品的准备:将待测食品样品称取适量,加入适量的水,并加入试剂中的酸性溶液中,混合均匀。
注意,所用的水和试剂应保证无二氧化硫的污染。
2.萃取:将混合液用萃取器进行反复萃取,以将样品中的二氧化硫转移到有机相中。
萃取液一般为环己烷或乙酸乙酯,反复萃取5-6次可以得到较好的萃取效果。
3.碘化反应:将萃取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和醋酸酸化,然后快速搅拌。
二氧化硫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碳酸亚硫酸钾,反应方程式为:
SO2 + 2I- + H2O → 2HI + SO32-
4.滴定:用标准的碘酸钾溶液滴定反应混合液中的未反应碘,直至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
滴定过程中需添加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碘与淀粉形成紫色络合物,在滴定过程中容易观察到颜色的变化。
通过计算滴定所消耗的碘酸钾溶液体积,结合标准曲线,就可以得到样品中二氧化硫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能测得二氧化硫的总量,无法区分游离态和结合态的二氧化硫。
综上所述,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原理是基于其与碘化钾在酸性介质中反应生成碳酸亚硫酸钾的特性。
通过萃取、碘化反应和滴定等步骤,可以准确测定食品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四种食品防腐剂检测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种食品防腐剂检测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防腐剂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同种类的食品防腐剂对食品的保质期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食品防腐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此,监管部门需要对食品中的防腐剂进行检测,以保证食品安全。
针对这一需求,需要开展食品中防腐剂的检测研究。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四种食品防腐剂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比较其优劣势,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3. 研究内容(1) 食品防腐剂的种类及其应用;(2)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防腐剂检测中的应用;(3) 气相色谱法在食品防腐剂检测中的应用;(4)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食品防腐剂检测中的应用;(5) 红外光谱法在食品防腐剂检测中的应用;(6) 比较四种方法的优缺点。
4. 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询学术文献、专业杂志、期刊论文,收集和整理关于食品防腐剂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了解当前食品防腐剂检测的发展现状和进展;(2) 实验室实验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对食品中的防腐剂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其检测效果和可靠性。
5. 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加强食品防腐剂的检测和控制。
同时,该研究可以推动食品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6. 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周:查找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2) 第二周: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技术;(3) 第三周:学习气相色谱法检测技术;(4) 第四周:学习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技术;(5) 第五周:学习红外光谱法检测技术;(6) 第六周:进行实验室实验,并收集数据;(7) 第七周: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8) 第八周:撰写开题报告和学术论文。
食品及化妆品中防腐剂的测定

食品及化妆品中防腐剂的测定姓名:祖广权专业:应化班级:101 学号: 2010014032 实验日期:2013年 06 月25日成绩:摘要:为了防止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腐败、变质,常在食品中添加少量防腐剂。
防腐剂使用的品种和用量在食品卫生标准中都有严格的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钾盐是食品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主要防腐剂之一。
由于食品中防腐剂用量很少,GB2760-2011 规定0.2-1.5g/kg,并且食品样品中其它的成分也可能对防腐剂的测定具有干扰作用,因此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先用HCl 酸化样品,再用乙醚从样品中萃取出苯甲酸;萃取物经过碱性溶液(NaHCO3)溶解,用乙醚稀释后进行紫外光谱检测。
经测试,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关键词:苯甲酸分光光度计食品防腐剂酱油1引言酱油常用的防腐剂是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其中苯甲酸钠在酱油中使用日益广泛。
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其最佳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判定所选物质中的防腐剂含量。
苯甲酸又称为安息香酸,故苯甲酸钠又称安息香酸钠。
苯甲酸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在空气(特别是热空气)中微挥发,有吸湿性,大约常温下0.34g/100ml;但溶于热水;也溶于乙醇、氯仿和非挥发性油。
在使用中多选用苯甲酸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性状和防腐性能都差不多。
苯甲酸钠大多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常温)53.0g/100ml左右,pH在8左右;苯甲酸钠也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2.5-4.0,在pH5.0时5%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是很好。
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使无氧呼吸中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速率下降95%,从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
[1]苯甲酸/苯甲酸盐天然存在于蓝莓、蔓越莓、梅干、肉桂和丁香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防腐剂测定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30T08:47:48.9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陈聪汉[导读] 摘要:研究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
广东新创华科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研究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
样品中苯甲酸的最小检出量为 0.0010mg/ml, 回收率为 98%。
该方法简便易行, 灵敏准确。
关键词:防腐剂;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食品防腐剂苯甲酸的测定 ,通常采用乙醚提取碱滴定法和水蒸气蒸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这两种方法测定程序复杂且周期长 ,回收率也较低。
本文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采用了新的测定方法。
即乙醚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行。
1食品防腐剂
对微生物或霉菌具有杀灭、抑制或阻止生长作用的食品添加剂为防腐剂。
我国准许使用的防腐剂GB2760-1986 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及其钾盐、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丙酯、脱氢醋酸、双乙酸钠、葡萄糖-δ-内酯和乳酸链球菌素。
1996 年对GB2760-1986 作很大修订,把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及其钠盐列入漂白剂。
将葡萄糖-δ-内酯归到稳定和凝固剂中。
特别是把保鲜剂、过氧化氢、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噻苯咪唑、苯基苯酚、苯基苯酚钠等统统归到防腐剂中。
这与日本相反。
1997 年以前日本把噻苯咪唑、联苯、苯基苯酚、苯基苯酚钠等列为防腐剂,1997 年单列项为防霉剂。
食品防腐剂 GB2760-1996共有 28个品种,1997 年新增丙酸、纳他霉素和液体二氧化碳(催化法)。
1998 年增补单辛酸甘油脂。
1999 年增加脱氢醋酸钠。
2002 年增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
截止到2003 年共 36 个品种。
2试剂与仪器
苯甲酸标准溶液:0.05mg/ml (准确称取 0.5000g 苯甲酸以 0 .01mol/L 的 NaOH 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使用时再以蒸馏水稀释 10倍)。
756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
3实验条件的选择
取 0.05mg/ml 苯甲酸标准溶液 3ml 于 125ml 分液漏斗中 ,加入 20ml 饱和氯化钠溶液, 再加入一定量的1:1HCl 和 25ml 乙醚, 充分振荡后静置。
弃去无机相, 以空白试剂为试样参比, 在 λmax 处测定吸光度。
2.1 λ max 的选择如前操作, 以不同波长测定吸光度,实验表明 λ max 为 223nm 。
2.2 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量的影响取数份标准溶液,只改变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用量(不足 20ml 以蒸馏水补足 20ml)实验结果表明15.0ml 以上时吸光度最大且趋于稳定, 实验中加入20.0ml 饱和氯化钠溶液。
2.3 1:1HCl 加入量的影响改变 1:1HCl 的加入量, 测定其吸光度。
实验结果表明 , 随着 HCl 用量的加大 ,吸光度上升, 大于 6.0ml 以上时 ,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实验中为了操作方便 ,加入 10.0mlHCl。
2.4 振荡时间和萃取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光度在振荡 4 分钟之后出现最强的稳定值。
本实验振荡时间控制在 4 ~ 6 分钟。
萃取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低吸光度越大, 在接近室温时吸光度趋于稳定值 ,为了操作方便 ,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4结果与讨论
4.1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 0 .05 mg/ml 苯甲酸标准溶液 0 .5,1 .0, 2.0 ,3.0, 4.0, 5.5ml 于 125ml 分液漏斗中 ,加入 20ml 饱和氯化钠溶液 ,10ml 1:1HCl 和25 ml 乙醚。
充分振荡 5 分钟 ,静置分层后弃去无机相 ,以空白试剂为参比 , 在 223nm 处测定其吸光度 ,绘制 A~ C 曲线。
4.2样品测定
4.2.1 苹果汁中苯甲酸的测定
准确称取样品 10 .0g于 250ml 容量瓶中,以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取上述溶液 3ml 于125ml 分液漏斗中,操作同前。
由所测得的A 值从工作曲线上查得 C 值, 再由下面公式计算结果
X = c ×10-3×25 ×250V ×G×10 6 (ppm)
其中 C 为标准曲线中查得的值(mg/ml)、V 为样品体积 ml ,G 为样品重量(g)。
五次测定查得 C 的平均值为 5 .45, 计算结果 X=908 .33(ppm)。
4.2.2 酱油中苯甲酸的测定
因酱油中含有一定量的酯类物质 ,需要进行氧化处理。
称取 10 .0g 样品于250ml 烧杯中加入 25mlK 2 Cr 2 O 7 (0.4mol/L)溶液、7ml 硫酸溶液(8mol/L), 在水浴上加热 30 分钟 ,然后冷却,转移至 250ml 容量瓶用以水稀释至刻度, 以下操作同前。
在本实验中 G=28.0g ,V =3ml ,三次测定查得 C的平均值为 3.84 ,计算结果 X =285 .71(ppm)。
平均回收率为 98 .0%。
5饱和硫酸铵蒸馏法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脱氢醋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九种防腐剂同时测定法。
食品中防腐剂的分析 ,试样前处理的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
一般用气相色谱法定量, 近年来发表很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8, 这些方法试样前处理简单, 测定结果较准确,但是多数方法仅限于某种食品 ,应用于多种多样食品时 ,常常出现防碍峰干扰。
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试样预处理时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PHBA -Es)的回收率低 , 用饱和硫酸铵-水蒸气蒸馏法进行试样预处理, 用 HPLC 法测定苯甲酸(BA)、山梨酸(SOA)、脱氢醋酸(DHA)和 PHBA-ES。
用GC 法测定丙酸(PA)。
研究水蒸气蒸馏盐析效应 , 分别用 NaCL 、KCL、NH4CL 、Na2SO4、K2SO4和(NH4)2SO4饱和溶液做试验 ,结果(NH4) 2SO 4 效果最好, 回收率达 100%。
6回收率实验
将处理样品上机测试,比较不同比例提取剂的回收率。
根据上表,乙醇∶水 =100∶0 或者 80∶20 时提取效率较高,但同时基线噪音较高,干扰较大,故选定最优比例提取剂为乙醇∶水=50∶50。
下图为面包样品以乙醇∶水 =50∶50 作为提取剂时的色谱图。
结论
国外多篇文献采用同时检测技术进行食品中防腐剂的测定,B.H.Chen 等人在 1992 年用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了食品中的甜味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认为方法可行。
Kishi Hiroko 等人在 2007 年对食品中的 9 中防腐剂进行了同时检测,检出限可达到 0.005g/kg [20] 。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比例乙醇水提取效率的比较,确定一种回收率最高的提取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梯度洗脱和波长切换,一次进样同时检测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含量,回收率均能达到90%以上,检出限均小于 2mg/kg,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
该方法可以满足 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标准中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规定使用量的检测要求。
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科. 食品防腐剂的种类及其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09,131(10):9-11.
[2]西山修、栗田礼子、黑斡子等.硫酸铵水蒸气蒸馏法食品中防腐剂的分析, 食品卫生学杂志(日),1995, 36(4):495~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