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十三五规划

合集下载

景升煤业十三五规划(国家能源局) 文档

景升煤业十三五规划(国家能源局) 文档

郏县景昇煤业安全改造“十三五”规划编制说明一、基本情况(一)企业概况郏县景昇煤业有限公司是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整合的小煤矿平顶山大庄矿实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兼并重组成立的股份制企业,矿井位于平顶山市郏县黄道镇景家洼村,南距郏县县城15km。

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二1、五2、六2三层煤,井田面积6.15km2,三层煤可采储量1881.9万吨,剩余可采储量1145.96万吨。

矿井重组后,景昇煤业于2012年4月份委托平顶山平煤设计院和平顶山煤矿设计研究院对原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改。

并委托平顶山煤矿设计研究院对安全专篇进行了设计修改,委托设计单位对原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改,本次修改未涉及二1煤层,仅对五2、六2煤层开采设计进行了修改,初步设计(修改)矿井工业储量为915.804万吨,设计可采储量为555.44万吨。

设计生产能力0.3Mt/a。

服务年限14.3年。

投产采区为六2采区,首采工作面是位于六2采区上山东翼的六2-11010采煤工作面。

2015年5月29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中平[2015]138号文批准景昇煤业技改项目进行联合试运转(试运转期限为6个月,2015年5月29日至2016年5月29日),现矿井处于联合试运转阶段。

(二)地质及开采条件本省(区、市)主要矿区划分情况;各类灾害情况、特点;煤矿开采机械化水平。

填写附表2:煤矿灾害情况调查表。

(三)安全事故情况及原因分析“十二五”期间郏县景昇煤业无重大安全事故。

(四)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实施情况景昇煤业属于技术改造矿井,安全费用按需投入。

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实施情况如下:截止2015年5月底,技改工程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313.31万元,占矿井概算总投资14445.85万元的99.1%。

其中:矿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181.96万元;土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971.47万元;机电设备与安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938.74万;其它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21.14万元。

(五)煤矿安全改造取得的成效景昇煤业经过安全改造,取得了以下成效:1、改造开拓系统为三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布置,设计生产能0.3Mt/a。

2021年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2021年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 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由 ___的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欢迎您的阅读!希望此文能够对您有帮助!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下面是我们114的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十三五”开篇在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跨越急需创新引领、投资结构急待提档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对xxxx经济产业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因此,我局将以党的 ___和 ___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结合xxxx实情,立足资源优势,总结先前经验,明确发展需求,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职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努力实施,以项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全面勾勒xxxx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发展新蓝图。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 ___的正确 ___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

“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一)主要成绩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0xx年-20xx 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

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 ___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 ___、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 ___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恒大 ___、星河湾 ___、保利 ___、首开 ___、万科 ___等一线大型房 ___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美新天地、茂业天地、华宇商业 ___、千禧世纪 ___、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星河湾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阳光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企业十三五规划模板

企业十三五规划模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企业十三五规划模板篇一:xx项目公司经营业务十三五期间发展规划(模板) 附件3:xx项目公司经营业务“十三五”期间发展规划(模板)(说明:经营业务包括城市燃气、车船燃气、lpg、增值业务等业务,各项目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确定业务范围)第一章内外部环境分析一、业务现状分析正文(备注:分析本项目公司经营业务的现状、行业地位、财务数据、销售数据、客户情况等等。

不同种类经营业务需要分别进行分析。

)二、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正文(备注:研究分析本项目公司经营业务所处行业的政策、市场容量、供需状况、价格变化、历史数据、行业特征、发展规律及行业未来发展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得出这些变化趋势给本项目公司经营业务带来哪些现实和潜在的机会或威胁。

不同种类经营业务需要分别进行分析。

)三、竞争态势分析(一)替代产品/服务的威胁分析正文(备注:研究有哪些替代产品/服务对本项目公司经营业务构成现实或潜在威胁、这些替代产品/服务对本项目公司经营业务构成的影响等等。

不同种类经营业务需要分别进行分析。

)(二)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分析正文(备注:研究未来五年是否有其他行业的公司进入本项目公司经营业务所在行业、进入壁垒如何、是否对行业内主要公司构成威胁等等。

不同种类经营业务需要分别进行分析。

)(三)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威胁分析正文(备注:研究过往五年本项目公司经营业务所在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研究,清醒的认识到竞争对手现在或将来对本项目公司经营业务构成的威胁。

不同种类经营业务需要分别进行分析。

)四、优劣势分析(一)优势分析正文(备注:通过上述内外部环境分析,总结出本项目公司经营业务的优势。

)(二)劣势分析正文(备注:通过上述内外部环境分析,总结出本项目公司经营业务的劣势。

)第二章发展方向及目标一、发展方向正文(备注:规划本项目公司各项经营业务在20xx-2020年的发展方向,包括业务布局、市场布局、行业地位、与集团其他业务的战略协同等等。

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方案

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方案

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推进《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为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特编制《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人才发展现状截止2015年底,集团公司共有正式员工17421人,员工平均年龄31.38岁,其中男员工12163人,占比69.8%;女员工5258人,占比30.2%;少数民族员工3266人,占比18.74%。

本科以上学历1967人,占员工总数的11.29%;大专学历4153人,占员工总数的23.84%。

三支队伍占比情况注:集团公司现有管理人员671人,技术人员2131人,技能人员14619人。

管理人员队伍现状注:管理人才队伍现有集团公司级管理人员120人,子公司级管理人员551人,其中女性82人,少数民族39人,80后管理人员(35岁以下)238人。

技术人才队伍各层级占比情况注:集团公司现聘用高级技术人员3人,副高级12人,主任级37人,副主任219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2.71%。

技能人才队伍各层级占比情况注:集团公司现有高级技师7人,技师50人,高级工197人,中级工1485人,初级工1818人,高级工以上的高级技能人才占技能人员总数的1.74%二、“十二五”期间人才发展取得的成绩人才队伍作用发挥显著。

“十二五”期间,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推动人才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实现第二次腾飞,提供了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集团公司的三支人才队伍的总量不断增大,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不断增多,人才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在管理经营、新产品开发、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公关、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少数民族各类人才数量逐年增长,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不断完善。

后勤十三五规划

后勤十三五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学校后勤总体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一)总体指导思想。

后勤服务集团“十三五”期间始终坚持“三服务、三育人”的根本宗旨,紧紧围绕学院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为目标,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与之相配套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与此同时不遗余力地推进绿色低碳校园建设和后勤文化建设,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满意的后勤、创先的后勤、高效的后勤、和谐的后勤”。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服务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员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宗旨,充分体现后勤工作的教育属性和公益性。

2.坚持四个“有利于”和绩效优先为导向的原则,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判断标准。

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向,始终把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坚持“按劳分配、按贡献大小分配”,建立和完善后勤集团薪酬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地制订分配方案。

3.坚持“创新发展”、“质量第一”的原则,整合资源,优化机构设置,以行业标准对后勤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各项管理及服务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二、“十三五”期间学校后勤发展目标(一)建立“四个后勤”的总体目标。

1.建立“满意的后勤”,打造体制机制比较合理,工作比较高效,师生比较满意的后勤,使集团服务质量师生满意度的整体目标达到85%以上。

2.建立“高效的后勤”,打造成为运行高效、执行力与应急处理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综合效益的后勤服务集团。

3.建立“和谐的后勤”,打造和谐后勤文化,塑造后勤爱校如家、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求实创新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共事精神。

(二)“十三五”期间,后勤各中心结合实际,明确自身定位,分别提出各自的发展目标。

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政办发〔2016〕76号附件8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一)产业发展现状。

1.主要经济指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化工业实现平稳增长。

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年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15年,全省石化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石化行业第五位,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税金列全省工业第一位,占比%。

加工能力90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对二甲苯(PX)14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1340万吨/年,轮胎3000万条/年。

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生产平稳,原油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

“十二五”中前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开采业经济效益水平较高;2014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快速大幅下跌,开采业出现大幅亏损。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定,每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在6300~6600万吨之间,成品油年产量保持在3500~3850万吨之间。

受前期高油价及成品油定价机制等因素影响,我省石油加工业在“十二五”时期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亿元,在2013年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之后,亏损额大幅下降。

化学工业:“十二五”时期,有机化工原料得到较快发展,乙烯、PTA等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能已跃居全国前列;精细化工产品门类齐全,精细化率逐年提升,但化工新材料及高端专用化学品发展相对缓慢。

企业1836家,资产总额亿元。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家,石油加工业238家,化学工业1597家。

中央企业:中石油8家企业(7家炼厂和1家油田)、兵器北方华锦集团、沈阳化工集团、中海沥青等11家央企,在我省石化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

民营企业:“十二五”时期,行业新增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分别是恒力石化、逸盛大化、福佳·大化、盘锦北燃。

中石化发布“十三五”发展规划,这五年将这么干!

中石化发布“十三五”发展规划,这五年将这么干!

8月2日,历时近2年编制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积极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把握新常态下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新机遇,认识新形势下的新风险新挑战,结合中国石化新时期下发展的新特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统筹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把破解难题、推动改革、引领创新作为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举措。

《规划》的主要思路可以浓缩为“围绕1个愿景、贯彻3大要求、强化5大理念、实施5大战略、抓好6个统筹、聚焦8大重点,做好8个增值、落实4个保障、完成3大布局”,为公司明确了发展方向,给业务板块提供了发展依据,为广大干部职工描绘了美好愿景,成为员工凝心聚力的纽带,对中国石化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石化“十三五”发展主要思路图解(点击图片看大图)《规划》作为中国石化“十三五”期间发展的行动总纲领,在编制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规划,与各项专项规划、地方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进行紧密衔接,确保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深化改革要求。

《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能源革命发展趋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尤其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为基石,以党的建设为保障,更加注重价值引领、创新驱动、资源统筹、开放合作、绿色低碳,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努力做强做优做大、打造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奠定坚实基础,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用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制度的优越性。

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旨在为集团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提供支持,达成“十三五”战略目标。

以下是该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人才发展现状截至2015年底,集团公司共有名正式员工,其中男性员工占69.8%,女性员工占30.2%。

少数民族员工占18.74%。

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11.29%,大专学历员工占23.84%。

1.三支队伍占比情况集团公司现有671名管理人员,2131名技术人员和名技能人员。

2.管理人员队伍现状管理人才队伍现有120名集团公司级管理人员和551名子公司级管理人员。

其中女性管理人员82人,少数民族管理人员39人,80后管理人员(35岁以下)238人。

3.技术人才队伍各层级占比情况集团公司现有3名高级技术人员,12名副高级技术人员,37名主任级技术人员和219名副主任级技术人员。

高端技术人才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2.71%。

4.技能人才队伍各层级占比情况集团公司现有7名高级技师,50名技师,197名高级工,1485名中级工和1818名初级工。

高级技能人才占技能人员总数的1.74%。

二、“十二五”期间人才发展取得的成绩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十二五”期间人才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集团公司的三支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大,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不断增多,人才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各类人才在管理经营、新产品开发、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公关、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少数民族各类人才数量逐年增长,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d。

the Group Company made XXX。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alent team does not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Group Company's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the n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strateg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海翔集团五年发展战略规划(2017—2021)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四月一、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1、纺织行业发展改变是必然趋势我国是纺织大国,但并非纺织强国。

特别是作为纺织品深加工、精加工和提高附加值关键链条的染整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设备及环保意识和设施,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

这不仅已经成为整个纺织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同时导致了我国环保型纺织品的开发薄弱,产品不能与国际绿色纺织品市场趋势相适应,纺织纤维原料及纺织品服装生产的综合竞争力不高的局面。

因此,为适应国际市场发展趋势,保持我们已经取得的世界纺织贸易、生产大国的地位,“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实现印染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轻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特编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轻工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强盛的核心路径金融危机使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强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来重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实体经济。

2015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全面部署推进强国制造战略,实施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主要从生产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新业态新模式等五个方面。

3、产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推进用信息技术支撑工业转型进级,借助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工业化,以信息化手段保障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在产业产品研发设计、出产过程控制、企业治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等环节全面推进,有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安全生产。

4、临海产业集群整体的水平提升的需要杜桥未来城市规划格局主要是在临港新城规划这个大框架下,按照“拓南启东提西、改老建新”思路,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作为临港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外交通、用地布局、公共基础设施等规划上都会做到与临港新城的规划衔接。

建设以“临海副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新型城市,市区内的企业已严重影响杜桥城市整体形象。

通过本次整合,进一步提升“临海·中国户外家具及庭院休闲用品出口基地”产业集群整体的水平。

二、公司发展现状东海翔集团经过这几年的产业发展整合升级,生产规模及综合竞争能力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台州市东海包装制造有限公司和台州东海塑料品制造有限公司通过搬迁整合,促进了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次整合升级,集团成立了台州东海翔织造有限公司和台州东海翔染整有限公司,延伸细化产业链,向上流产品发展,创企业自主品牌,同时,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品,一方面能通过采用节能、高效、无污染的技术,改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目的;另一方面,又通过生产出满足当今绿色纺织品需求潮流的产品,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竞争优势,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再则通过绿色染整,将使企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直接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优化,实现企业成为“以环境保护为中心,提供‘绿色’纺织品生产与技术的研发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

集团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增长、治理整顿等阶段,现已到了调整提高、树立品牌的阶段。

各个企业已完成了原始积累、完成了扩大再生产的阶段,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又通过开发现有产品相关联和衍生产品,生产出满足当今绿色纺织品需求潮流的品种,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竞争优势,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并开始追求市场最大化、国际竞争力、品牌效应等目标。

通过集团企业的整合升级建设,引导企业发展传统的优势产品,开发新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培养名牌产品,以期形成国内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专业化加工基地。

三、企业基本情况1、企业概况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股份制民营企业。

公司现有职工458人,拥有一组实力强大的管理团队,使得销售额逐年递增,公司2016年度总资产达到101947万元,销售额达到76372万元,固定资产总额28475万元。

主要产品有:太阳伞布、帐篷布、箱包布、色织布、奥力芬环保布、亚克力阳光面料等各种旅游休闲用品面料。

公司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声誉关系,贷款均能按期偿还,资信等级为AAA,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工业十强和“1217”工程管理重点企业,台州市“513”工程企业。

2011年,东海翔公司的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纺织印染废水经技术处理通过省环保厅推荐,属国家环保专利技术。

公司荣获省清洁生产企业;2008年东海翔集团研发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011年被认定为技术中心;东海翔公司和塑料品公司被确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塑料品公司的特斯林产品,2012年被授予临海市政府质量奖,2013年被授予台州市政府质量奖、东海翔公司被评为2013年度质量强市工作先进集体、台州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

公司在董事长的关心和支持下,现已形成了一个以总经理为核心的具有专业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工作干劲足的管理团队。

我公司还不断引进年轻、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军,不断充实我公司的管理团队。

东海翔公司客户遍及全国各地,产品还出口到东南亚、欧洲、中东和北美等国家,国际注册了36个国家的商标。

根据浙江省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行业协会统计,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2013——2015年度这三年在产业用纺织品中,销售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各项经济指标在同行业均位居前三位,在同行业内享有广泛知名度。

公司遵照“重合同、守信用”的原则,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浙江省诚信企业、浙江省节能减排先进单位、浙江省绿色企业和浙江省清洁生产企业。

2010年,东海翔集团向市政府申请建设生态科技工业园区作为集团资源整合、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已得到省规划专家组的评审和市政府的批准。

集团新工业园区规划征用土地600多亩,投资13亿元,建设“东海翔科技生态工业园”,计划在今后五年内将达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实现税利3亿元,安置社会人员3000余人。

集团将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户外休闲产业用品面料供应商,化纤后加工制造业全国龙头企业。

目前,东海翔工业园一期和二期工程已建设完工,包装、塑料、汉涌三个公司已搬迁完毕并顺利投产,台州东海翔织造也已经搬迁完成并开始生产。

三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计划今年9月份完工并投产,一、二、三期总占地450亩,建筑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

东海翔集团,一颗民营企业的希望之星,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的冲洗,逐渐呈现出真金不怕火炼企业经济实力,紧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潮流,在竞争中壮大,在创新中成长。

2、企业主营业务涉及的行业领域公司专业从事太阳伞布、色织窗沿布、奥力芬环保布、箱包布、帐篷布、涤纶短纤、春亚纺、四面弹、亚克力面料等产业用布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是中国最大的产业用布生产基地之一。

产品品种规格齐全,产品质量均达到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有的产品达到了国际ISO、美国AATCC及英国BS的一些标准。

奥力芬环保布填补国内空白,色织窗沿蓬布国内首创,特斯林网布工艺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

奥力芬环保布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还被美国联邦科技质量评价委员会评定为高质量科技新产品,公司产品色织窗沿蓬布被法国科技质量监督评价委员会评定为高质量科技新产品和向欧盟市场推荐产品。

公司产品属于国家税务总局重点扶持的,国内拟培育的全国性制造中心12个和拟培育的全国重要产业基地26个之一。

公司的客户遍及全国各地,产品还出口到东南亚、欧洲、中东和北美等国家。

公司遵照“重合同、守信用”的原则,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浙江省诚信企业。

公司经浙江省外贸经济合作厅批准为进出口经营自主权企业,并已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有效地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企业创新竞争力分析作为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龙头企业,东海翔集团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总结、固化既有的创新成果,使内部技术体系标准化、计量化、规范化、系列化,同时还致力于研究相关产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从而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在自身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推动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

我公司一直坚持不懈作出努力,持续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不断获得技术创新系列荣誉,为行业企业起到龙头示范作用。

2011年,东海翔公司的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纺织印染废水经技术处理通过省环保厅推荐,属国家环保专利技术;2009年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建筑用曲臂遮阳篷》的制订,2011年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承担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行业标准《野营帐篷》的制订。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带动和辐射同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显示了东海翔集团较强的综合竞争能力。

四、企业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1、远景发展目标完成东海翔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 EIP)的建设,建成一个利用工业生态学及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思想来规划和运行的工业园区。

它不仅强调园区内的各成员内部实现清洁生产、减少废物排放之外,同时强调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和参与,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形成物质的循环利用,使企业得到最大的收益,使园区对外界的废物排放趋于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实现企业成为“以环境保护为中心,提供‘绿色’纺织品生产与技术的研发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

将集团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户外休闲产业用品面料供应商,化纤后加工制造业全国龙头企业。

2、指导思想抓住国家纺织、轻工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历史机遇,对东海翔集团公司所属各公司进行整合升级,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建设。

突出优化品种,提高质量,扩大出口;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用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发展,推进机电一体化、连续化进程;坚持与时俱进,发挥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倡导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共赢和提升。

3、发展思路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下,采取多元化的战略方针,企业在把握好现有产品的市场前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发挥原创技术,提升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