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工业建设与布局

合集下载

工业布局及工业地域类型(51张ppt)

工业布局及工业地域类型(51张ppt)
分别考查“工业分散” 和“工业集聚”的好处
课堂活动: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 19 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 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 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 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 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 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 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
世界主要工业区分布 目前,世界上规模宏伟的工业区有欧洲西部工业区、
北美工业区、俄罗斯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区等。
二、世界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世界工业迅速发展,技术工艺不断提升,工业布局日趋优化。 主要表现在: (1)工业基地向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地域条件,以优势工业部门为主导,许多地方建成了现 代化综合工业基地。 (2)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工业布局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如北半球中纬度形成了一系列加工制造业 地带。同时,随着交通运输的改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趋于网络化,使得一些新型工业的布局相 对分散。 (3)工业布局在近原料地、近燃料地、近消费地、临海型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临空型、科技型的新布局类 型。 (4)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布局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工业生产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亚 洲太平洋地区工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新兴的加工制造业中心。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紧张、交通拥挤

工厂布局分析与设计ppt课件

工厂布局分析与设计ppt课件
按照产品类别进行布局,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工厂布局类型与特点
优点
生产灵活性高,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
缺点
设备利用率较低,管理难度较大。
工厂布局类型与特点
01
特点
结合工艺导向和产品导向布局的特点,适用于多品种、批 量生产。
02
优点
兼顾生产效率和柔性,适应多种生产需求。
03
缺点
布局规划和管理难度较大。
空间需求预测
预测生产空间需求
根据生产计划和产量预测,估算 所需的生产空间大小,包括设备
占地面积、物料存储空间等。
分析空间利用现状
研究现有生产空间的利用情况, 包括空间利用率、空间布局合理
性等,为空间规划提供依据。
优化空间规划方案
针对空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 出改进措施,如重新规划空间布 局、提高空间利用率等,以满足
布局特点
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清洁和维护;设置独立的更衣 室和消毒间,保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
实施效果
新布局有效提高了食品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 低了生产成本和食品安全风险。
案例三: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工厂布局改善
改善背景
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增大等问题,需要通过改善工厂布局来提高生产效率 和降低成本。
改善措施
重新规划生产区域和物流通道,实现生产流程的简化和物料搬运的减少;采用先进的生 产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
实施效果
改善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25%,成本降低了15%,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案例四:某电子产品组装厂布局调整
调整原因
随着产品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原有布局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需要进行调整。
04 工厂布局优化方法

工厂布局分析与设计 PPT

工厂布局分析与设计 PPT
4,5,129,10,12,13,512,13,91,54,2,1,9,12,139149,12,138,6,5,11,3,2,109,29,148,5,3,2,18,5,3,211,7
7,87,84,11,145,7,8,10,11,142,10,113,7,10,118,10,11,12,135,3,2,1,9,10,11,12,136,3,2,1,10,1178,7,6,5,4,3,12,13,148,7,6,5,4,3,2,12,1311,10,7,6,1410,8,11,7,612,10,2,3
AAAIAUAOOAUEE
EOUEUUUUOUUU
OUIAUOUUAUO
OIUEOUUOEU
AUUIUUUOE
UUOUUUUI
UOUUOUO
IOUIOI
EUOII
IOOI
OOU
IU
I
2)相互关系Worksheet制作
4、Layout分析及方法
排列所有活动部门
相互关系表(AEIOUX)的排列
统计活动间的相互关系图
-制造工程/装配顺序-设备所需台数及规格-人力资源所需计划-作业方式的构思-现场及部门的区分-管理及服务的要求功能-搬运及库存系统运营 方式的构思
-决定阶层构成要素-物流及工程流程分析-决定工厂生产率-space 计划-各要素间的搬运强度 /接近性评价-各构成要素的规划分配-评审物流设备
-最终建筑布局计划-作业区域或设备配置 方案-办公区域计划-布局方案评价-主计划建立
布局改善项目选择
Project推进计划
前题条件-P-Q-范围-level
环境条件-上流阶层-管理方针-管理体系
限制条件-期间/技术-资源-设备限制-法规限制

工厂布局设计ppt课件

工厂布局设计ppt课件
将最终确定的布局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包括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等。
02
CHAPTER
工厂现状分析
绘制工厂的生产流程图,明确各个生产环节和工艺步骤。
生产流程图
关键工艺分析
生产效率评估
对生产流程中的关键工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工艺特点、影响因素等。
对生产流程的效率进行评估,找出瓶颈环节和浪费现象。
01
流水线布局
按产品加工流程,将设备和人员排列成一条直线,实现高效、连续的生产。
02
集群布局
将相同或相似产品的生产线集中在一起,方便管理和资源共享。
按工艺流程将设备和人员分组,每组完成一部分工艺,各组之间通过物料搬运实现联系。
功能布局
适用于大型、重型设备或固定位置的生产,如大型机床、铸造设备等。
定位布局
进行空间分析
优化设施布局
输出布局图纸和报告
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对设施布局模型进行分析,找出空间利用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优化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对设施布局进行优化,包括设备的重新排列、通道的调整等。
将优化后的设施布局输出为图纸和报告,供决策者参考和实施。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的工厂环境,对工厂布局进行模拟和评估。
A
B
C
D
适用范围
产品导向布局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工艺导向布局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混合导向布局适用于中等批量生产。
灵活性
产品导向布局灵活性较差;工艺导向布局灵活性较好;混合导向布局灵活性适中。
物料搬运
产品导向布局物料搬运简单、直接;工艺导向布局物料搬运复杂、迂回;混合导向布局物料搬运适中。
设备利用率
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如生产区、仓储区、办公区等,进行合理的设施布置和空间划分。

精选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PowerPoint演示文稿

精选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PowerPoint演示文稿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教学过程 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第四节 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一、新中国工业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调整工业生产和布局以开发能源为重点的工矿业→和交通运输建设→调整轻重工业比例和速度→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使生产力布局合理化
第二课时:三、我国主要的工业地区和地带1.沪宁杭工业区 2.京津唐工业区 3.辽中南工业区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区5.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6.长江沿岸工业地带7.东部沿海工业地带四、消除工业“三废”,搞好环境保护

教学课件第六章区域工业布局

教学课件第六章区域工业布局

• 二、工业布局的类型
• 1、地点布局
• 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工业项目 的区域选址。二汽选址的例子。
• 2、厂址布局
• 在工业地点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工业项目 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地区的具体条件,综合考 虑厂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用地面积、水源、 能源保障、对外交通、企业间协作,与现有城 镇居民点的位置的关系,基建工程量、投资大 小,环境影响等,选择总体效果最优的建厂地 址。
• 2、影响机械工业布局的因素
• (1)原料供应状况:
• 耗费大量原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所以钢铁基 地往往是重型机械和工业设备制造业基地。
• (2)市场需求:按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布局,避免 重复投资造成产品过剩。
政策,也是工业布局的一项重要原则。
• 2、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是一个部门技术水 平的重要标志。
• 3、综合利用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 • 4、工业布局应重视保护环境原则。
• 五、工业布局要与区域城镇居民点体系相 结合。
• 1、工业建设往往形成新的城镇,它既影响 地区的工业布局结构,又影响居民点体系 布局,因此应考虑它对居民点体系演化的 作用。
• 2、工业区选址尽量靠近城镇,以节约基础 设施建设费用。
• 3、工业选点与布局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 服从城市发展的大局。
• 六、国防安全的原则 • 1、考虑战备的要求和战争破坏的因素。 • 2、防止自然灾害时的安全隐患。
第四节 工业选点与选址的基本要求
• 一、工业选点的基本要求 • 1、应明确其任务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技术经
• ②运量大。
• ③投资少,建设也较容易。管道只及铁路 投资的45%左右,对地形、地质条件的要 求也比铁路低。
• ④成本低,输送能耗少。

工业(教学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工业(教学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工业部门的战略配置,


区域工业综合布局;

微观上是指工业 企业的布局(主 要是厂址选择), 工业点的布局等。
探究二 工业布局
工业区是工业布局的地域表现形式。
现代工业生产及其地域组 织形式要求对工业企业群进行 成组布局,在一定地域上,较 紧凑地分布着以一个较大型的 工业企业为骨干而组成的企业 群,彼此进行协作、配套生产, 或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从而形 成工业区。
印度班加罗尔 日本筑波
德国慕尼黑 美国硅谷
探究二 工业布局
欧洲西部工
传 业区 统 工 俄罗斯西部 业 工业区 区
北美工业区
日本太平洋 沿岸工业区
形成条件
工业部门
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资源; 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多优 良港湾;工业基础好,科技
纺织、钢铁、机械制 造、石油、化学、电 子等
力量雄厚;市场广阔
探究二 工业布局
按主导区位分类
围绕某个大型工业企业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其位置由核心工厂的区位因 素而定。例如钢铁工业区的位置就因核心工厂区位因素的变化而经历了由 煤炭一铁矿区位到港口区位的变化。整个世界的工业区类型也可根据核心 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大致分为煤铁复合型、临海型、临空型等三大类。
分类 出现时间 技术条件
探究二 工业布局
工业基地向大 型化、综合化 的方向发展
根据地域条件, 以优势工业部门 为主导,许多地 方建成了现代化 综合工业基地。
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 结合。
工业布局在地域上相对集中, 如北半球中纬度形成了一系 列加工制造业地带。同时, 随着交通运输的改进和信息 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趋于 网络化,使得一些新型工业 的布局相对分散。

工厂布局设计方案课件(版)

工厂布局设计方案课件(版)

工厂布局设计方案课件一、引言工厂布局是工厂建设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布局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工厂布局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帮助您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工厂布局。

二、工厂布局设计原则1.流畅性原则:确保生产线上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畅,避免交叉和迂回。

2.安全性原则: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灵活性原则:考虑未来可能的生产需求变化,使工厂布局具有一定的调整和扩展空间。

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5.人性化原则: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三、工厂布局设计方法1.系统布局法:通过对工厂的整体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和关系。

2.模块布局法:将工厂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分别进行布局设计,将各模块整合在一起。

3.仿真布局法: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工厂的生产过程,优化布局方案。

四、工厂布局设计步骤1.明确工厂的生产目标和需求,包括产品种类、产量、工艺流程等。

2.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如设备参数、工艺要求、人员配置等。

3.制定初步布局方案,包括各功能区域的划分、设备布局、物流线路等。

4.对初步布局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考虑生产效率、安全、成本等因素。

5.确定最终布局方案,绘制详细的布局图和施工图。

6.实施布局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整。

五、案例分析以某汽车制造厂为例,通过对工厂的生产目标和需求进行分析,采用系统布局法进行设计。

将工厂划分为生产区、仓储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域。

然后,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各区域的布局和设备配置。

通过仿真技术对布局方案进行优化,确保生产效率和安全。

六、总结工厂布局设计是工厂建设的关键环节,关系到生产效率、安全、成本等方面。

本课件介绍了工厂布局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希望本课件对您在工厂布局设计方面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工业布局的地区特色逐渐明显。电子及通信 设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江苏、上海、 北京与福建;家用电器、轻工、食品、纺织、服装 等行业的生产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遍发展。
(3)、已经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 珠江三角洲4个工业——城市集聚区,以及规模相对 较少的集聚区(胶济沿线、松嫩地区、成渝地区), 共同搭建了我国区域空间的经济格局。
➢ 除了西藏自治区以外,所有省(市、区)都有了一批大 中型工业企业;都具有一定规模的能源、原材料和消费 品生产。
➢ 一些工业大省(市)已经建立了较强的工业生产体系, 出现了一批工业大省: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 、河北、上海、辽宁、福建、黑龙江、四川、湖北、湖 南、山西、天津、安徽、北京、陕西、江西、内蒙等。
Ⅰ、长江三角洲地区
① 范围: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 苏州、南通、杨州、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 等。(1+12)
② 现状与特点:中国最大、结构完整、实力最强的综合 性工业基地。工业结构显著特点是轻工业比例略大于 重工业,结构比较协调,工业部门行业齐全,技术水 平高,内外分工协作较佳。
3. 重工业化持续发展时期(1992年以来):1992年 轻工业比重为47%,2003年已下降到35%,重工业 由53%上升至65%;且工业结构出现三大变化特点。
工业结构表现出三大变化特征
第一,重工业化过程不断加深,交通机械、电子及通信设 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作为深加工工业的代表性行 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生物和医药等作为高新技术产业 的代表发展迅速,表现出深加工化过程和高技术化过程;
③ 发展方向:进一步发挥优势,加快调整工业结构和改善 工业布局;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通过天津新区等工业 生产基地的建设,提升本区在全国工业中的地位。
③ 发展方向: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使高新技 术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带头产业;加快发展外向型工 业和名优产品,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强化外引内联、 分工协作功能。
Ⅱ、京津唐地区
① 范围: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包括唐山、秦皇岛、廊坊、 保定、石家庄等。(2+5)
②重工业比重略大于轻工业,工业结构也 较为协调。采掘业比较发达,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本地 资源基础;棉花和农副产品较为丰富,轻工原料自给率 高。工业区位优越。工业门类较全,以机械、化工、冶 金、纺织、食品为主,是中国未来石油化工、钢材、汽 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食品工业的重要基地。
(二)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动
工业结构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1. 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1952-1978年):抑制消费、 “以农补工、以轻补重”,强制推行重工业优先 发展战略。重工业比重从1952年的35.5%上升到 1978年的55%,重型工业特征明显。
2.
但要注意两点:一是重工业化过程是在轻工
24950
10000 0 120
271
325
546
828 12451997 34496858
1952
1962
1970
1980
1990
2000
图1 1952-2005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
2. 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和主体产业。
1949年
2000年
图2 工业在GDP中的比重
2005年
3. 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第二,重视基础工业的发展,能源、原材料、重化工和基 础设施建设受到重视;
第三,地区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开始弱化,地区间产业结 构开始有所分异,一些地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 优势产业逐渐形成,但地区发展差异仍然很大。
(三)工业布局的变化
1、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解决众多地区工业 的空缺和满足战备的需要,采取均衡布局战略, 布局重点在内地,并尽可能与原料、燃料产区相 适应。经过“三线”建设等,初步形成了全国生 产力布局的基本框架,改变了工业偏集于东部沿 海的局面。
第二阶段 (1979—):实施 效率优先的发展 战略,对东部沿 海地带和长江沿 岸地带实行优先、 重点发展,形成 了“T”字形的战 略布局结构。
2、工业布局已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分工和布局特色。
(1)、工业布局分异明显。从南北差异来看,“北 重南轻”,北方地区主要以能源、原材料开采以及 中间产品生产工业为主;而南方以轻纺工业和制造 业为主;从东中西来看,中西部以开发矿产资源以 及发展原材料工业为主,东部主要发展加工制造业, 呈现出“资源——加工”的东西差异。
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基础上进行的;二是在重工
业内部,包括采掘业和原材料在内的初级产品比
重较大(东部45.3%、中部50.3%、西部46.4%)。
2. 轻工业比重迅速上升时期(1978-1992年):尤 其是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比重上升的幅度较 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比重一直保持在50% 左右;出现“小而全、大而全”的地区工业格局。
5. 各地区工业生产能力与增长态势差距很大。
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 90年代以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均在15%以上;
近年来,安徽、江西、河南等中部省份,工业生产的 增长速度高达20%以上;
增长较慢的:一是西部的部分省份,如甘肃、陕西、 云南和贵州;二是东部地区的一些老工业基地,如辽 宁、北京、山西等。
第五节 工业建设 与经济布局
一、工业化进程(三个问题,重点) 二、经济发展 三、区域开发与布局
一、工业化进程
(一)中国工业发展的特征
1949年以来, 平均年增长 超过13%。
1、工业发展的基础差,但发展迅猛。
80000 70000
(单位:亿元)
76913
60000
50000
40000
40033
30000 20000
➢ 相继建立了冶金、机械、电子、化学工业等传 统部门;一些新兴工业,如航天工业、电子工 业与核工业等,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形成 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覆盖工业生产各个行 业的产业体系。
➢ 钢、原煤、水泥、布、电视机等工业品产量居 世界第一,一些重要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茅。
4. 工业布局基本上是在全国范围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