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合集下载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标签:忘记填写标签了收藏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

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

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一、在培养幼儿生活卫生良好习惯方面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

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在进餐时就要孩子养成不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讲故事的好习惯,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并把餐具、椅子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要养成饭后擦嘴、漱口的习惯;又比如睡觉前要小便、学习自己脱衣服的同时要养成既叠好又不乱放衣服的好习惯;在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幼儿养成独立和不依赖于成人的性格。

从孩子独立用勺吃饭到用筷吃饭,从用杯子喝水到会漱口,会正确洗手,会系扣子和鞋带,会盖被自己睡觉和整理床铺等等,这些能力是怎样养成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帮助下孩子独立地做就可以渐渐学会,贵在让孩子练习,开始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怕太费时间,要有耐心,要让孩子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

教会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会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会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肥胖、近视、缺乏运动等。

因此,教会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养成多样化、均衡的饮食习惯。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和垃圾食品。

适量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此外,培养孩子们的饮食礼仪也是很重要的,教会他们懂得尊重食物、珍惜食物,不挑食、不浪费。

其次,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发育至关重要。

养成规律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是保持孩子健康的关键。

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免疫力,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问题。

因此,父母要注意孩子的睡眠质量,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再次,适量的运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现代社会,很多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长时间玩手机、电脑,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游泳、篮球等,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增强体质。

适量的运动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体魄和意志力。

此外,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教会孩子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环。

教会孩子养成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的好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

还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房间整洁、定期清洁牙齿等,让他们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最后,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教会孩子正确处理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教会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心理健康,是构建孩子健康体魄的基石。

只有在健康的体魄基础上,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学习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学习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学习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都应该重视幼儿时期的生活习惯养成,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1. 规律作息时间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

幼儿每天的起床、吃饭、睡觉时间应该尽量固定,让他们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

良好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幼儿维持身体的生物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有利于大脑发育和学习记忆。

2. 营养均衡饮食营养均衡的饮食对幼儿的健康和学习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合理搭配幼儿的膳食,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多给幼儿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和零食,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

3. 定期运动锻炼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定期运动锻炼对于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户外活动、体育课程或者游戏,让他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培养运动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果。

4.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保护幼儿健康。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教导幼儿养成勤洗手、勤换衣、勤通风等卫生习惯,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整洁。

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预防意外伤害。

5.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除了生活习惯外,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促进幼儿学习的关键。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耐心性格、积极思维等学习态度,并培养他们爱读书、爱学习、勤思考、勤动手等学习方法。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

结语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对于促进幼儿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共同努力,从小事做起,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运动、卫生和学习等各方面的生活习惯,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茁壮成长,展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英国作家普德曼曾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的行为所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因此要培养一位优秀的孩子抓好养成教育,就应当应当从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入手。

究竟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就是一个人烙印在潜意识的自动化反应,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连接。

这是我们的意识逐渐进入潜意识的反应,而且这种反应是自动化的。

比如我们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开车行为,尤其是开手动挡的车,一开始学开车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什么时候加档,什么时候减挡,刚开始学车特别累,因为要用到头脑意识层去高度集中注意力,开来开去,熟练了,就不经大脑了,手就自动加减挡了,也不会感觉特别累了。

当我们动用潜意识时是不用大脑去刻意想,不用意识,就把这件事做了,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在巴黎有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平静地说,是在幼儿园。

提问者非常惊讶,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老人耐心地回答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段对话是耐人寻味的,从幼儿园学到的最为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

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说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

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在儿童时期特别在幼儿园和小学期间是养成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

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培养起来的习惯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走向成功。

好习惯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怎么培养呢?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好习惯,从小养,伴我行,益终生

好习惯,从小养,伴我行,益终生

好习惯,从小养,伴我行,益终生1. 引言1.1 习惯的重要性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进行的行为或思维方式,可以说习惯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习惯不仅仅是单一的行为,更是一种积累的结果,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正因为如此,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个人品格形成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习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品质。

一个人的品质是通过日常行为的累积体现出来的,良好的习惯能够塑造一个人的品格,使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格。

习惯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避免危险,从而提升生活品质。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壮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好的习惯能够引导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道路,使其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取得更多的成就。

习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我们应该重视养成良好的习惯,让良好的习惯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2000字完】2. 正文2.1 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效率,增强自律性,促进健康生活,培养良好的品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定的意志,但一旦养成了好习惯,便能够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会在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养成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

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在当今社会,人们所面临的各种事务和任务都是需要花费时间来完成的。

如果我们能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就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多的目标和梦想。

养成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更加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通过养成好习惯,我们可以建立起一种高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好习惯益终身学习心得

好习惯益终身学习心得

好习惯益终身学习心得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能够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水平.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水平.习惯越自然越好,水平越增强越好.”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大师杜威.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正确时期.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逐步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逐步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逐步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能够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家长参加好习惯受益终生培训心得

家长参加好习惯受益终生培训心得

家长参加好习惯受益终生培训心得
作为一名家长,我非常重视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因此,当得知有一场好习惯受益终生培训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

在这场培训中,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心得感悟。

首先,这场培训深刻地教育了我好习惯的重要性。

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规律、有序,提高我们的效率和品质。

它可以让我们摆脱坏习惯的束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健康。

而且,好习惯是我们日后成功的重要基础。

因此,我深深地意识到了要尽可能早地培养好孩子的习惯,以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其次,这场培训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养成好习惯。

在这里,我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练习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盲目模仿他人。

同时,我们还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而不是只凭意志力去改变。

此外,我们还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并通过记录落实计划来巩固良好的习惯。

最后,这场培训还让我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广义上的家庭教育包括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启蒙教育、生活指导等诸多方面。

因此,家长本身不仅要学会养成好习惯,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树立好习惯。

这样,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素养,为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场好习惯受益终生培训,我收获了很多。

不仅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还学习到了从具体事件入手,以科学方法养成好习惯的技巧。

同时,培训也让我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更激发我作为一名家长更加努力地去引导孩子成长。

总之,这是一次很有收获的体验,让我的家庭教育之路更加清晰、明确。

养成这七个好习惯,孩子未来受益终生!

养成这七个好习惯,孩子未来受益终生!

养成这七个好习惯,孩子未来受益终生!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良好习惯。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 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如同自然发生的行为一样。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希望家长们能让孩子们养成这七个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1、从语言开始文明习惯的培养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文明语言习惯的培养从礼貌用语做起,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是一个懂礼貌、有教养、举止文雅的人。

接着在牙牙学语之时,开始不断练习之前学到、现在正不断学习的各种词语和句式。

一个孩子正是从“谢谢,请,对不起……”这些不起眼的日常词语开始他的语言成长之路。

如果父母平日说话就是温和有礼貌,再加上日后亲子阅读里多给孩子接触诗歌、经典、文学作品等,那么这个孩子的语言素养一定不会差。

优美的语言能慢慢发酵出说话和气、举止文雅的好气质。

2、从进食培养孩子的规则习惯进食是培养孩子规则习惯最重要的契机。

家长可以从细节做起:教孩子正确拿筷子的方法、等大人动筷子后才能吃、吃饭时手扶着饭碗、咽下嘴里饭菜再说话、吃饭时不要吧唧嘴、喝汤时不要发出响声、禁止用筷子敲打饭碗、不能随便更换座位、不能将筷子插在盛着米饭的碗里,以及吃完饭后碗里要一干二净、添饭时不能说“要饭”或者“再要一碗”。

吃饭是一个孩子每天要经历好几次的事情,所以通过吃饭养成孩子的规则意识,这个契机非常重要。

3、从自己穿衣开始培养劳动习惯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应该从小培养的行为习惯,现在父母常常会过度保护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觉得他们太小了,长大一些了,又心疼孩子忙着学习没时间,生活上这些小事都处处代劳,这样孩子就一再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自然难以培养起自立的品格。

其实家长不要以为这些生活琐事不值一提——孩子自立的意识正是从穿衣、穿鞋穿袜开始的;责任感正是从帮助爸爸妈妈洗碗扫地抹桌开始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从自主自己的生活开始的;自信正是从轻松掌控自己的生活开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一)习惯始自生活点滴
三四岁之前是宝宝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从出生那天起,孩子就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应对生活的挑战,最初他们主要依靠先天反射,以后慢慢尝试和模仿新的办法,一点一点建立起独特的行为模式。

宝宝的每一个举动都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反馈回来,促使宝宝维持或者改变行为方式,这样一个过程不断重复,印刻在孩子的脑子里渐渐就会形成习惯。

比方说,宝宝天生敏感,拉了尿了出汗了,尿布或衣服贴着身体不舒服,他总是不停地哭闹,引得家长每次都须尽可能快的帮他换掉。

长大一些见到衣服脏了,宝宝主动告诉家长,马上就可以换上干净衣服并得到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

再比如闹闹,开始尿在地上的时候,听到妈妈笑着说“看你这个小坏蛋,又给妈妈画地图了”,他还以为是表扬,渐渐从无意的行为变成了故意的举动,后来这样的行为遭到了家长的惩罚,被冷落到一边的他,发现只有四处拉尿才能立刻引来家长的关照,不经意间就形成了随处便溺的坏习惯。

生活的点滴表面上看不起眼,但家长的反应和态度却会对宝宝产生很大的影响,将来孩子是仔细还是马虎,做事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喜欢读书还是讨厌学习,乐于交往还是我行我素,许许多多的习惯都是通过生活小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积累而养成的。

(二)习惯养成不易改
人的行为有一种定式倾向,就是喜欢用熟悉的动作、语言和思维去处理事务,因为熟悉的办法最省力,小孩子也不例外。

有的孩子挑食,最初常常是偶然因素,看到某些东西没食欲或者吃了不舒服,以后见到它们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时间一长挑拣惯了,有些食物就再也吃不进了。

养成习惯需要相对长期的过程,但习惯一旦形成改起来可就难了。

同一种行为不断重复,在大脑中渐渐形成固定的神经回路,这种反应模式就会固定下来,难以甚至无法改变。

就像小孩子学结巴,开始是因为好玩,等到自己变成口吃,若不尽早强化治疗将致终生无法纠正。

俗话说:山河易改秉性难移。

家长一定要从小注意,防止宝宝养成坏习惯。

(三)培养良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不良的恶习则会贻害孩子一生。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并从以下几方面付诸行动。

1、极鼓励和夸奖宝宝良好的行为;
2、对孩子的不良表现进行一贯的冷淡或限制;
3、以身作则为宝宝树立模仿的榜样;
4、请孩子监督检查家长的坏习惯;
5、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宝宝良好的行为模式。

家长应该从大处着眼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小处着手在日常生活中检点宝宝的行为和自己的表现,有意识的引导宝宝发展良好的行为模式。

只要闹闹的家长从现在开始,冷淡他随处便溺的表现,要求他定时坐盆大小便,同时鼓励闹闹跟姥姥一起收拾玩具,并及时表扬他的进步,相信用不了多久,闹闹就会用行动
证明自己是个真真正正的好孩子。

还要注意培养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学前准备中,让他们学会自己铺床叠被,自己起床,脱穿衣服、鞋、袜,学会洗脸、洗脚、漱口、刷牙,学会摆放、洗刷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

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会自己取放玩具、图书、其他用具等。

●教孩子自我管理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书包里乱得像“纸篓”,只好父母代劳。

其实坏习惯的成因就是学前期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从现在开始,就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要懂得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玩教具等。

●孩子生活规律化
小学生活正规而有序。

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什么时间不该做什么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如该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收拾利索才能去看电视和玩;教孩子养成早起、早睡,按时吃饭的习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