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04-10高考诗歌鉴赏(附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2004 江苏卷)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2005 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2006 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8 分)(2007 江苏卷)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 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有答案

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有答案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题练习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次韵几复①和答所寄黄庭坚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②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

时几复由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

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

②作个:这个。

1.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分)2.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

(6分)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3~4题。

(11分)洗竹简诸公同赋敖陶孙舍①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置觞露饮始此回。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②青留姓名。

【注】①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

②劖,砍去。

3.“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5分)4.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在岘山建羊公碑。

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结合末四句比较二者所表现的人生志趣的异同。

(6分)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5~6题。

(11分)夜过鉴湖戴昺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苏轼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5.《夜过鉴湖》中“推篷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5分)6.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11分)踏莎行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7.分析上阕“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8.赏析下阕“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的妙处。

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后附答案

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后附答案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后附答案)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次韵几复①和答所寄黄庭坚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②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

时几复由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

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

②作个:这个。

1.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分)2.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

(6分)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3~4题。

(11分)洗竹简诸公同赋敖陶孙舍①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置觞露饮始此回。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②青留姓名。

【注】①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

②劖,砍去。

3.“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5分)4.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在岘山建羊公碑。

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结合末四句比较二者所表现的人生志趣的异同。

(6分)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5~6题。

(11分)夜过鉴湖戴昺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苏轼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5.《夜过鉴湖》中“推篷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5分)6.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11分)踏莎行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7.分析上阕“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8.赏析下阕“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的妙处。

高考语文江苏卷04-12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江苏卷04-12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江苏卷04-12诗歌 鉴赏题汇编
• (2004 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 后回答问题。(6分) •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 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 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13年江苏卷???

• (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 体说明。 •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 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 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答:清冷、幽静。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故事? • 答:“为拂绿琴埃”
• (2012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梦江南 温庭筠 •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 前花。摇曳碧云斜。 •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 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 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 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 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00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鉴赏题分析(网友来稿)

200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鉴赏题分析(网友来稿)

200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鉴赏题分析(网友来稿)江苏省如皋市如城一中周建成[原题]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⑴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⑵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命题意图]总体上是考查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E。

具体说第⑴题考查对古典诗歌中按题材分类的常识,重点考查是否真正理解诗歌“题材小类”的划分依据。

第⑵题考查是否具有“透过字面看字里”的欣赏能力。

两道小题体现了递度,第⑴题偏浅,第⑵题难度有所加深。

[(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⑴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⑵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对答案的补充和商榷]第⑴题“戍边生活”最好要说明依据是“马策与刀环”。

“地名”一说过于笼统,严格地说,只有“玉(门)关”是地名,“黑山”“金河”“黄河”是边塞自然山川名,“青冢”如是用王昭君之典故则是古迹名,如果指一般的长满青草的坟墓则是“事物名”。

有关内容可改答为:“诗中提到了‘黑山、金河、黄河、玉关、青冢’等边塞山川、地名和古迹(事物)。

”第⑵小题答案①②两点最好强调一下,“岁岁”“朝朝”是埋怨的口吻(如同今谓“他天天来缠人”之“天天”)。

第③点还应补充“青冢”葬埋着边塞战士的尸骨,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三春”本应百花生树,草长莺飞,温暖怡人,可眼前却只有白雪覆盖坟墓),怨情昭然。

第④点似乎没能完全答在点子上,说“景色单调”恐怕不合“诗情”,三四两句出现了“白”“青”“黄”“黑”四种颜色,色调算是丰富的,何能称单调?末句的重点可能是这层意思:山河阻隔,归途遥远(“万里”),还乡无期。

[考生答题失误情况与相应对策]第⑴题少数考生不知道“金河”“黑山”是边塞河流名和地名,说明他们知识面窄。

2004-2019年江苏卷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4-2019年江苏卷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14年江苏高考)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 •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 【答案】先是休暇日得以访友,乘兴而往,接着是怅惘不遇,最后 对友人欣赏叹慕。
• (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013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醉眠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唐庚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参考答案:
• (l) 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l) 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 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 (2)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3)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 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 • (3) 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 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 (20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 ]魏 初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诗歌鉴赏是江苏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应试能力,为帮助考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供各位考生练习。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再过金陵① 唐包佶石头城宋刘翰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7.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18.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答案17.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

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2分)18.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分)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二)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一)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拖转牙樯。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

②捩拖(lièduò):扭转船舵。

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8、上片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5分)9、词的下片后两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答案8①表达了词人的惜别之情。

(1分)②“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

(2分)③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

(2分)9 ①最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别情。

(2分)②把离别愁情比作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

(2分)③既突出了别情的悠长,又将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浑然融合,形象生动。

(2分)。

答“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亦可。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二)乱后辛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

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9.你认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请联系全诗,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进行简要的解说。

(6分)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答案8.(5分)【参考答案】运用对比(答反衬、映衬亦可)的手法(1分)。

平原荒草遍地,寂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

“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2分)。

作用: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2分)。

(共5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9.(6分)【参考答案】①喜: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②悲: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鸟雀拼命乱啄,鸟兽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悲”;③愤: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至,此景令人“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2012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荟萃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韦立顺(编辑)【04高考】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05高考】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06高考】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07高考】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08高考】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09高考】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方法?2分2、词中有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却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4分【10高考】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11高考】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12高考】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参考答案【04高考】(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05高考】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案】清冷、幽静孤单、寂寞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案】“为拂绿琴埃”【06高考】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07高考】(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案】①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②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08高考】(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09高考】(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方法?2分【答案】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2)词中有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却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4分【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10高考】(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答案】(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答案】(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11高考】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答案】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

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答案】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

运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答案】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

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12高考】(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