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健康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健康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目的:目前社会大众的营养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例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正在逐渐地侵蚀芸芸众生的身体。
这些疾病的出现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你日常的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所日积月累而慢慢形成的。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社会不同群体,即便受过大学教育者,也很难系统地知晓不良饮食习惯是大多数慢性病发生的主因。
大多数民众缺乏一些常识性的良好饮食行为,使得成年人慢性病发生率不断攀升,给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并且事实上,这些慢性疾病在医学上是无法治愈的。
为此,我们开设了《营养与健康》这一门通识教育课,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从现在就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理解“健康第一,疾病重在预防”的重要性。
同时,中国政府也于2016.11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第一篇《总体战略》的第二章《战略主题》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
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上述的黑体字部分也正是我们的课程所贯穿的中心思想。
三、基本内容简介《营养与健康》是一门通识教育课。
授课对象大多为大一新生,定位在: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从现在就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目前在中老年群体所出现的常见慢性病是如何由于长期的不当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所引起,并且这些疾病是只可控制,不可治愈,希望使他们从此刻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膳食与生活习惯,理解“健康第一,疾病重在预防”的重要性,从而帮助他们在进入高龄阶段时可远离这些可恶的慢性病。
营养与健康教育教案

营养与健康教育教案标题:营养与健康教育教案引言概述:营养与健康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通过教育可以匡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
因此,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营养与健康教育教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案目标1.1 确定教育目标:明确教育目标是设计一份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的营养与健康教育教案。
1.2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3 评估目标达成情况:设定评估标准,通过课堂测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营养与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内容2.1 营养知识:介绍各类营养素的功能和来源,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让学生了解各种营养素对身体的重要性。
2.2 健康饮食:引导学生学习健康饮食的原则,如五谷杂粮主食、蔬菜水果摄入、适量蛋白质摄入等,匡助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2.3 预防疾病:教育学生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等,让他们了解健康饮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3.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学生介绍营养与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预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经验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3.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健康餐、测量身体指标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健康生活的乐趣。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参预讨论的贡献等,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2 作业考核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材料、撰写心得体味等,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学习成果。
4.3 考试测验评估:定期进行考试测验,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营养与健康》课程内容基础框架的构建

关键词: 营养与健 ; 课程 内容, 教学改革; 选修课
Ke r y wo ds:t en tiin a d h at c u s o tns ta h n eo m; pin o s h u rto n e l h; o re c ne t;e c i gr fr o t a c ure ol
王兵 W a gB n n ig
( 安工 业 大学 , 西 西安 7 0 3 1 0 2) ( ’lT c n l ia iesy Xia 1 0 2, hn Xia e h oo cl v ri , ’n7 0 3 C ia) l g Un t
摘要 : 通过 实践教 学 , 笔者 就 关于我 校 营养 与健 课 程 内容 的构建 做 简单 的 阐述 。
中图分类号 : 64 1 (0 0)3 0 8一 1 10 — 3 12 1 1— 19 O
4 实 践教 学效 果检 验 ()0 6 20  ̄2 0 — 0 8年学生 《 营养 与健康》 成绩 对 比分析 《 营养 与健 《 营养与健康》 课程是我校大学本科学生 的公共选修课 , 属于运 动人体 科学范畴 , 以理 论为主 , 主要 目的和任务 是 : 学生通 过 2 康》课程是 自 20 让 4 0 6年 9月份开始在 我校 未央 校区和金花校 区开课 学时的课程 学习了解 营养学的基本知识 、营养膳食 与健康 的原 则 , 的, 起初选课 是采用课 堂随机确定学生人 数的 , 以一直存在 实际 所 掌握一些初步的营养膳食 的配 方, 以便实践使用。本研究在学生合 学生人数 比计划学生人数多的现象 , 曾出现过计 划 6 0人 , 实际人数 理、 均衡膳食 的倡导下 , 以培养学生学 习营养学知识 的兴趣 、 了解和 超 过 一 倍 的 学 期 。 从 学 生 的成 绩 对 比来 看 ,0 6 20 20 - 0 7学 年 第 一 , 掌握膳食原 则为 目标 , 进一步 完善和 细化《 营养与健康 》 课程 内容知 二学期学生优秀率、 良好率大约 占到选修课 学生总数的 四分之三和 9 %左 右。 2 0 — 0 8 年 第 一 学 期 学 生 的 以上 两 项 成 绩 大 约 占到 7 0 720 学 识体系。 1 研 究 背 景 及 意 义 总学 生 人 数 的 四 分 之 三 ,07 2 0 2 0 — 0 8学 年 第 二 学 期 学 生 的 以 上 两 项 目前对 于 营养 学 的教 学 , 多 数 学 校 的 教 学 大 纲 主 要 包 含 以下 成绩大约 占到总学生人数的一半左右。2 0 — 0 9学年第一学期学 大 0 820 几个部 分的内容 : 营养 学的历史和发展 、 品营养、 食 营养 素、 殊人 生 的以上两项成绩大约 占到总学生人数 的五 分之 四。() 0 — 0 0 特  ̄2 9 2 1 0 群 的营养、 营养与临床疾病等 这五个方面。 对于专业学生来讲 , 通过 年学 生《 营养 与健康》 绩对 比分析 2 0 成 0 9年是 我们 开始对 反复修 全面 的、 系统 的学 习营养 学的知识可 以从事营养学 教学、 营养 师培 改 的教学 内容进 行核 实和不断完善 的阶段 ,0 9 2 1 2 0 — 0 0学年 第一学 训、 营养配餐、 营养指导等社会上需要 的各个 方面 的工作 , 而针对我 期学生 的以上两项成绩大约 占到总学生人数 的 6 %。 0 ③课程教学改 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校开设选修课 的初衷 ( 拓展学生 的知识面 革前后学生成绩对比分析 从数据 分析来看 ,与 以往学生的成绩对 和提高素质 教育水平 ) ,专业 性的营养学知识讲授一 方面学生 因为 比 , 们 发 现 呈 现 下 降 趋 势 , 是 我们 同时 需要 关 注 学 生 成 绩 的 分 我 但 我们 发现 , 以往 学 生 成 绩 的分 布 来 看 , 生 成 绩 的 分 布 变 和 学 很 多基础知 识框架都没有 , 另外一 方面 由于就业 问题 , 造成 选修课 布 状 况 , 教学质量下降 , 只有重新修订 教学大纲和教学 内容制定适合普通 大 化 特 征 更 能 体 现 出 学 生 的 学 习状 况 ,对 于 任 何 一 个 学 科 的 教 学 而 学生 的营养学知识讲授要点 , 才能够在有限 的学时 内让学 生全面 了 言 , 我们追 求的不是大 家都是优 秀, 而是 整个成绩 的正态分布。 ④对 解和掌 握营养学知识 , 其途径有 二 : 一是通过 内容的修 改激发学生 相 关课程学生成绩对 比分析 和 《 营养与健康》 课程 的相互关联程度 的学习兴趣 , 变被 动学 习为主动学 习 , 在生 活实践中可 以运用到 营 来看 , 我们发 现,体育保健学》 《 《 、 体育养生学》 等涉及到营养学知识 由此也说 明《 营养 与健 养 学知 识 , 通过生 活实践 , 当学生意识到 营养 学知识 的重 要性 之后 的教 学课程的成绩 也出现 了规律性 的变化 , 自然而 然会重视该学科知识 的积累 ; 另外一 方面 , 选修课 开设时 间 康》 课题体 系的改革和 不断完善对于 其他 相关知识 内容 的掌握是朝 般 都 是 在 下 午七 八 节 或 晚 上 , 生 正 处 于 一 天 学 习 之余 最 困倦 的 有 利 的 方 向发 展 的。 学 5 结 论 时刻 ,所以在修订 的内容 当中应该加入 大量 的视频讲 解和 图片、 音 响 内容 , 学 生 尽 可 能 的 创 造 一 个 舒 适 、 松 的学 习环 境 , 利 于 教 给 轻 有 ① 自 20 年 9 06 月开始进行 《 营养与健康 》 课程 内容基础框架 的 学 质 量 的提 高 。 构 建开 始 , 经过几年 的不断修订和完善 , 通过 对学生的寻访 和学生 成 绩 的 分 析 , 们 发 现 , 生 对 于 该 课 程 的 了解 和 掌 握 程 度 呈 现 良 我 学 2 本课题 的主要研究 内容 好 的变化趋势。对学生 的实践教学进行 改革, 学生 的情绪变化和成 ①针对营养 学涉及 的知识面 ,结合 我校 公共选修课的特点 , 修 绩 变化 , 是我们检验教学改革效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 从本轮的教 订教学 内容 , 使教学 内容更符合非专业学生教学要 求。②根据 我校 学 生的特点和社会对 营养 学方面人 才的需求 , 制作和修订最新 的教 学 改革我们可以看出,营养与健康》课程内容基础框架 的构建是合 《 也是成功的。② 课程基础框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 我们发现 学 大纲 、 义、 讲 教学课件 。③针对 营养学 知识 学习的特点 , 建立 比较 理 的, 需 争 营 完 善的考核办法。④ 结合我校特点 , 利用体育文化节 之便 , 举行《 营 还 是存 在 一 些不 足 , 要我 们 不 断 的 努 力 和 完 善 , 取 把 《 养 与 健 康》 这门公共选修课建设成 为我校选 修课程 当中的精品教学课程。 养 与健康》 知识讲座。
主题教育营养与健康教案

主题教育营养与健康教案《营养与健康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饮食结构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营养与健康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增多,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更加严重。
为了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意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营养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学习健康饮食的概念和原则。
2. 了解不同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和来源,了解应该如何进行搭配饮食,保持合理的营养水平。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4.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学会如何预防常见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三、教学内容1. 营养与健康的基本知识2. 健康饮食的概念和原则3. 不同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和来源4. 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合理的营养水平5. 高糖、高脂肪食物的危害6. 常见健康问题的预防和保健知识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呈现营养与健康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健康饮食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自动手制作营养餐,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环节、课后作业等形式,考核学生对营养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通过班级健康饮食调研活动、健康饮食知识竞赛等形式,评选出优秀学生,并给予奖励。
六、教学意义开展营养与健康主题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他们的养生意识和健康素养。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他们的健康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2104英文名称:Food Nutri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必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3. 课程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素的正常需要;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生理状况下和特殊环境下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以及在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理论和实际技能,并且学会对食品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方法,及结果评定结果在营养食品生产、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在发展我国食品工业上不断地提供具有高营养价值的新型食品,为调整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改善人民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服务。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学时为40学时。
5. 建议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孙远明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年参考书目:(1)《食品营养学》(第二版). 王光慈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2)《食品营养学》. 孙远明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2)非网络自主学习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
(3)课堂多媒体教学与互动学习相结合。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 ,形式有:出勤、课堂提问;(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期末笔试。
9. 课外自学要求(1)学生课前要进行预习,并适当多读些相关课外读物;(2)利用《食品营养学》网络课程进行自学,并与教师进行交流。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绪论基本内容:(1)营养学的概念与发展简史(2)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方法(3)我国人民目前的营养状况(4)营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5)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中的几个概念基本要求:(1)掌握食品营养的基本概念(2)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营养与健康》教案

《营养与健康》教案
营养与健康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规律
3. 培养良好的饮食惯,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
教学内容
1.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 介绍不同营养素的作用和意义
-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每个营养素的摄入量
2. 基本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规律
- 讲解主食、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基本营养素的作用和摄入量
- 指导学生如何合理搭配饮食,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
-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惯,如按时吃饭、咀嚼食物、多喝水等
3. 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
- 介绍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如贫血、肥胖、糖尿病等
-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学生能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 学生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规律
3. 学生能够良好的培养饮食惯,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
难点:
1.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营养学知识和饮食规律
2. 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饮食惯,这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解、讨论、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营养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前测试、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2. 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饮食情况和饮食惯的养成情况;
3.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的饮食情况和饮食习惯,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具备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评价个体营养状况,营养咨询与配餐等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课程任务:本课程讲授膳食平衡的理论知识,各类营养素对健康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类人群营养、保健食品与强化食品、膳食营养素摄入计算等基础知识,具备编制不同人群的一日、一周食谱,对居民营养状况能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指导的能力,为以后在食品企业从事膳食指导与营养师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各类营养素的功能,熟悉其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其来源和供给量。
(2)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了解各类食品在加工中的营养变化。
(4)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和配餐的方法原则;熟悉膳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内容;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5)掌握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营养监测的概念、作用和指标;了解社区营养。
(6)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熟悉编制和评价营养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7)掌握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导致的慢性疾病的饮食预防措施;熟悉营养和疾病的关系;了解营养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8)掌握保健食品的作用、功能;熟悉保健食品作用来源及针对的人群;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掌握强化食品的目的、作用;熟悉强化食品的强化内容和方法;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
2.能力目标(1)能全面把握营养学基础知识,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2)能够对人体消耗的能量、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测算。
(3)能够依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环境要求提出合理化的膳食建议。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营养与膳食是涵盖了生物学、化学、生理学、营养学和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营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合理膳食的技能,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课程目标1、理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需要量。
2、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合理搭配来达到均衡营养。
3、了解营养与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营养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4、掌握膳食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技巧,包括个体和群体的膳食需求评估、食谱编制和调整等。
5、理解营养教育的意义和实施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营养咨询和指导。
三、课程内容1、营养学基础知识:包括营养素的分类、生理功能和需要量,以及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介绍各类食物(如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豆类、奶类和油脂等)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特点,以及如何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
3、合理膳食的原则:讲解如何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活动水平等因素来确定其膳食需求,并介绍合理膳食的基本原则,如均衡、多样、适量和新鲜等。
4、膳食计划制定:介绍如何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膳食需求,如何编制食谱,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食谱进行调整。
5、营养教育与指导:介绍营养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包括如何进行基本的营养咨询和指导,如何帮助他人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6、营养与慢性疾病:探讨营养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并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预防和控制。
7、食品安全与卫生: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食品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障食品安全。
8、营养调查与评估:介绍如何进行个体的营养调查和评估,以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和需求,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9、健康生活方式: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运动、睡眠、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等,并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食品营养与保健》:本课将现代食品营养知识与中国传统饮食保健特点相结合,在概述食物营养素的基础上,以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健康美容、常见疾病等的关系为主线,讲述了不同人群营养膳食的指南,常见果蔬和畜禽蛋乳水产品类食品及食疗保健的知识。
可作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方向的选修课。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品营养与保健是研究各类食物营养素及非营养素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食品营养与保健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的要求和就业市场导向,融入了食谱制作、社区营养、营养强化食品、保健功能食品等与营养师资格认证相关的内容,通过学习能够对不同的消费人群进行营养配餐或营养咨询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改善食品营养价值的原理和方法;
各类人群的合理营养与膳食要求,改善各人群营养的基础理论与途径。
三、面向专业:医药营销与药店连锁
四、先修课程: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是对药理学、医药商品学等药学专业课程的一个补充和拓展。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营养与健康的定义(A)
二、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B)
三、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C)
第二章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12学时)
第一节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A)
一、糖类(A)
二、脂肪(A)
三、蛋白质(A)
四、维生素(B)
五、矿物质(B)
六、膳食纤维(B)
七、水(B)
第二节营养与健康(C)
一、营养与健康长寿(C)
二、热能平衡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食物的消化吸收(B)
一、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C)
二、食物在胃内的消化(C)
三、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C)
四、食物营养的吸收(C)
五、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吸收的因素
第四节膳食科学(A)
一、科学平衡膳食(B)
二、合理营养的膳食搭配
三、一日三餐与营养(C)
四、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C)
五、不同季节的食物选择(C)
六、营养进餐的科学(A)
七、不同职业人群的营养保健(C)
第五节食品的保质期及科学保藏(C)
一、食品的保质期(C)
二、食物的冰箱保鲜(C)
第三章谷类、豆类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作用(2学时)第一节谷类的营养和保健作用(A)
一、热能的供给源之一(C)
二、精细搭配有益健康(C)
三、大米的营养与保健(C)
第二节豆类的营养特点(A)
一、大豆的营养特点(B)
二、杂豆的营养特点
三、谷豆类混合食用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A)
第三节大豆和豆制品的营养与保健作用
一、大豆的营养价值(B)
二、大豆及其制品的保健功能(B)
三、食用大豆及其制品的注意事项(C)
四、大豆发酵制品的营养价值(C)
五、豆腐渣的保健功能(C)
六、豆浆的保健功能(C)
第四章蔬菜与水果的营养和保健作用(1学时)第一节蔬菜的营养和保健作用(A)
一、蔬菜的种类与营养价值(C)
二、蔬菜的颜色与营养价值(C)
三、蔬菜营养特点列举(B)
四、食用蔬菜的误区(C)
第二节水果的营养和保健作用(C)
一、水果的种类与营养价值(C)
二、几种常见水果的保健作用(C)
第五章肉类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作用(1学时)第一节肉类的营养与保健概述(C)
一、提供优质蛋白质(A)
二、预防机体缺铁性贫血(B)
三、其他特点(C)
第二节鱼类和其他水产品的营养和保健作用(A)
一、营养价值(C)
二、保健作用(C)
第三节畜禽肉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一、猪肉及其副产品(B)
二、牛羊肉(C)
三、兔肉(C)
四、动物肝脏
五、禽肉(B)
第六章蛋奶类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作用(2学时)第一节蛋类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一、蛋类食品的营养价值(B)
二、鸡蛋的营养与保健(B)
第二节奶及奶制品的营养和保健作用(A)
一、奶及奶制品的分类(C)
二、奶类的营养与保健(A)
三、饮用牛奶的科学方法(A)
四、酸奶的营养与保健(C)
第七章营养与疾病(8学时)
第一节营养与肥胖(B)
一、肥胖的概念及种类(B)
二、肥胖的原因(B)
三、肥胖的危害及预防(B)
四、减肥方法(B)
第二节营养与癌症(A)
一、营养过高与癌症的关系(C)
二、营养缺少与癌症的关系(C)
三、食品中的致癌物质(C)
四、预防癌症的饮食要点
第三节营养与冠心病(B)
一、什么是冠心病
二、营养与冠心病(B)
三、防治冠心病的饮食要点
第四节营养与糖尿病(A)
一、什么是糖尿病(C)
二、糖尿病的致病因素(B)
三、防治糖尿病的饮食要点
第五节营养与高血压(A)
一、什么是高血压(C)
二、高血压的致病因素(B)
三、防治高血压病的饮食要点(C)
第六节营养与消化系统疾病(B)
一、营养与胃肠道功能紊乱(C)
二、营养与消化性溃疡(C)
第七节营养与疲劳综合征(B)
一、什么是疲劳综合征(C)
二、疲劳综合征的致病因素(C)
三、疲劳综合征的表现(C)
四、疲劳综合征的预防和保健(C)
第八节营养与神经衰弱(C)
一、什么是神经衰弱(C)
二、造成神经衰弱的常见原因(B)
三、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C)
四、神经衰弱的预防和保健(B)
第九节营养与更年期综合征(A)
一、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C)
二、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C)
三、更年期综合征的预防和保健(B)
第八章饮食与健脑(1学时)
第一节营养与健脑(C)
一、概述(C)
二、健脑饮食原则(B)
三、健脑膳食指南(B)
第二节常见健脑食物简介(B)
一、水产品类食物(B)
二、蛋类食物(B)
三、奶类食物(B)
四、坚果类食物(B)
五、蔬菜、水果类食物(B)
六、菌藻类食物(C)
第三节儿童与青少年的健脑知识(C)
一、儿童健脑知识(B)
二、青少年健脑知识(C)
第九章营养与美容(1学时)
第一节皮肤的衰老与营养(C)
一、皮肤衰老的原因(B)
二、皮肤的衰老与营养(B)
三、皮肤衰老的预防(C)
第二节常见食物的保健美容法(B)
一、常见的食物保健美容法(B)
二、损容性疾病的美容食疗法(C)
三、美体食疗方法(C)
八、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作者:王幸斌,倪艳翔主编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3-1《食品营养与保健》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食品营养学》
九、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闭卷期末成绩+平时成绩
实验、实训课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