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边城》中翠翠的艺术形象
沈从文心中的理想女性——解读《边城》翠翠形象

沈从文心中的理想女性——解读《边城》翠翠形象在美学上极有见地的沈从文笔下,对“翠翠”这一艺术形象,寄托了他的审美理想。
清纯可爱的翠翠。
她浓缩了人性最纯美的形态以及对于自由的追求,彰显了沈从文对于生命彻悟的大智慧和深沉之爱。
沈从文所刻画的翠翠,以人性的善良与纯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天真善良、善解人意、温婉多情。
翠翠身上凝聚着这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生命形式的特定内涵:保守着人的勤劳、朴素、善良、热情,在爱情关系上,表现为自然与纯真。
沈从文特别强调了这种生命形式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的原始封闭性。
这里没有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影响,甚至封建宗法关系也还没有生根。
这是一种人的自然交往,爱情、婚姻及两性关系具有较充分的自由,青年男女爱得真挚、热烈、活泼,跃动着原始的生命活力,洋溢着自然之趣。
她是作者“希腊神庙中最美丽的女神”,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她出身于山野田间,她既是大自然的女儿,又是爱情的女儿。
她身上体现着“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她吸取了山水自然的灵气,这份清洁的绿色为女主人公清新蓬勃的生命注入了几分灵动、几分浓情和一丝忧伤。
她从翠竹深处走来,带着自然万物的气息,带着自然的神性,纯净无邪,是湘西山水间栉风沐雨掬雾追云的“野丫头”。
自然即长养她且教育她,天真烂漫、健康活泼、聪明伶俐且带点娇憨,无拘无束,带有原始的活力,显出一种野性之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生命有了奇妙的感悟,会想到生死,能感到孤独,而这一切对她又非常飘渺,如梦一样,不久便消失了,爱情也在这朦胧中降临,一个端午节与傩送偶然相逢便“从此便有了一件属于自己的心思”,她的爱情纯洁,超越一切世俗,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翠翠的纯净与美丽,“正反衬出城市文明社会畸形的人生和病态的心理传达出自然生命的清新。
”翠翠正是作者塑造的年轻一代的代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希望,承载着他对新人类的希望。
简述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简述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边城》里的翠翠,真的是个很特别的姑娘,简直就是那种你一见面就觉得特别亲切的人。
她生活在一个小镇上,周围的环境就像是画儿一样,青山绿水,潺潺的流水声伴着她的日常。
想想那种场景,哇,感觉就像回到了童年,充满了简单快乐的气息。
翠翠的形象就像那山间的一缕清风,既纯真又充满生机,真让人心里一暖。
1. 翠翠的性格1.1 纯真无邪首先,翠翠真的是个纯真的女孩。
她对生活充满了好奇,眼中总是闪烁着无邪的光芒。
无论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还是在小河边捉小鱼,她的笑声都是那么悦耳,像银铃一样清脆。
大家都说她是“天真烂漫”,可我觉得这不是一句空话,是真的可以从她的眼神和笑容中看出来的。
看她在溪边洗衣服,偶尔抬头,阳光洒在她的脸上,那种感觉,哎呀,真是美得让人心动。
1.2 坚韧勇敢不过,翠翠并不是那种软弱的姑娘。
她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表现得特别勇敢。
比如,她的外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翠翠从不抱怨。
相反,她总是默默承担起照顾外公的责任,真的是很让人敬佩。
想想那些日子,翠翠每天都要忙前忙后,却从不觉得累,心里总是想着要让外公过得好些。
这种坚韧的性格,真的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力量。
2. 翠翠的爱情2.1 青涩爱情说到爱情,翠翠的感情经历也是相当让人揪心的。
她喜欢上了一个叫天保的男孩,那个时候的爱情真是青涩得很。
她的脸红心跳,那种羞涩的样子简直可爱到不行。
她一会儿偷偷瞄天保,一会儿又害羞得低下头,像只小鹿一样,惹得大家都想逗她。
这样的情感真的很真实,就像我们每个人年轻时都会经历的那种懵懂爱情,让人心里甜甜的。
2.2 复杂的情感纠葛但爱情的路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随着故事的发展,翠翠的爱情生活开始变得复杂。
她发现自己处在天保和另一个男孩之间的纠葛中,这时候,她的心里肯定五味杂陈。
心中那个甜蜜的梦被现实打破,真的是让人心疼。
她不想伤害任何人,却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选择,这种矛盾的心理,谁能不感同身受呢?3. 翠翠的成长3.1 从天真到成熟随着故事的发展,翠翠也在逐渐成长。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描绘的翠翠形象是读者心中深刻的印象。
翠翠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她的坚韧和柔情,是对那个时代女性的一种真实写照。
下面,我们将从翠翠的思想、性格和命运三方面来探讨她在小说中的形象。
翠翠是一个拥有独特思想的女性形象。
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的命运往往是受到男人的摆布,没有自己的选择权。
但翠翠却不屈服于这种旧有的观念,她有自己的思想,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在翠翠的心中,她追求自由和平等,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
她甚至对婚姻的态度十分悲观,认为婚姻是一种奴役,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受制于人。
她的这种思想,与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她的坚定与独立。
正是因为她的这种独特思想,使得她成为了小说中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
翠翠是一个崇尚自由和独立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翠翠对自由有着深刻的追求。
她渴望远离封建的束缚,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她甚至愿意用生命来守护自己的自由,为此她愿意面对生死的考验。
她是一个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屈从于命运的女性形象,她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她眼中,自由是快乐的源泉,她不愿意为了得到一份安稳的生活而放弃自己的自由。
她的这种坚持和追求,使她成为了小说中一个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
翠翠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翠翠遭遇了许多坎坷困苦,面对着种种艰难险阻,她从未低下过头,也从未放弃过追求。
在她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无法动摇的坚韧和毅力,这让她在逆境中咬牙坚持,不屈不挠。
就像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她曾经在丈夫去世后,独自一人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她曾在困苦的环境中坚强地生活,绝不低头。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的坚忍和勇气,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翠翠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女性形象。
她对婚姻持悲观态度,却又对爱情充满期待;她追求自由,又为家庭坚守。
她有叛逆的一面,又有坚韧不拔的可爱之处。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边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代表作品,讲述了位于西北边疆的荒凉小镇及其周围人物的故事。
小说中,女主角翠翠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美女,她的形象充满着复杂的情感和矛盾。
下面就让我们来对翠翠这个形象进行分析。
翠翠的外貌特征首先,翠翠的外貌是非常出色的。
她“长着一张特别好看的脸”,“一双弯弯的眉毛会随着她的笑声上扬”。
作者通过少女荡秋千的场景展现了翠翠的美丽,“一张洁白的脸几乎贴到了藤椅上,只留下了两片脸颊上轮廓清晰的红晕。
她发丝在风中飘舞,却从未掩盖住她那纤细优美的颈项。
” 这些描写让人对翠翠心生好感,她的美丽无疑是塑造她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
翠翠的家庭背景及生活经历其次,翠翠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也非常丰富多样。
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城里的商人,家中养了许多仆人。
但在父亲去世后,母亲独立支撑家庭,过着勉强维持生计的日子,这让翠翠领悟到了生活的残酷。
此外,翠翠还有一段不愉快的婚姻经历,被强行订婚并嫁给了一个不爱她、酗酒成性的丈夫,最终在丈夫死后又过上了独居养蚕的生活。
这些经历让翠翠内心深处充满着复杂的情感和矛盾。
翠翠的性格特点最后,翠翠的个性也非常鲜明。
虽然她是个美人,但她与传统的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不同,她并不像是一个孤芳自赏、墨守成规的人。
相反,她勇敢、坚强,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当许多人认为她与高峰不可能在一起时,她仍然不懈努力,不断挽留高峰,最终也赢得了高峰的心。
此外,她还不畏权贵、敢于批判社会不公的现象。
当地官员张爷爷无理打压村民利益时,翠翠不惧强权,毅然站出来为村民发声,虽然最终这些举动带来了她不幸的结局。
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勇敢无畏的性格让她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结语总体来讲,翠翠是个充满魅力、丰富多彩的人物。
她不仅有着出色的外貌,并且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沉浮,因此内心也是充满了丰富的情感。
此外,她还有着坚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这些个性特征加上所遭遇到的人生经历都让翠翠成为了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女性人物。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塑造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中,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更是引人注目。
她既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也是一个鲜明的个体。
本文将从她的外貌、性格以及成长经历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
首先,从外貌上看,翠翠是一个美丽而又娇小的女孩。
她拥有一头乌黑的长发,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玲珑的身材,十分讨人喜欢。
她的外貌特点与大自然的山水景色相得益彰,使得她更加与众不同。
在小说的描写中,翠翠时常穿着朴素而整洁的服装,这进一步凸显了她的清纯和纯洁。
她的外貌让读者对她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和喜爱之情。
其次,翠翠的性格是她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是一个善良、聪明、乖巧的女孩。
她对待他人总是充满着温暖和关怀。
无论是对待她的父亲还是对待村民们,她都尽力去帮助和照顾他们。
在与久里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她展现出她的勇敢和坚韧。
尽管她和久里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发展成恋爱关系,但她对久里的关心和体贴却使得她在久里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翠翠的性格给人一种温暖、舒心的感觉,也使得读者对她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
最后,翠翠的成长经历是塑造她人物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生活在乡村边陲的山区。
这个特殊的环境给予她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成长历程。
与村里其他女孩不同,翠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愿意仅仅过着平凡的日子。
她不畏惧困难,她的内心勇敢地向前迈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通过对翠翠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坚强、乐观且充满活力的少女形象。
她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人的善良使得她成功地克服了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她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女性形象。
总的来说,翠翠这个人物形象在《边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的外貌、性格和成长经历都在不同程度上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勇敢、美丽、聪明的女孩形象。
通过她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成长和坚持,她在小说中的形象也有助于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方向。
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分析

目录摘要 (VI)引言 (VII)一、《边城》的“湘西世界” (8)(一)生活状态与人文 (8)(二)爱情 (8)(三)人物 (9)(四)自然 (10)二、《边城》的人物分析 (11)(一)翠翠 (11)1、纯情少女 (11)2、正直朴素的自然儿女 (12)(二)翠翠与湘西的人景交融 (12)(三)翠翠原始淳朴的生命形态 (13)1、原始的生活方式 (13)2、纯真热烈的爱情 (13)3、单纯又复杂的人性特点 (14)三、总结 (14)《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般的作品,其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她善良、美好、单纯又坚毅。
翠翠是边城长大的翠翠,湘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塑造了她。
因此,笔者从湘西入手试图详细深入的解读翠翠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
关键字:沈从文《边城》湘西翠翠沈从文的《边城》是田园牧歌类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高峰。
小说中展现了田园式的理想生活形态与原始淳朴的人性,尤其是主人公翠翠完美诠释了作者所有作品追求和歌颂的人性美,他自己也说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以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湘西单纯美好的爱情,兄弟间和谐身后的亲情,人与人之间真诚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悲剧而浪漫的结局也表达了他们命运不能自己掌握的悲悯。
本文主要通过湘西的成体环境,探讨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分析一、《边城》的“湘西世界”(一)生活状态与人文凌宇在《沈从文传》中说过“在更多的时间里,湘西只是戏剧舞台外的看客。
湘西历史上发生的征服与反征服、同化与反同化所形成的合力,规定着湘西历史发展的总体构架和基本走向。
”“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封闭与半封闭状态,这里的生产水平十分低下。
”“这些时代延续的规矩,已经成了山民们约定俗称的习惯。
”湘西世界在作者生活的年代,与外界社会处于半封闭状态,交通不便有了摆渡为生的翠翠祖孙,这里的生活方式和宗法习惯还保留着过去的原始风貌,这种格格不入的冲突和对比,这样一个世界的构建背后,所要表现的是一种人性美,是作者重造民族的愿望,人性是构建他的湘西世界的基础。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美与人性美

ywjszxk@《边城》是我国现代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翠翠是其中的经典形象。
作者对翠翠的外貌、情感、性格进行了全方位描述,运用白描和留白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珍视亲情、勇于追求爱情、心灵纯洁、意志坚定的湘西少女形象。
小说在人与景的自然交融中,巧妙展现了翠翠的形象,深刻揭示爱与美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刻思考。
《边城》是一部将现实理想化的作品,是作者致力于重塑民族美好品德、展现地域文化精髓的成果,小说在细微之处渗透着丰富的人性美。
《边城》以湘西风情为基础,既有唯美的自然风景,又展现了人物淳朴的美好品质,人与景的自然交融衬托出翠翠的美好形象。
翠翠是沈从文笔下理想的艺术形象,她活泼如山中黄麂,单纯如初绽莲花,可这样一个活泼的精灵却在爱情道路上走得异常艰难,她以纯真美好的心灵换来了一系列命运悲剧。
本文主要从形象美和人性美两个角度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
一、形象美小说《边城》中既没有华丽的辞藻,又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将一个简单的故事用简单的语言叙述出来,情节发展自然连贯、不拖泥带水,人物形象情感真挚、不矫揉造作,生动地展现了翠翠等人物的形象。
白描与留白的手法亲切、自然,在描写爷爷与翠翠的亲情时,将翠翠的一言一行都写得有血有肉,让人物身上充满亲情美。
翠翠出生前失去了父亲,出生后不久母亲也为父亲殉情,爷爷是翠翠的唯一亲人,让年少的翠翠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
小说中,爷爷与翠翠、一条渡船、一只小黄狗构成了一个简单而又温馨的家,亲情之美满溢其中。
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和蔼可亲,非常疼爱翠翠,让她能够暂时忘却身为孤儿的悲惨身世,收获一种安全感。
在爷爷的世界里,摆渡的船、相依为命的翠翠是他的全部。
小说末尾运用了留白手法,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翠翠对爷爷的爱会永远延续下去,即使爷爷去世了,爷孙俩的亲情也将永存于山水之间。
沈从文运用反衬的写法,让翠翠的爱情以一种唯美的姿态萌发。
小城里风景优美但交通、信息闭塞,翠翠的爱情就如这片小天地一般,美丽但隐晦、真诚而畏缩,自一出现便笼罩着一层无奈而凄凉的阴影。
感恩亲情之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内容摘要:《边城》是一首“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的恋歌,是一首“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的赞歌,是一首“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挽歌,翠翠天真、善良、忧郁的个性特征是其中最鲜明、生动而又完整的音符。
也正如汪曾琪所说,翠翠是沈从文“含蕴既久,一朝得之” 的形象,是“沈从文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
关键词:《边城》翠翠形象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流过他心中的桃源。
这里的白云清风,覆盖着一个人类远古的沉沉大梦。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边城,那是古风犹存的童谣,那是美善同源的人性之歌。
《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彰显了作者对于生命彻悟的大智慧和深沉之爱。
翠翠有一个天籁般美丽的名字,她有着十五岁的花样年华;她有一个为爱而死,飞扬着生命的母亲,对她来说,是永远的宿命一般的憧憬和向往;她有一个爱她、疼她,与她相依为命的白发的爷爷;她有一个爱她,为她闯滩而死的天保;她有一个爱她、他爱,为她不要碾坊要渡船的傩送;她有一个初雪无迹、美梦无痕的梦幻;她的生命因美丽而曲折的误会而精彩滟滟,她有过雁过、风过、云过、雨过的甜蜜的忧愁。
湘西的这一方水土养育了美的精魂—翠翠。
一、野性与天真的自然之美翠翠是山野间的女孩,一切都自然而然,没有雕饰,一派天真浪漫,就像她的名字:野性天真,绿色纯天然。
这种“美”,有别于中国传统审美习俗中的“肤如凝脂,腮如新荔”,翠翠的肤色是“黑黑的”,是健康的;翠翠的眼睛也有别于《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顾盼生辉,而是“清明如水晶”,是纯净的。
疏朗几笔的肖像描写,我们的眼前仿佛立着这样一个美女:璞玉浑金、玲珑剔透、健康明丽,你由衷地赞叹:真美啊!然而,这种“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请看接下来的两个比喻:“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如山头黄麂一样”,前一个比喻,意在突出翠翠的天真活泼,后一处比喻意在彰显翠翠的善良纯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边城》中翠翠的艺术形象【摘要】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
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
自然即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
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
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天真善良、善解人意、温婉多情。
翠翠身上凝聚着这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生命形式的特定内涵:保守着人的勤劳、朴素、善良、热情,在爱情关系上,表现为自然与纯真。
这是一种人的自然交往,爱情、婚姻及两性关系具有较充分的自由,青年男女爱得真挚、热烈、活泼,跃动着原始的生命活力,洋溢着自然之趣。
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闪耀着熠熠夺目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边城》翠翠生命本色形象意义优美人性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
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的地基。
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表现人性是他创作的中心。
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
《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温馨的理想世界,塑造了一个个勤劳、善良、淳朴、淡泊、乐于助人、平等友善的人物形象。
尤其是小说主人公翠翠的形象,倾注了作者满腔的心血与热忱。
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闪耀着熠熠夺目的人性光辉。
翠翠“美”在是大自然的女儿。
她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
她与爷爷相依为命,在青山绿水间摆渡为生,无人摆渡时躺在河边岩石上看蓝天白云,听爷爷唱歌。
她出身于山野田间,她既是大自然的女儿,又是爱情的女儿。
她身上体现着“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她吸取了山水自然的灵气,这份清洁的绿色为翠翠清新蓬勃的生命注入了几分灵动、几分浓情和一丝忧伤。
她从翠竹深处走来,带着自然万物的气息,带着自然的神性,纯净无邪。
她“美”在清纯,如清水芙蓉,纯出天然,不仅相貌,更在心灵,未沾上丝毫社会俗气,处处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性。
渡船悠悠,情爱涓涓。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生命有了奇妙的感悟,会想到生死,能感到孤独,而这一切对她又非常飘渺,如梦一样,不久便消失了,爱情也在这朦胧中降临,一个端午节与傩送偶然相逢便“从此便有了一件属于自己的心思”。
翠翠爱情萌生了。
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
她的爱情纯洁,超越一切世俗,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她爱傩送纯出于情,并不因为傩送是富家子弟,更不为自己贫寒而自卑,她不轻浮不撒娇,表现出对爱情的自觉、自矜与自尊。
翠翠的美不仅体现在自然生长的外界美,而且体现在她有种顽强的生存能力,这是她内在的冲力,而旺盛执著的生命力是她的灵魂。
这种女性形象,自然率真,又不乏传统,是美的象征。
她继承着传统的衣钵,同时又面对现实的挑战走向新生活。
她那超越一切世俗利害的朦胧的爱情,以及恬淡自足的生活,都如此的美好。
一、清秀的容貌美翠翠是个十六七岁的山村少女。
她纯真聪慧、象小鹿般健美,鲜明活泼不染纤尘。
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集中体现了天真、纯洁、善良、温婉、恬静、美丽、生动、聪明、热情、大方等美好品质,眉眼间没有大家闺秀那种矜持,而流露出山野的秀气和清纯。
虽为自己的心思而烦恼、忧伤,却并不张扬恣肆,过着无忧无虑的清平生活。
只有当爱情的潮水汹涌而来时,才觉得彷徨不安,这构成一幅苗家姑娘从少年走向成熟的人生画卷。
她在隔绝的“边城”里,从模模糊糊的状态下,逐渐经历爱情,也逐渐懂得爱情,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她对爱情的追寻总是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的歌声。
美丽的翠翠,有着同样美丽的名字,叠字的名字读起来像清澈的溪水,泠泠作响,舌尖上有那么一丝甜甜的甘永回忆。
翠翠之名,也得于自然:“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而拾取的一个美好的名字”。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触目的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她天真活泼,人又那么乖,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
翠翠眉毛长,眼睛大,皮肤红红的。
她乖得使人怜爱,起眼动眉毛,机灵懂事,使家中长辈快乐。
翠翠宛如美好而充满生气的动物。
这是多么美好的形象啊。
她对二佬傩送朦朦胧胧的梦境一样的感情,她对爷爷的依恋,她对美丽事物比如一个衣着光鲜的好看女孩子的流连,都惹人爱怜。
她的形象多么的“优美、健康、自然”。
美丽边城恬静的自然环境陶冶了少女的性情。
清明如水晶的翠翠,不能识文断句,没有经受过“文明”的熏染,她生活在善良朴素的人群里,自由自在地倘佯在青山绿水之间,保留了天性中最纯良天真的一部分。
平时也几乎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要允许去赶一场热热闹闹的集也就十分快乐了。
翠翠天然动人,山水阳光浸染出的好底子,但她并非完全是自足的“小兽”。
她四处吸取着新鲜的东西,“大把的粉条,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
而过渡的新嫁娘,乡绅女儿手上的麻花银镯子,都使翠翠羡慕。
但翠翠又是独特的,是不能以所谓的“学识”“文化”“教养”等字眼来规范的。
她是另一种文明的骄傲。
率真淳朴,悠然自得。
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孩,是一段苦情的结晶,是歌唱出来的人,她美丽至极。
那么,谁会得到她的爱情呢?她将要经历怎样的命运?自然而然的,爱情会产生。
翠翠在那个百船竟渡、节日盛大的五月五日,她的灵魂经历了一次也是第一次甜蜜的没有来由的陌生的共鸣,因为她遇到了一个叫傩送的男子。
傩送已爱上翠翠,翠翠下意识里已朦胧生出对傩送的爱恋。
然后,她把这个男子放在了内心最隐秘的地方……那里有如此美丽的少女的幻想。
然后把这个男子化成刻骨的相思,化成青春的冥想,化成一次次奇异美丽的梦……梦中有人为她歌唱,化成一次次的脸红。
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
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
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相依为命的老爷爷猝然死亡,面对一切她没有倒下去,而是守着渡船守着希望,等傩送归来。
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她性格坚强,具有柔中带刚的美。
二、动人的人性美人称“《边城》是歌颂人性的至美”,是“表现人性美的力作”,是“人性美的赞美诗”。
沈从文曾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小,是我理想的建筑。
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翠翠纤尘不染、心机全无、乖巧聪明、羞怯温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忠于恋人,的确闪烁着动人的人性美的光亮。
沈从文将她供在人性的神庙里。
《边城》让人亲切感受到自然与生命所发散出的芳香,也感受到了那里的人情美、人性美,闪动着人性的光辉,从而发出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慨。
普通人性的质朴、单纯,爱情的自然,都在始终抗拒着工业文明的侵扰,穿插着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这是一个迷人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世界,人物身上显现的是一个与都市生活完全相对立的人性:自然、淳朴,然而又强劲、热烈的生命形态。
翠翠就是在这片灵秀的山水与纯朴民俗的呵护下渐渐长大。
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而翠翠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是沈从文心中的理想人物。
在这些理想人物的身上,闪耀着一种神性之光,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
《边城》中所描绘的人性美的世界,自由、淳朴自然,这正与城市人性的堕落污浊对照,是作者的理想之地。
他展示的是纯净的人生,是带有东方民族所特有的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这种人性美使人反璞归真,这种人性是健康自然充满活力的。
《边城》的世界醇厚、质朴、原始、纯洁、明净如碧水,无情欲放纵、无病态人生。
翠翠情窦欲开,有纯真、乖巧、心绪朦胧、让人怜爱之特性。
翠翠有着清澈如水的性情和恋情。
翠翠的爱情纯净,超越一切世俗利害关系。
翠翠长大了,伤春感怀,心事重重,情窦初开的她喜欢把野花戴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喜欢摘象征着爱情的虎耳草。
翠翠大了,又多了些思索,多了些梦——看到团总家王小姐有一副麻花绞的银手镯,心中有些韵羡、发痴。
她的爱情有个成长过程。
总体上,是可感的,坚定的,但是开头是朦朦胧胧的,飘飘忽忽的。
翠翠的爱是一串梦。
翠翠有着羞涩、温柔的个性,含蓄又热烈的爱情心理。
诱发她心事多变、情绪恍惚的原因是看划船比赛时误骂了傩送,而傩送非但不生气,反而找人送她回家。
少女翠翠的天真烂漫,让人难以忘怀。
两年后的端午节,祖父和翠翠到城里看龙船,从祖父与年长的谈话里,听明白二佬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滩过的端午。
翠翠和祖父在回家的路上走着,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这说明翠翠的心此时正在飞向滩边。
爷爷的船当然不会在青浪滩,只有傩送的船才在哪儿呢!一句无意的问话,袒露了一个少女的情怀,一位娇羞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她明明在想着属于个人的故事,但当祖父问她时,她却轻轻地说:“在看水鸭子打架。
”一句刻意的回答,证明着恋爱少女的娇羞,只是把心里秘密的故事深藏起来,不愿意倾诉。
最使人印象深刻的自然还是那股孩子气——女孩儿家的孩子气。
这个女孩儿似乎永远也不会成熟为妇人。
她将那份可爱的孩子气显示于与亲人之间,显示于与外人之间,或显示与自然之间。
因为祖父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祖父去寻她,可是想到祖父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祖父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
由于她感受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设想着自己出走给祖父带来的“惩罚”——让祖父尝尝失去她的痛苦;可是当她想到祖父的无奈便又为她担心起来,于是一次次的叫祖父回家,生怕两人真的就会分手,翠翠深深依恋着祖父。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
虽然有祖父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
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祖父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
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