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的原理和结构
单反相机的原理和结构

单反相机的原理和结构一、原理:单反相机是一种利用镜头和反光镜来实现光学取景的相机。
其原理基于光学成像和反光镜的工作机制。
光学成像原理:当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和散射,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这个实像经过反光镜反射到取景器中,使摄影师能够观察到被拍摄对象的实时画面。
反光镜工作机制:反光镜位于相机的光路中,倾斜放置。
当摄影师按下快门按钮时,反光镜会翻起,光线不再通过取景器,而是通过快门进入感光材料(胶片或图像传感器)进行曝光。
二、结构:单反相机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镜头系统:镜头是单反相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聚焦光线并形成清晰的图像。
镜头系统包括多个透镜组合,其中有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通过调节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和曝光。
2. 取景器系统:取景器用于观察被拍摄对象的画面,以便确定构图和对焦。
单反相机的取景器分为光学取景器和电子取景器两种类型。
光学取景器通过反光镜和棱镜将实际景象反射到取景器中,电子取景器则通过电子显示屏显示实时图像。
3. 反光镜系统:反光镜位于镜头和取景器之间,能够将通过镜头的光线反射到取景器中,使摄影师能够实时观察到被拍摄对象。
当按下快门按钮时,反光镜会翻起,光线通过快门进入感光材料。
4. 快门系统:快门控制光线进入感光材料的时间,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
快门由两个帘幕组成,分别是前帘和后帘。
当按下快门按钮时,前帘迅速打开,光线进入感光材料;曝光完成后,后帘迅速关闭,遮挡光线。
5. 感光材料:感光材料可以是胶片或图像传感器。
胶片是一种化学感光材料,通过曝光和显影的过程,将光线转化为可见的图像。
而图像传感器是一种电子感光材料,能够将光线转化为数字信号,储存在存储卡中。
6.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相机的各种控制按钮、拨盘、液晶屏等。
通过这些控制元件,摄影师可以调整相机的各种参数,如快门速度、光圈大小、ISO感光度等,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
总结:单反相机通过镜头和反光镜等组件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光学取景和高质量图像的拍摄。
单反相机内部结构

单反相机内部结构单反相机是一种能够通过镜头反射和调节成像的机械设备,它将物体的图像投影到感光元件上,记录下来并生成照片。
单反相机内部结构非常复杂,涉及光学、机械、电子和软件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单反相机的内部结构。
1.光学系统单反相机的核心是镜头,它由多片透镜组成。
镜头的作用是使光线准确地传输到感光元件上,并形成清晰的图像。
镜头通常由多个镜片组成,如透镜、反射器和滤光片等。
透镜是最重要的元件,它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来聚焦光线,使得从不同方向射入的光线都能在感光元件上交汇成图像。
2.对焦系统对焦系统用于调节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清晰的对焦。
对焦系统包括自动对焦(Auto Focus, AF)和手动对焦(Manual Focus, MF)两种方式。
自动对焦通常使用超声波马达或直流电机来控制镜头的移动,使其前后调节距离,直到图像达到最清晰的状态。
手动对焦则是通过旋转镜头的对焦环来调节镜头的位置。
3.快门系统快门系统控制感光元件曝光的时间,即快门速度。
它由快门、对焦屏和反光镜等部件组成。
快门的开合控制着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时间。
常见的快门有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两种类型。
对焦屏用于辅助对焦,通过观察镜头呈现在对焦屏上的图像来调节对焦。
反光镜的作用是使光线从镜头反射到观景窗中,供用户观察和取景。
4.感光元件5.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是单反相机中用于处理感光元件记录下来的图像数据的芯片。
它负责对图像进行自动或手动的调整,包括白平衡、曝光补偿、锐化、饱和度和对比度等。
图像处理器还负责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编码为JPEG或RAW格式,以供后续处理和存储。
6.存储介质和数据接口存储介质是用于储存拍摄的图像数据的设备,常见的存储介质有SD卡和CF卡等。
数据接口是单反相机与电脑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的接口,常见的数据接口有USB接口和HDMI接口等。
7.电源系统电源系统负责为单反相机提供所需的电能,包括电池和电源适配器两种方式。
单反相机原理

单反相机原理1.单反相机的组成单反相机是一个由多部分构成的复杂的机器,它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反光镜单反相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反光镜,它能够帮助用户通过视觉来确认曝光和对焦设置。
3.对焦屏对焦屏是一个透明的玻璃面板,它被放置在反光镜的后面。
从外面看,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空白的闪亮屏幕。
4.快门快门是相机的脉冲,它能够决定相机对于外界环境的不同时刻进行曝光的方式。
5.光学透镜单反相机的光学透镜是其最关键的部分,因为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使单反相机成为了拍摄顶峰的代表作品。
6.影像传感器影像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外部光线转化为数字信息的设备,它是数字单反相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7.处理器处理器是单反相机中的电脑芯片,它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传感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视的图像。
8.存储器存储器是相机中的一个硬件件,它能够帮助记录下已经拍摄的照片,并且为新的照片留出空间。
9.电源单反相机的电源包括两个部分:电池和电源插座。
电池是单反的“小心脏”,它能够使相机长时间的工作。
10.操作按钮操作按钮是所有单反相机的控制中心。
通过这些按钮,用户可以改变相机的曝光、对焦、白平衡、闪光等设置。
11.手柄手柄是单反相机上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用户更牢固地持有相机,并且在拍摄时提供更高的稳定性。
12.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用户通过遮挡器或取景器观察场景2.透过透镜组成的光线射入相机内部3.光线被反光镜反射至对焦屏上,用户可以利用对焦屏对物体进行对焦4.用户对拍摄的场景进行设定,在其按下快门按钮后,快门会打开,相机会暴光5.曝光结束后,通过传感器将光学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由相机的芯片通过算法处理,最后转化为可供人类观看的影像.6.拍摄完成后,影像被储存到存储卡中,最后通过连接线将影像传输至电脑进行后期处理。
13.结论单反相机是一款极为精密的设备。
单反工作原理

单反工作原理
单反相机是一种常见的摄影设备,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镜头、快门、光圈、感光元件等部件。
在拍摄过程中,这些部件相互配合,完成了光线的聚焦、曝光和记录,最终呈现出清晰的照片。
下面,
我们将逐一介绍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镜头是单反相机的核心部件之一。
镜头通过调节焦距,
使得光线能够在感光元件上聚焦,从而形成清晰的影像。
镜头的光
圈可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从而影响曝光量和景深,为摄影师
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
其次,快门也是单反相机中非常重要的部件。
快门的打开和关
闭控制着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时间,从而决定了曝光时间。
不同的
快门速度可以捕捉到不同速度的运动物体,同时也可以控制照片的
明暗程度。
光圈是单反相机中控制曝光量的重要部件。
光圈的大小决定了
进入镜头的光线量,从而影响了照片的明暗程度。
较大的光圈能够
让更多的光线进入,适合拍摄暗场景或者追求虚化背景的效果;而
较小的光圈则能够控制景深,使得整个画面都能保持清晰。
最后,感光元件是单反相机中记录影像的关键部件。
感光元件可以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最终形成数字照片。
不同的感光元件有不同的像素数量和感光能力,影响着照片的细节和噪点表现。
总的来说,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镜头聚焦、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光圈控制光线量和感光元件记录影像,完成了照片的拍摄过程。
这些部件相互配合,为摄影师提供了丰富的拍摄手段,同时也需要摄影师根据实际拍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运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对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单反相机的原理和结构

一单反相机的原理和结构銅峰电子刘根数码单反相机的全称是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缩写为DSLR。
数码单反相机专指使用单镜头取景方式对景物进行拍摄的一种照相机,拍摄者使用相机背后的光学取景框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安装在相机前段的镜头所提供的视觉角度的大小进行拍摄。
在单反相机的结构中,作为重要的是照相的反光镜和相机上端圆拱结构内安装的五面镜或五棱镜。
拍摄者正是使用这种结构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镜头的影像。
由单镜头反光相机的构造图可以看到,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拍摄者就可以在取景器中看到外面的景物。
这个过程有点像人们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世界,窗户的大小便是人们看到外面景物的范围。
当拍摄者看到自己满意的角度和拍摄内容的时候,既可以按动快门。
按动快门的过程就是一个拍摄和成像的过程,术语称为曝光。
不管是胶片单反相机还是数码单反相机,曝光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反光镜向上弹起,胶片前面的快门幕帘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投射到感光部件上,使胶片或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曝光。
在按下快门的这一瞬间,光学取景器中会出现黑屏的情况(黑屏的时间根据快门的快慢而不同),之后反光镜立即恢复原状,取景器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此时已经完成了一次曝光)。
单反相机的这种构造,决定了镜头在相机的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使用这种相机的最大优势是摄影师在光学取景器中看到的取景范围和感光元件的影像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一致。
摄影师使用不同的镜头配置可以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从具有冲击力的7.5mm鱼眼镜头到长达1600mm以上的超级远摄远镜头,都可以安装在同一台相机上,从而拍摄出效果迥异的图片。
此外,单反相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旁轴相机的取景视觉差异,使摄影师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取景范围,选择最完美的拍摄角度。
单反相机的劣势:1.体积庞大,不方便携带2.相机的制造难度很大,工艺苛刻,价格高3.镜头虽然种类多,但同样体积庞大4.和旁轴相比快门操作瞬间有片刻的黑幕二小孔成像原理相机拥有一个很奇妙的成像结构,无论是数码单反相机还是旁轴相机,抑或是大画幅相机,他们的成像原理实际上都是简单的小孔成像。
单反工作原理及内部结构

反差式对焦系统
1、未合焦状态下,因为整个焦点的画面处于虚焦状态,类似于高斯模糊 效果,所以像素之间的颜色比较均匀 2、开始对焦,镜片开始移动,画面逐渐清晰,对比度开始上升 3、合焦状态。画面最清晰,对比度最高,但相机并不知道,所以会继续 移动镜头 4、继续移动镜片发现对比度开始下降。进一步移动镜片,发现对比度进 一步下降,相机知道已经错过焦点 5、镜片回退至对比度最高的位置,完成对焦
精品课件
五棱镜
精品课件
五棱镜
优质光学玻璃精磨而成的五棱镜有非常优秀的光学性能,反 射率极高,光路中光线损失非常少,因此取景视野明亮清晰。 但是,优质的五棱镜造价昂贵,而且较沉重,增加了整台相 机的成本和重量。所以一般只有中、高端单反相机才使用五 棱镜作为取景装置,而一般低端单反相机则是使用一种叫做 五面镜的装置来代替五棱镜。
精品课件
内部结构示意图
精品课件
内部结构示意图
精品课件
单反相机工作原理
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 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 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
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前面的快 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 光,然后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 影像
精品课件
对焦方式
手动对焦 自动对焦
精品课件
对焦方式切换
精品课件
手动对焦
人的肉眼观看取景框中图像,如果图像很清晰,说明 对焦效果好,俗称合焦,如果图像模糊,则没对好焦
精品课件
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Auto Focus)是利用物体光反射的原理,将反射 的光被相机上的传感器CCD接受,通过芯片计算处理,带动 电动对焦装置进行对焦的方式叫自动对焦。
3.数码单反相机(DSLR)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学摄影3.数码单反相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任汉文rhw9980@3·1数码单反相机(DSLR)的结构及工作原理DSLR是英文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的缩写,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
3·2数码单反相机取景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数码单反相机上,多数使用眼平式取景器,由于单反相机的反光镜和五棱镜的独特设计,构成了单镜头反光式取景器,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相机镜头(物镜)而获得的将要拍摄的影像。
取景器系统的反光镜呈45度角,安装在焦平面快门前面,在反光镜的上方安装有一块毛玻璃,在毛玻璃的上方安装了一块五棱镜,进入镜头的光线,由反光镜反射到毛玻璃,这时毛玻璃上的影像虽是正立的,但左右是相反的。
五棱镜的作用是将光线多次反射,将影像传送至目镜,此时在目镜上看到的影像是上下正立且左右是校正了的。
3·3双镜头反光相机和腰平反光取景相机由于没有加装五棱镜,所以在取景器上看到的影像虽是正立的,但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3·4数码单反相机快门的工作过程数码单反相机多数是由胶片相机改造过来的,多采用焦平面幕帘纵向快门。
拍照时,在按(释放)快门之前,从取景器目镜看到的是将要拍摄的影像。
按下快门,反光镜升起,这时取景器里看不到影像,通过镜头的光线直接射到感光器件(图像传感器CCD或CMOS、LiveMOS),完成曝光,快门关闭,反光镜又回到原45度角位置,取景器里又能看到影像。
这一过程,如果在光线充足的室外拍照,且照相机设置为全手动,那么,它是在瞬间完成的,几平察觉不到 "黑屏"现象。
如果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且使用慢门拍照,在整个曝光过程中(反光镜升起之后到反光镜复位之前),取景里将始终是黑暗的,直到完成曝光。
例如,若使用2秒的快门速度,取景器中将有2秒钟的时间是全黑的。
若使用l/250秒的快门速度,则只有l/250秒的时间是全黑的。
单反工作原理及内部结构.

对焦感应器
佳能5D3对焦模块
自动对焦分类
测距自动对焦(主动式,老式方法) 聚焦检测自动对焦(被动式,较新)
测距自动对焦(主动式)
基于镜头与被拍摄目标之间距离测量的测距自动对焦。测距 自动对焦主要有红外线测距法和超声波测距法
缺点: 第一是准确度不高 第二是无法透过玻璃自动对焦。因为红外线碰到玻璃就被弹 回来了。
反光镜示意图和实物图
拆下后的反光镜
反光镜工作示意图
反光镜
反光镜的中央部分实际上是半透的,一部分光线会透过反光 镜照射到后方的另一块小反光镜上,这部分光线最终会传递 到相机底部位置的对焦感应器中,这样对焦感应器就可以进 行对焦了。
对焦屏
对焦屏等同于理想的胶卷平面,即从反光镜到对焦屏的距离 与反光镜到胶卷平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在未曝光之前,对焦 屏代替胶卷平面,对焦准确时,对焦屏会出现清晰的影像。
自动测距对焦
聚焦检测自动对焦
反差式对焦系统 相位检测式对焦系统
反差式对焦系统
反差式对焦系统的原理是根据焦点处画面的对比度变化,寻 找对比度最大时的镜头位置,也就是准确对焦的位置。反差 最小,就是对焦最不清晰,反差最大,就是对焦最清晰。它 多用于手机等消费类数码相机以及微单、单电相机。
反差式对焦系统
单反工作原理示意图
镜头
镜头通常由一块或者多块光学玻璃组成的透镜组,一般由凹 透镜、凸透镜,或其组合组成。镜头的主要功能是收集被照 物体的反射光并将其聚焦于感光材料上
反光镜
反光镜的作用是将镜头捕捉到的画面反射到上方的五棱镜中, 再传递给正在取景器处观察的摄影师。当摄影师按下快门的 一瞬间,反光镜会抬起,同时快门帘也会打开,让更里面的 CMOS进行感光,从而记录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反相机的原理和结构銅峰电子刘根数码单反相机的全称是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缩写为DSLR。
数码单反相机专指使用单镜头取景方式对景物进行拍摄的一种照相机,拍摄者使用相机背后的光学取景框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安装在相机前段的镜头所提供的视觉角度的大小进行拍摄。
在单反相机的结构中,作为重要的是照相的反光镜和相机上端圆拱结构内安装的五面镜或五棱镜。
拍摄者正是使用这种结构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镜头的影像。
由单镜头反光相机的构造图可以看到,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拍摄者就可以在取景器中看到外面的景物。
这个过程有点像人们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世界,窗户的大小便是人们看到外面景物的范围。
当拍摄者看到自己满意的角度和拍摄内容的时候,既可以按动快门。
按动快门的过程就是一个拍摄和成像的过程,术语称为曝光。
不管是胶片单反相机还是数码单反相机,曝光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反光镜向上弹起,胶片前面的快门幕帘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投射到感光部件上,使胶片或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曝光。
在按下快门的这一瞬间,光学取景器中会出现黑屏的情况(黑屏的时间根据快门的快慢而不同),之后反光镜立即恢复原状,取景器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此时已经完成了一次曝光)。
单反相机的这种构造,决定了镜头在相机的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使用这种相机的最大优势是摄影师在光学取景器中看到的取景范围和感光元件的影像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一致。
摄影师使用不同的镜头配置可以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从具有冲击力的7.5mm鱼眼镜头到长达1600mm以上的超级远摄远镜头,都可以安装在同一台相机上,从而拍摄出效果迥异的图片。
此外,单反相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旁轴相机的取景视觉差异,使摄影师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取景范围,选择最完美的拍摄角度。
单反相机的劣势:1.体积庞大,不方便携带2.相机的制造难度很大,工艺苛刻,价格高3.镜头虽然种类多,但同样体积庞大4.和旁轴相比快门操作瞬间有片刻的黑幕二小孔成像原理相机拥有一个很奇妙的成像结构,无论是数码单反相机还是旁轴相机,抑或是大画幅相机,他们的成像原理实际上都是简单的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原理,是指景物透过有针孔的暗箱时,会在其内部的平面上产生一个左右、上下颠簸的影响。
如果在暗箱和进光点相对应的一个平面上放置一个可保存影像的感光元件,这个暗室就可以成为一个简单的相机。
针孔的大小决定了进光量的多少,因而决定了成像的时间。
这种传统方式留下的影像不够清晰,而且没有对景深的认为控制。
使用镜头的意义就在于替代这个暗室中的小孔。
镜头可以控制进光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焦距的控制来决定存留影像的视觉范围。
数码单反相机按照以下步骤生成影像。
1.使用DSLR拍摄照片的时候,影响会通过镜头直接照射到DSLR的感光元件上。
2.DSLR经过一段时间的曝光后,光线二极管受到光线的照射,激发释放出电荷,感光元件的电信号由此产生。
3.控制感光元件的芯片利用感光元件中的控制信号线路对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流进行控制,由电流传输电路输出,感光元件会将一次成像产生的电信号收集起来,统一输出。
经过放大和滤波后的电信号被送到A/D(模/数转换器),由A/D将此时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值的大小和电信号,数值的大小和电信号的强度即电压的高低成正比,最后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片,此时的数据保证了最原始的数字图片的细节和面貌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
4.原始的数字图片会被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器。
在信号处理器中,这些图像数据将经过色彩校正、白平衡处理(这一步依据DSLR中的设定而进行,不同品牌的设定有着很大的区别)等后期处理,并且编码为DSLR可以读取的数据格式后保存下来。
5.将最终产生的图片保存在DSLR的存储介质里。
三数码单反相机的核心构件快门构件相机曝光时间的长短是通过快门实现的。
快门和光圈配合使用,其用途是控制相机内部感光元件的进光量。
在光线条件相同时,要想获得正确的曝光,如果光圈设定的很小,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而光圈设定的较大时,则需要较短的时间。
光圈光圈是镜头内部的一个控制光线进光量的组件。
光圈开启的大小是通过一个可调整的控制器实现的,通常光圈采用多片结构,它类似于人类瞳孔的结构,可以很轻松地关闭和打开。
光圈数值用F值表示(有时采用小写的f),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也越大。
镜头体系镜头是单反相机的眼睛,它的内部由各种透镜组成。
每一个品牌的数码单反都有着庞大的镜头系统,每套系统中的镜头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广角镜头、中焦镜头、微距镜头、长焦镜头等。
这些产品的用途各异,影友可以根据拍摄需要和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合适的镜头产品。
四数码单反相机的对焦系统什么是对焦DSLR的对焦是指相机通过电子及机械设置,根据被摄物体的远近,调节镜头内的透镜和感光元件的距离,使被摄物体通过镜头后在感光元件上清晰成像。
对焦过程中,DSLR的拍摄对象由模糊到清晰,最终对焦成功,这一过程叫做对焦。
手动对焦手动对焦是指认为转动镜头对焦环来实现对焦的过程。
这种对焦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眼对对焦屏影像的判别和拍摄者对相机使用的熟练程度,甚至是拍摄者的视力。
在自动对焦技术诞生之前,照相机都是使用这种对焦方式完成调焦的操作。
虽然现在的数码相机可以实现自动对焦,但毕竟原始的东西才是最稳定可靠,因此手动对焦作为日常使用的备选功能的备选功能依然被保留下来并将长期存在。
自动对焦自动对焦(Auto Focus)又被称为“自动调焦”,缩写为AF。
自动对焦技术早以在摄影器材中得到普及,也是DSLR使用者广泛使用的对焦方式。
自动对焦系统根据所获得的距离信息驱动镜头调节相距,从而完成对焦操作。
对影友们来说,自动对焦比手动对焦更快速、更准确、更方便,但它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工作。
自动对焦使相机使用者在拍摄过程中基本不用为对焦耗费更多注意力,从而能够把心思更多地应用在取景和构图上。
另外,由于自动对焦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在需要抓拍和拍摄运动物体时,它也更为有效。
DSLR取景器中拥有多个对焦点可以选择,这种设置主要针对拍摄的主体在画面中可能位于不同的位置而设计。
比较先进的DSLR可以选择11点甚至更多的焦点进行对焦,而大多数入门级DSLR使用的是5点对焦或7点对焦。
数码单反VS胶片单反技术进步带来革命成像方式胶片单反相机是使用银盐胶片为感光材料的单反照相机。
可分为35mm照相机(常称135照相机)、120照相机、126照相机、中画幅照相机和大画幅照相机等。
135照相机使用35mm胶片(这种规格的底片是目前市面上最为普及的一种胶片产品),其拍摄的标准画幅为24mmx36mm,一般每个胶卷根据规格不同可以拍照36张、24张或12张。
数码单反相机的成像使用的光学传感器一般有CCD、CMOS、SUPER CCD、Foveon X3等多个品种,存在这些不同产品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品牌的数码单反相机使用不同的技术,规格方面也分为APS-C、APS-S、全画幅(24mmX36mm)、4/3等几个不同画面比例的画幅系统。
进入镜头的光线首先被感光元件分为R(红)、G(绿)、B(蓝)3个颜色,然后通过设置在相机内部的处理芯片的计算处理,被转换成相应的数字文件格式,并被记录在相机内部的存储结构里。
照片的预览回放数码单反相机的背部都安装有一个彩色的液晶显示屏(LCD),这个液晶显示屏不仅可以回放刚刚拍摄的照片,而且也为相机的设置和菜单提供了一个显示的空间。
通过这个直观的彩色显示空间,影友们可以有效地进行功能设定,操作相机。
五数码单反VS胶片单反成像方式胶片单反相机是使用银盐胶片为感光材料的单反照相机。
可分为35mm照相机(常称为135照相机)、120照相机、110照相机、126照相机、中画幅照相机和大画幅照相机等。
135照相机使用35mm胶片(这种规格底片是目前市面上最为普及的一种胶片产品),其拍摄的标准画幅为24mm*36mm,一般每个胶卷根据规格不同可拍照36张、24张或12张。
数码单反相机的成像使用的光学传感器一般有CCD、CMOS、SUPER CCD、Foveon X3等多个品种,存在这些不同产品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品牌的数码单反相机使用不同的技术,规格方面也分为APS—C、APS—S、全画幅(24mmX36mm)、4/3等几个不同画面比例的画幅系统。
进入镜头的光线首先被感光元件分为R(红)、G(绿)、B(蓝)3个蓝色,然后通过设置在相机内部的处理芯片的计算处理,被转换成相应的数字文件格式,并被记录在相机内部的存储结构里。
照片的预览回放数码单反相机的背部都安装有一个彩色的液晶显示屏(LCD),这个夜景显示屏不进可以回放刚刚拍摄的照片,而且也为相机的设置和菜单提供了一个显示的空间。
通过这个直观的彩色显示空间,影友们可以有效地进行功能设定,操作相机。
虽然之前的高档胶片相机也有相应的显示数据的夜景窗口,但他们单色的配置显然无法与当今数码单反相机的23万色、2.5英寸的LCD相提并论。
存储介质的不同传统的胶片相机使用的存储介质是银盐胶片,这种存储介质依赖胶片传统的物理特性,其存储能力已经经过了时间的印证。
现在经常可以看到的,老照片展览中,那些珍贵的底片,在良好的保存条件下可以保存上百年的时间。
数码单反相机使用的存储介质是存储卡,最常见的种类有CF、SD、XD以及微型硬盘。
这些使用硅结构的存储卡,有着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读写速度快、可重复写入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数码单反相机的使用成本要远远小于胶片产品。
在照片保存方面,使用和计算机相机的存储介质,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在计算机的硬盘或者数据光盘上存储。
六感光元件终极解析感光元件就像是传统摄影中的底片,它能够将光线转换成电荷信号,承担着生成影像的责任,而这一功能是通过电子元件的特性来实现的。
传统底片是利用光线直接在银盐层上发生化学反应,将光线中的亮度和颜色记载在底片上。
数码相机则是经过一定规律的运算,把感光元件采集的电荷信号转换为可见的电子格式后保存在数码相机的存储器上,最后通过自带的液晶显示器显示阅览效果。
相比于传统胶片单反相机使用的化学显影凡是,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纯物理的过程,感光元件就是将光转化为电荷信号的介质。
现在的光学传感器的性能相当优秀,在很多指标上已经可以和胶片的成像质量相媲美,甚至更加出色。
CCD感光元件CCD是Charger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的缩写,1969年由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开发。
CCD技术诞生初期不被重视,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成熟,20世纪90年代之后得到了迅猛发展,CCD的单位面积也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