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基础知识
直放站培训资料

直放站培训资料一、直放站的定义与作用直放站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它主要起到增强信号覆盖的作用。
在一些信号较弱或者存在信号盲区的区域,直放站能够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再发射出去,从而扩大了信号的覆盖范围,改善了通信质量。
比如说,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地下室、大型建筑物内部等地方,由于距离基站较远或者受到建筑物遮挡等因素的影响,手机信号可能会非常微弱甚至没有信号。
这时,安装直放站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让用户能够正常地进行通信。
二、直放站的分类直放站根据其工作频段、传输方式和应用场景等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一)按照工作频段划分1、 900MHz 直放站:主要用于 GSM 网络。
2、 1800MHz 直放站:适用于 DCS 网络。
3、 2100MHz 直放站:用于 3G 网络。
(二)按照传输方式划分1、无线直放站:通过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来实现信号放大。
2、光纤直放站: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基站信号传输到直放站进行放大。
3、移频直放站:将接收到的信号频率进行变换后再传输和放大。
(三)按照应用场景划分1、室内直放站:用于室内环境,如商场、写字楼、酒店等。
2、室外直放站:安装在室外,如山区、公路沿线等。
三、直放站的工作原理直放站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它主要由施主天线、重发天线、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等组成。
施主天线负责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然后将其传输到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放大。
放大后的信号经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去除掉不需要的频率成分,只保留有用的信号。
接着,经过功率放大器进一步放大,最后通过重发天线发射出去,覆盖到信号较弱的区域。
在这个过程中,直放站需要对信号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处理,以确保放大后的信号质量符合要求,不会对原有的网络造成干扰。
四、直放站的安装与调试(一)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在安装直放站之前,需要进行现场勘查,了解信号覆盖的情况,确定直放站的安装位置和覆盖范围。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天线、馈线、功分器、耦合器等。
培训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

培训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移动通信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之一,直放站系统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什么是直放站系统到如何培训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专业人才等方面来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是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由输入接口、功率放大器和输出接口组成。
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输入的信号放大并输出到下一个部件进行处理。
直放站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之一,由于其重要性,在系统设计和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直放站系统培训的必要性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直放站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
因此,培训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的专业人才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培训的目的是让学员了解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特点、通信标准、运行维护和管理,掌握实际操作和使用方法,还要让学员了解行业最新技术,提高工作技能和素质。
三、培训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的内容1.基础知识学员需要掌握基本的电路原理、通信系统原理、信号处理原理和电子元件不同特性等知识,为后续学习与深入掌握打下基础。
2.系统设备学员需要了解直放站系统的各个设备的分类、特点、性能参数、使用方法、维护和管理方法等知识。
不断学习和了解新技术,适应新系统的发展需求。
3.现场操作和实验学员需要了解实地操作、维护和检修。
进行实验操作,准确诊断出故障点并解决问题。
4.技能考核根据学员的整体水平,进行合理化的技能考核,评估学员的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否转化为现实,并判断是否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四、直放站系统培训的实践难点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直放站系统在信号处理、协议兼容和信道资源分配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此,培训中应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发展。
直接参与实际的项目操作,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灵活处理技术问题,比纯理论知识更有实用意义。
五、直放站系统培训需要的基本素质学员具备基本的电子知识,了解通信网络原理、求知欲强,对电子元件和通信系统设备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基本的维护知识,熟悉电子软件、绘图工具和仿真工具已经通信相关标准,并能够实际使用这些工具与标准开发出电路系统。
直放站

直放站移动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终端,传输系统,交换系统。
直放站:同频双向放大的中继站,又称同频中继器。
传输方式是透明传输,功能是接受和转发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信号。
直放站的目的是信号覆盖,信号增强,信号的均匀分配。
直放站主要由施主天线,直放站主机,用户天线。
沟通基站和直放站间的上、下链路,一般采用方向性更强,增益高的定向天线。
直放站一般可获得80dB左右的增益。
(增益: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之比。
)直放站类型:无线直放站,光纤直放站,移频直放站,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等。
光纤直放站的特点采用基站直接耦合方式;无线直放站的特点采用无线空间耦合方式;直放站和信源基站之间的接入有两种典型的方式:无线空间耦合方式和基站直接耦合方式。
中继方式的确定主要是解决信号的放大和传输问题。
直放机的组成双工器,过滤器,低噪器,选频模块,功放模块。
室内信号分布可分为天馈分布系统和光纤分布系统;信号的覆盖方式解决的是信号的分配问题;直放站考虑的三个方面:接入方式,中继方式,覆盖方式。
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可分为4种解决方案:1、无源天馈分布系统;2、有源天馈分布系统;3、无线接入的室内分布系统;4、光纤室内分布系统;(有源天馈分布系统是在无源天馈系统上加入功率直放机系统的产品)干扰保护比(1)同频干扰保护比C/I要求C/I》9dB 工作中一般加入3dB的余量要求C/I》12dB(2)邻频干扰保护比C/A要求C/A》-9d B 工作中一般加入3dB的余量要求C/A》-41dB(记住这几个数值,重点) 跳频技术的优点1、频率分集;2、干扰源分集;跳频技术分为基带跳频和射频跳频;基带跳频通过腔体合成器;射频跳频通过混合合成器;(重点)DT测试的主要设备包括:测试软件,测试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地图,测试车辆,GPS定位仪等。
CQT测试原则:一类城市40个测试点;二类城市30个测试点;三类城市20个测试点;其中80%为室内测试点,必须包括飞机候机楼,火车站候车室,会展中心1—3个,市区内重点旅游点1—2个,三级以上酒店占20%,大型商场/餐饮/娱乐场所占20%,高居写字楼占10%,居民小区占10%,其他测试点均匀分布。
直放站基础知识及原理

一、直放站概述1. 直放站的定义直放站(中继器)属于同频放大设备,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
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
直放站在下行链路中,由施主天线现有的覆盖区域中拾取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对带通外的信号进行极好的隔离,将滤波的信号经功放放大后再次发射到待覆盖区域。
在上行链接路径中,覆盖区域内的移动台手机的信号以同样的工作方式由上行放大链路处理后发射到相应基站,从而达到基地站与手机的信号传递.直放站是一种中继产品,衡量直放站好坏的指标主要有,智能化程度(如远程监控等)、低IP3(无委规定小于-36dBm)、低噪声系数(NF)、整机可靠性、良好的技术服务等。
使用直放站作为实现“小容量、大覆盖”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主要是由于使用直放站一是在不增加基站数量的前提下保证网络覆盖,二是其造价远远低于有同样效果的微蜂窝系统.直放站是解决通信网络延伸覆盖能力的一种优选方案。
它与基站相比有结构简单、投资较少和安装方便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难于覆盖的盲区和弱区,如商场、宾馆、机场、码头、车站、体育馆、娱乐厅、地铁、隧道、高速公路、海岛等各种场所,提高通信质量,解决掉话等问题。
2.直放站的种类与类型(1)移动通信直放站的种类—-—从传输信号分有GSM直放站和CDMA直放站; —-—从安装场所来分有室外型机和室内型机; --- 从传输带宽来分有宽带直放站和选频(选信道)直放站; -—- 从传输方式来分有直放式直放站、光纤传输直放站和移频传输直放站。
(2)移动通信直放站的类型GSM移动通信直放站GSM移动通信直放站是解决基站覆盖而存在信号盲区的一种方式.通过架设直放站不但能改善覆盖效果,同时能大大减少投资基站之成本。
GSM直放站是为消除GSM900MHz/1800MHz频段移动通信网的小范围信号盲区或弱信号区而设计生产的通信设备。
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高层建筑的办公室、娱乐场所、电梯或私人住宅等基站信号所无法到达的信号盲区,同时对于消除城市因受高楼大厦影响而产生的室外局部信号阴影区或边远郊区个别村镇的弱信号区也具有相当好的覆盖效果。
移动通信直放站培训教程

移动通信直放站培训教程目录概述一、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移动通信发展史2、基本概念3、常用术语4、常用公式二、直放站选型时需注意的问题三、直放站系列产品介绍1.室外直放站产品系列A.G ZF900-III型移动通信光纤传输直放站B.G ZF900-V型无线传输直放站2.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A.G ZF900-IV型移动通信光纤室内直放站B.G ZF900-VI型移动通信室内直放站四、常用故障分析概述本培训手册介绍了有关移动通信的直放站设备相关知识,同时包括在工程开通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手册中所有内容均是由长期从事工程开通的工程师提供的宝贵经验。
由于时间仓促及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及遗漏,望工程人员在工程实例中不吝指正,甚为感谢!一、基础理论知识1、移动通信发展史1.1、移动通信发展史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30年代警车无线调度电话,使用2MHZ频点。
40-50年代人工接续的移动电话,单工工作方式,使用频段为150-450MHZ,因频带较少,用户受到限制。
60年代自动拨号移动电话,全双工工作方式,使用频段为150-450MHZ 。
时开始研究800 MHZ频段的应用。
70年代早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
80年代现代窝移动电话系统,使用频段为800~900MHZ,全自动拨号,全双工工作具有越区频道转换、自动漫游通信功能。
频谱利用率、系统容量及话音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90年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及卫星移动通信。
8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代蜂窝移动电话系统,人们把它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其主体技术是模拟调频、频分多址,主要业务是电话。
代表这一系统的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等。
模拟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不能与ISDN兼容、保密性差及移动终端进一步小型化、低功耗、低价格的难度大,且体体制混乱、扩容难。
第二代移动通信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TDMA)为主体技术。
目前国际上已进入商用和准备进入商用的数字蜂窝系统有欧洲的GSM、美国的DAMPS等。
移动通信直放站

移动通信直放站移动通信直放站是指一种专门用于无线通信信号放大、转发、补偿以及室内覆盖等功能的设备。
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无线信号的传输效果,从而提升移动通信的质量。
在现代社会中,移动通信直放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设备之一,对于保障人们的通信需求,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移动通信直放站的基本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移动通信直放站,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原理。
根据原理,移动通信直放站主要分为两类,即室内信号补偿型和室外信号放大型。
其中,室内信号补偿型直放站能够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自动补偿信号的衰减,以保证信号在室内接收的质量和速度。
而室外信号放大型直放站则是通过放大信号的强度来提升信号接收的效果。
无线信号在经过长时间的传输和覆盖之后,会逐渐变弱和衰减,这时候就需要使用移动通信直放站来进行信号放大和补偿。
移动通信直放站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无线信号,将信号放大并重新发送到接收器中,将衰减的信号恢复到一个较强的状态,进而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速度。
二、移动通信直放站的优点和应用领域使用移动通信直放站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通信质量。
移动通信直放站能够增强信号的传输效果,从而提高通信质量,减少通信中断和传输错误率。
2.提升室内覆盖。
在一些高层建筑、地下商场等室内场所,由于信号质量受到遮挡的影响,会出现信号不稳定或者完全无法接收的情况。
而使用移动通信直放站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些短板,提高手机的接收效果。
3.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使用移动通信直放站能够节约信号的传输能源和成本,减少了电力的消耗,节约了时间和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应用领域:移动通信直放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不同场合的通信设备,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办公楼、商场和酒店等大型建筑物。
由于这些建筑物的内部隔板和墙体对信号的传输有一定的限制,需要使用移动通信直放站来提高信号覆盖和传输质量。
这对于用户的通信需求,以及商家的交流和推销都非常重要。
直放站系统知识讲解

适应 网络
2000系列 1000系列
CDMA 移动通信技术
CDMA直放站系统知识
直放站的分类
分类 无 线 射 频 类 光 纤 类 直放机类 ( M-4000 系列) 室外 R-9000GSM 系列:R-9122AC 载选 R-9122AS 太阳能 R-9110AC 频选 R-9110AS 太阳能 R-8000CDMA 系列:R-8122AC 载选 R-8110AC 载波 RA-1000 系列: RA-1000A/AW(载选/频选)GSM RA-1080 /1080-II (载选) CDMA M-4000AP GSM 微蜂窝功放 室内 RS-2000 系列 GSM:RS-2122 载选 RS-2110 频选 RS-2110E 电梯 CDMA:RS-2080 宽带 RS-5000 系列: RS-5110 GSM900 系统 RS-5180 GSM+DCS 系统 RS-5080 CDMA/兼容 GSM 干线放大器系列: M-4000B-C GSM 带监控 M-4180B-C DCS 带监控 M-4080 CDMA/兼容 GSM
CDMA直放站系统知识
光纤直放站的应用
光纤直放站(直接耦合方式)
耦合器
BTS
MS
光纤 中继端机 远端机
CDMA 移动通信技术
CDMA直放站系统知识
光纤直放站的特点与应用范围
特 点
• 采用基站直接耦合方式,经光 纤中继设备将GSM/CDMA信 号传输到远端覆盖区。 • 输出信号频率与输入信号频率 相同,透明信道。 • 覆盖区天线可根据地形情况选 择全向或定向天线。 • 不存在直放站收发隔离问题, 选点方便。 • 光纤中继距离可达20公里。 • 一个光中继设备可同时与多个 覆盖端机连接。
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基础知识培训资料之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基础知识二O O 四年三月目录一、移动通信概述二、GSM数字移动通信三、CDMA数字移动通信四、PHS通信系统五、射频、光纤、网络知识Sunnada工程技术培训书籍√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基础知识综合覆盖系统综合覆盖系统工程材料介绍工程作业指导书工程施工规范汇编:林书沉、黄环球2004、3移动通信概述1.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状态中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由于广泛地利用了通信工具,替代了出差、联系工作,即可大量节约能源,又可节约大量的旅途时间,提高了社会生产、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速度和效率,创造出更多、更高的社会经济价值。
1.1移动通信发展移动通信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20世纪的重大成就之一。
在1895年发明了无线电之后,有关人士将莫尔斯电报用于船舶通信上,曾在1912年的一次海难中起到了通信作用,使得695人获救生还。
从此开始了移动通信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一代蜂窝网(1G)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为公众开放使用以来,频谱资源的不足和模拟电子技术的局限性制约着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
直至1990年,泛欧数字蜂窝网正式向公众开放使用,采用数字时分多址(TDMA)技术,信道带宽200kHz,使用新的900MHz频谱,称为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系统,属于第二代蜂窝网(2G),这是具有现代网络特征的第一个全球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从而使GSM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数字蜂窝网标准,随后,世界各国政府又联合制定了GSM的等效技术标准――DCS1800,它在1.8~2GHz上提供个人通信业务(PCS)。
1991年开始使用数字时分多址(TDMA),1993年又有基于码分多址(CDMA)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分别称为IS-54和IS-95。
20世纪90年代后,第二代数字蜂窝网广泛使用,数字通信技术成为大势所趋,2G除了提供移动手机互通电话外,还容许移动用户的手机或便携电脑实现数据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基础知识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移动通信直放站系统基础知识综合覆盖系统综合覆盖系统工程材料介绍工程作业指导书工程施工规范汇编:林书沉、黄环球2004、3移动通信概述1.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状态中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由于广泛地利用了通信工具,替代了出差、联系工作,即可大量节约能源,又可节约大量的旅途时间,提高了社会生产、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速度和效率,创造出更多、更高的社会经济价值。
移动通信发展移动通信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20世纪的重大成就之一。
在1895年发明了无线电之后,有关人士将莫尔斯电报用于船舶通信上,曾在1912年的一次海难中起到了通信作用,使得695人获救生还。
从此开始了移动通信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一代蜂窝网(1G)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为公众开放使用以来,频谱资源的不足和模拟电子技术的局限性制约着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
直至1990年,泛欧数字蜂窝网正式向公众开放使用,采用数字时分多址(TDMA)技术,信道带宽200kHz,使用新的900MHz频谱,称为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系统,属于第二代蜂窝网(2G),这是具有现代网络特征的第一个全球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从而使GSM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数字蜂窝网标准,随后,世界各国政府又联合制定了GSM的等效技术标准――DCS1800,它在1.8~2GHz上提供个人通信业务(PCS)。
1991年开始使用数字时分多址(TDMA),1993年又有基于码分多址(CDMA)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分别称为IS-54和IS-95。
20世纪90年代后,第二代数字蜂窝网广泛使用,数字通信技术成为大势所趋,2G除了提供移动手机互通电话外,还容许移动用户的手机或便携电脑实现数据通信。
这意味着,2G的基站可能提供这类应用的不对称传输通路,用户至基站方向的上行信息较短,而基站至用户方向的下行线路传送信息可以较长。
这样的蜂窝网被称为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即介于2G~3G之间,俗称二代半()。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积极参与、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3G被称为使IMT-2000(国际移动通信系统),他将采用最新的无线电技术、发挥各种通信技术的优点,能够适应世界各国的数字蜂窝网和个人通信业务(PCS)使用。
我国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网1986年开始组建,邮电部于1987年引进了美国Motorola公司、瑞典Ericsson公司的900MHzTACS体制系统。
1995年以前,我国主要发展900MHz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
数字移动电话网的建设,起步于1994年9月。
广东率先建成特区及珠江三角洲数字移动电话网,初期容量为5万户,10月份试运行。
我国CDMA网络于2002年初正式开网放号,按照中国联通的发展计划,我国将建世界最大、最好的CDMA网络,其中第一期工程网络容量1515万,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多个地级市和2000多个县级市。
截止2001年3月,世界各地已有160多个CDMA网络,覆盖了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许多国家。
全球CDMA移动通信用户达9,000万,较2000年增加58%。
从1999年起,美国CDMA用户发展就牢牢地占据了第一的位置;在亚太地区:中国香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印度、菲律宾、新西兰、孟加拉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建有CDMA商用网络,其中韩国是全球最大的CDMA市场之一,CDMA用户达2700万。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过程:在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蜂窝式(TACS)模拟移动通信,其载波间隔25kHz,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
第二代移动通信是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
第二代半移动通信可以说是CDMA了,只有CDMA能实现二代到二代半、二代半到三代的平滑过渡,因此“二代半”具有不同的含义。
它能提供7到10倍于模拟技术、6倍于TDMA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容量。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使除了能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外,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全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
核心技术上从第二代到第三代有着重大的变迁。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具有有线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
电波传播有严重的衰落现象。
远近效应。
移动通信是在运动过程中进行通信的,大量的移动台之间会出现近处移动台干扰远距离移动台的通信现象。
因此要求移动台发射功率具有自动调整功能。
经常处于强干扰条件下工作。
阴影区(盲区)。
多普勒效应。
指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
两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升高,相互远离时,频率降低。
移动通信分类按设备的使用环境分为:陆地移动通信、海上移动通信、航空移动通信。
按服务对象分为:公用移动通信和专用移动通信。
公用移动通信是目前我国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经营的移动电话业务。
按移动通信设备分:1、蜂窝状移动电话系统。
2、专用调度电话。
3、集群调度移动电话。
4、无中心个人无线电话系统。
5、公用无绳电话系统。
6、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7、移动数据通信。
通信按工作频段分:根据通信设备的工作频率不同,通信通常可分为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微波通信等。
为了较全面对通信中所使用的频段有所了解,下面把通信使用的频段及说明列入下表:表1-1通信使用的频段及主要用途通信中工作频率和工作波长可互换,公式为:λ=C/f式中,λ为工作波长;f为工作频率;C为电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速度,通常认为C=3×108m/s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工作方式无线电通信工作方式有以下几种:(1)单向通信方式。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工作方式,也是最原始的通信方式,即两个移动电台,一个作发射台,一个作接收台。
(2)双向通信方式。
这种方式通信双方可以相互对话,即固定台(基站)或移动台与移动台之间互作发射台或接收台进行通信。
如常见的对讲机。
(3)中继通信方式。
当两用户相距较远时,或受地形影响,如建筑物、高山等,可以通过中继转发即中继方式,以扩大移动通信的服务范围。
按频率不同的无线通信方式有以下几种:(1)单频单工(2)异频单工方式(3)双频双工方式——即在收发信机和天线之间插入一个双工器以实现共用一副天线,可同时完成发射和接收信号。
(4)中继转发方式。
干扰和噪声概述:外部噪声和干扰是使通信性能变坏的重要因素。
接收机能否正常工作,不紧取决于接收机输入信号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噪声和干扰的大小。
比如说,在接收机灵敏度很高的情况下,当外部噪声和干扰远高于接收机的固有噪声时,接收机的实际灵敏度就会大大降低。
外部噪声分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
自然噪声主要是天电噪声、宇宙噪声和太阳噪声;人为噪声是各种电气设备所产生的噪声。
自然噪声一般比接收机固有噪声低得多,故可忽略不计。
通常,仅需考虑人为噪声。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干扰(1)发射机互调和接收机互调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三阶互调是主要考虑的内容。
(2)邻道干扰由于移动台有可能与基站靠得很近,这样一来邻近信道的信号就可能很大,这种干扰的产生,主要是发射机带外辐射造成的。
(3)同频干扰由于移动通信采用信道地区复用,因此在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同频复用的距离,和地理条件等因素。
除以上三方面主要干扰外,还有发射机寄生辐射、接收机寄生灵敏度、接收机阻塞等。
1.6.2互调干扰的起因互调的产生是由于多个信号加至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大量的互调产物。
这些新的频率成分的产生是由于器件的非线性特性造成的。
发射机互调为了提高效率,发射机输出级通常是工作于C类的非线性状态。
当一台发射机输出级与另一台或多台发射机的输出信号耦合时,通常它本身的非线性作用将产生很多互调产物,互调产物又通过天线辐射出去,因而造成对接收机的干扰,这种由于发射机末级的非线性产生的互调,称为发射机互调。
接收机互调由于接收机前端射频通带较宽,假如有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进入高放或混频级。
则通过他们自身的非线性作用。
各干扰信号就会彼此混频。
若互调产物落入接收机带内。
就会造成接收机的互调干扰。
小结1、什么是移动通信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2、移动通信特点3、移动无线设备的工作方式有哪几种4、互调产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的干扰有哪些方面6、减小发射机互调干扰的措施是什么7、减小接收机互调干扰的措施是什么GSM数字移动通信1982年欧洲邮电主管部门会议建立了移动通信特别组(GSM),着手进行泛欧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工作。
1991年在欧洲开通第一个系统,同时将GSM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
从此蜂窝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并提出主要参数如下:频段:935~960MHz(基站发);890~915MHz(移动台发);频带宽度:25MHz;通信方式:全双工;载波间隔:200KHz;信道分配TDMA每载波8时隙,全速信道8个,半速信道16个;信道总速率:s;调制方式:GMSK调制指数;话音RPE---LTP13Kbit/s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数据s;分集接收:跳频217跳/s,交错信道编码,自适应均衡,判决反馈自适应均衡器(16us以上);每个时隙信道比特率:s。
.网络结构数字蜂窝网络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交换系统(NSS)、基站系统(BSS)、操作和支持系统(OSS)。
交换系统由五部分组成: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本地用户位置寄存器(HLR),外来用户位置寄存器(VLR),鉴别中心(AU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基站系统(BSS)包含两部分: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机(BTS)。
从功能上看,BTS主要负责无线传输,BSC主要负责控制和管理。
通常,交换系统中一个MSC监控一个或多个BSC,每个BSC控制多个BTS。
设备识别寄存器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BSC------------基站控制器PSPDN-------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BTS------------基站收发信台MSC-------------移动交换中心VLR------------外来用户位置寄存器AUC-------------鉴别中心HLR------------本地用户位置寄存器.频率配置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网移动通信网采用900MHz频段:890~91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935~96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随着业务的发展可视需要向下扩展是向前频段扩展.频道间隔相邻频道间隔200kHz,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如果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后,每个频道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