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珍藏版):琥珀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2-3】1.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

出示琥珀艺术品。

2.揭题,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3.认识琥珀。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件出示4】出示琥珀有关资料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4. 介绍作者【课件出示5】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等。

本文就选自这本书。

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

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课件出示琥珀图片)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

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结构:变序式教学步骤: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五)回到第四段(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m.niubb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

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琥珀》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琥珀》部编版
此外,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过于主导,而其他成员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树脂凝固的过程,从而理解琥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琥珀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掌握生字词:琥珀、树脂、凝固、松脂、挣扎、裹住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琥珀》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掌握科普知识。
(3)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和逻辑关系。
(4)体会作者对琥珀的喜爱和对自然科学的敬畏之情。
(5)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举例解释:
-重点(1)中的生字词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如“琥珀”一词在文中的出现,需要学生理解其指的是一种古生物化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琥珀中保存的古生物,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生态环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它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图片和动画演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琥珀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琥珀》部编版,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琥珀》,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自然科学价值,拓宽知识面,增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02教学过程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1.教师板书“琥珀”,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大胆质疑。

预设:(1)什么是琥珀?(2)琥珀是什么样子的?(3)琥珀是怎样形成的?……3.学习生字“琥、珀”。

(1)仔细观察,发现特点。

仔细观察这两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王字旁、形声字。

(2)借助偏旁,学习生字。

王字旁与什么有关?根据偏旁猜一猜琥珀是什么。

出示琥珀的和资料,你猜对了吗?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

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

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3)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仅仅开课几分钟,我们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琥珀?真了不起!那么我们是怎么解决它的呢?预设:借助汉字的构字特点猜一猜;借助资料读一读。

4.交流:阅读时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预设1:字词的读音、意义类问题。

预设读音:扎zhā扎针zhá挣扎预设理解词语:晌午:(1)学生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老师指导。

俚语,文中指“中午,正午”。

预设2:难懂的句段。

预设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1)教师点拨:自地球诞生以来,地壳就在不停地运动,导致地表陆地被海水淹没,这就是说,地壳发生了变化。

(板书:地壳变化)(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地壳发生变化的资料。

(3)教师点拨:地壳发生变化是化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提示:句段的理解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的就先解决,不能的先存疑,留待阅读学习时解决。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最新8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最新8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最新8篇)人教第十册《琥珀》教学设计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并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二)学生学法读、思、画、议、批注、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疑点这块琥珀对于研究昆虫有何价值呢?(三)解决办法讨论、交流并媒体(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组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讨论、交流。

2.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质疑揭题,板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1)自己拿不准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虚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学请教,答对者给小组加分,激励同学自学、上进的意识,增强小组荣誉感。

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第3个思考题,小组议答,全班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作《琥珀》。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表意的,我们能不能通过题目来了解琥珀呢?师:琥珀这个词都是什么旁?(王字旁)那我们来看两个字都是王字旁的词有哪些?自己读一读,有什么发现?(都和宝石有关、很珍贵很漂亮的东西、都闪闪发亮)原来“王字旁”也叫“斜玉旁”。

你猜猜,“琥珀”会不会也像它们那样光泽美丽、晶莹剔透呢?那么我们看一张--这是什么?(琥珀)你是怎么认出来的?雪亮的眼睛,这个东西在淘宝上有卖!再看这个,是什么?(琥珀)为什么?你有良好的审美,这个东西在淘宝上也有卖!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琥珀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圈画出课件中的词语,并将阅读时产生的疑问,写在导学单上。

请生读词:这在课文中写的是什么?课文中什么火辣辣?.......师: 我现在指这边的词,你们分别读那边的词。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和琥珀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好像缺了谁都形成不了文中的琥珀。

师:刚才同学们读词语都读得挺不错,刚才也让同学们写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接下来小组交流、梳理你们最想问的问题,并由组长抄录到纸条上。

师:我刚看了下,我们班同学提问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提到了共同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所有人都特别关心的。

谁来告诉大家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琥珀。

其实课文中有一段介绍到琥珀了,谁有发现了?(18自然段)。

师:快速读读第18自然段,你就可以了解到琥珀的很多信息。

生:琥珀是透明的。

生2:琥珀可以告诉我们远古时代有什么东西。

师:它是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价值的,可以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

生3:琥珀形成的时间非常长。

师:注意非常重要的信息,琥珀形成的时间非常长。

需要几万年。

生4:琥珀可以把这里面的东西照得很清楚。

师:如果琥珀里有小虫子,可以看得很清楚,也就是刚才有个同学说的,琥珀是透明的。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通用8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通用8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量,下面是我整理的《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通用8篇)》,快快拿去用吧!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宠爱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同学宠爱自然科学的爱好,培育想象力量。

4、了解本课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预备:收集琥珀的资料。

课时支配:2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1、揭题,板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可能提出的问题: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觉的?)2、生疏琥珀。

沟通课前搜集的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课文讲的这一块琥珀跟一般的琥珀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这块琥珀的样子的语句。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

透亮)过渡:你们想知道这么秀丽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吗?课文哪些内容讲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请找出来。

(第2至12自然段)三、学习琥珀化石形成部分。

过渡:琥珀的形成也就是由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两部分组成。

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松脂球的形成条件?(2至9自然段)(一)默读课文2至9自然段。

思考: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1、小组沟通。

2、全班沟通。

(1)松树林。

(琥珀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需在松树林里。

)(2)天气酷热。

(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

只有在酷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蜘蛛正扑过去预备吃掉苍蝇。

(这个珍奇的琥珀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才能积成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琥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理解“推测”“拂拭”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合理推测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的表达特点,自主积累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难点】
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家合理推测的依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理解“推测”“拂拭”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琥珀图片,学生欣赏并谈谈对琥珀的了解。

2.板书课题,提示“琥珀”都是“王”字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

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设计意图: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简单了解。

通过偏旁,初步感知琥珀的珍贵。

二、自主读识。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感情。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师引生梳理后归纳。

(1)这篇课文围绕“琥珀”,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先讲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讲发现琥珀的过程。

)
(2)课文向我们介绍的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3)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①这一段中哪里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哪里是想象出来的?
(看到的就是事实,根据事实想象出来的部分就是推测,也就是说“推测”是根据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
②讲读末段时,辨析“推测”“猜测”,在语境中正确使用。

选词填空:推测猜测
a.教室里的破桌椅修好了,我( )是班里的活雷锋李明干的。

b.公安干警冲进匪巢,发现杯子里的水还是热的,于是( )匪徒刚离开不久。

师:根据这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可见这块琥珀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柏吉尔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做了哪些科学的推测呢?
设计意图:
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注意“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三、推测琥珀形成的过程,再现故事详情。

1.这么珍贵的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快速找到琥珀形成的几个因素,写下来。

六要素课文信息
时间
地点
主人公
起因
经过
结果
2.带着问题来观看琥珀形成的视频。

3.自己快速浏览第1~12自然段,完成表格并交流分享。

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并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
从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推测。

5.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但这只是猜测,是根据什么猜想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
总结本课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

【板书设计】
5 琥珀
什么是琥珀样子推测形成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简单了解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

2.了解作者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作者的推测是否合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表格,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二、推测依据,感知科普文的思维严密性。

(一)从琥珀的形成过程中感知科学家的合理推测。

1.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了解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其实,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作者想象推测出来的,但实际上又是有依据的。

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依据。

2.集体交流。

预设:
(1)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约莫”大概估计。

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

总有几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几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

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几万年之久。

)
(2)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松柏树脂的化石。

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

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

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

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作者想象这是在“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作者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
(4)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

从“刚”“刚好”“一齐”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

如果不是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
(二)从琥珀被发现的过程中感知科学家的合理推断。

1.默读课文第13—18自然段,简要概括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

预设:
生:(1)风吹浪涌,卷到岸边。

(2)孩子赤足踏着,挖出。

(3)渔民认出琥珀。

2.作者这样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生:首先是“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也把埋在泥沙中的琥珀卷到了沙滩上,这才有了琥珀被发现的可能。

发现琥珀的是渔民父子俩:孩子好奇心强,踏着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出来;父亲经验丰富,认出是块少见的琥珀。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结合作者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

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作者想象得合理。

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其推测是否合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围绕文中的这块琥珀,不仅学习了科学的思考方法还欣赏了这么精彩而又动人心弦的故事。

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奥秘,只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有更多的发明或发现。

设计意图:
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布置作业。

阅读“阅读链接”,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体会它们表达上的不同。

设计意图:
对比阅读,体会表达方式的不同。

【板书设计】
5 琥珀
琥珀的形成过程
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