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1同步练习〖全册〗章节检测必修一配套练习附答案
(共6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全册)章末基础复习章节测试同步训练附答案.docx

(共6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全册)章末基础复习章节测试同步训练附答案生物人教版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1童走进细胞Word版含答案生物人教版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生物人教版必修1章末基础真习主物人教版必修1章末基础真习生物人教版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主物人教版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Word版含答案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Word版含答案第4章细胞的物资输入和输出Word版含答案第5章细胞的能星供应和利用Word版含答秦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Word版含答棄第一章走进细胞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年暑期,非洲埃博拉病毒肆虐,严重危害到非洲人氏的生活健康,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埃I•専拉病毒供科学家研究B•埃博拉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C.埃博拉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D.埃博拉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解析】选A。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所以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或培养液中培养,A 错误;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生命活动,B正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牛命系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牛命系统,C正确;病毒由核酸和蛋片质组成,D 正确。
2.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C.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來的【解析】选Bo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所以A项正确;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篠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的有关内容,所以B项不正确; 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所以C项正确;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所以D项正确。
(共6套)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1(全册)章节检测题配套练习附答案

(共6套)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1 (全册)章节检测题配套练习附答案章末检测(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时瓶口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D.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解析】果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得到的,果醋是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得到的,并且醋酸菌是好氧型生物,没有氧气便死亡,故A正确.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使水分析出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故B正确 .为了得到品质好的发酵产物,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故C正确.制作果酒的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故D错误.【答案】 D2.以下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C.变酸果酒的外表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的菌落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解析】A、果酒的发酵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的发酵菌种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A错误;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B正确;C、变酸的酒的外表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C正确;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如果酒制作需要无氧环境,适宜温度为18~25℃,而果醋制作需要有氧环境,适宜温度为30~35℃ ,D正确 .【答案】 A3.(2021·吉林实验中学期中)以下有关于发酵技术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长期放置的酒外表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外表繁殖形成的C.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外表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D.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直立菌丝构成的【解析】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A 正确;长期放置的酒外表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外表繁殖形成的,B正确;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外表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C正确;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气生菌丝构成的,D错误.【答案】 D4.以下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解析】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A错误;果酒制成后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接入醋酸菌并保持通气条件可制作果醋,B错误;腐乳制作过程中利用的酶主要是脂肪酶和蛋白酶等,C正确;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量,D错误.【答案】 C5.(2021·正定中学月考)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NaOH来检验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C.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解析】果汁发酵是否产生了酒精可以使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故A错误;醋酸无毒,可以用品尝的方法检测,也可以用pH试纸鉴定,故B正确;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检验,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检测可以用比色法进行测量,而不能用品尝法,故C错误,D错误.【答案】 B6.以下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必需先制果醋B.酿制果醋的醋酸菌只能在无氧环境中生存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所需的温度条件相同【解析】果酒可以作为制作果醋的原料,故A错误;酿制果醋的醋酸杆菌属于好氧型细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故B错误;制作腐乳时,使用的微生物为毛霉,毛霉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故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不同,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也不同,故D错误.【答案】 C7.(2021·湖北四校期中联考)以下关于发酵技术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酒制作温度高C.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但有乙醇时都能产生醋酸D.为了保证腐乳的风味应在加盐腌制时在每层均匀地参加盐分【解析】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为30-35℃,比果酒制作温度18-20℃高,B正确;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但有乙醇时都能产生醋酸,C正确;为了保证腐乳的风味应在加盐腌制时在每层均参加盐分,但距离瓶口越近,参加的盐应该越多,D错误.【答案】 D8.(2021·唐山一中期中)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以下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不正确的选项是()序号①②③④食品果酒果醋腐乳泡菜主要微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生物制作装置或操作步骤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制作果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不需要插入温度计,①错误;制作果醋是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发酵,②正确;制作腐乳时应先让毛霉生长,然后再加盐腌制成形,③错误;制作泡菜时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④正确;所以选A .【答案】 A9.(2021·吉林一中质检)以下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B.腐乳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最|高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杆菌、乳酸菌D.发酵过程都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解析】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醋酸杆菌(属于需氧型细菌)和毛霉(多细胞真菌) ,它们均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故A正确.果酒需要的温度在18-25℃ ,果醋制备的温度是30-35℃ ,腐乳制作需要的适宜温度是15-18℃;故B错误.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故C错误.果酒发酵为无氧发酵,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果醋发酵过程都是有氧发酵,D错误.【答案】 A10.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B.腌制腐乳的卤汤应含有适当浓度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C.用自然菌种发酵酿酒时,需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高压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局部的盐要铺薄【解析】醋酸菌是嗜氧菌,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气,假设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故A错误.腐乳制作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假设酒的含量过低,缺乏以杀菌,假设腐乳的含量过高,那么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故B正确.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会杀|死其中的自然菌种(野生酵母菌) ,使发酵不能进行,故C错误.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局部的盐要铺厚一些,因为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的时机越大,故D错误.【答案】 B11.(2021·大兴区期末)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以下原因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B.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C.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解析】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故A正确;制作果酒后期,发酵罐中没有氧气,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故B正确;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故C错误;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D正确.【答案】 C12.(2021·东城区期末)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C.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解析】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时,所用菌种均来自自然环境,都不需要接种菌种,A项正确;由于不同菌种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范围不同,因此,进行发酵时的温度条件不同,B项错误;制作果醋时的发酵是在有氧环境下,C项错误;果酒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消耗,酵母菌种群密度会减小,D项错误.【答案】 A13.以下关于亚硝酸盐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C.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所以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并且还具有防腐作用,所以在食品中应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解析】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A正确;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 ,B正确;C、咸菜亚硝酸盐较高,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尽量少吃咸菜,C正确;D、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到达0.3~0.5g时,会引起中毒,到达3g时会引起人死亡,D错误.【答案】 D14.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解析】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答案】 C15.腐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青霉、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但主要是毛霉的作用B.腐乳制作过程中可将蛋白质、脂肪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C.现代工厂化生产腐乳的菌种需专门接种D.卤汤中一般参加12%的酒,作用很关键【解析】蛋白质可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B错误.【答案】 B16.以下有关发酵食品加工的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时应对葡萄进行反复冲洗以防止杂质的影响B.制作果醋时应防止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正常代谢C.制作腐乳时应适量加盐以防止豆腐变质、变软D.制作酸奶时应保证有氧环境以防止变质【解析】A、发酵技术制葡萄酒所需的酵母菌菌种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不能进行反复冲洗,A错误;B、制作果醋时,用的是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应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正常代谢,B 错误;C、制作腐乳时应适量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C正确;D、制作酸奶时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D错误.【答案】 C17.以下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醋,再制果酒B.酿制果酒、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完全相同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应杜绝|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解析】制作果醋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酒,再制果醋,A错误;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所需的温度、氧气条件是不相同的,发酵底物也可以不同,B错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分解,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必须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只有产生足够的菌种才能保证发酵成功,D错误.【答案】 C18.以下有关传统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比拟正确的选项是......(双选)() A.果酒、腐乳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果醋发酵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果酒发酵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果醋和腐乳发酵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都是微生物胞内酶【解析】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腐乳发酵的微生物是毛霉,为真核生物,果醋发酵的微生物为醋酸菌,为原核生物,故A正确;果酒制成后转移至|较高温度的环境中,还需要通入氧气,才可以制作果醋,故B错误;果酒发酵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而果醋和腐乳都需要有氧条件,故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利用的是微生物的胞内酶,腐乳利用的是微生物的胞外酶(主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 ,故D错误.【答案】AC19.以下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醋制作温度高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时都能产生醋酸【解析】果酒制作所用菌种主要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有关微生物为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故A正确;果酒发酵温度为18~25 ℃,而果醋发酵温度为30~35 ℃ ,因此果醋制作需要温度较高,B错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的菌种数量都是先增加后根本不变,即呈S型,C正确;醋酸菌在糖源充足或缺少时,都能产生醋酸,故D正确.【答案】 B20.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解析】果酒制作是厌氧发酵,该装置水可阻止空气进入;果酒发酵产生的气体是CO2,该装置便于CO2的排出;该装置弯管为了排出发酵产生的气体,不能保证果醋发酵需要的O2;去除弯管中的水后,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排出气体,防止杂菌污染.【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0分)(2021·兰州一中期末)葡萄糖经酒精发酵可以产生葡萄酒,进一步经醋酸发酵可以产生葡萄醋,请利用相关的知识答复以下问题:(1)从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到酒精发酵完毕的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以下图所示.①在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找出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甲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 ,乙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________来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结果是酒精与之反响成________色.(4)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常常参加________ .(5)假设果汁中混杂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___(能/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形成醋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利用葡萄汁制作葡萄酒,装入发酵瓶后,一开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迅速增加其数量,随着氧气的消耗,有氧呼吸逐渐减弱,无氧呼吸逐渐增强,直至|完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2)①为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瓶,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②甲图中未夹住发酵瓶的进气管,这样酵母菌会一直进行有氧呼吸,无酒精产生;乙图显示,发酵瓶中的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气体不能排出,随着发酵时间的递增,有可能通过排气管排出发酵液.(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响,变成灰绿色,因此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4)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常常参加人工培养的酵母菌.(5)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假设果汁中混杂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同时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也低于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所以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形成醋酸.【答案】(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2)①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瓶②甲:未夹住发酵瓶的进气管乙: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3)重铬酸钾灰绿色(4)人工培养的酵母菌(5)不能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22.(2021·山西四校联考)(10分)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屡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给________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左右.(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_______反响后,与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染料.【解析】(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给氧气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反响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答案】(1)氧气C2H5OH+O2―→CH3COOH+H2O(2)盐的用量12(3)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4)盐酸酸化重氮化玫瑰红23.(10分)下面是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请答复:(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参加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糊精,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第二步: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用____________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填 "需要消耗〞或 "不需要消耗〞)氧气.(2)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________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和氨基酸;其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________________ .(3)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响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____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 .【解析】(1)在果酒发酵过程中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密闭完全会使瓶内压力升高可能引起爆裂,所以不能完全密闭.要将乙醇转化为乙酸,需要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生物,必须需要氧气.(2)腐乳制作主要利用的是毛霉,其可以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泡菜制作主要利用的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对亚硝酸盐的测定可以用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响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玫瑰红色化合物,可以根据颜色比对来大致确定.【答案】(1)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 ,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醋酸杆需要消耗(2)毛霉蛋白酶肽脂肪酸(3)乳酸(或有机酸)(光电)比色玫瑰红24.(10分)生活中有许多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请分析答复:(1)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 .红色因参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而呈深红色,味厚醇香.(2)在腐乳制作时,要加盐腌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腐乳,关键在于________的配制.(3)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响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__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________ .(4)在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中葡萄糖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______________的空间.制作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其中果醋制作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参加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第二步:用________________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试剂)检测,发酵过程中,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用________________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它具有兴旺的白色菌丝.其中有时出现红色是因为参加了红曲的缘故.(2)在腐乳制作时,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豆腐块腐败变质.(3)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少量的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响的生成物再与萘基N-1-乙二胺反响生成紫红色物质,然后通过比色,可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为了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要用蒸馏水做对照试验.(4)果酒制作是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原理,由于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在鲜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果醋制作是利用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其适宜生存的温度为30~35℃ .(5)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糊精(主要含麦芽糖等) ,这一过程可用碘液(或KI -I2溶液)来检测反响的情况.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的过程中产生CO2,随反响的进行发酵瓶中CO2逐渐增多,瓶内压力升高,可能引起爆裂,所以不要完全密闭.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将乙醇转化成乙酸的过程中消耗氧气.泡菜发酵过程离不开乳酸菌,能产生乳酸和少量的亚硝酸,亚硝酸盐总量到达0.3~0.5 g时就会引起人中毒,必须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其测定方法可用比色法,为提高可信度、准确度应设置对照实验.【答案】(1)毛霉红曲(2)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豆腐块腐败变质卤汤(3)乳酸比色玫瑰红作为对照(4)1/330~35℃(5)酵母重铬酸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 ,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醋酸杆菌需要消耗反响式:C2H5OH+O2―→CH3COOH+H2O25.(10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答复相关问题:(1)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①标准管的制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 ,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参加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③将每个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拟,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________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2)以下图表示的是泡菜中________趋势.(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填 "醋酸杆菌〞或 "乳酸菌〞) .【解析】(1)在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中,用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制成颜。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课时作业及各专题测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课时作业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基础巩固1.以下反应在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C6H12O6+6O26CO2+6H2OB.C6H12O62C2H5OH+2CO2C.CO2+H2O(CH2O)+O2D.C2H5OH+O2CH3COOH+H2O解析:A项是果酒发酵初期的反应式;B项是果酒发酵产酒阶段的反应式;C项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D项是果醋发酵过程的反应式。
答案:C2.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是异养型的真菌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即一种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另一种进行无氧呼吸C.酵母菌在有氧气存在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D.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是指酵母菌在有氧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B3.下列有关果酒自然发酵流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将选择好的葡萄进行反复冲洗,防止杂菌污染B.应将选择好的葡萄只冲洗1~2遍,防止菌种流失C.应去梗再冲洗,防止冲洗时梗刺破葡萄皮造成污染D.应对榨取的葡萄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解析:在果酒的自然发酵中,冲洗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浮尘,不能冲洗得过于干净,也不能进行去皮处理,因为自然发酵的菌种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去梗的操作应在冲洗之后,否则会因去梗造成葡萄汁流出或造成杂菌污染;高压蒸汽灭菌会使各种微生物均被消灭,无法产生果酒。
答案:B4.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打开发酵瓶B.在制作果醋时,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转变为醋酸D.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解析: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是必不可少的,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而不是一直打开发酵瓶。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1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 )高二生物选修1配套练习 (全册 )同步练习汇总阶段质量检测 (一 )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A.葡萄汁装瓶时,不留空间以便酵母菌无氧呼吸B.将发酵装置放在20 ℃左右的环境中,适合酵母菌繁殖C.定期向发酵装置通入无菌空气,便于酵母菌有氧呼吸D.定期翻开发酵瓶瓶盖进行放气,防止发酵瓶(爆|炸)解析:选B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应留有大约1/3的空间,以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耗尽氧气后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能通入空气;果酒制作过程中会产生CO2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需拧松瓶盖,放出CO2 ,以免造成瓶子爆裂.2.以下关于 "腐乳的制作〞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制作腐乳时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挥作用B.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5 ℃C.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用量、卤汤成分等有关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解析:选B腐乳的制作是利用豆腐坯上培养的多种微生物(如毛霉、青霉、曲霉等)分泌的相关酶发挥作用,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等;毛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18 ℃;制作腐乳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用量、卤汤成分等有关;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所用器械要沸水消毒,参加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经酒精灯灭菌后再密封.3.以下关于泡菜腌制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制作时参加陈泡菜汁可缩短泡菜腌制时间B.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其菌种优势的保持C.发酵装置密封是泡菜制作成功的关键D.与标准溶液比拟估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解析:选B制作时参加的陈泡菜汁中含有乳酸菌,可缩短泡菜腌制时间;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其他菌种的生长,有利于保持自身的生长优势;乳酸菌是厌氧菌,发酵装置密封是泡菜制作成功的关键;与标准溶液比拟估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4.以下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解析:选D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 ℃ ,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 ℃ ,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长出毛霉的适宜温度是15~18 ℃ ,可见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最|高;果醋制作过程中的醋酸菌为好氧细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制作腐乳的菌种主要是毛霉;酵母菌、醋酸菌、毛霉等都具有细胞壁,细胞中都有DNA、RNA和核糖体.5.变酸的酒外表的一层膜和泡菜坛内发酵液外表的一层白膜以及腐乳外表致密的 "皮〞分别是由哪种微生物的繁殖造成的()A.醋酸菌、酵母菌、毛霉B.酵母菌、毛霉、乳酸菌C.醋酸菌、乳酸菌、毛霉D.酵母菌、醋酸菌、酵母菌解析:选A酿酒时如果密封不严,就会使好氧的醋酸菌繁殖并在外表形成白膜;同样道理制作泡菜时密封不好,也会使酵母菌在泡菜坛的液体外表繁殖,形成白膜;而腐乳制作需要的是毛霉,毛霉的菌丝会使豆腐块的外表形成一层致密的皮,使腐乳容易成形.6.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A.菌种均为异养原核生物B.均将原料灭菌后再发酵C.均在无氧环境下发酵D.发酵液最|终均呈现酸性解析:选D制作果酒用的是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时不能对原料进行灭菌,否那么自然菌种也会死亡,如野生型酵母菌是存在于葡萄皮上的;利用醋酸菌发酵一定需要氧气.7.以下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翻开发酵瓶B.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C.当糖源缺乏时,醋酸菌可将乙醇直接转变为醋酸D.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解析:选D果醋制作过程中,一直翻开发酵瓶会造成杂菌污染;温度应严格控制在30~35 ℃;在糖源缺乏时,醋酸菌会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变为乙酸;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果醋过程中不能中断通氧 .8.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原理制作美味的食品,以下关于酵母菌的说法合理的是()A.酿造葡萄酒时一定要完全隔绝|空气才能使葡萄汁变成葡萄酒B.利用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原理,能把果酒加工成果醋C.馒头中的孔泡是由于酵母菌发酵产生的CO2受热膨胀形成的D.腐乳和泡菜的制作过程中都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解析:选C酿造葡萄酒时,初期要通入一定量的氧气,使酵母菌繁殖而增大数量;B 项所述是醋酸菌的作用;D项中腐乳和泡菜制作分别利用了毛霉和乳酸菌.9.以下关于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中是否需要氧气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四个过程均需氧气参与,无氧时不能完成这四个过程B.四个发酵过程中只有果酒制作是在完全无氧的条件下完成的C.泡菜发酵和果酒制作是应用微生物的无氧发酵,而醋酸菌和毛霉那么需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正常繁殖D.腐乳制作时密封发酵进行的是无氧发酵解析:选C果酒制作原理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发酵,但在最|初阶段需提供一定量的氧气,促使酵母菌大量繁殖,获取一定数量菌体后再密封;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果醋制作和腐乳毛坯的制作阶段都需在有氧条件下完成;毛坯腌制后装瓶发酵过程是利用了毛霉菌丝中的蛋白酶、脂肪酶等的催化作用.10.以下关于腐乳制作原理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腐乳制作的实质是利用发酵技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B.腐乳发酵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多为异养真菌C.腐乳制作过程中,不能有细菌参与,因此必须严格灭菌D.家庭自制腐乳时,一般不需单独接种菌种解析:选C在腐乳制作中除毛霉、根霉、曲霉、青霉和酵母等真菌参与发酵外,还有其他多种细菌参与反响,但是以毛霉为主,这些微生物多营腐生生活,是异养型,广泛分布在空气中,因此家庭制作腐乳,一般不用严格灭菌和单独接种菌种.腐乳的制作过程就是在适宜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合成的各酶系将不易吸收的大分子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易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11.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以抑制细菌的增殖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局部的盐要铺薄一些解析:选B醋酸菌是好氧菌,发酵时需要通入无菌空气;利用自然菌种发酵制作果酒时,需要葡萄汁中的酵母菌,高压灭菌会(杀|死)酵母菌;腐乳制作过程中,装瓶时靠近瓶口局部的盐要铺厚一些.12.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以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参加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发酵过程需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B.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C.CO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D.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解析:选A根据题意,发酵生成产物有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因此判断进行了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发酵过程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微生物,因此二者的代谢类型不同 .CO2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酵母菌和乳酸菌间无互利共生关系 .13.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时,自始至|终都要保持无氧状态,这样才能提高产量B.果醋发酵时,要保持充足的氧气C.毛霉是唯一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D.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不能用于生产酸奶解析:选B制果酒时先通气后密闭;豆腐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还有酵母菌等其他微生物;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可用于生产酸奶.14.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操作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果醋发酵过程中,要严格密封,才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时需要不时通入氧气D.家庭制作果酒时,用洗涤剂反复冲洗葡萄外表不会影响发酵效果解析:选B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需要适时充气才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豆腐块腐败变质;乳酸菌是厌氧菌,所以需要隔绝|氧气;家庭制作果酒时,主要利用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所以不能用洗涤剂反复清洗.15.以下关于实验室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制作过程中,不能对葡萄进行消毒处理,以保存野生菌种B.与果酒制作相比,果醋制作过程中温度较高,且发酵过程要特别注意培养液的氧气供给C.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等,均可以抑制杂菌生长D.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都是需氧型真核生物解析:选D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所以不能对葡萄进行消毒处理,以保存野生菌种;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其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 ℃,因此果醋发酵温度较高,且发酵过程要特别注意氧气供给;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的料酒、香辛料和盐等均具有调节腐乳风味的作用,也都可以抑制杂菌生长;参与果酒制作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需氧型原核生物,参与腐乳制作的毛霉是需氧型真核生物.16.以下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操作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发酵过程中,在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一次性注满水即可C.制备样品处理液,参加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解析:选C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补水;制备样品处理液,参加氢氧化铝乳液,过滤,目的是去除色素等杂质,澄清溶液;泡菜腌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均影响亚硝酸盐含量 .17.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B.酿制果酒所需的酵母菌和酿制果醋所需的醋酸菌的发酵底物、发酵条件相同C.制作腐乳需要利用毛霉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CO2解析:选C酿酒过程中随着密封时间的延长,酒精的产量先增加,后稳定在一定水平;酵母菌发酵需要无氧条件,醋酸菌发酵需要有氧条件;腐乳制作的原理是利用毛霉等产生的酶将豆腐中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分解;乳酸菌发酵不产生CO2 .18.(2021·盐城模拟)以下对造成相关实验失败原因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腐乳过程中配制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过多,造成豆腐腐败变质B.制作泡菜时,放盐的比例过大,造成泡菜腐烂发霉C.制作果醋时,通入氧气过多或温度过低,造成发酵失败D.制作果酒时,未对发酵装置进行消毒处理,造成发酵失败解析:选D制作腐乳过程中配制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过少,会造成豆腐腐败变质,料酒加的量过多会使腐乳成熟时间延长;制作泡菜时,放盐的比例过小,会造成泡菜腐烂发霉;醋酸菌为好氧型细菌,通入氧气量过少,会造成醋酸菌死亡,发酵失败;制作果酒时,需对发酵装置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杂菌污染.19.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以下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都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食品果酒果醋腐乳泡菜主要微生物酵母菌醋酸菌毛霉醋酸菌制作装置或操作步骤解析:选B果酒是利用酵母菌发酵制成的,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可发酵产生酒精.发酵时应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制作果醋时使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生成醋酸,制作装置中的充气口用来连接气泵输入氧气,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制作腐乳时应先接种毛霉,然后加盐腌制;制作泡菜时应选用乳酸菌.20.分别将四份100 mL混有乳酸杆菌的牛奶装入甲(500 mL)、乙(250 mL)、丙(150 mL)、丁(100 mL)四个锥形瓶中,密封保存,其中发酵最|好的是()A.甲瓶B.乙瓶C.丙瓶D.丁瓶解析:选D乳酸杆菌是严格厌氧菌,相同量的混有乳酸杆菌的牛奶装入四个容积不等的锥形瓶中,密封保存,容积最|小的含有的O2相对最|少,对乳酸杆菌的抑制作用也就最|弱,故丁瓶发酵效果最|好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21.(8分)苹果醋具有营养丰富,增强机体免疫力,护肤养肝等多种成效,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如图1 ,请分析答复:(1)图1甲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 ,它的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 ℃ ,经过10~12 d 后 ,假设检测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 ,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 .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乙过程需在________(填 "有氧〞或 "无氧〞)条件下进行 ,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尝试利用图2装置制果酒 ,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________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 ,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 ℃ ,经过10~12 d 后 ,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验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 .(2)图1中乙过程是醋酸发酵 ,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 ,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 ,将乙醇转化成乙醛 ,再将乙醛转化成醋酸 ,利用苹果酒制作苹果醋的化学反响方程式是:C 2H 5OH +O 2――→酶CH 3COOH +H 2O .(3)利用图2装置制果酒 ,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关闭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 ,以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答案:(8分)(1)酵母菌 兼性厌氧型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C 6H 12O 6―→2C 2H 5OH +2CO 2(2)有氧 C 2H 5OH +O 2―→CH 3COOH +H 2O(3)关闭 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22.(10分)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 ,请答复以下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相关的问题:(1)过程①②均发生在酵母菌的____________中 .(2)过程④是醋酸菌在____________________时 ,将酒精变成乙醛 ,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____________________时 ,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 .(3)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 ,家庭制作葡萄酒时 ,菌种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作果酒时 ,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 .(4)制作果酒的条件是先通气后密封 .先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密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在果汁中就含有醋酸菌 ,在果酒发酵旺盛时 ,醋酸菌________(填 "能〞或 "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1)(2)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过程④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都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3)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菌种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 ℃ .(4)在制作果酒时,先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后密封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5)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会抑制醋酸菌生长,故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答案:(10分)(1)细胞质基质(2)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氧气、糖源都充足(3)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18~25 ℃(4)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让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5)不能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2分)23.(11分)发酵食品加工中离不开微生物.例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和醋酸菌,腐乳的制作离不开毛霉等微生物.(1)腐乳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佐餐食品,其制作流程如下,请答复有关问题: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①制作腐乳的原料中哪种有机物的含量比拟高?________ .毛霉可利用体内的酶将该成分分解成哪些小分子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 .②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假设盐的浓度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③卤汤中酒的含量为什么要控制在12%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如图是利用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示意图,请答复相关问题:①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之前要将发酵瓶清洗干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毒.③制作________时应将开关2翻开,长而弯曲的胶管1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鲜牛奶发酵制作酸牛奶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 .解析: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之前要将发酵瓶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醋酸菌是好氧菌,故制作果醋时应将开关2翻开通入无菌空气,长而弯曲的胶管1可防止空气中杂菌的污染,并排出相关气体.制作酸牛奶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答案:(11分)(1)①蛋白质小分子肽和氨基酸②缺乏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2分)③酒精含量过低,缺乏以抑制杂菌生长;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延长(2分) (2)①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②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③果醋防止空气中杂菌的污染,排出相关气体(3)乳酸菌24.(10分)腐乳是当今国际上推崇的高营养食品 .某科研机构研究了腐乳生产过程中不同浓度的食盐对腐乳中氨基酸含量和pH的影响,其中局部数据如图、表,请答复以下问题:后期发酵阶段腐乳的pH盐度(%)5 8 11时间(d)51020304560(1)腐乳生产过程有多种微生物的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 .(2)腐乳制备过程中,加盐可以________________ ,使豆腐块变硬.(2分)(3)由图可知,后期发酵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腐乳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将________ ,蛋白质含量呈______趋势.这是由于后期发酵阶段________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物质.(4)由表可知 ,后期发酵到60 d 时 ,盐度为________的腐乳已经腐败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综上研究结果 ,为了满足口味清淡消费者的需要 ,同时保证营养丰富、口感鲜美 ,在生产过程中应该使盐度控制在________左右 .解析:参与腐乳生产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 .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游离氨基酸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 ,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 ,使豆腐块变硬 ,同时也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由图可知 ,在后期发酵过程中 ,蛋白质的含量下降 ,其原因是蛋白酶将其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 .由表可知 ,后期发酵到60 d 时 ,盐度为5%的腐乳已经腐败 ,这是因为盐度过低 ,不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答案:(10分)(1)毛霉 (2)析出豆腐中的水(2分) (3)上升 下降 蛋白酶 (4)5% 食盐浓度过低 ,缺乏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导致腐乳腐败变质(2分) (5)8%25.(11分)请答复下面有关泡菜发酵过程中的相关问题:(1)蔬菜刚入坛时 ,其外表带有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 .其中的酵母菌最|初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 ,请写出相关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发酵初期会有气泡从坛沿水槽内的水中间歇性溢出 ,试说明这些气泡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到发酵中期 ,无氧状态形成 ,乳酸菌开始活泼并产生大量乳酸 ,使乳酸积累量到达0.6%~0.8% ,pH 为 3.5~3.8 ,试分析此时坛内其他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发酵后期 ,乳酸含量继续增加 ,当到达1.2%以上时 ,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5)请在以下坐标图中画出该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 .(3分)解析:在泡菜发酵初期 ,由于发酵坛内有少量氧气 ,所以酵母菌会进行有氧呼吸并产生CO 2 ,随着氧气耗尽 ,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该过程也会产生少量CO 2气体 ,此时产生的气体会增大坛内气压 ,故使产生的气体和剩余空气从坛沿水槽内冒出 .答案:(11分)(1)有氧呼吸 C 6H 12O 6+6O 2――→酶6CO 2+6H 2O +能量(2)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2分)(3)其他微生物活动减慢甚至|停止 ,因为pH 不适宜(2分)(4)pH 过低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2分)(5)(3分)阶段质量检测 (二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以下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选项是()A.用酒精擦拭双手B.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C.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D.用氯气消毒水源解析:选B双手可用酒精擦拭来进行消毒;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一般采用干热灭菌法;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水源可用氯气进行消毒.2.牛奶、吸管、接种环、培养基、空气消毒和灭菌的方式依次是()①灼烧灭菌②巴氏消毒法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A.②③①⑤④B.②⑤③①④C.②①③⑤④D.⑤①③②④解析:选A对于不耐高温的液体消毒用巴氏消毒法,如牛奶;吸管为耐高温又要保持枯燥的玻璃器皿,采用干热灭菌法;接种环往往采用灼烧灭菌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比拟彻底;空气灭菌常用紫外线照射法.3.(2021·苏州调研)关于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局部操作,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配制培养基、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倒平板时,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C.划线接种时,灼烧接种环后立即进行再次划线D.划线接种结束后,需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解析:选D配制培养基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倒平板和接种需要在火焰旁进行;倒平板时,应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划线接种时,灼烧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再次划线.4.以下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防止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的菌种C.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同步习题集(含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同步习题集目录同步习题: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规范训练同步习题:1-2腐乳的制作规范训练同步习题:1-2腐乳的制作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规范训练同步习题: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3-1菊花的组织培养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3-2月季的花药培养规范训练同步习题:3-2月季的花药培养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4-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4-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4-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规范训练同步习题:5-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规范训练同步习题:5-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6-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规范训练同步习题:6-2胡萝卜素的提取规范训练同步习题:6-2胡萝卜素的提取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规范训练同步习题:3-1菊花的组织培养规范训练同步习题: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规范训练同步习题: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规范训练同步习题:4-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规范训练同步习题:4-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规范训练同步习题:4-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5-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规范训练同步习题:5-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规范训练同步习题: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6-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随堂达标检测同步习题: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整合同步习题: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专题整合同步习题: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专题整合同步习题:专题5《DNA的蛋白质技术》专题整合同步习题: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专题整合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1.(2011·江苏百校联考一)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全册综合检测

全册综合检测(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均属内环境成分的是( )A.参与有氧呼吸的酶、H2OB.O2、血浆蛋白C.Ca2+、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D.Na+、淀粉解析:选 B 参与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O2是内环境的成分;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淀粉只有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后才能进入内环境,因此淀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下图是人体饥饿状态下肝脏部位的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甲、乙两处的箭头代表液体流动方向。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结构B.②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组织水肿C.甲处葡萄糖浓度低于乙处D.甲处O2浓度低于乙处解析:选C ②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两层膜、组织细胞一层膜、线粒体外膜和内膜5层膜结构,A正确;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人体饥饿状态下肝脏会分解肝糖原补充血糖,因此甲处葡萄糖浓度高于乙处,C错误;有氧呼吸会消耗O2,因此甲处O2浓度低于乙处,D正确。
3.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B.血浆中含有Na+、胸腺激素、纤维蛋白原等物质C.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淋巴液起源于血浆,最终汇入组织液中解析:选B 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Na+、胸腺激素、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都可以找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而淋巴液不能转化成组织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中,D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可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无机盐浓度偏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接触同种过敏原后可能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解析:选D 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大分子物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组织液增多造成水肿,A正确;血液中无机盐浓度偏高时,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促使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正确;接触同种过敏原后可能引起过敏反应,C正确;腹泻会造成体液中水分和无机盐的丢失,但不会造成蛋白质的大量丢失,D错误。
(共22套)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1同步练习(全册)章节检测必修一配套练习附答案

(共22套)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1同步练习(全册)章节检测必修一配套练习附答案1.1 新提升·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50分)1.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A.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 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解析】制作腐乳时只有接近瓶口时因为容易感染需要加大用盐量, 故A错误. 果醋是严格的好氧型细菌只能进行有氧发酵, 故B错误. 果酒使用的是酵母菌, 果醋是醋酸菌, 腐乳主要是毛霉, 故C错误. 它们都是细胞生物, 醋酸菌是原核生物, 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 都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故D正确.【答案】 D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是嗜温菌, 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 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 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解析】果醋发酵需要的温度高于果酒, 故A错误. 果醋发酵后不能再进行果酒发酵, 故B错误. 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 因为接种的菌种比较纯净, 人工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故C错误. 适当加大接种量因为数量多可以提高发酵速率. 且因为发酵产生的酸性条件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故D正确.【答案】 D3.(2015·吉林实验中学期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来制作果酒、果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用来制作果酒, 乙用来制作果醋B.乙装置需要的温度条件高于甲C.该装置便于发酵中产生气体的排出D.甲、乙装置排液管排出液体的pH都下降【解析】甲装置密封可用来制作果酒, 乙装置通气可用来制作果醋, A正确;乙装置需要的温度条件为30-35℃, 高于甲的18-25℃, B正确;该装置便于发酵液的连续发酵, 但不利于产生CO2气体的排出, C错误;甲装置产生CO2、乙装置产生醋酸都会导致排液管排出液体的pH下降, D正确.【答案】 C4.下列关于生产果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时, 应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B.酵母菌的生命力强, 因此果酒制作时不需要对所用器具消毒和灭菌C.红葡萄皮的色素在发酵过程中会进入发酵液, 使葡萄酒呈红色D.在碱性条件下,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解析】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时, 不能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 否则无菌种来源, A错误;酵母菌的生命力强, 果酒制作时要防止杂菌污染, 需要对所用器具消毒和灭菌, B错误;红葡萄皮的色素在发酵过程中会进入发酵液, 使葡萄酒呈红色, C正确;在酸性条件下,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D错误.【答案】 C5.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 正确的操作是()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解析】用鲜葡萄制作果酒的原理是利用葡萄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进行发酵处理生成酒精;由于发酵工程中不断产生二氧化碳, 所以需要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B正确;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不需要光照条件, A错误;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会抑制发酵, C错误;酵母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 D错误.【答案】 B6.将接种有醋酸菌的葡萄汁100 ml(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葡萄汁100 ml(4份)分别装在100 ml、200 ml、300 ml、400 ml的烧瓶中, 将口密封, 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 24小时后产生的醋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是()A.100 ml100 ml B.400 ml400 mlC.100 ml400 ml D.400 ml100 ml【解析】醋酸菌是需氧型细菌, 在有氧气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醋酸, 瓶内容积越大, 含的氧气量越多, 越有利于产生醋酸, 所以400 ml的烧瓶中醋酸的产量最大;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氧气含量越高, 越不利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所以100 ml的烧瓶中酒精产量最大, D正确.【答案】 D7.下列有关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A.酵母菌与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核膜, 后者有核膜B.酵母菌繁殖能力很强, 不需对所用装置消毒或灭菌处理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 可用碱性重铬酸钾来检验D.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解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醋酸菌是原核生物, 二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核膜, 后者无核膜, A错误;酵母菌繁殖能力很强, 需要对所用装置消毒或灭菌处理, 以避免杂菌污染, B错误;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 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 C错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利用葡萄汁发酵产生酒精, D正确.【答案】 D8.制果醋时, 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A.醋酸菌是好氧菌, 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氧气C.通气, 防止发酵液霉变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 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 所以制果醋时, 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 A正确;C错误;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不需要氧气, B错误;为防止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应及时排气, D错误.【答案】 A9.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 正确的操作为()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 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 再加入3 mol·L-1的H2SO43滴, 摇匀, 再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C.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D.用试管取2 mL发酵液在酒精灯上加热, 待温度降至常温时, 再往里面加入3滴3 mol·L-1的H2SO4, 摇匀后, 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解析】酒精的检验原理是: 在酸性条件下, 重铬酸钾和酒精在常温下反应呈现灰绿色. 在操作时, 要先加酸形成酸性环境再加试剂.【答案】 B10.(2015·武昌区期末)关于果醋制作过程的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A.打开发酵瓶是因为全过程需要通入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B.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 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和二氧化碳C.当糖源不足时, 醋酸菌可将酒精转变成醋酸D.要使果酒变成果醋只需通入氧气, 加入醋酸菌就可以了【解析】果醋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A错误;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 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 B错误;当糖源不足时, 醋酸菌可将酒精变成乙醛, 再将乙醛最终转变成醋酸, C正确;要使果酒变成果醋需通入氧气, 加入醋酸菌, 还需再将温度调节为30~35℃才可, D错误.【答案】 C二、非选择题11.(2015·海南摸底)(15分)在啤酒生产过程中, 发酵是重要环节. 生产过程大致如下: 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 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 初期, 酵母菌迅速繁殖, 糖度下降, 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 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 结束发酵. 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 根据上述过程, 回答以下问题:(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期, 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主要是啤酒酵母菌进行____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4)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 98.5%形成了酒精和其它发酵产物. 其余 1.5%则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题意可知酵母菌是将麦芽汁先在有氧条件下然后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说明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2)在初期酵母菌主要在有氧条件下以出芽方式进行繁殖.(3)酒精主要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4)酵母菌消耗的糖中大部分形成酒精, 还有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5)麦芽糖是二糖可以水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见答案.【答案】(1)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2)出芽生殖(3)无氧呼吸(4)自身的生长繁殖(5)C12H22O11+H2O―→2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能量12.(10分)(2015·银川一中期末)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 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类________(呼吸类型)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利用酵母菌, 发酵制作葡萄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 .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 红葡萄皮的________也进入发酵液, 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________的发酵条件中, 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 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 只有当氧气充足时, 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实验表明, 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________ . 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________, 再进一步转变为________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 可以用化学试剂________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 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 色.【解析】(1)酵母菌是一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其反应式见答案.(2)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 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 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酵母菌发酵过程中创造了一个缺氧、呈酸性的环境, 在此发酵条件下, 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 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3)实验表明, 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 再进一步转变为醋酸.(4)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在酸性条件下, 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答案】(1)兼性厌氧C6H12O6―→2C2H5OH+CO2+能量(2)18~25℃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色素缺氧、呈酸性(3)特别敏感乙醛醋酸(4)重铬酸钾灰绿色1.2 新提升·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50分)1.腐乳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杂菌污染, 下列措施中, 不能起抑制杂菌污染作用的是()A.加入12%的料酒B.逐层增加盐的用量C.装瓶时让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D.用含水量为70%的豆腐制腐乳【解析】A、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加入酒, 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 另外能抑制和杀灭杂菌, A错误;B、高浓度的食盐对微生物也有抑制作用, 所以在腌制放盐时, 越靠近瓶口的位置, 加入的食盐量越多, B错误;C、装瓶时让瓶口过火也是为了杀灭瓶口周围的杂菌, 避免污染, C错误;D、用含水量约为70%的豆腐作为原料, 是为了使制作成的腐乳成形, 与抑制杂菌没有关系, D正确.【答案】 D2.关于腐乳发酵的原理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B.装瓶后腐乳坯上的各种微生物会继续发酵C.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D.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根霉为互利共生关系【解析】A、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A正确;B、腐乳装瓶通过腌制并配入各种辅料(红曲、面曲、酒酿), 使蛋白酶作用缓慢, 促进各种微生物的其他生化反应, 生成腐乳的香气, B正确;C、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C正确;D、腐乳发酵过程中, 有很多微生物的参与, 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和根霉等, 他们之间是竞争的关系, D错误.【答案】 D3.(2015·锦州一中期中)下列与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操作, 错误的是()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 豆腐块应整齐排放, 保持适当的距离B.豆腐块装瓶时, 为了避免影响口味, 逐层加盐量大致相等C.装瓶时, 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节口味【解析】毛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则豆腐块整齐排放时保持适当的距离, 有利于毛霉的生长, 故A正确;腐乳制作过程中, 豆腐块装瓶时, 要分层摆放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 加盐量也增加, 故B错误;装瓶时, 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 防止杂菌的污染, 故C正确;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 具有调味和杀菌的作用, 从而影响腐乳的风味或质量, 故D正确.【答案】 B4.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 错误的是()A.毛霉可利用其体内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B.卤汤中酒的含量越高, 杂菌繁殖越快, 豆腐越易腐败C.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 要控制盐的用量, 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口味, 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导致豆腐腐败D.其制作过程可以表示为: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解析】A、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 该蛋白酶能够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A正确;B、腐乳制作时, 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B错误;C、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 要控制盐的用量, 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口味, 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导致豆腐腐败, C正确;D、其制作过程可以表示为: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D 正确.【答案】 B5.关于豆腐乳的制作, 不正确的说法是()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C.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D.加盐和加酒可避免豆腐乳变质【解析】A、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A正确;B、豆腐上生长毛霉的适宜温度为15~18℃, 因此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应在春天或秋天, B错误;C、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 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到豆腐上, 这样可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 保证产品的质量, C正确;D、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避免豆腐腐败变质, D正确.【答案】 B6.对制作腐乳实验操作过程的叙述, 错误的是()A.前期发酵, 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B.豆腐块分层摆放, 逐层加盐, 层数加高盐量不变C.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D.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冲洗后需用沸水消毒【解析】A、前期发酵, 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 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 而适于毛霉慢慢生长, A正确;B、豆腐块分层摆放, 逐层加盐, 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 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得厚一些, 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 B错误;C、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 酒精含量过高, 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 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C正确;D、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冲洗后用沸水消毒, 装瓶后密封, 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D正确.【答案】 B7.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 发现豆腐腐败变质, 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用盐腌制时, 加盐量太少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 没有用沸水消毒C.制作卤汤时, 料酒加的量较多D.装瓶后, 没有将瓶口密封【解析】A、用盐腌制, 能使得豆腐块变硬, 同时能抑制杂菌生长, 如加盐量太少, 豆腐腐败变质;故A错误.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 没有用沸水消毒, 杂菌滋生, 豆腐块腐败变质;故B错误.C、制作卤汤时, 料酒加的量较多, 腐乳成熟期延后, 但能抑制杂菌生长, 不会变质;故C正确.D、密封时, 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再用胶条密封瓶口, 能防止杂菌污染;故D错误.【答案】 C8.腐乳制作过程中, 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豆腐含水量过高, 腐乳不易成形B.加盐量过多, 腐乳硬度会增大C.前期发酵温度过低, 腐乳“皮”不易形成D.酒的用量过多, 后期成熟时间延长【解析】A、制备腐乳常用含水量为70%的腐乳, 豆腐含水量过高, 腐乳不易成形, A 正确;B、加盐能析出豆腐中的水, 则加盐量过多, 腐乳硬度会增大, B正确;(3)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12%腐乳成熟的时间将延长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调制腐乳的风味和防腐杀菌(4)用沸水消毒瓶口被污染12.(2015·南通调研)(10分)γ-氨基丁酸(GABA)是具有降血压、抗焦虑等功能的水溶性氨基酸. 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白方腐乳在前发酵、盐腌和后发酵过程中GABA的含量变化, 为寻找生产富含GABA腐乳的工艺奠定基础. 实验步骤如下:①豆腐白坯表面接种毛霉孢子后,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48 h, 获得毛坯.②将毛坯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 盐腌5 d.③腌制后加入卤汤, 置于28℃恒温箱中后发酵90 d.④分别采集各时段的腐乳坯样品, 测定GABA含量, 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1)通常含水量为________左右的豆腐适合做腐乳;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_.(2)前发酵过程中, 毛坯的GABA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②中, 加盐腌制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过程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 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 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部分GABA会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导致测定值减小.(4)后发酵过程中, GABA含量再次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发酵__________d后的白方腐乳出厂销售比较适宜.【解析】(1)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 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2)前发酵过程中, 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产生GABA, 使毛坯的GABA含量发生明显变化.(3)加盐腌制的正确方法是: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 逐层加盐, 随着层数的加高增加盐量, 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加盐腌制的过程中, 胚体会适当脱水, 此过程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 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 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GABA为水溶性物质, 部分GABA会溶解于水(不存在于腐乳块中)而导致测定值减小.(4)后发酵过程中, GABA含量再次增加的原因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继续发挥作用. 后发酵过程中GAB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显示, 在60d以后, GABA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且保持相对稳定, 所以此时出厂销售白方腐乳比较适宜.【答案】(1)70%15~18℃(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产生GABA(3)逐层加盐, 随着层数的加高增加盐量, 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溶解于水(不存在于腐乳块中)(4)毛霉产生的蛋白酶继续发挥作用6013.(2015·正定中学月考)(15分)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和果酒制作的问题:(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 , 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________和________;(2)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置而成的卤汤. 卤汤具有一定的________, 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3)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 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原理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4)利用玻璃瓶进行果酒发酵时, 发酵液不能超过玻璃瓶容积的2/3,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右图中用曲线表示在发酵阶段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解析】 (1)腐乳制作过程中, 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很多, 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2)腐乳制作后期加入卤汤, 可以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 卤汤还具有防腐作用.(3)酒精发酵时, 酵母菌的最适温度为18~25 ℃;在无氧条件下,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发生的化学反应式为: 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4)利用玻璃瓶进行果酒发酵时, 发酵液不能超过容积的2/3, 可以保证酵母菌大量繁殖时对氧气的需求, 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 发酵液溢出.(5)通气培养阶段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此时可以大量繁殖;密封培养阶段, 即果酒发酵阶段, 种群数量基本不变总体上曲线呈S 型, 具体见答案.【答案】 (1)毛霉 小分子的肽 氨基酸 (2)防腐作用(3)18~25 ℃ C 6H 12O 6――→酶2C 2H 5OH +2 CO 2+能量(4)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 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5)如图14.(10分)(2015·潍坊模拟)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 腐乳制作的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许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是一种________状真菌.(2)腐乳制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传统的制作过程中, 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________. 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 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 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加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 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 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加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2)腐乳制作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传统的制作过程中, 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 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 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 保证产品质量.(4)加盐的作用是一方面析出豆腐中的水分, 使豆腐变硬, 另一方面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避免豆腐变质.(5) 腐乳制作中加酒的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答案】(1)丝(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空气中的毛霉孢子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 保证产品质量(4)析出豆腐中的水分, 使豆腐变硬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避免豆腐变质(5)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2.1 新提升·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50分)1.除了高温加热以外, 其它灭菌方法还有()A.紫外线照射B.真空包装C.用保鲜膜密闭D.添加防腐剂【解析】紫外线照射也可以进行灭菌, 故A正确. 真空包装是防止污染, 故B错误. 用保鲜膜密闭是为了保鲜不能消毒和灭菌, 故C错误. 添加防腐剂是为了防止腐败变质但不能灭菌, 故D错误.【答案】 A2.所有细菌都具有特征是()A.都是异养生物B.仅在有水条件下繁殖C.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D.生存温度都超过80℃【解析】A、有些细菌是自养型, 例如硝化细菌, A错误;B、水是所有微生物生长共同所需的营养物质, B正确;C、有些细菌进行厌氧呼吸, 例如产甲烷细菌, C错误;D、有些细菌生长的温度很低, 例如生活在终年积雪山上的细菌, D错误.【答案】 B3.(2015·广元期中)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 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 正确的是()A.涂布了1个平板, 统计菌落数230B.涂布了2个平板, 统计菌落数215和260, 取平均值为238C.涂布了3个平板, 统计菌落数21、212和256, 取平均值为163D.涂布了3个平板, 统计菌落数210、240和250, 取平均值为233【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 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 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 确定对照组无菌后, 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计数, 求其平均值, 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 所以, A、B、C三项均错误, D项正确.【答案】 D4.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 其中错误的是()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B.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解析】对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消毒处理, 故A错误. 对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都应进行灭菌操作, 故B正确. 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故C正确. 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的材料用具和周围物品相接触, 故D正确.【答案】 A5.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 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C.临时保藏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D.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 可以采用低温-4℃保藏的方法【解析】对于经常使用的菌种, 可以采用斜面培养基临时保藏, 故A、B正确. 临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果酒是以新鲜水果或果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配制而成,酒精度在7%〜18%的发酵酒。
在果酒的基础上继续发酵可得到果醋。
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oA.果酒和果酷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B.制果醋的温度要比制果酒的温度高些C.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一定需要人工接种菌种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吋,要将瓶装满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衙萄糖液,如果葡萄糖液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最可能是()o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B.酵母菌细胞失水C.改变了培养液的pH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3.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醋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B.醋酸菌是--种嗜温菌,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C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充足时,酷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4.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酷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坏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5.在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吋间内取发酵液样品,发现发酵液的pH-直下降,原因是()。
A.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溶于发酵液屮,使pH下降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呈酸性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D.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6.在制葡萄醋的过程中,时I'可应控制在()0A.7〜8天B. 10〜12天C. 9〜12天D. 15天左右7.在制果酒、果醋、泡菜时,发酵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分别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22套)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1同步练习(全册)章节检测必修一配套练习附答案1.1 新提升·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50分)1.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A.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 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解析】制作腐乳时只有接近瓶口时因为容易感染需要加大用盐量, 故A错误。
果醋是严格的好氧型细菌只能进行有氧发酵, 故B错误。
果酒使用的是酵母菌, 果醋是醋酸菌, 腐乳主要是毛霉, 故C错误。
它们都是细胞生物, 醋酸菌是原核生物, 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 都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故D正确。
【答案】 D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是嗜温菌, 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 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 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解析】果醋发酵需要的温度高于果酒, 故A错误。
果醋发酵后不能再进行果酒发酵, 故B错误。
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 因为接种的菌种比较纯净, 人工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故C错误。
适当加大接种量因为数量多可以提高发酵速率。
且因为发酵产生的酸性条件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故D正确。
【答案】 D3.(2015·吉林实验中学期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来制作果酒、果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用来制作果酒, 乙用来制作果醋B.乙装置需要的温度条件高于甲C.该装置便于发酵中产生气体的排出D.甲、乙装置排液管排出液体的pH都下降【解析】甲装置密封可用来制作果酒, 乙装置通气可用来制作果醋, A正确;乙装置需要的温度条件为30-35℃, 高于甲的18-25℃, B正确;该装置便于发酵液的连续发酵, 但不利于产生CO2气体的排出, C错误;甲装置产生CO2、乙装置产生醋酸都会导致排液管排出液体的pH下降, D正确。
【答案】 C4.下列关于生产果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时, 应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B.酵母菌的生命力强, 因此果酒制作时不需要对所用器具消毒和灭菌C.红葡萄皮的色素在发酵过程中会进入发酵液, 使葡萄酒呈红色D.在碱性条件下,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解析】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时, 不能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 否则无菌种来源, A错误;酵母菌的生命力强, 果酒制作时要防止杂菌污染, 需要对所用器具消毒和灭菌, B错误;红葡萄皮的色素在发酵过程中会进入发酵液, 使葡萄酒呈红色, C正确;在酸性条件下,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D错误。
【答案】 C5.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 正确的操作是()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解析】用鲜葡萄制作果酒的原理是利用葡萄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进行发酵处理生成酒精;由于发酵工程中不断产生二氧化碳, 所以需要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B正确;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不需要光照条件, A错误;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会抑制发酵, C错误;酵母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 D错误。
【答案】 B6.将接种有醋酸菌的葡萄汁100 ml(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葡萄汁100 ml(4份)分别装在100 ml、200 ml、300 ml、400 ml的烧瓶中, 将口密封, 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 24小时后产生的醋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是()A.100 ml100 ml B.400 ml400 mlC.100 ml400 ml D.400 ml100 ml【解析】醋酸菌是需氧型细菌, 在有氧气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醋酸, 瓶内容积越大, 含的氧气量越多, 越有利于产生醋酸, 所以400 ml的烧瓶中醋酸的产量最大;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氧气含量越高, 越不利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所以100 ml的烧瓶中酒精产量最大, D正确。
【答案】 D7.下列有关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A.酵母菌与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核膜, 后者有核膜B.酵母菌繁殖能力很强, 不需对所用装置消毒或灭菌处理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 可用碱性重铬酸钾来检验D.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解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醋酸菌是原核生物, 二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核膜, 后者无核膜, A错误;酵母菌繁殖能力很强, 需要对所用装置消毒或灭菌处理, 以避免杂菌污染, B错误;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 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 C错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利用葡萄汁发酵产生酒精, D正确。
【答案】 D8.制果醋时, 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A.醋酸菌是好氧菌, 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氧气C.通气, 防止发酵液霉变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 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 所以制果醋时, 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 A正确;C错误;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不需要氧气, B错误;为防止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应及时排气, D错误。
【答案】 A9.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 正确的操作为()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 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 再加入3 mol·L-1的H2SO43滴, 摇匀, 再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C.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D.用试管取2 mL发酵液在酒精灯上加热, 待温度降至常温时, 再往里面加入3滴3 mol·L-1的H2SO4, 摇匀后, 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解析】酒精的检验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 重铬酸钾和酒精在常温下反应呈现灰绿色。
在操作时, 要先加酸形成酸性环境再加试剂。
【答案】 B10.(2015·武昌区期末)关于果醋制作过程的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A.打开发酵瓶是因为全过程需要通入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B.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 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和二氧化碳C.当糖源不足时, 醋酸菌可将酒精转变成醋酸D.要使果酒变成果醋只需通入氧气, 加入醋酸菌就可以了【解析】果醋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A错误;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 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 B错误;当糖源不足时, 醋酸菌可将酒精变成乙醛, 再将乙醛最终转变成醋酸, C正确;要使果酒变成果醋需通入氧气, 加入醋酸菌, 还需再将温度调节为30~35℃才可, D错误。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1.(2015·海南摸底)(15分)在啤酒生产过程中, 发酵是重要环节。
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 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
初期, 酵母菌迅速繁殖, 糖度下降, 酒精浓度渐渐上升, 泡沫不断增多。
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 结束发酵。
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
根据上述过程, 回答以下问题:(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期, 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酒精主要是啤酒酵母菌进行____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
(4)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 98.5%形成了酒精和其它发酵产物。
其余 1.5%则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可知酵母菌是将麦芽汁先在有氧条件下然后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说明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2)在初期酵母菌主要在有氧条件下以出芽方式进行繁殖。
(3)酒精主要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酵母菌消耗的糖中大部分形成酒精, 还有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5)麦芽糖是二糖可以水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见答案。
【答案】(1)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2)出芽生殖(3)无氧呼吸(4)自身的生长繁殖(5)C12H22O11+H2O―→2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能量12.(10分)(2015·银川一中期末)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
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类________(呼吸类型)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利用酵母菌, 发酵制作葡萄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 。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 红葡萄皮的________也进入发酵液, 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________的发酵条件中, 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 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 只有当氧气充足时, 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实验表明, 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________ 。
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________, 再进一步转变为________ 。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 可以用化学试剂________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 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 色。
【解析】(1)酵母菌是一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其反应式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