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北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及抗旱措施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及抗旱措施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及抗旱措施1. 引言干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降水量低于平均水平的自然现象。

干旱是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本文将探讨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抗旱措施。

2.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2.1. 减产和质量下降干旱导致土壤干燥,降低农作物生长的速度和产量。

干旱还会影响农作物的质量,例如水稻的脆性和营养成分的降低。

2.2. 土壤侵蚀和退化干旱使得土壤更加干燥,容易发生侵蚀和退化。

干旱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下降,导致土壤肥力的减弱。

2.3. 水资源短缺干旱导致水资源的短缺,给农业灌溉带来困难。

缺水会导致农作物缺水、不良生长甚至死亡。

2.4. 生态平衡破坏干旱会破坏生态平衡,减少草地的覆盖和水源的供应,进而影响牲畜饲料和畜牧业。

3. 抗旱措施3.1.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微灌,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3.2. 种植抗旱作物和品种改良选择耐旱性强的作物品种,并进行基因改良,提高作物对干旱的抗性,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3.3. 土壤保水措施采取保护性耕作和覆盖作物,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3.4.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确保农业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3.5. 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干旱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6. 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抗旱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取抗旱措施,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干旱对农业造成严重影响,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导致土壤侵蚀和退化,水资源短缺,以及破坏生态平衡。

为了应对干旱,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抗旱措施,包括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种植抗旱作物和品种改良,土壤保水措施,水资源管理,建立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减轻干旱对农业的影响,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抗旱保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抗旱保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抗旱保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抗旱保收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旱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影响着农业的生产和粮食供应。

在抗旱保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技术不足:农民在生产中没有运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科学的土地管理技术,导致土地水分过度蒸发,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和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2. 防抗工作力度不足:当出现旱灾时,由于信息和资源的不对称,及时向受灾农户提供援助的能力不足,旱灾防范措施不得当,引发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3. 食物浪费:在过多的生产产生后,许多农户并没有及时地储存作物,造成这些粮食被浪费。

二、对策建议1. 推广灌溉技术: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地下渗灌等,是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关键。

因此,需要大力推广现代化灌溉技术,并配合每一瓢水做好植保工作,避免病虫害。

2. 完善旱灾防范措施:在旱灾预警、监测、应急抢险等方面加强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科学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并加大扶持、资金投入,提高农民应对旱灾的能力。

3. 增加农民收入:适当地提高农产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同时注重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挖掘生产力的同时,加强农民对“抗旱保收”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 推动农业信息化: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加强种植大数据的汇聚和利用,提高管理效率,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和病虫害防治方案,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资源配置。

5. 合理调配资源:通过全局视角考虑资源环境等因素,保障各地区合理调配资源,防止区域不平衡或不足的状况,协调土地、水、肥、种等资源向生产平台、销售市场、扶贫站点等应用领域输送,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发展体系。

综上所述,解决抗旱保收这个关键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引导农民采取可行的措施,为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Lu n y u a n一、干旱趋势加重的不可逆转性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气候暖化现象明显加重。

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全球干旱在不断扩大,旱情也在不断加剧,我国北方同样出现上述问题。

根据相关记录与调查显示,北京地区九十年代的平均降雨量与八十年代相比减少百分之七。

同时气温在持续增高,已经实现1.15度的增长。

根据与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从现在到2030年前后位世界范围内的干旱现象出现的频率会呈现出逐渐增高的状态,年降水量会不断减少。

地表径流水以及地下水的日渐枯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干旱情况。

根据最近的农业资源调查显示,我国所有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都在都呈现出下降趋势。

截至到现在为止已经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地下水漏斗。

华北地区进行大面积的地下水开采后已经出现地面沉降现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七十年代开始出现自然断流的现象。

在1972到1997年间,下游一共发生24次断流。

九十年代以后出现断流的现象更是频繁,且时间呈现出越来越长的状态。

引起黄河出现断流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主要包括干旱区是加重,降水减少以及流域用水的增加。

近些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温室气体的含量在不断增加,最终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生态环境优化等问题的出现。

上述问题已经得到各国以及相关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于1990年发表报告中显示,2025年到2050期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至现在的一倍。

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结论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温室效应会促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呈现出不断上升的状态。

同时二氧化碳的增加也会促使地表以及海面蒸发量不断加大,最终对区域间降雨模式进行改变,也就是说会导致有一部分发生洪在一部分出现干旱加重的现象。

二、干旱及旱灾的危害干旱是由于水分的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或是一种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频繁地发生于各个历史时期。

旱灾解决措施

旱灾解决措施

旱灾解决措施概述旱灾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于气候干旱和降水减少等原因,导致土壤湿度不足,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自然灾害。

旱灾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利益,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旱灾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旱灾解决措施,包括水资源管理、节水农业、土壤保水和科技支持等方面,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水资源管理旱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资源的短缺。

因此,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是解决旱灾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水资源管理的措施:1.水资源调配:加强地区间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水资源供应的公平和均衡。

可以通过建设水库、输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来实现水资源的调配。

2.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提高农田灌溉的水利效率。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水量的损失。

3.水资源保护:保护水源地、湿地等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源地的污染,提高水质。

同时,加强水资源监测与管理,及时掌握水资源状况,做好应对措施。

节水农业节水农业是指通过改变种植结构、调整灌溉方式和提高灌溉效率等措施来减少农业用水量,从而解决旱灾问题。

以下是一些节水农业的措施:1.种植结构调整:根据地区的气候和水资源情况,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作物,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2.调整灌溉方式: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技术,减少灌溉水的损失。

避免过量灌溉和不当时间灌溉,提高灌溉效率。

3.科学管理农田排水:保持农田排水系统的通畅,避免水分积渍。

采取人工排水、开渠排水等措施,确保农田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土壤保水土壤保水是解决旱灾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当保水可减轻旱灾对农作物的影响,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以下是一些土壤保水的措施:1.覆盖保水:在农田表面覆盖秸秆、膜等保护层,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湿度。

2.施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邯郸市干旱成因及抗旱减灾对策

邯郸市干旱成因及抗旱减灾对策
地 面积 9 8 2万 亩 .其 中有 效 灌 溉 面 7. 4
积 8 22 2. 6万 亩 . 占总耕 地 面 积 的 8% 4
邯 郸 市 地 处 中纬 度 地 带 . 暖 温带 属
19 9 7年 和 19 9 9年 的 降 水 量 均 不 足 常
年 的 6 % . 加 上 近年 大风 增 多 和 沙 尘 O 再 暴 天气 的影 响 .造 成 农 田普 遍 失 墒 . 旱 情迅 速 蔓 延 二是 水资 源 严 重 匮乏 邯郸 属 极 度
定 了 邯郸 “ 年九 旱 ” 十 的气 候 特 点 。 自上
世纪 9 0年 代 以 来 . 1 9 除 9 6年 暴 发 大 洪 水 外 . 他 年 份 均 是 干 旱 少 雨 . 别 是 其 特
麓. 全市 总 面 积 10 7 m . 中西 部 山 2 4 k z其 区 占 3 . . 部 平 原 占 6 .%。 市耕 65 东 % 3 5 全
推 广 节 水 型 生 活 设施 . 极 推 广 污水 处 积
理 的 回 收利 用 系 统 32合 理 开发 利 用水 资 源 .

后 . 和 政 府 重 视 兴 修 水 利 . 生 旱 灾 党 发
( 武 仕 水 库 ) 中 型 水 库 5座 , 型 水 东 . 小 库 7 4座 。 市塘 坝 、 柜 水 窖 、 涵 、 全 水 闸 坑
据 1 7 ~ 9 9年 的历 史 资 料 记 载 . 4 0 14 邯 郸 市 发 生过 较 大 旱 灾 1 0次 建 国 9
管 网设 施 的 改造 和管 理 . 尽量 减 少 跑 冒 滴 漏 :有 关 部 门 要研 制新 型节 水 器 具 ,
11自然 务 件 .
4个 月 的 降 雨 量 占 全 年 降水 量 的 7 % 5

旱灾风险管理急待加强

旱灾风险管理急待加强
卷 首语
旱灾 风险管理 急待 加强
本 刊 编 辑 部
20 0 8年是 在一 场 罕见 的低 温雨 雪冰 冻灾 害 中开 始 ,0 9年 则在 几 十年 不遇 的旱 灾 中 20
起 步 两种灾 害虽然不 同 . 但都 给我 国社会 经济造 成严重 损失 , 给我们 灾害应 急管理 工作 也
带 来 了新 的挑 战
总量 为 3 0亿~ 0 0 4 0亿 立方 米 . 年有 l 3亿 亩农 田受 旱 .6 每 亿~ 6 9座城 市 中有 4 0余 座供水 0
不足, 3 在 2个百 万人 1 以上 的特 大城 市 中 , 3 5 I 有 0个长 期受缺 水 困扰 。近年来 , 由于全球气 候 变 暖的影 响 , 国北方 地 区水 资源量 明显 减少 , 中以黄 河 、 河 、 我 其 淮 海河 和辽 河 地 区最 为
显著。 资源 总量减 少 了 1% 干 旱缺水对 我 国经济社 会发展 的影响更 深远 . 2 同样也 使旱灾风
险管 理和救 助工作 任重而 道远 大旱 虽是 天灾 , 也暴 露 出其 、 但 农 抗旱 意
识 不强 、 资源 的粗放利用 等 问题 。 水 通过 对 比以下两 组数据 . 就可 以发现近 三十年 来农村水 利建 设的不 足 :9 9年 至 1 7 14 9 8年修 建各类 水库 8 . 6万多座 . 灌溉面积 由 2 . 亩增加 到 73 4亿 . 亿亩 ; 而在 17 9 8年至 2 0 0 8年 , 只建 设各 类水 库 8 0多 座 ( 0 主要 用 于发 电) 农 田灌溉 面积从 .
范 围广 、 灾情重 、 害大 , 危 给灾 区群众 的生产 生 活带来 了严重 影响 。嚣 张的 “ 魔 ” 旱 在肆虐灾
区的 同时 . “ ” 了我们减灾 救灾 管理 的漏洞 和“ 也 烤 出 欠账 ” 。 我国 自古 以来就 是一个 旱灾 频发 的 国家 , 灾 曾给 中华 民族 带来过 无穷 的灾难 。随着 旱 全 球温室 效应 不断加 重 , 候变 暖趋势 明显 , 气 发生 干旱 的概率 和风 险进一 步加 大 , 防旱抗旱

当前农业春旱问题及措施建议

当前农业春旱问题及措施建议

当前农业春旱问题及措施建议概述:春旱是指在春季农作物生长季节内,由于气候干燥缺水,导致农田缺乏水分供应,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

本文将就当前农业春旱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应对这一问题。

一、农业春旱问题的背景农业春旱问题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极端事件也频繁发生,春季春旱已经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种旱灾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严重威胁,不仅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还可能引发饥荒,并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二、农业春旱问题分析1. 气候因素:气候干燥缺水是导致农业春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气温升高,降雨量不足,湿度较低,使得土壤干燥,无法提供足够的水分供应。

2. 生态环境因素:过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乱砍滥伐和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农业用水更加困难,加剧了春旱的发生。

3. 内源性因素:农田灌排设施不完善,农业用水管理不科学,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原因导致农田的耐旱能力较差,农作物难以抵御春旱的侵害。

三、应对农业春旱问题的措施建议1. 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1)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优化农田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的耐旱能力,减少耕地水分的蒸发损失。

(2)鼓励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方式,减少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3)改进农业用水管理: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过度灌溉,合理利用降雨水源。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加强森林保护,防止乱砍滥伐,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地下水补给能力。

(2)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和恢复湿地等水源涵养功能区,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过度开采。

3.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1)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大对耐旱作物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干旱事件越来越频繁,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干旱是指降雨明显偏少或连续干燥时间明显偏长的气候现象。

在干旱条件下,农作物会面临以下几个主要的影响:1. 土壤水分不足:干旱导致土壤水分减少,降雨无法充分渗入土壤中,使植物根系无法吸取到足够的水分,造成植物生长受限。

2. 光合作用受损:干旱条件下,植物由于缺水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的养分供应不足,生长速度减慢,产量下降。

3. 植物蒸腾增加:为了应对干旱,植物通常会增加蒸腾作用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然而,过度蒸腾会导致植物水分流失加剧,树体出现脱水现象。

二、干旱对畜牧业的影响除了对农作物的影响外,干旱还对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1. 饲料短缺:干旱会导致草地枯黄,饲草产量减少甚至丧失,给牲畜提供足够的饲料成为一个难题,导致畜牧业生产困难。

2. 水源紧张:干旱条件下,水资源进一步减少,牲畜缺水现象严重,导致牲畜存活率下降,疫病传播率上升,造成畜禽养殖的重大损失。

三、对策:可持续农业发展为了缓解干旱对农业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 引进抗旱品种:通过培育抗旱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作物在干旱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减少受灾面积。

2.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分浪费。

3. 农业多样性促进:加强农业多样性,采用轮作、休耕和间作等方式来改善土壤质量,并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率。

4. 投资农田水利设施: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提高灌溉设施的覆盖范围,确保农田的有效灌溉。

5. 成立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干旱等灾害的补偿和风险转移支持。

6.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利用遥感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时监测农田水分状况,及时预警,提供决策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河北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旱灾是河北发生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危害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大一种农业、自然、灾害。

旱灾正逐渐成为河北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本文通过旱灾对河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提出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

1河北农业旱灾的特点及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晌
1.1河北农业旱灾的特点
河北农业旱灾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旱灾发生频率高,受灾面积大。

二是旱灾呈上升趋势。

据河北省1952~2001年主要年份农业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资料,1952~2001年50年中,河北水灾和旱灾无论是受灾面积还是成灾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旱灾的趋势更为明显。

三是河北干旱类型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性。

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春旱;中部为春、夏、伏旱的交错区,但对农作物威胁最大的是夏旱、伏旱;东部主要是伏旱区;攀西地区即河北西南山地,雨季、旱季比较明显。

1.2旱灾对河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2.1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持续旱灾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甚至绝收;树木枯死,草场退化,土壤沙化;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明显上升,森林火情、火灾加剧。

根据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和农业部信息中心公布的资料,1971年~2003年的33年间,河北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农作物年均受
灾面积1996万亩,年均成灾面积784万亩,占受灾面积的39.特别是2001年,河北遭受的严重旱灾,造成4881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3367.5万亩,占受灾面积的68.9;绝收面积706.5万亩,占成灾面积的21.1;有556万人和589万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1.2.2旱灾对河北农村经济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①受旱地区农业总产值增幅降低,甚至出现负增长,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下降,进而影响河北整体实力增强。

②影响农民增收,如广元市2001年遭受几十年不遇的旱灾,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减少74元。

③影响农业资金投入结构。

为了抗御严重的旱灾,政府要投入大量的抗旱、抗灾资金和救灾救济款,帮助灾区农民抗灾和农民渡过暂时困难,从而使原计划安排用于农业其他方面的资金和用于其他产业的资金不得不重新调整,使农业的其他方面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2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就是对造成农业旱灾的各种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把握。

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旱灾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从而努力实现农业计划目标的过程。

随着河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水资源短缺现象还将日趋严重,必然导致干旱区域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重。

干旱化趋势,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农户注重对干旱的预防,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做到早预防、早控制,采取科学手段。

将农业旱灾造成
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促进河北农民增收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3河北实施农业旱灾管理的现状
目前,河北在实施农业灾害管理中采取的是分灾类、分部门、分地区的减灾管理模式。

以旱灾管理为例,旱灾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减灾安民。

旱灾管理的组织形式:省市县都有两套组织体系,一是抗旱防汛指挥部。

二是救灾办公室。

为了更有效地抵御旱灾,减轻旱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各地还建立了市、县、乡(镇)抗旱服务组织,实行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在抗旱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普及抗旱减灾知识,提高公众防旱意识,增强抗旱减灾能力。

4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对策
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看,对旱灾的管理应该由控制旱灾向灾害管理的理念转变,切实增强系统意识、风险意识和资源意识,建立有效的旱灾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综合运用各种措施。

4.1明确界定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主体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界定清楚谁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主体,有利于明确各自的责任,有效地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干旱风险管理(当然也包括其它灾害的风险管理)的主体基本上只有政府。

从抗旱的组织、指挥、救济到灾后重建的物资、资金提供,几乎都由政府承担。

而按照责任和利益对等的原则,政府、产业化龙头企业(含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都应当是旱灾风险管理的主体。

4.2建立旱灾风险研究咨询机构,为旱灾风险管理主体回避旱灾风险提供咨询服务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咨询研究机构从事农业旱灾风险的科学研究,这对旱灾风险的研究和实施旱灾风险管理是极为不利的。

政府可以通过科研立项、招标、合同形式,依托大学、科研院所组建旱灾风险研究咨询机构,针对不同区域影响旱灾因子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对旱灾风险及其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定期和不定期地发布旱灾发生时期、发生区域、发生程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为政府提供旱灾应急预案,以指导农业经营者回避风险。

4.3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水利资金投入
解决河北旱灾风险的主要措施就是建设水利工程。

在水利建设方面,应坚持大中小微水利建设并举,开源与节流并重,新建和挖潜改造并行。

一是建设一批水利骨干工程,加强中型和小型水库的配套建设。

加快各类水利设施的节水改造,大力推行节水灌溉。

二是切实解决旱缺水问题。

加大丘陵地区旱治理力度把旱治理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三是抓好病险水库整治和堤防建设,提供防洪和抗旱水源保证。

4.4加大科学技术应用力度,尽快实现旱灾风险管理技术现代化旱灾风险管理涉及的因素多,而且复杂。

为实现旱灾风险管理的预期目标,必须在旱灾灾害的预测预报、信息处理、调度指挥决策、抗旱减灾和抗旱后评价等方面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旱灾风险管理技术现代化。

在预测预报方面,应用卫星遥感技术。

雷达探测技术,
不断丰富预报手段,完善预报模型,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在信息处理方面,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gis 技术,开发先进实用的应用软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在调度指挥方面,运用现代化的通信传输手段,建立和完善异地会商系统,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化专家系统,提高调度指挥的科学性;在旱灾灾害评价方面,运用航测、遥感和模拟技术,制定旱灾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度,对旱灾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

4.5大力推广旱作技术和发展节水农业
旱作技术和节水农业也是抵御旱灾和实施旱灾风险管理的重要
措施。

要加大旱作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力度,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化学、农机和工程措施,尽量选种抗旱能力强或能避开干旱重发期的作物、品种,着力发展旱作节水、保护地栽培等避灾农业。

要采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工程等各种手段,大力推行节水技术,强化节水措施,加大节水力度。

总之,发展节水农业要围绕当地的区域特色和农业主导产业,因时、因地、因作物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节水农业,建立符合区域特征的多种节水模式和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商彦蕊;农业旱灾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2]杨春燕;王静爱;苏筠;王志强;;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以
北方农牧交错带兴和县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