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ppt课件

合集下载

《活着》读后感ppt课件

《活着》读后感ppt课件
24
这几段是家珍的临终遗言,也是让 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家珍的话虽朴 实无华,却是她这一生的总结—— 简单、贫苦而又满足。家珍终究是 个善良的女人,她忘记了富贵年轻 时的种种劣迹,只记得后半生他的 好;她忘记了跟着福贵所受的苦, 只记得和家人、和孩子在一起生活 的幸福;她忘记了凤霞、有庆离去 时她的悲痛,只记得希望他们往后 不会再受苦的心愿。末了,她以极 其平淡而满足的语气说出这段话, 读来不禁让人觉得心酸之至。
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艰难!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 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27

作者寄语
28
余华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是:
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 福或者不幸的,生命 只是活着,静静地活 着,有一丝孤零零的 意味。
29
7
Thanks!
30
14
二喜
二喜是凤霞的丈夫,偏头,是个 城里人,搬运工。二喜为人老实, 为了福贵的一句话,因为要让凤 霞结婚时喜庆点,花了大价钱来 给凤霞撑场面。在结婚后,与凤 霞很恩爱,但在凤霞死后,精神 一直不好。活着都是为了他和凤 霞的儿子苦根,最后因为工地事 故被两块石板压死了,临死前只
叫了一句:苦根。
15
1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凤霞
凤霞是福贵的大女儿,在福贵 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因为一 场大病变成了聋哑人。而后因 有庆读书而被送给了别人,又 自己跑回了家。福贵舍不得她, 将其留在家中。凤霞在嫁给二 喜后过上了一段安生的日子,
却又不幸因难产而死。
12
有庆
有庆是徐福贵的小儿子,从生 下来就经历穷苦的困扰。他喜 欢跑步,鞋子经常穿坏,还被 福贵责备,为了鞋子能够安好, 冬天光着脚就去上学。后来听 说要献血,第一个跑到了医院, 但没想到却被活生生的吸死在

《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活着》
读书推荐
.
1
作介绍
• 余华当代作家
余华的作品以精致 见长。作品以纯净 细密的叙述,建构 起一个又一个奇异、 怪诞、隐秘和残忍 的独立于外部世界 和真实的文本世界。
.
2
内容简介
• 《活着》讲述了讲诉 了在大时代背景下, 随着内战、三反五反,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等社会变革,徐福贵 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 受着苦难,到了最后 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 而去,仅剩下年老的 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 命。
.
3
观后之感
• 富贵的一生无疑是大苦大悲的,他的亲人 有一一离他而去,且死因让人扼腕和无奈, 儿子被抽血过度而死,女儿难产而死,妻 子受不住子女双亡的打击病死,女婿在搬 货中意外被砸死,外孙吃豆子噎死。死亡 的重复发生,既给人物心灵巨大打击,也 给读者出乎意料的震撼。
.
4
他的坚强告诉我们:
乐观地面对生活种的种 种不幸 勇敢的克服生活中的种 种挫折 活着就是生活的本质, 这给予那些在现实生活 中快要支撑不住的人们 以安慰。
.
5
• 正如,顾城的《一代人》中所写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 明”。
• 告诉我们虽然身处黑暗,但是却依然要坚 强勇敢。
.
6
我的介绍完毕,希望给 大家带来收获!
.
7

活着读后感ppt课件

活着读后感ppt课件

01
家庭责任与担当
强调家庭成员在困难时期的责任与担当 ,体现家庭伦理观念在维系家庭和谐稳 定中的作用。
02
2024/1/28
03
对家庭价值的思考
引导观众深入思考家庭在现代社会中 的价值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践行家 庭伦理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7
05 社会历史背景分 析
2024/1/28
18
时代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意义
通过阅读《活着》,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和人生的意义,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和身边的亲人 。同时,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弱点也对我们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警示和启示作用。
25
07 总结与展望
2024/1/28
26
对《活着》的总结评价
文学价值
深刻主题
《活着》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展现了一个 时代的苦难与变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
跨时代背景下的共鸣与思考
2024/1/28
时代背景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小说《活着》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为背景,通过人物命运的起伏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变革,让我更加深刻地 认识到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
不同时代读者的共鸣点
虽然小说反映的是特定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但其中所探讨的生命、死亡、爱情、家庭等主题具有普 遍性,能够引发不同时代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024/1/28
生存与生活的思考
探讨在极端困境下,人们如何坚守生命的意义,从 生存走向生活,彰显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通过故事中不同人物对生命的态度,引发观 众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思考如何更好地珍 视神
苦难的磨砺与成长
展示主人公在苦难中的挣扎与成长,以及苦难对人格 的塑造和精神的提升。

《活着》观后感ppt课件

《活着》观后感ppt课件
在极端贫困和苦难中,主人公福贵坚 守生命,展现了生存的无尽力量。
生存与死亡的辩证关系
生存和死亡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真正 理解死亡,才能更好地领悟生存的价 值。
死亡的反思
小说中的死亡事件引发对生命的敬畏 和对死亡的思考,使人们更加珍视生 命。
家庭观念和社会伦理道德反思
家庭观念的重视
福贵一家在苦难中相互扶持,体现了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情感渲染和氛围营造评价
情感渲染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入人物内心,将福贵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读 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福贵的痛苦、无奈、悔恨以及坚强等复杂情感。
氛围营造
小说中的氛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福贵富裕时,氛围是轻松愉 快的;而在福贵落魄时,氛围则变得沉重压抑。作者通过巧妙的氛围营造,让 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主题。
本次观后感收获总结
深刻理解了生命的珍贵和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
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人生经历,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要有 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气。
领悟到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福贵一家人的相互扶持、不离不弃,让我更加珍视身边的家人和亲情,意识到家庭的力 量是无穷的。
认识到社会历史背景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02
福贵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启示我们在困难面前要坚
持信念,勇往直前。
人生意义的探寻
03
小说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追求有
意义的人生。
04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片段回顾
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分析
叙事技巧
采用第一人称视角,通过主人公福贵 的回忆,将故事娓娓道来,增强了故 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同时,运用倒 叙、插叙等手法,打破时间顺序,使 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讨论爱情在人生中的重要 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 恋爱关系。
面对困境时的勇气与坚持
勇气的重要性
强调勇气在面对困境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 养勇气。
坚持的重要性
探讨坚持在面对困境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 持坚持。
困境中的成长
分析在困境中如何成长和进步,以及如何应对挑战。
04 艺术特色鉴赏与写作技巧探讨
小说语言风格及其特点
朴实无华
作品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 华丽辞藻和修饰,给人以朴实无 华的感觉。
口语化
小说中运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表达 方式,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和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地域特色
作品中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 色,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 和风土人情。
情节安排与叙事手法运用
情节紧凑
小说情节紧凑,环环相扣,让读者在阅读过 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感和关注度。
故事背景
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福贵的人生经历,从富裕到贫穷,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和家庭变故。
主要情节
福贵的人生经历了从富裕到贫穷的转变,他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和家庭变故,包括土地改革、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等。他的家庭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包括父亲去世、母亲生病、儿子因意外死亡等。
主人公福贵的人生经历
早年生活
主要成就
余华的作品曾获得国内外多个文学奖 项,如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法国国际文学节选目等,他的作品也 被选入多国大学教材。
本书的创作背景与过程
创作背景
余华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活着》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听到的一个故事,关于一个老 农和他的牛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余华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开始了《活着》的
《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对比与启示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命观各有侧 重,但都在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 值。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加全 面地认识生命,尊重不同文化对 生命的理解。
现代社会中家庭伦理观念变迁
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强调家族荣誉、家庭责任和亲情等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 关系紧密而复杂。
现代家庭伦理观念
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和独立,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趋向于 简单和民主。
沟通与理解
小说中福贵与家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有助于读者认识到 在家庭中要多沟通、多理解,避免因为误解和沟通不畅造 成家庭矛盾。
对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增强
社会责任感
通过福贵在困境中依然坚守道义、助人为乐的行为,读者更加认识 到个人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注弱势群体
小说中福贵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激励读者也要关注社会上的 弱势群体,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和支持。
故事中,福贵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首先是他的儿子有庆因献血过多
而死,接着是女儿凤霞因难产而死,最后是家珍也因病离世。这些打击
让福贵倍感痛苦和无助。
结局与影响
福贵的孤独与坚强
在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后,福贵孤独地生活着。然而,他并没有被生活打败,而是坚强地面 对现实,继续努力生活。
对生命的思考
通过福贵的经历,读者可以深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困境中,人们应该如何面对生 活的挑战和不幸?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对社会的反思
《活着》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农民的苦难生活。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反 思社会的不公和农民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公平和正义。
03
文学手法与技巧分析
叙事风格与特点
采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主人公福贵的视角展现故事,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

《活着读后感》ppt

《活着读后感》ppt

独特叙事结构与心理描写
倒叙手法
作品采用倒叙的叙事方式,从福 贵的老年回忆往事,使故事情节 更加紧凑且引人入胜。
内心独白
作品中大量运用内心独白的手法 ,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使读 者更加贴近人物心灵。
意象运用
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表达人物情 感与命运,如“老牛”、“黄土 地”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 力。
推广内容
不仅限于小说《活着》,还将推广其 他优秀文学作品,拓展听众的阅读视 野。
合作与资源
积极寻求与其他文化机构、媒体的合 作,共享资源,共同推动阅读事业的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与挫折,积极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02
《活着》内容概述
小说背景及主要人物
小说背景
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为大背景, 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人生经历,展 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 命运的沉浮。
主要人物
福贵、家珍、凤霞、二喜、苦根 等,他们各自具有鲜明的性格特 点和命运轨迹,共同构成了小说 的主要人物群体。
故事情节梳理
福贵的家庭变迁
社会历史背景的呈现
从富裕的地主家庭到一贫如洗,再到 重新振作,展现了福贵一家在苦难中 的挣扎与坚持。
小说中穿插了大量关于社会历史背景 的描写,如土地改革、抗日战争、内 战等,使得小说具有深厚的历史感。
福贵的人生经历
从年轻时的放荡不羁,到中年时的家 庭变故,再到老年时的孤独与坚守, 福贵的人生充满了波折与坎坷。
04
读后感分享与体会
对生命意义思考
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通过主人公福贵的经历,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提醒我 们要珍惜每一刻。
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福贵在面临无数困境时,始终坚韧不拔,展现出生命的顽强,让我 们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坚持与抗争。

《活着读后感》ppt 原创 精美PPT共23页

《活着读后感》ppt 原创 精美PPT共23页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人物解析
6

徐福贵


家珍

叁 凤霞


有庆


二喜

苦根
7
徐福贵
徐福贵本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 时吃喝嫖赌,败光家产后痛改前 非,发愤图强,正所谓“浪子回 头金不换”,在他想要陪伴在家 人身边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时,不 幸却接踵而至,亲人们一个接一 个地离他而去,最后只留下孤独 的他在夕阳中回忆自己的一生。
7
品余华作品——《活着》
1

作品简介
2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
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 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 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 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 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 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 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3

作家简介
4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 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 员会委员。
了这里。
13
有庆的死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因为他要输血的是他们的学校 校长,是县长夫人,而有庆只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是一介草民, 中国古代官贵民贱、官重民轻的思想根深蒂固,有庆的生命远远不 如县长夫人的生命重要,于是“聪明”的医生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 仍然坚持抽血,最终导致了有庆的死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是一个社会的悲剧。在倡导“人人平等”的今天,我们也许不能理 解医生的做法,但从当时看来,这是一种必然,是融化在五千年文 化里、根植在老百姓的头脑里的官本位思想所导致的的必然结果。
14
二喜
二喜是凤霞的丈夫,偏头,是个 城里人,搬运工。二喜为人老实, 为了福贵的一句话,因为要让凤 霞结婚时喜庆点,花了大价钱来 给凤霞撑场面。在结婚后,与凤 霞很恩爱,但在凤霞死后,精神 一直不好。活着都是为了他和凤 霞的儿子苦根,最后因为工地事 故被两块石板压死了,临死前只
叫了一句:苦根。
15
9
陈家珍
家珍本来是镇上米行老板的千 金小姐,福贵对其一见钟情, 后来嫁给了他。却不想福贵结 婚后越来越败家,越来越混账。 于是她被父亲接回家,在生下 儿子有庆后又回到福贵身边, 并对他不离不弃。最后,随着 一双儿女的离去,生命的苦痛 让这个好女人也活不下去,一
睡不起。
10
家珍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旧社会女性的形象,虽然她读过夜校,穿过高 跟鞋,但她骨子里仍然是深深受着“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的侵蚀。 本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想法,她包容福贵所做的一切混账事, 甚至挺着六个多月的大肚子去乞求福贵回家,这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是 非常残忍并且难以忍受的,然而她忍下了,她历来顺受,只因福贵是 她的丈夫。在富贵败落家产后,她本有机会离开福贵,却没有选择这 么做,她一直陪在福贵身边,一生凄苦,直至最后离开这个世界。家 珍的活着是另一种活着,她像一片孤舟一样随波逐流,通过不断地对 命运妥协来诠释着自己的人生。
22

情节感触
23
“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 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 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么还要 在一起过。”
家珍说到下辈子还要做我的女人, 我的眼泪就掉了出来,掉到了她脸上。 她眼睛眨了两下微微笑了,她说:
“凤霞、有庆都死在我前头,我心 也定了,用不着再为他们操心,怎么说 我也是做娘的女人,两个孩子活着的时 候都孝顺我,做人能做成这样我该知足 了。”
8
徐福贵的悲剧人生看似是命运使然,实际上则是他咎由自取,若是他 当初不去吃喝嫖赌败光家产,而是守住祖宗留下的并将它发扬光大, 他的父亲不会被气死,他的母亲不会因病去世,他的妻子不会因劳累 过度而得了软骨病,他的女儿也不会因为高烧不治而变得又聋又哑。 而福贵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将这一切都归咎于命运,借此来逃 避自己的罪责。他仍然活着,以一种麻木的消极的状态活着,他活着 已经不为了任何的意义,也没有了任何希望,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延续着自己的悲惨人生。
20

经典语录
21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 不走。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们召唤着她们 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 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 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 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 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 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11
凤霞
凤霞是福贵的大女儿,在福贵 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因为一 场大病变成了聋哑人。而后因 有庆读书而被送给了别人,又 自己跑回了家。福贵舍不得她, 将其留在家中。凤霞在嫁给二 喜后过上了一段安生的日子,
却又不幸因难产而死。
12
有庆
有庆是徐福贵的小儿子,从生 下来就经历穷苦的困扰。他喜 欢跑步,鞋子经常穿坏,还被 福贵责备,为了鞋子能够安好, 冬天光着脚就去上学。后来听 说要献血,第一个跑到了医院, 但没想到却被活生生的吸死在
18

主题思想
19
小说《活着》是余华创作中的分
水岭程,掀起一波又一
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
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
主 题
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 思
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 想
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
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
更艰难的事。
苦根
二喜和凤霞的儿子,生下来母亲 就死了,开始一直是二喜带着, 二喜死后,福贵带着他。因为穷 困,没有吃多少好的东西,有一 天生病,福贵给他做了很多的豆 子。可没想到,因为穷,他连豆 子都是很少吃的,这一下直接撑
死在了家中。
16

情节线索
17
线索发展
《活着》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游混于社会的阔少爷变成 一无所有的佃农,如何从刚开始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变成持家生活的顶 梁柱,如何从开始的淡漠亲情到后来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