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合集下载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翻译的程序在理想的情况下(不过理想的情况很少),翻译程序包括背景资料的准备和实际翻译过程。

不过,首先需要明确是个人翻译还是小组翻译。

理想情况是指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资料来源(图书和参考资料)来研读需要翻译的文本并把所有的问题记录下来。

这样,在实际操作翻译之前,这些属于理解或转换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如果同一文本已有其它译本,也应该仔细加以研究,以确定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

在有些情况下,译前对原文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实际上要花费比翻译过程本身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当译者需要大量阅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以及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就同一主题撰写的著作和文章时,情况就更是如此。

实际翻译程序可以归纳如下:ﻫ1.快速翻译,侧重文体。

有些译者认为口述的译文更2.新颖、更流畅。

但无论译者是口述、打字、还是手写,重要的是要使译文节奏流畅;ﻫ初稿应该搁置一旁约一周左右。

这样,修订译稿时就可以获得全新的感受,排除翻译初稿时3.认真检查译文内容,特别着重译文的准留在耳边的余音,更加客观地评估译文;ﻫ确性和连贯性。

删除不必要的增补词语和补充初稿中的疏漏。

特别要注意关键概念在翻译5.从文体上上的一致性,理顺拗口的词句;ﻫ4.修改后的译稿要再搁置几天;ﻫ检查译文。

其实,这一步骤应该反复进行多次。

朗读译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因为听觉对6.检查译文拼写、标点符号和格式。

连贯性和节奏感方面的问题比视觉要敏锐得多;ﻫ有些译者错误地认为,对译文内容、文体和正字法这三方面的检查可以合并起来一次完成,7.译文送交编辑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

对译文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查应该分别进行; ﻫ或出版商审阅。

有时,在译文送审之前还须经过译文未来读者代表对译文进行检验;8.采纳编辑或出版商提出的建议,尽管有些建议需要进一步考查和讨论。

译者不应该被不了解文本全貌的片面意见所左右,要坚持自己对文本完整性的理解,特别是译文需要署名时更是如此。

ﻫ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负责任的出版社的编辑会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对这些意见应该加以认真考虑。

Unit 2 翻译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Unit 2 翻译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提倡异化法,但更多的翻译家还是主张并使用归化译法。
毕竟一定的语言形式为一定的内容服务。随着西方译论的引进,异化法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重视。 一些异化译法翻译来的词汇已经得到广泛接受和运用: blue print 蓝图 cold war 冷战 ivory tower 象牙塔
主语和动作词汇比较容易确定。那么之后是…… 较为复杂的示例: While I was waiting to enter university, I saw advertised in a local newspaper a teaching post at a school in suburb of London about ten miles from where I lived.
as greedy as a wolf
(2)Domesticatin and Foreignization
归化法和异化法
这两种方法可以分别看做是直译和意译的延伸,但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归化法是指从译入语读者角度将原文中的异国情调译成读者喜闻乐见的本国风情, 译文通顺易懂。
as timid as a hare
Basic steps in translating 主要翻译步骤
(1)Comprehension of Source Texts 原文理解
(2)Expression of target texts 译文表达
(3)Proofreading of target texts 译文校核
(1)Comprehension of Source Texts 原文理解
at a stone‟s throw as stubborn as a mule to seek a hare in a hen‟s nest

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一、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1.通读并透彻理解原文。

翻译之前仔细研读原文,解决好“翻译什么”的问题。

边读边琢磨,确切理解原文所述事物本身的含义与之相关的外延联想,如原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褒贬义或寓意,对其中的修饰语的把握等。

2. 组织语言。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

3. 表达。

考生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考虑译文,尤其注意不能扭曲原意,不能错译或漏译。

4. 审校。

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考生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易懂,是否符合汉语规范。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直译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调整。

如: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直译:好的婚姻不会仅仅发生—它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大量的工作。

意译:幸福的婚姻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你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和做大量的工作。

或:美满的婚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必须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做大量的工作。

很显然,本句话的意译要比直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当然,一句话并不限于一种译法,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

一般来说,在英汉翻译考试中,如果直译能达意就用直译,如果直译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意译。

只要译文内容忠实,意思明白就行了。

顺译法(又名句型对应法)顾名思义,顺译法(句型对应法)就是按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适合于原文叙述层次与汉语相近的长句翻译,如只含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前置的状语从句或从句在后的长复合句等等。

As an obedient son, I had to accept my parents’ decision that I was to be a doctor ,though the prospect interested in me not at all.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我不得不接收父母的决定,去当大夫,虽然我对这样的前途毫无兴趣。

3.翻译的过程

3.翻译的过程
21

语篇理解的关键是抓住主题和理清层次。如果 整个语篇只有一个段落,那首先要找出该段落 的主题句。大多数主题句是段落的开头一句 (introductory sentence)或末尾一句 (conclusive sentence),但也有时主题句在 段落的中间。

10) She says while the demand for IT executives has dipped somewhat in the past few months, companies are still desperately seeking CIO candidates. Such demand has inflated CIO pay packages to between $1.5 and $3 million a year, on par with salaries of chief financial officers and chief operating officers. But even when they do pay such sums for these sought-after executives, some companies still don't seem to understand the logic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potential of the role. "In Asia, the title is being adopted but not all its functions," says Jason. "Many companies just pay lip-service to the importance of technology and don't let CIOs do their jobs. It's meaningless for a company to have a CIO then特殊句型或长句、复合句的语法结构和层 次关系,只有通过结构分析的方法,找出句子的语义 重心及其与次要成分的关系,才有可能对原句的含义 理解深透。例如: 3) It takes a dreamer-someone with hopelessly optimistic ideas, great persistence, and unlimited confidence-to tackle a problem that big. 解决如此重大的问题需要一个梦想家――一个拥有九 死无悔的乐观、矢志不移的坚韧和无限信心的人。 剔除两个破折号之间的插入语,原句的主体便是:It takes a dreamer to tackle a problem that big.,其中it 是形式主语,takes 是谓语动词,a dreamer是宾语, 不定式短语to tackle a problem that big是真正的主语。

翻译专员的翻译流程

翻译专员的翻译流程

翻译专员的翻译流程一、翻译需求收集翻译专员的第一步是收集翻译任务的需求。

这包括确定所需翻译的语言对、翻译主题、特定行业术语和文档格式等。

翻译专员可以通过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会议、电子邮件或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客户沟通,以确保准确了解翻译需求。

二、翻译准备工作在开始翻译任务之前,翻译专员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这包括阅读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专业术语和行业特定文化的背景知识,以确保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准确传达文本的意思。

此外,翻译专员还会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CAT)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一致性。

三、翻译过程翻译专员在进行翻译过程时,会严格按照源文本的意思和结构,将其准确传达到目标语言。

他们将参考语法规则、词汇选择、上下文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专员可能会遇到某些困难,例如多义词、行业术语或文化差异等,他们将通过重新阅读源文本、咨询相关专家或使用在线资源等方式解决翻译难题。

四、翻译校对和编辑完成翻译后,翻译专员通常会进行校对和编辑,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语义一致性和语法正确性。

这一过程是为了纠正可能存在的疏漏、错误或不符合规范的地方。

此外,专业的翻译专员还将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反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五、质量保证为了确保翻译质量,翻译专员会多次审查整个翻译文件,以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

他们还会与客户进行反馈和沟通,以确认翻译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和期望。

此外,翻译专员还可以考虑将翻译稿件交给第三方进行审核,以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

六、交付翻译成果物完成所有翻译和校对工作后,翻译专员将向客户交付最终的翻译成果物。

这可以是电子版文档、印刷品或其他形式的翻译文件。

在交付之前,翻译专员会对成果物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确保文件的格式、布局和质量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翻译专员,翻译流程涵盖了翻译需求的收集、准备工作、翻译过程、校对和编辑、质量保证以及最终的成果物交付。

通过遵循这一流程,翻译专员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翻译稿件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翻译稿件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翻译稿件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导言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从而使得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可以相互交流和理解。

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和跨国合作中。

本文将介绍翻译稿件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工作的要点。

翻译稿件的流程1. 理解稿件内容翻译的第一步是全面理解稿件的内容。

翻译人员应该仔细阅读稿件,确保他们对原文的意思有清晰的理解。

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还要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背景信息。

这有助于翻译人员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2. 分析目标读者在开始翻译之前,翻译人员需要确定目标读者。

不同的读者群体有不同的背景知识和语言水平,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将翻译风格、词汇选择和表达方式调整到最适合目标读者的水平。

3. 研究专业术语一些稿件可能包含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

翻译人员应该对这些术语进行详细研究,以确保他们正确地翻译和使用这些术语。

这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专业词典、文献和互联网资源来完成。

4. 翻译文本一旦翻译人员具备了稿件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术语,他们就可以开始翻译文本了。

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应该保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并尽量保持语言的流畅和自然。

他们还应该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5. 校对和修改当翻译人员完成翻译之后,他们需要进行校对和修改工作。

这包括检查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错误,以及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校对和修改可以由其他翻译人员或专业编辑进行,以确保最终的翻译稿质量。

6. 格式调整最后一步是将翻译稿件的格式调整到符合目标读者的要求。

这包括排版、字体、段落间距等方面的调整,以使翻译稿件看起来更专业和易读。

翻译稿件的注意事项1. 保护原文意图翻译人员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原文的意图和风格。

虽然在翻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修改,但是翻译人员应该力求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这有助于确保翻译稿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避免直译直译是指将原文中的词语和句子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

翻译的流程

翻译的流程

翻译的流程翻译的流程翻译是将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翻译也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在商业、学术还是文化领域,翻译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下面将介绍一下翻译的流程。

第一步:了解原文和目标文本翻译开始前,翻译人员首先要对原文和目标文本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

他们需要确保自己对原文的意思和语法结构有正确的理解,然后才能开始翻译。

第二步:研究和收集相关资料在开始翻译之前,翻译人员通常会进行相关资料的研究和收集。

他们会查找相关词汇、表达方式和背景知识,以确保自己的翻译准确无误。

第三步:进行翻译一旦完成了前两个步骤,翻译人员就可以开始翻译了。

他们会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和所收集的资料来进行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时刻注意语法、上下文和语言风格的准确性。

第四步:校对和修改翻译完成后,翻译人员通常会将翻译的文本进行校对和修改。

他们会仔细检查翻译文本的语法、拼写和句子结构是否正确。

如果发现了错误,他们会及时进行修改。

第五步:审校和审核在校对和修改完成之后,翻译人员可能需要将翻译的文本交给审校人员进行审校和审核。

审校人员会仔细检查翻译文本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提出修改建议。

第六步:交付最后,翻译人员将完成的翻译文本交付给客户或上级。

他们可能需要将文本转化为电子格式,或将其打印出来交付。

以上就是一般翻译的流程。

当然,具体的翻译流程也会因不同的项目而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长篇小说或技术手册等大型项目,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翻译人员的合作,以确保翻译的一致性和质量。

总的来说,翻译是一个需要仔细和耐心的过程。

翻译人员需要具备语言和文化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扎实的翻译技巧。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翻译人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做出贡献。

翻译与翻译过程

翻译与翻译过程

翻译与翻译过程翻译是一种将一种语言表达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表达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使得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然而,翻译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的单词和句子替换为另一种语言,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传达语言之间的文化和意义。

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的步骤:理解原文、分析原文、实施翻译、校对和编辑以及输出翻译产物。

首先,理解原文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需要仔细阅读和分析原文,同时理解原文中的语法、上下文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

然后,翻译人员会分析原文并决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

这些策略可能包括直译、意译、文化调整等。

接下来,翻译人员会实施翻译工作。

他们会将原文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转换为目标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义和准确性。

完成翻译之后,校对和编辑变得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会检查翻译结果是否准确和流畅,并做出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最后,翻译人员会输出翻译产物,这可以是书面翻译、口译或者其他形式。

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语言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或误解。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方式,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在保持准确性和通顺性之间权衡。

同时,文化差异也是一个挑战。

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某些信息在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时发生变化。

此外,某些单词或短语可能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汇,这就要求翻译人员采用合适的意译方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翻译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他们需要熟悉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词汇,并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此外,他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

在今天的全球化世界中,翻译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翻译不仅仅是将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它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桥梁。

翻译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交流。

因此,翻译人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他们通过他们的工作,帮助人们实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了跨国交流和合作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
在理想的情况下(不过理想的情况很少),翻译程序包括背景资料的准备和实际翻译过程。

不过,首先需要明确是个人翻译还是小组翻译。

理想情况是指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资料来源(图书和参考资料)来研读需要翻译的文本并把所有的问题记录下来。

这样,在实际操作翻译之前,这些属于理解或转换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如果同一文本已有其它译本,也应该仔细加以研究,以确定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

在有些情况下,译前对原文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实际上要花费比翻译过程本身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当译者需要大量阅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以及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就同一主题撰写的著作和文章时,情况就更是如此。

实际翻译程序可以归纳如下:
1.快速翻译,侧重文体。

有些译者认为口述的译文更新颖、更流畅。

但无论译者是口述、打字、还是手写,重要的是要使译文节奏流畅;
2.初稿应该搁置一旁约一周左右。

这样,修订译稿时就可以获得全新的感受,排除翻译初稿时留在耳边的余音,更加客观地评估译文;
3.认真检查译文内容,特别着重译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删除不必要的增补词语和补充初稿中的疏漏。

特别要注意关键概念在翻译上的一致性,理顺拗口的词句;
4.修改后的译稿要再搁置几天;
5.从文体上检查译文。

其实,这一步骤应该反复进行多次。

朗读译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因为听觉对连贯性和节奏感方面的问题比视觉要敏锐得多;
6.检查译文拼写、标点符号和格式。

有些译者错误地认为,对译文内容、文体和正字法这三方面的检查可以合并起来一次完成,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

对译文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查应该分别进行;
7.译文送交编辑或出版商审阅。

有时,在译文送审之前还须经过译文未来读者代表对译文进行检验;
8.采纳编辑或出版商提出的建议,尽管有些建议需要进一步考查和讨论。

译者不应该被不了解文本全貌的片面意见所左右,要坚持自己对文本完整性的理解,特别是译文需要署名时更是如此。

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负责任的出版社的编辑会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对这些意见应该加以认真考虑。

上述翻译程序的八个步骤,说的是一系列符合理想的情形,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时间很紧,需要尽快脱稿。

驾轻就熟的译者往往可以把几个步骤合并在一起,但首先应该拿出一个在文体上符合要求的译稿,然后才能就准确性、连贯性和正字法对译稿进行审校。

这是一条进行有效翻译的基本原则。

一篇逐词直译过来的蹩脚译文,几乎无法进行重组来达到文体上的要求,但文体上合意的译文就可以很容易地"规整起来",使之更为准确。

小组翻译一般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它所涉及的程序也十分不同,这就要看小组成员是在编译部里合作进行翻译,还是他们各自先译出初稿,然后定期开会,讨论出一个"一致审定"的译稿。

编译部往往拥有大量的词典和百科全书、完备的词库和若干名通晓同一译语并熟谙翻译内容所涉及的专门知识的人才。

另外,大多数编译部为每个翻译小组都安排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组长,遇有特殊问题,可以直接请教。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一位译者负责初稿,后由另一位或几位译者进行校订。

许多个体职业译者几乎拥有编译部的全部有利条件,他们可以接触各种专业词典和百科
全书,使用出版商或翻译中心提供的词库,请教承担翻译任务的出版商或编译部约请的翻译顾问。

然而,当翻译小组接受一部重要作品的翻译任务时,小组成员的工作程序大致如下:(1)每个成员负责翻译不同的部分;(2)阅读其他成员的译稿并提出意见;(3)小组成员定期开会,讨论不同看法,统一意见。

这些程序常常大不相同,十分复杂。

首先,很难组织一个成员之间在能力上旗鼓相当的翻译小组,人人尊重组内同行的经验和资历。

在许多情况下,能力较差的成员总是想要在讨论中占上风,以掩饰自己业务能力上的弱点。

其次,小组必须规定几条相对详细的翻译原则。

这样,意见上的分歧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则来加以讨论,而不至于成为对同行的个人批评。

第三,当小组里意见产生严重分歧时,需要推举一位成员充当局外"仲裁人"。

否则,成员之间在个性方面的冲突就会严重影响工作进展;第四,聘请几位有水平的审稿人员,专门就内容是否正确和文体是否可行等两方面的问题通审全稿,这样做也是大有好处的。

基本翻译过程
四个基本翻译过程是:(1)分析原文;(2)将原语转换成译语;(3)重新调整译文;(4)约请有代表性的读者检验译文。

分析原文就是细致处理词位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研究句法和语篇结构。

正如本书在不同章节已经指出的那样,理解和领会原文是从事无论何种翻译的基本功力。

翻译中大多数的失误都是因为没有过好这一关。

如果译者确实理解了原文的涵义,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译语,那么翻译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驾轻就熟的过程。

本书不惜笔墨地讲解语言的性质以及词法特征、句法特征和语篇特征,就是因为许多译者并没有意识到要在原文中发掘它的内涵。

翻译过程涉及从用原语思维到用译语思维的转换--这正是翻译中最关键的一步,这时原文的内容也就"一步到位"。

转换的明晰程度越高越好。

在奈达和泰伯的著作中(Nida 和Taber,1969),根据所谓"核心"结构对此做了详尽的阐述。

结构重组就是组织译文中的词汇特征、句法特征和语篇特征,从而使所针对的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会译文。

对于一位优秀的译者来说,整个过程几乎是自动进行的,实际上就象我们使用母语讲话一样。

虽然这三个基本过程可以分开来讨论,但如果认为译者是分三个步骤来进行操作的话,那就完全错了。

这三个过程是下意识地同步进行的。

水平高的译者用不着去考虑怎样把主动变为被动,把名词化的动词变为从句,或者在提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也用不着去考虑是否需要把名词变成人称代词。

译者如果还常常犯愁如何重组译文的话,那他们大概是在还没有具备运用译语的必要能力之前就开始从事翻译了。

尽管检验译文与分析、转换和重组这三个过程有所不同,但就迅速暴露译文中存在的问题而言,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过去,译文的检验大都是指定一名懂得原语和译语的人来进行原文和译文的比较,测定译文与原文的对应程度。

这个方法的缺点是,这位懂得双语的鉴定人可能已经熟悉文本和内容的类型,用不着花多大功夫就能理解译文。

对译文进行正确的评估,只能是通过检测只懂译语的读者代表的反应来实现。

最有效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四种:(1)邀请几位读者代表朗读译文;(2)仔细分析朗读者的面部表情;(3)请听过译文朗读的人向没有听过朗读的人讲述内容;(4)填空检测法。

最有效的检测方式之一是请几位水平高的人来朗读译文,译者一边看着稿子,一边标记朗读时打磕巴、误读、用错词替换、重复以及语调把握不定的地方。

如果两个或几个水平相当的人都卡在同一地方,这些地方明显就有问题。

造成朗读不畅的问题有以下几种:如高层次的词汇,句法蹩脚,缺乏过渡词,并列的词汇中辅音群发音浊重,没有表示疑问、命令、讽刺、反语和省略的标记词。

这种检测方法并不能告诉译音应该怎么去修改译文,但能够指出
译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

当不同的人朗读译文时,译者要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特别是他们的眼神,这样做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表情和眼神可以反映出他们对译文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和领会的程度。

细心而又善解人意的观察者很快就能发现:朗读者读懂了译文呢还是对它的内容不知所云;对译文的内容感兴趣呢还是觉得枯燥无味;读来饶有兴致呢还是认为译文的确太难而无法诵读。

对译文内容的检验,最好是请一个人朗读或默读译文,然后让他向其他人讲述内容。

令人吃惊的是,许多人读完了却不知所云,但如果有两个或几个人在理解上犯了相同的错误,那么译文显然就需要修改。

当然,如果原文本身有意要含混模糊,则可另当别论。

填空检测法也是测定译文可读性程度的有效方法。

这个方法是每四个词后面空一处,再请人根据上下文要求填入恰当的词。

在至少五十个空里能够填对多少词语有效地显示了转换概率的范围,从而也就测定了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的程度。

这个方法也可以变通一下,即每九个词后面空一处,再请人朗读译文,然后计算朗读者填错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

与以上这些邀请读者代表参与译文检测的方法相比较,听取有经验的翻译或编辑的内行意见或许要更好些。

他们知道语际交流的基本原则,懂得使用文字的艺术,A•莱斯利•威尔逊就是这样。

他担任《恢弘》(Dimension)杂志编辑多年,为从事近年间德国文学佳作翻译的译者提供了重要帮助。

认真读上几期就能获得关于在译语中再现原语内容与形式的精辟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