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知道精讲

高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知道精讲

高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本讲主要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反应热(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常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

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用△H表示。

(1)用于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和物质的状态有关。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①必须注明每一种物质的状态;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均写等号(可逆反应用可逆号);③方程式部分与△H用“;”分开;④放热反应△H<0,用“-;吸热反应△H>0,用“+”;⑤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必须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对应匹配;⑥注意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单位“KJ/mol”,表示的是反应物以“物质的量”为计量单位的热量变化。

3、燃烧热和中和热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

(1)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这里要特别注意燃烧物质的用量和稳定的氧化物的含义。

碳燃烧可以生成CO、CO2。

CO2是稳定的氧化物。

碳的燃烧热是1mol碳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

(2)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稀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在中学阶段,中和热是指可以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表示的中和反应。

(3)书写燃烧热、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或生成1mol 水放出的热量,不能随意改写计量数。

4、重点、难点突破(1)反应热与各物质能量的关系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化学键被破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破坏化学键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所以,△H < 0 时,为放热反应;△H > 0时,为吸热反应。

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H < 0。

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与热

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与热

热化学方程式 盖斯定律 燃烧热 中和热【考点透视】一、正确理解“三热”概念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本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用△H 表示,单位是kJ/mol ,并规定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

2、标准燃烧热与热值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使用燃烧热的概念时要理解下列要点。

① 规定是在101 kPa 压强下测出热量。

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101kPa 下测定出来的。

因为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

② 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 (这样才有可比性)。

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例如,C 8H 18的燃烧热为5518 kJ ·mol -1,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C 8H 18(l )+252O 2(g )= 8CO 2(g )+9H 2O (l );△H=-5518 kJ ·mol -1 ③ 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 CO 2、H →H 2O(l)、S →SO 2等。

C (s )+12O 2(g )=CO (g );△H=-110.5 kJ·mol -1 C (s )+O 2(g )=CO 2(g );△H=-393.5 kJ·mol -1C 的燃烧热为393.5 kJ ·mol -1,而不是110.5 kJ ·mol -1。

④ 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 表示时取负值。

例如,CH 4的燃烧热为890.3 kJ ·mol -1,而△H =-890.3 kJ ·mol -1且必须以1mol 可燃物燃烧为标准。

⑤要与热值概念进行区别。

热值:1g 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该物质的热值。

3、中和热:把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 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单位是kJ/mol 。

高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GZHX012

高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GZHX012

1.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O2(g)2CO2(g);△H=-566kJ·mol-1CH4(g)+2O2(g)CO2(g)+2H2O(1);△H=-890kJ·mol-1又知由H2与O2反应生成液态H2O 比生成气态H2O 多放出44kJ/mol的热量。

则CH4 气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H4(g)+O2(g)CO2(g)+CO(g)+4H2O(1)△H=-1214kJ·mol-1B、2CH4(g)+O2(g)CO2(g)+CO(g)+4H2O(g)△H=-1038kJ·mol-1C、3CH4(g)+5O2(g)CO2(g)+2CO(g)+6H2O(1)△H=-1538kJ·mol-1D、3CH4(g)+5O2(g)CO2(g)+2CO(g)+6H2O(g)△H=-1840kJ·mol-1答案:D解析:本题给出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注意这两个方程式所对应的焓变数值并不是燃烧热的数值,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2)注意事项: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物质:C→CO2,H→H2O,S→SO2等。

(3)表示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题干评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问题评注: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1B. 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38.6kJ·mol-1C.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D. 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1)(1)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1)(1)

(2)不用“↑”和“↓”;不用写“点燃”、“加热”等
引发条件。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热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
1mol
1mol
2mol
化学计量数 :物质的量
1H2 (g) +1Cl2 (g) = 2HCl(g)
ΔH= -184.6 kJ/mol
常温常压下,2mol的气态H2 与足量的气态Cl2充分反应,
H2 (g) + Cl2 (g) = 2HCl(g)
ΔH= -184.6 kJ/mol
(1)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数目、质量等
(2)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3)与ΔH 存在对应关系,
改变化学计量数,ΔH也要作相应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热化学方程式—温度和压强
H2 (g) + Cl2 (g) = 2HCl(g)
物质变化
ΔH= -184.6 kJ/mol
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热化学方程式—含义
H2 (g) + Cl2 (g) = 2HCl(g)
1mol
1mol

气态 H2
气态 Cl2
完全
反应
生成
ΔH= -184.6 kJ/mol
2mol
气态 HCl
释放
184.6KJ能量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热化学方程式—聚集状态
1mol
~ HCl(g) ~ ΔH
2mol
184.6KJ
化学计量数与ΔH的比固定不变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常温常压下,1g气态H2 与气态O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
120.9KJ,气态HCl,书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高一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方法

高一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方法

高一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方法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普通化学方程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反应热&Delta;H与测定的条件(温度、压强)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应热&Delta;H的测定条件。

若没有注明,就默认为是在25℃、101KPa条件下测定的。

②反应热&Delta;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Delta;H为“-”表示放热反应,&Delta;H 为“+”表示吸热反应。

&Delta;H的单位一般为kJ&middot;mol-1(kJ/mol)。

③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Delta;H不同。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体用“s”、液体用“l”、气体用“g”、溶液用“aq”等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标“&uarr;”或“&darr;”。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由于&Delta;H 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前面的化学计量系数必须与&Delta;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系数加倍,那么&Delta;H也加倍。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⑥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书写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应以生成1 mol 水为基准。

⑦反应热可分为多种,如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在101Kpa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例题1】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s)+1/2O2(g)==CO(g);△H =-393.5 kJ/molB.2H2(g)+O2(g)==2H2O(g);△H =+ 571.6 kJ/molC.CH4(g) + 2O2(g)== CO2(g) + 2H2O(g);△H =-890.3kJ/molD.1/2C6H12O6(s) + 3O2(g) === 3CO2(g) + 3H2O(1);△H =-1400 kJ/mol解析: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2023年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盖斯定律

2023年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盖斯定律

[复习目标] 1.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会利用键能计算焓变。

2.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焓变的计算。

考点一焓变(ΔH)的计算1.根据(相对)能量计算ΔHΔH=H(生成物)-H(反应物)2.根据键能计算ΔHΔH=∑E(反应物键能)-∑E(生成物键能)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利用Bosch反应:CO2(g)+2H2(g)C(s)+2H2O(g)ΔH,再电解水可实现O2的循环利用。

热力学中规定由最稳定单质生成1mol某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生成焓(符号:Δf Hθm),最稳定单质的标准生成焓规定为0。

已知上述反应中:Δf Hθm(CO2)=-394kJ·mol-1;Δf Hθm(H2)=0kJ·mol-1;Δf Hθm(C)=0kJ·mol-1;Δf Hθm(H2O)=-242kJ·mol-1,则ΔH=________ kJ·mol-1。

答案-90解析ΔH=生成物的总焓-反应物的总焓,若规定最稳定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为0,则各物质的标准生成焓可看作该物质的总焓,可得ΔH=2Δf Hθm(H2O)-Δf Hθm(CO2)=2×(-242kJ·mol-1)-(-394kJ·mol-1)=-90kJ·mol-1。

(2)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催化剂+H2(g)已知:化学键C—H C—C C==C H—H键能/412348612436(kJ·mol-1)计算上述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1。

答案+124解析设“”部分的化学键键能为a kJ·mol-1,则ΔH=(a+348+412×5)kJ·mol-1-(a+612+412×3+436)kJ·mol-1=+124kJ·mol-1。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化学基本理论突破点6反应热的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化学基本理论突破点6反应热的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突破点6反应热的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炼1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把反应热当作“产物”,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根据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Q=燃烧热×n(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3.根据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差计算焓变若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E1,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E2,则反应的ΔH=E1-E2。

4.利用物质具有的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ΔH15.利用反应的互逆性关系计算:AB,ΔH1=-ΔH2。

ΔH26.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对于存在下列关系的反应:提炼2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反应热大小的比较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六个注意”2.反应热大小的比较方法(1)利用盖斯定律比较,如比较ΔH 1与ΔH 2的大小的方法。

因ΔH 1<0,ΔH 2<0,ΔH 3<0(均为放热反应),依据盖斯定律得ΔH 1=ΔH 2+ΔH 3,即|ΔH 1|>|ΔH 2|,所以ΔH 1<ΔH 2。

(2)同一反应的生成物状态不同时,如 A(g)+B(g)===C(g) ΔH 1, A(g)+B(g)===C(l) ΔH 2, 则ΔH 1>ΔH 2。

(3)同一反应的反应物状态不同时,如 A(s)+B(g)===C(g) ΔH 1, A(g)+B(g)===C(g) ΔH 2, 则ΔH 1>ΔH 2。

(4)两个有联系的反应相比较时,如 C(s)+O 2(g)===CO 2(g) ΔH 1①, C(s)+12O 2(g)===CO(g) ΔH 2②。

比较方法:利用反应①(包括ΔH 1)乘以某计量数减去反应②(包括ΔH 2)乘以某计量数,即得出ΔH 3=ΔH 1×某计量数-ΔH 2×某计量数,根据ΔH 3大于0或小于0进行比较。

高考总复习-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的计算精品

高考总复习-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的计算精品

高考总复习 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的计算【考试目标】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洁计算。

【考点梳理】要点一、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参与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诠释:热化学方程式既体现化学反应的物质改变,同时又体现反应的能量改变,还体现了参与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

如: H 2(g)+1/2O 2(g)2O(g);ΔH 1241.8 2H 2(g)+ O 2(g)=2H 2O(g);ΔH 2483.6 H 2(g)+1/2O 2(g)2O(l);ΔH 3285.8 2H 2(g)+ O 2(g)=2H 2O(l);ΔH 4571.6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留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 不同。

不注明的指101和25℃时的数据。

(2)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状态,物质中贮存的能量不同)。

如:H 2 (g)122 (g)2O (g);Δ-241.8 / H 2 (g)122 (g)2O (1) ;Δ-285.8 /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物质的量,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 成比例改变。

如:H 2 (g)2 (g)2 (g) ;Δ-184.6 / 12H 2 (g)122 (g) (g);Δ-92.3 / (4)△H 的单位,表示每反应所吸放热量,△H 和相应的计量数要对应。

(5)比较△H 大小时要带着“﹢”、“﹣”进行比较。

(6)表示反应已完成的热量,可逆反应N 2(g) +3H 2(g)23 (g);△ 92.4,是指当12(g)和32(g)完全反应,生成2 3(g)时放出的热量92.4;2 3(g)分解生成12(g)和32(g)时汲取热量92.4,即逆反应的△9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是一个吸热过程,由此可知单质B比单质A稳定
③X(g)+Y(g) Z(g)+W(s)ΔH>0,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④已知:下表数据可以计算出 (g)+3H2(g) (g)的焓变
共价键
C—C
C=C
C—H
H
键能/(kJ·mol-1)
348
610
413
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ΔH=-11036 kJ/mol
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mol-1
D.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需要吸热,所以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ΔH>-57.4 kJ·mol-1,故D错误;
正确答案:C。
【点睛】
①关于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点:
A.当反应逆向进行,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B.2SO2(g)+O2(g) 2SO3(g)ΔH=-akJ·mol-1,意义是指2 mol SO2气体与1 mol O2完全反应时,放出akJ的热量,若将2 mol SO2与气体1 mol O2放于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要小于akJ,且当平衡移动(各物质状态不变)时,ΔH不变。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氢气的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为:H2(g)+ O2(g)=H2O(l)△H=-285.8 kJ/mol,选项B错误;
C.反应中固体生成气体,△S>0,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G=△H-T•△S<0,故ΔH<0,选项C正确;
D.已知中和热为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由于浓硫酸溶解会放出热量,所以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kJ,选项D错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0kJ/mol
B.相同质量的丙烷和正丁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也多
C.常温下,CO的燃烧热为566.0 kJ/mol
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9.已知:① △H1=+180.5kJ/mol;
② △H2=—221.0kJ/mol;
B.由C(石墨)=C(金刚石)ΔH=+1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 ===H2O(l);ΔH=-57.3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的稀溶液与含1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
D.在101kPa、25℃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 ===2H2O(l);ΔH=-571.6kJ·mol-1。
7.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苏打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B.用硫酸酸化的橙色的重铬酸钾 溶液与乙醇作用生成乙酸和草绿色三价铬,可用于检测是否酒后驾驶:
C.用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D.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的绝对值正确):
8.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已知:
(1)写出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甲烷、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惰性电极为电极可以构成燃料电池。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
(3)用(2)中的燃料电池为电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500mL滴有酚酞的NaCl溶液,装置如图所示:
③ △H3=—393.5kJ/mol
则能表示汽车尾气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H =+746.5kJ/mol
B. △H =—746.5kJ/mol
C. △H =—1493kJ/mol
D. △H =+1493kJ/mol
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够表示物体燃烧热的是()
A.C(s)+ O2(g)=CO(g); ΔH=-110.5kJ/mol
C.Ba(OH)2·8H2O(s)+2NH4Cl(s)= BaCl2(s)+2NH3(g)+10H2O(l)ΔH<0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则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HI(g) 1/2H2(g)+1/2I2(s)ΔH=-26.5 kJ·mol-1,由此可知1 mol HI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分解后可以放出26.5 kJ的热量
B.已知2H2(g)+O2(g)===2H2O(g)ΔH=-571.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ΔH=-285.8 kJ·mol-1
C.已知2C(s)+2O2(g)=2CO2(g) ΔH1, 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D.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ΔH=-57.4 kJ·mol-1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物CO(g)为1mol,产物CO2(g)呈稳定状态,A符合题意;
B.反应物燃烧不充分,B不合题意;
C.产物H2O(g)不呈稳定状态,C不合题意;
D.反应物C8H18(l)不是1mol,D不合题意;
故选A。
2.C
【解析】
【详解】
A.硫蒸汽所含能量比硫固体高,所以,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汽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选项A错误;
(1)表示甲醇完全燃烧热的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2=__________。(用E1、E2的相关式子表示);
(3)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反应:
B.H2(g)+Cl2(g)=2HCl(g); ΔH=-184.6kJ/mol
C.H2(g)+ O2(g)=H2O(g); ΔH=-241.8kJ/mol
D.C8H18(g)+ O2(g)=8CO2(g)+9H2O(l);ΔH=-5518kJ/mol
二、综合题
11.CH4是一种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的燃料,其燃烧热为890.3kJ·mol-1。它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反应Ⅰ:2NH3(l)+H2O(l)+CO2(g) (NH4)2CO3(aq)△H1
反应Ⅱ:NH3(l)+H2O(l)+CO2(g) NH4HCO3(aq)△H2
反应Ⅲ: (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H3
则ΔH3与ΔH1、ΔH2与之间的关系为ΔH3=_________;
③电解之后,要使溶液恢复原状,应该向溶液中加入物质_________(填名称)。溶液中Cl―流向____________极(填“X”或“Y”)。
12.甲醇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已知:
①2H2(g)+O2(g)=2H2O(l) ΔH1=-571.8 kJ/mol;
②CH3OH(l)+ O2(g)=CO2(g)+2H2(g) ΔH2=-192.9 kJ/mol
436
⑤根据盖斯定律可推知在相同条件下,金刚石或石墨燃烧生成1 mol CO2(g)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⑥25 ℃、101 kPa时,1 mol碳完全燃烧生成CO2(g)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④⑤D.⑥
6.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
CO:2CO(g)+O2(g)=2CO2(g),△H=-566.0 kJ/mol
丙烷:C3H8(g)+5O2(g)=3CO2(g)+4H2O(l),△H=-2221.5 kJ/mol
正丁烷:C4H10(g)+6.5O2(g)=4CO2(g)+5H2O(l),△H=-2878.0kJ/mol
异丁烷:C4H10(g)+6.5O2(g)=4CO2(g)+5H2O(l),△H=-2869.6kJ/mol
①请写出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燃料电池消耗2.8L O2(标准状况下)时,计算此时NaCl溶液的pH=__________(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气体全部从溶液中逸出)。在Y极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 kJ·mol”可知金刚石总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错误;
C.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C错误;
答案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