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中学阶段是一个关键的成长时期,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业和生活发展至关重要。
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有条理、自律,提高效率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从目标设定、时间管理、情绪调控和人际交往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目标设定在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时,设定明确的目标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想要达到的成绩或者技能。
设定目标的过程需要考虑目标的可实现性和挑战性,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
同时,要鼓励学生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制定每周或每日的计划,逐步实现长期目标。
二、时间管理良好的时间管理对于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学会制定合理的时间计划,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和活动。
可以给学生提供时间管理工具,如学习计划表或番茄钟法等,帮助他们有条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此外,要教育学生学会优先处理重要任务,避免拖延症的发生,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绪调控中学生常常面临考试压力、人际冲突等情绪问题,学会有效地调控情绪对于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教育中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学会接受挑战和面对失败。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活动,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一味地消极抱怨或逃避现实。
四、人际交往中学时期是学生形成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网络的关键时期。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包括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锻炼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从目标设定、时间管理、情绪调控和人际交往等多个层面进行培养。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管理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初中生自主管理班级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生自主管理班级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自主管理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行为进行规划和管理,并能够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和班级氛围。
学校和班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和课外实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和管理。
班级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班级会议、班级卫生检查等,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自主管理和互助合作。
二、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培养机会。
学校和班级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培养机会,让学生能够逐步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学校和班级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让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管理。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学校和班级应该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
通过家长会、家校互动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支持。
五、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支持。
学校和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培训和讲座,向学生介绍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和技巧,并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工具支持,如时间管理工具、学习方法指导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
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和班级的共同努力。
学校和班级应该通过建立良好的文化和氛围、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培养机会、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以及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支持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间和资源分配、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探讨几种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明确的目标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学习方面可以设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生活方面可以制定每周的个人目标,比如增加社交活动或者培养爱好等。
只有设置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初中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良好的时间管理良好的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
初中生需要学会划分时间,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
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等时间管理技巧,把学习、休息和娱乐活动进行有效地分配。
此外,初中生还需学会给优先级较高的任务设定优先完成,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症的发生。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初中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定期复习、积累笔记、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
同时,建议初中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规律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四、培养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生需要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遵循学习计划、坚持完成任务的习惯。
这既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毅力。
通过培养自律能力,初中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五、培养沟通与合作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对于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样重要。
初中生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包括与老师、同学和家人之间的沟通。
通过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初中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水平。
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培养中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通常是被动的接受者,但是当他们步入社会后,就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学习和管理自己的事务。
因此,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和教师应当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应当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资源,例如建立一个自习室或提供图书馆资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学习活动,如研讨会和课外讲座,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和分享经验来主动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实地考察和实验课,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听课,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做实验等等。
三、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学会自主管理需要学生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设定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详细的计划。
例如,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如何设定优先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及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四、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学业辅导中心,提供学习技巧培训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教师也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五、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奖惩机制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
学校和教师可以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行为。
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成功至关重要。
但是,许多中学生常常面临时间管理不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计划不明确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一、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为了提升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需要帮助他们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没有目标和计划,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无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应该自我反思并确定长期和短期目标,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计划可以包括每日、每周和每月的任务和活动,帮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
二、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
在中学阶段,学生面临大量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合理分配时间非常重要。
为了有效管理时间,学生可以使用时间表或日程表来规划每天的活动安排。
定期进行时间规划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避免拖延症和计划冲突。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
学生应该养成每日复习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
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不断积累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
四、培养自我激励和自律能力自我激励和自律能力是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核心。
学生应该学会自我激励,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培养自律能力,克服拖延、消极思维和享受即时满足的倾向。
通过制定目标奖励机制,帮助学生建立起自我奖励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激活内在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五、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于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学会和老师、家长和同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及时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社交环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初中生如何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初中生如何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他们面临着课业繁重、社交关系复杂以及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
本文将介绍几种方法,帮助初中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一、设定目标与计划设定目标是自我管理的第一步。
初中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和个人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短期的,如一个月的考试成绩提升5个百分点;也可以是长期的,如在三年内有所突破并进入心仪的高中。
设定目标后,制定合理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可以将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并为每个任务设定截止日期。
比如,如果他们的目标是提高数学成绩,他们可以计划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做数学练习,每周复习一次以巩固所学知识。
二、制定学习时间表制定学习时间表有助于初中生合理安排时间,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应该将每天的时间分配给不同的学习科目和活动,确保每个科目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复习。
此外,他们还可以在时间表上设置提醒,帮助自己做到按时完成任务。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自我管理至关重要。
初中生可以养成以下几种学习习惯:1. 高效学习: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远离干扰物,专心致志地学习。
使用学习工具如记笔记、总结概括等,帮助记忆和理解知识。
2. 合理规划时间:分配适度的时间给不同的科目,避免过度倾斜于某个科目而忽视其他科目。
3. 多样化学习方式: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如阅读、听讲、讨论和实践等,以适应不同科目的学习需求。
4. 定期复习:定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并及时弥补知识的漏洞。
四、管理个人事务自我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方面,还包括管理个人事务。
初中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管理个人事务:1. 整理物品:保持书桌、房间整洁,将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以便随时找到并提高效率。
2. 健康饮食:合理安排饮食,保持均衡营养,避免暴饮暴食。
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

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现代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和管理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针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营造积极学习氛围为了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学习俱乐部或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集体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家庭可以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支持和鼓励,定期与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
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能够主动地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因此,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导入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高效地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时间。
同时,家庭也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学习计划中进行调整和安排。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课程,教导学生如何高效地学习和整理知识。
而家庭则要监督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及时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自主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如进行实验或者小组研讨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学会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家庭也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和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反馈。
学校可以设置学习指导岗位,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学长学姐来指导学生学习,解答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
培养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培养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现代社会对于个体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培养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一、设立目标和计划目标和计划是行动的指南,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
学生可以设立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例如提升学习成绩、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等。
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计划、活动安排等。
通过设立目标和计划,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拖延、不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做。
同时,要保持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合理规划学习内容,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预习、复习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和自我约束,通过不断努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得到提升。
三、培养自我激励能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中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自我激励能力,才能坚持下去。
他们可以给自己设立奖励机制,例如在完成某个目标后给自己增加一些小的奖励,或者找到一些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点,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和趣味。
同时,学生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与同学共同学习、互相鼓励,从而激励自己走向成功。
四、学会自我反思和调整自我反思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时常反思自己的学习和行为方式,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
例如,在学习中发现自己时间分配不合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己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可以学习和改进。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中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加强学生自主性和责任感为了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和家庭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
例如,在学校里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组织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和责任感;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学会独立处理个人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学校工作中的能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具备相对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主动学习的习惯,并养成自己独特有效的学习风格;个性相对稳定,在人际交往中呈现亲社会性,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主要受这些因素影响:和谐的家庭教养环境、教养方式,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风气,民主的社会人文环境并配合完备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和科学先
进的素质教育理念。
从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来看,中学生应该能够实现生活上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衣食住行等方面完全可以独立。
在心理上经过断乳期,正在实现摆脱成人的束缚,走向独立自主,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对于学校和家庭来说,关键在于适时转变观念,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服务,为学生成长为独立自主有健康人格自主管理能力的个体提供保障。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适应,在实践中发展自主管理能力。
一、家庭教育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关系基础和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
作为个体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家庭不仅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还提供重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个体形成亲密友谊关系的能力部分地源于家庭。
父母的家庭教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亲子关系的发展,决定着个体的社会行为和同伴关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亲子间相互关系融洽、沟通、和谐及关注的民主型家庭中,个体的自尊、自信、自我管理的能力都要远远优于显著高于冷漠和权威型家庭的个体,父母教养行为及亲子交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的自主性的发展。
1.父母是孩子的抚养者,也是孩子的监护人,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父母要想使自己的教育能够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
因为父母的教育毕竟还只是促进孩子发展的外在因素,孩子发展的内在因素只能在他自身,在他有没有上进心,有没有向上的动力,有没有自我教育的愿望。
为使孩子能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父母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在掌握正确行为标准的同时,要身体力行,要学会自我批评,自我反省,自我激励。
2.只有尊重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尊精神,只有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干他能够干的事情,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才能够培养起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只有平等对待孩子,不压抑孩子天性,
不压制孩子的观念,才能够使自己的教育起到真正的作用。
3.做父母的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建立
亲子间相互关系融洽、沟通、和谐及关注的亲子关系,以促进个体的自尊、自信、自我管理的能力健康发展。
同时家长要想真正使孩子具备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拥有健康健全人生,必须首先克服自身对孩子“翅膀硬了”的现实的恐慌心理,做到让孩子在适合的年龄做合适的事,当自己的主人,而不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重点不是传授死的知识,不是对学生严防死打,而是要为学生服务,为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培养有个性的人、培养有自主管理能力的人提供服务。
学校教育一定要牢牢树立这种全新的理念并使之成为学校一切
制度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衡量标准。
改变传统把学校看作是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场所的观点,相应地确立学校是充满现代亲情的人际交往空间,重点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敢于独立思考的自主品质的学生。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基础,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就必定能够找到自己的道路,而比起那些仅获得了知识细节的人来说,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如果一个人有自主管理的意识,并且学会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处理人际关系进行情绪情感管理,就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多的享受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育行为以学生需求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客观存在的山体尚且会因为观察点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风貌,何况乎一个个鲜活的中学生?每个学生,无论他学习成绩在前在后,无论他调皮捣蛋还是平淡无奇,只要你愿意走近,你就会发现在他们相似的面孔和同样的校服下各自有着不同的思想、特点。
只有更充分的了解学生一一不是一点一线一面,而是点线面体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创设更有针对性、更适宜的条件。
在对中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性与个别学生的特点。
三、班级自主管理
以往,教师大多会选择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听话的”乖”孩子担任班干部,这些学生往往只是教师的牵线木偶,是教师的传声筒,而且其中一些学生与班级中的其他同学有这样或那样的隔阂,在同学中威信不高,缺乏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这样,往往使班主任常常被班级中的各种琐事所困扰,应接不暇,班干部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作用。
因此,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首先应以班干部的产生为突破口。
在班干部如何产生的问题上,要摒弃了过去指定人
选的做法,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学生自我推荐和他人推荐相结合,并由全体同学民主评议,教师考察把关等推选出班干部,从而使那些在班级中有一定威信、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成为班主任的好帮手。
当然,班干部的任职也不是终身制的,可以采用干部轮流制,并且在任期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优胜劣汰。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参与竞争,可以使学生在竞争中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竞争能力,同时养成了学生自强自立,自信向上,坚韧顽强的品格。
使每个参与管理的学生有一种危机感,使他们知难而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同时,在竞争中,更强调一种合作意识,使他们看到只有合作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使学生能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要做到真正了解学生,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尊重学生。
社会、家长、老师都要把每个学生都当作有思想、有情感,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尊重,尊重其拥有神圣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改变以往的“管理者”作风。
我们现在的中学生群体是要掌控我们未来世界的新生
力量,我们赋子他们什么,他们就会在未来的几年、十几年
或几十年后给我们回馈什么。
我们尊重个性、促进其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他们就可能成长为有充分的自信心、自尊自爱有担当、善于合作与分享的未来栋梁;我们若施之以专制、忽略,我们培育出的是具有攻击性、自私,缺乏学习能力、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没有创新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