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与莱布尼兹和他们的微积分评述

合集下载

叙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叙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叙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也称做卢卡斯–莱布尼兹公式,是微积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公式,用于求解函数的导数值。

这个公式首次由伊萨克·牛顿和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在十七世纪发现,是微积分学最为基本的定理之一。

该公式的表达方式比较简单,但其背后深层次的涵义却十分深奥。

在数学领域,微积分是一种涵盖导数和积分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研究函数的本质特征。

微积分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导数和积分。

其中导数描述了函数在一点处的斜率,而积分则描述了该函数下的面积。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实质上是导数和积分的等价关系。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表达方式如下:∫abf(x) dx = F(b) - F(a)其中,a、b为积分区间,f(x)为要求积分的函数,F(x)为f(x)的不定积分,即F'(x) = f(x)。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函数的导数f(x),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其进行积分求得该函数在一个区间上的值。

换言之,该公式建立了函数导数和积分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微积分学中的反演原理奠定了基础。

通过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很多微积分学中的重要结论,比如牛顿-莱布尼兹定理。

牛顿-莱布尼兹定理是指,如果f(x)是一个连续可微函数,那么该函数在一个区间上的积分可以看成是该函数在该区间的上界和下界的函数之差:∫abf(x) dx = F(b) - F(a) = [F(x)]ab其中,F(x)为f(x)的原函数,[F(x)]ab表示在a到b区间上的积分。

在这个定理中,我们可以发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本质就在于揭示了导数的积分反演原理,或者说积分的导数原理。

总而言之,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是微积分学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因其揭示了函数导数和积分的等价关系,是微积分学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微积分问题,并推导出一些重要的微积分学结论。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与积分运算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与积分运算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与积分运算知识点: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与积分运算一、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是微积分基本定理的表述,它建立了微分学与积分学之间的联系。

公式如下:如果函数f(x)在区间[a, b]上连续,并且在区间(a, b)内可导,那么函数f(x)在区间[a, b]上的定积分可以表示为:∫(from a to b) f(x)dx = F(b) - F(a)其中,F(x)是f(x)的一个原函数,即F’(x) = f(x)。

二、积分运算的基本性质1.线性性质:设f(x)和g(x)是两个可积函数,α和β是两个常数,则有:∫(from a to b) (αf(x) + βg(x))dx = α∫(from a to b) f(x)dx + β∫(from a to b) g(x)dx2.保号性:如果f(x)在区间[a, b]上非负(非正),则∫(from a to b)f(x)dx非负(非正)。

3.可加性:如果f(x)和g(x)在区间[a, b]上可积,且它们的区间分界点相同,那么:∫(from a to b) f(x)dx + ∫(from a to b) g(x)dx = ∫(from a to b) (f(x) + g(x))dx4.换元积分法:设 Integration variable change : x = g(t),dx = g’(t)dt,则有:∫(from a to b) f(x)dx = ∫(from g(a) to g(b)) f(g(t))g’(t)dt三、积分运算的基本公式1.幂函数的积分公式:∫(from a to b) x^n dx = (1/n+1)x^(n+1) + C,其中C为积分常数。

2.指数函数的积分公式:∫(fro m a to b) e^x dx = e^x + C。

3.对数函数的积分公式:∫(from a to b) ln|x| dx = ln|x| + C。

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

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

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牛顿和莱布尼茨是微积分的两位伟大先驱。

他们在17世纪独立地发现了微积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为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分析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贡献,并对他们的差异进行比较。

首先,我们先来讨论牛顿对微积分的贡献。

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也是17世纪科学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独立地发现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并用他自己的方法进行了解释和应用。

牛顿的微积分主要以几何方式进行,他将微分和积分理解为曲线的斜率和曲线下的面积。

他用象限的无限小三角形和矩形来代表曲线,从而推导出了微分和积分的公式。

牛顿在微积分的发展中引入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如牛顿法则、牛顿环、牛顿插值法等。

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该公式将微分和积分联系在一起,成为微积分的基石之一。

牛顿的微积分理论在物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描述和解释运动、力学和重力等方面。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贡献。

莱布尼茨是德国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也是17世纪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与牛顿相比,莱布尼茨更加注重符号化和代数化的方法,他发明了微积分中的符号和记号,如微分形式dx和dy、积分形式∫。

莱布尼茨的符号系统使微积分的记法更加简洁和统一,方便了计算和应用。

莱布尼茨的积分法则和微分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使得微积分的运算更加灵活和简化。

莱布尼茨还发展了微分方程的理论,并将微分方程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为这些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牛顿和莱布尼茨在微积分的发展中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他们发现微积分的时间不同,牛顿是在17世纪60年代对微积分展开研究的,而莱布尼茨是在17世纪80年代才开始对微积分进行系统研究。

其次,他们的方法和概念上也存在差异,牛顿主要侧重于几何法,而莱布尼茨注重符号和代数化的方法。

最后,他们的贡献受到了争议,微积分的发现权问题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争论点。

浅谈牛顿、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贡献[权威资料]

浅谈牛顿、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贡献[权威资料]

浅谈牛顿、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贡献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如今微积分的应用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生产生活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微积分也正是在解决一些科学问题的需要下而产生的,其创立与发展离不开两位时代巨匠牛顿和莱布尼茨的贡献。

莱布尼茨与牛顿在创立微积分过程中殊途同归,最终完成了创建微积分的盛业。

本文便详细论述了微积分的产生、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创立微积分时的异同。

关键词:牛顿莱布尼兹微积分一、微积分的产生微积分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总称。

微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理论、导数、微分等,积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积分、不定积分等。

如今,微积分已成为基本的数学工具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主要有四种类型的问题:第一类,变速运动求即时速度的问题;第二类,求曲线的切线的问题;第三类,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第四类,求曲线长、曲边梯形面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心、压强等问题。

解决这些科学问题的需要是促使微积分产生的因素。

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法国的费马、笛卡尔、罗伯瓦、笛沙格;英国的巴罗、瓦里士;德国的开普勒;意大利的卡瓦列利等人都提出许多有建树的理论,为微积分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17世纪下半叶,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在自己的国度里独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积分的创立工作。

他们的最大功绩是把两个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切线问题(微分学的中心问题),一个是求积问题(积分学的中心问题)。

时代的需要与个人的才识,使他们完成了微积分创立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微积分学的创立,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对过去很多束手无策的数学问题运用微积分就会迎刃而解。

同时微积分也极大的推动了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经济学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各个分支中的发展,并在这些学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贡献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首先是出于几何问题的思考。

牛顿与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之解析的论文

牛顿与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之解析的论文

牛顿与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之解析的‎论文牛顿与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之‎解析的论文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牛顿‎和莱布尼兹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对其创‎立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的基本数学工具—‎——微积分的影响‎。

关键词:牛‎顿;莱布尼兹;微‎积分;哲学思想‎今天,微积分已‎成为基本的数学工‎具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恩格斯说过‎:“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有象十七‎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明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如果在某个‎地方我们看到人类‎精神的纯粹的和唯‎一的功绩,那就正‎是在这里。

”[1‎](p.244)‎本文试从牛顿、莱‎布尼兹创立“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的微积分的‎时代背景及哲学思‎想对其展开剖析。

‎一‎、牛顿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哲学思想‎“牛顿(isa‎a cnewton‎,1642-17‎27)1642年‎生于英格兰。

,‎1661年,入英‎国剑桥大学,16‎65年,伦敦流行‎鼠疫,牛顿回到乡‎间,终日思考各种‎问题,运用他的智‎慧和数年来获得的‎知识,发明了流数‎术(微积分)、万‎有引力和光的分析‎。

”‎[2](p.15‎5) 1665年‎5月20日,牛顿‎的手稿中开始有“‎流数术”的记载。

‎《流数的介绍》和‎《用运动解决问题‎》等论文中介绍了‎流数(微分)和积‎分,以及解流数方‎程的方法与积分表‎。

wWW..16‎69年,牛顿在他‎的朋友中散发了题‎为《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学》的‎小册子,在这里,‎牛顿不仅给出了求‎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瞬时变化‎率的普遍方法,而‎且证明了面积可以‎由求变化率的逆过‎程得到。

因为面积‎也是用无穷小面积‎的和来表示从而获‎得的。

所以牛顿证‎明了这样的和能由‎求变化率的逆过程‎得到(更精确地说‎,和的极限能够由‎反微分得到),这‎个事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微积分基‎本定理。

这里“,‎牛顿使用的是无穷‎小方法,把变量的‎无限小增量叫做“‎瞬”,瞬是无穷小‎量,是不可分量,‎或是微元,牛顿通‎过舍弃“瞬”求得‎变化率。

莱布尼兹和牛顿微积分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莱布尼兹和牛顿微积分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莱布尼兹和牛顿微积分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这是一个伟大的故事,有关勒莱布尼兹和牛顿的微积分故事,我们可以从它学到很多。

勒莱布尼兹历史上最伟大的计算机,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一生研究许多领域的数学,例如微积分。

他把数学研究从一种抽象的活动变成了一种实际的应用,开创了自己的理论,证明了许多原先不可能的数学推论,使数学变得更加实用。

另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牛顿也深受勒莱布尼兹的影响,他建立了几何推理,着眼于应用数学来描述世界的规律,从而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

从这个伟大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探索,不断发现自己的见解、设想和声明,并以此来实现自身的理想。

另外,要以目标为导向,坚持追求卓越,坚持自己的想法,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勇于不断挑战与拓展自己的极限,能够在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总而言之,从勒莱布尼兹和牛顿微积分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坚持创新,勇于挑战,坚持追求卓越”的重要启示。

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时间 17世纪 1643 1646 1661 1665 1665 1665 1666 1666 1667 1668 1670 1670 1672 1672 1672 1673 1675 1680 1684 1686 1686 1687 1687 1691 1693 1694 1694 1699 1703 1704 1708 1712 1714 1714 1716 1727
家胡克在内的同行的猛烈批评;
了微分符号dx、dy;
,并指控莱布尼茨剽窃;

简述 人们已经探索过微积分的许多方法,微积分的发明已经呼之欲出了; 牛顿出生 莱布尼茨出生 牛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英国爆发瘟疫; 牛顿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牛顿写成未发表的《如何求曲线的切线》、《由物体的轨迹求其速度》; 牛顿写成未发表的一篇长达48页的关于微积分的论文; 莱布尼茨《论组合的艺术》; 牛顿回到剑桥,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 牛顿制作的第一架反射望远镜产生的物像可以被放大40倍; 牛顿写成《关于流数法和无穷级数》的论文; 莱布尼茨被任命为高等上诉法庭法官; 莱布尼茨来到巴黎,结识了数学家惠更斯; 牛顿发表《光和颜色的新理论》与当时光学领域的前沿理论刚好相反,受到包括其前辈科学家胡克在内的同行的猛 牛顿成为皇家学会会员; 莱布尼茨成为皇家学会会员; 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 牛顿开始写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莱布尼茨发布自己第一篇也是史上第一篇微积分论文:《求极大值极小值的新方法》,采用了微分符号dx、dy; 莱布尼茨发表《深奥的几何与不可分量和无穷大的分析》,使用了积分符号∫; 莱布尼茨发表《论形而上学》; 莱布尼茨开始为德国一宫廷家庭编写家族史,成为其日后的一个沉重负担;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描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 牛顿被任命为一造币厂厂长; 沃利斯出版数学著作,介绍并比较了牛顿的流数法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莱布尼茨发明了能够计算12位数乘法的计算器; 莱布尼茨发表哲学著作《新系统及说明》 瑞士人法蒂奥发表《最短下降直线的二重几何调查》,坚持认为牛顿是第一发明微积分的人,并指控莱布尼茨剽窃 牛顿当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发表《光学》,牛顿的第一篇纯数学论文《曲线求积法》收录其中,该论文写于1691年; 苏格兰人基尔成为继法蒂奥之后牛顿第二个“替身”,开始攻击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向皇家学会提出申诉,最后被仲裁败诉; 莱布尼茨著写哲学著作《单子论》; 莱布尼茨起草了《微积分的历史和起源》 莱布尼茨去世; 牛顿辞世; 笛卡尔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卡瓦列里的《几何学》对牛顿、莱布尼茨都有影响; 真相到底如何呢?牛顿确实比莱布尼茨早十年发明微积分,但这并不足以说明牛顿是微积分的创立者 。莱布尼茨同样有权争取微积分的创立权。莱布尼茨独立地发展了微积分。更重要的是,他首先发表 了有关微积分的著作;他对微积分的研究比牛顿更深入;他创立了远远优于牛顿的微积分的符号,这 些符号没用至今。他花费数年时间将微积分发展成一个方便所有人使用的完整的数学架构。因此,我

牛顿和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异同

牛顿和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异同
牛顿和莱布尼茨被公认为微积分的共同创始人,他们分别独立地发展了微积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尽管两位学者在这个领域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但他们的方法和记法存在一些异同之处。

首先,牛顿的微积分方法被称为'流数法'(fluxions),他将物体的
运动描述为变化的量,并引入了“导数”的概念。

牛顿的方法强调对变化率的研究,他使用了微分符号(dy/dx)来表示变化率。

而莱布
尼茨则使用了“微分”的概念,并用dx和dy表示微小的变化量。

他的方法更加注重对微小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其次,牛顿和莱布尼茨对于积分的处理方法也存在差异。

牛顿使用了“不定积分”的概念,他将积分看作是导数的逆运算。

他使用了积分符号(∫)来表示积分操作。

莱布尼茨则引入了“定积分”的概念,他将积分看作是一个区间上的求和过程。

莱布尼茨使用了积分符号(∫)和上下限来表示积分操作。

此外,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些差异。

牛顿的方法更加适用于物理学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描述物体运动和力学问题时。

而莱布尼茨的方法更加适用于几何学和工程学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解决曲线和曲面的问题时。

总的来说,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贡献是互补的。

牛顿注重于变化率和动力学,而莱布尼茨注重于微小量和几何学。

两位学者的方法和记法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在微积分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成就不仅对数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谈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谈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一茉,,私分牛蔓承德民族师专1995年第2期f冯谈牛顿一莱布尼兹公式(=)J7滕文凯/7f微积分第二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把微分与积分从概念与计算上同时联系起来,是使微积分理论形成一个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谈一谈对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认识.1把求定积分的问题化为求f(x)的原函数问题定理(微积分基本公式):设f(x)在[a,b]上连续,F(x)是f(x)的任何一个原函数,则有徽积分基本公式:rb上f(x)dx=F(b)-F(a)r微积分基本公式又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要计算定积分土f(x)dx,只需先求f(x)的任何一个原函魏F(x),然后用F(x)的积分上限的值F(b)减去F(x)在积分下限的值F(a)而初等函数在定义区间上都是连续的,所以只要初等函数的原函数能够表为有限形式,要计算它的定积分,就可以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这样,就把很广泛的一类函数的定积分计算问题,化成了求被积函数的原函数的增量问题2建立了微分中值定理和积分中值定理之间的关系利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易得微分中值定理和积分中值定理的关系.2.1由积分中值定理推导微分中值定理因为f(x)是[a’b]上的连续函数,F(x)是f(x)的原函数,即F(x)=f(x),由牛——莱公式及积分中值定理,jl∈(a.b),使fF(b)一F(a)=_lf(x)dx~(b—a)?f(1)=(b--a)?F(1)即推出了条件强一些的微分中值定理(Ff不仅存在而且连续).2.2由微分中值定理推导积分中值定理在[a,b3,F,且存在原函数.作为公式的应用当然是条件越弱越好.实际上,只要f(x)在[a.b]上可积,且存在F(x),F(x)在[a,b]上连续,在(a.b)可微,Fr(x)=f(x)则可以证明牛——莱公式成立.显然条件可积比连续要弱,这样可使牛——莱公式的使用范围扩大.一个函数可积与它存在原函数并不一致根据微积分第一基本定理(即连续函数的原函数的存在性定理),只有对连续函数,可积与存在原函数才是一致的..因为可积和原函数存在不是一致的概念,所在利用牛——莱公式计箩定积分时一定要注意判定被积函数f如)是否同时满足此两条件.如果两条件都不满足或仅满足条件之一就草率行事,滥用公式,只能得出错误结果.f,-倒1检验JtX_-dx应用牛——莱公式的正确性.(错解法)l~-{2dx一一÷l_Il一一2其错在于:f(x)一÷在[-1,1]无界,以x=0为无穷同断点,故不可积.另外一÷在x=0无意义,也不是在[_l,1]的一个原函数?牛一莱公式中的两个条件f(x)=都不满足,从而不能用公式求解.由直观判断也可知f(x)=击≥o,故若积分存在必非负.现积分为负,必为错r1解.利用瑕积分收敛性判别法知,作为l广义积分Jt击dx是发散的. …,f2xsi”j1一导c1当x≠0倒2巳知f(x):}”一i当≠【0当x一0以F(x)一{当≠.10当x一0f为一个原函数,判断能否用牛一莱公式求J.f(x)dx(错解法):』1f(x)dx=F(1)一F(一1)=sinI—sinI~0此题中,f(x)虽然存在原函数F(x),但f(x)在[-1,1]无界,不可积,不满足牛——莱公式的第一个条件.因为f(x)的积分不存在,如果还利用公式求解显然是错误的.倒t中f(x)=圭在[-1,1]既不可积又不存在原函数;例2中的f(x)在[一l,t3不可积,此两题的被积函数均不同时满足牛一一莱公式的两条件,此时若滥用牛——莱公式求定积分,必定得出错误结果,这在解题当中是应该时刻引起注意的.4以牛顿——菜布尼兹公式为基础,建立各种积分之间的关系4.1积分定义的统一形式定积分,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它们可以归结为一种统一的形式一几何形体Q上的黎曼积分:设Q为一可度量的几何形体,在0上定义了一个函数f(M).9——M60.将此几何形体0分为若干可以度量的小块△0一,△Q2’..?,△,且把它们的度量大小仍记为△q(k=I,2,…,n),令d=yxf△q的直径},在每一块△中任取一点,作黎曼和数_f(I~)Ac4,如果不论对于.的怎样分法及点M在△上如何取法,当d一0时这个和数恒有极限I,则称函数f(M)在O上黎曼可积,称此极限值I为函数f(M)在几何形体O上的黎曼积分,f记为:I=Jf(M)dQ亦即}I=lim25f(Mt)△儡’此极限与O的分法及点M的取法无关.2利用含参量积分的中介,化二重积分为二次积分各种积分的定义形式可统一,在计算上也无本质差异.我们先看二重积分.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为xy平面区域D一{(x,y)la≤x-<<b,c(x)≤y≤d(x)}为底,以曲面z=f(x,y)为顶的曲顶桂体体积ffV—JJf(x,y)曲其中c(x),d(x)为[a.b)上的连续函数,f(x,y)为D上的非负连续函数.将横坐标为x的截面投射到yz平面得到曲边梯形RI={(y,zlc(x)≤y≤d(x),O≤z≤f(x,y)),此曲边梯形面积为:’fA(x)=Jf(x,y)dy这就是曲顶柱体的截面面积函数,x为参变量,Y为积分变量,利用牛顿一莱布尼兹公式计算此定积分可得A(x)以此截面面积函数为被积函数,利用牛顿一莱布尼兹公式求定积分即可得曲顶柱体体积d”)v:v—A(x)dx:.【dxJf(x,y)dy即,,:『I:fdx『f(x.y)从以上讨论可知道,二重积分的计算就是利用含参量积分的中介,化二重积分为两次定积分,两次利用牛顿一莱布尼兹公式得出最后结果,所以计算二重积分的基础也为牛顿一莱布尼兹公式.4.3化三重积分为逐次积分定理:若f(x,Y,z)在v={(x,Y,z)la≤x≤b,c(x)≤y≤d(x),e(x,y)≤z≤g(x,y))上连续,e(x,y),g(x,y)在D一{(x,y)la≤x≤b,c(x)≤y≤d(x))上连续,c(x),d(x)在Ca,b]上连续,R={(y.z)lc(x)≤y≤d(x),e(x.Y)≤z≤g(x,y)),则20驭州z=』fdx』a』咄踟z肛枷zf f.”州z三重积分的物理意义为定义的空间立体V上密度函数为f(x,y,z)的非均匀密度物体的质量.上述三种求质量的方法可分别简述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由点到线,由线到柱(d妇yI(x,y,z)dz),由柱到体”及”由点到面(JJc(,y,z)dydz),由面到片dxJJf(x,ytz)dydz),由片到体”.不论是将三.4.3曲面积分化为二重积分曲面积分是沿曲面进行的,被积函数都是三元函数,但只有两个变元是相互独立的,故曲rr面积分是二重积分问题.仍用二重积分号.上I”来表示.两类曲面积分的计算都是通过投影而归结为二重积分的计算,计算时,必须按曲面方程化为两个变量的显式,如将曲面积分化为xy面上的二重积分,就要将曲面方程化成关于变量x,Y的显式z=z(x,y),代入披积表达式中:ffff——JJf(x,y,z)do=JJfCx,y,z(x,y)3】+z?+z~dxdyff在JJp(x,y,z)dydz+Q(x,y,z)dzdx+R(x,y,z)dxdy中ffff.JJR(x.Y-z)dxdy~±JJR:x.y,z(x.y)]dxdy当∞s,0时,取”+号?当.osY<0时.取.一号.Y为曲面S的正侧外法线与z轴正向的夹角.rr同理可有;J(x,y,z)dxdy:士J[x(y,z),y,z]dydzrr’rrJ-IQ(x,Y,z]dzdx:士JJQ[x,y(z,x),z]dzdx.,口h4-4?4两类曲面积分之间的关系在第二型曲面积分.rrr.’』Jydz+Qdzdx+Rdxdy一』J(P.osa+Qoo审+Rco~y)d口中,是把P,Q,R 看成被积函数的,若把Pco+Qc0sB+R.osY看成被积函数t它就是第一型曲面积分.上式恰好表明了两曲面积分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在许多场合之下,把第二型曲面积分的计算转化为第一型曲面积分的计算是十分方便的.例3计算曲面积分:dydz+yd:d】(+:d其中S为平面x+y+z=I被三坐标面所截一f(a)把f(x)的导数在区间[a,b]上的定积分变为f(x)沿边界(端点)的值的差:格林公式(一)dxdy一}Pdx+Qdy把P(x?y),Q(x?y)的偏导数在区域D上的二重积分变成P(x,y),Q(x,y)措区域D的边界闭曲线C上的曲线积分;奥高公式皿舞+等+-)dxdydz~+删z¨R把P.Q,R的偏导数在有界闭体V上的三重积分变为P(x,y,z),Q(x,y.z),R(x.Y,z)沿闭体V的边界闭曲面S上的曲面积分;靳托克斯公式{J(嚣.署)aaz+(一蓑)azdx+筹)axa’=Y oP【x,y,z)dx+Q(x,y,z)dy+R【x,Y.z)dz把P,Q,R的偏导数在空间曲面S上的曲面积分变为P(x,Y,z),Q(x,Y,z),R(x,Y,z)沿曲面S的边界闭曲线C上的曲线积分.以上几式说明格林公式,奥高公式以及斯托克斯公式都是牛一莱公式的推广,它们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从根本上说,它们都不过是在不同形式下应用微积分基本定理的结果,而且不论是哪个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其关键步骤都是用了牛一莱公式.运用一些近代的代数和几何概念,比如向量的外积,微分形式等.可以把上述公式统一起来,把它们看成更一般的斯托克斯公式的特倒一即:k+1阶外微分形式dw在k维区域所目的k+1维区域上的积分等于k阶外微分形式W在k维区域上的积分.格林公式的作用是将第二型曲线积分的计算转化为二重积分,相反可用曲线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而奥高公式将三重积分和第二型曲面积分联系起来,化第二型曲面积分为三重积分,对简化第二型曲面积分的计算起着重要作用.相反地.借助奥高公式还可用曲面积分求空间立体的体积.斯托克公式联系空间曲面积分和沿曲面的边界曲线的曲线积分之间的关系,化空间第二型曲线积分为空间第二型曲面积分,它可以简化某些空间曲线积分的计算问题.综上所述,我们可得各种积分之间的关系图如下:PP牛一莱公式.LfI(x)dxffiJ.dt(x)一f【x)1.~ffif(b)一f(a)肯定了积分与微分是同一个量(原函数的增量f(b)一f(a))的整体形式与局部形式,积分是徽分的积累,微分是积分的分解,积分与微分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是积分与微分的最基本关系.我们已经看到二重积分,三重积分都是建立在牛一莱公式这个共同基础之上的,而曲线积分,亡阔J曲面积分都要化为定积分和重积分,因而这个定理在多元函数积分理论中也有意义.虽然从牛一莱公式的表面看,这个定理反映的是一元函数积分与微分之间的基本关系,但是整个微积分除了微分和积分还有什么呢?面由线组成,体由面组成与线由点组成一佯,都是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因此,二重积分和定积分,三重积分和二重积分也可以说是积分和微分的关系.这种观点也可以推广到高维空间.所以,无论是微分和积分的关系.还是低维的积分和高准的积分之间的关系,都包含在这个定理之中.总而言之,它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整个徽积分的基本定理,是微积分理论,特别是积分学理论的基础.。

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导数的贡献

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导数的贡献再说说莱布尼茨,这位老兄也不甘示弱。

其实莱布尼茨和牛顿的思维方式大相径庭,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牛仔。

他的方式更像是在写诗,轻轻松松就能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易懂。

他发明了“d”和“∫”这些符号,哎呀,这可真是数学界的“神器”!他就像是在给数学装饰花边,让它看起来更加优雅。

很多人一开始对这些符号感到陌生,像是第一次吃榴莲一样,既好奇又忐忑。

但是,慢慢地,大家都发现,这些符号其实为数学的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简直就像给车装上了导航,走哪儿都顺风顺水。

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的“恩怨情仇”就不得不提了。

两人都认为自己是导数的“发明者”,你说,这可真是像一场无休止的拉锯战!一开始,两人都在各自的国家做着研究,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进展。

后来,牛顿的追随者和莱布尼茨的支持者开始争论,像小孩子在抢玩具一样,吵得不可开交。

甚至在一些数学杂志上,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名字被拿来对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要说这场争论,不光是数学上的争执,更像是两位大咖在台上“过招”,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不过,回过头来看看,牛顿和莱布尼茨的贡献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他们的想法各有千秋,虽然各自的出发点不同,但最终都让导数的概念发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咱们学习微积分的时候,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和奉献。

就像煮汤,缺了盐就没味,缺了牛顿和莱布尼茨的贡献,数学世界就显得单调乏味。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导数,这个世界会变得怎样。

人们无法计算物体的运动,汽车的速度、飞机的飞行轨迹,全都得打个大折扣。

想想看,牛顿和莱布尼茨就像是开启了一扇大门,让我们走进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真是令人感激不已。

现在的我们,拿着手机可以随时计算复杂的方程式,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两位前辈的努力。

你说,这是不是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每当我们学到新知识的时候,心里都得默默感谢他们。

所以啊,牛顿和莱布尼茨虽然在当时争得不可开交,但现在看来,他们的贡献早已超越了个人恩怨。

今天的微积分,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都能在这门学科中找到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实 现 阶段 。但 是 他 已经用 通行 的术语 陈述 了逻 辑 的加法 、 法和 否定 的主要 性 质 , 乘 已经考 虑 到 空集 和 集 的包 含 关 系 , 且 指 出 在集 的包 含 关 系 和命 题 并 的蕴含关 系 之 间的类似 性 。 莱 布尼兹 是在 17 6 3年 到 1 7 6 6年之 间某 时发 明
他 的微积 分 的 。17 65年 1 O月 2 t他 第 一 次 用 长 9 E, 写字 母 S 这个现 代 的积分 符号 表示 卡 瓦 列 利 的“ , 不 可分 元 ”之 和 , 周 之后 , 像 我们 今 天这 样 写微 分 几 他
和微商 , 了像 fd和 f y 并有 yx y 这样的积分。 d 直到18 64
示, 或者有时也用 夕 表示。 牛顿还引进另一个概念 , 他
生成 的坐标 和 Y与它们 的流数 和 关系的方程。 牛 顿考 虑两 种类 型 问题 , 在第 一类 型 的问题 中 , 给 出联 系一 些 流 的关 系 式 , 我 们 找 出这 些 流 和 它 要 们的流数 的关 系式 。这就是我们上面讲 的, 自然 这 等价于微分 。在第二种类型的问题 中, 出联 系的 给 些 流 和它 们 的流 数 的关 系式 , 我 们 找 出仅 仅 联 要 系流 的 关 系 式 。这 是 逆 问题 , 价 于 解 微 分 方 程 。 等 后 来 牛 顿 用 他 的初 步 极 限 概念 作 出根 据 , 明 略 去 证 包 含 O的二 次 或二次 以上 的项 是 正 确 的 。他定 义极 大值和极小值 , 曲线 的切线 , 曲线的曲率 , 拐点 , 曲线 的 凹凸 性 , 且 他 把 他 的理 论 应 用 于许 多求 积 问题 并 和 曲线 的求长。在一些微分方程 的积分 中, 他显示 了超 人 的能 力 , 这 部 著 作 中有 对代 数 方 程 和 超 越 在 方程 都 适用 的实根 近似 值求 法 ( 牛顿 法 ) 。 牛顿 的贡 献 如 此 伟 大 , 猎 广 泛 , 了数 学 、 涉 除 物 理, 还包 括 化学 、 丹 、 学 的研究 。所 以 , 炼 神 连莱 布尼 兹也 说 :在从 世 界 开始 到牛顿 生 活 的 年代 的全部 数 “ 学中, 牛顿 的工 作 超 过 一 半 。 拉 格 朗 日也 说 他 是 历 ” 史 上最 有才 能 的 人 , 是 最 幸 运 的人— — 因为 宇 宙 也 体 系 只能被 发现 一 次 。他 的成就 被 英 国诗人 波 普 用 诗表 达 : 自然 和 自然 的规 律沉 浸 在 一 片 黑 暗之 中 , 上 帝说 : 出牛顿 , 生 一切 都 变得 明 朗。
J J
年, 才发表 了他 的关 于微 积分 的第 一 篇论 文 。 在这 篇 论 文 中 , 引 进 作 为 任 意 有 限 区 间 , 且 用 比例 他 并
d y:d =Y:次切 距定 义 d, x , 。
在我们 的初 等微 积分课 中 的微分 的许 多基 本 原 则 , 莱布 尼 兹 推 出 的 。求 两 个 函 数 乘 积 的 n阶倒 是 数 的法则 , 在 还 被 称 作 莱 布 尼 兹 法则 。他 对 数 学 现 形 式 有 超 人 的 直觉 , 并且 对 于很 好 地设 计 符 号 的 潜 在 可 能性很 敏感 。他 的微 积分 符 号 已被 证 明是 很 好
[ 中图分类号 ]o 1/ 1 [ 13 1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1 0 8- 64一( 02 0 2 1 )4~05 0 06— 2
数学 研 究的 许多新 的 、 广泛 的领域 是 在 1 纪 积分 的另一 种 表述 ) 7世 。
开 辟 的 , 得 这 个 时期 成 为 数 学发 展 中最 富有 成 果 使 从 16 65年夏 末 到 16 67年 夏末 , 于 鼠疫 流行 , 由 的时期 。无疑 , 中最值得注意的成就就是接近该 剑 桥大学 停 了课 。牛 顿 住 在 伍 尔 斯托 普 的 家 中 , 其 研 世 纪末 牛顿 和莱 布 尼兹作 出的微 积分 的发 明 。有 了 究 其数 学 ( 曲线 上任意 点作其 切 线 , 过 和计 算 其 曲率 这 个 发 明 , 造 性 的 数学 相 当普遍 地 发 展 到 一个 高 半 径 ) 并有兴 趣 于 各种 物 理 问题 , 他 的第 一 个 光 创 , 作 级 的水 平 , 初 等 数 学 的 历史 基 本 结 束 。几 乎 可 以 使 学实验 , 并将其万有 引力理论的基本原理 系统化。 这样 说 , 天如 果一 个人 没有 这方 面 的 知识 , 不 能 今 就 但也有研究表明, 这种说法是虚构的 , 牛顿本人为 但 说他 很好 地 受过教 育 。 了保证其在微积分发现 中的首要地位 , 也散布这种 学过 高 数 的都 知 道 微 积 分 基 本 定 理 , 就 是 牛 也 说法 , 即在 16 66年 剑 桥 大 学 短 期 复 课 之 前 , 已做 他 顿 一莱 布尼 兹公 式 : 函数 ) [ ,] 若 在 o b 上连续 , 且 出了这些 发现 。 存 在 原 函 数 F( , F )在 [ ,]上 可 积 , ) 则 ( 口b 且 当牛 顿开 始他 l 的大 学教 授 生 活后 , 的第 8年 他 I 广 ) x=F 6 F 。 占 d ( ) ( )这 即为 牛顿 一莱 布尼 茨公 个 研 究 是 关 于 光 色 的 , 来 以一 篇 论文 的形 式 由 后
他有 时 间探 讨 他 喜爱 的研 究 , 果 他 写下 结 另一 方 面 , 量 Y通过在 符 号 Y 围画一小 正方 形 表 威工作 时 , 流 周 的各种课题 的论文堆成 了山 。只可惜 他生命 的最后 7
年, 是在 别人带 给他 和牛顿 的关 于他是 否独立 于牛顿 称 之 为 流 的矩 , 它指 的是 流 ( 如 )在无 穷 小 的 时 例 发 明 了微积 分的争论 中难 受地度过 的。 问间 隔 O中增加 的无 穷小 量 。 于是 , 流 的矩 由乘 积 莱 布尼 兹对 其 《 能 算 法》的研 究 , 出数 理 逻 万 导 X O给 出。 顿 指 出 : 任 何 问题 中 , 以 略去 所 有 包 牛 在 可 辑 的理 论 和具 有 形 式 规则 的符 号 法 , 以避 免 思考 用 含 O的二 次或 二 次 以上幂 的项 ; 这样 , 们得 到 曲线 我 的必要 性 。这个设 想 , 了近现 代 , 达 到 了令 人 注 到 才

沃利斯的《 无穷的算术》 。他从读数学到研究数学 , 还是可以凭借假定某量( 比如 , 动点 的横坐标 ) 固 依 开 始发 现推 广 的二项式 定理 , 并且 创 造其 流 数法 ( 微 定 比率增加 , 把时间的概念躲过。 某流增加的固定 比
[ 收稿 日期 ]2 1 0 0 2— 7—1 8
[ 作者 简介]赵坚( 92 ) 男 , 17 一 , 河北衡水人 , z : N煤 炭职业技术学 院讲师 。 : h
5 6
率称 为 主 流 数 , 以将 任 何 其 它 流 的 流 数 与 主 流 数 他 已经发现 微积分 的基本 原理 , 出此 学科 中的大部 可 给 并 比较。 的流数被记作 ; 夕 对于高次流数, 如此类推。 分符号 , 且做 出一 些微 积分 的基本 公式 。而在 汉诺
口 赵 坚
( 同煤 炭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山西 大 同 0 7 0 ) 大 30 3

[商 要]介 绍牛顿和莱布尼兹的生平 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 , j 主要是 关于微 积分基本定理 , 即牛 顿 一莱布
尼兹公式的来龙去脉 , 他们各 自独立发 明了微积分的过程和时间, 让我们更加 崇敬伟人们和他们 的巨大贡献。 [ 关键词 ]牛顿 , 莱布尼兹 , 流数 法, 微积分

莱 布 尼兹 的微 积分
学 研究 得深 , 他 的知 识 面则 较 广 , 且 , 为 一 个 但 并 作 发 明上 , 牛顿 的 竞 争 者 , 14 是 于 66年 出 生 于 莱 比锡 分 析 学家 和 数 学 物理 学 家 他 都 次 于 他 的英 国对 手 , 城 。 当还是儿 童 的 时候 , 自学 拉 丁 文 和希 腊 文 , 就 不 但 他对 数 学 形 式 有 比较 敏 锐 的想 像 力 和 卓 越 的 本 到2 0岁 , 就熟 练地 掌握 了一 般课 本 上 的数 学 、 学 、 哲 能 。在牛顿 和 莱 布 尼 兹 之 后 的若 干 时 间 , 分 的 基 积 神学 和 法学 知识 。青 年 时代 , 他开 始 发 展他 的《 万能 础还 是 不 清 楚 的并 且 很 少 被 人 注 意 , 为早 期 研 究 因 算法 》; 来 , 展 出 布 尔 的 符 号 逻 辑 ; 靠 后 些 , 后 发 再 者被 此学科 的显著 的可 用性 所 吸 引 。第 一 本微 积 分 11 年 , 9 0 发展 出怀特黑德 和罗素 的伟大 的《 数学原 课 本 出版 于 19 6 6年 , 洛 比达 写 的。还 发 表 了他 老 是 理》 当莱 比锡 大学 以他 年轻 为藉 口, 。 拒绝 授 予他 法 师约翰 ・ 伯努利的讲义 , 在这本书中有求分子 、 分母 学博 士 学位 时 , 他迁 到纽 伦 堡 。在 那 里 , 写 了一 篇 他 趋 于零 的分式 的极 限值 的所谓 洛 比达法 则 。 关 于 用 历 史 的方 法 教 授法 学 的杰 出论 文 , 且 把 它 并 献 给美 因茨 的帝选侯 。这导 致 帝选 侯 任 命 他 重修 一
一 一
J“
式 。 个公 式是 牛顿 和莱布 尼 兹彼 此独 立 地 做 出 的。 皇家学会 发 表 。但 引 起 一 些 科 学 家 的猛 烈 攻 击 , 这 牛
下面我就对他们各 自的工作和他们 的微 积分理论做 顿感到很无聊 , 发誓再也不发表任何关于科学 的东 点 简单 阐述 与介 西了。这对数学史产生 了重大影响, 几乎所有他 的 发 现都在 许多 年后 才发 表 。也就 引 出 了后 来 他 与莱 牛顿和 他 的流数 法 布尼兹 在微积 分发 现 的优先权 上 的争论 。 伊 沙 尔 ・ 顿 于 14 牛 6 2年 ( 旧历 ) 出生 于 沃 尔斯 他 的《 数法 》写 于 17 年 , 到 17 流 61 直 66年 才 发 索 普村 。他 的父 亲是 个农 民 , 牛 顿 出生 前 就死 了 , 在 表。 在这 部著 作 中 , 牛顿 把一 条 曲线 看作 是 由一个 点 他 计划 让 牛顿也 务农 。而 幼年 的牛顿 在设 计 灵 巧 的 的连续 运动生 成 的 。 照这个 概 念 , 按 生成 点 的横 坐标 机 械模 型 和做 实 验上 , 就显 示 出才 能 和爱 好 。 1 8岁 和纵 坐标 , 一般 是 变 动 的量 。 生成 的量 被 称 作 流 , 流 时被 允许进 入剑 桥大 学三一 学 院 。 的变化 度称 为它 的流数 。 如果 一 个 流 ( 比如 生成 一 条 由于牛 顿在 斯托 桥 的集 市 上偶 然 碰 到一 本 占星 用 表示 , 则这个流 的流数用 夕 学 的 书 , 起 了他 对 数 学 的兴 趣 , 先 读 欧 几 里 德 曲线的点的纵坐标) Y 引 他 表示 。 我们 知 道 : 现 代 的符 号 , 等 价 于 d/ t在 用 这 yd, 《 原本》 然后看笛 卡尔的《 , 几何》 这有些 困难 。他 , t 尽 但我 们 还读 奥特 雷德 的《 门》 刻 卜 和韦达 的 著作 , 入 、 勒 以及 这里 ,表示 时间 。 管在 几何 中 引进 了时 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