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词义2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导言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
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
(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1、一般/普通语言学2、个别/具体语言学具体语言学(1)历时语言学(2)共时语言学(二)应用语言学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
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语言学纲要各章知识点

《语言学纲要》各章知识点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本章有三大要点:语言是符号、语言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次性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1、符号的含义: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符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它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指称现实现象。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3、语言符号及其特点:A、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注意语言符号通一般符号的区别。
B、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理解语言的层级体系2、重点掌握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章语音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了解)第二节音响了解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重、音长、音质第三节发音掌握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注意元音舌位图。
第四节音位1、掌握音位的定义2、掌握归纳音位的原则:对立、互补、语音相似第五节音位的聚合(掌握理解)第六节音位的组合(掌握理解)掌握语流音变的四种情况: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1、理解语法规则(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组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也就是,什么样的语法单位什么样的语法能够和单位组合,以什么方式组合。
聚合规则:语法的聚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也就是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同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在语法功能上相同,能够相互替换。
2、理解掌握语法单位(句子、词、语素)第二节组合规则1、掌握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2、掌握语法意义、语法形式、语法手段的概念3、掌握常见的几种语法手段: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4、理解组合的递归性和层次性第三节聚合规则1、掌握词类划分的标准2、掌握形态的概念:附加词尾、内部曲折、异根3、掌握常见的语法范畴: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第四节变换(理解掌握)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重点掌握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第五章词义第一节词汇和词义1、掌握基本词汇的特点(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和一般词汇(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语、外来词)2、掌握词义的概括性的表现形式(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第二节词义的聚合1、掌握理解单义和多义,多义词是怎样产生的,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可分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

第五章词义1.词和词汇的区别何在词汇包括哪两个部分1)词: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用它可以对现实现象进行分类、定名,因此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2)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
3)词汇主要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个部分。
2.什么是基本词基本词包括哪些类型1)基本词汇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就是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相当稳固,很少发生变化,可以说是一种语言在长期(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使用过程中的积淀。
2)基本词包括以下类型: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表示数目的词;表示常见动作行为的词;表示常见性状的词;3.基本词有哪些特点怎样认识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1)基本词的特点为: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产性(即构词能力强)。
全民性: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
稳定性: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服务。
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
有构词能力: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2)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普遍性,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选择那些使用面广的词,具有运用上的普遍性的词作为构词要素,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基本词作为很多词语的构词要素,涉及面很广,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4.什么是一般词汇一般词汇包括哪些类型1)一般词汇:词汇里基本词汇以外的词语构成一般词汇。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教材精讲(第5章语义和语用)【圣才出品】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教材精讲(第5章语义和语用)【圣才出品】第5章语义和语用一、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词汇和词义的研究在传统语言研究中是语义研究的主体。
1.词汇的含义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词汇的分类(1)基本词汇①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它们所表达的都是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事物或现象。
②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有:a.全民常用性;b.稳固性;c.构词能力强。
(2)一般词汇①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②一般词汇的主要特点: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构词能力比较弱。
(二)词的词汇意义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是词的“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此外,词汇意义还包含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象征功能等其他与概念义相关的意义。
1.概念意义词的概念意义是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这包含几个方面:(1)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词具有指称某类现实现象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作为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体,具有说这种语言的人共同认可的概念义(人们心理中的现实映像)和特定的语音形式。
2.其他意义词的感情色彩等其他意义是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的。
(1)感情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是应言语交际有多方面不同的“得体”需求而产生的。
(3)象征功能词的象征意义常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关。
(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
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1.概括的含义概括,同时也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是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出版的图书。
其中,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五章首先介绍了词汇和词义,包括词和词汇、词的词汇意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构成等内容;其次,介绍了词义的各种关系,包括一词多义、同义词、反义词等;再次,介绍了句义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包括句子的意义、句子的语义结构、句义和词义的关系等;最后,介绍了语用,包括语境、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句子的语用意义、话题和说明、焦点和预设等内容。
第五章主要探讨了语言中词汇和词义的关系,以及句义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同时也介绍了语境和语用对词义和句子意义的影响。
第五章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语言学概论 教学课件

掌握本义的方法:
单音节词:
1)字形分析(须有典籍佐证) 牢、水、本、粪“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扫除,本义。射
2)多义归纳法 词义演变规律:具体——抽象(网、踵
个别——一般(江、河 部分——整体(脸、齿 实义——虚义(以、被动词“以”(任
用、 使用)虚化为介词“以”(用、凭借):《韩非子·难一》:“以子之矛攻子之 盾”。 被,本义是被子。《楚辞·招魂》:“翡翠珠被”。引申为“覆盖”,《招魂》: “皋兰被径兮”;又引申为“蒙受”,屈原《哀郢》:“被以不慈之伪名。”
❖ 隐喻——反映的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 关系
❖ 换喻——反映的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关 关系
隐喻产生的意义,实际上是从一个词长期比喻 用法获得的。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性质 结构相似两种。一般以具体的比喻抽象的。 A 形状相似 碟——本义: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派生义:飞碟、光碟
film——本义:皮肤薄膜 派生义:胶卷
包菜/卷心菜、嫉妒/妒忌、话 筒/麦克风
近义词是指意义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 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近义词之间的 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理性意义上,有范围大小的不同, 意义轻重的不同,强调重点的不同。
(2)附加色彩上,有感情色彩不同,语 体色彩不同,形象色彩不同。
❖ 理性义、语法义同,附加义异。生日— —诞辰
3、隐喻和换喻 派生义产生的途径——引申。
连锁式引申:本义---直接பைடு நூலகம்申义—间接引申义
❖①腰(人体的中间部分)→ ②中间(事 物的中间部分) → ③拦截(迫使他人中 途停止前进)④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向, 满足自己的欲望)→⑤求得(请求他人满足 自己的欲望) → ⑥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 到满足)
语言学纲要第5章 语义和语用

➢ 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象征意义不同,如“喜鹊”在 捷克语中叫strake,是小偷小摸的象征,而汉语中则是喜 庆的象征。猴子在汉语中象征精明、调皮,但在越南语中 猴子却表示丑和倒霉。
➢ 词义具有概括性,表现在: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
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概括反映的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
面。如:“长”和“短”都属于长度度量的范围,“白” 与“黑”同属颜色。
➢ 渐进反义词:允许有中间状态(冷、热)A则非B ➢ 互补反义词:非此即彼,不存在中间状态(男、女)(生、
死)A则非B,非A则B ➢ 相对反义词:买、卖;夫妻。与前两类都不同。不是非此
➢ 我选了清单上的第一朵玫瑰。 ➢ 我选了清单上的第一朵花。
➢ 预设: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都以另 一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 句的预设。
➢ 他哥哥昨天回来了。/他哥哥昨天没回来。 ➢ 他有哥哥。
➢ 预设是句子具有语义真值的前提。
➢ 语用:语言形式与语境,特别是与语境中的说话者的关系。 ➢ 一、语境与语境义 ➢ 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 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
即彼,也无所谓中间状态。
词义的标记性: man 可以指男人,也可以指人。 Dog可以指公狗,也可以指狗。 长和短比起来“长”无标记,可以概括整个
度量范畴。这个桌子有多长?
反义词中有一个是无标记的。
➢ 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的 统一。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 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同义词 中也往往包含着反义的因素,在大同中有 小异。
➢ 话题和说明 ➢ 话题:谈论的对象,信息的基点。 ➢ 赵元任例:他是个日本女人。 ➢ 我是牛肉面。(面馆中的食客语)
第五章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语言学概论 教学课件

❖ 不同语言中语义结构不同→上下义关系不同:
❖ 拿→持、执、秉、操、握 hold/grasp
❖ 另外,还有顺序关系、同类相关关系等。
多音节词:语素相加法
红领巾、铁窗、矛盾、细软、首饰、墨水、高峰、笔杆子、
Manuscript 1、手稿 2、原稿
2、多义词现象产生的根源 首先,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是 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
其次,词语的多义化是语言经济原 则的必然产物。
第三 ,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 成歧义,一定的上下文和特定的 交际环境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 个意义。
区别性语义特征:在特定语义系统中具有区别不同义位功能的语 义特征叫区别性语义特征。 在特定语义系统中不具有区别不同义位功能的语义特征叫共同义 素(非区别性语义特征) (1)分析义位时得出的义素实际上在不同的语义关系中都有区 别义位的功能。义位就是一束义素(既区别义位又联系义位) 如:亲属→非亲属(帅哥/的哥);同胞→非同胞(堂哥/表哥)、 年长→年轻(哥哥/弟弟) (2)同一概念在不同语义系统中分析到的义素(语义特征)可 能不尽相同。如 brother:亲属、同胞、男性(其中“年长”不具有
❖ 语法义同、理性义近,附加义异。鼓 动——煽动
❖ 语法义、附加义同,理性义近。采用— —采取
❖ many-much,few-little
三.反义词
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包括互补反对关系和两极反对关系
互补反对关系:互相矛盾,互相排斥→对立互 补,非此即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可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 方式。
隐喻:反映的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例如:
习:本义指鸟反复地飞,派生义指反复多次的行 为。
包袱:本义指用布包起来的包裹,派生指进攻和防守的两种兵器,派生义泛指对立事物互相排斥。
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快乐地方,派生义指幸福、美好 的生活环境。
第五讲 语义和语用
主讲人:周孟战
思考题:
一、阅读第五章的目录,谈谈各节之间 的逻辑联系,并想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快速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答案;并 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概念划出来。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内容提要:本章教授词汇的构成、词汇意义、词义的一般特点,义素 和义场分析,词义的派生发展,单义词与多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词语的搭配,词义的运用与环境的关系。
(2)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性具有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 明显的界限。
为什么词义具有模糊性呢?
原因在于:一方面现实现象是复杂的而且往往是连续的, 用语言单位“词”对这种现实现象的切分也只能是大致的, 不可能做到丁是丁,卯是卯。
霍克斯说:“时间和空间其实是一个连续体,没有固定的不 可改变的界限或划分,每种语言都按照它自身的特殊结构 去划分时间和空间。”
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 例如:
铁窗:本义是指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 红领巾:本义指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员。 英语pen:本义指羽毛,派生义指笔。 英语china:本义指瓷器,派生义指中国。
2、同义词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请同学们不要商量,各自确定一下:从哪个 人开始称得上“胖”,又从哪个从开始称得 上“瘦”.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另一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上的 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 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 一致的标准。
(3)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性具有全民高40-60厘米,常全株无毛,有时叶 下面中脉上有少数刺毛。原产于中国北方,是十字花科芸薹 属叶用蔬菜。
一个词的意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演变的,而常用 义不一定就是它的本义(常用义≠本义)
“兵” 的本义是“兵器”、“武器”。
战 士 打 仗 必 须 使 用 兵 器 , 因 此 “ 兵 ” 衍 生 出 “ 拿 兵 器 的 人”,即“兵士”的意义。
例如“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 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 分的明确界限。
“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表示的年 龄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也没有一个具 体年龄段的明确界限。58岁算中年还是老年呢? 38岁算青年还是算中年呢?语言无法为我们划分 具体的年龄段。有时汉语为了表达的方便,还可 以重新概括,于是就有了“少年儿童、青少年、 中青年、中老年”等说法。
2、一般词汇
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 般词汇。
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 短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 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一般词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类型的词: (1)新词(创业板、知识经济) (2)古词(若、之、吾辈) (3)方言词(遛弯儿、靓仔) (4)行业词(出版界用语印张、开本) (5)外来词(可口可乐、伊妹儿) (6)科技术语(数学术语函数、微分)
成果—后果:感情色彩不同 ,“成果”是褒义词, “后 果”是贬义词。
团结—勾结:感情色彩不同,“团结”是褒义词,“勾结” 是贬义词。
父亲—爸爸:语体色彩不同,“父亲”是书面语,“爸爸” 是口语。
谈话—聊天:语体色彩不同,“谈话”是书面语,“聊天” 是口语。
还有: (1)形象色彩: 有些词语能够反映出词的某种感知形象,使得词义具有一种附
索绪尔认为词义和语音、现实现象之间 的关系 :
1、词义是对现实现象概括反映的结果; 2、词义和语音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3、名称(语义和语音的结合)是用来标志一类事物的符号。
(1)掌握一种语言的,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语 音形式和词的意义联系起来。
“语音——意义——现实现象”三者关系的公式告 诉我们,词义就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 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上帝”、“天堂”、“鬼”、“神”是对现实现 象的一种歪曲的反映。
(2)词义可分为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意义。
以现实现象作为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词义,称为词的理性 意义。
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 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这 种词义叫附加色彩意义。例如:
同义词的意义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义的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 重之别,如:
事故—事情:词义所指范围大小不同,“事故” 指不幸的事情。“事情”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 动和现象。
批评—批判 :词义轻重不同,“批评”词义轻, “批判”词义重。
第二,附加色彩意义不同,主要包含感情色彩不同(有褒 贬之分)和语体色彩不同(有书面语与口语之分)如:
(2)稳固性
所谓稳固性,就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 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
一方面,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只有保持相对稳 定性,才能便于人们学习和使用,不至于影响交 际,如果基本词汇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 时时要学习新的词语,那么这种交际工具使用起 来就不方便了,所以可以说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 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
加的色彩,例如: 西红柿、狮子狗、雪白、笔直、闪电—视觉形象 布谷鸟、乒乓球、踢踏舞—听觉形象 甜丝丝、辣乎乎、酸不溜丢——味觉形象 香喷喷、臭烘烘——嗅觉形象 冰凉、火热、硬邦邦——触觉形象 (2)时地色彩: 如:壮丁、保长、人民公社、生产队、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啥子(四川话)、老鼻子、伢仔(湖南话)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 为因果的。
常用强化了稳固,也要求稳固:由于基本词汇具 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 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 能经常变动,以利于人们进行交际。
新词的创制借助基本词汇,强化了常用性和稳固 性: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 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 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 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另一方面,基本词汇所记录的客观对象或观念,本身就是 比较稳固,很少变化的。当然,基本词汇的稳固性是相对 而言的,其实仍然有变化,有新旧词语的替换,只是这种 变化很小。
例如:汉语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牛、羊、马、 鸡、酒、日、月、雨、雪、风、见、杀、大、小”等词。 这些词从古至今都是常用的。
(3)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所谓有构词能力,就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 基础,由于基本词汇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加之 使用时间又很长,非常稳固,影响很大,所以人 们在创造新词语时,往往使用基本词汇作为构词 要素,也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所决定的。
例如:英语词water(水)属于基本词汇,它可以 降 格 为 语 素 参 与 构 成 “ watercourse ( 水 渠 ) 、 waterfall(瀑布)、、waterglass(玻璃水杯)、 waterhead(水源)、watermark(水印)”等合 成词。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特点;掌握词义的聚合与 组合的种种情况;能分析一些常见的词汇,认识词语在思想表达中的 灵活运用。
一、词汇和词义
1、基本词汇及其特点 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是该语言的词汇。 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词汇的核心,它们是人们从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
3、词义和语音、现实现象之间的关系:
思想或所指内容(词义)
示 表
指 示
符号(名称)
标志
所指物(现实现象)
英·奥格登和理查兹的“语义三角形”说:
符号(语音)和现实现象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 以词义为中介。
“语义三角形”说的局限:
1、认为词义和语音的结合是有因果关系的 ; 2、把符号理解为单面的,而不是音义结合的双面体 ; 3、没有指出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社会集体对一类现象的概括反映。
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基本词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全民常用性
所谓全民常用,就是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 现在不分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 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
例如:汉语中的“水、饭、菜、睡、衣服、车、吃、走、看、听、大、 热、高、新”等。
“兵器”和“拿兵器的人”是用于战争的,于是“兵”又 衍生出“战争”、“军事”的意义。
“兵”的本意“兵器”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已经不用或很少 使用,而“兵士”的意义成了“兵”这个词中心意义。
二、词义的聚合
1、多义词
多义词指的是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 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一个词有多项意义,这些意义互有联系,多义词 中最初产生的那项意义叫本义,在本义的基础上 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多义词多项意义的地 位是不平等的,有的义项使用比较多,在一个词 中占中心地位,那么这项意义就是中心意义,或 说主要意义(常用义)。例如:
牺牲—死亡—完蛋
父亲—爸爸
聪明—狡猾
4、词义的概括性特点
词义是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而一般性、模糊 性和全民性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