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测量系统分析经典解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MSA测量系统分析(ppt 85页)

6
量具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 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
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 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 值总变差。
7
偏倚: 指同一操作人员使用相同量具,测量同一零件
之相同特性多次数所得平均值与采用更精密 仪器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平均值 之差,即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 差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准确度” 线性: 指测量系统在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变化。
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此 项必须在使用前进行。
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着的影响,例 如温度、湿度等,以決定其使用之空间及环境。
4
量測系統變異的類型
觀察到的 流程變異
實際流程的變異
量測的變異
長期的流 程變異
短期的流 程變異
樣本內的 變異
因條件改變 所產生的變
異
相同條件下量測同 一項目所產生的變
Work piece Instrument
量測系統的變異
Person
Environment
你可以利用魚骨圖,找出可能造成量測 系統變異的因素!
测量系统的评定
测量系统的评定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称为第 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明白该测量过程並确定该测量系 统是否满足我们的需要。第一阶段试验主要 有二个目的:
σ2總變異(TV) = σ2部品變異(PV) + σ2量測變異(GRR) σ2量測變異(GRR) = σ2再生性(AV) + σ2再現性(EV)
LSL
USL
0
120
我們的量測系統是否變異太大,而無法發現目 前流程的變異水準?
量具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 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
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 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 值总变差。
7
偏倚: 指同一操作人员使用相同量具,测量同一零件
之相同特性多次数所得平均值与采用更精密 仪器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平均值 之差,即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 差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准确度” 线性: 指测量系统在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变化。
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此 项必须在使用前进行。
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着的影响,例 如温度、湿度等,以決定其使用之空间及环境。
4
量測系統變異的類型
觀察到的 流程變異
實際流程的變異
量測的變異
長期的流 程變異
短期的流 程變異
樣本內的 變異
因條件改變 所產生的變
異
相同條件下量測同 一項目所產生的變
Work piece Instrument
量測系統的變異
Person
Environment
你可以利用魚骨圖,找出可能造成量測 系統變異的因素!
测量系统的评定
测量系统的评定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称为第 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明白该测量过程並确定该测量系 统是否满足我们的需要。第一阶段试验主要 有二个目的:
σ2總變異(TV) = σ2部品變異(PV) + σ2量測變異(GRR) σ2量測變異(GRR) = σ2再生性(AV) + σ2再現性(EV)
LSL
USL
0
120
我們的量測系統是否變異太大,而無法發現目 前流程的變異水準?
MSA测量系统分析(ppt 85页)

测量系统分析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卓一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主題探討
量測系統分析概說 量測系統變異的類型 如何進行量測系統分析 資料的類型 MSA的解析與對策 圖形與數字的判讀
量測系統分析概說
製程中所獲取的任何數據及量測資料都是『真值』 嗎? 如果你相信……
那麼它們的品質(精確性)有多好? 你的依據 為何? 客戶也認同嗎? 如果你不相信…… 勢必後續的分析,這些資料都不適用,那麼 你又該怎麼辦?
不合適的量測單位(measurement units)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量測單位若太大, 則無法適切的反映出目前的變 異
量測系統的鑑別力不夠, 是由於量測的進位 (round-off)太大
R&R之分析
決定研究主要变差形态的对象 使用「全距及平均数」或「变差数分析」方法对量具进
行分析. 于制程中随机抽取被测定材料需属统一制程. 选2-3位操作员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使用校验合格的量具
6
量具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 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
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 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 值总变差。
7
偏倚: 指同一操作人员使用相同量具,测量同一零件
之相同特性多次数所得平均值与采用更精密 仪器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平均值 之差,即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 差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准确度” 线性: 指测量系统在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变化。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卓一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主題探討
量測系統分析概說 量測系統變異的類型 如何進行量測系統分析 資料的類型 MSA的解析與對策 圖形與數字的判讀
量測系統分析概說
製程中所獲取的任何數據及量測資料都是『真值』 嗎? 如果你相信……
那麼它們的品質(精確性)有多好? 你的依據 為何? 客戶也認同嗎? 如果你不相信…… 勢必後續的分析,這些資料都不適用,那麼 你又該怎麼辦?
不合適的量測單位(measurement units)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量測單位若太大, 則無法適切的反映出目前的變 異
量測系統的鑑別力不夠, 是由於量測的進位 (round-off)太大
R&R之分析
決定研究主要变差形态的对象 使用「全距及平均数」或「变差数分析」方法对量具进
行分析. 于制程中随机抽取被测定材料需属统一制程. 选2-3位操作员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使用校验合格的量具
6
量具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 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
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 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 值总变差。
7
偏倚: 指同一操作人员使用相同量具,测量同一零件
之相同特性多次数所得平均值与采用更精密 仪器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平均值 之差,即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 差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准确度” 线性: 指测量系统在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变化。
MSA测量系统分析课件(PPT 59张)

17.02.2019
24
MSA
重復性分析---示例
從生產過程中選取5件樣品。選擇兩名經常進行該測量的評價人參與研究。 每一位評價人對每個零件測量三次,測量結果記錄在數據表格上(見表1) 。
零件 試驗 1 2 3 評價人1 1 2 3 4 5 評價人2 1 2 3 4 5
217 220 216 216 216 218
217 214 216 216 212 219 216 212 220
216 216 216 219 216 215 220 220 216
216 220 212 220 212 220
X 平均值: 216.3 218.0 216.3 212.7 218.3 216.3 極差: 1.0 4.0 1.0 2.0 4.0
的值確定的。一般地,斜率越低,量具線性越好;相的斜率越大,量具
線性越差。
如果測量系統為非線性,查找這些可能原因:
1)在工作範圍上限和下限內儀器沒有正確校準; 2)最小或最大標準值的誤差; 3)磨損的儀器; 4)儀器固有的設計特性。
17.02.2019
23
MSA
重復性分析(Repeatability)再現性
重復性(再現性)
測量過程的重復性意味著測量系統自身的變異是一致的。儀器自
身以及零件在儀器中位置變化導致的測量變差是重復性誤差的兩個一 般原因。由于子組重復測量的極差代表了這兩種變差,極差圖將顯示 測量過程的一致性。如果極差圖失控,通常測量過程的一致性有問題 。應調查識別為失控的點的不一致性原因加以糾正。唯一的例外是前 面討論過的當測量系統分辨率不足時出現的情況。 如果極差圖受控,則儀器變差及測量過程在研究期間是一致的。
n
b=Σ
测量系统分析MSA知识讲义(ppt 125页)

测量系统变差的影响可分为:
控制原理 产品控制 过程控制
目的
零件是否在规范之内? 过程是否稳定和可接受?
第九版:1999年2月
MSA
立木取信 言行一致 12
测量系统变差的影响
对产品决策的影响(P16)
下限
Ⅰ
Ⅱ
Ⅲ
上限
Ⅱ
Ⅰ
第九版:1999年2月
目标
MSA
立木取信 言行一致 13
测量系统变差的影响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
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
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
的整个过程。 评估这一系统的首要步骤是理解这一过程并确定
其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
第九版:1999年2月
MSA
立木取信 言行一致 5
测量系统的范例
如果要测量一个轴承孔的内径,那么这个测量系统应 包括:
第九版:1999年2月
MSA
立木取信 言行一致 32
变差
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小于制造过程变差 MSV < MPV
+ MSV
注: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尽可能小
MPV 总变差 (TV)
规范公差
第九版:1999年2月
MSA
立木取信 言行一致 33
共同特性
测量系统:
必须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与制造过程变差和规范容限相比,测量系统变差必
第九版:1999年2月
MSA
立木取信 言行一致 8
测量系统分析
典型的准备包括:
分析的作业指导书 评价人和样件的数量 重复读数和测试次数 尺寸的关键性 零件构造 在日常工作使用测量仪器的
控制原理 产品控制 过程控制
目的
零件是否在规范之内? 过程是否稳定和可接受?
第九版:1999年2月
MSA
立木取信 言行一致 12
测量系统变差的影响
对产品决策的影响(P16)
下限
Ⅰ
Ⅱ
Ⅲ
上限
Ⅱ
Ⅰ
第九版:1999年2月
目标
MSA
立木取信 言行一致 13
测量系统变差的影响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
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
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
的整个过程。 评估这一系统的首要步骤是理解这一过程并确定
其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
第九版:1999年2月
MSA
立木取信 言行一致 5
测量系统的范例
如果要测量一个轴承孔的内径,那么这个测量系统应 包括:
第九版:1999年2月
MSA
立木取信 言行一致 32
变差
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小于制造过程变差 MSV < MPV
+ MSV
注: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尽可能小
MPV 总变差 (TV)
规范公差
第九版:1999年2月
MSA
立木取信 言行一致 33
共同特性
测量系统:
必须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与制造过程变差和规范容限相比,测量系统变差必
第九版:1999年2月
MSA
立木取信 言行一致 8
测量系统分析
典型的准备包括:
分析的作业指导书 评价人和样件的数量 重复读数和测试次数 尺寸的关键性 零件构造 在日常工作使用测量仪器的
经典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件pptx

和准确性。
可操作性
判定标准应具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和 评估方法,便于实际操作和应用。
全面性
判定标准应涵盖测量系统的各个方 面,包括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 等,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 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
01
问题二 如何处理测量数据中的异常值?
03
问题三 如何评估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
分析评估
运用MSA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 行分析,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 性和准确性。
团队组建
成立由质量、生产、技术等部 门组成的MSA实施团队。
数据收集
收集生产线上的测量数据,包 括产品特性值、设备读数等。
改进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 改进措施,如设备校准、操作 规范等。
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方向
效果评估: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产品质量 数据、客户投诉率等指标,评估MSA实施 效果。
详细讲解了测量系统误差的来 源和分类,包括重复性误差、 再现性误差、偏倚误差等,使 学员能够识别和评估各种误差 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MSA方法及应用
MSA实施流程与注意事 项
重点介绍了常用的MSA方法, 如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GR&R) 研究、偏倚研究、线性研究等, 并结合实例演示了如何在实际 工作中应用这些方法。
经典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件 pptx
contents
目录
•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 测量系统误差来源与分类 • 经典MSA方法介绍 • MSA实施流程与步骤 • MSA结果解读与判定标准 • MSA在企业中应用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测量系统定义及作用
测量系统定义
测量系统是指用于量化产品或过程 特性的一系列操作、程序、设备、 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
可操作性
判定标准应具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和 评估方法,便于实际操作和应用。
全面性
判定标准应涵盖测量系统的各个方 面,包括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 等,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 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
01
问题二 如何处理测量数据中的异常值?
03
问题三 如何评估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
分析评估
运用MSA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 行分析,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 性和准确性。
团队组建
成立由质量、生产、技术等部 门组成的MSA实施团队。
数据收集
收集生产线上的测量数据,包 括产品特性值、设备读数等。
改进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 改进措施,如设备校准、操作 规范等。
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方向
效果评估: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产品质量 数据、客户投诉率等指标,评估MSA实施 效果。
详细讲解了测量系统误差的来 源和分类,包括重复性误差、 再现性误差、偏倚误差等,使 学员能够识别和评估各种误差 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MSA方法及应用
MSA实施流程与注意事 项
重点介绍了常用的MSA方法, 如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GR&R) 研究、偏倚研究、线性研究等, 并结合实例演示了如何在实际 工作中应用这些方法。
经典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件 pptx
contents
目录
•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 测量系统误差来源与分类 • 经典MSA方法介绍 • MSA实施流程与步骤 • MSA结果解读与判定标准 • MSA在企业中应用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测量系统定义及作用
测量系统定义
测量系统是指用于量化产品或过程 特性的一系列操作、程序、设备、 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
MSA测量系统分析ppt解读ppt课件

-0.40
× 回归线
-0.60
×
可由 a + bx
其中 b =
xy(xny) x2 (x)2/n
合格的测量系统
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为了测量的目的,相对于过程变差和规范控制限,
测量的增量应该很小。通常所知的十进位或10-1法 则,表明仪器的分辨率应把公差(过程变差)分为 十份或更多。这个规则是选择量具期望的实际最低 起点。 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的 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于不同 原因而不是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 且最好由图形法评价
.140
.143
.137
.134
.135
Avg .1378
R .009
• 单位:0.001英寸
.138 .143 .143 .145 .146 .1430 .008
.139 .133 .147 .148 .149 .1432 .015
.143 .141 .137 .138 .140 .1398 .006
(
0.60 偏 0.40 倚 0.20 值0
-0.20
-0.40 -0.60
×
××
(真值)
2.00 4.00 6.00 8.00 10.00 × 回归线
×
)
(
线性(L偏i00n..6400ear×ity)
倚 0.20 值0
××
(真值)
)
-0.20 2.00 4.00 6.00 8.00 10.00
稳定性
时间2
时间1
线性(Linearity)
当用量具在工作范围上测量不同大小的特性时, 其偏倚可能是不同的。
测量系统的线性便是表征在量具的工作范围内其 偏倚变化规律的一个统计特性。 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造成
《MSA量测系统分析》PPT课件

编辑版ppt
10
校准周期
• 两次校准间的规定时间总量或一组条件,在此 期间,测量装置的校准参数被认定为有效的。
编辑版ppt
11
能力
• 以测量系统短期评定为基础的一种测量误差的 合成变差(随机的和系统的)估计。
编辑版ppt
12
置信区间
• 期望包括一个参数的真值的值的范围(在希望的 概率情况下叫置信水平)。
编辑版ppt
25
交互作用
• 源于两个或多个重要变量的合成影响或结果, 评价人和零件之间具有不可附加性。评价人差 别依赖于被测零件。
编辑版ppt
26
线性
• 测量系统预期操作范围内偏倚误差值的差别。 换句话说,线性表示操作范围内多个和独立的 偏倚误差值的相关性。
编辑版ppt
27
长期能力
• 对某个过程长时间内表现的子组内变差的统计 量度。它不同于性能,因为它不包括子组间的 变差。
编辑版ppt
8
偏倚
• 测量的观测平均值(在可重复性条件下的一组试 验)和基准值之间的差值。传统上称为准确度。 偏倚是在测量系统操作范围内对一个点的评值 和表达。
编辑版ppt
9
校准
• 在规定的条件下,建立测量装置和已知基准值 和不确定度的可溯源标准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 作。校准可能也包括通过调整被比较测量装置 的准确度差异而进行的探测、相关性、报告或 消除的步骤。
编辑版ppt
31
计量学
• 测量的科学。
编辑版ppt
32
• 分级数 • 1.41(PV/GRR)
NDC
编辑版ppt
33
不可重复性
• 由于被测体的动态性质决定的对相同样本或部 件重复测量的不可能性。
MSA测量系统分析课件(PPT 77页)

的十分之一; 6)确保测量方法(即评价人和仪器)在按照规定的测
量步骤测量特征尺寸;
3.测量系统研究注意事项
1)测量必须按照随机顺序进行; 2)不应让评价人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编号; 3)测量读数应估计到可得到的最接近的数字; 4)研究工作应由知其重要性且仔细认真的人员进行; 5)每一位评价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应采用相同的测量
b) 指定1位操作人员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使用校验合格的量具,共 测了5周(25个子组)以上个零件进行测量, 并重复3次,将操 作员所读数据进行记录, 研究其设备的稳定性。
c) 试验完后, 测试人员将量具测出数据计算均值、极差和控制限, 并作成均值极差控制图。
d) 计算结果均值、极差及控制限等。
计算出 相应的 数值。
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分类
❖ 计量型MSA
1) 稳定性-均值极差法; 2) 偏倚-独立样本法; 3) 偏倚-均值极差法; 4) 线性-一元线性回归法; 5) GRR-均值极差法; 6) GRR-Crossed ANOVA; 7) GRR-Nested ANOVA;
❖ 计数型MSA
1) 解析法; 2) 交叉表法; 3) 信号探测法;
❖ 应首先的方法是 ? 其理由是?
方法 1 : 比起变差,解决平均的变化更为容易。
2.测量系统研究准备
1)计划要使用的方法; 2)确定评价人的数量、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 3)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挑选评价人; 4)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整个工作范围; 5)仪器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
第二个刻度的分辨率比两个部件之间的 差异要小,部件将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
测量系统的有效分辨率( discrimination)
要求不低于过程变差或允许偏差( tolerance)的十分之一 零件之间的差异必须大于最小测量刻度 不同数据分级(ndc)的计算为
量步骤测量特征尺寸;
3.测量系统研究注意事项
1)测量必须按照随机顺序进行; 2)不应让评价人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编号; 3)测量读数应估计到可得到的最接近的数字; 4)研究工作应由知其重要性且仔细认真的人员进行; 5)每一位评价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应采用相同的测量
b) 指定1位操作人员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使用校验合格的量具,共 测了5周(25个子组)以上个零件进行测量, 并重复3次,将操 作员所读数据进行记录, 研究其设备的稳定性。
c) 试验完后, 测试人员将量具测出数据计算均值、极差和控制限, 并作成均值极差控制图。
d) 计算结果均值、极差及控制限等。
计算出 相应的 数值。
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分类
❖ 计量型MSA
1) 稳定性-均值极差法; 2) 偏倚-独立样本法; 3) 偏倚-均值极差法; 4) 线性-一元线性回归法; 5) GRR-均值极差法; 6) GRR-Crossed ANOVA; 7) GRR-Nested ANOVA;
❖ 计数型MSA
1) 解析法; 2) 交叉表法; 3) 信号探测法;
❖ 应首先的方法是 ? 其理由是?
方法 1 : 比起变差,解决平均的变化更为容易。
2.测量系统研究准备
1)计划要使用的方法; 2)确定评价人的数量、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 3)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挑选评价人; 4)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整个工作范围; 5)仪器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
第二个刻度的分辨率比两个部件之间的 差异要小,部件将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
测量系统的有效分辨率( discrimination)
要求不低于过程变差或允许偏差( tolerance)的十分之一 零件之间的差异必须大于最小测量刻度 不同数据分级(ndc)的计算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和环境,使用仪器
在产品和过程资格中最常见的
A,B,C等的均值差
研究。
• 标准之间:测量过程中不同 • 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
的设定标准的平均影响
• 操作者训练效果
• 方法之间:改变点密度,手 • 应用─零件尺寸、位置、观察 动与自动系统相比,零点调 误差(易读性、视差)
整、夹持或夹紧方法等导致
普通原因
也叫一般原因、偶然原因,是引起变差的一种因。这 类原因特点是数量多、始终存在、相互独立且不易识别, 其中每个原因的影响只是构成总变差的一个很小的分量。 消除或纠正这类原因,需要管理决策,改进过程和系统。
若过程仅仅存在普通原因造成的变差,则该过程处于 统计控制状态,简称过程“受控”,再SPC图中表现为无 点出界且点的分布随机。
测量系统分析
课程mullu
• 基本概念 •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 MSA的重要性 • MSA在生产过程中的位置 • MSA分析的对象 • 测量误差的来源 • 测量系统应有的特性 • GRR对能力指数Cp的影响
课程内容
• 计量型分析
– 稳定性分析 – 偏倚分析—独立样本法 – 线性分析 –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的均值差
重复性(Repea一个操作人员用同一 种量具经多次测量同一个零 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 值变差(四同)
重复不好的可能原因
• 零件(样品)内部:形状、位置、• 环境内部:温度、湿度、振 表面加工、锥度、样品一致性。 动、亮度、清洁度的短期起
• 仪器内部:修理、磨损、设备 伏变化。 或夹紧装置故障,质量差或维 • 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
– 理论上正确的值 – 国际度量衡标准
高
准确度
低 低
精密度
高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 Bias偏倚(Accuracy准确性) • Repeatability重复性 • Reproducibility再现性 • Linearity线性 • Stability稳定性
基准值 偏倚
偏倚(Bias)
因为上面刻度的分辨率比两个部件之间 的差异要大,两个部件将出现相同的测 量结果。
第二个刻度的分辨率比两个部件之间的 差异要小,部件将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
• 注意:显示或者报告的位数不一定就是仪器的
分辩率。如: 测量值为:29.075,29.080, 29.085,… 其分辩率就可能不是0.001,而是0.005
• 计数型分析
– 风险分析法
• 破坏性分析
基本概念
•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 定特性的关系。赋值过程即为测量过程,而赋 予的值定义测量值。
•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 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 、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 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特殊原因
也叫可查明原因,是引起变差的另一种原因。 这类原因是可查明的、非过程固有的,且至少理 论上是可以加以消除的。
过程一旦出现特殊原因,在SPC图中表现为:
点出界或点分布不随机。简称过程“失控”。
准确度(Accuracy)
准确度(Accuracy) — 测量的平均值与真值吻合的程度 真值(True Value):
• 线性误差
• 应用错误的量具
• 不同的测量方法─设置、 安装、夹紧、技术
• 测量错误的特性
• 量具或零件的变形
• 环境─温度、湿度、振动、 清洁的影响
• 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 上出错
• 应用─零件尺寸、位置、 操作者技能、疲劳、观 察错误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再现性
由不同操作人员,采用相 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 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 均值的变差 (三同一异)
护不当。
,一致性不好
• 基准内部:质量、级别、磨损 • 应用错误的量具
• 方法内部:在设置、技术、零 • 量具或零件变形,硬度不足 位调整、夹持、夹紧、点密度 • 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
的变差
作者技能、疲劳、观察误差
测量仪器分辨率
(测量仪器的分辨率必须小于或等于规范或过程误差的10%)
• 测量仪器分辨率可定义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
• 看看下面的部件A和部件B,它们的长度非常相似。测量分辨率描 述了测量仪器分辨两个部件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的能力。
部件A 部件B
A=2.0 B=2.0
部件A 部件B
A=2.25 B=2.00
偏倚:是测量结果 的观测平均值与基 准值的差值。 真值的取得可以通 过采用 更高等级的测量设 备进行多次测量, 取其平均值。
观测平均值
造成过份偏倚的可能原因
• 仪器需要校准
• 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 磨损
• 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 出现误差
• 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 用不当
• 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 性不好
再现性不好的可能潜在原因
•
零件(样品)之间:使用同样 的仪器、同样的操作者和方 法时,当测量零件的类型为 A,B,C时的均值差。
• •
评价人(操作者)之间:评价人 A,B,C等的训练、技术、技能 和经验不同导致的均值差。
环境之间:在第1,2,3等时间段 内测量,由环境循环引起的均
• 仪器之间:同样的零件、操 值差。这是对较高自动化系统
.28 .279 .2794
.28
直尺
.282 卡尺
.2822 千分尺
.28 .282 .2819
.28 .279 .2791
盲测(blind measurement):
是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下,由一事先不知道对该测量系统进行评估的操 作者所获得的测量结果。如:
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的5—10个零件予以编号,然后要 求评价人 A用测量仪器将这些已编号的5—10个零件第一次进行 依次测量(注意:每个零件的编号不能让评价人知道和看到), 同时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人A第一所测量的数据和结果记 录于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表中,当评价人A第一次将5—10个零件 均测量完后,由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人A已测量完的5—10 个零件重新混合,然后要求评价人A用第一次测量过的次测量 仪器对这些已编号的5—10个零件第二次进行依此测量,同时测 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人A第二次所测量的数据和结果记录于 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表中,第三次盲测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