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课件20
合集下载
简约卡通风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课件

不同环境所取的土壤样品,其土壤澄清溶液的酸碱度各不 相同。
1.测定校园内污水的酸碱度可以用( A ) A.PH试纸 B.酚酞溶液 C.石蕊溶液 D.碳酸钠溶液
2.现有常温下三种溶液:①纯碱溶液②食盐水③食醋, PH从大到小的关系为( C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③①②
食醋是家庭厨房中常备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越 大,溶液酸性越强。 (1)在常温下,3%的食醋的pH__大__于___(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4%的食醋的pH,要使食醋的pH升高,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加_水__稀__释______; (2)生活中许多物质能与食醋发生化学反应,请你选择两种不 同类别的物质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_碳__酸_钠__、__、铝__、_氢__氧__化__钙__等、 。
通过上面的实验探究可以看出,自制的酸碱指示剂可以检 验溶液的酸碱性,其中用牵牛花(或其他某些植物)制成的指 示剂的变色范围大一些,既可以检验出酸性溶液又可以检 验出碱性溶液的植物花瓣制成的指示剂检验效果最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 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自制酸碱指示剂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如何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试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3.将土壤样品以1:5的质量比,搅拌静置,测酸碱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活动7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重点: 用pH试纸测定土壤酸碱性。 难点: 自制指示剂。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蒸馏水、 仪器 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白色滴板
1.测定校园内污水的酸碱度可以用( A ) A.PH试纸 B.酚酞溶液 C.石蕊溶液 D.碳酸钠溶液
2.现有常温下三种溶液:①纯碱溶液②食盐水③食醋, PH从大到小的关系为( C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③①②
食醋是家庭厨房中常备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越 大,溶液酸性越强。 (1)在常温下,3%的食醋的pH__大__于___(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4%的食醋的pH,要使食醋的pH升高,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加_水__稀__释______; (2)生活中许多物质能与食醋发生化学反应,请你选择两种不 同类别的物质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_碳__酸_钠__、__、铝__、_氢__氧__化__钙__等、 。
通过上面的实验探究可以看出,自制的酸碱指示剂可以检 验溶液的酸碱性,其中用牵牛花(或其他某些植物)制成的指 示剂的变色范围大一些,既可以检验出酸性溶液又可以检 验出碱性溶液的植物花瓣制成的指示剂检验效果最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 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自制酸碱指示剂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如何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试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3.将土壤样品以1:5的质量比,搅拌静置,测酸碱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活动7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重点: 用pH试纸测定土壤酸碱性。 难点: 自制指示剂。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蒸馏水、 仪器 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白色滴板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 溶液的形成PPT

+
溶剂
胶体
浊液
特点:
不分散的随意相混
不均一、不稳定
以分子形式分散
溶质微粒直径<1nm
以阴阳离子形式分散
分散质微粒直径1~100nm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100nm
振荡
纯净物
溶液
物质
混合物
→
特点:
……
均一、稳定
水+油
静置
P31
→
乳浊液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胶体
。
分散系
(如:泥水)
悬浊液
(先脱水CuSO4·5H2O = CuSO4+5H2O,再以Cu2+、SO42—形式分散)
♥我会说~~~
溶液
硫酸铜溶液
溶质
CuSO4
溶剂
H 2O
已知溶液溶质&溶剂
双氧水
已知溶质&溶剂溶液
石灰水
75%酒精
硝酸
H2O2 Ca(OH)2 C2H5OH HNO3
H 2O
H 2O
H 2O
H 2O
I2的CCl4溶液
分层
分层
水和植物油中
加2-3滴洗涤剂
分层
不分层
静置后
倒出液体试管
是否干净
分层
不干净
不分层
比较干净
✌乳化现象
洗涤剂去油污 — 乳化作用 (形成乳浊液)
植物油
和水
(大油滴)
洗涤剂
乳化作用
(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要分层】
原理:将大
油滴分散成
小油滴
能用水冲
洗干净
溶剂
胶体
浊液
特点:
不分散的随意相混
不均一、不稳定
以分子形式分散
溶质微粒直径<1nm
以阴阳离子形式分散
分散质微粒直径1~100nm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100nm
振荡
纯净物
溶液
物质
混合物
→
特点:
……
均一、稳定
水+油
静置
P31
→
乳浊液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胶体
。
分散系
(如:泥水)
悬浊液
(先脱水CuSO4·5H2O = CuSO4+5H2O,再以Cu2+、SO42—形式分散)
♥我会说~~~
溶液
硫酸铜溶液
溶质
CuSO4
溶剂
H 2O
已知溶液溶质&溶剂
双氧水
已知溶质&溶剂溶液
石灰水
75%酒精
硝酸
H2O2 Ca(OH)2 C2H5OH HNO3
H 2O
H 2O
H 2O
H 2O
I2的CCl4溶液
分层
分层
水和植物油中
加2-3滴洗涤剂
分层
不分层
静置后
倒出液体试管
是否干净
分层
不干净
不分层
比较干净
✌乳化现象
洗涤剂去油污 — 乳化作用 (形成乳浊液)
植物油
和水
(大油滴)
洗涤剂
乳化作用
(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要分层】
原理:将大
油滴分散成
小油滴
能用水冲
洗干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ppt复习课件(34页)

第九单元┃ 溶液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室温下向一定量水中逐渐加入食盐晶 体,并用筷子搅拌,当加到一定量时发现食盐不再溶解了,此 时的溶液我们将它称为________ 溶液,若还能继续溶解食盐晶 饱和 不饱和 溶液。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量都会 体,该溶液称为__________ 不饱和 使原来的饱和溶液转变为__________ 溶液,因此说溶液的“饱 一定温度 和______________ 一定量溶剂 和”或“不饱和”必须指明____________ 。 当改变外界条件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将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 加溶剂、升高温度 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 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学·新课标(RJ)
第九单元┃ 溶液
化学·新课标(RJ)
第九单元┃ 溶液
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 均一的、 1.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 ______ 稳定 的混合物,叫作溶液;溶液是由________ 溶质 和________ 溶剂 两 混合物 部分组成的,由此推知溶液属于__________( 填物质分类),溶 溶质 质量+________ 溶剂 质量。 液的质量=________
(量取)、溶解,需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等。 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新课标(RJ)
第九单元┃ 溶液
典例1:溶液的概念、组成及性质
例1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PPT

1.将药品配制成溶液,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2.无土植物生长在营养液中。 3.将药物配制成溶液进行注射。
……
悬浊液的用途
在医疗上,某些 注射针剂在使用前, 常加少量注射用水, 摇匀后成为悬浊液, 供肌肉注射。
悬浊液的用途
粉刷墙壁时, 常把熟石灰粉(或 墙体涂料)制成悬 浊液,均匀地喷涂 在墙壁上。
设计实验 现有三瓶混合物分别是:泥浆水、油
水混合物、食盐水,请你设计两种方法鉴 别它们。
操作
分别观察三 瓶混合物
现象
结论
其中一瓶浑浊的液体中悬浮 该瓶为泥浆水 着固体小颗粒,瓶底有固体 不溶物。 其中一瓶液体分层,油浮在 该瓶为油水混合物 水面。 还有一瓶是澄清透明,均一、 该瓶为食盐水 稳定的液体。 滤纸上有固体滤出物 原混合物为泥浆水
结论:
溶液中溶质粒子较小(粒子直径 小于1nm),而乳浊液和悬浊液中粒 子较大(粒子直径大于100nm)。
思考:
悬浊液和乳浊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属于混合。
不同点:悬浊液中的分散物为固体小颗粒, 乳浊液中的分散物为液体小液滴。
巩固练习:
1.溶液和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区别是( B ) A.是否无色、透明 B.是否均一、稳定 C.是否是混合物 D.是否分层
巩固练习:
①茶水 ②泥浆 ③消毒用酒精 ④油水混合 物 ⑤牛奶 ⑥食醋 ⑦钡餐 ⑧含泥沙较多 的黄河水
① ③ ⑥ 上述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④ ⑤ 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② ⑦ ⑧ , , 。
巩固练习:
把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各说法的正 确编号,填入对应的空白里。 A.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B.肉眼能看到分散系里的固体小颗粒 C.是混合物 D.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E.静置能分层,形成两层液体 F.通常是一种透明液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课件

②液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是溶剂,量 少的溶质;若溶液中有水,则水是溶剂。
体系
气+液 固+液 溶质 气体 固体 溶剂 液体 液体
液+液
无水
有水
量少
非水物
量多
水
2、溶液的名称
(1)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汽油溶液。 (2)简称:若溶剂为水,可直接读(溶质)溶液。 如,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3)俗称: 如,糖水、碘酒、石灰水、盐酸
4把44 溶液中溶质是(
A.硫酸
B)
B.硫酸锌
C.锌
D水
5.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C ) A.汽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糖水 6、下列状态的物质相互接触,反应 速 C 度最快的是( ) A.固体与固体 B.固体与液体 C.液体与液体 D.气体与固体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铜与硝酸银溶液恰好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是 硝酸铜溶液 B.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石灰水后得到的混合物
不是溶液
C.溶剂的质量加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
D.溶剂的体积加溶质的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课后思考: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取装一定量水 的烧杯,放在木板上。甲在烧杯和木板 之间放适量固体石蜡,乙在烧杯和木板 之间洒少量水。甲向烧杯中加入固体 NaOH,乙向烧杯中加入固体NH4NO3, 充分搅拌后,发现两个烧杯均和木板“粘” 在一起。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D ) A.固体 C.气体 B.液体 D.三者都可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体系
气+液 固+液 溶质 气体 固体 溶剂 液体 液体
液+液
无水
有水
量少
非水物
量多
水
2、溶液的名称
(1)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汽油溶液。 (2)简称:若溶剂为水,可直接读(溶质)溶液。 如,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3)俗称: 如,糖水、碘酒、石灰水、盐酸
4把44 溶液中溶质是(
A.硫酸
B)
B.硫酸锌
C.锌
D水
5.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C ) A.汽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糖水 6、下列状态的物质相互接触,反应 速 C 度最快的是( ) A.固体与固体 B.固体与液体 C.液体与液体 D.气体与固体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铜与硝酸银溶液恰好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是 硝酸铜溶液 B.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石灰水后得到的混合物
不是溶液
C.溶剂的质量加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
D.溶剂的体积加溶质的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课后思考: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取装一定量水 的烧杯,放在木板上。甲在烧杯和木板 之间放适量固体石蜡,乙在烧杯和木板 之间洒少量水。甲向烧杯中加入固体 NaOH,乙向烧杯中加入固体NH4NO3, 充分搅拌后,发现两个烧杯均和木板“粘” 在一起。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D ) A.固体 C.气体 B.液体 D.三者都可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精品课件

人体中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
体液 pH
血液
唾液
7.35-7.45 6.6-7.1
胃液 0.9-1.5
乳汁 6.6-7.6
尿液 4.7-8.4
讲授新课
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
茶 棉花 (5~5.5)(6~8)
莲 水稻 (8~9) (6~7)
讲授新课
雨水一般呈弱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 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酸雨的危害ຫໍສະໝຸດ 堂小结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教学研讨: 说课与反思
1.上课教师说课。 2.上课教师做教学反思。
教学研讨
感谢你的参与 期待下次再见
第十单元 酸和碱
九年级化学(RJ) 教学课件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2课时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溶液的酸碱性: 表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 溶液的酸碱度: 更加准确地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会使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2.知道常见物质的pH以及pH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把试纸 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溶液的pH。
标准比色卡
讲授新课
注意: (1)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 质,污染试液。同时这种操作可能会泡掉pH试纸上的一 部分指示剂,以致比色发生较大的误差; (2)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试,因为用 水润湿后的pH试纸会将待测溶液稀释,从而导致误差;
人教版化学九下《溶液的形成》ppt说课课件

Yo4ur t实ext验in h探ere究,拓展思维
5 讨论总结,巩固所学 6 反馈练习,复习回顾
五
教学过程
1 展示图片,感受存在
五
教学过程
1 展示图片,感受存在
五
教学过程
2 情境设疑,孕育新知
观察图片后思考:
这几种物质分别都是由哪些物质组 成的,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五
教学过程
3 对比实验,获得新知
植物油加入水形成的并不是溶液,而是另外的一种混合物。五Fra bibliotek教学过程
3 对比实验,获得新知
溶液就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 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就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剂就是被溶解的物质
溶质、溶剂?
蔗糖溶液
五
教学过程
3 对比实验,获得新知
氯化钠溶于水
溶质、溶剂?
氯化钠在溶液中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
乳化现象 4 溶液的用途
不管是离子还是分子都是极其微小的颗粒,都是均
匀的分散在水分子中间的。
五
教学过程
4 实验探究,拓展思维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9-2
1汽油可以做溶剂
2不同的溶质在同 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同种溶质在不 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
五
教学过程
4 实验探究,拓展思维
一种液体物质放入到另一种液体物质中能形 成溶液吗?——实验9-3
同, 不同。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溶液的是
A 澄清石灰水、水 B 氧气、稀硫酸
C 空气、汽水
D 氯化氢气体、盐酸
4、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往往是先分别配制成溶液,后再进行反应,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液的形成 ppt课件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活动与探究二 :碘能溶于水吗?高锰酸钾能溶于汽油吗?
实验现象纪录
溶剂 水 汽油 水 溶质 碘 碘 高锰酸钾 现象
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溶液棕色 溶解,溶液紫色 不溶于汽油
汽油 高锰酸钾
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相同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活动与探究一: 蔗糖溶于水
溶 质
溶
剂
溶 液氯化钠溶于水:Fra bibliotek溶剂溶质
a. 溶解前
b. 溶解中
c. 溶解后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溶液是: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 质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
溶液的特征及组成:
(1)特征:均一、稳定。 均一: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 全相同。 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 气体、压强等),溶质也不会从溶剂 中分离出来。 (2)组成: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 溶剂。
实验现象纪录
水中加入的溶 质
加入溶质前水的 温度/℃ 加入溶质后水的 温度/℃
NaCl
NH4NO3
NaOH
溶解现象
温度基本不变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结论
有的物质溶解时可能吸热,有的物 质溶解时可能放热。
小结:
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1、 知道乳浊液、乳化现象。
2、 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吸收热
量,有的放出热量。
思考: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为 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物 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交点温度下两种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 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能 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识回顾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物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 气体体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 B.喝下汽水时感到 有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碑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夏季黄昏, 池塘里的鱼常游出水
好题回放
【例4】将5克某种粉末完全溶解在少量沸水中,冷却时 析出3克晶体,将这些晶体滤出后重新溶解在与前同量 的沸水中,再冷却至与前同样的温度,析出2.9克晶体, 分析上述的结果,正确的是( )
〖例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某物后,U形管中原来 水平的红墨水液面出现了左高右低的水位差,则该物质极可能是 () A.苛性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活性炭
Exercises
〖例3〗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向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取少量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至50℃无固体析出
过滤必须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A、这种粉末是结晶水合物 B.该种粉末是纯净物.
C、这种粉末是混合物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知识回顾
• 三.混合物的分离 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 质,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或说除去液体中混有的 固体物质.
①过滤使用的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附铁圈)、漏斗、 烧杯、玻璃棒、滤纸.
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分呈颜 色. • 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 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这是受到分 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 ③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 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如:蓝矾(胆矾)溶于水时, 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而不是胆矾. )
〖例4〗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将含CuSO4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白 色硫酸铜粉末,下列对出现的情况,描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有蓝色晶体析出 ②原饱和溶液的溶剂量减少 ③原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少 ④饱和溶液总质量增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Exercises
〖例5〗有下列物质:①牛奶;②无水酒精;③澄清石灰水;④ 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人少量二氧化碳后的液体;⑥锌溶 解在适量的稀硫酸中形成的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溶液中 的溶质分别是 。
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关.同 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相同,不同 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相同
(4)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见溶解性 部分)③温度
(5)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 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列表法;②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
规律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 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例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将36gNaCl溶பைடு நூலகம்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NaCl的溶 解度为36g.
②20℃时,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NaCl,因 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6.5克.
知识回顾
(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 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 和溶液.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
强调 量.
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
〖例6〗纯水是几乎不能导电的.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水槽 中即为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水槽中盛的是水,则当关闭开关K时,灯炮L (填"亮"或"不亮"),是因为
(2)若此时在水槽中加入少量H2SO4,此时再关闭开关K时,灯
泡(填"亮"或"不亮"),这是因为
,此溶液称为
知识回顾
二、溶解度
1.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
知识回顾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 (1)悬浊液 (2)乳浊液 (3)溶液 ------溶剂,溶质. 当溶液中有水时,不论水的量多少,习惯 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 一般是水溶液.
知识回顾
• 2.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和稳定性 • 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
【例2】在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时, 把20克NaCI投人到50克水中充 分溶解后,下列有关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制成了70克饱和溶液 B.制成了68克饱和溶液
C.有18克NaCl发生溶解 (未溶解)
D.还剩余2克固体NaCl
【例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③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1.6克KNO3,而200 克水最多能溶解63.2克 KNO3,因此,KNO3的溶解度 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
④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NaCl20克,因此NaCl在 20℃时的溶解度为20 g.
⑤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⑥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状态, 因此,NaCl在20℃的溶解度为解度为36克
(2)浓溶液和稀溶液---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
知识回顾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一般规律: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记准
升温、加溶剂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特殊溶质Ca(OH)2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加溶剂
Exercises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的均一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质 C、酒精和水任意比例互相溶解时,均称为酒精的水溶液 D、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物 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交点温度下两种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 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能 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识回顾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物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 气体体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 B.喝下汽水时感到 有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碑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夏季黄昏, 池塘里的鱼常游出水
好题回放
【例4】将5克某种粉末完全溶解在少量沸水中,冷却时 析出3克晶体,将这些晶体滤出后重新溶解在与前同量 的沸水中,再冷却至与前同样的温度,析出2.9克晶体, 分析上述的结果,正确的是( )
〖例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某物后,U形管中原来 水平的红墨水液面出现了左高右低的水位差,则该物质极可能是 () A.苛性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活性炭
Exercises
〖例3〗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向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取少量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至50℃无固体析出
过滤必须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A、这种粉末是结晶水合物 B.该种粉末是纯净物.
C、这种粉末是混合物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知识回顾
• 三.混合物的分离 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 质,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或说除去液体中混有的 固体物质.
①过滤使用的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附铁圈)、漏斗、 烧杯、玻璃棒、滤纸.
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分呈颜 色. • 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 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这是受到分 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 ③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 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如:蓝矾(胆矾)溶于水时, 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而不是胆矾. )
〖例4〗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将含CuSO4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白 色硫酸铜粉末,下列对出现的情况,描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有蓝色晶体析出 ②原饱和溶液的溶剂量减少 ③原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少 ④饱和溶液总质量增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Exercises
〖例5〗有下列物质:①牛奶;②无水酒精;③澄清石灰水;④ 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人少量二氧化碳后的液体;⑥锌溶 解在适量的稀硫酸中形成的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溶液中 的溶质分别是 。
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关.同 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相同,不同 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相同
(4)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见溶解性 部分)③温度
(5)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 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列表法;②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
规律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 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例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将36gNaCl溶பைடு நூலகம்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NaCl的溶 解度为36g.
②20℃时,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NaCl,因 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6.5克.
知识回顾
(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 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 和溶液.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
强调 量.
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
〖例6〗纯水是几乎不能导电的.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水槽 中即为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水槽中盛的是水,则当关闭开关K时,灯炮L (填"亮"或"不亮"),是因为
(2)若此时在水槽中加入少量H2SO4,此时再关闭开关K时,灯
泡(填"亮"或"不亮"),这是因为
,此溶液称为
知识回顾
二、溶解度
1.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
知识回顾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 (1)悬浊液 (2)乳浊液 (3)溶液 ------溶剂,溶质. 当溶液中有水时,不论水的量多少,习惯 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 一般是水溶液.
知识回顾
• 2.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和稳定性 • 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
【例2】在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时, 把20克NaCI投人到50克水中充 分溶解后,下列有关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制成了70克饱和溶液 B.制成了68克饱和溶液
C.有18克NaCl发生溶解 (未溶解)
D.还剩余2克固体NaCl
【例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③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1.6克KNO3,而200 克水最多能溶解63.2克 KNO3,因此,KNO3的溶解度 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
④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NaCl20克,因此NaCl在 20℃时的溶解度为20 g.
⑤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⑥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状态, 因此,NaCl在20℃的溶解度为解度为36克
(2)浓溶液和稀溶液---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
知识回顾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一般规律: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记准
升温、加溶剂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特殊溶质Ca(OH)2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加溶剂
Exercises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的均一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质 C、酒精和水任意比例互相溶解时,均称为酒精的水溶液 D、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