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育种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二、远缘杂交的意义与作用
1.合成新物种—生物进化的因素之一
X
?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人工合成新物种,扩大和丰富了 育种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基础
(1)完全双二倍体
由两个亲本, 两套来源和性 质不同的染色 体组结合而形 成的新物种, 其染色体数目 为双亲染色体 的总和。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第二节 远缘杂交不易交配 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不亲和性:花粉不萌发,花粉管不伸入柱头,花粉
管生长缓慢或破裂,花粉管达不到子房,雌雄配子不 结合形成合子,合子胚不发育,幼苗死亡等现象。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一、不易交配性原因
1.花器构造的隔离;
如: 亚洲棉×雷蒙德氏棉花粉萌发、花粉管 伸长和受精正常;雷蒙德氏棉×亚洲棉母本的 花柱比父本长,杂交不亲和。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2.外源基因导入及种质资源创新,选育 新品种
中3(普通小麦与天兰偃 麦草2n=42, BBEEFF )、科春14及 其属间杂种异源八倍体, 它能抗多种病害,以它与 普通小麦杂交可获得抗病 品种。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中3与科春14及其F2分离后代的不同穗型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4、采用特殊的授粉方式:
混合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或延迟授粉。 5、理化因素处理: 射线或紫外线照射;补施生长调节物质赤 霉素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6、利用桥梁种和预先无性接近法: 利用桥梁种法:二粒小麦(AABB)×小伞山 羊草(DD)得到的F1(ABD)加倍,形成双二倍 体(AABBDD)再与普通小麦杂交。 预先无性接近法:
第9章 远缘杂交育种
第十一章 远缘杂交育种

第一节 远缘杂交的意义与特点
一.远缘杂交的意义
(一)创造新的作物类型 物种起源方面的研究证明,现
有很多物种都是来自天然远缘杂交, 如芥菜 (2n=aabb=36)来自油菜 (2n=aa=20)和黑芥 (2n=bb=16)的 杂交; 欧洲李2n=aabbcc=48)起源 于樱桃李 (2n=aa=16)和黑刺李 (2n=bbcc=32)的杂交。
在仙人掌类植物中发现 pachgerocereus属来自摩天柱属 和金灿柱属的天然杂交, Ferofossucocactus 属来自强球 刺属和多棱球属的天然杂交。实 践证明,人类完全可以有意识地 通过远缘杂交创造新的作物类型。
布尔班克曾经用杏 (Armeniaca vulgaris)和华李(Prunus salicina)杂 交育成了Apex、corona等l0多个叫 做李杏的新品种,
的高度抗病性和对环境胁迫条件 的抵抗能力,改良栽培品种是很 有效的途径。
如19世纪中叶欧洲育种者利 用含抗晚疫病基因的野生马铃薯 S.demisum与栽培种S.tuber- osum杂交,获得了抗晚疫病的品 种,解决了爱尔兰因马铃薯晚疫 病大流行而遭受的饥荒。
(三)丰富作物的变异类型 通过种、属间杂交可显著
(四)创造新的雄性不育类型 现代育种学利用远缘杂交
的手段导入细胞质不育基因或 破坏原来的质核协调关系育成 番茄、南瓜、白菜等多种作物 细胞质或核不育的雄性不育系。
(五)探索研究生物进化
大量实践证明,远缘杂交后代
中可再现物种进化过程中所出现的 一系列中间类型和新种类型,这就 可为研究物种的进化历史和确定物 种间的亲缘关系提供实验根据,有 助于进一步阐明某些物种或类型形 成与演变的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 律创造新物种。
远缘杂交育种困难及其克服方法

远缘杂交育种困难及其克服方法
远缘杂交育种是指不同属、种或亚种之间的杂交育种。
由于亲缘关系较远,导致远缘杂交育种具有困难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殖隔离:远缘杂交育种中亲本间的生殖隔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例如,不同种间常常因为不同的花器官结构无法交配,或产生不兼容的花粉和卵细胞。
2.基因不兼容: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基因不兼容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由于亲缘关系较远,所以存在着某些基因的不兼容。
这些基因的不兼容会导致杂种的生长和发育异常,甚至会导致杂种的死亡。
3.胚胎发育障碍:由于亲缘关系较远,远缘杂交育种中常常出现胚胎发育障碍。
这些障碍包括胚珠发育不良、胚胎早期死亡、胚胎畸形等。
为了克服远缘杂交育种的困难,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杂交种的基因进行改良,解决基因不兼容的问题。
2.提高杂交成功率:采用一些方法,如控制杂交时间、调节温度和湿度、使用人工授粉等,提高杂交的成功率。
3.选择合适的亲本:在进行远缘杂交育种时,应选择具有一定亲缘关系、适应环境的优质亲本,这样可以提高杂交的成功率。
- 1 -。
远缘杂交育种的定义

远缘杂交育种的定义远缘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不同品种或种属之间的交配,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或种群的一种育种方法。
远缘杂交育种在农业、园艺和植物育种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加遗传变异性,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丰富种质资源,促进新品种的创制和改良。
远缘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跨越物种间的遗传隔离,将不同物种的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新性状和优势的后代。
这种育种方法可以克服物种内自交或近亲交配导致的基因固定和衰退,有效地提高物种的遗传潜力和适应性。
远缘杂交育种的过程包括选择亲本、授粉、后代选择和育种杂交。
选择亲本是远缘杂交育种的关键步骤,需要根据目标性状和亲本的遗传背景来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交配。
授粉是将花粉从一种植物传递到另一种植物的花蕾上的过程,可以通过人工授粉或自然传粉的方式进行。
后代选择是根据目标性状对杂交后代进行筛选和评估,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育种杂交是将选出的优良个体进行再次杂交,以进一步提高目标性状和适应性。
远缘杂交育种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遗传变异性:不同物种之间的交配可以带来更多的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空间。
2. 提高抗逆性:远缘杂交可以引入抗病、抗虫、抗逆等性状,提高新品种的抗逆能力和生存竞争力。
3. 丰富种质资源:远缘杂交可以引入新的基因类型,丰富种质资源,为育种创新提供更多的材料基础。
4. 促进新品种的创制和改良:远缘杂交可以打破物种间的遗传壁垒,促进新品种的创制和改良,加快育种进程。
然而,远缘杂交育种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1. 物种间的遗传隔离: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隔离是远缘杂交育种的主要限制因素,需要克服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和染色体配对障碍。
2. 杂种不稳定性:由于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复杂多样,杂种不稳定性是远缘杂交育种的一个主要问题,需要进行多代选择和后代交配来稳定杂种。
3. 遗传背景效应:远缘杂交会引入大量异源基因,可能导致遗传背景效应,影响杂交后代的表现和稳定性。
《远缘杂交育种》课件

03
全球化和跨国育种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育种合作成为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趋势,
有助于整合全球资源、共享技术和经验,推动远缘杂交育种的发展。
提高远缘杂交育种效率的策略与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加大对远缘杂交育种基础研究的投入,深入了解远缘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和杂种不育性的 机制,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综合利用多种育种技术
结合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转移、基因编辑等,提高杂种的遗传 改良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育种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育种理念和技术,促进远缘杂交育种技术 的共同进步。
THANK YOU
远缘杂交过程中,来自不同物种 的基因会发生重组,产生新的基 因组合。
遗传改良
通过远缘杂交,可以将不同物种 的优良性状转移到同一物种中, 实现遗传改良。
杂种优势
某些远缘杂交产生的杂种表现出 杂种优势,即兼具双亲的优良性 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
03
远缘杂交育种的技术与方法
远缘杂交育种的材料准备
远缘杂交育种涉及的物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导致产生的杂种不育性较高,难以获得可育 的杂种子代。
杂种后代分离幅度大
远缘杂交产生的后代分离幅度大,多数表现为生长 缓慢、结实率低等不良性状,难以筛选出具有优良 性状的个体。
繁殖障碍
由于杂种不育性高,难以通过正常的有性繁 殖方式获得大量杂种子代,需要采用无性繁 殖技术进行扩繁。
远缘杂交育种在玉米上的应用
总结词
增强抗性和适应性
详细描述
通过远缘杂交育种,将不同地区的玉米种质 资源进行融合,培育出具有抗旱、耐盐碱、 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玉米新品种,提高其 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产量。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种 (species)属 (genus)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wide cross或distant hybridization)。
所产生的杂种称远缘杂种。
远缘杂交又可区分为:①种间杂交②属间杂交③亚远缘杂交( sub-wide cross )•远缘杂交是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远缘杂交可打破种(或科、属)之间的界限,使不同物种间的遗传物质进行交流或结合,将两个或多个物种经过长期进化积累起来的有益特性结合起来,再经过染色体组天然加倍和自然选择,形成生命力更强的新物种。
•特点① . 杂交不亲和,即交配不易成功。
例:粳稻品种农垦 58 ×高粱(四个品种混合花粉),共做 357 朵花,只得 1 粒 F 1 种子,杂交成功率 0.28%② . 杂种易夭亡:幼苗发育不良,易中途死亡。
③ . 杂种结实率低,甚至完全不育:水稻×稗草, F 1 结实率 <5% 。
④ . 杂种后代强烈分离:分离范围广,时间长,中间类型不易稳定。
第一节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性•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创造新作物类型•创造异染色体系•诱导单倍体•利用杂种优势•研究生物的进化•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培育高产、优质、早熟和高度抗逆性的突破性品种。
例: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小偃4号、5号、6号二. 创造新作物类型根据新合成的物种是否完全含有双亲的染色体组,可将远缘杂交创造的新物种分为二类:•完全双二倍体新物种:由 2 个亲本,两套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结合形成杂种。
如小黑麦。
•不完全双二倍体新物种:由双亲的一部分染色体组结合而成,如八倍体小偃麦。
三. 创造异染色体系•异附加系:在一个物种正常染色体组的基础上添加另一物种的一对染色体而形成的新类型。
选育的基本方法是:杂交、回交、分离、选择,并辅以细胞学鉴定。
如小偃麦,西北植物所选出了“ 小偃759 ” 系在普通小麦染色体组基础上附加了一对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其外部形态,除旗叶扭曲外,与普通小麦无明显差异。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远缘杂交(wide cross或distant hybridization):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用于不同种(species)、属(genus)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远缘杂交又可区分为种间杂交:如普通小麦×硬粒小麦、陆地棉×海岛棉、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栽培花生×野生花生等。
属间杂交:如玉米×高梁、玉米×摩擦禾、普通小麦×山羊草或偃麦草等。
亚远缘杂交(sub-wild cross):种内不同类型或亚种间的杂交称为,如籼稻×粳稻等。
用途:克服品种间杂交难以完全满足育种目标要求的情况下,使育种工作有所突破,打破种间界限;充分利用野生资源所蕴藏的独特的特征、特性,扩大基因重组和染色体间相互关系变化的范围,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变异类型。
第一节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性一、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远缘杂交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物种间的界限,人为地促进不同物种的基因渐渗和交流,从而把不同生物类型各自所具有的独特性状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品种。
①1956年李振声等利用长穗偃麦草与小麦杂交,先后育成了一大批抗病的八倍体、异附加系、异置换系和易位系,为小麦育种提供了重要的亲本材料,同时培育成小偃4号、5号、6号品种在生产上推广。
②Laurenoe等(1975)用普通燕麦×野生燕麦,再用普通燕麦回交,将野生燕麦的抗性基因转入栽培品种。
③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PeeDee 试验站,利用亚洲棉、瑟伯氏棉和陆地棉三种杂交,所得的三元杂种(即ATH型),再与陆地棉品种多次回交后,培育出一系列具有高纤维强度的PD品种和种质系。
二、创造新作物类型通过导入不同种、属的染色体组,可以创造新作物类型和新的物种。
①人类最早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新物种的例子是用野生的心叶烟草(2n=24,GG)与普通烟草(2n=48,TTSS)杂交,F1加倍后,创造了结合两个亲本染色体组的异源六倍体新种(2n=72,TTSSGG)。
育种学总论第8章-远缘杂交育种

51
一、品系间杂交技术
从同一个远缘杂交组合选育出的具有不 同目标性状的品系进行互交
52
二、外源染色体导入
1 异附加系(alien addition line)
同一物种不同类型和品种间的可交配性差异很 大,应选择合适的亲本组配。 在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杂交种,西农6028做母 本,结实率为76.39%;以乌克兰0246作母本, 结实率为0.35%。 19
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
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亲本杂交时,先
将染体数目少的亲本染色体加倍后再
杂交,可提高杂交结实率。
下几个类型:亲本性状类型、综合性 状类型、新物种类型
远缘杂种的分离现象极为复杂,目前
对分离规律性很不了解,需要深入研 究远缘杂交的遗传机制
40
2、分离类型丰富,中间类型有 向双亲分化的倾向
远缘杂种后代会分离出各种中间类型,及 大量的亲本类型、亲本祖先类型、超亲类 型以及某些特殊类型等,变异极其丰富。
16
(三)克服不易交配性的方法
1、亲本选择与组配 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 3、桥梁(媒介)法 4、采用特殊的授粉方式 5、理化因素处理 6、柱头移植或花柱头截短法 7、试管授精 8、体细胞融合
17
1、亲本选择与组配
(1)以栽培种为母本
小麦与黑麦杂交时,小麦作母本结实率达 60%以上,而黑麦作母本,结实率只有2.5%
(2)以染色体数较多或倍性高的作母 本
甘蓝型油菜(2n=38)X白菜型油菜 (2n=20)时,结实率23.6%;反交时,结 实率为0.6%
18
(3)以杂种为母本
以302小麦X天蓝冰草,结实率2.5%;
碧玉麦X天蓝冰草,结实率19.28%;
(302小麦X碧玉麦)X天蓝冰草,结实率38.76%。(4)广Fra bibliotek测交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远缘杂交在育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创造新的种质,丰富植物的变异类型 如:油菜( 2n=aa=20 )× 黑芥( 2n=bb=16 ) 菜( 2n=aabb=36 ); 樱桃李( 2n=aa=16 )× 黑刺李( 2n=bbcc=32 ) 欧洲李( 2n=aabbcc=48 ); 杏 × 李 李杏新品种(象李那么多产,如杏那样美 味); 古氏杜鹃 × 云锦杜鹃 罗德杜鹃( 1907 年)。 芥
2、远缘杂种的不育性: 成活性:受精卵不能发育成健全种子;种子不能 发芽或发芽后不能长成正常植株; 结实性:不能形成正常的雌雄器官;不能产生正 常的配子,无法繁衍后代。
3、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广泛性和不规则性 由于亲本亲缘关系远,亲本间的基因组成、染色体组 型差异较大; F1开始分离、 F2分离更为广泛,远缘杂种 后代分离范围广,时间长,更是无规则可循,这对于杂种 后代遗传规律性的预测和控制,以及对杂种性状的稳定等, 都增加了较多困难。
1)同一物种的某一品种或类型与另一物种的不 同品种或类型之间存在较大的亲和性差异。 如:芥菜(卷心刈菜)× 黑芥(加州褐子) F1(0.07%); 芥菜(紫高菜)× 黑芥(加州褐子) F1
(0.78%)。
2)正、反交的结果往往差异显著 如:山茶×怒江山茶 实率7.7%; 山茶×连蕊茶 F1(5.7%),反交结实率 F1(29.3%),反交结
生理上不协调,在胚胎发育的关键时刻,产
生了某些重要缺陷,因而影响了杂种的成苗
成株。
结实性差或完全不能结实的原因:
由于染色体的不同源性和基因间的不和谐性,
造成减数分裂异常(染色体不联会或不规则分 配); 远缘杂种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完全不能形成雌 雄配子。
二、远缘杂种不育性的克服方法
1、胚胎培养(胚抢救) 当受精卵只发育成胚而无胚乳,或胚与胚
(Tea Rose)
“La France”
“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flower ”
现代月季
Miniature rose Peace
Oliympiad
Pinck peace
中国原产茶花
国际市场上的茶花品种
切花菊 盆景菊 悬崖菊 地被菊 独本菊 大立菊
二、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控制 1、回交
回交既可克服杂种的不育性,也可控制其性
状分离。在番茄远缘杂交育种时,亚历山大用栽 培类型的玛娜佩尔和秘鲁番茄杂交后,F1呈现野 生的小果性。用栽培型亲本做父本多代回交后, 果实性状得到改善,遗传性状也稳定下来。
乳的发育不适应时,可用胚胎培养法,使胚胎
发育成幼苗。如:玉蝶梅×山桃(授粉后66天,
张启翔,1992)
2、杂种染色体加倍法 当远缘杂交的双亲染色体组或染色体数目不同而缺 少同源性,致使F1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联会或很 少联会,不能形成足够数量的、具有生活力的配子体而 导致不稔。在种子发芽的初期或苗期,用0.1%~0.3%的 秋水仙碱深液处理,使体细胞染色体数加倍,获得异源
4、改善营养条件
远缘杂种由于生理机能不协调,当提供优良
的生长条件时,可能逐渐恢复正常。因此,必须 加强栽培管理,从幼苗开始和各个生育阶段,都 应精心培育。例如开花结实期间,根外追肥,喷 施磷、钾、硼等;进行分株繁殖,扩大营养面积 等。
5、人工辅助授粉 采用混合花粉的人源自辅助授粉,将使杂种受精选择性得到更大满足,
种间杂交,如杏×梅花 →杏梅。
第一节 远缘杂交的概念和作用
一、远缘杂交的概念
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类型之间的 杂交。一般认为植物学上种以上分类单位之间 杂交都是远缘杂交。 此类杂交产生的后代称远缘杂种。
近缘杂交:同一个种的植物的不同类型之
间,它们在遗传上、形态、生理上彼此虽有所
不同,但基本特点是相似的,一般容易杂交。 远缘杂交:生殖隔离的影响,使不同种或 属间的植物,不仅在形态、生理上存在显著的 差异,而且在遗传组成和细胞结构上也存在着 很大差别。因此,一般来讲,种属之间就不像 种内的变种或品种那样容易进行杂交。
造异质的后代群体,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并进一步育成新品种。
1)近缘杂交( intraspecific crossing) :指亲缘关系较近,分类上属于同一种的 不同变种或品种间的杂交。
种内杂交 。 2 )远缘杂交( interspecific crossing) :指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间的杂交,一 般是不同种、属或是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的杂交。
2.0%。
(1)采用染色体数较多或倍数性高的种作母本 如:云南山茶(2n=6x=90)×山茶(2n=2x=30) F1(8.7%); 山茶×云南山茶 F1(2.7%)
原因:能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供应种子的发育。
(2)选择花粉渗透压稍大的为父本,柱头
渗透压稍小的为母本
花粉与柱头间渗透压不同,也影响到杂 交的结实率。一般选作父本的种,其花粉的 渗透压稍大于母本柱头的渗透压时,将更有 利于花粉管的伸长和参与受精,从而使杂交 易于成功。
影响受精过程,使雌、雄配子不能结合、受
精而形成合子,这就是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1、不亲和常见的现象 花粉不能在异种柱头上萌发;花 粉管不能伸入柱头;花粉管虽进入柱
头但生长缓慢或破裂;花粉管到达不
了子房;虽然达到子房却完不成双受 精作用等等。
2、不亲和的原因 异种柱头分泌物抑制不亲和花粉 花粉不能萌发; 花粉管进入
4、远缘杂种的杂种优势
多:生活力衰退(由于遗传上或生理上的不协调);
少数:杂种优势明显,如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 2年生杂种高为母本的196%,父本的136%。
第二节 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一、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原因
植物的受精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 程。远缘杂交时,由于双亲的亲缘关系较远, 遗传差异较大,生理上也不协调,这些都会
6、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处理
应用赤霉素、萘乙酸、吲哚乙酸、硼酸等激
素或生长素进行涂抹或喷洒处理,能促进花粉发
芽和花粉管的伸长,有利于完成受精作用,从而
克服远缘杂交不结实的缺点。例如百合品种间杂
交不结实,用0.1%~1.0%生长素羊毛脂,涂于剥
去花瓣的子房基部,结果增加了结实率。
7、生物技术的应用 把母本花朵中取出带胎座或没有带 胎座的胚珠,置于试管中培养,并在 试管中进行人工授粉,以克服远缘花 粉的不能萌发、花粉等不能生长或生
长过程慢等遗传和生理上的障碍。试
管授精技术已在烟草、石竹、矮牵牛
等上试验成功。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体细胞融合技术也 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这项技术可克服远缘种属 因性隔离而造成的不亲和性,从而绕过有性过 程使亲本基因进行广泛重组,创造自然界没有 的新类型。
8、应用温室或保护地杂交,
改善授粉条件 原因:气温、雨水等气候条件影 响杂交效果 如:金花茶×山茶;攸县油茶× 金花茶:2月杂交,结实率0.3%; 3月杂交,结实率10.7%。
通常可以提高远缘杂种结实率。利用 昆虫进行授粉,比人工强制授粉将更 有利于结实性的提高。
6、延长培育世代,加强选择
缘杂种的结实性存在个体和世代差异。
个体差异:如:欧洲红树莓×黑树莓,少数杂种 结少量果实,经4代连续选择 优质丰产品种 “奇异”。
世代差异,如:高加索百合×山牵牛百合 紫 罗兰香百合(1-2年只开花不结实,3-4年有空瘪 种子,7年部分种子发芽)
7、蒙导法
嫁接:远缘杂种嫁接在亲本或第三砧木。
如米丘林:斑叶稠李×酸樱桃 花不结实)+甜樱桃 开花结实 F1(只开
第四节
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
一、远缘杂种分离的特点 1、分离的世代更长; 2、远缘杂交的后代具有更为复杂的分离。
远缘杂种后代的类型: 1、综合(中间)性状类型; 2、亲本性状类型; 3、新物种类型。 远缘杂种的分离现象极为复杂,目前对分离规 律性还很不了解。深入研究远缘杂交的遗传机制, 将对控制远缘杂种的分离,以及对远缘杂种的选择、 培育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重复授粉:花蕾期、开花期、临谢期进行多 次重复授粉; 原因:不同发育程度的雌蕊具有受精选择差异; 注意:一般重复授粉进行二次或三次即可,次数 多了,易造成机械损伤。
3、预先无性接近法
在进行远缘杂交前,预先将亲本互相嫁接在 一起,使它们彼此的生理活动得到协调,或改变 原来的生理状态,而后进行有性杂交,较易获得 成功。 嫁接法:(黄瓜+丝瓜)× 丝瓜 获得 F1
( 2n=bbcc=32 )
李)
F1
双二倍体(欧洲
5、诱导单倍体
虽然远缘花粉在异种母本上常不能正常
受精,但有时能刺激母本的卵细胞自行分裂,
诱导孤雌生殖,产生母本单倍体。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远缘杂交已在12个 物种中成功地诱导出孤雌生殖的单倍体。
二、远缘杂交特点
1、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雌、雄配子不能正常受精形成合子(生殖隔离)
第三节 远缘杂种不育性及其克服方法
一、远缘杂种不育性的表现和原因 远缘杂种的不育性表现,包括杂种的成活性和结 实性两个方面: 成活性:即受精卵不能发育成健全种子;种子不 能发芽或虽然发芽生长,但幼苗生长衰弱或早期 夭亡;
结实性:即杂种植株虽能成活,但结实性差,甚 至完全不能结实。
成活性差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远缘种间遗传差异大,造成
2、 利用异属、种的特殊有利性状
利用野生类型的高度抗病性、对环境胁 迫的适应能力等。
如:栽培种马铃薯×野生马铃薯抗
疫病的马铃薯;现代月季×野生蔷薇 抗寒性强的新类型。
晚
3、利用杂种优势
如:一球悬铃木 × 三球悬铃木 二球悬铃
木
4、探索研究生物进化 远缘杂交后代可再现物种进化中的中间类 型、新种类型。 如:樱桃李( 2n=aa=16 )×黑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