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重彩画人物创作

合集下载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赏析唐代人物画《步辇图》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赏析唐代人物画《步辇图》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赏析唐代人物画《步辇图》作者:宁杰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年第01期唐代是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影响深远。

在唐代众多著名的人物画家当中,我个人更推崇阎立本,他的人物画不仅写形,而且传神,甚至能充分体现时代审美特征和暴露其阶级局限性。

在高一美术鉴赏教材中,有一节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容,其中就有阎立本的《步辇图》。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自由讨论和师生互动中赏析《步辇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知人论画,引导学生了解画作者,为深入赏析《步辇图》做好准备为此,我设置了如下两个问题:(1)作者的生平?(2)了解作者对了解画作有什么帮助?第一个问题容易,通过查找资料可以快速了解作者的生平:作者阎立本(?—673年),是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画家,唐太宗时任工部尚书,官至右相,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第二个问题就不是简单的问题了,若能突破这个问题,对了解画作的创作意图是大有帮助的。

于是,我作了如下的点拨:(1)鉴赏古诗可以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古画能不能“知人论画”呢?(2)可结合初中历史课本学过的有关唐代画家阎立本名作《步辇图》的知识进行思考。

这样一点一拨,学生思维之水便畅通,他们纷纷展开讨论。

最后经讨论,学生们得出了如下正确的结论:由阎立本的生平和创作经历,我们可以知道:他不但驰誉丹青,而且仕途显达。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重大社会政治活动,集中体现出儒家文艺观中“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功能,如武德九年绘制的《秦府十八学士图》、贞观十七年绘制的《凌烟阁功臣图》、在太宗皇帝去世后设计的《昭陵列像图》。

二、引导学生讨论《步辇图》的画面内容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记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

《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藏族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画的左侧,有虬髯执笏者,当是朝中引班的礼官。

工笔重彩人物创作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究

工笔重彩人物创作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究

2020·06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笔重彩人物创作画从简单的单层次逐渐转变为多层次、多样化。

近年来,由于中外文化不断交融,各种画种之间相互借鉴,绘画形式、绘画材料和绘画技法等总体上来说更加多元化,再加上创作者处于不同的地区,其思想意识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个体创作风格。

在多样化的形势下,文化部多次举办工笔重彩高级研究班,高校的专业课程也同样增加了工笔重彩的相关课程。

由于工笔重彩是一种集传承与创新于一体的绘画形式,单纯地讲述绘画方面的知识,对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绘画技法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许多学校在课堂中或多或少融入思政因素,希望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意识。

思政因素的融入,使学生的思想素养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使其对历史与国家的发展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为其创作增添深度与艺术感。

但是受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在工笔重彩人物创作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没有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一种集创新与传统于一体的绘画形式,人们在创作时,要充分认识到优秀的绘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绘画的技巧与方法是在现实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1]。

为了向当代的学生传授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精髓,仅仅在课堂上教授技能与知识是不够的,要在日常的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课堂中合理地融入思政元素,让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与创新思维,激发自身的创作欲望,从而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是一个写实的过程,通过添加思政元素,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现代生活的发展趋势,将现实的发展与工笔重彩人物创作结合在一起,让人物创作画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文化的底蕴与时代的特色。

一、工笔重彩人物创作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现状(一)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更高,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不深工笔重彩人物创作课程作为一个专业性的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注重对课程技法和绘画的学习,对授课时插入的思政元素没有太大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

解析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题材与造型创新

解析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题材与造型创新

解析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题材与造型创新
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一种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注重对人物形象表现的现代化表达。

在题材选择方面,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大多选择了现代人物,尤其是年轻人、女性和儿童等群体,同时也有一些画家选择历史名人、民族英雄和精神偶像等题材。

这些题材的选择,反映了当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审美偏好的变化以及画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在造型创新方面,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对传统工笔画的表现手法进行了拓展和创新。

画家在传统工笔画的线描和局部渲染的基础上,采取了更加饱满的色彩和质感表现手法,尤其是采用了湿法绘画技法,使画面色彩更加生动、透彻,质感更加细腻、真实。

画家注重通过色彩的表现来传递情感,强调画中人物的气质、姿态和情感。

同时,画家还注重通过背景和细节的表现来丰富画面内涵,增强艺术性和思想性。

总之,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中的题材选择及造型创新,既体现了当代艺术的文化现实与审美追求,又保持了传统工笔画美学的特色与魅力。

这种表现形式的变革不仅对当代工笔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贡献。

工笔人物画教程

工笔人物画教程

这里先扼要介绍一下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有淡彩、重彩之分。

淡彩法是基本以墨、透明色为主的画法,适合表现淡雅清秀,朦胧虚幻的境界,有利于发挥墨与色的晕染作用,画面丰富、含蓄。

重彩法是主要以不透明的石色颜料为主的画法,其中间用墨及透明色,特点是色彩浓重绚烂、富丽堂皇,具有一定的装饰味道。

淡彩法与重彩法虽可单独存在,但不宜截然分开。

淡中有重,重里含淡,两者巧妙结合,画面效果会更美妙。

如这幅《银花之三》(见图),就运用了“重”、“淡”相间法。

银饰用赭墨渐次分染,细腻微妙。

背景和几块红、蓝颜色用不透明颜料。

从审美角度讲,颜色的薄厚、轻重,浓烈与淡雅的效果,在把握上尤其要注意。

(一)铅笔稿起稿之前,首先对所画对象进行一番剖析,这点很重要,是一幅画成败的起点。

先要体会一下对象传达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是天真活泼、艳丽多姿、幽雅清新,还是憨厚朴实;是忧郁、喜悦、阳刚、温柔,还是小巧玲珑,粗壮健美等,这是一幅画的基调,把握住这点才可能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风貌。

接下来统观模特儿的整体形态关系,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外形决定模特儿的整体动态,这点有利于构图布局。

还有模特儿的哪部分与众不同,最有特点.哪部分最吸引际,这是你以后着重刻画的部位,应牢记始终。

以上所述是动笔之前如何正确地观察分析模特儿。

这一步是眼与脑的结合.画家的眼睛应具有概括能力、对比能力、分辨能力、只有准确地看到,才能正确地表现。

所以,要随时训练我们的眼睛,培养我们的眼睛。

眼高才能手高。

这时候把以上所看到及所想的用概括的线条画几个小构图,把所画对象的位置、大小、左右高低、线条的疏密分布及纵横关系,用几种不同的形式勾画一下,进行比较,然后,确定其一,这样就可以依此来起铅笔稿了。

起稿时铅笔不宜太软,太软不容易深入。

第一步从整体入手,用概括的线条把人物的动态、比例位置确定下来,注意各部位的倾向性及关系,把每个局部当成一个整体,注意它们的外形,可把其归纳为几何形,这样对捕捉对象的整体形态很有帮助,注意每个具体形间比例关系及相对位置。

苏柏斗的工笔重彩画

苏柏斗的工笔重彩画

苏柏⽃的⼯笔重彩画
苏柏⽃(号善物堂主)⽣于1971年,现居北京,职业画家,现为中美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马来西亚⾚道艺术学院客座讲师、北京⼤学中国传统艺术⽂化研究所研究员、⼯笔画研究室主任、北京⼯笔重彩画会会员。

苏柏⽃⾃幼酷爱绘画,九岁起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

1997年赴马来西亚⾚道艺术学院深造;1998年在马来西亚举办个⼈画展,作品被海外知名⼈⼠所收藏。

《南洋商报》、《中国报》、《光明⽇报》、《光华⽇报》均作专题报到。

1999年《春之曲》《⼭⿁》被⽇本中川美术馆收藏。

2000年于马来西亚著名极乐寺绘制⼤型壁画《五佰罗汉图》全长90⽶,⾼4⽶。

堪称东南亚最⼤的罗汉堂。

2003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最佳作品奖,作品全部售出或被收藏。

苏柏⽃以其独有的眼光来关注⼈类的朋友──“动物”的美丽与可爱,并将这⼀题材以极具感染⼒的艺术作品展⽰给⼤家,以艺术的⼒量去感动⼈们,从⽽让更多的⼈们在感受⼈与⾃然的⾼度和谐中能以平等、仁慈的爱⼼来对待动物,⼼灵得以净化、⽂明得以发展。

苏柏⽃在继承前辈们画狮、虎、豹等动物的基础上,⼤胆地运⽤西⽅写实表现⼿法,从动物的⾯部表情到全⾝的刻画,从动物所处的近景环境到背景的烘托、渲染来真实的表现动物的亲密、平静、⼤度、霸⽓、坦荡、休闲以及它们为了⽣存所表现出的凶狠。

在刻画美丽动物的同时也以⾃⼰对动物独特的情感来诠释动物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不仅仅表现⼀个或多个客观对象,⽽且呈现着
⼈类和动物间情绪的交织以及作者对⾃然的感悟、对⽣活的感悟。

国画高手第一:仇英作品精选

国画高手第一:仇英作品精选

国画高手第一:仇英作品精选仇英桃源仙境图绢本设色纵175cm横66.7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也应是取材于此。

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

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分三层叠进,近景为深壑、小桥、流水,桥上有童子捧瓯而过。

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亢于岸头。

隔小溪为山洞,内有钟乳石悬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边有一位仙者弹琴,两位仙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

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间,有山桃杂卉伴卧松而开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洞顶,松皮龙壳,青藤盘绕,与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应,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属,又怎能到这里生存!这是作品的主题部分。

洞顶清霭虚掩处,有小路自云中显现,绕过山梁及松林,琼阁高筑与松柏相辉映,山涧有清泉,挟乱石而流泻,涧边杂卉仙草益发,石上小亭别具,山间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几组远山,一派云海,更使画面境界无尽。

汉宫春晓图001 《汉宫春晓图》绢本设色。

37.2cm×2038.5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

绢本重彩,尺幅很大,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

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

清代院画家作过多本,无非是借皇家园庭殿宇之盛以骋其华缛藻丽之笔罢了。

图中人物发型服装皆为汉代式样,但宫室、家具的形制皆是明朝的。

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

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

临萧照中兴瑞应图002《临萧照中兴瑞应图》此幅为仇英的摹古之作。

仇英中年以后,曾先后在大收藏家周凤来和项元汴家客居近20年,得以广泛观摩宋、元名迹,摹古技艺精深。

《中兴瑞应图》卷为南宋萧照所作,取宋高宗赵构即位前的种种瑞应传说为内容,根据曹勋辑“瑞应诸事”所写赞文描绘而成,是一幅歌颂赵构重建王朝的作品。

画画的几种方法

画画的几种方法

画画的几种方法一、水墨画1.水墨画中又包含彩墨画。

水墨画一般仅用水与墨即黑白两色来创作,彩墨画则属于进阶的水墨画。

2.水墨人物。

水墨人物与写意人物类似,但笔法上有较为明显的不同,水墨人物更多的用大手笔。

3.水墨山水。

水墨山水与写意山水相比,笔法上更加细腻,当然,颜色是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4.彩墨花鸟。

彩墨画与西式水彩画有点类似,颜料是他们的最大不同,但退晕渐变的手法是比较类似的。

二、没骨画没骨画的“没”字是淹没、含蓄的意思,作画时将运笔和用色融合,不打底稿,直接开始创作。

基本上也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几种类型。

三、油画1.人物画是把生活中具体的人作为表现对象,揭示具体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生活风貌。

2.油画风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以及现代象征性风景等几个阶段。

3.静物画多取材于日常用具、花卉、水果、食品以及猎获物等。

画家以物写情,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反映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

四、版画1.凸版是版画中最常见的类型。

画家在平面的木版或其他金属等板面上,进行雕刻或腐蚀,将不需要印刷的部分铲除,保留凸起部分形成画面,最典型的是木刻。

2.平版不是依靠版面凹凸不平,而是以油水相拒的原理来印刷。

平版印刷是现代滚筒印刷术的前身。

然而画家利用平面的石版印刷技术与绘画表现相结合,创作出优美的石版画。

3.凹版是指在平面的金属板面上用钢刀将需要印刷的部分雕刻出深凹的线纹,形成粗细、深浅不同的沟槽,然后将油墨填入凹缝中,在经铜版印刷机的压印,使油墨粘在纸面上出现图画,称为金属版画。

如人民币上的人像图案或雕版邮票等。

4.孔版也称漏版。

一般是指通过绢、涤纶、尼龙、丝等材料,利用其织纹的漏孔,将水或油质的颜料,用刮板由下至上的刮印,漏印于纸上。

5.孔版也称漏版。

一般是指通过绢、涤纶、尼龙、丝等材料,利用其织纹的漏孔,将水或油质的颜料,用刮板由下至上的刮印,漏印于纸上。

五、水粉画1.干画法:干画法:就是说水少粉多的意思,这种画法多采用挤干笔头所含水分,调色时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颜料成一种膏糊状,先深后浅,从大面到细部,一遍遍地覆盖和深入,越画越充分,并随着由深到浅的进展,不断调入更多的白粉来提亮画面。

工笔重彩画绘制的流程

工笔重彩画绘制的流程

工笔重彩画绘制的流程
工笔重彩画绘制的流程:
1.起稿。

使用铅笔或炭笔在画纸上绘制人物的基本造型,确保线条准确无
误。

之后,将画纸覆盖在起稿上,以备后续步骤使用。

2.勾线。

勾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勾勒法,使用淡墨勾勒出轮廓线,然后
在着色时用重墨或重颜色再次勾勒主要线条;另一种是钩填法,使用浓淡墨色勾勒出轮廓内部,同时确保墨线不被颜色覆盖。

勾线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力度。

3.分染底色。

为了表现面部和衣褶的凹凸起伏,在暗处先使用重色进行分
染。

面部可以使用赭色进行分染,具体方法是一支笔蘸赭石,另一支笔蘸清水,交替使用。

4.着色。

传统仕女的着色法近似京剧人物的化妆,称为三白法,即额、鼻
和下颚三部分晕白粉,眼眶和面颊使用夸张的颜色。

男子脸部则使用赭石、朱膘和藤黄,并加入少许白粉。

5.罩色。

在渲染和着色之后,为了使色调统一或补救不协调的部分,使用
淡赭石平涂一至两遍。

6.提色。

在完成之前,对重点部分进行再次加工,如眼睛、口角或鼻子的
部分,使画面更加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