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于 具有拒虫的香气且永久保持 。
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的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 前留影纪念。
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 作业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2、认真完成习字册。 • 3、搜集宋庆龄的详细资料,思考:人们为
什么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
作业: 课文借物喻人,借赞美樟树来缅怀宋庆龄。其
①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无论
,
他总是在思考科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②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邮递员总是
。
无论 ,它们总是 。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 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 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 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
宋庆龄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献身 革命,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 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 力都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这就 如樟树蓬__蓬__勃__勃_;
填空
宋奶奶一生永葆革命的青春,就如樟树 蓬蓬勃勃 ;
我挑战 我自信
樟树不高,但它的_______ , 而且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的树叶_______ 。樟树四季 常青,无论是___________,它们 总是那么____________。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 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 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 无论夏天还是冬天,他们它们总是
概括——具体
这是两棵( )的樟树。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1922年的一天,孙中山接 到密报,叛变的部队要攻打 他的住地。
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 起撤离,宋庆龄却坚定地说: “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 没有先生。为了中国,你先 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件

材料二:蒋介石和汪精卫曾经用重金收买宋庆龄,要她 到国民党做官,但是宋庆龄拒绝了,还把他们痛骂一通。正 因为她的一身正气,常常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有一次, 她收到了一封装着两颗子弹的信,信里写着:“警告你,子 弹是不认人的!”宋庆龄看完后,坚定地说:“我是不怕他 们的!”
默读《落花生》,思考:
樟树不高,但它的 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 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 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无论 是( )还是( ),它 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樟树不高,但它的 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 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 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无论 是( )还是( ),它 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1)作者借花生比喻哪样的人? 划出相关的语句。 (2)比较《落花生》和《宋庆龄 故居的樟树》这两篇文章的结尾部分, 想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 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说: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 人。”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巴金《鸟的天堂》片段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 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 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巴金《鸟的天堂》片段
樟树不高,但它的 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 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 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 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 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 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 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 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 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 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
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片断赏析教材简析:本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
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片断教学:为了能突破这一难点,且要在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有所收获,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让学生机械记忆宋庆龄的高贵品质。
我作了以下设计:在教学完樟树的外形特点和作用之后,学生很顺利地知道了樟树的外形特点:蓬蓬勃勃,具有顽强的生命;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于:具有拒虫的香气,并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这时,我引领学生回到课始的问题:文章的题目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那写樟树和宋庆龄有什么关系呢?围绕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介绍在课前了解到的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和小故事,且边听边想:宋庆龄和樟树和哪些相似之处?然后展开小组讨论,最后代表发言。
有的说: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而宋家三姐妹的外表也是非常出众的,因此从外形看,宋庆龄和樟树一样长得挺拔秀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课题解读: 宋庆龄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妻子, 樟树是樟科常绿乔木,本文主要介绍了宋庆龄故居 的樟树。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
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 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难点)
pénɡ pénɡ bó bó chónɡjìnɡ zhān yǎnɡ jì niàn
蓬 蓬 勃勃 崇 敬 瞻 仰 纪念
fán yǎn hòu dài zhī kū yè luò
繁衍 后 代 枝枯叶 落
(1)无论……总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总是以 一个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爱着自己的祖国。
(2)只要……就……:只要敌人一出现,我们就会立即消灭 他们。
宋庆龄从小心怀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 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宋庆龄是 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 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 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位美 国学生站起来发言。
积累: 写几个“蓬蓬勃勃”式的词语。 _示__例__:__平__平__安__安____吞__吞__吐__吐____安__安__静__静__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樟树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这句话是对这一段的总结。樟树的可贵之处有两点: 一是指樟树有独特的香气;二是指樟树让虫类害怕的香气 能永久保持。
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 些所谓文明古国,譬(p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 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_苏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讲课-22 宋庆龄旧居的樟树苏教版一、教材剖析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八册的第 22 课《宋庆龄旧居的樟树》的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怀散文,课文描绘了宋庆龄旧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色,以及拥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难得之处。
从文章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实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崇高的品行和刚毅的革命情怀。
所以,教课本课的要点之一就在于要学生经过理解樟树的难得之处去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二、教课目的在教课本课第二课时,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课目的:1、学生能有感情到朗诵课文,且能依据提示初步背诵课文;2、学会使用“不论 ??老是 ??”、“只需 ??就??”造句说话;3、学生经过对课文的学习,在脑海中建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难得之处;4、使学生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领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拜和之情;三、教课重难点要点是: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宋庆龄的崇拜和之情;难点是:领会本课“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且会迁徙运用;四、教课方法固然,四年级已经是中高年级,但因为学生们自己知识累积水平不一样,阅读水平及能力不一样,收集课外资料的方法又相对较少,所以每个学生对同一课文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其余。
学生对文中人物及生活环境、时代背景能够说是全无所闻,所以,我在课前就安排学生经过多种方法收集一些对于宋庆龄的故事,让他们对宋庆龄自己先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课上再沟通一些学生没查到或不理解的内容,这样课内和课外知知趣联合,使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五、说教课程序环绕上边所述的四个教课目的,并采纳“开放议论,相助理解” 的教课方法,为了使学生们更直接更简单的理解课文,我把本节课的教课环节又区分为以下几块:1: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在学习第一课时,我跟同学们一同认识了课文粗心,分享了对于宋庆龄的一些平生事迹,学生对宋庆龄这个人物已经有了必定的认识。
第22课 宋庆龄故居的香樟树(课件ppt)

D
请你读一读,体会樟树的品格, A
02 你能用句中的关联词语写句子吗?
a
无论(爸爸有多忙 ),( 他 )总是(陪着我)。 只要(明天不下雨 ),(我们 )就(就去春游 )。
精品
新知讲解
写樟树可贵之处的这三层
意思能颠倒吗?为什么?
D
A
02 不能
a
它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精品
新知讲解
这里为什么要写到石榴树呢?
反衬。用石榴树容易招虫反衬樟树拒虫,
D
突出樟树香气永存,拒虫的可贵之处。A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a一棵石榴树
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 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精品
新知讲解
游客们对这两棵樟树有什么感情?
A
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 ),它们总是那么a 蓬蓬勃勃。
无论(是烈日暴晒还是狂风暴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冰天雪地),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精品
新知讲解
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
来写樟树的顽强呢?
D
A
局部—整体的顺序
a
枝干、树叶、蓬蓬勃勃
A a
D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苏教版 四年级下
精品
导入新知
D
A a
宋龄,伟大的爱国主义、 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 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
D
A
大女性。她创办的《儿童时代》 a
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
一,深受少年儿童喜爱。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合集5篇)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合集5篇)第一篇: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蓬蓬勃勃”、“永久保持”、“瞻仰”等含义丰富的词语,并体会包含在词语中情感——对樟树的赞美,对宋庆龄的赞美。
3、初步学习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知道课文是借对樟树的描写和赞美,抒发了对宋庆龄的崇敬、怀念之情。
4、把握课文写作顺序,理清课文的结构脉络,并初步体会到课文开头的特别之处和作者隐含写法中的情感。
披文入情,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下合影。
字词学习重点:掌握读音、字形,能结合汉字的特点和上下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蓬蓬勃勃”、“永久保持”、“瞻仰”的含意和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句段学习重点:1、体会“无论……总是……”、“不但……而且……”等句子中饱含的赞美之情。
(难点)2、重点学习第四、第五段,通过品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旺盛的内在精神;感受樟树永远保持香气,永远拒虫的可贵品质。
3、学习第五段中的对比描写,懂得这样的用意和好处。
篇章学习重点:1、初步体会文章开头“欲露先藏”的写法,通过朗读、对比体会作者写法的奥妙。
(难点)2、初步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先人和树的故事,再写树的外形特点,然后写树的可贵品质,最后写人们喜欢在树下拍照留念。
3、结合课文和相关资料理解“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人们又为什么要在樟树下拍照留念”。
(难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目标的朗读练习,做到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审题入手,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能够通过把握主要内容和提炼关键词准确概括课文各部分的意思。
初步感受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带着思考走进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精品】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⑴正确朗读生字词。
⑵读通句子及课文。
樟树
繁衍
崇敬
留影
石榴 蓬蓬勃勃
稠密
瞻仰
纪念 四面八方ຫໍສະໝຸດ 枝枯叶落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 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 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 是那么蓬蓬勃勃。
粗壮的枝干
稠密的枝叶
宋庆龄(1893~1981)政治家, 社会活动家,广东文昌人(今 属海南省)她是举世闻名的爱 国主义、民主主义,共产主义 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是 杰出的国际政治家、中华人民 共和国卓越领导人。她自1913 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 国革命事业,十分关心少年儿童,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生活竭尽全力,在中国近代史和 现代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姚庄小学
周梦影
交流感知
1、听写词语 2、师友互相批改,交流 易错生字的识记方法。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两棵 的樟树。
研读共品--走进樟树,体会樟树的外在美
自主学习
自由课文第4自然段, 思考: 1、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蓬蓬勃勃
2、文章哪些地方描写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画出 关键词语,谈感受。 合作交流
说词语,谈感受。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 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 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 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 论是夏天还是冬__,而且伸向 _______,伸得_____。 ________绿得发亮。 樟树_______,____ 是夏天还是冬天,它 们____那么________。
菜单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能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背诵本篇课文。
2、搜集一些关于“借物喻人”的诗或文章,试 着背一背。
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
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
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
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
处就在这里。
11
这是两棵不仅(
),而且(
)的樟树。
研读共品--走进人物
1、快速阅读你查找有关宋庆龄的资料,思考:为什么在 写樟树的时候还要写宋庆龄呢?
2、小组交流,讨论。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研读共品--走进樟树,体会樟树的内在美
1、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 思考:
樟树还有哪些可贵之处呢? 2、合作交流,讨论,汇报。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 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 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 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 处就在这里。
借物喻人
咏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竹 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樟
故居两樟树, 蓬勃又精神。 清清爽爽散香气, 虫惧物品欣。 香气可退敌, 香气宜养民。 巍巍峨峨宋庆龄, 敌怕人民尊。
总结提高
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 即使当它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 只要这木质存在十年……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百年……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
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
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
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
巩固拓展
宋庆龄一生永葆革命青春, 就如樟树 蓬蓬勃勃 。 宋庆龄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 就如樟树 香气拒虫 。 宋庆龄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心中, 就如樟树 永久保持香气 。
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枝干粗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能够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这是一位女性。 这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这是一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女性。 这是一位中国历史上充满活力的伟大女性。 这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永葆青春、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的伟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