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军细柳的成语典故

周亚夫军细柳的成语典故
周亚夫军细柳的成语典故是《史记·廉丑列传》中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中国明代时期,周亚夫是明朝初期的抗金名将,他以勇猛善战而闻名。
有一次,他率领军队与金军作战,金军进攻十分激烈,周亚夫的部下们都感到害怕,纷纷退缩。
这时,周亚夫看见一棵细长的柳树,他突然指向柳树对士兵们说:“兄弟们,你们看那棵柳树,它虽然细小柔弱,却能抵御风雨,不倒不折。
我们也要像柳树一样,坚韧不拔,抵挡敌人的进攻!”
士兵们听了周亚夫的话,纷纷鼓起勇气,奋勇向前,最终打败了敌人。
这个故事后来就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成语“周亚夫军细柳”的典故。
这个成语形容在困难和逆境中能够坚持不懈,毫不屈服的精神。
表示人们要像柳树一样,坚韧不拔,永远不要放弃。
周亚夫军细柳翻译及原文

《周亚夫军细柳》翻译: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奔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
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
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
先导说:“天子就快到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
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
”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缓慢行进。
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说:"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
”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
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慰劳礼仪结束后离去。
出了细柳营军门,群臣都很惊讶。
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以前在霸上、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像儿戏,他们的将军未来一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冒犯他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翻译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和翻译【原文】文帝此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原文】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译文】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搅乱。
【原文】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译文】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所向披摩,将军及其手下都骑着马迎送。
【原文】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文】旋即抵达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尖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
【原文】天子前驱至,不得入。
【译文】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严禁进入。
【原文】前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译文】先行的卫队说:“皇上马上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依据将军的命令,不依据天子的诏令。
’”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原文】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原文】壁门士吏谓隶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译文】捍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严禁纵马奔驰。
”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原文】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译文】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够跪拜,请同意我以军星期见。
”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
【原文】令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译文】派人道谢说:“皇帝恭顺地慰劳将军。
”劳军礼仪达成后辞去。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翻译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翻译
周亚夫军细柳文是中国古代将领周亚夫的一篇兵书。
这篇兵书以细柳为喻,阐明了作战中许多细小的问题会影响大局。
下面是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翻译:
原文:
军细柳者,非遵兵法之文,而符于将帅之道也。
将帅之道,无由不在,岂
独于合战乎?收兵家之术,必知敌之计谋;擒调谲之才,须辨缘情之态。
众实剖离,则单军易败。
故知其精微者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故对敌
破其谋,而与之友。
不用计策,而敌自败,及其及也。
出奇制胜,不易还击。
譬如细柳,虽乘风摇曳,不惊不乱。
敌人见之,以为无用,疏之而去。
于
是我军得以不惊,进而制胜。
翻译:
军中的细枝末节并非只是遵守兵法的文物,而是符合将领军事指挥的要求。
将领的指挥需要洞悉一切,这不仅仅限于战争本身。
将军的智慧需要了解敌方
的谋略,需要善于辨别缘情而调度部队。
敌人若将我方士兵打散,单独击破各分部队,那就易于逐一击败。
因此,打赢战斗需要掌握细微之处。
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应该打破敌人的计谋,与其成为友军,而不必埋首计策,就可以让敌人自动败北,这样的胜利才是最难应对的。
我们需要出奇制胜,而不是用老套的战术去袭敌。
好比细小的柳枝,虽然在风中摇曳,但毫不慌乱。
如果敌人不注意,会忽视它们的重要性。
同样,在战争中,不断涌现的次要问题必须要掌握,才有可能打赢战斗,取得胜利。
《周亚夫军细柳》注释、翻译【部编版八上第24课】

《周亚夫军细柳》注释、翻译【部编版八上第24课】【原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课下注释】1、节选自《史记·绛候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13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绛候周勃之子,封条候。
军,驻军、驻扎。
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2、【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
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202一前157),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在位。
3、【人边】侵入边境。
4、【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5、【军霸上】驻军霸上。
霸上,地名,一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6、【祝兹侯】封号。
7、【棘门】地名,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8、【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
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
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9、【上自劳军】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
周亚夫军细柳翻译及原文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翻译及赏析《周亚夫军细柳》原文:汉朝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
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

原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翻译: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
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翻译赏析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翻译赏析《周亚夫军细柳》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载于《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以下是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弓拉满弦。
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引导的人说:“皇上即将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于是皇上就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自主学习
班级姓名评价
1.解释下划线字词。
(1)军霸上(2)以备胡(3)已而之细柳军(4)军士吏披甲
(5)锐冰刃(6)彀弓弩(7)天子且至(8)居无何
(9)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0)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11)改容式车(12)天子为动(13)既出军门
(14)曩者霸上、棘门军(15)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翻译下面句子。
(1)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回答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细柳营》,为何写霸上、棘门军?
(2)“群臣皆惊”,为什么“惊”?请为“惊”后加一个字来谈一谈他们的感受和反应。
(3)文中采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人物,请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对比阅读】
(甲)《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
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沛人。
高祖为沛公初起,从入汉中,拜为将军。
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号绛侯。
文帝即立,以勃为右丞相。
居十余月,乃谢请归相印。
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
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①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②,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
”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
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注释:①冒絮:头巾。
②狱辞:案件的供词。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两处)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军.细柳(驻军) B.已而
..之细柳军(后来)不久
C.居.十余月(经过) D.顾.欲反邪!(反而)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称善者久之.②吏方验而出之. B.①请以.军礼见②不以.此时反
C.①其将固可袭而.虏也②吏方验而.出之 D.①亚夫乃.传言开壁门②乃.免相就国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8.从文中看,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的共同特点是:;文帝在对待父子两人的态度中也有一共同点是:
答案:4.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 /下廷尉 /逮捕勃治之
5.B 不久
6.C(A①音节助词②他B①用②在C 都是承接关系D①才②于是)
7.(1)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骑马迎送。
(2)他不在这时造反,如今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造反吗?
8.忠心耿耿;知错能改
参考译文:
周勃,是沛县人。
高祖作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跟随(高祖)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
赐绛县八千二百八十户作为食邑,号称绛侯。
文帝即位,任命周勃为右丞相。
过了十个多月,周勃就推辞请求归还相印。
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起用周勃担任丞相。
过了十多个月,皇上说:“前些天我下诏让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地,很多人没有去,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可要替我率领列侯回封地。
”于是免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行所主之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自己害怕被杀,经常披着铠甲,命令家人手里拿着武器来会见(郡守郡尉)。
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诏令下达到廷尉,廷尉逮捕周勃治罪。
文帝朝见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以前绛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
”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
文帝十一年周勃去世,谥号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