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类文章的阅读
记事类阅读理解技巧

记事类阅读理解技巧
记事类文章通常会涉及到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细节信息,因此阅读理解技巧对于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阅读记事类文章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信息。
一、把握文章主体
记事类文章通常会涉及到一个或多个事件,而这些事件通常会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因此,阅读记事类文章时,读者应该首先把握文章主体,即事件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篇文章描述了一个人一天的行程,读者应该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出这个人先去了哪里,又去了哪里,每个地点停留了多久等信息。
二、关注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信息
记事类文章通常会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理解事件的顺序、人物的关系等都非常重要。
因此,读者在阅读记事类文章时,应该特别关注这些细节信息。
例如,在一篇描述一个人物生平的文章中,读者应该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出这个人物的出生时间、出生地点、成长经历、重要事件等信息。
三、理解事件的因果关系
记事类文章中,事件之间通常会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因此,读者在阅读记事类文章时,应该特别关注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在一篇描述一个企业成功的文章中,读者应该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出这个
企业成功的原因、成功的过程等信息。
四、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
记事类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会对读者的理解产生影响。
因此,读者在阅读记事类文章时,应该特别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在一篇描写一个场景的文章中,读者应该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出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如何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

如何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
人们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重要的要素。
这类文章的观察和叙述要求较高,结合人物、地点和时间,描述事件经过及对人物的影响,对具体生活状况进行深度解析。
首先,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应该着重关注文章的主题。
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其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此,在阅读写人记事文章时,应当把握文章的主题心得,因为这对于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价值而言至关重要。
其次,应该特别注意文章中人物的特征和行为。
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构成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人物行动的本质和结果。
因此,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应当着重关注人物的特征和行为,从中推断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
另外,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要把握文章中的时间线索。
叙事文章具有明显的时间节点,注重时间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会对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产生影响,造成一定作用。
因此,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应当特别重视文章中的时间线索,以便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及其状态的变化趋势。
最后,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应该注意文章的写作风格。
文章的写作风格反映了作者的态度和精神,是文章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在阅读写人记事文章时,应当仔细欣赏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作者的文字手法,从中得出文章的价值和真谛。
综上所述,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阅读者应该把握文章的主题、人物特征、时间节点和写作风格。
这样,才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思路,体会文章的精神,并且从中汲取智慧,获得更受益匪浅的对话和文化交流。
写人记事文章阅读要点

写人记事文章阅读要点人物或记事文章是描述人物或事件的文章,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特点、性格和经历,或者事件的发展和转折。
阅读人物或记事文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人物形象描写要点:1.外貌描写:身高体态、年龄、相貌特征、着装等。
2.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活动、与他人的交往等方面,描绘人物的性格。
3.经历和背景:通过描写人物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表现人物形成与发展的环境。
4.内心变化:揭示人物在困境或挑战面前的想法、情感以及经历带来的成长和变化。
二、人物与事件关系描写要点:1.角色地位:明确人物在事件中的角色地位,是主角、配角、过客还是旁观者。
2.事件对人物的影响:描写事件对人物心理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包括他们的反应、思考和行动。
3.人物与事件的交互作用:展现人物与事件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人物之间的对话、合作、争斗、影响等。
4.人物的立场和态度:揭示人物对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包括支持、反对、中立或摇摆不定等。
三、情节发展描写要点:1.起始点:明确事件的起始时间、地点和原因,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发展。
2.发展过程: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时间顺序、场景变换、行动表现等。
3.转折点:描写事件中的关键时刻或重要转折点,让读者对情节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4.高潮和结局:展示事件达到的高潮或最后的结果,让读者对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感知。
四、语言表达要点:1.形象生动:用丰富的细节和形象化的描写方式,让人物形象和事件场景更加真实感人。
2.叙述顺畅:采用流畅、连贯的句子和段落结构,使文章具有良好的行文逻辑。
3.情感共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回应。
4.文章语调:语言风格应与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相匹配,可以是激情澎湃或冷静客观,但要统一总之,阅读人物或记事文章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特征以及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转折点,理解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同时也要关注文章的语言表达,以及文章所要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目录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2)2 没落下去的手掌 (4)3 大地的耳朵 (6)4 创造月亮 (8)5 大风 (10)6 成长的桥 (12)7 天职 (14)8 有本事,你也撕 (16)9 家里养着月亮 (18)10 但愿有个梦 (20)11 火车上的故事 (22)12 名人墙 (24)13 被放逐的皇后 (26)14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28)15 手掌里的清凉 (30)16 野马嘴里有清泉 (32)17 母亲养蜗牛 (34)18 老海棠树 (36)19 百合花开 (38)20 父爱就像那场雪 (40)21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 (42)22 中午的黄昏 (44)23 种春风 (46)24 温暖心窝的话语 (48)25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50)26 特殊的圣诞礼物 (52)27 冬天过去了 (54)28 集中营的课堂 (56)29 继父 (58)30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60)31 雕花烟斗 (62)32 老汪栗子 (64)33 回家去问妈妈 (66)34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筝 (68)35 为一只小鸭子痛哭 (70)36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72)37 善良的种子 (74)38 1945年的母亲 (76)39 祖母的葵花 (78)40 十毫升母爱 (80)41 那盆水仙花 (82)42 青虫之爱 (84)43 干净 (87)44 风筝的心 (89)45 春天里种植自己 (91)参考答案 (93)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
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
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
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
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
”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
记事类文章阅读

记事类文章阅读————————————————————————————————作者:————————————————————————————————日期:ﻩ记事类文章阅读如何阅读记事类文章记事类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阅读记事类文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记叙的“六要素”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清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清文章记事的顺序一般来说,记事类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通常有三种:(1)顺叙,就是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时间的先后叙述。
这是记事的最基本方式。
(2)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这种方法使人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或悬念,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赌不快的感受。
(3)插叙,主要是叙述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件事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
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
插叙使人对文章的原有叙述文字更加清楚、明白。
理解了事物的发展顺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三、抓住文章的重点在记事类文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类文章的主体。
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另外,在叙述描写时作者有时表达自己的感谢、认识,也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
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阅读时要加以注意。
【阅读训练1】换伞早晨,天下着雨,街边的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
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的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着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怎样阅读记事的文章7.4

怎样阅读写事的文章记事的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阅读记事类文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记叙的“六要素”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清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清文章记事的顺序一般来说,记事类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通常有三种:(1)顺叙,就是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时间的先后叙述。
这是记事的最基本方式。
(2)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3)插叙,主是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事件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
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
3、抓住文章的重点在记事文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文的主体,也是文章详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一只(zhī zhǐ)蚂蚁偶然爬上了一幅地图。
一位男孩看见了,惊喜地欢呼:“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小蚂蚁听了很(满意得意),心想:“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征服打败)了,我多伟大!得(déděi)赶快回去,向伙伴们(荣耀炫耀)一番!”于是,他调(tiáo diào)头向大树下的巢里爬去。
不想,归途中他不知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爬到一半,一阵风又吹得他腾空而起,piāo luò()在一片汪洋之中。
幸好,又被那位男孩看见了,那孩子一面伸过一根枯枝,带他tuō xiǎn (),一面叹息道:“唉,真kě lián(),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小蚂蚁一面喘气,一面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1、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记事类记叙文含义:记事类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件事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的。
阅读记事类记叙文要注意什么?1、了解记叙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看懂一篇记事文章,首先必须了解这六个要素,这样才能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给自己留下一件事的完整印象。
2、阅读时要理清叙述顺序⏹写事的文章,一般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理清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之后,再分析文章。
记叙文叙述顺序:⏹(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
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4)补叙。
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
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
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3、阅读时抓住事情的重点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
4、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分段方法:(1)按照“发生、经过、结果”划分的“三分法”。
(2)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划分的“四分法”。
⏹概括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文章通过记叙......(事),说明了(表现了、批评了)......我会概括⏹文中的哥哥和“我”是怎样给青蛙输液的?⏹答:首先将水制成生理盐水,之后哥哥将针头用开水烫了烫,再之后,将生理盐水吸进管子里,当管子里灌满水后,哥哥将针管插进了青蛙的身体里。
如何阅读记事类型的文章

如何阅读记事类型的文章什么是记事类的文章呢?记事类的文章,就是通过记叙一件事或几件事,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阅读记事类文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要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时间、地点,牵涉到一些人物,事情有起因、经过、结果。
阅读时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较快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叙事的线索和顺序。
线索是记事文章的脉络,串联了全文,阅读时把握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住了文章叙事的条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
这些叙述顺序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灵活运用。
三、抓住文章重点,注意综合运用表达方式。
记事类文章是抓住事情的重点来写的,我们阅读时,要搞清楚,文章是抓住哪些重点,怎样抓住重点来写。
另外,记事文章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常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议论往往揭示出所叙述事件的意义,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常常是针对记叙的事件书法自己的感受。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很多事,在自己身上也会发生很多事。
写事的记叙文就记录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
这类文章通过写清生活中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者表达一种思想感情,留给读者一种启迪、一种感悟。
那么我们在阅读这类以叙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事文体的时候怎么做呢?写事的文章往往要有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知道了这六个要素,在写作中就可以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了。
同样,我们在阅读时,作为读者需要把文章的这六个要素搞清楚。
通过找到六个要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就可以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人,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把握六要素进行阅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到记叙文的六要素2、关注事件中的人物3、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4、从题目入手例文:耐磨的人生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
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阅读记事文章
记事,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的全过程记录下来。
记事的目的有很多,最重要的莫过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件事情,感受这件事情,并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阅读好记事类的文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1、找准关键“素”。
“素”指的是要素,侧重于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
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
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
如果这些找到答案,我们就会很快地感知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2、理清重要“面”。
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一般来说,记事的文章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的,即“顺叙”,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记录方式,如“倒叙”“插叙”等等。
在寻找文章关键的要素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这样读完文章后,我们就能大体地把事件的过程了解清楚了,这是回答文后练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写事的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也就是把事情的经过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这样几个部分;二是按因果关系分段,也就是把事情的经过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分段。
这两种划分层次结构的方法相类似,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
3、把握核心“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
在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主要的情节和内容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又抓住哪些重点,是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
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点”:有的词文章是为了体现一个人物的品质特点;有的记事文章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一个道理;还有的记事文章是为了让读者有新的思考……无论怎样,把握好这个“点”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个“点”一般在文章的最后几个自然段中会体现出来,所以认真阅读最后几个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还要提醒的是,一旦最后的阅读题型带有话题方法的话,一定要将自己的生活和这个话题结合起来进行回答,包括自己的经历或者在生活中、阅读中的所思所感。
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类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件事的全过程或某一段、某一侧面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的。
阅读记事类记叙文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记叙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地点)里的,还有一定的人物参
加,并且有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要看懂一篇记事文章,首先必须了解这六要素,这样才能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给自己留下一件事的完整印象。
2、阅读时要理清叙述顺序
写事的文章,一般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点发生和发展的。
我们阅读时,就要理清这些。
一般的记事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通常有三种:(1)顺叙,就是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照时间的先后叙述。
这是记事的最基本方式。
(2)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这种方法使人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或悬念,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睹不快的感觉。
(3)插叙,就是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事件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
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
插叙使人对文章的原有叙述文字更加清楚、明白。
理解了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3、阅读时抓住事情的重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
我们阅读时,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又是抓住哪些重点,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
4、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写事的文章,划分段落时要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有两种分发:一种是按“发生、经过、结果”划分的“三分法”;一种是按“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划分的“四分法”。
概括中心思想的表述形式一般为:文章通过记叙……(事),说明了(表现了、批评了)……
记事类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阅读记事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只有弄清了六要素,才有助于把握全文,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清发展顺序,把握主要内容。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是记叙的基本方法。
倒叙的作用往往是“给读者一个惊喜”,引起悬念,倒叙一段故事片段后还得转入顺叙。
插叙和补叙的作用是介入,补充另外的小事情,以利于读者更全面的了解和注意事件。
如果文章开头采用了倒叙,阅读时就注意是从整个事件的结局说起,还是从事件的中间部分说起的,何时倒叙部分结束又转入了顺叙,事件的各个阶段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衔接。
文中有插叙时也要注意插叙部分何时结束,在何时与顺叙衔接。
搞清记叙的顺序,也就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抓住文章重点,领悟思想感情。
记事类文章的重点一般都放在事情的经过上,我们阅读时,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文章的重点来领悟思想感情。
如《飞夺泸定桥》一文,写红四团在二十几个小时内,怎样从二三百里路外赶去夺下泸定桥的。
红四团要完成任务,一是要像飞一样超过敌人的援军,和敌人抢时间,比速度;二是要发挥红军的威力,以少胜多,把泸定桥这座天险攻下来。
“抢时间”和“攻天险”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这件事情的重点,通过这两处重点,充分体现了红四军团的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为伟大的革命事业奋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展现了出来。
4.要理清文章的层次。
概括中心思想。
先从局部入手,审视每个自然段并简要概括其大意,然后再归拢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划分出有相对独立内容的“意义段”,并作简要概括。
在排查层次的基础上分清大的“段落”(也叫部分),这样全文的大意就明朗了。
一般说,除了开头的引文和结尾外,其主体部分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情况:
(1)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划分层次,也就是把事情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这几个层次。
(2)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划分层次,也就是把事情分成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层次。
(3)按时间顺序划分。
(4)按地点转移、转换划分。
(5)以“情”的变化划分
理清了结构层次,也就摸清了作者思路,看清了各部分在文章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清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把握了文章的线索。
在这基础上,加以合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般可采用这样的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
阅读记事类文章,我们不仅要理清发展顺序,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而且还要在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后,领悟事情中包含的思想意义,我们抓住了这些要点,也就基本上读懂了这篇课文。
_________________
一只(zhī zhǐ)蚂蚁偶然爬上了一幅地图。
一位男孩看见了,惊喜地欢呼:“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
玛峰!”“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
小蚂蚁听了很(满意得意),心想:“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征服打败)了,我多伟大!得(déděi)赶快回去,向伙伴们(荣耀炫耀)一番!”于是,他调(tiáo diào)头向大树下的巢里爬去。
不想,归途中他不知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爬到一半,一阵风又吹得他腾空而起,piāo luò()在一片汪洋之中。
幸好,又被那位男孩看见了,那孩子一面伸过一根枯枝,带他tuō xiǎn(),一面叹息道:“唉,真kě lián(),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
小蚂蚁一面喘气,一面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
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
1 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 读第2自然段,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3 读第3自然段的拼音,把词语写在括号里。
4 用波浪线画出小男孩说的话。
5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疑惑不解:
深思:
6 给文章加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