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的形式美构图及空间布局方法
项目一园林形式美表现形态

4/18/2018
一、园林构图中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2.雕塑的体形美
图3-5 简洁抽象的几何雕塑
3.园林建筑的体形美
4/18/2018
4/18/2018
• 在隋朝以前, 亭子多是为某种功能需要 而设置的一种单体建筑, 隋唐之后进渐 转变成为观赏游览性的建筑。
• 水榭与石舫是一种亲水建筑,是园林湖 景中增添环境色彩的配景建筑物。 •
4/18/2018
一、园林构图中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二)图形美
图3-3 图形美的表现
4/18/2018
4/18/2018
4/18/2018
一、园林构图中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三)体形美 1.立体花坛的体形美
图3-4 利用植物组成的立体花坛
4/18/2018
4/18/2018
4/18/2018
4262018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
项目一
园林构图中形式美的法则及其应用
一、园林构图中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二、形式美法则及其在园林构图中的应用
★ 实例分析
图3-1 曲线形的园路
4/18/2018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
4/18/2018
(2)线在立面构图中的作用
在园林立面构图中,线条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外轮廓线和乔灌木 的林冠线上。
图3-2 具有动感的林冠线
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
4/18/2018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 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 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 的韵律美。
景观运用到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

景观运用到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景观运用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对比与调和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形式美原则,通过创造对比和调和的效果,可以增强景观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效果。
以下是几个运用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1.苏州园林中的对比与调和: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其运用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手法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比如碧波荡漾的池塘中常常会有一块小小的方形石板,与周围的曲桥、曲廊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其特殊性。
又比如园林中常使用对称的设计手法,将景物或建筑物分布在左右对称的位置,增强了整体的和谐感。
2.城市公园中的对比与调和: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可以营造出活力四溢的场所。
比如,在一个广场中,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高大的建筑物与宽阔的空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建筑物的威严与广场的开阔感。
同时,可以通过调和的手法,使用相似的材料或色彩,将建筑物与广场融为一体,营造出整体的和谐感。
3.自然风景区中的对比与调和:在自然风景区的设计中,对比与调和的应用可以使自然景观更加美丽和壮观。
比如,在一片山水之间,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高耸的山峰与平缓的溪流形成对比,突出山峰的险峻与溪流的柔美。
同时,可以通过调和的手法,运用相似的植被或颜色,让山峰与溪流融为一体,营造出整体的和谐感。
4.城市街道景观中的对比与调和:在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中,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感。
比如,在一个宽阔的街道上,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绿树与繁忙的车流形成对比,突出绿树的清新与街道的繁忙。
同时,可以通过调和的手法,运用相似的材料或色彩,将树木与街道融为一体,营造出整体的和谐感。
总之,对比与调和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形式美原则。
在不同的景观中,通过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可以打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场所,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力和愉悦的感受。
园林景观艺术手法空间序列布局

精选课件
16
空间序列节奏
留园的空间序列复杂,其入口部分使用串联的序列形式,中央部分采用 环形序列形式,东部则兼有串联和中心辐射两种形式。实际上像留园拙 政园这样的大型园林多采用综合式空间序列。
留园中央部分采用环形序列形式, 以湖为中心其他空间院落环绕其 周围布置,把湖作为整个园林中心, 称为连接各个空间的枢纽,在整个 空间序列中占据主要位置,成为全 景区重点
精选课件
11
空间对比
不同形状的空间也可以产生 对比作用.整齐规律的空间与 自然不规则的空间常因为气 氛上的不同产生了一种强烈 的对比作用.拙政园西部塔影 亭至留听阁是一段狭长的水 域空间,与三十六鸳鸯馆所对 广阔的景色形成对比.在强调 塔影亭区域的纵深感的同时, 也强化了三十六鸳鸯馆广阔 的景色.经过对比之后给游人 留下深刻印象.
精选课件
20
空间序列节奏
园林空间序列的展示, 主要依靠道路系统的导 游职能,因此道路的类 型就显得部分重要。多 种类型的道路体系为游 人提供了动态游览的条 件,因地制宜的园景布 局又为动态序列展示打 下了基础。
精选课件
21
园林空间序列布局
➢ 空间分隔 ➢ 相邻空间对比 ➢ 园林总体布局的空间序列节奏
精选课件
1
➢ 空间分隔 ➢ 相邻空间对比 ➢ 园林总体布局的空间序列节奏
精选课件
2
空间分隔
园林中水池、山石、廊道既可以称为观赏的对象,同时也能为空间的分隔 起到很好的作用。此外分隔空间重要的手段还有用建筑和墙体作为空间分 隔的标识。游人走在廊道当中时步移景异.自然景观的过渡,从规则自然.墙 体能够强调边界,明确空间。
空间序列节奏
中国传统园林多半有规定出入口和路线,明确的空间分隔和 构图中心,主次分明的区域. 一般简单的序列有两段式和三段式.期间还有多次转折,由低 潮发展至高潮,接着又经过转折、分散、收缩到结束。
园林设计中公园景观的景色组合和空间布局

园林设计中公园景观的景色组合和空间布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增加。
公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的景色组合和空间布局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园林设计中,公园景观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意义,如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社交交流等。
因此,如何合理组合景色并布局空间,成为了园林设计师需要面对的挑战。
首先,在公园景观的景色组合上,应该注重景观的多样性与连贯性。
通过巧妙的组合不同类型的景观元素,可以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公园中常见的景色有花坛、草坪、喷泉、湖泊、树林等。
在设计时,可以将花坛和草坪作为主要的景观元素,用以打造繁花似锦的美景;喷泉和湖泊则可以营造出水天相接的意境;树林的存在既可以提供遮荫的功能,又可以为公园增加绿意。
同时,这些景观元素之间的创造性的组合,可以形成互补与对比,让公园的景色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公园景观的空间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使游客在公园中更好地活动和游玩,提高公园的利用率。
一个好的空间布局应该兼顾游客的需求和公园的功能。
公园的入口区域应该设计宽敞明亮,可以通过布置大面积花坛或绿化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舒适感。
在景观元素的布局上,应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地形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布置。
对于面积较大的公园,可以将不同的景点分散布局,形成一个个独立、完整的景区,使游客在其中能够专注地欣赏不同的景色;而对于面积较小的公园,可以将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环形或线形的景观路径,让游客能够便捷地游览整个公园。
此外,公园的功能区域也应该合理规划,如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除了景色组合和空间布局,公园景观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和生态性。
在景色组合上,应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植被的生长。
选择适宜的植物,可以使公园在四季都有独特的景色,给游客带来愉悦的感受,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在空间布局上,应考虑到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如合理利用雨水、配置太阳能照明设备等。
第四章 园林艺术的基本原理

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中,由于受功能、组 成部分、地形等各种复杂条件制约,往往 很难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对称形式,在这 种情况下常采用不对称均衡的手法。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要综合衡量园林绿地 构成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 条、体形、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 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
强调种植重点
1)中轴对称的手法:
在园林布局中,确定某个方向作为轴线,在轴线 上安排主要景物,在主要景物两侧和对立面安排次要 景物陪衬主景。
2)主景升高的手 法:
为使主景更 加突出,而将主 景置于较高处, 犹如“鹤立鸡 群”。在园林中 主建筑或主景物 一般体量较大, 或者安排在地势 较高的位置就是 这种手法的运用。
对比与协调只存在于统一性质的差异之间,要在共同 的因素,如体量大小,空间的开敞与封闭,线条的曲直,色 调的冷暖、明暗,材料质感的粗糙与细腻等,而不同性质的 差异之间不存在协调对比,如体量大小与色调冷暖就不能比 较。对比的手法有形象的对比、体量、方向、空间、明暗、 虚实、色彩、质感的对比等。
(1)形象的对比 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 状,在布局中只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 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中,形象的对比是多 方面的。以短衬长,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 形象对比的效果
一、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的基本因素,是造园家的 语言。用它可以表现起伏的地形线,曲折的道路线、婉转的 河岸线、美丽的桥拱线、丰富的林冠线,严整的广场线、挺 拔的峭壁线、丰富的屋面线。
直线表达的含义
➢ 长条横直线---水平线的广阔宁静 ➢ 竖直线-------给人以上升、挺拔之感 ➢ 短直线-------表示阻断与停顿 ➢ 虚线---------产生延续、跳动的感觉 ➢ 斜线---------使人联想到山坡、滑梯的动势和危机感。 直线类合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耿直、刚强、秩序、规
简述园林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简述园林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与科学,旨在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形式美法则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原则,它指导着设计师如何创造出美观、和谐和富有艺术感的空间。
一、比例与尺度:园林设计中的比例与尺度是一个重要的形式美法则。
比例指的是不同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整个设计作品与周围环境的大小关系。
通过合理的比例与尺度的运用,设计师可以塑造出平衡、和谐的空间感。
二、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形式美法则。
对称指的是设计中左右对称的布局,平衡则是指各个元素在空间中的分布达到均衡的状态。
通过对称与平衡的运用,设计师可以创造出稳定、安宁的视觉效果。
三、节奏与序列:园林设计中的节奏与序列是形式美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奏指的是设计中元素的有序排列,序列则是指元素的顺序布局。
通过合理的节奏与序列的安排,设计师可以创造出连贯、流畅的空间体验。
四、重复与变化:重复与变化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形式美法则。
重复指的是相同或相似元素的重复出现,变化则是指在重复中引入不同的元素。
通过重复与变化的运用,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效果。
五、材料与纹理:材料与纹理是园林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之一。
不同的材料和纹理可以给空间增加丰富的层次感和触感,从而提升设计的美感和质感。
六、色彩与光影:色彩与光影是园林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之一。
适当运用色彩和光影可以为空间增添美感和情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通过运用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平衡、节奏与序列、重复与变化、材料与纹理、色彩与光影等法则,创造出美观、和谐和富有艺术感的园林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和感悟美的场所。
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花架的支柱便是简单韵律
交替韵律
起伏韵律
拟态韵律
四、比例与尺度
• 园林绿地是由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道路场地、园林水体、山、石等组 成,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与尺度关系。 • 比例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园林景物、建筑整体或者它们的某个局 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另一方面是园林景物、建筑物整 体与局部、或 (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 特定标准的大小系。)。 • 园林绿地构图的比例与尺度都要以使用功能和自然景观为依据。
•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至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 局。给 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所以广泛应用于一般游息性的自然式园 林绿地中。
• •
2、稳定 园林布局中稳定是指园林建筑、山石和园林植物等上下、大小所呈现的轻重感的关 系而言。在园林布局上,往往在体量上采用下面大,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 坚固感,如我国古典园林中塔和阁等;另外在园林建筑和山石处理上也常利用材料、 质地所给人的不同的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如在建筑的基部墙面多用粗石和深色的表 面来处理,而上层部分采用较光滑或色彩较浅的材料,在土山带石的土丘上,也往往 把山石设置在山麓部分而给人以稳定感。
景物本身宽与高的比例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比例与尺度在大空间里赏景会有雄伟壮观之感在习惯大小的空间里赏景会感到自然舒适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雕塑体积与体育馆的规模相协调小桥不足一米半与小溪相称五均衡与稳定由于园林景物是由一定的体量和不同材料组成的实体因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探讨均衡与稳定的原则是为了获得园林布局的完整和安全感
路的颜色和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
园林景观设计的造景方式与设计程序

园林景观设计的造景方式与设计程序一、园林景观设计的造景方式园林设计离不开造景,如面临的是美丽的自然风景,首要的就是通过造园的手法要现自然之美,或借自然之美来丰富园内景观;若是人工造景,可遵循中国传统造园的一个重要法则——“师法自然”,这就需要设计师匠心巧用、巧夺天工,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常用的造景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主景与配景景宜有主景与配景之分,主景是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视线集中的焦点,是空间构图的中心;配景对主景起重要的衬托作用,所谓“红花还得绿叶衬”正是此道理。
在设计时,为了突出重点,往往采用突出主景的方法,常用的手法有:主景(主体)升高;轴线焦点。
即将主景置于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上;空间构图重心。
即将主景置于几何中心或是构图的重心处;向心点。
诸如水面、广场、庭院这类场所具有向心性,可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向心点上。
例如水面有岛,可将主景置于岛上。
层次与景深景观就空间层次而言,有前景、中景、背景之分,没有层次,景色就显得单调,就没有景深的效果。
这其实与绘画的原理相同,风景画讲究层次,造园同样也讲究层次。
一般而言,层次丰富的景观显得饱满而意境深远。
(二)敞景与隔景敞景即景物完全敞开,视线不受任何约束。
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观层次明晰,景域辽阔,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也容易激发人的情感。
隔景即借助一些造园要素(如建筑、墙体、绿篱、石头等)将大空间分隔成若干小空间,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小景点。
隔景能达到小中见大、深远莫测的效果,能激起游人的游览兴趣。
隔景有实隔、虚隔和虚实并用等处理方式。
高于人眼高度的石墙、山石林木、构筑物、地形等的分隔为实隔,有完全阻隔视线、限制通过、加强私密性和强化空间领域的作用。
被分隔的空间景色独立性强,彼此可无直接联系。
而漏窗洞缺、空廊花架、可透视的隔断、稀疏的林木等分隔方式为虚隔。
此时人的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但视线可看到一部分相邻空间景色,有相互流通和补充的延伸感,能给人以向往、探求和期待的意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1、线条类型及美学特征长的横线条有水平的广阔宁静舒展的感觉;竖直线有上升的感觉;短直线表示停顿;虚线产生延续感;斜线有动势。
直线构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秩序感和理性;弧线和弯曲的线条则有流畅、活波感,其中圆弧形有丰满感、抛物线有强烈的动感、波浪线则有起伏感。
园林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线条创造多元的景观形态。
2、图形类型及美学特征图形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
规则式图案稳定、有序、有一定的轴线关系和数比关系,给人以严整和秩序感,适合纪念性或者规模宏大的园林。
不规则图案则表现出自然、不对称、活波、柔和、随意的特征,适合休闲娱乐的园林空间。
3、体形的美学特征园林构成各个要素都有丰富多样的外观形态。
而不同的园林风格和园林类型中,各种景观元素表现出的形态各不相同。
设计中要把握园林风格,综合运用造景元素的多样化立体形态进行有机组合,创造既丰富又统一的园林风貌。
知识点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体、质感、色彩,如何组织这些要素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构成秩序空间需要掌握形式美的一般原则。
1、统一与变化统一与变化是形式美的主要法则。
统一意味着部分与部分以及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变化则表明其间的差异。
统一应该是整体的统一,变化应该是在统一的前提下有秩序的变化。
过于统一会显得单调乏味,变化过多则容易显得杂乱无章。
2、对比和相似相似是由同质部分组合产生的,可以产生统一的效果,但往往显得单调。
对比是异质部分组合时由于视觉强弱的结果产生的,其特点与相似相反。
形体、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是设计个性表达的基础,能产生强烈的形态感情,主要表现在量(多少、大小、长短、宽窄、厚薄)、方向(纵横、高低、左右)、形(曲直、钝锐、线面体)、质感(光滑与粗糙、软硬、轻重、疏密)、色彩(黑白、明暗、冷暖)等方面。
同质部分成分多,相似关系占主导;异质部分成分多,对比关系占主导。
相似关系占主导时,形体、色彩、质感等方面产生的微小差异称为微差,当微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相似关系便转化为对比关系。
3、均衡均衡是部分与部分或与整体之间所取得的视觉平衡,有对称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前者是静态的,后者具有动态感。
对称平衡是最规整的构成形式,对称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秩序性,通过对称达到统一是常用的手法。
对称具有规整、庄严、宁静、单纯等特点。
但过分强调对称会产生呆板、压抑、的感觉。
对称有三种形式: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其中旋转180°的对称称为反对称)。
这些对称形式都是平面构图和设计中常用的形式。
不对称的平衡没有明显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但具有相对稳定的构图重心。
不对称平衡构图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动态感。
对称平衡较工整,不对称平衡较自然。
4、比例与尺度比例是使得构图中的部分与部分或整体之间产生联系的手段。
比例与功能有一定的关系,在自然界或人工环境中,大凡具有良好功能的东西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
例如人体、动物、树木、机械和建筑物。
不同比例的形体具有不同的形态感情。
①黄金分割比:分割线段使两部分之比等于部分与整体之比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其比值(φ=1.618…)称为黄金比。
两边之比等于黄金比的矩形称为黄金比矩形,它被认为是自古以来最均衡优美的矩形。
②整数比:线段之间的比例为2:3、3:4、5:8等整数比例的比称为整数比。
由整数比构成的矩形既有匀称感、静态感,而由数列组成的复比例如2:3:5:8:13等构成的平面具有秩序感动态感。
现代设计注重明快、单纯,因而整数比的应有较广泛。
③平方根矩形:由包括无理数在内的平方根(n为正整数)比构成的矩形称为平方根矩形。
平方根矩形自古西腊以来一直是设计中重要的比例构成因素。
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作长边可作得矩形,以矩形的角线作长边可得到矩形,依此类推可作得平方根矩形。
④勒•柯布西耶模数体系:勒•柯布西耶模数体系是以人体基本尺度为标准建立起来的,它由整数比、黄金比和费波纳齐级数组成。
勒•柯布西耶进行这一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体尺度,为建立有秩序的、舒适的环境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对内、外部空间的设计都很有参考价值,该模数体系将地面到脐部的高度1130mm定为单位A,身高为A的φ倍(A×φ≈1130×1.618≈1829mm),向上举手后指尖到地面的距离为2A。
将A为单位形成的φ倍费波纳齐级数列作为红组,由这一数列的倍数形成的数组作为蓝组,这两组数列构成的数字体系可作为设计模数。
5、韵律与节奏韵律是由构图中某些要素有规律地连续重复产生的,如园林中的廊柱,粉墙上的连续漏窗、等都具有韵律节奏感。
重复是获得节奏的重要手段,简单的重复单纯、平稳;复杂的、多层面的重复中各种节奏交织在一起,有起伏、动感,构图丰富,但应使各种节奏统一于整体节奏之中。
①简单韵律:简单韵律是由一种要素按一种或几种方式重复而产生的连续构图。
简单韵律使用过多易使整个气氛单调乏味,有时可在简单重复基础上寻找一些变化。
②渐变韵律:渐变韵律是由连续重复的因素按一定规律有秩序地变化形成的,如长度或宽度依次增减,或角度有规律地变化。
③交错韵律:交错韵律是一种或几种要素相互交织、穿插所形成的。
知识点三园林绿地构图园林绿地构图是指将组成园林的各个要素与时间、空间有机组合,使园林获得良好观赏效果的手法和规律。
园林构图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构图手法把地形地貌、自然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园林元素有机组合,呈现出丰富美观的园林风貌。
园林构图中还需在统一规划下借助园艺、建筑、雕塑、照明等各类造型艺术来增强园林的艺术表现力;园林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构图中应当因时而变;地域自然条件差异也是构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园林绿地构图基本规律主要有:1、多样统一法则风景园林是多种要素组成的空间艺术,要创造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可通过许多途径来达到。
①形体的变化与统一:形体组合的变化统一可运用两种办法,其一是以主体的主要部分形式去统一各次要部分,各次要部分服从或类似主体,起到衬托呼应主体的作用;其二对某一群体空间而言,用整体体形去统一各局部形体或细部线条。
②风格和流派的变化和统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因地因时因民族的不同而变化。
如以营造法则为准的北派建筑和以营造法源为准则的南式建筑,就各自显示出其地域性的变化和统一。
③图形线条的变化与统一:指各图形本身总的线条图案与局部线条图案的变化统一。
④动势动态的变化与统一:指景物本身之间或本身与周围环境之间在动势倾向变化中的统一。
⑤形式与内容的变化统一:建筑外观形态与其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其外观形式可以变化多端,但都应当与其使用功能有内在的统一。
⑥材料与质地的变化与统一:园林景观元素在选材方面既要有变化又要保持整体的一致性,才能突出景物的本质特征。
各种材质之间必须有主次比例,切忌等量混杂。
⑦线型纹理的变化与统一:园林要素在线条走向以及表面纹理的处理上可以丰富变化,但可以统一在其中线条走向上或者表面纹理上,从而求得整体感。
⑧尺度比例的变化与统一:园林景观的尺度比例应当随着使用功能、艺术内涵、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在统一中求变化。
⑨局部与整体的变化和统一:在同一园林中,景区景点各具特色,但就全园总体而言,其风格造型,色彩变化均应保持与全园整体的基本协调,在变化中求完整。
寓变化于整体之中,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局部与整体在变化中求协调,给人以完整和谐的整体感。
2、整齐统一律指园林景物形式中多个相同或相似部分的重复出现,或是等距排列与延续,在美学上呈现出庄严感和秩序感。
3、参差律与整齐一律相对,指各风景要素和要素中各部分之间,有次序的变化与组合关系。
一般是通过景物的高低,起伏,大小,前后,远近,疏密,开合,浓淡,明暗,冷暖等无周期的连续变化和对比方法,使景观丰富多彩,变化多端。
参差并不代表杂乱,如在园林的堆山叠石,树木配置等方面常常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章法,取得主次分明,层次丰富和错落有致的艺术效果。
4、均衡律均衡是指景物群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空间关系,一般表现为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两大类型。
动态均衡在创作中有以下几种用法:构图中心法、杠杆均衡法、惯性心理法。
园林造景中就广泛运用三角形构图法以及园林重心处理来营造生动的园林画面。
5、对比律在园林造景艺术中,往往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对比关系而更加突出主体,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古典园林中通过空间的大小对比以小衬大就是典型的对比手法。
风景园林造景常常运用形体,线形,空间,数量,动静,主次,色彩,光影,虚实,质地,意境等方面的对比来塑造特质鲜明的园林景观。
在具体应用中,“底与图”的反衬(指背景对主景物的衬托对比)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此外也要注意强烈对比和微差对比的区别,前者强调差异的对比美,后者则追求谐调中的差异美。
6、谐调率在园林造景中,有以下几种达到景观协调的方法:①相似协调法指形状基本相同的几何形体,建筑,花坛,树木等,其大小及排列不同而产生的协调感。
②近似协调感指相互近似的景物重复出现或相互配合而产生协调感。
如长方形与方形花坛的连续排列。
中国博古架的组合,建筑外形轮廓线的微差变化等。
③局部与整体协调可以表现在整个风景园林空间中,局部景区景点与整体的协调,也可表现在某一景物的各种组成部分与整体协调。
如果假山石的局部用石,纹理必须服从总体用石材料纹理走向。
7、比例律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使客观景物和人的心理经验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人得到美感,这就是合乎比例了,换言之,就是景物整体与局部间存在着的关系,是合乎逻辑的必然关系。
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发现了很多经验性的优美比例,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平面构图、建筑小品立面造型中都可以广泛应用。
此外,人的使用功能也是决定事物比例尺度的决定原因。
如人体尺寸及其活动规律决定了房屋三度空间长、宽、高的比例;门、窗洞的高、宽应有的比例等,坐等、桌子和床的比例尺寸等。
因此,对于景观来说,决定比例关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如不同时期的不同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和使用功能,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特征的比例形式,从而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和园林风貌。
因此比例有其绝对的一面,也有其相对的一面。
8、尺度比例一般只反映景物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而不涉及具体的尺寸,而尺度则是各景物和人之间发生关系的产物,凡是与人有关的物品或环境空间都有尺度问题。
在园林造景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如下:①单位尺度引进法即引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律的园林景观。
②人的习惯尺度法和习惯比例法相似,习惯尺度仍是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
根据实际的空间特点和使用需求确定采用大尺度、超常尺度还是亲密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