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可持续展教育项目介绍
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学习创新

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学习创新作者:张婧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第02期编者按: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三次专家会议旨在更好地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Global Action Programme on ESD,GAP)。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学习创新”,中外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学者、校长等200余人参会。
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就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后本国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新进展以及今后的计划做了具体阐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正在与世界各国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致力于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作出贡献。
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三次专家会议于2015年6月2日至4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学习创新”。
此次会议旨在贯彻2014年11月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在各个国家的落实。
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和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主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代表,美国、加拿大、瑞典、日本、老挝、俄罗斯、蒙古、菲律宾等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中国教育部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导,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专家,中青视线研究团队,北京、上海、广东、湖北、江西、河北等省市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校长、教师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到会致辞,副院长褚宏启主持开幕式,副院长张军在闭幕式上做了总结发言。
一、专家主要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联盟主席霍普金斯(Charles Hopkins)在题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优质教育的贡献》(The Contributions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SD) to Quality Education)的报告中强调了以下3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估方法的创新,同时改变了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需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学习;二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给予课程更多的意义,使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与社会建设相结合;三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优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教育的附属品。
【最新】教育项目介绍

【最新】教育项目介绍一、什么是 EPD ?EPD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 UNESCO Project on Education for Environment Popul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简称 EPD 。
EPD 教育项目的内涵可概括为: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作为国际合作项目, EPD 教育项目的国际背景是什么?20 世纪中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在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繁荣的同时,也愈加频繁地看到并感受到不断增多的环境问题。
严酷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会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
由此,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渐高涨。
1972 年 6 月 5 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确定 6 月 5 日为世界环境日,设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布《人类环境宣言》。
1975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布《国际环境教育计划( IEEP )》,召开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发表有关环境教育性质、目标的《贝尔格莱德宪章》。
1977 年,首届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在第比利斯召开,发表《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宣言和建议》。
1987 年,联合国在莫斯科召开了国家环境教育和培训会议,制订了国际环境教育与培训策略,发表了由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完成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做出了科学定义。
1992 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 21 世纪议程》,郑重宣告“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EPD )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介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的意见》(教高〔20XX〕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20XX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XX〕2号)文件精神,学校将开展20XX年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
具体要求如下:一、计划目标通过实施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训练计划)项目建设,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二、计划内容1、创新训练项目。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三、申请人要求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凡按培养方案规定完成学习任务,对科学研究与发明或创业有浓厚兴趣、敢于探索与实践、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学生均可参与。
2、申请人能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方案设计、实验实施、数据处理、企业规划与实施措施、撰写报告等工作。
3.申请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不超过5人),鼓励跨院系、跨学科、跨年级的团队申报。
4.每个申请人只能申请一个项目。
四、申报项目要求1、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
北京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介绍-王民教育网

• 培训结束之后,由德国乔治· 埃克特研究所与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联合为培训班学员颁发 培训证书。其中优秀者将被聘为本项目的培训 教师,参与今后的研究和培训。 • 详情请登陆:王民教育网
2018/9/2
第二届北师大可持续发展教 育研究生班
• 为了继续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在全 国深入、全面地展开,培养一批从事可持 续发展教育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家型校 长、教师,以及从事环保宣教或管理工作 的高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 科学学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与国家 环境保护总局《环境教育》杂志社决定联 合举办第二届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生课程 班。
2018/9/2
2018/9/2
2018/9/2
2018/9/2
2018/9/2
2018/9/2
2018/9/2
2018/9/2
中国-德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教师培训项目
• 今年4月29至5月8日将再次组织中国老师赴德参 加第四届“德国-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 师培训班”。 • 参与培训并达到项目要求的学校将被授为“中国 -德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实验 学校”,并予挂牌。赴德名额15名,优先参加 2004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中国-德国环 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培训班”学员和北京师 范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生班学员。
2018/9/2
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 • • • • • 《可持续发展教育概论》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南》 《可持续发展引论》 《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 《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
2018/9/2
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 心项目
• 2005 年 9 月,王民受联合国大学可持续发展 教育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高 级顾问、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 Charles Hopkins 邀请参与领导在中国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 业区域中心( RCE)” 。为此,我们邀请许多的单 位和组织加入 , 一起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 发展。
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年第05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命题。
2007年7月,中国政府制订了《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纲要》,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规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大学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要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能做出哪些贡献呢?本刊邀请国内几位知名高校校长就此议题发表观点。
主持人:李文君投稿邮箱: liwenjun163@进一步优化大学人文氛围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第一,要特别注重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持。
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还是要有优质的人力资源。
出于这个考虑,我想我们大学里面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能够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应该是能够把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强的实践能力相结合;应该是既能够继承传统,又能够崇尚现代;应该是既有批判精神,又有宽容的价值取向,同时能够注重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结合。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挑战,就是我们的大学必须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能够探索出一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大学的人文氛围。
第二,现在大学要能够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我觉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源源不断地创新成果。
包括知识的创新、现代文明的传播和辐射、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发明,也包括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咨询。
我想只有通过这些,我们的大学才能够为解决在可持续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还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命题。
比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安全问题、社会问题,没有一个问题是可以单靠一国的力量来根本解决的。
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大学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增强国际视野,加强国内外大学之间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增进相互的理解并相互之间能取长补短,充分推动可持续发展。
01-方修琦-北京师大-全球变化课程与教材

动态的人地关系
COUPLED ENVIRONMENT SYSTEM
LAND USE
UTILIZATION
•BioGeochemistry (soil fertility, OM levels, Fluxes) •BioDiversity (Species, community, Landscape, Genetic, Functional) •BioPhysics (albedo, Energy exchange, Structure)
全球变暖与变暖停滞
2.4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 认识问题的角度 与研究论证过程 • 从对数据、曲线 、地图的分析解 读中获得结论 • 确定性与不确定 性,学术争论
图1 1873-2012年中国区域地表气温年 平均距平变化(相对于1971-2000年) 其中T13序列(1909-2010年)基于 Cao et al(2013),TD序列(18732012年)基于唐国利等(2005), WTG序列(1909-2010)基于王绍武 等(1998)。
– 人类活动作为与太阳和地球内能并列的、能引发地球 系统变化的驱动力——第三驱动因素
地球系统概念孕育于地理学
洪堡(1769-1859):地球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 由各部分组成的活的整体。
– “局部只能从它与整体的关系去 分析,作为世界现象的一部分区 研究它。” – “毫无疑问,气候一词首先是指 大气的特性,这一特性取决于海 洋与陆地的直接相互作用。
(古地理学) 现代景观遗存
系统/圈层 空间/空间尺度
宇宙 生物圈 地球 生态系统
部门地理
地理要素:
区 域 地 理
有机组织
群落
因子
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课程
一、概述
1、北京师范大学(BNU)是一所有着130年历史的高等学府,拥有优
质的教育资源,是一所被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的大学。
2、北京师范大学的国际课程涵盖学科广泛,内容丰富,旨在为学生提
供一种全面系统的国际教育体验,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文化方面
有所突破。
二、国际课程的类型
1、师范大学的国际课程可分为短期课程和长期课程两类。
2、短期课程一般是2周至6周的国际课程,学生可以体验与国外高校
交流,参与国外文化活动,开阔眼界。
3、长期课程由双教育模式构成,通常在学期末开始,学生可以自由报
读1年到2年间不同学校,完成双重学位。
三、国际课程的课程
1、本科生: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中文、外语、
艺术学、教育学和体育等领域的课程。
2、研究生:除上述课程外,还提供专业研究生课程,如生物学、心理学、电子商务、管理学、会计学、新闻传播学乃至中国古代文献学等。
四、奖学金
1、“高教奖学金”项目为学校高层次国际课程提供赞助,支持学生到世界各地深造,门槛低,欢迎所有表现优异的学生申请。
2、“国际友谊奖学金”项目是根据今年北京师范大学与海外学校的交流合作情况而开设,旨在支持学校的国际交流活动。
五、服务
1、北京师范大学为学生提供全程留学服务,从国际课程安排、签证申请、住宿安排、紧急事务处理等,提供全面而专业的服务。
2、学校拥有众多优秀老师,可以按照不同学校的不同学位课程,为学生提供应试指导,以及协助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
北师大援藏计划要求

北师大援藏计划要求【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北师大援藏计划的背景和目的2.主要内容:详述北师大援藏计划的具体要求和措施3.意义:分析北师大援藏计划对于西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性4.结语:对北师大援藏计划的期待和祝愿正文【引言】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教育援助工作。
为了更好地支持西藏地区的教育发展,北师大制定了援藏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援助措施,提升西藏地区的教育水平,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北师大援藏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和措施:1.师资力量支援:北师大将选派优秀教师前往西藏地区进行教学支援,提高当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学生交流与培养:通过开展学生交流项目,让更多西藏地区的学生有机会到北师大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拓宽视野。
3.教育资源共享:北师大将利用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与西藏地区学校共享,提升当地教育教学质量。
4.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北师大将与西藏地区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适应当地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
5.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北师大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为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意义】北师大援藏计划的实施,对于西藏地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引入优秀教师、共享教育资源等措施,有助于提高西藏地区的教育质量,为当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学生交流项目,让更多西藏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北师大援藏计划将有助于提升西藏地区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结语】北师大援藏计划的实施,无疑将为西藏地区的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