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

合集下载

《召南·摽有梅》原文翻译和赏析

《召南·摽有梅》原文翻译和赏析

《召南·摽有梅》原文翻译和赏析《召南·摽有梅》是一首描写一位待嫁女子咏唱的情歌的诗歌。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召南·摽有梅》原文翻译和赏析,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召南·摽有梅》原文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译文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快开口莫再迟疑。

注释⑴召(shào)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召南指周朝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

⑵摽(biào):掷、抛,一说坠落、落下。

有:语助词。

⑶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⑷庶:众多。

士:未婚男子。

⑸迨(dài):及,趁。

吉:好日子。

⑹今:现在。

⑺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一说即倾筐,倾其所有。

塈(jì):取,一说给予。

⑻谓:告诉,约定;一说通“会”,聚会;一说归,嫁。

创作背景这是周代南方女子急于求嫁的诗。

闻一多《风诗类钞》说:“在某种节令的聚会里,女子用新熟的果子,掷向她所属意的男子,对方如果同意,并在一定期间送上礼物来,二人便可结为夫妇。

”此诗所表当与这一风俗有关。

青年女子在男女自由相会的集体狂欢中吟唱此诗,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

也有人认为此诗主旨为君王求贤才。

鉴赏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

《摽有梅》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此篇的诗旨、诗艺和风俗背景,前人基本约言点出。

《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

《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诗经《摽有梅》原文译文鉴赏

诗经《摽有梅》原文译文鉴赏

诗经《摽有梅》原文|译文|鉴赏根据《周礼媒式》记载,先秦时代,在召南地区,每逢仲春之时,当地的媒官便让未结婚的大龄青年去幽会。

本诗应当是青年女子在类似三月三这样的男女自由相会的集体狂欢中吟唱的歌曲,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以寻觅幽会的伴侣。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诗经《摽有梅》原文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译文及注释译文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注释⑴摽(biào):一说坠落,一说掷、抛。

有:语助词。

⑵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或七成,即树上未落的梅子还有七成。

⑶庶:众多。

士:未婚男子。

⑷迨(dài):及,趁。

吉:好日子。

⑸今:现在。

⑹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

塈( jì或qì):一说取,一说给。

⑺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鉴赏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

此篇的诗旨、诗艺和风俗背景,前人基本约言点出。

《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

《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的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

陈奂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

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

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

”一个“急”字,抓住了此篇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全诗的旋律节奏。

全诗三章,“庶士”三见。

“庶”者,众多之意;“庶士”,意谓众多的小伙子。

《摽有梅》的原文及译文

《摽有梅》的原文及译文

《摽有梅》的原文及译文
1、《摽有梅》的原文:
《摽有梅》
诗经·国风·召南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2、《摽有梅》的译文: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快开口莫再迟疑。

3、《摽有梅》的注释:
摽:落下。

有:语助词。

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或七成,即树上未落的梅子还有七成。

庶:众多。

士:未婚男子。

迨:及,趁。

吉:好日子。

今:现在。

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

塈:一说取,一说给。

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

诗经《摽有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摽有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摽有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摽有梅》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摽有梅,梅子落地纷纷,其实七兮。

《摽有梅》原文及赏析

《摽有梅》原文及赏析

《摽有梅》原文及赏析《摽有梅》原文及赏析摽有梅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译文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注释⑴摽(biào鳔):一说坠落,一说掷、抛。

有:语助词。

⑵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⑶庶:众多。

士:未婚男子。

⑷迨(dài代):及,趁。

吉:好日子。

⑸今:现在。

⑹倾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

塈(jì既):一说取,一说给。

⑺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鉴赏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

“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

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

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

此篇的诗旨、诗艺和风俗背景,前人基本约言点出。

《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

《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的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

陈奂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

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

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

”一个“急”字,抓住了此篇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全诗的旋律节奏。

从抒情主人公的主观心态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无觅。

全诗三章,“庶士”三见。

“庶”者,众多之意;“庶士”,意谓众多的小伙子。

《召南·摽有梅》原文翻译和赏析

《召南·摽有梅》原文翻译和赏析

《召南·摽有梅》原文翻译和赏析《召南·摽有梅》原文翻译和赏析《召南·摽有梅》原文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译文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快开口莫再迟疑。

注释⑴召(shào)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召南指周朝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

⑵摽(biào):掷、抛,一说坠落、落下。

有:语助词。

⑶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⑷庶:众多。

士:未婚男子。

⑸迨(dài):及,趁。

吉:好日子。

⑹今:现在。

⑺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一说即倾筐,倾其所有。

塈(jì):取,一说给予。

⑻谓:告诉,约定;一说通“会”,聚会;一说归,嫁。

创作背景这是周代南方女子急于求嫁的诗。

闻一多《风诗类钞》说:“在某种节令的聚会里,女子用新熟的果子,掷向她所属意的.男子,对方如果同意,并在一定期间送上礼物来,二人便可结为夫妇。

”此诗所表当与这一风俗有关。

青年女子在男女自由相会的集体狂欢中吟唱此诗,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

也有人认为此诗主旨为君王求贤才。

鉴赏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

《摽有梅》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此篇的诗旨、诗艺和风俗背景,前人基本约言点出。

《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

《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的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

陈奂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

诗经·摽有梅全文

诗经·摽有梅全文

诗经·摽有梅全文摽有梅原文及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①摽(biao):落下,坠落。

有:助词,没有实义。

梅:梅树,果实就是梅子。

②七:七成。

③庶:众,多。

士:指年轻的未婚男子。

④迨:及时。

吉:吉日。

⑤今:今日,现在。

③顷筐:浅筐,墍(ji):拾取。

⑦谓:以言相告。

译文梅子纷纷落在地,树上剩下有七成。

追求我的小伙子,切莫错过好时辰。

梅子纷纷落在地,树上剩下有三成。

追求我的小伙子,今天正是好时机。

梅子纷纷落在地,提着竹筐来拾取。

追求我的小伙于,就等你说上一句。

赏析一位女子苦苦企盼有男子前来向她求婚,等到树上的梅子落下了一大半,没有人前来,最后结果,不得而知。

我们不敢妄加猜测,苦苦等待的原因是风俗、禁忌,还是她本人的害羞。

其实,所有这些原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表达了女性在内心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

这才是最真实的,天经地的,无可指责的,合乎自然的。

只要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无论他的身份地位如何,财富学识如何,都会有内在的情感欲求,否则便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

敢于将自己内心的欲求表达出来,而不顾忌外来的压力,这本身仗需要极大的勇气,本身就值得赞赏。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的女性早已超越了表达自己内心欲求的方式,而以现实的行动去实现和追求自己的理想。

正如时髦话说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这样做,同样需要勇气和自信,同样但得赞赏和讴歌,丝毫没有什么可以嘲弄和指责的。

《国风·召南·摽有梅》赏析及译文注释

《国风·召南·摽有梅》赏析及译文注释

《国风·召南·摽有梅》赏析及译文注释《国风·召南·摽有梅》从抒情主人公的主观心态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无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国风·召南·摽有梅》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国风·召南·摽有梅》先秦:佚名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国风·召南·摽有梅》译文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快开口莫再迟疑。

《国风·召南·摽有梅》注释摽(biào):一说坠落,一说掷、抛。

有:语助词。

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或七成,即树上未落的梅子还有七成。

庶:众多。

士:未婚男子。

迨(dài):及,趁。

吉:好日子。

今:现在。

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

塈( jì或qì):一说取,一说给。

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国风·召南·摽有梅》鉴赏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

《摽有梅》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此篇的诗旨、诗艺和风俗背景,前人基本约言点出。

《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

《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的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

陈奂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

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首章“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可谓迫不及待。

三章重唱,一层紧逼一层,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过程。

此诗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这是一首情歌。

歌者是一位少女。

她徜徉在梅树旁,面对黄熟又月益变得稀少的梅子,敏锐地感到了时光的流逝,一种珍惜青春年华,希望有人向自已求爱的强烈冲动如涌潮般撞击着她的心。

这感情上的层波叠浪使她难以自已,便即情即景地唱了起来。

这三段歌词,叠印出的是三个近似但并不重复的画面,传达出的是相通面又并不全同的感情:树上的梅子由七分而三分而全部落光,少女仿佛形象地看到了自已的青春迅速地由盛转衰。

于是,急不可耐地呼唤看中自已的小伙子:要抓住这良辰——就在今朝——只要开一开口,良辰不一定便是今朝,今朝难说就是开口的时刻。

诗中却层层递进,由良辰而今朝而此刻,恰似紧锣密鼓,敲出了少女急于求爱的心音,三段诗中,“庶士“三见。

“庶者,众多之意。

“庶士”,说的是众多的小伙子。

原来这位少女并没有意中人,她是在向整个男性世界寻觅、催促、呼唤着爱的到来,这就愈见其求爱心情的急迫了。

《诗序》说:“《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毛《传》、郑《笺》、孔《疏》纷纷添油加醋,力图证成“男女及时(婚配)”之说。

这显然不符合诗作的
实际。

其误在于以地域与社会时代的泛论代替了对作品本身的具体观赏、从作品本身来看,《摽有梅》的伟大处一一如果可以用“伟大”这一字眼的话,恰恰在于它超越了“召南之国”的范围,不受“文王之化”的局限,歌唱了中外皆然、古今常新的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主题。

青春是美好的,然而也是易逝的。

流光会轻易带走颊上的红霞,时间将无情染白头顶的乌云,这就毫不奇怪,李白会慷慨长歌,唱起:“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育丝暮成雪,”(《将进酒》)汤显祖竟如泣如诉,写出:“红颜变为白发,美少年化为鸡皮老翁,感慨系之矣!”(汤评《花间集》皇甫松《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同一情怀,在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口中则化而为冷峻的科学表达:“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周身充满了新鲜的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罗丹艺术论·女性美》)正由于此,我们不仅听到了从《摽有梅》中传出的足以摇荡性灵的乐声,还听到了它在历史上的种种变奏。

杜秋娘在《金缕曲》中深情地唱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李清照在浓睡方醒、醉眼朦胧时,便急于要知道海棠花的命运,叹息“绿肥红瘦”的变化。

杜爾娘而对暮春天气,感伤地唱出了:“原来姹紫蜡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见花飞花谢、红消香断,怆然动怀,为后人留下了一曲青春的悲歌《葬花歌》,在西方,萨福、莎士比亚、雪莱、普希金等人的竖琴上,也无不响起过一支支流光抛人、有所希求的衷曲。

然而,《摽有梅》又并没有淹没在这一片动情的唱叹声中,尽管惋惜青春如出一辙,《金缕曲》。

《葬花词》等借鲜花凋零以寄情。

《摽有梅》则由果实黄落起兴,显然大异其趣。

同样是呼唤爱情,《金缕曲》开门见山,由前两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的直抒转向后两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比喻,《摽有梅》则触景生情,由景语转而吐露心曲。

萨福的《一个少女》也以果实作比,北朝民歌《地驱乐歌》(“驱羊入谷”)、《折扬柳枝歌》(“门前一枝枣”)也白景及情、由兴而賦,即便如此,《摽有梅》仍不失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试看《一个少女》:
好比苹果蜜甜的,高高的转红在树梢,
向了天转红——奇怪摘果的拿她忘掉——
不,是没有摘,到今天才有人去拾到。

好比野生的风信子茂盛在山岭上,
在牧人们往来的脚下她受损受伤,
一直到紫色的花儿在泥土里灭亡。

这首诗通篇用比体写成,用苹果作比以后又转用风信子花作比。

《摽有梅》则既有比喻又有直抒,而且喻体(梅子)始终如一,于不变中却又写出在树的梅子逐渐稀少的变化。

手法既各异,情调也有别。

吟哦《摽有梅》同中有异的三章诗,似见在行进中的同一女子一唱三叹,移步换形;读《一个少女》,在我们想象中展开的则是两幅充满感情色彩的富有寓意的画面。

再看《地驱乐
歌》:
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

《折扬柳枝歌》: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蹋地呼天”,近似当今的口语“呼天抢地”,老女欲嫁竟至于此,可谓直露无遗了,后一首虽从阿婆抱孙子的角度立言,略带迂曲,但只是小曲,无伤大直。

《摽有梅》则似直而曲,明明是女子自己着急,急于求人,却偏要从小伙子身上落笔,说成“求我”再反过去再三叮咛,显得不卑不亢而又情意殷殷。

明人锺绳说:“三个求字,急忙中甚有分寸。

”何等机智而又俏皮的评论!近人陈子展说,《摽有梅》反映上古奴隶封建社会北方农村牧场妇女的风貌(见所著《诗经直解》。

从社会情况的不同来说明作品风貌的差异,也颇有见地,总之,通过比较,从有关青春、爱情的那一片唱叹声中,我们不难清晰地辨认出《摽有梅》的独特的声音。

既富于个性,又具有普遍性,以独特的方式歌唱了人类共同关心的青春、爱情,唱得那样寘诚,那样动人,这就是《摽有梅》历千裁而得以不朽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