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害防治教学大纲.
煤矿防治水培训讲义(全员)教学教材

防治水培训资料锦界煤矿地质防治水组薛君君2012年12月前言俗话说:“水火无情”。
矿井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
透水事故显然发生次数不算高,但是每次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却比顶板、机电、运输、爆炸事故大的多。
由此可见,矿井防治水对煤矿的正常生产的重要性。
第一章矿井水灾的危害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水害的威胁,发生不同程度的透水事故,轻者要增加排水设备的费用,使煤矿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条件恶化,管理困难。
重者造成伤忙或淹井事故,直接威胁职工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
其主要表现归纳以下几个方面:一、顶板淋水大,巷道空气湿度增大,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劳动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矿井水的水量越大,需要安装的排水设备就越多,排水所用的费用就越高,增加了原煤的生产成本。
三、矿井水对矿井内的金属设备、钢轨和金属支架等具有腐蚀作用,大大缩短了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为了防止矿井水害威胁,有时需要留设防水煤柱,影响了煤炭的回收和充分利用,有的甚至无法在开采。
五、当矿井的涌水量高于矿井的排水能力或突然溃水时,轻者造成矿井停产或局部巷道被淹没,重者造成人员伤忙,甚至矿毁人亡。
第二章第二章矿井水害发生的原因矿井水害发生,究其原因不外乎自然和人的两大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我国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实属不易,而人为因素也是发生水灾的主要原因,防水工作做好了,水害事故的发生可大大减少。
造成矿井水害的原因归纳如下:一、水及资料不清,盲目施工。
对矿井田内水源的分布情况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等水文地质情况不清楚或掌握不准确,盲目施工。
二、井筒位置不适当,假如井筒位置选择在当地最高洪水位以下的河谷或洼地,一旦暴雨袭来,山洪暴发,就可能造成淹井事故。
三、麻痹大意四、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因对防洪设施管理不善,暴雨山洪冲毁防洪工程,使地面水涌入井下,造成灾害。
五、工程质量低劣,井巷严重塌落,导致强含水层突水。
六、管理不善,井下无防水闸门或虽有闸门但未及时关闭,矿井突水时不能发挥堵截作用。
怎样处理突发水灾:小学防汛抢险教案

突发水灾是一件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它会带来很多不可预估的破坏和伤害。
为了防止和减少水灾的影响,我们应该提前做好预防和抢险准备工作。
下面是一份小学防汛抢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突发水灾。
一、认识水灾
水灾是指因暴雨、洪水、涝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的水位上涨、涝灾等灾情,并导致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和人员伤亡的自然灾害。
水灾分为山洪、泥石流、内涝和河道洪水等几种类型。
二、预防措施
1.及时排水:及时清理下水道、排水沟,保持水道畅通,确保排水畅通。
2.加固房屋:家庭要加强房屋的结构安全,防止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3.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家庭防汛应急预案,包括物资储备、家居应急设备和应对措施等等。
三、应对突发水灾
1.及时撤离:遇到灾情时,要及时撤离,尽量避免在灾害区域滞留。
2.通知医生:如有人员被困或者受伤,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助。
3.提高警惕:在遇到突发水灾的情况下,要提高警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四、小结
在水灾预防和抢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准确、迅速地响应。
只有合理调配资源,并注重提高应对能力,才能够在面对突发灾害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保障人民安全。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注意防灾预防的知识,一旦遭遇水灾,也能够随时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突发水灾,我们应该多做预防措施,提高治理能力,及时调配资源,有效应对灾害。
听从指挥,积极配合防汛抢险工作,保护我们高尚的生命财产安全。
矿井水害防治教学大纲

矿井水害防治教学大纲矿井水害防治教学大纲随着矿业的发展,矿井水害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提高矿工的水害防治意识和技能,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矿井水害防治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矿井水害防治教学大纲的制定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背景与目的矿井水害是指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涌入矿井导致的安全事故。
矿井水害防治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提高矿工的水害防治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教学内容1.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矿井水害的防治首先需要了解地下水的分布规律、水文地质特征等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包括地下水循环、地下水的形成与运动规律、地下水与矿井开采的关系等。
2. 矿井水害类型与成因矿井水害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涌水、渗水、突水等。
教学内容应包括不同类型水害的特点、成因以及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同时,还应重点介绍矿井水害的预警与监测方法。
3. 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矿井水害防治技术是矿工必备的技能之一。
教学内容应包括水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水害防治技术以及其适用范围。
例如,矿井排水技术、固化处理技术、封闭隔离技术等。
4. 矿井水害事故应急处理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往往需要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以减少损失和保障人员安全。
教学内容应包括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常用的应急处理方法以及事故现场的安全措施。
5. 矿井水害防治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矿井水害事故的案例,可以帮助矿工更好地理解水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教学内容应包括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与评价,以及从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应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方式。
通过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可以更好地培养矿工的应对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课堂测试、实验报告、实际操作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估,以检验学生对矿井水害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 水灾害及其防治ppt课件

1994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1750多亿元。 1998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2550多亿元,其中黑龙江218亿 元、湖南422亿元、湖北357亿元、江西408亿元。
第四章 水灾害及其防治
• (5)地质条件及植被条件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河 流泥沙及泥石流问题突出。
我国具有很多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的地层,这就导致如 果遇到洪水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另外有些山区的毁林 垦荒、有些地方的滥垦草地、有些地方过度开发湿地,都 严重损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致使现在水土流失严重,河 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泥石流和山洪问题突出
第四章 水灾害及其防治
山洪
山洪涌入渣滓洞景区(重 庆西北郊歌乐山下 ),导 致其大门、院墙、一原特 务用房及部分监狱被冲垮。 图为被山洪严重损毁的渣 滓洞景区现场
有1000多亩受损),还可能传播疾病,所以洪水会带 来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还可能会带来生态问 题。
(人为因素)--人类乱捕蛇类和猫头鹰,鼠类 天敌减少(蛇胆、蛇肉)
第四章 水灾害及其防治
山洪 发生在山区小流域的溪沟或周期性流水的荒溪中,流速快,
历时短,暴涨暴落,冲刷力与破坏力强,往往携带大量泥沙的地表径流。
• 8月20日,四川省对外发布“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受灾情 况,截至8月19日,已造成全省576万人受灾,发生较大规模 的地质灾害75处,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68.9亿元。
第四章 水灾害及其防治
• 西南五省市干旱
第四章 水灾害及其防治
2010年3月26日在贵州省大 山乡耳期村,秦明亮老人拿 着水塘内干死的蟾蜍。旱情 发生以来,村内村民赖以生 存的水塘干涸见地,塘内的 蟾蜍也成了一个个干干的标 本。老人准备将这几只干蟾 蜍拿回家入药。
《防治水培训教案》课件

《防治水培训教案》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提高学员对防治水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员掌握防治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升应对水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防治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防治水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 能够分析水害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内容1. 防治水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防治水的概念强调防治水对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 水害的原因和危害分析水害发生的原因描述水害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危害3. 防治水的方法和技术介绍防治水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包括排水、灌溉、水土保持等措施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防治水的定义、原因和危害,以及方法和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员了解防治水的具体应用。
3. 实践活动:安排实地考察或模拟操作,让学员亲身体验防治水的操作过程。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员对防治水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员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防治水培训教材2. 课件:防治水相关图片、图表、动画等3. 案例材料:实际案例分析所需的文档和数据4. 实践活动所需设备:如模型、工具等七、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防治水的定义和重要性2. 第二课时:水害的原因和危害3. 第三课时:防治水的方法和技术(上)4. 第四课时:防治水的方法和技术(下)5. 第五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员了解防治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员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提高其实践能力。
3. 关注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及时解答并提供指导。
4. 注重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馈与改进1. 课后收集学员的案例分析报告,了解其对防治水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员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3. 针对学员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防洪水安全教案

初中防洪水安全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洪水的基本知识,提高防洪意识。
2. 让学生掌握洪水暴发时的紧急自救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洪水的基本知识2. 洪水暴发时的紧急自救措施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理解洪水暴发时的紧急自救措施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洪水灾害图片2. 视频素材:洪水灾害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出示洪水灾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洪水带来的危害。
2. 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教师总结。
二、了解洪水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洪水的定义:洪水是指在短时间内,由于降雨、融雪、冰凌等原因,导致河流、湖泊等水域水位迅速上升,泛滥成灾的自然现象。
2. 洪水的类型:暴雨洪水(含山洪)、风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泥石流和跨坝洪水等。
3. 洪水的特点:季节性明显、洪水峰高量大、江河洪水年际变化不稳定。
三、洪水暴发时的紧急自救措施(15分钟)1. 洪水来临前的预兆:观察天气变化、水位上涨等。
2. 洪水来临时的应对措施:及时撤离危险区域、迅速寻找高地避险、保持通讯畅通等。
3. 洪水过后的注意事项:注意饮食卫生、防范疫情发生、积极参与重建工作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加深对洪水危害和自救措施的理解。
2. 强调防洪意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洪水相关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视频素材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洪水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防洪意识。
在讲解洪水的基本知识和洪水暴发时的紧急自救措施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加深对洪水危害和自救措施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防洪能力。
水灾应急避险安全教案

水灾应急避险安全教案一、教案背景水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通常在暴雨、洪水或山洪等情况下发生。
水灾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因此,开展水灾应急避险安全教育对于提高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灾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掌握水灾发生前的预警信号;3. 学习水灾的应急避险措施;4. 提高自我保护和互救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流程1. 水灾的形成原因和特点(10分钟)1.1 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水灾的形成原因,如暴雨、洪水。
1.2 讲解水灾的特点,如迅猛、破坏力强等。
2. 水灾预警信号(20分钟)2.1 学生学习水灾预警信号的含义和发布方式。
2.2 分析常见的水灾预警信号,如气象台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等。
3. 水灾应急避险措施(30分钟)3.1 学生学习水灾应急避险措施,如迅速撤离低洼地带、尽量避免涉水等。
3.2 指导学生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如攀爬、游泳等。
4. 水灾应急装备和救援措施(30分钟)4.1 学生了解常见的水灾应急装备,如救生衣、救生筏等。
4.2 学生学习水灾中的互救和救援措施,如紧急呼救、使用绳索相互连接等。
5. 模拟演练和总结(30分钟)5.1 进行水灾应急避险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实践所学的应急避险措施。
5.2 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1.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水灾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 水灾预警信号图表:用于讲解水灾的预警信号。
- 水灾应急装备展示: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水灾应急装备。
2. 教学评估:-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 模拟演练评估:根据学生在演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通过水灾应急避险安全教育,学生能够了解水灾的特点和原因,并掌握应急避险的基本方法和装备。
同时,模拟演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为应对水灾等灾害事件提供更大的保障。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并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应急避险演练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30矿井水灾防治

《矿井水灾防治》课程理论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矿井水灾防治课程编码:课程英文名称:Mine water control theory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适用年级:二年级适用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总学时:24学时先修课程:煤矿地质学、矿床开采学、矿井通风与安全后续课程:无编写人:关键、李诚玉审定人:丁永明、陆卫东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矿井水灾防治是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在学生修完普通地质学、矿床开采学、矿井通风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矿井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矿井水灾防治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掌握矿井水文地质的日常管理工作,矿井水灾预防的专业技能和矿井水灾治理的基本手段。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了达到使学生了解矿井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方法;矿井水灾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主要技术手段;矿井注浆堵水的理论、材料、机具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矿井水文地质学基本知识,包括矿井充水条件、矿井突水机理、矿井突水量预测等内容;向学生传授矿井水灾防治的基本手段,包括地面和井下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必备资料、矿井水灾防治的主要技术途径、井下探放水、井下疏放水以及矿井突水事故的处理手段;传授矿井注浆堵水的基本技能,包括注水基本理论、注浆材料、注浆机具等基本知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序号内容概要教学环节讲课习题课实验设计1 第一章中国煤矿水灾概况 22 第二章矿井充水条件 23 第三章矿井突水机理 64 第四章矿井突水预测 45 第五章矿井水灾防治技术 66 第六章煤矿注浆堵水技术简介 4合计24(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推荐教材王国际、黄小广主编, 《矿井水灾防治》,中国矿大出版社,2007.2、教学参考书[1] 王国际、黄小广、曾宪桃主编,《注浆技术理论与实践》,中国矿大出版社,2000.[2] 王永红、沈文著,《中国煤矿水害预防及治理》,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3] 黄德发、王宗敏、杨彬主编,《地层注浆堵水与加固施工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4] 李义昌主编,《地下水动力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5] 施龙青、韩进著,《底板突水机理及预测预报》,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三)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开卷2、成绩构成:课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平时考核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同学间的协作能力等表现综合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灾害防治》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1020
二、课程名称:水灾害防治(Prevention of Water-related Disasters)
三、学分、学时:1.5学分; 24学时
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
六、先修课程:水文学原理、水文水利计算
七、课程的性质、作用、教学目标
《水灾害防治》分析我国水灾害的影响因素、形成条件和基本规律,提出关于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方法,包括水灾害模拟和分析,水灾害防治工程的规划与管理、防汛减灾决策系统等多项科学内容,属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选修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员对水灾害的形成和防治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掌握水灾害防治科学方法。
八、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我国水灾害的自然和社会属性
第一节我国的自然地理背景
第二节我国的人口、经济和环境背景
第三节我国旱涝的长期变化及区域分布
第四节我国历史上的重大水灾害
第五节我国的水利建设与水灾害的防治
第六节环境变化与水灾害的关系
第二章我国的洪、涝、渍、潮灾害
第一节洪、涝、渍、潮灾害形成的条件
第二节主要江河的洪水特性
第三节涝渍形成条件与易涝易渍农田的分布
第四节潮与风暴潮灾害形成的条件
第五节潮、风暴潮与洪、涝的遭遇组合
第三节灾害评估及防灾效益分析
第四节防灾减灾对策措施
第四章我国的干旱灾害
第一节旱情与旱灾
第二节干旱灾害形成的条件
第三节农业干旱特征指标
第四节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第五节牧区干旱灾害
第六节抗旱减灾对策措施
第四章我国的城市水灾害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城市雨洪排水系统
第三节城市洪涝灾害
第四节城市缺水及其危害
第五节防灾减灾对策措施
第五章水灾害模拟研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洪泛区水流模拟原理与方法
第三节城市化地区雨洪模拟
第四节旱灾灾情模拟原理与方法
第五节灾情评估方法
第六章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雨情、水情旱情信息采集、传输和存储第三节雨情、水情旱情预测与预报
第四节防洪预报调度模型
第五节城市化地区及农村地区雨洪排涝分析模型第六节天文潮、风暴潮和风浪预报模型
第七节灾情评估系统
第八节决策支持系统的总控管理
第七章防灾减灾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设计与管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防灾减灾安全设计标准
第三节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及行为措施
第四节安全保障体系的综合规划、设计与管理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参观防洪防旱减灾工程、实时预报调度系统、防汛决策指挥系统。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
尚无多媒体教学软件。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水灾害防治为教育部“十五”重点教材,由朱元生主编,按编写计划在2005年完稿并出版。
参考书为徐向阳主编城市防洪与减灾,1998年河海大学的自编教材。
十二、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以百分制计。
十三、教学大纲使用说明
(1)各章要点
第一章环境变化与水灾害的关系
第二章洪、涝、渍、潮灾害形成的条件
第三章干旱灾害形成的条件
第四章城市洪涝防灾对策
第五章水灾害模拟研究模拟原理与方法
第六章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构成
第七章防灾减灾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设计与管理
(2)其它
本课程属专业课,必须具有水文学原理、水文水利计算等课程的基础,适宜安排在第四学年。
(3)编制
编制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
编写人: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