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构成浙教版复习巩固第四十七篇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或等微粒构成的。
分子十分很小(用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见较大的分子)。
2.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1)分子之间存在;(2)分子在运动,因此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会发生现象;且温度越高,现象越明显,分子运动越。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两个铅柱被粘合在一起很难被拉开,证明了什么?)3.酒精和水混合实验: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4.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空隙的大小(水例外): > >5.扩散现象证明了:一是,二是。
6.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为什么?解释:这说明冰中水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态水中的要。
7.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第2节质量的测量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 质量的单位: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
单位符号是。
还有一些常用单位:吨、克、毫克。
1吨=千克,I千克=克,1克= 毫克。
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4.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案秤等。
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质量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1)(2)(3)(4)(5)(6)(7)(8)6.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
(2)调平:将 拨至“0”刻度线处。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3)称量:砝码和物体的放置要求:左盘物体质量= 右盘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 加到 ,等砝码加到指针离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不多时(在中央刻度线略偏左边),应向 右 移动 游码 (此时 移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4)整理器材:用 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移回“0”刻度线处。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思考:砝码生锈,测量值偏 ;砝码磨损,测量值偏 。
【新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构成》【创新教案】

第1节物质的构成【内容来源】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四章【主题】第一节物质的构成【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确认分子比细胞小的多。
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
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理解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描述和解释现象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信念。
二、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构成,分子概念的形成过程,分子的基本性质。
难点:分子的概念及分子的运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甘蔗汁从甘蔗的细胞中压榨出来,说明甘蔗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那么,以下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PPT展示图片)(二)新课教学学生实验:观察蔗糖的三个实验(观察方糖、观察碾碎的方糖、观察糖水)。
让学生一步步考虑,最后根据水变甜的事实,确认蔗糖没有消失,在水中以极小的微粒存在,从而得到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结论,把学生引入物质的微观世界。
思考:蔗糖粉末为什么在水里不见了?用手指蘸取一些蔗糖水溶液,舔一舔,有什么味道?蔗糖溶液有甜味说明了什么?是什么结构保持这一性质?预设答案:糖水有甜味的事实说明蔗糖没有在水中消失。
蔗糖是以一总被称为分子的微粒分散在水中。
由于分子太小了,所以我们无法看见他们。
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
与蔗糖一样,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引出概念: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很小的概念——可以采用对比或比喻的手法,如:⑴一杯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如果让人去数,每秒种数一个,要数三十亿亿年。
⑵如果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的大小的比例就好象乒乓球与地球之比。
2019年精选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构成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四十九

2019年精选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节物质的构成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四十九第1题【单选题】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C、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27D、该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4【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
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正确的是(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春天到来,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流行病传染,对以下两种防护措施的物理解释正确的是( )A、用消毒液擦拭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是升华现象B、用消毒液擦拭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是凝华现象C、用醋熏教室时,加热使醋温度升高,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D、用醋熏教室时,加热使醋温度升高,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缓【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甲()和乙()是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的个数比为2:1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变化D、反应生成了二种物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分子运动加快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水分子数目增多了D、水分子没有变成其它分子【答案】:【解析】:第7题【多选题】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D、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家庭制备氯化钠:将洁厕灵(含有盐酸)与炉具清洁剂(含有氢氧化钠)混合,如图甲所示。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节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 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玻璃容器中的溶液,注意观察食 盐微粒的运动和分布。
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
2. 观察结果
1
2
可以观察到食盐微粒在水中做无规则运动,随着 时间的推移,食盐微粒分布更加均匀。
3
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食盐微 粒的形状和大小。
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
3. 结论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认识到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且不同物质微粒的形状和大小也不同。
03
分子
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 学键结合形成的微粒,是 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之一, 如水分子。
原子
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微粒, 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 和核外电子构成。
离子
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 微粒,在化合物中广泛存 在,如氯化钠中的钠离子 和氯离子。
03 物质的量与单位
物质的量概念
物质的量
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 理量,符号为n。
子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只是物质的状态 物理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形态或状态,而
或形态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会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
结构。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性,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 点等。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测定和描述。
物质的性质可以用于鉴别和区分不同的物质,以及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 下的行为。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节第 一节物质的构成
目录
• 引言 •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 物质的量与单位 •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 实验:观察物质的微粒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主题简介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包括分子、原子和离 子。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推荐文档

第一章科学入门姓名: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 1/3 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 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
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 0.5 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
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O℃和100℃之间分成 100 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
测量范围从 35℃~42℃,最小刻度为 0.1℃。
结构优点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
离开读数。
浙教版科学初一上册《物质的构成》

让一个人一秒数一个,需数30万亿年
2. 如果水分子→乒乓球 那么乒乓球→地球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压缩针筒内的空气 空气为什么能被压缩?
书上黄豆与芝麻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压缩针筒内的水
你能指出下列三幅分子模型图分别对应酒精的哪种状态?(固态、液态和 气态)
4.气温计的液柱为何会在夏天上升,在冬天中下降? 衣服为什么晾在阳光下会干得比较快?
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剧烈)。
讨论
1、在扩散运动中,固体、液体、气体哪一类 物质扩散最快?哪类最慢?
2、扩散运动除了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还说 明什么?
思考与讨论
热菜总是香味四溢,但冷菜只有当靠得很近 时才会问到味道?
气态酒精
液态酒精
固态酒精
酒精分子
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空隙特点:
构成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之间都有空隙,而且气体分 子间的空隙最大,一般情况下固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小。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关于分子,你还有想探究的问题吗?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氧化氮和空气
液体
固体
煤堆在墙角久了,不仅墙的
表面变黑,墙的内部也会变黑。
注意: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 但能感受到!
生活中哪些例子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 做无规则运动!
1.水结冰,体积会大,因为水分子的间隙变__。
2.烧水时,水开了,锅盖会被顶起,因为水变成 水蒸气,体积变_____,分子间的间隙变____
3. 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为何会回复原样?
知识小结
1、分子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1节物质的构成浙教版课后.docx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1节物质的构成浙教版课后练习八十八第1题【单选题】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炒菜时加点盐f菜就有了咸味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答案】:【解析】:[分析】逐个分析i曙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结合分子运动的知识即可得到答棄.[解答】A、菜变咸r说明盐分子进入到了菜内r 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合题意.B、细菌不属于分子,所以不属于分子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C、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废水中的分子扩散到整个水库•故C不符合题意・D、满屋香味,是苹果的芳青炷分子扩散到了房间内的空气中,故D不合题意・故答亦B.第2题【单选题】F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O +典典A、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答案】:【解析】:琢分子构成的模拟图r 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分子构成模拟图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r 结构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 養的原子r A 、根据化合物的走义判断;B 、根据般的变化分析反应的实质;C 、根据郁粒的构成分析分子的构成;D 、根据微 粒的变化r 分析原子的数目的变化。
【解答】久 反应物中有一种分子只含有一种元表r 属于单质f 故A 错误;B 、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吕没有变化r 但却可看出原子结合方式发生改变,可判断是原子的重 新组合的结果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过程r 故B 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r 该变化前后都含三种原子、原子个数均为9个原子r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D 正确。
第3题【单选题】下列标志中,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标志的识S!L 【解答】A.图示为可回收标志.B.图示为节约用水标志。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用放大镜看到的蔗糖小颗粒是 构成蔗糖的最小微粒吗? 这些粉末状的小颗粒在水中可 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即使用放大 镜也看不到,我们把这些微粒叫做 分子。
蔗糖 是由 蔗糖 分子 构成的 水 是由 水 分子 构成的 酒精 是由 酒精 分子 构成的
空气也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很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变现为扩散现象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物质扩散越快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 微粒。 有些物质是有分子构成的, 如:蔗糖是有蔗糖 构成的, 水是有 分子构成的, 酒精是有 构成的。 有些物质不是有分子构成的,如:铁, 食盐等。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 水和酒精 的体积之和,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 存在着 ,是由于水和酒精混合时, 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隙 中造成的。
9、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 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抽去玻璃板后( ) 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 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 B、空气向下方扩散, 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 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 上或向下运动了
10、如右下图所示,在试管中放入一张 湿润的兰色石蕊试纸,再向试管口处 棉花团上滴一些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 发性),(酸会使蓝色石蕊变红色)可以 观察到A、B处石蕊试纸变色的顺序是 _________ (填“A → B ”或 “B → A ”),由此可以证明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实验表明:
液体也会扩散,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原
因 :
液体扩散也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由于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我 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 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节物质的构成浙教版复习巩固第四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最主要原因是( )A、分子间是有间隙的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不停地运动着D、分子的体积很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铅笔芯使用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B、C、D、【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示意图可表示的分子是( )A、HeB、Cl2C、CODCH4【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B、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改变C、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D、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市对生活垃圾已经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A、可回收废物B、有害垃圾C、厨房垃圾D、其它垃圾【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水很难被压缩B、磁铁吸引大头针C、吸在墙上的塑料吸盘很难与墙分开D、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粘”在一起【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物含3种元素B、生成了2种物质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湖面的冰块变小是熔化现象,这一过程要放热B、盛夏,闻到花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深秋,用热水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D、严冬,暖气片采用“水循环”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乙同学在家做作业时,突然闻到从厨房飘过来的鱼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烧鱼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形成香味感觉的部位是鼻腔D、做作业的控制中心是小脑【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是SO<sub style="line-height: 22px;">2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下面四个现象中,能作为支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证据的是( )A、炒菜时,香气四溢B、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两滴水银靠近时,自动结合成一滴D、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
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纳米纸上互相靠的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答案】:【解析】:➢第17题【填空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既有______力又有______力,______力和______力是同时存在的。
【答案】:【解析】:➢第18题【填空题】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从该模型可知:1个乙分子由______个A原子构成。
该反应是______(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丙物质属于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答案】:【解析】:➢第19题【填空题】如图是甲、乙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试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______;乙和甲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解析】:➢第20题【填空题】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也是初中阶段应该具备的化学素养,下列事实或现象包含了﹣些基本化学观念.请根据要求合理回答:(1)墙内开花墙外香,从微观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2)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①Mg;②CH4;③稀硫酸;④CuO;⑤KMn04 .请按单质、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为______(填序号).(3)几千万年前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原因是:______.(4)化学物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便利;另一方面它也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种种危害.请举例并说明其两面性______ .【答案】:【解析】:➢第21题【填空题】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
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份。
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______作用力较______,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它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______,作用力较______,分子除了碰撞之外自由移动.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怎样的?______。
【答案】:无【解析】:➢第22题【填空题】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填“1”或“2”).(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解析】:➢第23题【填空题】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因为这种方式形象直观。
如图是水分子、乙炔分子及原子核转变的模型。
乙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请结合模型判断乙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请画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______(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画法参照上述图例)。
右图是______(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的示意图。
【答案】:【解析】:➢第24题【填空题】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1)图甲是镁原子和氧原子形成氧化镁的示意图.①氧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图中的x=______.②从得失氧的角度看,镁与氧气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从得失电子的角度看,反应中镁原子______(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③由图甲可知,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后,其化合价将______(填“升高”或“降低”).(2)图乙是NaCl与AgNO3两溶液反应的示意图.①图中NO3^﹣的名称是______ .②该反应的本质是______结合生成沉淀.③写出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另一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物之一为AgNO3).【答案】:【解析】:➢第25题【填空题】1905年,第一款国产香水“双妹牌”花露水诞生.“花露”初见于宋词“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花上露水和草丛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露水压垂了花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花露水主要由酒精、水和食用香精配制而成,喷洒在手臂上,香气弥漫,清凉爽肤.这是因为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______地和酒精______吸热的缘故【答案】:【解析】:➢第26题【填空题】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构建的硫酸铵[(NH4)2SO4]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
则硫酸铵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图中A表示的是______元素。
【答案】:【解析】:➢第27题【填空题】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
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
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有误,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答案】:【解析】:➢第28题【填空题】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它.如“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______;铅笔很难被拉断说明______.【答案】:【解析】:➢第29题【解答题】南宋诗人杜耒的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描绘了中华民族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生生不息.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泡茶过程中有许多物理知识,请举两例.【答案】:【解析】:➢第30题【解答题】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我国采用“禁种、禁贩、禁制、禁吸”四禁并举的禁毒方针。
经过训练的警犬凭什么可以从旅客的行李箱中发现夹带的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