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学第七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学课件第七章(课程)

学科中心课程论
课程构成 课程目标
人文主义课程论
社会重建主义课 程论
社会本位,培养 学生改造社会现 实的技能 广泛的社会问题 综合课程、活动 课程 社会生活是课程 的中心 按专题形式编排 教材
知识本位,向学 儿童本位,教育要 生传授系统的知 促进儿童发展 识技能 实践与经验,适合 真理与知识,学 学生的生活、要求 科的基本结构 和兴趣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活动课 程
对社会的作用。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五)存在主义课程论
承认学生本人要为他人的存在负责,课程最终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代表人物: Kneler
把教材看作是用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学生是
其主宰。反对固定的课程。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五)存在主义课程论
理论评价: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指导下的课程 缺乏系统性,且没有有效的衡量指标。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
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分为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执行性教学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各 计划。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是 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师生双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的基本要素。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一)拉尔夫·泰勒: 现代课程理论家、评价专家、 教育学家
பைடு நூலகம்
2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课程教学的三维统一取向
(二)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经验主体 (三)主张教学反思、附带学习和连续性
首先,杜威认为教学需要反思这一理性因素的介入。
其次,杜威认为在具体内容学习的同时,附带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最新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讲义PPT课件

讨论:
▪ 以上教学活动体现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哪 些特点?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 构成要素与教学原则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
▪ 教师:组织者、指导者、支持者 ▪ 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体验和创造的过程 ▪ 幼儿:学习的主体、学习方式存在种种差别
教师应将学习者的幼儿和幼儿的学习视为教学活 动中的关键因素。 ▪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 五大领域 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完成教育 目标的中介。 ▪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学习能力作出科学的估计。 ▪ 3.科学选材:教育教学内容深浅难易要适当,充分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
一般应有一定的难度,略高于现有的发展水平,又不超过发展的可能性,要 求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掌握。 ▪ 4. 方法科学: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按照知识的逻辑 顺序和幼儿认识能力在发展的最近区域进行教学,使幼儿利用已有的知 识去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同时发展智力。
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
本章内容提要
▪ 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 ▪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与教学原
则 ▪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
第一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
▪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涵义 ▪ 1.涵义: ▪ 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
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 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增进幼儿对周围 环境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获 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幼儿叙述“沉”与“浮”的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 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变魔术“鹌鹑蛋浮起来”: 提问:鹌鹑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教师做实验——鹌鹑蛋沉入水底 教师假装变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放入鹌鹑蛋,鹌 鹑蛋浮出水面。 教师:你知道我是怎么让鹌鹑蛋浮的吗? 教师:我在水里加了一样神秘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盐、糖、味精 提问: 我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的一个,你们 猜猜是谁呀?今天我不告诉你们,让你们自己去发现!
最新第七章-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阻断教学讲义ppt课件

第四节 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策略 及措施
一、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2、预防艾滋病感染育龄妇女的非意愿妊娠
(1)知情选择 (2)提供咨询
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1)健康教育 (2)开展艾滋病资询与检测,尽早发现艾滋病感染孕妇 (3)孕期、分娩期及产后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减少 传播危险。
16000个/天= ? 个/分= 1个/ ? 秒
青少年?
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阻断
第七章
第一节 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概述
三、艾滋病的诊断 1.血清HIV抗体阳性-----AIDS的诊断。
2.CD4+/CD8+<1.0-----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3.HIV-RNA的定量检测,既有助于诊断, 又可判断艾滋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
(4)鼓励住院待产 (5)提倡人工喂养
第四节 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策略 及措施
一、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4、为艾滋病感染的妇女和家庭提供综合关怀和支 持
(1)提供相关医疗服务 (2)避免非意愿妊娠 (3)提高妇女的艾滋病家庭护理知识和技能 (4)提供法律支持 (5)促进感染妇女家庭生产自救
三、产后传播
第四节 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策略 及措施
一、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1、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
(1)针对普通人群,开展健康教育,进行行为干预 (2)防治性传播疾病、生殖道感染,加强性传播疾病的 管理。 (3)减少吸毒危害 (4)开展待婚人群的艾滋病监测 (5)加强血液管理 (6)促进安全性行为
(买方)债务人 (付款人) 甲
甲方开户行 出票人
债权人 (卖方) 乙(持票人) (收款人) 乙方开户行
第七章教学与教学过程1精品PPT课件

(三)、学校教学的特点
学校教学是具有明确目的的教学 学校教学是具有周密计划的教学 学校教学是基于预成课程的教学 学校教学是高速度高效率的教学
(四)、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传递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 4.教学是区别其他部门的根本所在
(一)什么是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本质
几种观点 教学过程认识说 ---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教学过程发展说 ---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 教学过程活动说 ---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教学过程发现说 ---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教学过程本质的研究----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的中心与基础应该是
《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与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教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与学目标
1、理解教学的概念、特点、意义与任务; 2、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 3、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及其意义
教学的概念 学校教学的特点 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 一途径。
教育也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2、教学与智育 -----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与学校的其他 工作,如思想政治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后勤工作等并 列。 智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 技术教育等并列。
联系: 智育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 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
3、教学与上课 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
就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 本组织形式。
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管理法 (《国际经济法》PPT课件)

《美加自由贸易协议,但该措施被保留了下来。同时,加拿 大国内的《机动车辆关税条例》和《特别减税规则》也对这 一措施进行细化,并将该措施的范围夸大到原产于所有享受 加拿大最惠国待遇的国家的汽车产品。
日本和欧共体对加拿大措施提起了申诉。
【本案主要涉及的法律问题】
加拿大对在其境内设立的特定机构车辆制造商实施机动车辆 进口免税措施是否违反《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最惠国待遇?
5. 以“中国电子支付案”和中国的“服务具体承诺表”相 关内容为例,理解如何进行承诺表的解读。
服务贸易的方式
跨境提供 境外消费 商业存在
自然人存在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适用范围 (一)GATS的签订背景
1993年12月15日,贸易谈判委员会通过《服务贸易总协 定》最后文件草案。 1994年4月15日,正式签署。《服务贸易总协定》成为 本回合中重要的谈判成果。服务贸易被正式纳入多边贸 易体制的管辖。 1995年1月1日,《服务贸易总协定》正式生效。
5、紧急保障措施、政府采购与补贴: 紧急保障措施(GATS第10条):各成员可以因紧急情况修 改或撤销其所作出的具体承诺,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并 在WTO协定生效后的3年后停止适用。
政府采购(GATS第13条):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市场 准入条款不适用于涉及政府采购的法律、规章和要求。 补贴( GATS第15条):
2、GATS的主要构成
GATS的完整内容:框架协定和各成员具体义务承诺表。
GATS框架协定:条款部分和附件部分。
GATS条款部分:序言和6个部分共29条构成。前28条为 框架协议,规定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原则和规则,第29 条为附件(8个附件)
主要内容包括:范围和定义、一般义务和纪律、具体承 诺、逐步自由化、机构条款、最后条款等,其核心条款 是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市场准入、透明度等。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七章 课程

(四)改革的内容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八个方面:
①在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 ②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发展。 ③在课程目标上,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④在课程编制上,强调以社会实际为依据。 ⑤在知识内容上,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和学科 间的联系。 ⑥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⑦在课程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 校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 ⑧在课程评价体制上,强调走向弹性多元的评价模式。
(三)改革的目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 养良好道德; 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 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七章 课程
第三节
课程编制
(一)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 提出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学习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学习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二)对泰勒原理的反思
积极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 (2)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 (3)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二)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也被称为“经验课程”,是从儿 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通 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活动课程具有四个特点: (1)主体性;(2)乡土性; (3)综合性;(4)经验性。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一)分科课程:也叫“科目课程”,“是根据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 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 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二)综合课程:是“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 成为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第七章课程ppt课件

实质教育论
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传 授实用性知识,智力的发展并不重要。
主张学校开设现代语、历史、地理、数 学、物理、化学、天文、商业和法律等实质 学科。代表人物是斯宾塞,他竭力反对当时 英国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主张实 科教育。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观点都是片面 的,割裂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关系。
课程资源开发的特点
1.从资源层面拓展了课程范围 2.教材是核心课程资源 3.促进课程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4.重视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 5.促进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程资源开发 6.加强校内课程资源设施建设
课程评价
(一)评价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原则
1.理解性评价:致力于尊重和理解学生。 2.综合性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3.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 和提高。 4.多元化评价: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要多元 化。 5.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 6.自我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和方向 1.资源整合:在资源层面适当整合综合实 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资源更新:利用和寻找新的素材; 3.资源共享:确保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和 交流; 4.校本开发:学校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中 心,要逐步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5.理论架构:在实践开发基础上形成校本 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罗杰斯 人本主义课程论尊重人的尊严与价 值;主张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 实现。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力主为学生提供 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性与创造 性的发挥。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特点
1.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 2.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 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 3.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4.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倡从做中学,鼓 励学生自由探索。 5.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6.强调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 程,而且是学习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各节课件

A.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 B.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 C.支持力、压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 凳子
D.坐在凳子上的人,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人的形
变而产生的弹力 ×
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会对与它相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当堂练习
我们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当堂复习
3. 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来表示力。画力的示意图时,在_受___力物体上沿力的 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终点用箭头表示力的_方__向___, 线段的起__点____或终__点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最后在箭头 旁标明力的名称或大小。
4. 力是_物__体__对__物__体__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__互__的___。
解析:作力的示意图,必须把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本题中拉力 用F表示,其作用点在木箱上,可以画在右上角的 某个位置,也可以画在中心处。
拓展延伸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去碰石头,鸡蛋会被碰破而石头不会破,对此
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鸡蛋受到了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力 ×
B.石头碰鸡蛋的力大于鸡蛋碰石头的力 ×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知识点二 弹力的定义
1.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回忆压弹簧、拉橡皮筋时手的感受。
2.弹力的实验:用转换法验证弹力 用肉眼可见的水的升高来验证微小弹性形变的存在:瓶子实验
实验说明玻璃瓶发生了微小的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指针
弹簧
刻度盘
挂钩
视频讲解-测力计测量方法
视频讲解-测力计测量方法
D.坐在凳子上的人,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人的形
变而产生的弹力 ×
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会对与它相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当堂练习
我们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当堂复习
3. 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来表示力。画力的示意图时,在_受___力物体上沿力的 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终点用箭头表示力的_方__向___, 线段的起__点____或终__点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最后在箭头 旁标明力的名称或大小。
4. 力是_物__体__对__物__体__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__互__的___。
解析:作力的示意图,必须把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本题中拉力 用F表示,其作用点在木箱上,可以画在右上角的 某个位置,也可以画在中心处。
拓展延伸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去碰石头,鸡蛋会被碰破而石头不会破,对此
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鸡蛋受到了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力 ×
B.石头碰鸡蛋的力大于鸡蛋碰石头的力 ×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知识点二 弹力的定义
1.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回忆压弹簧、拉橡皮筋时手的感受。
2.弹力的实验:用转换法验证弹力 用肉眼可见的水的升高来验证微小弹性形变的存在:瓶子实验
实验说明玻璃瓶发生了微小的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指针
弹簧
刻度盘
挂钩
视频讲解-测力计测量方法
视频讲解-测力计测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我国把时效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
2020/10/13
8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二)证据问题 大多数关于证据的规则是内部的指导法院查明事
实真相的规则,它们无疑是程序性的。但举证责 任(是指当事人为避免败诉的风险,负有向法院 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之事实存在的责任)的定性 存在着较大分歧: 1.大陆法系国家把举证责任问题识别为实体法 问题,在涉外民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英美法系国家把举证责任问题识别为程序法 问题,一律适用法院地法。 3.我国把举证责任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
二、先决问题的构成要件
构成先决问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主要问题依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必须 以外国法作为准据法,而先决问题是一个 国际私法上的问题。
(2)需要先行解决的问题具有独立性,可 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争议向法院提起诉讼, 并且有自己的冲突规范可供援用。
2020/10/13
15
第四节 先决问题
2020/10/13
4
第二节 准据法的选择方法
5.依规则选择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 6.依分割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 7.依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决定法律的选择; 8.依有利于判决在国外的承认和执行决定
法律的选择; 9.依比较损害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 10.依肯塔基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 11. 依功能分析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
3.我国把赔偿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
2020/10/13
11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五)优先权问题
1.大陆法系国家把优先权问题识别为实 体法问题,在涉外民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英美法系国家中英国把优先权问题识 别为程序法问题,一律适用法院地法;美 国把优先权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在涉 外民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020/10/13
9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三)推定问题
1.大陆法系国家把推定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 在涉外民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英美法系国家一般把事实推定问题识别为程 序法问题,一律适用法院地法;而把法律推定问 题区分为可反驳的法律推定和不可反驳的法律推 定再决定识别为实体法问题或程序法问题,然后 确定在涉外民事案件中适用的准据法。
3.我们认为对推定进行区分,分别归入程序法 或是实体法是恰当的。
2020/10/13
10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四)赔偿问题
1.大陆法系国家把赔偿问题识别为实体 法问题,在涉外民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英美法系国家中英国把赔偿问题识别 为程序法问题,一律适用法院地法;美国 把赔偿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在涉外民 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020/10/13
6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2.标准:大陆法系学者提出,当事 人之间的关系应有别于当事人同法 院之间的关系,即当事人之间的权 利义务关系属于实体法;而法院与 当事人和第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 系则是程序法的一部分。美国学者 库克提出以“在该问题的处理上法 院是否感到不便”为实际标准。
2020/10/13
13
第四节 先决问题
2.含义:先决问题,又称附带问题,是指一 国法院在处理国际私法的某一项争讼问题 时,如果必须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为先决 条件,便可把该争讼问题称为"本问题"或主 要问题,而把需要首先解决的另一问题称 为“先决问题”或“附带问题”。
2020/10/13
14
第四节 先决问题
3.我国把优先权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
2020/10/13
12
第四节 先决问题
一、先决问题的概念
1.典型案例(李伯康房产继承案) 李伯康于1938年在家乡广东台山与范素贤结婚,婚后一直
无子女。1943年他前往美国定居,住在洛杉矶。1967年1 月,他又与周乐蒂在美国内华达州结婚。1981年7月,他 在洛杉矶去世。在李的遗产中,有一栋位于广州的四层楼 房。1986年5月,已离开广东台山到香港定居多年的范素 贤得知李伯康在美国去世后,到广州某公证处办理了继承 上述房产的有关证明,同年7月领得房产证。周乐蒂在美 国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委托代理人在广州某区法院起诉, 要求继承其亡夫留下的上述房产。问:本案的主要问题与 先决问题分别是什么?
2020/10/13
5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一、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的划分意义
1.意义:国际私法区分实质问题与程序 问题的目的,是要界定什么问题由法 院依照本地法判决方为正当。一般说 来,如果一个问题被识别为程序问题, 就适用法院地法;如果被识别为实质 问题,要根据冲突规范选择所适用的 法律。
(3)在确定先决问题的准据法时,法院地 国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与主要问题准据 法所属国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均不相同, 从而会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
3.准据法不是冲突规范逻辑结构的组成部分, 它必须结合具体的案情事实才能确定。
4.准据法不是笼统的法律制度或法律体系,而 是一项项具体的“法”,即具体的实体法规则或 法律文件。
2020/10/13
3
第二节 准据法的选择方法
一、准据法的选择方法的含义和作用 二、准据法的选择方法 1.依法律的性质决定法律的选择; 2.依法律关系的性质决定法律的选择; 3.依最密切联系原则决定法律的选择; 4.依政府利益分析决定法律的选择;
今日教学
第七章 准据法的确定
2020/10/13
1
第一节 准据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准据法的概念 是指经冲突法规范指引用来解决国际
民商事争议的具体实体法规则。
2020/10/13
2
第一节 准据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准据法的特点
1.准据法必须是能够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 的实体法。
2.准据法必须是经过冲突规范指定以后确定的 实体法。
2020/10/13
7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二、 若干具体问题的识别
(一)时效问题(国际私法中的时效是指诉讼时 效,即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 失请求法院依照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 权利的制度)
1.大陆法系国家把时效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 在涉外民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
2020/10/13
8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二)证据问题 大多数关于证据的规则是内部的指导法院查明事
实真相的规则,它们无疑是程序性的。但举证责 任(是指当事人为避免败诉的风险,负有向法院 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之事实存在的责任)的定性 存在着较大分歧: 1.大陆法系国家把举证责任问题识别为实体法 问题,在涉外民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英美法系国家把举证责任问题识别为程序法 问题,一律适用法院地法。 3.我国把举证责任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
二、先决问题的构成要件
构成先决问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主要问题依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必须 以外国法作为准据法,而先决问题是一个 国际私法上的问题。
(2)需要先行解决的问题具有独立性,可 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争议向法院提起诉讼, 并且有自己的冲突规范可供援用。
2020/10/13
15
第四节 先决问题
2020/10/13
4
第二节 准据法的选择方法
5.依规则选择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 6.依分割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 7.依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决定法律的选择; 8.依有利于判决在国外的承认和执行决定
法律的选择; 9.依比较损害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 10.依肯塔基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 11. 依功能分析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
3.我国把赔偿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
2020/10/13
11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五)优先权问题
1.大陆法系国家把优先权问题识别为实 体法问题,在涉外民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英美法系国家中英国把优先权问题识 别为程序法问题,一律适用法院地法;美 国把优先权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在涉 外民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020/10/13
9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三)推定问题
1.大陆法系国家把推定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 在涉外民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英美法系国家一般把事实推定问题识别为程 序法问题,一律适用法院地法;而把法律推定问 题区分为可反驳的法律推定和不可反驳的法律推 定再决定识别为实体法问题或程序法问题,然后 确定在涉外民事案件中适用的准据法。
3.我们认为对推定进行区分,分别归入程序法 或是实体法是恰当的。
2020/10/13
10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四)赔偿问题
1.大陆法系国家把赔偿问题识别为实体 法问题,在涉外民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英美法系国家中英国把赔偿问题识别 为程序法问题,一律适用法院地法;美国 把赔偿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在涉外民 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020/10/13
6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2.标准:大陆法系学者提出,当事 人之间的关系应有别于当事人同法 院之间的关系,即当事人之间的权 利义务关系属于实体法;而法院与 当事人和第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 系则是程序法的一部分。美国学者 库克提出以“在该问题的处理上法 院是否感到不便”为实际标准。
2020/10/13
13
第四节 先决问题
2.含义:先决问题,又称附带问题,是指一 国法院在处理国际私法的某一项争讼问题 时,如果必须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为先决 条件,便可把该争讼问题称为"本问题"或主 要问题,而把需要首先解决的另一问题称 为“先决问题”或“附带问题”。
2020/10/13
14
第四节 先决问题
3.我国把优先权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
2020/10/13
12
第四节 先决问题
一、先决问题的概念
1.典型案例(李伯康房产继承案) 李伯康于1938年在家乡广东台山与范素贤结婚,婚后一直
无子女。1943年他前往美国定居,住在洛杉矶。1967年1 月,他又与周乐蒂在美国内华达州结婚。1981年7月,他 在洛杉矶去世。在李的遗产中,有一栋位于广州的四层楼 房。1986年5月,已离开广东台山到香港定居多年的范素 贤得知李伯康在美国去世后,到广州某公证处办理了继承 上述房产的有关证明,同年7月领得房产证。周乐蒂在美 国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委托代理人在广州某区法院起诉, 要求继承其亡夫留下的上述房产。问:本案的主要问题与 先决问题分别是什么?
2020/10/13
5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一、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的划分意义
1.意义:国际私法区分实质问题与程序 问题的目的,是要界定什么问题由法 院依照本地法判决方为正当。一般说 来,如果一个问题被识别为程序问题, 就适用法院地法;如果被识别为实质 问题,要根据冲突规范选择所适用的 法律。
(3)在确定先决问题的准据法时,法院地 国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与主要问题准据 法所属国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均不相同, 从而会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
3.准据法不是冲突规范逻辑结构的组成部分, 它必须结合具体的案情事实才能确定。
4.准据法不是笼统的法律制度或法律体系,而 是一项项具体的“法”,即具体的实体法规则或 法律文件。
2020/10/13
3
第二节 准据法的选择方法
一、准据法的选择方法的含义和作用 二、准据法的选择方法 1.依法律的性质决定法律的选择; 2.依法律关系的性质决定法律的选择; 3.依最密切联系原则决定法律的选择; 4.依政府利益分析决定法律的选择;
今日教学
第七章 准据法的确定
2020/10/13
1
第一节 准据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准据法的概念 是指经冲突法规范指引用来解决国际
民商事争议的具体实体法规则。
2020/10/13
2
第一节 准据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准据法的特点
1.准据法必须是能够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 的实体法。
2.准据法必须是经过冲突规范指定以后确定的 实体法。
2020/10/13
7
第三节 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
二、 若干具体问题的识别
(一)时效问题(国际私法中的时效是指诉讼时 效,即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 失请求法院依照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 权利的制度)
1.大陆法系国家把时效问题识别为实体法问题, 在涉外民事案件中适用准据法。
2.